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喝奶:奶是儿童必须的营养元素,因为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和钙质的来源,每天500ml奶(或冲成500ml全奶的奶粉)可以满足儿童的生长发育所需钙质和蛋白质。建议如下 1岁内:母乳或奶粉,800ml左右/天,从十个月左右起添加奶粉开始混合喂养,1周岁左右开始停母乳改为纯配方奶喂养。一般来说,母乳到了十个月左右,已经是晚乳,不能满足孩子们生长发育的需要了,如果实在不能断母乳,也建议母亲每天一斤牛奶,六个鸡蛋,最好3-7天一只鸡,否则营养不够,会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1-2岁:奶粉600ml/天 2-5岁:奶(粉)500ml/天 5岁以上:热的纯牛奶500ml/天,直到18周岁。4.补充DHA,可促进孩子智力发育、视力发育等。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让我国儿童健康成长,是每一个家长更是每一位儿科工作者的愿望。我们特提出四大主张:调理脾胃。中医认为治病必求于本,上医治未病不治已病,而在如何治未病上,中医又认为“脾胃和则百病不生,脾胃不和则百病丛生”。强调了脾胃调理的重要性。现代西医儿科的鼻祖诸福堂老先生在实用儿科学中曾写道:儿童胃肠道功能的重要性是不可言喻的。可见中西医都强调了脾胃的重要性,认为治未病的关键在于“脾胃要和”。脾胃调理的方法:新生儿:益生菌以建立正常肠道菌群,自生后第一天起至七天;以后每个月吃一周,以修复肠道菌群。婴幼儿腹泻及大便次数多者用醒脾养儿颗粒;便秘者用健宝灵颗粒或小儿七星茶。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的作用就像盖房子用的水泥一样,而钙质的作用就像砖头;所以维生素D有加固钙质在骨骼内的排列的重要作用,所以一般来说,当我们俗称孩子缺钙时,指的都是缺D而不是缺钙;同时在人体,D也有促进钙吸收的重要作用。那么缺钙就更是表示缺D了。建议D的补充要补补停停直到青春期发育结束,孩子不成长了那么维生素D的成长需求量就没有了。建议有多汗、睡眠不安、睡觉时翻身、做梦蹬被时补D,上述症状消失暂停D,再出现症状再补.....补补停停直至青春期结束。
根据人类骨化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所以骨龄是根据骨骼在X线摄像中的特定图像来确定的,用来判定骨龄的骨骼部分有许多,比如肩、肘、手腕、膝、踝、骨盆等,但以手腕骨(常用左手)最为常用,主要是因为手腕骨集中了长骨、短骨、不整齐骨和圆骨等各种形状的骨骼,能较好的反映全身骨骼的成熟情况,便于比较不同年龄之间的差异。另外,拍片的方式辐射量最小、方便,易于被儿童接受。
1、什么是癫痫?癫痫是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以大脑神经元异常和过度超同步化放电导致的反复、发作性和短暂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2、常见的病因?新生儿期开始的癫痫常见于围产期脑损伤,例如: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还见于先天脑发育不全、遗传代谢性疾病等;2-6月起病的常见代谢异常、产伤、发育畸形、脑变性病等;7月-3岁常见颅内感染、脑变性病、特发性癫痫;3岁以后多见特发性癫痫、脑变性病、颅内感染、肿瘤等。3、小儿癫痫的临床表现?癫痫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见的有意识丧失、限局性或全身肌肉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及感觉异常,也可有意识行为异常、情感和知觉异常、记忆改变、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4、如何诊断小儿癫痫?详细的病史、临床发作的描述和记录非常重要,建议有条件的家长能够将孩子的发作录下来,可以帮助医生临床诊断,脑电图检查是必须的,甚至可能不是一次。另外,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应完善头颅MRI、血生化、遗传代谢筛查,以期更好的明确病因。5、需要鉴别的疾病有那些?低钙惊厥、低血糖惊厥、屏气发作、晕厥发作、阵发性运动障碍、睡眠障碍、眼球阵挛肌阵挛、阵发性斜颈、非癫痫样强直发作等等。6、治疗小儿癫痫的原则是什么?根据发作类型和综合征分类选择药物是癫痫治疗的基本原则,尽量单药治疗,缓慢减停、定期检测血药浓度及评价药物副作用。同时考虑以下因素:年龄、禁忌症、药物的安全性、耐受性,达到治疗的时间、服药次数及恰当的剂型、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费用等等。建议正规医院治疗。7、癫痫是不治之症吗?小儿癫痫是可以治愈的,治愈率在70-80%左右,一般需要2-5年。