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超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治疗,通常采取切除患者肛门+近端结肠腹壁造口(俗称人工肛门)的手术方式,虽然达到了临床意义上的根治性切除的目的,但患者却永远地失去了肛门,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个别患者甚至从此不敢再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所以,如何让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既能达到彻底切除肿瘤的目的又能保住肛门(即“保命”、“保肛”、“保尊严”),始终是国内外胃肠道外科专家们努力探求的方向。2023年以来,信阳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专家团队在医学影像科专家、手术麻醉科专家、病理科专家的通力协作下已顺利为10余例超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缘距离肛缘<5cm)患者施行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精准保肛术,既彻底切除了肿瘤,又成功地为患者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肛门,并且术后肛门功能及其他功能恢复良好,患者都非常满意。直肠癌手术介绍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传统手术方式下,当肿瘤下缘距离肛缘≥12cm时,基本都能成功达到既彻底切除肿瘤又能保留肛门;当肿瘤下缘距离肛缘<12cm但仍≥7cm时,既要彻底切除肿瘤又能成功保留肛门需要很高的手术技术水平;当肿瘤下缘距离肛缘<7cm时,要想彻底切除肿瘤又保留住肛门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肿瘤下缘距肛缘<5cm者,就属于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中保留肛门更是禁忌。在临床工作中,每当面临可能需要切除肛门的时候,这些患者和家属几乎没有能够坦然接受的,甚至个别患者因此拒绝接受手术治疗,而根治性手术又是直肠癌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所以令人非常惋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一直是胃肠外科领域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病理学和腹腔镜技术的进步,以及临床外科医生手术技术水平的提高,为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治疗提供了条件和保障,在低位直肠癌和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保肛率和保肛质量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腹腔镜下超低位直肠癌精准保肛术经过直肠癌患者的症状往往是无明显诱因的出现大便习惯改变,如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变细、变形、排便困难、里急后重、大便带血、粘液等,经肠镜及病理活检检查确诊为直肠癌。肛门直肠指检触及肿瘤下缘距离肛缘小于5cm但仍≥3cm者,即为我们所筛选的拟行腹腔镜下超低位直肠癌精准保肛术患者,我们先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尤其是盆腔高磁场的磁共振增强检查,对肿瘤大小、浸入深度及分期做出充分而精确的评估,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经与患者及家属详细沟通,尊重患者意愿,普外科二病区专家团队经过严谨讨论,制定精准的手术方案和预案,在手术麻醉科医护团队的竭力协作下,我科专家团队在腹腔镜下完整、彻底切除直肠肿瘤,测量直肠下切缘距肿瘤边缘≥1.5cm,切缘送病理科做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确认切缘无肿瘤细胞残留(若切缘为阳性则必须增加肠管切除长度再次做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直至阴性或保肛失败)后,将近端结肠与直肠残端吻合,完成腹腔镜下超低位直肠癌精准保肛术。随着信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二病区腹腔镜下超低位直肠癌精准保肛根治术(保肛不造瘘)的顺利成功开展,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精细化治疗方面再上新台阶,为更多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带来保肛希望,我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从中获益,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
不少朋友体检报告会提示肝血管瘤。其实我们常说的肝血管瘤大部分是肝海绵状血管瘤。虽然听起来挺可怕的,但这种病是良性疾病,如果体积小且无任何症状,大可不必太紧张,每3-6个月复查一次肝胆彩超就行了,也不需要吃药。 但如果有如下几种情况,就建议手术治疗了(这个病手术才是最有效的办法)。 第一,虽然肿瘤小,但有临床症状。主要是肿瘤压迫别的器官或组织导致的,也就是你感觉到不舒服了并且是因为这个血管瘤导致的,建议手术治疗。 第二,对肿瘤直径>10cm,或直径5~10cm但位于肝缘,有发生外伤性破裂危险,建议手术治疗。其实这种病最大的风险就是突然破裂引起的急性大出血。 关于手术方式,传统手术方式是肝部分切除或者肝叶切除,这种方式创伤大,病人较痛苦!目前很多医院已经在采用射频消融的技术进行治疗了。病人不需要开刀,只需要麻醉状态下用超声辅助穿根导丝进入病灶进行消融就可以了,手术时间也大大缩短,病人也没多大痛苦,已经渐渐成为很多患者的首选!
