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太阳能够补充维生素D。人体内源性维生素D约80% 在皮肤表皮合成,仅20% 从食物中摄取。在中波紫外线UVB的作用下,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经非酶光解反应转化为维生素D,由皮肤进入血循环。维生素D在肝脏25-羟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25-(OH)D₃,进而在肾脏1α-羟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1,25-(OH)₂D₃,其为维生素D₃ 的活化形式。另外,我们吃的谷物含有麦角固醇,其被人体吸收后也要经过紫外线的照射转变成维生素D,所以说晒太阳能补充维生素D。晒太阳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时间。
晒太阳的时间宜选择以下两个时间段:第一个时段是上午8时到10时,第二个时段是下午3时到5时,在这两个时间段,避免晒伤,这时是储备体内维生素D的最佳时间。还可以用「影子原则」来选择晒太阳的时间段——当影子的长度长于身高时宜出来晒太阳。可以通过“看影子”的方式调整晒太阳时间:若影子长度不到身高一半,提示紫外线较强,晒太阳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若影子长度与身高差不多,提示紫外线稍弱,晒太阳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若影子长度是身高的2倍及以上,则属于最适宜晒太阳的阳光强度,可适当延长户外活动时间。 冬天可适当多晒阳光,夏季时因紫外线较强,注意防晒,选择清晨或者傍晚阳光不太强烈的时候进行户外运动。每日晒阳光15-30分钟可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低于30ng/ml,需要补充维生素D,维持血25-(OH)D3在40-60ng/ml(100-150nmol/L)为宜。补充维生素D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口服含有维生素D成分的药物,如为维生素D滴剂,每日800-2000单位,另一种是晒太阳。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水果、蔬菜中含量较少,食用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也能补充部分维生素D。在门诊,我们通常嘱咐维生素D缺乏的患者口服用药之外,还会建议他们多晒太阳,多食用深海鱼、肝,蛋黄、干香菇,豆类。其次是坚果类食品如花生、芝麻及核桃等。菠菜、蘑菇、芹菜土豆含有一定量为维生素D,可以适当吃这几种食物。
近半年,我接诊的门诊患者,常规建议化验维生素D,经常有患者问,我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肥胖症,又不是骨质疏松症,为啥让我化验维生素D。这与近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D的广泛作用有关。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维生素D的作用。 维生素D对骨骼的作用大家都非常了解,骨质疏松症患者维生素D是必须化验的项目,因为维生素D具有骨骼效应:促进钙吸收,阻止钙丢失,促进钙沉积,促进骨重建。 维生素D还具有非骨骼效应:1. 调节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力,改善脱发及银屑病。2. 降低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和严重性3. 预防1型、2型糖尿病:维生素D发挥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促进胰岛素合成与分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4. 预防癌症,维生素D缺乏与多种肿瘤发生显着相关。5. 减少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维生素D保护动漫壁,降低高血压及心衰风险。6. 帮助减肥:维生素D缺乏与肥胖正相关。7. 甲减、甲亢、桥本甲状腺炎及甲状腺癌患者维生素D水平较低。8. 调节情绪,改善抑郁症:降低神经精神疾病发生率9. 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10. 降低患病率、降低总死亡率、提高存活率现今国内外研究证实:维生素D的非骨骼效应已远不仅此!维生妻D对人休健康非堂重要!建议大家就诊时常规化验维生素D,如果缺乏,尽早补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①部分“逆转”:停药超过1年,糖化血红蛋白<6.5%,空腹血糖<7mmol/L。②完全“逆转”:停药超过1年,糖化血红蛋白<5.7%,空腹血糖<5.6mmol/L。③长期“逆转”:完全缓解状态持续超过5年。
具有下述特点的2型糖尿病患者逆转可能性大:①谷氨酸脱羧酶是攻击胰腺的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阴性,越容易“逆转”②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25,越容易“逆转”③C肽水平体现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好坏,C肽水平空腹>1.1ng/ml,餐后>2.5ng/ml,越容易“逆转”④病程<5年,越容易“逆转”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有以下特点,逆转的可能性比较大:①餐前血糖不高,餐后血糖高属于基础胰岛素分泌尚可,餐时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抵抗相对较轻。②餐前血糖高,餐后血糖升高不明显属于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餐时胰岛素分泌尚可,胰岛素抵抗相对较重,多见于腹型肥胖。③餐前血糖高,餐后血糖高属于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餐时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抵抗相对较重,多见于腹型肥胖。总结来说,胰岛素抵抗相对较重、身材越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越容易发生“逆转”。
