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类问题叫“矮小症”,孩子矮小是病吗?有些家长非常紧张,我要说的是:有一些疾病是会表现出矮小的症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矮小都是病。“矮小症”是有一定标准的。看看下面的表: 孩子在相应的年龄对应身高低于红框中的数值才考虑“矮小症”。如果您的孩子有这样的情况就要尽早去医生那看看了。 孩子的身高没有达到矮小标准,但是我还是觉得他矮,怎么办?看上面的黄框里,是孩子在相应年龄的平均身高。 孩子的身高影响因素有两部分。一部分先天的,就是父母的遗传。另一部分后天的,与孩子饮食、睡眠、运动、环境、内分泌等多重因素都有关。所以一定是一半在平均值以上,一半在平均值以下。 自己觉得孩子“矮”,您也可以去专业的医生那看看,在排除病理性因素后,您会得到一些好的建议让孩子长的更好。
每年的春季和秋季,是孩子患胃肠道感染性疾病多发的时间段。这与季节有关,也与孩子(尤其学龄前的婴幼儿)胃肠道处于发育阶段有关。 孩子患病大多数都是可以口服药治疗的,“呕吐、腹泻”的孩子什么时候需要输液治疗呢?要根据孩子呕吐、腹泻的频次,每次呕吐或腹泻出的液体量,精神状态,缓解后的进食情况,还有孩子的年龄,有无原发疾病等来综合考虑。 医生你说的太复杂,有简单易懂的吗?——看下面1.孩子短时间内呕吐次数多,反复呃逆,饮水后很快又吐出。考虑这样的情况口服药物很有可能呕吐出来,起不了作用。 2.孩子呕吐、腹泻出来液体量很大,尿量少,甚至哭都没有眼泪,吃东西、喝奶都不行。 3.呕吐、腹泻的孩子吃药后好转,但是后面几天进食的量都没有恢复,甚至只有平时正常水平一半以下。年龄在3岁以下。这样的孩子发生“抽痉”的概率非常高。 4.患有原发疾病的孩子,例如:佝偻病、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等,这样的孩子对突发感染性疾病的耐受性差。 各位家长,若您发现孩子出现以上情况要高度重视了。
“高热惊厥”现在又称作“发热性惊厥”,而我们平时叫“抽筋”或“抽风”。 发病原因发病原因一般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因高热引起孩子惊厥。它不是脑子发炎,而是孩子大脑神经兴奋性高,遇到高热后神经细胞暂时性功能紊乱,出现惊厥。多见于6个月--3岁婴幼儿。 划重点了!抽筋发作前大多数没有征兆,小部分小儿会出现神情呆板、直眼、局部肌肉抽动、惊跳、抖动或烦躁不安、胡言乱语等现象。 抽筋大多突然发作,意识丧失、头后仰、两眼凝视、口唇发绀、口吐白沫、面部或四肢肌肉强直或阵挛性抽动,有些会出现大小便失禁。发作时间一般数秒钟到数分钟,有时反复发作,甚至持续状态。注意了,孩子抽筋持续时间太久会导致大脑受损害。 孩子抽筋发生的时候家长可以做什么呢?(每一条都很重要)1.父母要先保持自己镇定,不要哭叫或摇晃孩子。 2.可以用手指甲掐孩子“人中穴”,但是不要用针刺,也不要用针刺孩子的手或足,因为这样没有用处,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二次伤害。 3.如果孩子出现呕吐,一定要让其头偏向一侧,让东西吐出来。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甚至“死亡”。 4.避免孩子的牙齿咬伤舌头,同时要注意不能堵住口鼻,那样孩子就吸不了气了。 5.给孩子的头部降温,可以用“冰帽”、“降温贴”、“冷水毛巾”等。 6.家长处理的同时最好先就近求治,在注射镇静剂和退热药后,抽筋一般都能停止。切记不要长途奔跑去大医院,如果抽筋不能短时间内控制住,会造成脑缺氧和损害。 最最最重要的是下面一点家长如果观察仔细,及时发现孩子不舒服,出现发热及时退热处理,不出现短时间内高热,一般抽筋就不容易发生了。