一、 LIHR是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 要开展LIHR,首先必须证明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复发率和并发症率的高低是评价LIHR疗效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近20年来,大量的文献都对LIHR与开放式疝修补术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但几乎所有的报道都有一个共同点:既无论是LIHR还是开放式手术,复发和并发症大多发生在早期病例中,可见手术疗效更多的取决于术者的经验而非术式本身。2000年和2003年,Cochrane医学数据库两次公布了LIHR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其结果具有权威性:(1)LIHR的复发率与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相同、低于传统缝合修补术;(2)LIHR的腹腔内并发症高于开放式手术,切口、补片感染等并发症低于开放式手术,两者的总并发症率相同。这些证据证明了LIHR完全可以达到与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相同的疗效,为开展LIHR提供了临床依据。 二、为什么要开展腹膜前修补手术? 在回答“为什么要开展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之间,我们首先必须了解“为什么要开展腹膜前疝修补手术”,因为LIHR是一种“腹膜前修补”的手术方式。腹股沟疝的治疗有数十种术式,根据其对不同薄弱环节的修补可分为三种基本方式:(1)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修补,如平片修补术(Lichtenstien等);(2)针对疝环的修补,如网栓充填术(Rutkow等);(3)重建腹股沟管后壁的修补,如腹膜前修补术(Stoppa等)。理论上讲,腹膜前修补术较前两种术式具有更好的合理性,原因是:(1)符合病因学说:腹横筋膜薄弱是疝形成最主要的原因,腹膜前修补是将补片植入在腹横筋膜和腹膜之间,相当于重建了一块腹横筋膜;(2)符合解剖结构:补片覆盖整个肌耻骨孔,完全修复了腹股沟部位的薄弱区域;(3)符合力学原理:补片被植入在疝缺损的后方,有效的缓冲了腹腔内压力的冲击;(4)腹膜前间隙有足够的空间,允许植入更大的补片,增加了预防复发的保险系数。由于腹膜前修补术是最合理的手术,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众多无张力修补术中不可替代的一种术式,这也为开展LIHR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为什么要用腹腔镜技术来进行腹膜前修补手术? LIHR有三种方法: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EP)和腹腔内补片植入术(IPOM),前两种方法都是腹膜前修补手术,也是LIHR中最常用的术式。当患者具有腹膜前修补的手术指证时,可以选择开放式手术,也可以选择腹腔镜手术,这两种方法的修补原理和修补层次相同,术式选择主要取决于外科医师的临床经验。与开放式腹膜前修补术相比,LIHR具有自身的一些特性,在选择时值得考虑:(1)LIHR是真正意义上的“后入路”手术,切口远离补片修复区域,没有切口或补片感染等并发症;(2)所有的操作都是在腹横筋膜的后方进行,不需要切开腹横筋膜;(3)LIHR是在腹腔镜直视并且图象放大的情况下操作,解剖标志清晰,减少了血管、神经损伤的几率;(4)利用腹腔镜器械进行腹膜前间隙的分离更为方便,补片更容易展平,不需要使用特殊的成型补片,降低了补片的费用;(5)LIHR的切口微小、美观、术后疼痛轻。一项研究显示:先后接受过开放式和LIHR手术的患者中,有84%的患者更愿意接受LIHR;(6)LIHR允许患者术后更早的恢复非限制性活动;(7)LIHR在治疗双侧疝与复发疝时具有一定的优势,治疗双侧疝无需增加切口,治疗复发疝可避开前径路,简化操作;(8)LIHR术中可探察对侧是否有“隐匿疝”,并得到及时的治疗;(9)LIHR可提供特殊的视觉角度,既从后方观察肌耻骨孔的解剖结构,帮助外科医生更好的了解腹膜前修补术的特性和操作要点。综上所述,LIHR既具有腹膜前修补的特点,又具有一些开放式腹膜前手术所没有的特性,这也是为什么要开展LIHR的重要原因。值得一提的是,LIHR的另外一种术式IPOM,由于补片被直接植入在腹腔内,需要选用价格昂贵的防粘连补片,因此不提倡应用于初发疝的治疗。但对于反复多次复发的患者来说,有时IPOM可能是唯一的选择,不管腹壁组织结构如何改变,只需在腹腔内将补片固定在疝缺损上即可。用最简单的方法治愈了最复杂的腹股沟疝,这也是选择LIHR时不可忽略的一个原因。 四、LIHR的学习曲线很长吗? 在LIHR开展初期,学习曲线长一度被认为是影响其开展的一个主要原因。LIHR的学习曲线真的很长吗?事实上,LIHR的学习曲线包括腹腔镜技术和疝修补技术的学习这两个阶段,随着腹腔镜手术的普及,大多数医生都已掌握了腹腔镜操作技术,早期报道的一些如气腹、穿刺等引起的并发症已十分少见。我们并不主张在没有足够腹腔镜资源的医院内推广LIHR,也不鼓励没有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医生直接开展LIHR。但是对于一个已充分掌握腹腔镜技术的外科医生来说,学习LIHR与学习开放式腹膜前修补术所需要的时间应该是一致的。文献报道:LIHR的学习曲线大约在50例左右,可能略高于平片修补或网栓修补术,但这是与腹膜前修补的特性有关的,因为普外科医生对腹膜前间隙的解剖通常不是很了解,进行开放式腹膜前修补术(如PHS、Kugel等)也至少需要50例的学习曲线。事实上,腹腔镜只是一种器械,我们做的仍然是疝修补手术。今后,腹腔镜操作与开放式手术中的缝合打结等技术一样,都是每个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技术,当这种技术应用于腹股沟疝的治疗时,决定手术效果的已不再是腹腔镜经验,而是对腹膜前间隙解剖的熟悉和了解。 