一天傍晚,接到我的一位学生的电话,说现在遇到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想请老师帮助解决。这位学生每次给我打电话,都是直奔主题,直奔解决问题而来。他的每一次电话,我都能感受到,他为这个问题已经做了很多的思考,有些甚至已经用了很多的办法都无法解决。所以,他的电话,总是言简意赅,句句到骨到肉。这是我喜欢的风格,也是我平时坐诊时喜欢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他说,最近遇到一位“视神经脊髓炎”的病人,因为吞咽困难,常导致饮水呛咳而引起吸入性肺炎。经过治疗后,原发病得到控制,但体温一直不退。一开始,他以为是肺部感染所致,做了相关的检查,比如血常规、胸片、痰培养、血液培养、结核抗体检查等等。初始的检查确实提示有肺部的感染存在,于是,针对痰培养和药敏试验,各种敏感的药物都用了上去。从复查的结果看,确实“效果”很好:痰少了,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正常了,胸片看起来肺部也很干净,痰培养和血液培养结果也很理想。从临床角度而言,已经治愈了!但病人的体温依然维持在中至高度热,于是,他又用了退热的药物。这些退热的药物,用的时候,体温被“压”下来几个小时,然后又慢慢爬了起来。西药退热,显然是不行了。一计不成,他又想到另外一个办法:请中医会诊。中医科的医生如期而至,会诊的医生很认真的望、问、闻、切一番,然后开出药方,几副下去,依然没有效果。看着高企不下的体温,想着各种已经用过的方法,我的学生感觉束手无策,于是,便将电话打给我。对于这样的疑难病例,我向来很重视之前的诊疗记录。而对于这位病人而言,我的学生的诊疗过程是十分宝贵的,这个过程给予我很多的提示和警醒,告诉我哪条路是走不通的。当然,前提是我必须相信我的学生。而对于这位做事与做人都踏实认真的学生,我是十分认可的,他所叙述的全部过程,我照单全收。确实,对于这样怪异的发热,用致病菌或者致热源来解释都很难解释清楚。思路一旦清晰,目标指向便明确起来。患者的病变主要影响周围神经及脊髓,从理论上讲,脑部也可能会受到影响,也可能不是这次病发所攻击的靶目标。神经调节障碍所导致的体温异常是极有可能的,其实,我的学生也想到过这个可能,因为之前也遇到过一个类似的病例而打电话给我,在我的指导下用一些简单的药物便解决问题。这一次,我的学生也试图用这些药物来调节病人的体温,然而,这一次却没有成功。换而言之,所有能用的西药都无效。从医三十多年,各种奇怪的高热几乎都见过,大多数都能得到有效的处理,但有些确实束手无策。记得有一位“急性上升性脊髓炎”的女孩,四肢瘫痪,脖子以下无汗,当时用尽各种法宝也无法将体温降下来,最后只能靠物理降温来维持她的生命。我学生提到的这个病人,情况不至于这么糟糕。我沉思一会,便建议我的学生,每天用半个安宫牛黄丸,用冷却的开水溶化后,让病人服下去。三天后,奇迹出现了。一直不退的体温降到正常,而且再也没有升起来。我的学生很谨慎,一直观察一个多星期后,才打电话给我,告诉我用药的效果。听得出来,我的学生很高兴,我当然也很高兴。作为医生,没有什么能比通过自己的手,解除病人的痛苦更令人高兴了。对于安宫牛黄丸的使用,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介绍过。对于中医,我从来抱着正面的态度来面对它。尽管我也承认,现在大多数综合医院的中医科,甚至中医院里的中医们,做的是“挂中医羊头,卖西医狗肉”的事情。这种行为,正在将中医推向绝境。但这些并不妨碍我对中医的正向认知。话题扯远了,该另起题目写一篇新的文章才对。注:以上内容,不足以构成指导病人用药的依据。如有疾病,请及时到医院就医或询问你的主诊医生。