“发热”在一些地方又称之为“发烧”,很多孩子生病多数以“发热”为主要表现。 那么,发热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孩子受凉了?还是因为吃多了东西?——其实都不是。 首先强调一点:“发热”在医学上只是一种症状,“发热”不是病; “发热”不是病; “发热”不是病;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发热”其实就是指人体“体温升高” 生理性的体温升高一般体温小幅度升高,例如:由正常体温升高到37.5℃或38℃。一般不会升高到39℃,甚至40℃以上。 病理性体温升高,体温升高幅度高低不等,可以是低热,也可以是高热,甚至超高热。 无致热原的体温升高称为被动型体温升高,例如:夏天热导致的“中暑”;新生儿衣被过多导致的“捂热综合征”等。 注意了,以下说的就是重点了有致热原的体温升高就是大家平时看到的发生在孩子身上最多的发热。致热原主要来自病原微生物(受凉和疲劳一般是诱发因素) 那么,病原微生物又是什么呢?——指自然界中能够导致人或动植物得病的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 病原微生物包括哪些: 1.病毒。例如:传播于全世界的“新冠病毒肺炎”的病原体就是病毒的一种。 2.病原菌。例如:中国国家法定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的病原体就是病原细菌。 3.病原原生动物。例如: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等。 4.寄生虫。例如:蛔虫、钩虫、蛲虫等。 5.还有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等。 病毒、细菌有多大?所以,孩子突然发热,绝大部分原因都是以上的病原体感染导致的。 那么发热会产生哪些不好的后果?怎么处理能够避免呢?请期待下一集
7岁女孩彤彤, 近一年里长高了十多厘米, 妈妈起初觉得很高兴, 但最近,她却发现孩子有早发育的表现, 到医院一查, 医生竟说骨龄超龄了3年, 未来身高可能难超过150cm了! 7岁女童乳房发育,卵泡变大彤彤近日被确诊为性早熟龄人高出许多。 “今年我闺女蹿得特别快,一年里长了十多厘米。”看着女儿节节拔高,彤彤妈妈一直很为之高兴,并没有想太多。 直到两天前在家给孩子洗澡时,意外发现孩子的乳房变大了,并且摸上去有小小的硬块,这才反应过来可能是早发育的表现。 入院检查后,医生发现彤彤的骨龄已经超龄了3岁,卵泡也已经明显增大。“照这情况发展下去,彤彤最终的身高恐怕难超150cm!”医生惋惜地说。 对于这样的身高,彤彤妈妈显然无法接受。 但是由于发现时间太晚,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现在就算药物干预治疗,效果也已经十分有限。 背后元凶竟是睡觉不关灯彤彤妈妈回忆了平时的饮食习惯,从不给孩子吃油炸食品、补品、饮料,怎么孩子才7岁,就开始发育了呢? 医生仔细询问了彤彤的日常生活起居,包括:饮食、运动、睡眠、生活环境等。最终发现了“凶手”:彤彤夜晚睡觉从来不关灯。 彤彤妈妈解释说:“为了锻炼孩子独立的能力,从4岁开始便与父母分床睡了。但是孩子怕黑,所以这3年来都是整夜开着灯睡觉。” 睡觉不关灯与性早熟又有何联系呢?“ 夜晚是褪黑色素分泌的高峰期,而光照会抑制黑色素的分泌,褪黑色素的减少会造成性腺加速发育,从而发生性早熟。 防治儿童性早熟,关键在于早发现临床上将性早熟分为三种类型,即中枢性性早熟、不完全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 1、中枢性性早熟与“下丘体-垂体-性腺轴(HPGA轴)”功能过早激活相关,导致生长发育异常。 2、不完全性性早熟是指出现变异性发育,如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单纯性阴毛早现等,原因尚未明确。 3、外周性性早熟也称为假性性早熟,其原因与“HPGA轴”功能激发过早无关。 通常与性腺、肾上腺皮质病变或肿瘤发生而造成的性激素分泌增加,以及过早暴露于外源性或者内源性激素等因素有关。 性早熟原因很多,需要及时发现并查找病因,才能准确干预,防止性早熟对孩子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但是如果发现过晚,骨骺过早闭合,那么将失去生长机会,留下无法挽回的遗憾。 影响性早熟的因素一般而言,儿童性早熟和生活方式相关。 1.爱吃营养滋补类保健品 儿童吃营养滋补类保健品,超重或肥胖会增加性早熟风险。 滋补类的保健品,或是能量、脂肪、动物性蛋白质吃得多的孩子,成熟往往较早。而膨化食品、油炸食品等孩子爱吃的零食都是“催肥食品”,不利于预防性早熟。 2.夜间习惯开灯睡觉 夜间开灯睡觉、长时间看电视等,都可能会减少体内的褪黑激素,褪黑素能克制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开释,能够避免性早熟。 