五、LIHR的费用很高吗? 费用高是影响LIHR开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与开放式手术相比,LIHR增加的费用主要包括三部分:麻醉、腹腔镜设备器械、疝固定材料。LIHR通常需要全麻,国外有硬膜外麻醉的报道,国内也有术者开始应用这种麻醉方式。我们建议在LIHR开展的初期,尽可能选择全麻,以后可以逐渐探讨LIHR的麻醉方式以及降低麻醉费用的可行性。开放式手术可在局麻下进行,但局麻并不是疝手术的金标准麻醉方式,不同的术式可以选择不同的麻醉方式,与开放式手术相比,LIHR缺少了局麻这种选择,但因为这个原因而摈弃LIHR是很片面的观点。腹腔镜设备和器械是LIHR所必需的。LIHR中,除了补片以外没有其他耗材,应用可重复使用的腹腔镜器械代替一次性器械进行LIHR,既可降低手术成本,又不会影响手术效果。在有腹腔镜设备的医院内开展LIHR,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增加额外费用。LIHR开展的初期,外科医生大多采用疝固定器或生物胶水来固定补片。近年来,大量的文献都证明:对于小于4cm的疝缺损,在进行LIHR时可以不固定补片。而对于大于4cm的疝缺损,目前都可以采用缝合的方法固定补片,随着技术的提高,在腹腔镜下缝合打结已经是非常方便的操作了。因此,绝大多数的LIHR已不再需要疝固定材料,这样就大大降低了LIHR的手术费用。从上述的分析来看,在有腹腔镜资源的医院内开展LIHR,增加的费用仅仅是麻醉的费用,片面的高估LIHR的费用而放弃这种手术是十分可惜的。如果我们再对LIHR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就更能理解开展LIHR的可行性。Kaid等在一项成本-效益分析中发现:尽管LIHR成本较高,但由于恢复正常活动及工作时间早,节省的间接费用超过了手术本身的额外高花费;McCormack K等在一项成本-效应分析中认为:LIHR由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可获得更好的生命质量调整年(QALYs),对于双侧疝和隐匿疝患者,这一优势更加明显。 六、如何正确理解LIHR与开放式手术之间的关系? 既然LIHR是安全、有效、合理的手术,而学习曲线、费用等又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那么是否可以替代开放式手术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把LIHR简单的归纳为“微创”手术而与“开放式”手术对立起来是错误的观点,认为LIHR的“微创”效果不明显而放弃这种手术也是错误的观点。LIHR应该是众多无张力修补术中的一种方式,开展LIHR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追求“微创”的效果,而是利用腹腔镜器械进行腹股沟疝的“腹膜前修补”手术,这种手术具有“后入路”、“可探察性”和“直视下操作”的特点,而这是开放式手术所不具备的。因此,LIHR与开放式手术应该是一种补充或互补关系。 LIHR的适应人群有三大类:(1)具有腹膜前修补指证的患者,如腹横筋膜薄弱的老年患者、直疝或复合疝患者、存在腹内压增高因素的患者等;(2)需要尽快恢复体力活动、工作的患者;(3)复发疝和双侧疝患者。而对于自身组织较好的斜疝患者,在局麻或脊麻下行平片或网栓修补手术完全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盲目的选择LIHR可能会造成“过度”的手术。此外,医院的条件和术者自身的腹腔镜技术和经验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否则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复发和并发症。腹股沟疝修补术有很多种类型,不存在“金标准”术式,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都是合理的术式,正确的选择可以获得最佳的临床和卫生经济学效益。对于外科医生来讲,同时掌握开放式和LIHR两种术式,等于多了一门治病的武器,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学习和开展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呢? 转自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微创外科 李健文 教授
小儿腹股沟疝俗称“疝气”,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1岁以后不能自行愈合者需要手术治疗。 目前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案为 疝囊高位结扎术,具体手术方式有三种: ①传统腹股沟斜切口,②下腹部腹横纹切口,③腹腔镜微创手术。其中以腹腔镜微创手术最具优势,并迅速受到临床外科医生和患儿家属的广泛接受和欢迎。 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优点如下: 1、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单侧5-10分钟),恢复快。 2、腹部无明显瘢痕,术后美容效果好。 3、不损伤精索和输精管,术后无阴囊红肿、硬块等现象。 4、能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位结扎,术后复发几率小。 5、能够同时检查另一侧是不是也有疝气(隐匿性疝),并给予手术治疗,避免再次手术和再次麻醉。