“过腰蛇”是民间的称谓,在医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人体后出现的一系列表现,可以表现为红色的丘疹,疱疹,出疹部位剧烈的、难以忍受的疼痛。带状疱疹病毒属于嗜神经病毒,专门侵犯周围神经,沿着被侵犯的神经生长。因为多出现于腰腹部,沿着肋间神经生长,红色的疱疹就像一条蛇样,缠绕着腰部,所以,民间称之为“过腰蛇”,并言之凿凿地说,一旦“这条蛇”超过了腰部,就会危及生命。明白了“过腰蛇”的病因,就能理解,过腰蛇,不仅仅出现在腰腹部,它可以出现在身体上的任何一条周围神经上。比如大腿,手臂,后枕部,额部,都是常见的受侵犯的部位。大家以为,“过腰蛇”一定会出现疱疹、疼痛。其实不然,带状疱疹病毒非常狡猾,一旦人体被感染,就有多种表现的可能。病人可能没有出现疱疹,只是表现为沿着某一条神经分布区的剧烈的疼痛,始终没有出疹。一些病人,只是出疹,但并没有明显的疼痛。因为出疹明显,临床上也容易诊断。另外一些病人,先出现剧烈的疼痛,疼痛时,皮疹还没有出来,临床医生和病人都不敢轻易下带状疱疹的诊断。上周三,看了一位老病号。她以前是因为高血压、眩晕来找我看病,经过治疗,已经好转。今天早上,她突然跑到我的诊室,说头疼得非常厉害,因为这头疼,导致她日夜难眠,非常痛苦。她自己认为,可能是“头风”所致,找一些驱风油之类的“药物”,往左侧额头上搽,但疼痛没有丝毫的缓解,反而越来越痛。这个时候,她想起了我,一大早来到我的诊室。看到她痛不欲生的样子,看到他左侧额头的异常,我已经心中有数,马上加一个号给她。轮到她进入到我诊室,坐在我身旁时,我发现,病人左侧眼眉上方的皮肤上,已经出现红色的丘疹,个别隐隐有往疱疹发展的倾向。毫无疑问,这个病人,就是一位先疼痛,后出疹的带状疱疹患者。当我用手机将她额部的皮疹拍下来给她看,并告诉她疼痛的原因时,她大吃一惊:“教授,‘过腰蛇’还能长到额头上?”“当然能,这是沿着你左侧三叉神经第一支侵犯的带状疱疹。”说罢,我对她进行一番科普。她听后,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用药的第二天后,她高兴地发信息告诉我,头痛已经基本消失,心情大好。今天早上来复诊,头部的皮疹已经完全消失,病人精神状态很好,原来出疹的部位,只剩下一些色素的沉着。很久以前的观点认为,带状疱疹,属于“条件致病病毒”侵犯所致。说人话,就是这个病人的身体免疫力下降,身体条件变差,才会“招惹”带状疱疹病毒的侵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一些身体很强壮的人,同样可以患上带状疱疹。这种病,只要及时发现,及时就诊,诊断和治疗,都不难。对于这种“蛇”,医生是有很多办法对付它的。前提是,你必须认识它,重视它。
最近总是有人问这个问题。对于这个我回答了无数次的问题,对于这个令我专门写文加以说明的问题,深感很有整理出来展示给大家看的必要。希望各位朋友不要再沉迷在这样的幻想中。 什么时候接触到这个问题我已经记不清楚了,有多少人问这个问题我更记不清楚了,最近这样的问题还是常常出现在我每一次的出诊中,可见这已经不是一个问题这么简单了,它已经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存在于广大的城镇乡村,并且有向小中城市蔓延之势,甚至一些大医院也不能幸免,所以感觉很有必要写一写,以免那些已经中风或者已经有中风危险因素存在的人群走进这个误区而延误本该进行的治疗和预防。 在老百姓的印象中,有病变的血管就好像充满污物的下水道,针水就好像加了洗洁精的水一样,打针就可以把肮脏的血管冲洗干净。 其实血管堵塞没有那么简单,微小动脉在堵塞前往往会产生玻璃样变,就如同在下水道内壁再贴一层砖,使管腔越来越细,最终使血管堵塞,而这种玻璃样变是不可逆的。 而中、大动脉的血管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破坏了血管内膜,脂质沉积在内膜形成粥样斑块,斑块不仅使血管变窄,斑块本身也容易脱落,这些因素都可以导致堵塞血管而发生缺血性中风—脑梗塞。所有这些变化都与我以前的文章提到的中风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有关。 对于这种情况,病人们是需要长期用药物以减少斑块的生成并且稳定已经生成的斑块使其不易脱落,每年一次或者多次的中成药输液,并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病变的血管,也起不到预防血管堵塞的作用,更说不上把血管打通了! 再说,任何药物都有它的半衰期,所谓半衰期就是药物有效的时限,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口服或者静脉用药能够维持疗效长达半年之久,光是这一点,一年通两次血管就可以预防中风这一说法就显得荒谬可笑,更是站不住脚了! 最后来扒一扒并展示一下那些神奇的“通血管”的药物。