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失眠患者存在不良睡眠习惯,破坏正常的睡眠模式,形成对睡眠的错误概念,从而导致失眠。睡眠卫生教育主要是帮助失眠患者认识不良睡眠习惯在失眠的发生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寻找形成不良睡眠习惯的原因,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一般来讲,睡眠卫生教育需要与其他心理行为治疗方法同时进行,不推荐将睡眠卫生教育作为孤立的干预方式应用。睡眠卫生教育的内容包括: ①睡前数小时(一般下午4点以后)避免使用兴奋性物质(咖啡、浓茶或吸烟等);②睡前不要饮酒,酒精可干扰睡眠;③规律的体育锻炼,但睡前应避免剧烈运动;④睡前不要大吃大喝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⑤睡前至少1小时内不做容易引起兴奋的脑力劳动或观看容易引起兴奋的书籍和影视节目;⑥卧室环境应安静、舒适,光线及温度适宜;⑦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动脉硬化的危害性更加凸现出来,加强对动脉硬化危害的认识,加强对高危因素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1)饮食治疗:减少对脂肪的摄取:应少食“饱和脂肪酸”占有量较多的煎炸食物及含“高胆固醇”食物的虾、肝、肾和其他内脏,蛋黄等。多吃碱性食物可以有效的调节身体内的酸碱平衡,防止动脉硬化之功效。合理的饮食可防治动脉硬化,因为血脂升高是动脉硬化的主要病因,所以饮食防治的目的是有效地控制血脂。郑州大学一附院血管外科宋燕(2)不吸烟并防被动吸烟:烟草毒害心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内皮系统功能,可致心肌肥大、变厚,殃及正常的舒缩运动并可致“好”血脂HDL下降。(3)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体力活动量需根据原本身体情况而定,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作剧烈运动,每天最好坚持不短于30分钟的活动,可“一次性完成”或分3次进行,每次10分钟。依个体条件进行跳绳、保健体操、打太极拳、骑车、步行、修花剪草、拖地、干家务等。(4)释放压抑或紧张情绪:慢性忧郁或持续的紧张,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易致心跳快速、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流减少。预防动脉硬化的几种食物牛奶:含有一种因子,可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的浓度,牛奶中还含有大量的钙质,也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大豆:含有一种皂甙的物质,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生姜:含有一种含油树脂,具有明显的降血脂和降胆固醇的作用。大蒜:含挥发性激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大蒜:在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预防心肌梗塞方面有良好的作用。茄子:含有较多的维生素P,能增加毛细血管的弹性,对防治高血压、动脉硬经及脑溢血有一定的作用。木耳: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可减肥和抗癌。燕麦:具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常食可防动脉粥样硬化。红薯:可供给人体大量的胶原和黏多糖类物质,可保持动脉血管的弹性。山楂:具有加强和调节心肌,增大心脏收缩幅度及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还能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茶叶:有提神、强心、利尿、消腻和降脂之功。海鱼:有降血脂的功效。临床研究表明,多食鱼者其血浆脂质降低。有预防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的作用。蜜橘:多吃可以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加速胆固醇的转化,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脂的含量。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十分广泛,包括止血、抗血栓、促进造血、扩血管、降血压、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硬化、抗炎、保肝、抗肿瘤、镇痛等作用。辣椒:一根红辣椒中含有β胡萝卜素的一日所需的份量,而β胡萝卜素是强力的抗氧化剂,可以对付低密度胆固醇(LDL)被氧化成有害的型态。低密度胆固醇一旦被氧化,就像奶油没放进冰箱一样,会变成坏的物质阻塞动脉。