癫痫发作类型、是否规范合理用药、用药后发作缓解的情况是影响癫痫预后的主要因素。智能落后、体格发育落后是癫痫常见伴随症状,这些通常与导致癫痫的病因有关。8、在治疗过程中家长要注意那些?正规按时用药、定期检测脑电图、血药浓度,掌握减停抗癫痫药物的合理时机和剂量。癫痫急性发作时应将患儿安放在平坦的地方,头歪向一侧,避免分泌物误吸,可按压人中,打急救电话等等。到正规医院给予正确处理。患儿能不能接种各类疫苗,一直存在着争议,原则上在急性期可以暂缓疫苗的接种,特别是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疫苗,另外还要参考患儿的状态定夺。大部分控制良好的患儿可以进行正常的学习和适当的文体活动,最好要有家人和老师陪伴,避免过度紧张和兴奋。但发作频繁、药物控制不理想的最好不进行体育活动。癫痫不是不治之症,患病不等于低人一等,首先要从家长做起,克服紧张、自卑等心理,另外要取得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不能隐瞒回避,以在危机时刻得到正确的处理和及时帮助。
一、特发性矮小症:是指因目前尚无可明确的原因引起的身材矮小, 包括家族遗传性矮小、正常变异性矮小和体质性生长青春期延迟等。特点:1. 身高明显矮小(1~3岁后出现);2. 出生时身高、体重正常,身材匀称3. 无慢性器质性疾病;4. 无明显、严重的心理或情感障碍;5. 摄食正常;6. 染色体检查正常;7. 骨龄正常;8. 生长速率稍慢或正常;9. 生长激素激发检查:生长激素分泌正常。FDA(食品与药物管理局)于2003年批准生长激素用于特发性矮小症的治疗。二、小于胎龄儿(SGA)1.是指出生体重或身长明显小于同胎龄正常小儿;2.在生后出现自发的追赶生长,SGA多在2岁能赶上正常的同龄小儿,但约有10%的SGA在儿童和成年后身高仍明显矮小;3.SGA的儿童如在3岁以后仍有持续性身材矮小则最终矮小;4.SGA的小儿2岁以后如身高仍显著落后于同龄小儿,就可以考虑用生长激素治疗,治疗越早,效果越好。生长激素治疗的目:使患儿在儿童早期实现追赶生长,在儿童期维持正常生长,并达到正常成人身高。FDA于2001 年批准生长激素用于SGA治疗。三、中枢性性早熟所致的矮小1.定义为女孩在8 岁、男孩在9 岁以前出现现性发育征象;2.性激素激发试验提示:性腺启动;3.伴随有身高增长加速和骨成熟加快,骨骺提前闭合,最终影响患者的成人身高;4.控制性早熟的药:GnRHa(达菲林或抑那通)可以抑制性早熟患者的性发育进展,减缓骨龄的成熟速度,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多的生长空间;5.性早熟+矮小:可采用GnRHa联合生长激素治疗可以有效提高预测成人身高。四、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所致的矮小1、身材矮小(95 %~100 %的患者);矮小是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患儿青春前期的唯一临床表现,极易被漏诊或误诊,因此对于身高较矮的女孩,都应常规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2.女孩14—16岁无青春期发育征象(无乳房发育);3.子宫、卵巢发育不良或无子宫、卵巢。FDA于1996年批准生长激素用于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所致的矮小的治疗。越早治疗对终身高越有利,生长激素治疗持续时间是影响终身高的最重要因素,如果能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大多数患者都可以达到150cm 以上的成人身高。五、Prade r-Willi 综合征特点:身材矮小、伴有重度肥胖、肌张力低和性腺发育不良。FDA于2000年批准生长激素用于Prade r-Willi 综合征所致的矮小的治疗, 同时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附:美国FDA(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的生长激素(human growth hormone , hGH)的适应症(1)1985 儿童及青少年生长激素缺乏(2)1993 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的矮小(3)1996 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相关性衰竭综合征(4)1996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所致的矮小(5)1997 成人生长激素缺乏替代治疗(6)2000 Prader-Willi综合症(矮小+肥胖+性腺发育不良)(7)2001 小于胎龄儿(足月,出生时即矮小)持续性矮小(8)2003 特发性矮小症 (ISS)(9)2003 短肠综合征(表现为长期腹泻和营养不良)(10)2006 Shox 基因缺陷但不伴生长激素缺乏的患儿