从我的病人口中,那些“医生们”向他们推荐和使用的药物主要包括:丹参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维脑路通注射液、路路通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银杏叶注射液......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这些药物都是中成药的提取物做成的针剂,而且几乎都有一个“通”字!多么神奇的国度!多么神奇的命名!果真如此,这些神奇的“国宝”早就杀向世界,而不用躲在基层医院和小中城市蒙骗百姓了。 醒醒吧!也该醒醒了!!!因为生命只掌握在您自己的手中,如果您不擦亮双眼,不仅钱没了,健康和生命也远你而去。注:所有健康科普的文章均仅供参考,需要诊断或者治疗疾病时,务必听从主诊医生的建议。
对于这个问题,我可以肯定地回答说,是的,难,很难!癫痫治疗的难,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确实有一小部分类型的癫痫,以目前的医疗手段,根本无法控制,这类癫痫,比“难治性癫痫”还要棘手。所幸的是,这种类型的癫痫,只占癫痫病人的极少数。在临床上,我也遇到过这样的病人,对于他们,我将目标放得很低,如果能减少癫痫发作的次数,就是很理想的结果了。第二,临床上有一种癫痫,经过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半年至一年以上,发作仍然无法控制,我们称之为“难治性癫痫”(具体的定义,没有这么简单,国际抗癫痫联盟所使用的描述,非常拗口难懂,为了方便广大患者和他们家属容易记住,我将它简化了)。我有两个研究生,她们的研究课题,就是关于难治性癫痫的。其中一位研究生的论文,被德国的一位神经病学专家看中,招收她到德国,攻读博士学位,并顺利地拿到业界公认的“易进难出”的德国医学博士学位。这种类型的癫痫,占我在门诊所见的、治疗很困难的癫痫的极大多数。至于这类病人为什么如此难治疗,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可见,癫痫的治疗,并非想像中的容易,也并非想像中的简单。第三种难,是人为的,也是我在临床上看到比较多的一种,遇到这些病人或者他们的家长,我总有一种怒其不争的情绪在心中涌动。每一次,在他们身上,我总会花很多的时间,说很多很多的话,我希望,我的话语,他们能听得进去,然后改掉坏习惯,使疾病得到很好的控制。这第三种人中,有一部分人并不将自己的疾病,或者并不将自己儿女的疾病看得这么可怕,思想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的结果,便会导致服药不规则,常常忘记服药,常常忘记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于是,这些病人从原本单药治疗可以控制,硬生生地折腾成需要多种药物才可以控制,这期间,还需要极其耐心的药物调整。今天上午坐诊,就遇到两个这样的病人,实在为他们感到惋惜,因为他们的不重视,使得治疗的道路,变得漫长起来。第三种情况中,还有一种病人,自以为是,看看百度,刷刷抖音,然后觉得自己已经有一年多或者快一年没有发作了,可以停药了,可以熬夜了,可以喝酒了。可以想见,等待这些人的,肯定是疾病的复发。在门诊坐诊时,我常常以一种非常坚定的口吻,对大多数癫痫病人说,这是一种治愈率高达百分之六十到八十的疾病。对于神经系统疾病而言,对于很多疾病而言,都是非常难得的。有很多这样的病人,经过我和他们的共同努力,疾病最终得以治愈。当然,这个过程,是需要病人的耐心,家长们的耐心,医生的耐心。因为,从完全控制到慢慢减药直至停药,至少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几十年的从医生涯,我接到过很多经我治疗而痊愈的癫痫病人的喜信。他们告诉我,再也不用吃药了;考上大学了;出国留学了;结婚了;生了第几个小孩了......有好几个病人,抱着小孩,专程到我的诊室,只是为了告诉我,她们痊愈了,她们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了,那时的她们,可以用喜上眉梢来形容。是的,癫痫的治疗之路很艰难,但是,对于大多数病人来说,只要坚持下去,只要遵守医嘱,是可以治愈的。道阻且远,行则至!