3.让孩子用激素类化妆品 美容产品中除了营养与滋润皮肤的成分外,往往还含有一部分的雌激素,以使局部皮肤更滑润光泽,还可以通过皮肤吸收,促进女性的第二性征发育。 4.内分泌干扰物 有研究指出,女童血清中双酚A越高,性早熟可能性越大,卵巢、子宫体积和双酚A含量呈正相关。除了双酚A,洗涤剂、农药等也可能含有内分泌干扰物。 怎么预防孩子性早熟?除了及时就诊以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做好预防工作。 注意不要让孩子过多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少吃补品、甜食、洋快餐、以及含有激素的禽肉,多吃粗粮、新鲜蔬菜。
0-1个月出生时生理指标正常均值: 体重:3.12—3.21千克; 身高:49.6—50.2厘米; 头围:33.5—33.9厘米; 胸围:32.2—32.3厘米。 身体发育:一个月的孩子,一逗会笑。可以注视某一物体,1—2个月的孩子集中了全身不协调的动作(握拳)。 2个月1个月底宝宝的生理指标正常均值: 体重:4.81—5.0千克; 身高:56.1—56.9厘米; 头围:37.4—38.1厘米; 胸围:36.9—37.6厘米; 前囟:2厘米*2厘米; 后囟:0—1厘米。 动作发育: 将宝宝竖抱起来(4个月前尽量不要竖着久抱),这时他头能伸直,几乎不用扶托,让宝宝看看墙上的彩图。宝宝开始对手感兴趣,宝宝眼看着自己的一双小手,感到十分新奇。 语言发育: 宝宝除了哭之外又增加了一种办法来表示情绪,在睡醒时自己躺在床上咿呀自己取乐。父母可以同他呼应,而且用不同口型夸张的发出不同的元音。宝宝对爸妈的某种表情或接触某个部位引起条件反射性大笑。 感觉发育: 宝宝的听觉最灵敏就是听到目前的声音,当宝宝正因饥饿哭时,只要听到母亲的脚步声,就会停止哭闹转头张望安静地等待喂。 3个月2个月底宝宝的生理指标正常均值: 体重:5.74—6.16千克; 身高:59.2—60.4厘米; 头围:38.9—39.7厘米; 胞围:38。9—39.8厘米; 前囟:2厘米*2厘米。 动作发育: 3个月的孩子,头能够随自己的意愿转来转去,转动180度,眼睛随着头的转动能左顾右盼,大人扶着孩子的腋下和臀部时,孩子能够坐着。让孩子趴在床上时,他的头已经可以稳稳当当的抬起,下颌和肩部可以离开桌面,前半身可以由两臂支撑起。当他独自躺在床上时,会把双手放在眼前观看和玩耍。扶着腋下把孩子立起来,他就会举起一条腿迈一步,再举起另一条腿迈一步,这是一种原始反射。到6个月时,他的下肢才能支撑他的全身。 语言发育: 3个月的孩子在语言上有了一定的发展,逗他时会非常高兴并发出欢乐的笑声,当看到妈妈时,脸上会露出甜蜜的微笑,嘴里还会不断的发出“咿呀”的学语声。 感觉发育: 3个月的宝宝视觉有了发展,开始对有颜色的玩具很快能产生反应,对其它颜色反应要慢一些,认识奶瓶了,在听觉上发展较快,它总有一定的判别方向的能力,听到声音后,头能顺着响声转动180度。 4个月3个月底宝宝的生理指标正常均值: 体重:6.42—6.98千克; 身高:61.6—63.0厘米; 头围:40.1—41.0厘米; 胸围:40.2—41.4厘米; 前囟:2厘米*2厘米; 出牙:0—1颗。 4个月的宝宝做动作的姿势较前熟练了,而且能够是对称性。抱怀里时,孩子的头能稳立地直力起来。俯卧位时,能把头抬起并和肩膀成90度。拿东西时拇指较前灵活多了,扶立时两腿能支撑着身体。牙齿萌出,有的孩子已长出了1—2颗门牙。 这个时期的宝宝在语言发育和感情交流上进步较快。高兴时,会大声笑,声音清脆悦耳,当有人与他讲话时,他会发出咯咯咕咕声音,好象跟你对话。此时宝宝的唾液腺正在发育经常有口水流出来,还出现把手指放在嘴里吸吮的毛病。 4个月的宝宝对周围的事物有较大的兴趣,喜欢和别人一起玩耍。能识别自己的母亲和面庞熟悉的人。当拨浪鼓接触宝宝的手,会主动地张开来抓住物体,并能握住拨浪鼓。 4个月能注视1厘米左右的积块。月末两眼能同视一物,同时双眼协调的较好。 5个月4个月底生理指标正常均值: 体重:7.01—7.06千克; 身高:63.8—65.1厘米; 头围:41.2—42.1厘米; 胸围:41.3—42.3厘米; 前囟:2厘米*2厘米; 出牙:0—1颗。 动作发育: 5月的宝宝口水流的更多了,如果让他仰卧在床上,他可以自如地俯卧位。坐位时背挺的很直。当大人扶着宝宝站立时,在床上处于俯卧时,很想向前爬,但伸手腹部还不能抬高,所以爬行受到一定限制。