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肿瘤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本病男多于女,约为4:1,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大而发病率增加。本病在首次诊断时大多病变局限,但约有6%病人已有远处转移。膀胱肿瘤治疗后复发率极高,一旦复发,其生物学行为也随之改变,往往向更高的病理级别及临床分期发展。 膀胱肿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治疗分为经尿道切除肿瘤、膀胱切开切除肿瘤、膀胱部分切除、膀胱全切除等手术。根据肿瘤的病理并结合肿瘤生长部位、病人全身情况等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等在治疗中作为一种辅助措施或作为肿瘤切除后预防复发的一种手段。 1.电切法:对小的表浅的肿瘤,可经尿道施行肿瘤电切术,对较大的肌层未侵润的肿瘤亦可进行经尿道肿瘤切除。 2.化疗:化疗分全身化疗和局部化疗两种,局部化疗又有经髂内动脉内灌注和经膀胱内灌注等方法。目前较普遍的化疗用药还是多经膀胱内灌注。 灌注药物包括表柔比星、吡柔比星、卡介苗等均有所用。 3.肿瘤及膀胱部分切除术:对已侵犯肌层的肿瘤可选择此种治疗方法,切除包括肿瘤的全层膀胱壁,切缘距肿瘤不少于2公分,肿瘤若邻近输尿管口则一并切除,另行输尿管膀胱移植术。 4.膀胱全切术:适用于肿痛浸润深、范围广或肿瘤位于三角区内难已以上述方法手术治疗者则采用膀胱全切术。膀胱全切术又分单纯膀胱全切术及膀胱肿瘤根治全切术。后者包括清扫盆腔淋巴结及切除除直肠外的盆腔内器官。膀胱切除后尿流改道方式较多,如直肠膀胱术、回肠膀胱术、可控性肠管膀胱、原位新膀胱术等,目前仍以回肠膀胱尿流改道者为主。
膀胱结石是老年人易得的一种疾病。当老年人患了膀胱结石时一定要及早治疗,以免引起其它并发症。但治疗一定要注意方法,做出正确的选择。 1.一般性治疗 适当增加饮水量。膀胱结石未取出时,平卧位排尿,减少排尿中断现象的发生。加强饮食营养和注意休息。 2.控制尿路感染 感染可成为结石形成和生长的原因。对于有明显感染的患者应行尿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有针对性地使用抗菌素。 3.体外冲击波碎石 老年人应少用,因为其效果差且膀胱结石的活动度大、体积大、和较难定位,一般老年人不用体外冲击波来进行膀胱结石的治疗。 4. 经尿道膀胱镜碎石术 膀胱结石首要治疗是去除已形成的结石。由上尿路排入膀胱的结石一般都能经尿道排出体外。在膀胱内发生的结石体积较大,一般都不能自行随尿液排出体外,多饮水和药物等保守治疗无效。结石去除的主要方法是手术治疗。经尿道膀胱镜碎石术是最常用的方法,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方法是经尿道在膀胱镜监视下插入各种碎石器,将结石钳碎或击碎后,将碎石冲洗出来。常用的碎石器有:气压弹道、机械碎石钳、液电、超声、钬激光等,适用于较小的膀胱结石,可同时切除增生的前列腺和膀胱颈梗阻。对于较大的膀胱结石(直径>4cm),或经尿道膀胱镜碎石术无法处理的结石和病变,应采用开放取石术。 5. 解除尿路梗阻 老年男性膀胱结石常因前列腺增生所致,故应在处理膀胱结石的同时解除因前列腺增生所致的下尿路梗阻。目前常用的内腔镜前列腺切除的手段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电汽化切除术和等离子电切术等。
膀胱癌是全身比较常见的肿瘤之一,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环境、某些特定的职业相关。 1、膀胱的解剖:如下图bladder(膀胱)kidney(肾脏)ureter(输尿管)urethra(尿道)uterus(子宫)prostate(前列腺)vagina(阴道)penis(阴茎) 女性:男性:2、膀胱癌的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血尿。主要是肉眼血尿(尿中可看到血),也可以是镜下血尿(肉眼看不到,显微镜下可见到血)。 其他的症状包括:尿痛、烧灼感、尿频、尿中排出坏死组织块等。 3、膀胱癌的诊断:影像学检查:一般先采用B超作为初筛检查。进一步的检查包括CT、静脉肾盂造影、MR等。 膀胱镜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金标准,相当于医生的眼睛直接观察膀胱内的情况,如果发现肿瘤还可以取活组织检查,标本送到病理科明确诊断。 