为了满足广大患者对腹部手术后切口瘢痕美容效果的进一步追求,信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余强副主任在2018年积极开展了微型腹腔镜手术技术,并顺利完成微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微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微型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微型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等30余例,临床治疗及美容效果极佳,并获得2018年度院级新技术新项目二等奖。 微型腹腔镜手术技术,将主操作孔切口缩小至0.5cm,不需要缝合,切口内无线结存留,可有效避免戳孔硬结、缝线反应、脂肪液化、甚至戳孔疝等切口并发症,且术后疼痛轻微,切口瘢痕细微,美容效果非常好。 微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图 微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效果图 微型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效果图 传统腹腔镜手术,主操作孔切口通常为1.5-2.0cm,需要分层缝合,切口内有线结存留,易出现戳孔硬结、缝线反应、脂肪液化、甚至戳孔疝,且术后疼痛明显,切口瘢痕较大。 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图 传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效果图 微型腹腔镜和传统腹腔镜手术切口对比
目前 腹腔镜下 微创 腹股沟疝修补术已经成为最广泛应用的手术方式。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通过腹壁上两个5毫米和一个10毫米的“钥匙孔”,置入腹腔镜和疝修补材料(补片)来增加腹壁强度,达到治愈腹股沟疝的目的。该手术属于腹腔镜微创治疗方法,也属于无张力修补术的一种,因而具有腹腔镜微创的优点及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双重优点。而且,这种方法的手术入路与传统的疝修补术的入路不同,尤其在双侧疝、隐匿疝、复发疝优势更为明显。 与传统疝修补术及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以下优越性: ①伤口美观,损伤少:传统开放手术需在腹股沟区做一个长约7-8CM的切口,而腹腔镜手术仅需在腹壁上做三个0.5-1.0CM的小切口,美容效果显著; ②病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腹腔镜手术后患者2-3天即可出院; ③术后疼痛轻,使用镇痛剂少; ④治疗双侧腹股沟疝并不需要另外增加切口,因此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⑤术中可以发现隐匿性疝同时进行修补;并发症低,因腹腔镜手术不需要分离破坏病周围组织,故不会引起阴囊水肿,也极少引起尿储留; ⑥治疗复发疝可以避免原来的手术切口,使手术更为简单。 ⑦完全符合无张力修补的原则。 腹腔镜 微创 腹股沟疝修补术 效果图(信阳市中心医院 普外科 余强主任) 腹腔镜 微创 腹股沟疝修补术效果图(信阳市中心医院 普外科 余强主任)
【摘要】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其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96例采用保守治疗,7例经保守治疗无效或因病情恶化改行手术治疗,本组103例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腹部手术后的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典型的肠梗阻临床表现,保守治疗为其首选治疗方法,预后良好。【关键词】术后;肠梗阻;治疗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of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YU Qiang, ZHOU Ming-yin, ZHANG Yi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XinyangCentralHospital,Xinyang,Henan, 464000, P. R. 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of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s of 103 patients with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Of 103 patients with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96 cases underwent conservative treatment, 7 cases underwent surgery because their conditions deteriorated or conservative treatment is invalid, all were cured.【Keywords】postoperat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treatment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SBO)是腹部手术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一种特殊类型,由黎介寿院士于1998年首次报道[1]。它是指发生在腹部手术后 2周左右,因患者腹腔的手术创伤或/和腹腔炎症等因素所引起的肠管水肿及渗出而形成的既有机械性因素又有动力性因素的一种粘连性肠梗阻。