这一问题困扰很多癫痫患者及其家人们,也是我几乎每次出门诊都需要回答的问题。 癫痫其实是一种症状;是一种综合征。它是由各种疾病最终导致脑细胞异常放电所致,其中最常见的疾病包括各种脑炎、脑部外伤、脑部肿瘤、脑中风后遗症等等,在这诸多原因中,遗传因素所占比例极小,而且以癫痫患者近亲中的发病率高,其中单卵双胞癫痫的发病率的一致性是双卵双胞胎的5至10倍。有研究表明,第一级近亲中无癫痫患者的孕妇,其子女患癫痫的危险性约1%,近亲中有癫痫病人者,危险性增加3至4倍。 由此可见,癫痫患者的遗传因素并不是癫痫原因的主流,但近亲结婚是癫痫发病率增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与遗传相关的因素。当然,如果家族中有多名癫痫患者,那其癫痫发作与遗传的相关性就极高,这样的患者,笔者建议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与遗传有关的检查,如果确认是遗传因素所致,在选择是否继续生育时就要十分谨慎。 笔者曾经见过这样一个家庭,一家五口中三个有癫痫发作。第一次是由做父亲的抱着一个未满一岁的,手中牵着一个刚满5岁的两个女儿来诊,经过详细问诊,得知除了父亲和一个儿子没有问题外,家中的两个女儿和两个女儿的母亲都有癫痫发作,在详细检查那个5岁的女孩后发现,她有着非常典型的“结节性硬化”的皮肤体征(见图所示的“牛奶斑”及皮肤改变),再仔细察看未满一岁的小女儿,也隐约发现脸部皮肤有改变,后来在笔者的要求下,第二次来诊时两个女儿及她们的母亲也来诊,在同事的安排和协调下让他们能尽快完成相应的检查,最终三位女性都确诊为“结节性硬化”,至今已经近三年了,她们在药物的控制下都没有再出现癫痫发作。通过这个家庭,笔者想告诉那些因为遗传因素而发病的癫痫患者,不要轻言放弃,在主诊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坚持服药,多数发作是可以控制的。 当然,最终的病情演变的结果未必与癫痫发作本身有关,而是与遗传病的类型有关。换而言之,致命的往往是癫痫背后的遗传病而不是癫痫发作,癫痫发作只是遗传病的表现症状之一。
周二上午,随着我叫一位病人的名字,一男一女走进了我的诊室。女的健步如飞,男的则步履蹒跚。很显然,男的是病人。果然,这名男子坐在我身边的椅子上,女子站在我的对面,说:“医生,他是我老公,他的病……”“你等等,让你老公自己说。”我马上打断病人妻子的话。每次接诊初诊的病人,我都喜欢听病人自己诉述病情。并不是我不相信病人的妻子,而是我更愿意相信,病人,才是对自己的情况最了解的人。果然,病人一开口说话,我便听出了问题。