4、膀胱癌的治疗:膀胱癌一般分为:浅表性膀胱癌和浸润性膀胱癌。主要的区分标准是:是否存在肿瘤的膀胱肌肉层侵犯。 浅表性膀胱癌治疗主要是微创的经尿道手术,手术没有切口。手术后,一般需要做膀胱灌注治疗,定期复查膀胱镜检查,一般每3个月一次。 浸润性膀胱癌需要行全膀胱的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可以通过微创的腹腔镜手术或者开放手术来治疗,同时需要取一段肠管代替膀胱的功能,具体的方式有很多,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和要求做出个性化的选择。当然临床上最常用的方式是回肠膀胱(取一段回肠从右下腹造口引出,从而排出尿液)。手术前和手术后可以做全身化疗来预防复发、转移。
2016-11-16 李青 医疗圈那点事我有一个朋友,前几天特别着急的联系我,说刚做了体检发现血肌酐升高,查体的医生告诉他肾功能可能有点问题,让他到大医院进一步检查。他一听肾功能出了问题,特别紧张,于是第一时间来医院找我。 这位朋友41岁,高血压5年,最高血压150/100mmHg。他没有高血压家族史,没有肾炎、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史,2年前我给他检查已经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他身高马大,体态较胖,因工作关系经常饮酒。平时也用降压药,但不规律,想起了就吃一次,最低的时候血压也没有降到140/90mmHg以下。他对此并不在乎,平时该吃吃,该喝喝。 我看他的体检报告,发现尿蛋白可疑阳性,尿蛋白肌酐比值略高,没有发现其它异常。综合分析他的肾脏问题是由高血压引起,诊断为高血压性肾脏病。 随后我给他做了一个肾功能显像(俗称肾图)检查,出乎我预料的是,测定的GFR(肾小球滤过率)为63ml/min/m2(正常为90),GFR下降,他已经轻度肾衰了。 他充满疑惑的问我,检查准不准,自己感觉身强体壮,能吃能喝,也没有什么不舒服,怎么会是肾衰呢? 我问他,你以为肾衰是什么样呢? 许多人都以为发生了肾衰,病情就已经很危重了,很难想象把肾衰和他这样一个健壮的汉子联系到一起。没错,严重的肾衰会出现水肿、少尿、反复心衰、恶心、食欲下降、贫血、骨质疏松等,但许多轻度的肾衰的确没有明显的症状,这也是许多人忽视肾脏病的原因。 一、肾脏有什么功能 肾脏有两大功能。一是排泄功能,人体每天的代谢废物通过肾脏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同时通过肾小管的回吸收、再分泌等“后阀门”样作用维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另一个是内分泌功能,肾脏分泌肾素、前列腺素等血管活性物质调节血压;皮肤晒太阳产生的维生素D在肾脏活化,以此来维持体内钙、磷离子的代谢;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二、如何评估肾功能 肾脏具有如此多的功能,那用什么去评判肾脏功能的好坏呢? 人体每天的代谢废物很多,但有一种物质,产生量相对恒定,而且只通过肾脏排泄。所以,医学上用它的含量来推测肾功能水平,这种物质就是血肌酐。 血肌酐是肌肉的代谢产物,大约每20g肌肉代谢产生1mg肌酐。血肌酐值正常,意味着肾脏的排泄功能正常,也可以说是肾功能正常;血肌酐升高,意味着肌酐排泄障碍,也可以说是肾功能减退或者衰竭。 但是,受年龄、人体肌肉的含量及每天蛋白摄入量的影响,血肌酐值和肾功能程度并不是完全对应的。比如老年人肌肉萎缩,肌酐的产生减少,即使肾功能很差了血肌酐值都不会很高。所以,血肌酐值对肾功能的判断只是参考,尤其对老年人更是不太准确。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专家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等设计了一个计算公式,代入血肌酐值来计算肾脏的滤过能力,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单纯的血肌酐值相比,肾小球滤过率更能客观的反映肾功能水平。 但是,估算的毕竟不准确。更精确判定肾功能的方法是,向体内注射一种显影剂,通过肾功能显像机器直接测定显影剂在肾脏的滤过程度,称肾小球滤过率(GFR)。这种方法也被称为判定肾功能的金标准,不仅精确,而且还能分开测量两肾的肾功能。 如果说,我的这位朋友仅仅血肌酐升高就认定他肾功能受损还有点勉强的话,那肾功能显像测定他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则可以肯定的说他的肾功能受损了。 三、如何判定肾功能受损的程度 同样是肾功能受损,还有轻重之分,那如何判定肾功能受损的程度呢? 过去用血肌酐值去划分,因为血肌酐值不太靠谱,现在国际医学界用肾小球滤过率来划分肾功能受损的程度,肾小球滤过率越低,肾功能越差。CKD(慢性肾脏病)分期如下: CKD1期:GFR>90ml/min/1.73m2(肾功能正常) CKD2期:GFR60-89ml/min/1.73m2 CKD3期:GFR30-59ml/min/1.73m2 CKD4期:GFR15-29ml/min/1.73m2 CKD5期:GFR