矮小患儿在生长激素治疗的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生长激素可引起一过性高血糖现象,通常随用药时间延长或停药后恢复正常。临床应用中,约有1%的身材矮小患儿出现副作用,常见的有:注射部位局部一过性反应(如疼痛、发麻、红肿等)和体液潴留的症状(外周水肿、关节痛或肌痛),我们临床用药观察发现,这些副作用一般发生在开始治疗的早期,持续几天,其后随用药时间其发生逐渐减少,罕见影响日常生活。长期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在少数病人体内引起抗体产生,抗体结合力低,无确切临床意义。但如果预期的疗效未能达到,可能是抗体结合力过高,疗效受到影响。在生长激素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以下几点:(1)应在小儿内分泌科医生,或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用于明确诊断的患儿。(2)糖尿病患儿可能需要调整抗糖尿病药物的剂量。(3)对由脑瘤而造成的生长激素缺乏的患儿或有颅内伤病史的患儿,必须严密监测其潜在疾病的进展或复发的可能性。(4)同时使用皮质激素会抑制生长激素的促生长作用,因此,促肾上腺皮质素缺乏的患儿应适当调整其皮质激素的用量,避免其对生长激素产生的抑制作用。(5)少数患儿在生长激素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应及时纠正,以避免影响生长激素的疗效,因此,患儿应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的检查,必要时给予甲状腺素的补充。(6)个别患儿可能容易发生股骨头骺板滑脱,在生长激素的治疗期若出现跛行现象应注意评估。(7)有时生长激素可导致过度胰岛素状态,因此,必须注意患儿是否出现葡萄糖耐量减低的现象。(8)切忌过量用药,一次注射过量的生长激素可导致低血糖,继之出现高血糖。长期过量注射可能导致肢端肥大症状与体征,以及其他与生长激素过量有关的反应。(9)注射部位应常变动以防脂肪萎缩。
矮小儿童就医史,小儿内分泌科医生常常要了解矮小儿童从怀孕开始一直到就诊时的全部历史。此外,还要了解家庭成员的情况,以有助于查找引起矮小的原因。因此,矮小儿童就医时,最好有父亲或母亲陪伴,父母都在场更好。医生需要问诊的内容主要有:(1)现病史:儿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矮小的,生长速度怎样?如果家长有儿童过去身高测量的记录,医生就可计算患儿每年身高增长多少,并可判断其生长速度是否正常。(2)出生史:如出生时是否顺产?是否臀位产(胎儿坐位出生)或是足先露(胎儿立着出生)?因为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常常有臀位产或足先露的分娩史。出生时患儿有无窒息?出生时的身长和体重是多少?如果足月出生的新生儿出生时体重不足2500克,则称为小于胎龄儿,是矮小症的常见原因之一。此外,还要了解患儿母亲妊娠期营养状况和疾病情况等。(3)喂养史:儿童生后头2-3年的喂养情况,正常孩子生后第一年应身高增长25 厘米,第二年应增长约10 厘米。如果喂养不当,营养不足或此期间有长期慢性腹泻,影响消化和营养吸收,都会影响小儿的生长。儿童期如果有不良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及吃零食等,可造成营养不良或不平衡也会影响身体长高。(4)既往疾病史:包括过去生病情况以及用药治疗情况。如果儿童在此期间有心肺疾病、肝肾疾病、贫血和胃肠道疾病等都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又如儿童用过强的松一类的药物,这类药物可干扰骨骼的生长,引起患儿生长减慢。要了解患儿有无颅内感染、头部外伤或头部放射治疗史,这些原因可能损伤垂体使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还要询问患儿智力情况,包括上学年级和学习成绩。如果已进人青春期,要了解乳房发育、初潮、阴毛出现、喉结和遗精起始年龄等。(5)家族史:要了解父母的身高,青春期是否身高增长加速以及母亲的初潮年龄。父母是否离异,对子女关心的程度。这些有助于分析矮小的遗传性因素和精神社会因素。先天遗传性疾病引起矮小,更需要详细询问家族遗传史、特殊疾病史。必要时检查父母染色体和其他特殊化验。