当然,我还不敢妄下结论,我必须掌握更多的情况。病人告诉我,因为头晕,导致走路不稳,在市内几家医院看了,也吃了不少药,但是,病情没有半点好转。相反,病人自己觉得,走路不稳的情况越来越重。才一个月的时间,他感觉到,看见稍微窄一点的路,就不敢走。“你的头晕,有没有天旋地转的感觉?”“没有。”“你的头晕,有没有像坐车或者坐船摇晃的感觉?”“嗯,这个好像有。”“你觉得,你现在说话,和以前一样吗?”“不一样。”他们夫妻俩几乎一口同声地回答我。“怎么不一样?”“我的同事说,我现在说话很难听清楚,所以,我和他们说话,经常被要求重复几次。”病人的话,最为直接。“你吃药后,头晕好一点吗?”“没有,没有任何好转。医生,不瞒您说,我是从外省来的,看了不少医生,吃了不少药。你看,这是我这次在你们医院看病时,医生给我开的药。”病人用摇摇晃晃的手,将几种药摆在我的面前。什么倍他司汀、眩晕停、西比灵、天麻蜜环菌片等,药物确实不少。“来,我为你检查一下。”说罢,我站起来,为病人进行针对性很强的体格检查。眼球各项运动好,可以看见短暂的、水平的眼球震颤,快相是向右的。指鼻试验阳性,快复轮替试验阳性,闭目难立征睁闭眼都不稳,身体向两侧摇晃和倾倒。病人不能沿着直线走路,在我的要求下,他试着走了几步,身体便马上靠在墙上。当然,还有他那有点特征的语言:爆破性语言。说话时,似乎有气流在无规律地冲击他的声带。这些体征,指向性非常明确。对于病人的定位诊断,我已经心中有数。“做过什么检查吗?”“有,昨天做了一个头部CT。”病人的妻子说着,将CT片递给我。我将片子放在读片灯上一看,多少年了,因为大家都热衷于做磁共振,像这样的、小脑显示很多脑沟的CT几乎看不到了。“你家里人,有与你一样的病症的吗?”“没有。”病人回答得非常干脆。尽管我已经对诊断有了大概的判断,但看到才48岁的病人,我愿意多找一些证据,万一呢。于是,我开了一张头部磁共振检查单给病人,并答应他,什么时候有结果,只要我上班,我都可以为他看。周三上午,病人拿着头部磁共振检查结果走进我的诊室。我看了看磁共振的描述,再看了看磁共振片。对于描述,我是认可的,但对于诊断,我却不敢苟同。因为,病人的橄榄体部位,并没有出现因为“萎缩”而呈现的“刀切征”。但磁共振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改变,那就是“十字”征,“十字”征敏感性不强,但特异性却很强。结合病人的情况,病人符合脑部多系统萎缩(MSA)的诊断。病人所有的不适,包括头晕,包括走路不稳,包括说话不清,都与这些病变有关。遗憾的是,这是一种无法治疗的遗传病。这样让我想起我以前写过的一篇文章的标题:给你真相,留给我无奈!