尊敬的结石病友:为了更好的提高结石病人术后随诊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奔波,请您根据出院记录的嘱托,定期到泌尿外科门诊就诊,指导结石的后续治疗及输尿管支架的拔除。复查时需要您带好您的病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如门诊病历、B超单,CT片子等。这样,您就可以省去很多时间。同时复查的时候可能需要查尿常规及适当憋尿的泌尿系彩超,必要的时候还需要查泌尿系X线平片。根据复查结果决定后续治疗。如果需要拔除支架管,需要在门诊护士台进行预约登记。如果需要体外冲击波碎石的,也需要在门诊护士台进行预约登记。由于门诊病人多,可能需要排队,请耐心配合。门诊电话:0951-5920035可以周一全天高平生主任医师门诊复查,或者周五早上魏希锋副主任医师门诊复查。请多饮水,多排尿,保持尿液清亮。祝早日摆脱结石病困扰。
为什么要进行排尿日记的记录?最近门诊遇到很多伴有下尿路症状的患者,诉尿频不适,次数多,排尿量也多,但问及“到底每日排尿多少次,每日尿量多少”,不清楚,这为诊疗方案的制定带来很多疑问,医生建议患者进行排尿日记的记录,但很多记录结果不能达到要求。为了提供有意义的参考,现就排尿日记的意义及方法做一说明。排尿日记的意义及要求:排尿日记是在一定时期对饮水及排尿过程的文字记录,通过它医生可以了解泌尿道的功能情况,分析疾病的可能原因,对一些功能性疾病进行生活指导及疾病治疗。所以在泌尿门诊有很多人需要排尿日记,尤其尿频、尿急、尿痛、尿失禁的患者。一般来说,排尿日记是在不改变现有的生活状态和排尿习惯的基础上,连续记录(3-5天)饮水和排尿的时间、量,伴随的尿失禁次数、失禁量、其他不适等指标,客观地反映患者的饮水及排尿状态。例如:饮水时间-饮水量,如2月18日8:00饮白开水200毫升,9:30时饮米汤300毫升;中间可以记录不适及服药情况。排尿时间-排尿量,如2月18日7:00排尿100ml,8:00排尿50ml,9:00排尿150ml;同时可以记录排尿过程中或者排尿间期出现的尿失禁及尿痛等情况。根据上述结果来判断尿频、尿急、尿失禁情况,如夜尿症、多尿症,结合泌尿系彩超+残余尿,评价膀胱容量,尿失禁原因。客观准确的排尿日记,作为参考,在医生指导下,改变患者自己的不良排尿模式;同时初始的排尿日记作为基线,与治疗后的排尿日记比较,观察治疗效果,更好减少排尿次数,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因排尿问题导致的对工作及生活的影响。附1:简易饮水量杯及集尿器的制作简易饮水量杯的制作:利用注射器抽水注入水杯,在水杯上标记容量,然后饮水时即可判断每次饮水量。简易集尿器的制作:利用塑料输液瓶,剪去上方部分,用注射器抽水注入塑料瓶,在塑料瓶上用记号笔标出准确的容量范围;男性可直接尿在内面记录每次的排尿量,女性可尿在盆里面然后倒入瓶中估计每次的排尿量。附2:排尿日记模板
每到寒暑假,泌尿外科的小男孩便络绎不绝,有些小儿因包茎、包皮炎确实需要治疗,而有些是被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劝到医院去做手术的,但往往心里更没底,针对这些问题,有几点需要家长了解。一、哪些小男孩需要做包皮手术,一般来说有以下几条:1、包茎或者包皮过长,反复发生包皮、阴茎头炎,且感染已经控制的;2、包皮过长、包皮口狭小,虽然能翻转,但容易造成嵌顿;3、有嵌顿的包茎病史,复位或者修复后炎症、水肿消退,感染已经控制;4、因包皮阴茎头炎导致的继发性包茎;5、包皮良性肿瘤及其他肿物。二、哪些不能做呢:发育异常,璞状阴茎、隐匿性阴茎、尿道下裂等,包皮阴茎头感染期,凝血异常。三、同样做包皮环切也会有并发症的:比如说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包皮水肿,阴茎坏死,尿道口狭窄,阴茎头嵌顿,包皮术后切口裂开、包皮粘连,等等。所以,请家长们到正规医院理性就诊治疗,切勿盲目跟风,病急乱投医。
