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前列腺电切术后3月为何还有尿痛?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泌尿外科常见的老年男性疾病之一,尿频、尿急、尿痛、夜尿次数增多、排尿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治疗BPH的“金标准”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近年来,PKPR等使用双级等离子电切系统治疗BPH的新方法已在临床上广泛采用,并在县市级医院普及,其数量占基层泌尿外科病房患者总数1/4以上。随着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分别从电切到激光、汽化电切、汽化切割等。这些方法都遵循着共同的原理,利用电能转化为热能时对活体组织的不同效应而达到切除前列腺组织的目的。TURP工作原理为单极高频电热能切割,通过局部高热达到切割止血的目的,电切局部温度高达400℃以上,在切除前列腺组织的同时破坏尿道黏膜的完整性,可直接导致局部剩余组织的凝固碳化。PKRP是英国Gyrusg公司于1998年研制的新科技,是TURP技术的延伸和发展,很快就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工作原理是高频电流通过两个电极时释放射频能量,激发导体递质,形成围绕电极的高聚焦等离子体区,能将靶组织内有机分子键打断,从而产生较快的切割作用;同时还能使之接触的组织产生汽化,形成深度达3-5mm均匀凝固层,使深层小血管、静脉及毛细血管迅速闭合,从而起到良好的止血作用。由于TURP切割温度高,导致局部组织形成凝固层且达到显著的止血效果,但对尿道周围组织有一定的损伤作用,诱发手术后下尿路症状,创面愈合较慢。相对于TURP,PKRP切割时靶器官表面的温度低,具有切割范围精准、热穿透表浅 、对周围组织破坏轻微等特点,所以手术后下尿路症状较TURP明显减少。等离子球体对于组织的效应与组织阻抗是,密切相关的,包膜的阻抗与前列腺增生组织具有一定差别,前列腺组织切除效率较高,而包膜较低,当切割包膜时,会出现“打滑”现象,不易切穿包膜,使得手术更加安全。TURP切割面一般形成焦痂或者碳化较PKRP明显,其术后近期切割面发生感染、再次出血的可能性较PKRP更高,术后痂皮脱落期一般为3个月左右,术后切割面修复速度PKRP明显快于TURP。不论应用哪种手术方式,术后创面上皮修复一般至少需要3周左右,3个月以上才能达到完全上皮化,术后创面裸露浸泡于尿液中,水肿、坏死组织脱落,上皮组织重新生长覆盖,直至疤痕愈合,加之导尿管的刺激损伤,近期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状较重,远期可出现尿道疤痕狭窄,再增生等情况。从上述尿道创面的恢复规律可以看到,留置导尿管1周创面根本就没有愈合,留置尿管的作用只是为了膀胱冲洗,避免膀胱内血块形成。并不是术后1周拔除导尿管后排尿通畅,就完全恢复了。较多的患者在前列腺电切术后,因为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状较重,多次门诊就诊。复查小便常规,并没有尿路感染,服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开始对手术是否成功产生了怀疑,对术后恢复失去可信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术后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会随尿路的完全上皮化逐步减轻。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尿道及膀胱颈的瘢痕狭窄,尿线明显变细,这是需要返院尿扩或者行膀胱颈瘢痕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