由于具有其特殊的病理及病理生理特点,临床外科医生如认识不足,处理不当, 可能导致腹腔感染、肠瘘,甚至短肠综合征等并发症, 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故应该引起临床外科医生的高度重视。2011 年 1月~2016 年 1月我院共收治 10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采取以保守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获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 2011 年 1月~2016 年 1月共收治 10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其中男性 39例, 女性 64例,平均年龄 42.5岁(13~75 岁)。本组 10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中为我院腹部手术后者 46例,外院转入者 57例。其中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者 1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者 3例,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术后者 8例,自发性结肠破裂术后者 5例,外伤性小肠破裂修补术后者 1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者 15例,急性穿坏疽穿孔性阑尾炎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术后者 18例,粘连性肠梗阻行粘连松解术后者 23 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术后者 7例。本组患者多在术后 1~2周左右出现腹胀、腹痛、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典型的肠梗阻临床症状。其中< 1周者 28 例, 1~2 周者 63例,> 2周者 12例。腹部立位 X线平片检查可见:腹部肠管异常扩张,肠腔内积气积液,可见多个液气平面表现;腹部 CT 扫描检查可见肠管异常扩张及肠壁水肿、增厚表现。1.2 治疗方法 本组10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确诊后,均首先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法:①严格禁食、水;②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③完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稳定;④应用生长抑素制剂,6mg /24h,持续静脉泵入;⑤应用地塞米松针 5mg,静脉注射,每 8小时 1次, 1 周后逐渐减量至停药;⑥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预防感染。在临床实施以上保守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严密地动态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腹部体征的变化,一旦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要随时改行外科手术治疗。2 结果本组中,9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经以上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4例经保守治疗无效者,改行手术探查证实为粘连带卡压或成角,术中予以松解后恢复良好。另3例患者因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及时改行手术治疗,切除坏死肠段,恢复顺利。3 讨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发生在腹部手术后 2周左右,因患者腹腔的手术创伤或/和腹腔炎症等因素所引起的肠管水肿及渗出而形成的既有机械性因素又有动力性因素的一种粘连性肠梗阻。腹腔受到较大的手术、创伤或炎症等强烈刺激后, 会发生一系列的免疫应答反应,从而出现肠壁充血、水肿及纤维蛋白的渗出,继而导致肠管的运动障碍,肠壁间的粘连,最终导致肠梗阻的典型临床表现[2]。所以其不是单纯的机械性肠梗阻, 也不是单纯的麻痹性肠梗阻,在临床上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的病例极其少见。此时,如果盲目地手术探查,分离严重水肿、相互粘着的炎性肠管,必然会加重肠管的损伤,可能出现腹腔感染、肠瘘,甚至短肠综合征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总结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参考文献[4-7],我们认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一旦确诊,应该首选并严格按照以下保守方案治疗:①严格禁食、水;②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③完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稳定;④应用生长抑素制剂,6mg /24h,持续静脉泵入;⑤应用地塞米松针 5mg,静脉注射,每 8小时 1次, 1 周后逐渐减量至停药;⑥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预防感染。