我这个专业,接触的病种,涉及内科的各个专科。涉及的人群,更是广泛,从婴幼儿到老年人都有,跨度很大。当然,在日常的门诊中,还是以老年人为主。近四十年的从医生涯,使我对老年人的疾病抱着十分的警惕。老年人,脏器功能大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甚至潜伏着多器官功能的减退。一个小小的“风吹草动”,便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老年人走上不归路。以前在病房时,见惯了这样的情形。一些老年病人,经过治疗,已经痊愈,准备第二天出院,当天晚上,突然脑中风或者心肌梗塞,从此再也走不出医院。前段时间遇到一位老年病人,再次印证了我的看法和经验。这是一位一直跟着看了近十年的病人,因为高血压,因为脑梗塞,在我的治疗后,病人生活自理,病人的儿子也十分高兴。前几个月的一天,他的儿子打电话给我,说他的爸爸今天的情况出现反常,不想吃饭,精神状态很差,总想睡觉。这种情况,突然发生在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年人身上,以我的经验判断,一定是脑部出了问题。“马上送到当地医院急诊。”尽管是晚上,我还是对他的儿子说。我的从医生涯中,遇到很多孝顺的儿女,这个病人的儿子,是非常孝顺的,我一直很欣赏他。第二天上午,病人的儿子打电话给我,说:“教授,您真是有先见之明,幸亏及时到医院急诊。头部CT检查,提示脑出血。医生说,出血量不大,他们想继续留在当地治疗。”我理解他们,他们一家,并不富裕,来回的折腾,对他们而言,是难以承受的。特别是这个儿子,他本身的病也不轻,也一直在给我诊治。又过了两天,病人的儿子发信息说,病人的情况有点加重。我多个心眼,请他将当地拍的CT片,用手机拍照下来,再发给我。病人的儿子做得更彻底,直接找到医生,将头部CT检查的视频直接发给我,我在电脑上打开,一幅一幅地看。我的心,也跟着一点、一点地往下沉。按照病人儿子的说法,医生的判断是少量出血。所以,一直用每天一次的甘油果糖进行脱水治疗。而从我看到的CT片看,病人的出血量不少,一侧脑室受压变形,一侧脑沟接近完全消失(被血液填满了),更可怕的是,病人的大脑中线结构已经偏移。这种情况说明,出血侧的压力很大,将大脑向另一侧压了过去。我将情况和我的判断告诉病人的儿子,后来的结果令我失望。主管的医生并没有接受我的意见,病人也逐渐陷入昏迷。病人家属商量,决定送往广州,到病人的另外一位儿子居住的地方进行进一步的治疗。现在的情况怎么样,我不得而知。我只能默默祝福这位善良的老人,能度过这个难关。老年人,一旦突然出现毫无原因的思睡、嗜睡、语言功能的改变、精神行为的改变,必须十分小心。真的,老人的事,从来没有小事。当意识到事情严重时,可能为时已晚。
中风(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是神经系统疾病中,发病率、患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没有之一。一旦发生中风,重者,病人会死亡,轻者,病人会留下或多或少的后遗症,影响到病人的生活质量。因为对中风的恐惧,很多人相信所谓的预防中风的“偏方”,并按照偏方的方法进行中风的预防。最终的结果,反而是逃不掉中风的噩运。可以导致中风的基础疾病或者因素有很多,有些因素,是不可干预的,比如年龄,性别等。但是,有很多因素,是可以通过及时干预,从而达到预防中风的目的。对于中风的预防,一般分为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所谓一级预防,就是在发现患者有可能导致中风的危险因素时,及时介入,进行干预性治疗,从而防止中风的发生。而二级预防,则是在病人发生中风后,为了防止第二次中风的发生,采取一系列的手段进行干预性治疗。很显然,一级预防要远比二级预防好。可是,我在临床上看到的,却是骨感的现实,那就是,不少病人是发生中风后,才肯接受正规系统的二级预防的。这样的结局,令人扼腕叹息。目前,比较明确的,能引起中风的、且能进行干预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高血压病;第二,糖尿病;第三,高脂血症;第四,高尿酸血症;第四,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第五,伴随有心脏瓣膜赘生物形成的心房纤颤。