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慢性便秘评估与外科处理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结直肠外科2021年研究进展及学科展望
脑转移和脑膜转移的临床试验近几年受到高度关注,最先开始这方面的研究还是我们中国的BRAIN(CTONG1201)研究,尽管针对的是EGFR突变患者,但是我们探索了一套评价脑转移的方法。在刚刚结束的ESMO年会上,ASCEND-7临床试验公布了结果,这一II期临床研究针对的是脑转移、甚至脑膜转移的ALK阳性患者,设计上主要有三大特点:特点一:研究根据脑放疗和ALK抑制剂治疗不同情况分组。ALK阳性患者进行ALK抑制剂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在临床上脑转移有两种治疗措施:分别为脑放疗和ALK抑制剂治疗,根据这两种治疗方式,形成多种组合,每组情况不一。ASCEND-7临床研究分为5组:(1)既往接受过脑放疗和ALK抑制剂治疗;(2)未接受过脑放疗及ALK抑制剂治疗;(3)接受过脑放疗,未接受过ALK抑制剂治疗;(4)未接受过脑放疗,但经ALK抑制剂治疗后;(5)单独的脑膜转移。这种设计实际上是一种伞状设计的衍生,即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入组,然后观察疗效。特点二:单独列出脑膜转移组。特点三:纳入了有症状的脑转移患者。改变了过去临床研究只纳入无症状脑转移患者的状况。从这一点也看出ASCEND-7研究设计的突破,探索了ALK抑制剂塞瑞替尼对有症状脑转移及脑膜转移的疗效。研究结果疗效显著。总体来讲,塞瑞替尼的有效率可达到30%-60%;其中对于已经接受过ALK-TKI治疗的患者,仍然有30%以上的有效率;而从来没有接受过全脑放疗和ALK-TKI治疗的患者,有效率达到了59%,接近60%,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数据。对于脑膜转移,塞瑞替尼的有效率也在20%左右,这些都是历史上我们首次看到的专门针对脑转移设计的临床试验的疗效数据,而且是各种不同情况的疗效,所以,我觉得这个研究是非常值得高度关注的,很多数据也可以作为以后治疗的重要参考。ASCEND-7研究中值得关注的还有脑膜转移,脑膜转移组中共入组了接近20例患者,疗效有效率达到了20%左右。对脑膜转移能够达到20%的疗效,是一个非常好的结果。我相信以后在治疗过程或者一开始出现脑膜转移,可以考虑将塞瑞替尼作为治疗主要选择。但是在临床实践之中,脑膜转移往往都是在治疗后,例如经过ALK抑制剂克唑替尼治疗进展后才出现的。因此,对于脑膜转移之前已经接受过ALK抑制剂的治疗,塞瑞替尼的真正疗效还需要做更多的探索。
[ASCO2017发布会推荐]胆管癌辅助治疗有望确定标准方案2017美国肿瘤学会年会(ASCO)将于当地时间6月2日于芝加哥举行,当地时间5月17日中午12点,ASCO在亚历山大总部召开了会前新闻发布会,公布了LBA研究发布及报告的日程。ASCO主席Hayes教授和侯任主席Johnson教授共同介绍、推荐了6个研究,其中吴一龙教授的研究(Abstract8500)位列其中。下面为6个研究之一ABSTRACT4006的主要内容。胆管由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组成,至今胆管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也小于10%。至今为止,关于胆管癌的辅助治疗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来自英国的研究团队开展了BILCAPⅢ期临床试验纳入了447名胆管癌患者,探究卡培他滨在胆管癌辅助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BILCAP研究为对于难治肿瘤的辅助治疗开展的首个足够样本量的临床试验。具体研究结果将于ASCO2017上做出汇报(Abstract4006)。主要结果共447名患者入组,接受卡培他滨治疗6个月。80%的患者进行了至少3年以上的临床复查(CT、多种血液化验)。观察组的术后中位生存期为36个月,卡培他滨组为51个月。全部患者来看,卡培他滨组较观察组降低了20%的死亡风险,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卡培他滨组包含了提早停药、出组的患者。对于严格遵守研究流程的患者进行分析,卡培他滨组较观察组降低了25%的死亡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卡培他滨组的中位复发时间为25个月,观察组为18个月。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手足红疹,这在任何瘤种应用卡培他滨时均非常常见。无治疗相关死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