患者王某,50岁男性,甘肃人。15天来出现言语不利,左侧肢体活动不灵,2010年8月30日来我院就诊住入我科。行头颅CT示多发性腔梗。为了明确此次发病原因及行有效治疗,避免盲目治疗加重患者病情或丧失最佳治疗时机,于2010年9月3日在局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从直观脑血管影像学,清楚地看到头颈部血管的解剖形态,准确判定病变血管,全面了解脑卒中原因,以便对因施治。患者DSA造影结果示: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后上段轻度狭窄,血管狭窄程度达不到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的标准,给予加强内科药物及康复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建议术后1年复查DSA,患者及家属满意出院。
治疗前 患者突发偏瘫、意识障碍后,急诊来院,立即给予介入手术以降低致死率、致残率。 术后症状改善,继续康复训练。 治疗中 造影确定左侧大脑中动脉血栓后,立即给予抽吸导管取栓治疗,术后血管再通。 治疗后 治疗后即刻 症状好转,继续康复。
你知道这种病吗? 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过晕车、晕机、晕船的经历,一般出现晕车的情况后,会导致人们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多种不适症状。上述所说症状就是晕动病,那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又怎么预防呢? 晕车与多种因素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其中主要原因是前庭器官敏感。人体大脑主要依靠前庭、视觉和本身感受系统来感受和控制平衡,当这些信息产生冲突时,就会导致晕动病的发生。人体的内耳中有前庭末梢感受器,主要由半规管、球囊和椭圆囊构成。其中球囊和椭圆囊内各有一个特殊的结构,分别称为椭圆囊囊斑和球囊囊斑,其适宜刺激是直线加速度运动。半规管壁上有隆起的壶腹嵴,其适宜刺激是旋转变速运动。当人体大脑的运动指令和感觉反馈不一致时,就会产生冲突导致晕动病的发生。比如,一个人在车上,他眼睛看到车内物体,都是相对静止的,他的视觉系统就向大脑传递静止的信息,但是他的前庭器官却感受到车在加速运动,于是向大脑传递运动的信息,这样大脑就收到了两个冲突的信号,就会产生晕动病的头晕、恶心等症状。 那我们怎么来进行预防呢?最佳方法就是脱离致病的运动环境,即停止乘坐交通工具。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离不开乘坐各种交通工具,那就需要借助一些措施来预防晕动病的发生,比如可以尽量靠在座椅靠背上,保持头部不动,如果情况允许可以平卧闭眼,这样最佳;尽量避免在乘坐交通工具过程中看书、看手机等行为;乘船时,选择在船前或中间靠近水位的位置;乘飞机时,选择在机翼的前缘的位置上;乘汽车,选择坐在前排乘客的座位上。如症状始终不缓解,可以考虑药物治疗,比如东莨菪碱、苯海拉明,还有晕车贴等。此外,还可以通过采用适应性训练方法来预防晕动病。如通过让晕动病的患者反复多次乘坐导致疾病发生的交通工具,使患者的机体逐渐适应这种运动环境,从而达到不发病或减轻发病的症状。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帕金森病应强调综合性治疗,包括药物、理疗、康复和日常生活调整和外科手术等,不应强调单一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作为首选,且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治疗手段,需依据病情个体化,选择抗帕金森病药物。用药剂量应该以产生满意疗效的最小剂量,即“剂量滴定”,以避免药物副作用,必要时根据病情缓慢增加剂量。2.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主要有两种,神经核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3.日常生活调整及康复同时,应当注意平时的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适当的进行康复锻炼,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1.注意饮食的多样性包括谷类、蔬菜瓜果类、奶类或豆类等,多吃谷类和蔬菜瓜果,通常每天吃300~500克谷类食物,300克的蔬菜和l~2只中等大小的水果。限量吃肉类,尽量不吃肥肉、荤油和动物内脏。2.每天喝6~8杯水防止便秘的发生,还可缓解用引起的口干、口渴、眼干的症状。3.经常吃奶类和豆类对于容易发生骨折和骨质疏松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来说,每天一杯牛奶或酸奶是补充钙质的极好方法。但是牛奶中蛋白质成分可能对左旋多巴药物疗效有一定的影响,为了避免影响白天的用药疗效,建议将牛奶安排在晚上睡前饮用。4.注意进餐和服药间隔通常空腹服用左旋多巴,以便药物能更好的吸收。