邢青斌 健康中国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微信 作者 姓名:邢青斌 职称:助理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研究方向:食物营养评价 肉是发物,生病的时候可不能吃啊!生病的时候只能吃清淡的食物,特别是不能吃肉,不然病情会加重的! 小时候,每当生病, 家里的长辈总这么说, 仿佛肉食一定会使病情恶化一样...... 可是, 真相究竟是怎么样呢? 真相一 凡事需要辩证看待,一概而论的说法,还是需要仔细推敲。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很多事情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无法得到科学合理的解释,于是人们就只能凭借着经验来处理自己遭遇的问题。 真相二 古人所谓的“生病”,在其时,多半指的是感染或传染病一类的疾病,这类疾病的特点就是以炎症反应为主,往往伴有发热食欲不振和消化功能的减退的问题,这个时候给病人提供高蛋白、高脂肪的肉类食物显然是不合适的。 真相三 《红楼梦》中出现过丫鬟给生病的林黛玉端来“火肉白菜汤”,以及宝玉生病时喝“鸡皮虾丸汤”的描述。 在中医典籍和文学作品留下的只言片语中,严谨的古人对于生病到底能不能吃肉的问题,显然没有把答案绝对化,也就是说,生病时并不是绝对不能吃肉的。 那么 生病时什么情况下可以吃肉? 什么情况下又不可以吃肉? 不同的疾病需要用不同的药物来治疗,甚至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病程阶段也需要服用不同的药物。 其实这和生病时可不可以吃肉的道理相似。我们应该用吃药的态度来面对生病吃肉的问题,把肉也当作一种治疗疾病的药物。肉有很多种类,制作肉食的烹调方式也很多,在生病的时候,吃的食物需要选择适合的种类、恰当的烹饪方法、并且把握好食用的度量,吃的时机更要正确选择。 肉类选择:生病时吃肉宜选择脂肪含量较低的肉品,较多的脂肪一来会加重消化负担,二来有可能会干扰多种药物的吸收和利用,因此,禽肉和鱼肉会比猪牛羊等畜肉更适合病人食用。 烹饪方法的选择:病号饭不宜使用炸、煎等使用大量油脂的烹调手段,理由同低脂肉类的选择,而且经油炸、油煎的食物质地会变得更硬且难以消化,一些重要的营养素如维生素等也会有较大量的丢失,因此不适用于病人餐饮的加工。另外,在肉类的切割方面,给病人吃的肉类食物,应该尽量加工的细腻一些,避免在餐食中出现大块的肉,这样可以帮助病人更好地消化吸收肉类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肉丝、肉末和肉糜都会是比较理想的形式。 食用量的控制:生病时肉类食用量不要过大,即便在生病时,如无特殊需要,肉食的摄入量不宜大幅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摄入量。 细节要注意: 在因为急性疾病导致发热和消化功能减退的时候,不要勉强病人吃太多,特别是肉类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导致病人的不适加重。 对于过敏性疾病,特别是正处于急性发作期的病人应该避免大量食用高蛋白食物,以免再次诱发过敏而加重病情。 肝胆疾病、胰腺疾病和肾脏病的患者应遵医嘱,特别是急性期或发作期的病人,避免膳食中出现大量肉类食物加重病情。 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特别注意避免大量膳食脂肪的摄入,对肉类食物的摄入应严格控制。 处于疾病恢复期或手术后康复过程中的患者,应该积极适量地为其提供肉类食物,以提供足够的膳食优质蛋白质来帮助机体修复受损的组织,肉食的摄入应遵循流质到半流质过渡的次序(如先肉汤后肉粥再肉糜或肉末的顺序),以免突然加重消化负担。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营养与健康”