(一)医院的选择矮小儿童就诊一般要选择三级甲等以上的医院(简称三甲),最好有单独的小儿内分泌科,或生长发育中心的医院,以便为孩子进行系统的内分泌检查(二)科室的选择矮小儿童需要到小儿内分泌科或儿童生长发育中心就诊,如果医院没有小儿内分泌科、或生长发育中心的医院,也可以到儿童保健科。(三)就诊时,要向主治医生详细说明以下情况 ● 孩子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测量身高时需脱去鞋子) ● 出生时的身高/体重, ● 发现孩子矮小的时间 ● 近一年身高的变化, ● 孩子的智力情况 ● 父母的身高 ● 目前的性征发育情况 ● 有无肿瘤、糖尿病、遗传病等家族病史,有无慢性肝炎、肾脏疾病和哮喘病。 ●是否用过影响生长发育药物,如泼尼松(强的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等。 ● 母亲的妊娠情况 ● 婴儿出生时情况,是否难产、窒息以及采用何种分娩方式,出生时身高和体重等。 ● 家族成员身高和发育年龄,是否有遗传病。 ● 以往就诊情况以及相关检测结果等(要携带孩子的病例以及以往检查结果)(四)矮小儿童需要做哪些检查 引起矮小的原因很多,要治疗必须查清病因,做出正确诊断,然后再考虑如何治疗。而要查清病因首先要通过病史询问体格、和化验检查,根据详细的资料和化验结果,综合分析、判断引起儿童矮小的原因,最后确定治疗方案。骨龄:判断孩子骨骼生长情况,骨骺闭合的程度和生长潜力。其次还要做血、尿常规、血肝肾功能、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第三要进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甲状腺素、生长因子水平等)。女孩子还要查血染色体;其他有关矮小疾病的特殊检查请听取主治医生的建议:必要时大脑影像学检查。通过检查,医生可以对孩子矮小原因进行明确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近几年来有关儿童矮小地问题已成为不少家庭及社会关注的问题,不少家长因自己孩子矮小,就不加选择地乱用各种“增高”药物,还有不少家长期待孩子可能有“晚长”,而一味盲目等待,从而致使不少孩子失掉了最佳增高时期,而懊悔莫及。为此,我们走访了西安交大第一医院儿科雷春莲教授,她说,为了提高家长对儿童矮小认识及掌握最佳治疗时期,以下几个问题是每个家长都应该知道和掌握的: 1、儿童矮小症是指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每年生长速度低于4—5cm者。因此,如果自己的孩子明显低于正常同性别、同年龄儿童或一年生长速度低4—5cm时,即要考虑孩子有生长障碍,及早到有条件的医院,找儿科专科医生进行有关检查。 2、引起身材矮小的原因很多,但大致可分为“疾病性矮小”和“非疾病性矮小”两大类。常见疾病性矮小: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低,先天性卵巢及发育不全,性早熟,某些代谢性疾病(如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肾小管酸中毒等),某些慢性疾病及营养不良。非疾病性矮小:如家族遗传性矮小、特发性矮小,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体质性发育延迟等。据国内外资料研究表明,30%小于胎龄儿至成人后身高仍低于正常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女孩最终身高约142cm,男孩约150cm。 3、人的生长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在青春期后骨骺线一旦闭合,身高就停止生长,身材的高度就基本定型,再用任何方法也无法使其再长高。 雷春莲教授说:其实,孩子矮小在现在已经不是解决不了的问题,但家长一定要重视。首先,要关心孩子的发育,发现自己孩子明显低于其他同龄儿童,一定要及早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如:头颅拍片,骨龄拍片,生长激素及刺激试验后水平的测定,甲状腺功能测定,染色体检查等。查明矮小的病因后,根据其原因在专科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正确治疗,绝不要乱求医、乱用药,因为有些增高药虽可以暂时起到一些增高作用,但副作用大,常可促进骨骺的提前闭合,反而使最终身高降低,起反作用。同时,一定要作到早诊断、早治疗。年龄愈小治疗效果愈好,花费也愈少。千万不可盲目等待,错过孩子最佳治疗时期而造成终身遗憾。
一、盲目听信广告宣传的增高产品: 无论治疗机理,代价如何,都要去试一试(广告中的大多数产品都有导致骨骺提前闭合的不良作用)。结果,当效果不佳时方找专科医生诊治,此时可能已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二、盲目就诊: 听信非正规医院的增高门诊的宣传,结果造成误诊或者错误用药.耽误了孩子的生长.甚至出现不良后果,此时既浪费了时间又花费了大量的钱财,后悔已晚。 三、等待: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有早长晚长,23岁还蹿一蹿”,孩子个矮不着急,当发现孩子真的不长个时.再到医院就诊为时已晚.孩子可能骨骺已闭合,失去长高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