帕金森病呈隐袭性发病,早期症状并不十分明显,且存在个体差异。首发症状依次为静止性震颤、强直或动作缓慢、动作笨拙和(或)写字障碍、步态障碍、肌痛痉挛和疼痛、抑郁和焦虑等、语言障碍(3.8%)、全身乏力和肌无力。临床表现为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一般而言,从发病至诊断时间平均2.5年。常见的运动症状概括为三个字——“抖、僵、慢、姿”。抖,是指手、胳膊、小腿、面部和下颌不由自主地抖动,通俗点讲就是手抖、脚抖、嘴巴抖,这种抖静止的时候明显,紧张的时候加重,活动时反而有所减轻。僵,是指肌肉变得紧绷,面部表情减少,四肢活动的时候感到僵硬、沉重、不灵活,坐下后不能起立,卧床时不能自行翻身。慢,是指动作缓慢,在日常生活中刷牙洗脸、穿衣脱鞋、系鞋带纽扣等动作变慢,写字越写越小。姿,是姿势步态障碍,在疾病的早期,表现为走路时患侧上肢摆臂幅度变小或消失,下肢拖曳。随着病情进展,出现“冻结”现象。有时走路无法迈开脚步,小碎步且越走越快,称为前冲步态或慌张步态。非运动症状包括嗅觉减退、劳累感、焦虑抑郁、失眠、便秘、流涎、精神症状、发汗异常、痴呆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帕金森究竟是什么鬼?帕金森病(PD)又名震颤麻痹,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发病的平均年龄55岁,多见于60岁以后,40岁以前相对少见。50岁以上的患者占总患病人数的90%以上,慢性进行性进展,5~8年后约半数患者需要帮助。PD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与年龄老化、环境毒素的接触以及遗传易感性等综合因素相关。帕金森的症状有哪些?帕金森病呈隐袭性发病,早期症状并不十分明显,且存在个体差异,首发症状依次为静止性震颤、强直或动作缓慢、动作笨拙和(或)写字障碍、步态障碍、肌痛痉挛和疼痛、抑郁和焦虑等、语言障碍(3.8%)、全身乏力和肌无力。临床表现为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一般而言,从发病至诊断时间平均2.5年。常见的运动症状概括为三个字——“抖、僵、慢、姿”。抖是指手、胳膊、小腿、面部和下颌不由自主地抖动,通俗点讲就是手抖、脚抖、嘴巴抖,这种抖静止的时候明显,紧张的时候加重,活动时反而有所减轻。僵是指肌肉变得紧绷,面部表情减少,四肢活动的时候感到僵硬、沉重、不灵活,坐下后不能起立,卧床时不能自行翻身。慢是指动作缓慢,在日常生活中刷牙洗脸、穿衣脱鞋、系鞋带纽扣等动作变慢,写字越写越小。姿是姿势步态障碍,在疾病的早期,表现为走路时患侧上肢摆臂幅度变小或消失,下肢拖曳。随着病情进展,出现“冻结”现象。有时走路无法迈开脚步,小碎步且越走越快,称为前冲步态或慌张步态。非运动症状包括嗅觉减退、劳累感、焦虑抑郁、失眠、便秘、流涎、精神症状、发汗异常、痴呆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正确面对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应强调综合性治疗,包括药物、理疗、康复和日常生活调整和外科手术等,不应强调单一治疗方法。药物治疗作为首选,且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治疗手段,需依据病情个体化,选择抗帕金森病药物,用药剂量应该以产生满意疗效的最小剂量,即“剂量滴定”,以避免药物副作用,必要时根据病情缓慢增加剂量。手术方法主要有两种,神经核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同时,应当注意平时的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适当的进行康复锻炼,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对于帕金森病患者饮食方面应注意多样性,包括谷类、蔬菜瓜果类、奶类或豆类等,多吃谷类和蔬菜瓜果,通常每天吃300~500克谷类食物,300克的蔬菜和l~2只中等大小的水果。每天喝6~8杯水,防止便秘的发生,还可缓解用引起的口干、口渴、眼干的症状。经常吃奶类和豆类,对于容易发生骨折和骨质疏松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来说,每天一杯牛奶或酸奶是补充钙质的极好方法。但是牛奶中蛋白质成分可能对左旋多巴药物疗效有一定的影响,为了避免影响白天的用药疗效,建议将牛奶安排在晚上睡前饮用。注意进餐和服药间隔。通常服用左旋多巴空腹服用,以便药物能更好的吸收。限量吃肉类,尽量不吃肥肉、荤油和动物内脏。迄今为止,现有的医疗技术暂不能根治帕金森病,因而对患者的治疗,需减轻病痛、延缓疾病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帕金森患者一个幸福的未来!感谢共同作者:宝鸡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刘娟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