门诊经常遇到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复查,怎样合理科学的进行随访,评估疾病进展、治疗效果、相关副作用或并发症,提供下一步治疗方案。根据选择的治疗方式不同,随访的内容亦不同。 一、观察等待的随访观察等待不是不管了,而是要主动来院复查。在症状没有加剧、没有手术指征的情况下,6月后随访一次,以后每年一次。如果症状加剧、需要手术,需要及时就诊改变治疗方案。 观察等待随访内容: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尿流率、残余尿。必要时查直肠指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二、药物治疗的随访在症状没有加剧、没有手术指征的情况下,服药1-3个月第一次随访,以后每年一次。 药物治疗随访内容: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尿流率、残余尿。必要时查直肠指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服用a受体阻滞剂(例如坦索罗辛,等)和M受体拮抗剂(例如托特罗定,等):服药1月内关注副作用,如果症状改善、副作用可耐受,可继续服药。 服用5a-还原酶抑制剂(例如非那雄胺,等),服药后3月随访,关注PSA变化及性功能改变。 三、外科治疗的随访患者外科治疗后,术后1个月进行第一次随访。第一次随访内容:术后总体恢复情况,早期的症状(例如尿痛、尿频,等)。术后3月评价治疗效果。 随访内容: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尿流率、残余尿。必要时查尿液细菌培养、直肠指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异。在全球范围内,前列腺癌在男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占第2位,欧美国家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高于亚洲国家。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现明显的持续增长趋势,1998年中国前列腺癌粗发病率为3.52/10万,至2008年发病率增加了212.5%,达到11.00/10万,10年间的年增长比例为12.1%;1998年中国男性前列腺癌死亡率为1.81/10万,2008年增加了124.9%,达到4.07/10万,年增长率为8.4%。多数地区新确诊的患者中晚期比例高于欧美国家,这将对我国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长期生存产生直接影响。如何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是我国前列腺癌临床诊疗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目前,前列腺穿刺活检仍是确诊前列腺癌的金标准。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是超声引导下经直肠或经会阴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但此项技术在全国许多医院尚未普及,仍有医院通过手指引导下的穿刺来诊断前列腺癌。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多参数MRI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越来越高,基于多参数MRI、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的靶向穿刺、融合穿刺技术的快速进展,有效提高了穿刺阳性率,但新技术对硬件和操作技巧的要求更高,推广普及难度较大。 前列腺初次穿刺指征和禁忌证: 中国前列腺癌联盟(CPCC)开展的一项前列腺穿刺活检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与欧美国家相比具有PSA高、前列腺体积小、Gleason评分高、阳性率低等特点。前列腺穿刺中国专家共识建议的前列腺穿刺指征包括:①直肠指检(digital rectalexamination,DRE)发现前列腺可疑结节,任何PSA值;②经直肠前列腺超声(transrectal uhrasonography,TRUS)或MRI发现可疑病灶,任何PSA值;③PSA>10μg/L;@PSA 4~10μg/L,f/t PSA可疑或PSAD值可疑。前列腺穿刺的禁忌证包括:①处于急性感染期、发热期;②有高血压危象;③处于心脏功能不全失代偿期;④有严重出血倾向的疾病;⑤处于糖尿病血糖不稳定期;⑥有严重的内、外痔,肛周或直肠病变。 来源: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 中国前列腺癌联盟《前列腺穿刺中国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