在临床实施以上保守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严密地动态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腹部体征的变化,一旦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要随时改行外科手术治疗,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经过一定时间的保守治疗后,腹腔的炎症、渗出逐渐消退,肠壁充血、水肿也逐步减轻,胃肠道的运动和消化、吸收功能慢慢得以恢复,患者的肠梗阻表现消失。综上所述,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一种临床上并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肠梗阻,既具有一般性肠梗阻的典型临床表现,又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生理特点,首选以保守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方法,一般预后良好。参考文献[1] 尹路,黎介寿,李宁,等.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处理[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3(1):32.[2] 腾浩鹏. 乌司他丁治疗炎性肠梗阻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医刊,2014,41(16):81-82.[3] 卢义展,杨闻晓. 5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分析与处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1):108-109.[4] 胡喆,李志华,高卫峰.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22例治疗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9):1279-1281.[5] 丁海坤.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64例诊治探讨[J].中外医疗,2013,32(9):71-73.[6] 肖国庚.生长抑素在4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5):188-189.[7 ]罗超元.生长抑素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手术杂志,2014,8(3):176-177.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存在以下情况的痔疮患者:1.经常大便出血,发作频繁(2~3周甚至每周都会出现便血),便血量较多(出现滴血甚至喷血情况),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2.痔疮较大,便后脱出肛门外或肛门处,不能自行归位到肛门内,需用手托、平卧休息、热敷才能归位,或者依旧无法归位。3.痔疮水肿,引起肛门疼痛。4.痔疮体积较大,且经常发炎伴有肿痛。5.经诊断存在血栓性外痔(注:血栓性外痔是由于直肠下静脉丛内血栓形成或静脉破裂,血液渗到皮下,凝结成血栓所致,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疼痛),且痔疮体积较大不能自行吸收、疼痛剧烈的患者。痔疮可以自己恢复吗?要看具体病情程度。对于轻度的初发痔疮,可以自愈。但是,需要调整生活方式,避免久坐久站,戒酒,保持大便通畅。如果不注意,还是容易复发。对于中重度痔疮,很难自愈。这时候需要积极治疗。以下是识别方法:轻度痔疮的表现:擦纸带血或者大便少量带血,痔团轻微凸起,或者脱出后可自行归位,偶尔轻微疼痛。中重度痔疮的表现:大便后脱出、脱出后不能自行归位,如咳嗽、行走、打喷嚏时,甚至腹压增大的时候都有脱出,便血严重如出现滴血或喷血,水肿或出现血栓性外痔,疼痛强烈。平时饮食方面要注意什么?1、忌辛辣刺激性食物辣椒、胡椒、芥末等食物,能刺激直肠肛门黏膜,引起肠管痉挛,血管充血和扩张,使痔疮和肛裂加重,造成排便时的刺痛和坠胀感,还可加剧或诱发细菌感染,使肛瘘迁延难愈;2、忌暴饮暴食许多人养成了“看菜吃饭”的不良习惯,菜差少吃,菜好就猛吃,如此饥饱不均,偏嗜饮食,可影响胃肠功能,造成大便秘结、痔疮下血、肛裂疼痛加剧或肛瘘脓液增加,不易愈合;3、忌饮酒临床上发现许多患者对酒特别敏感,一般在饮酒后半小时就会感到肛门不适,次日即可出现便血、肛门肿痛,或排便疼痛加剧,或瘘管脓液增多等病情加重的症状。
一、什么是肝囊肿?肝囊肿是一种较常见的肝脏良性的囊性疾病,临床上最多见的是先性肝囊肿,可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囊肿小者直径仅数毫米,大者直径可大数十厘米。囊液澄清透明,多不含胆汁。大多数肝囊肿为先天性原因所导致,由胚胎时期胆管发育异常造成。小部分肝囊肿由创伤和炎症引起。二、肝囊肿有什么症状?先天性肝囊肿生长缓慢,小的囊肿一般不引起任何症状,囊肿增大后,可出现肝大、右上腹不适、腹胀、腹部钝痛及腹部包块等症状,合并感染者可出现发热、疼痛。三、如何检查和诊断?超声检查是诊断肝囊肿的首选方法。CT检查可明确囊肿的大小部位、形态和数目。四、是否需要治疗?如何治疗?1.囊肿较小而无症状,一般无需处理,定期B超复查即可。2.囊肿较大压迫症状明显者,主要行囊肿开窗术治疗。3.对于并发感染、囊内出血、囊液有胆汁者可行开窗术后置管引流。4.若病情局限在肝一叶,可考虑做肝叶切除。5.广泛的多囊肝出现肝功能衰竭者,可做肝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