以上这些因素,我都曾经有专门的文章进行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我的公众号《妙手书斋》里的文章,我相信,这些文章,对有需要的人,是有帮助的。如果丧失了一级预防的机会,千万不要再丧失二级预防的时机。一旦发生二次中风,就算能救回来,对病人而言,也是一种无尽的痛苦和折磨,一种生不如死的难受和绝望。前段时间,一位病人的女儿,拿着她母亲的头部CT和MRI照片,到门诊找我。当我在读片灯上,看见双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时,知道,这样的情况,病人一定很糟糕了。果然,病人的女儿告诉我,第一次中风,病人左侧肢体瘫痪。现在是第二次中风,至今已经一个多月,病人还处于昏迷状态,还在ICU里抢救,问我有什么办法。我告诉她,这种情况,我实在是无能为力。别说能不能用药使病人醒过来,病人的生命能不能保得住,我也不敢给予肯定的答复。生命其实很脆弱,医生其实很无奈。在脆弱的生命面前,医生能做的,其实并不多。特别是,如果没有把握好稍纵即逝的、预防的机会,医生更是无能为力。所以,对于中风,我还是再强调一次。预防,预防,预防。是的,重要的事情,必须说三次甚至更多次。做好中风的预防,任何时候,都不为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人生,没有重来的可能。
我相信,最近几年,大家听到最多的、关于痴呆的疾病,是老年性痴呆(也叫老年失忆症,阿尔茨海默病),也知道老年性痴呆的可怕,同时,也引起了为人子,为人女的警惕,不少儿女,带着老人到门诊找我,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看来,科普,特别是关于医学的科普,关于某种疾病的科普,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老年性痴呆的患者,如果及早发现,及早就诊,及早治疗,是可以延缓病情发展速度,让病人保持更长一点的自知力,让病人维持好的生活质量的时间更长一些。不过,无论如何,老年性痴呆毕竟是一个无法治愈的疾病,总有一天,病人会完全失去记忆,生活无法自理。目前,全世界对此都没有有效的药物,也没有有效的方法。今天,我来谈一谈另外一种痴呆,血管性痴呆。这种类型的痴呆,其实也不少见,只是程度的轻重不一而已。今天想到它,是因为昨天看了一个回诊的病人,在与他交流时,发现他的情况有了明显好转,病人的家属也说,自从给我治疗后,情况有明显的改善。换而言之,这是一种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而获得一定效果的痴呆!先说说,什么是血管性痴呆,对于这样的疾病的解释,还是专业一些比较好。看看在专业上,是如何描述血管性痴呆的(注意,括号部分,是我特意加上去的,目的是想通俗化一点)。血管性痴呆(英文叫VascularDementia缩写为VD)是指由缺血性卒中(中风)、出血性卒中(中风)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大家不知道注意到没有,定义中,用了一个“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也就是说,这种病人,往往情况比较严重了,才会引起家属或者医生的重视,否则,一般都按照中风进行处理。中风(缺血性和出血性)和脑血管疾病,为什么会引起痴呆?而且是严重的?这里就涉及到一个脑部特别功能区的问题。大家一听说中风,脑海里大多想到的是,语言不清,口角歪斜,手脚没力,瘫痪等等。其实,这是支配这些功能区的血管受到损害所导致的。而这些血管,是我们大脑众多的血管中,最容易受到损害的血管。这些血管,正是供应大脑支配语言、面肌活动、肢体活动的功能区的主要血管,一旦这些血管受损,当然会出现上述所说的表现。但是,大脑的血管非常的丰富,并非仅仅有这些血管。更重要的是,大脑的血管损害,并非仅仅损害一条或者几条血管,它常常是大脑的大小血管同时受损,只是损害的轻重,时间的先后不同而已。大脑的功能区也非常多,并非仅仅有语言、面肌活动、手脚活动的功能区,还有精神活动、情绪、情感、计算、判断能力、欲望、认知、空间定位等等诸多功能区。当供应这些部位(功能区)的血管慢慢受到损害并导致这些血管所供应的部位的脑组织出现坏死时,病人便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痴呆表现。