糖尿病是目前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糖尿病一直被认为是需要终身药物治疗 最新研究有一部分糖尿病可以缓解甚至“逆转”.1.糖尿病真的可以逆转吗?可以!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的深入,逆转糖尿病在临床上已经成为可能。2020年11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已经移除了2型糖尿病是终身用药疾病的说法。2021年9月《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中,指出这一认识(糖尿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正在“逐渐改变”。2.什么是糖尿病逆转?糖尿病逆转,即停用所有降糖药物,两次HbA1c<6.5%,间隔至少6个月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正常。
《2型糖尿病缓解中国专家共识》对如何达到糖尿病缓解给出如下建议: 1、2型糖尿病缓解的机制之一是体重控制。建议积极进行体质量控制,体质量控制的目标是体重指数(BMI)达到正常水平。T2DM伴肥胖者建议减轻体质量至少10kg以上(最好减15 kg以上)或减重10%以上。 2、2型糖尿病缓解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饮食营养治疗:在合并肥胖的T2DM患者中,限能量饮食配合运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极低能量饮食、间歇性断食、生酮饮食均能够促进早期T2DM缓解。将限能量饮食配合运动作为缓解2型糖尿病的基本方案。 食欲管理建议(1)减慢进餐速度:增加咀嚼次数,每进食一口食物咀嚼20~40次;餐间停顿,减小每一口食物的体积,用非优势手持筷或用叉。(2)餐前饮水加餐前吃少量坚果(如10个杏仁、20粒花生):坚果含不饱和脂肪酸,进食后能刺激胆囊收缩素的分泌,通过迷走神经和非迷走神经途径降低食欲。(3)合理安排进餐顺序:①餐前喝汤,容易产生饱腹感。②蔬菜、低糖水果,体积大,能量低,减慢吸收速度,诱导饱腹感。③荤菜与肉类能量偏高,放在第三位吃,进一步增加饱腹感。④进餐最后吃少量主食和碳水化合物,吸收缓慢减少餐后血糖波动。(4)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膳食纤维在胃内排空速度慢,易产生饱腹感。 3. 运动干预 有氧运动是最佳减脂方案,可以减少全身脂肪,建议每周不少于150 min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同时应进行不少于2次的抗阻运动。建议制订周一至周五及周末的运动计划,包括运动时长和种类。选择自己喜欢的、合适的项目。设定每天≥30 min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果不能持续30分钟,可改为10min/次、每天3次。每周做2次以上的抗阻力量训练,持续30 min/次。运动过程中需避免受伤、适时调整,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强度、运动环境和装备。 4. T2DM缓解之“减重药物” 减重药物奥利司他短暂应用(12~24周)可作为BMI≥27kg/m^2合并T2DM缓解的辅助方法。推荐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后体质量改善不理想的肥胖伴T2DM患者中短期(半年)应用。奥利司他为脂肪酶抑制剂,是我国唯一被批准用于体质量管理的减重药物。 5. T2DM缓解之“非胰岛素降糖药物” 建议对于HbA1c不达标且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措施不能有效落实的T2DM患者, 短期(8~12周)辅助应用可以显著改善体质量的非胰岛素药物联合治疗,有助于缓解T2DM。胰高血糖素样肽‐1 受体激动剂(GLP‐1RA)及其联合治疗方案;二甲双胍+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GLP‐1RA联合治疗;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GLP‐1RA 联合治疗。 5. T2DM缓解之“胰岛素” 建议对于HbA1c≥10%,空腹血糖(FPG)≥11.1 mmol/L,辅助应用短期(2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助于缓解T2DM。 6. T2DM缓解之“代谢手术” 建议对于BMI≥32.5 kg/m^2的T2DM患者,如非手术治疗措施不能显著改善体质量和代谢紊乱,可考虑采用代谢手术缓解T2DM。推荐标准术式为LRYGB和LSG。LSG对肥胖患者的糖代谢及其他代谢指标改善程度较好,手术简单,并发症少;LRYGB除减重效果显著外,可改善糖代谢及其他代谢指标,对于T2DM缓解率较高,但手术复杂,并发症较多。推荐腹腔镜微创手术。 提醒 最后,这里也要提醒大家一下,2型糖尿病是一种复杂性的疾病,《共识》推荐的缓解治疗方案,不可能将每一位肥胖或超重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一律停掉。但通过这些方案,却可以使更多2型糖尿病患者实现减药、停药、控制血糖,重获健康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所以,早检查、早干预、早获益,或可早实现2型糖尿病缓解!还要强调的是,千万不要自己“对号入座”,随意停药!如果想确定自己是否可以符合2型糖尿病缓解的条件,一定要到医院找专业医生系统检查,听从医生的建议。如果有这方面的问题,可以随时提出,共同探讨。
经常遇到糖尿病患者问这样的问题:我的病能好吗?可以不吃药吗?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T2DM可以缓解! 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饮食运动和行为方式干预、药物治疗以及代谢手术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2型糖尿病患者在较长时间内不需使用降糖药物而能有效控制血糖,即我们经常提到的“糖尿病逆转”。 《2型糖尿病缓解中国专家共识》正式发布。希望糖尿病逆转在未来5年内能惠及国内至少10万-20万新诊断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让他们自身、家庭、国家全面受益。 T2DM缓解的定义:将停用降糖药物至少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作为T2DM缓解的诊断标准。在确定处于糖尿病缓解状态后,仍需要每年复查HbA1c。缓解并不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