导致血管损害的因素很多,除了年龄和遗传这两个不可控制的因素外,其它的因素,比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等,都是脑部血管损害的常见原因。这些“其它”的因素,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是可以通过合理的治疗加以控制,从而使血管不在继续受损。部分处于功能受损,但组织仍处于可以修复状态的区域,在这个过程中,很有可能逐步恢复它的功能,这样,病人的病情自然也会有好转。虽然很难,但毕竟是有希望的。在昨天回来复诊的病人身上,便看到可喜的变化,特别是计算能力的恢复,令我大感意外,他的家人看见,也感到高兴。这就是血管性痴呆与老年性痴呆的不同之处。当然,这两者还有一个明显的差异,那就是,血管性痴呆是可以通过对基础疾病的及早干预和治疗而得到预防,老年性痴呆则做不到这一点。记住,什么时候,预防都是远远胜于治疗的!2023年4月22日星期六于妙手书斋
这是将近十年前的事情了。有一天,我正在坐诊。一位本院的职工来到我的诊室对我说:“许主任,我问一个问题,问完我就走,不会耽搁您很长时间的。”“请说吧。”此时的我刚好看完一个病人。“我的哥哥这几年得了一种怪病,每次到田里干活,只要有太阳,他干活不到半小时便感觉到不舒服,整个人感觉有点懵懵懂懂,然后感觉特别的饥饿,全身冒冷汗,必须马上到阴凉的、太阳照射不到的地方,而且还要大量吃饭或粥,症状才能缓解。在当地医院看了很久,什么磁共振、脑电图、腹部超声检查都做了,都没发现什么问题。我也曾经带他给某某教授看了,也没有给我什么明确的答复,治疗也没有什么效果。我哥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啊,一家几口都靠他吃饭,我该怎么办呢?”听完她的话,我心中已经有些眉目。但我看病从来都要看过病人,亲自问诊和做体格检查才做出我的判断的(复诊的病人例外)。我对她说:“听你说完,我心中对你哥的疾病有了一个方向性的判断,但您最好抽时间带他过来给我看看。”“好,我尽快带他来给您看看。”她听我这样说,心中很是高兴,因为我的回答让她看到了希望。一周后的一个上午十点多,她带着她的哥哥来到我的诊室。我详细询问他发作的经过,他的回答与他的妹妹讲述的差不多,但他在表述中说了一句“在发作的时候我感觉周围的一切都似幻似真”。这句话对我来说确实很重要,因为它让我知道,他发作时的意识状态并不是完全清楚的。再翻看他所做过的检查,确实如他妹妹说的那样,该做的检查都做了,而且所有的检查结果都正常。我对他妹妹说:“我觉得诊断应该没什么问题。”“啊,您诊断他得什么病?”“癫痫。一种有着特殊诱因的癫痫。”“那为什么24小时脑电图和磁共振都没有问题呢?”“呵呵,癫痫的诊断主要的依据是病人发作的经过以及目击者对经过准确的描述。其它的检查仅供参考,比如脑电图,它的检查阳性率才百分之六十到八十,换而言之,有百分之二十到四十的癫痫病人的脑电图是正常的。”我详细解释了一番,然后说:“这样吧,我给他开一个月的药,服药头一周尽量不要在太阳下晒,一周后他可以照常干活,看看效果如何在决定是否需要调整药物。”不到一个月,他妹妹又来了。这次是满脸的喜色走进我的诊室的,她高兴地对我说:“许主任,您太神奇了!我哥哥的病真的好了,可以正常下田干活了,那些症状再也没有发生了。我这次来是想请您给他开多点药,我寄回去给他。”“可以,你告诉他,药不能停。必须坚持服药控制不发作两年半以上再来找我慢慢给他减药。”我特意叮嘱她。“好,我一定照办。哎,许主任,我也是学医的,我还没听说有这样的癫痫呢。想请教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呵呵,你哥哥的病有个特点,就是有特定且刻板的诱因,有特定而刻板的发作经过。像这种情况,多数是癫痫发作。当然了,癫痫发作的类型是很多很多的,你没有从事我们这个专业的工作,当然没听说过,更别说见过了。但是像你哥哥这么典型的、对太阳光敏感的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我回家也查了不少文献,没有发现相关的报道。所以,我自己给你哥哥的这种发作起了一个名字:日晒敏感型癫痫。”我一口气说了一堆。到现在已经近十年了,病人已经在我的指导下慢慢停药,至今没有再发作。在我病案记录中,多了一个诊断名称:日晒敏感型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