5个月的宝宝会用一只手够自己想用的玩具,并能抓住玩具。但准确度不够,做一个动作需反复好几次。玩玩具的时,如果玩具掉到地上,她会用目光追随掉落的玩具。5个月的宝宝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厌其烦的重复某一动作,经常故意把手中的东西仍在地上,捡起来再扔。也把掉的一件物体拉到身边,推开、再拉回。反复动作,这是宝宝在显示他的能力。 感觉发育: 5个月的宝宝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区别家人的声音,能识别陌生人,对陌生人做出躲避的姿态。这一阶段由于宝宝的唾液增加,唾液中含有了淀粉酶,故可以给宝宝添加蛋黄和淀粉类辅食。与上个月相比,这个月的宝宝的成长非常显著,有了认物本领,大多数宝宝能认识一件物品,而且醒来时,总是想翻身,经过一段时间,偶尔能一下子从仰卧翻到侧卧。手的活动也相当自由了,能主动够着面前的吊球。把宝宝抱到膝盖上时,宝宝会双脚并拢,越跳越欢,还能发出辅音。认物、够吊球、翻身、扶掖蹦跳等是本阶段宝宝最适合的游戏。妈妈要细心地为宝宝创造进行游戏的条件。 6个月5个月底宝宝的生理指标正常均值: 体重:7.53-8.02千克; 身高:65.5-67.0厘米; 头围:42.1-43.0厘米; 胸围:42.1-43.0厘米; 前囟:2厘米*2厘米; 出牙:0-2颗 动作发育: 会翻身,如果扶着他,能够站的很直,并且喜欢在扶立时跳跃。把玩具等物品放在孩子面前,他会伸手去拿,并塞入自己口中。6个月孩子听力比以前更加有效了,能分辨不同声音,并学着发声。 感觉发育: 6个月的孩子已经能够区别某人和陌生人,从镜子里看出自己会微笑。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情绪,如用笑、哭等表示喜欢或不喜欢。
(1)用皂液洗净双手后,用手指轻轻拉下下眼皮; (2)将一滴药液滴入扒开的下眼皮和眼球之间的结膜囊内,不要滴在黑眼珠上,结膜囊的容积有限,一滴足够; (3)滴眼液滴入后,用手指压住内眼角2分钟左右,以防止药液顺着鼻泪管流入鼻腔; (4)之后用干净纸巾擦掉流出的多余药液。 使用滴眼液时,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1)瓶盖不要朝下放:瓶盖朝下放,瓶盖边缘很容易沾染到接触面上的细菌,长此以往细菌也可能进入滴眼液瓶里,造成眼部感染。正确的方法是将瓶盖朝上放或者是躺着放。 (2)滴眼液不要放在口袋等贴身的地方:滴眼液最好放在阴凉处保存,如果贴身放,人体的温度会使滴眼液升温,而使药效降低,药效降低了,即使按照使用方法滴药,也起不到良好的疗效。所以,出行必须要带滴眼液时,可以将其放在专门准备的携带盒里,这样既方便又能保证药效。 (3)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使用滴眼液:结膜囊容纳量是有限的,一滴滴眼液的量正好。有些人误认为多点一滴会增加疗效,其实不然,多点的滴眼液有可能会通过眼部黏膜被全身吸收,增加产生副作用的风险。曾有儿童使用阿托品滴眼液散瞳时每次使用两滴而造成阿托品中毒。 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若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滴眼液,两者应间隔5分钟以上,否则第二种药物将会将第一种药物冲洗掉,或两者之间发生反应而影响疗效。 (2)使用混悬剂滴眼液之前需要摇匀。 (3)滴眼液(除了混悬剂外),如有沉淀或颜色变化,应停止使用。 (4)不要互相借用滴眼液,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5)某些滴眼液使用后嗓子若有苦味,属于正常现象,这是因为药液通过鼻泪管流到咽部造成的。 (6)滴眼液最好放在阴凉处保存,需特殊贮存条件的滴眼液,应按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存放。滴眼液开封后,使用一般不超过30天。 (7)除了即用即抛单次剂量的人工泪液性质的眼药水外,其他包装的眼药水都会含有抑菌剂(俗称防腐剂)。这是因为眼睛本身的内环境是无菌的,打开的滴眼液,如果没有抑菌剂就有可能染菌,再次使用就可能把杂菌引入眼睛。这就是为什么使用滴眼液前要洗净双手,滴眼液开封30天就要丢弃的原因。同样,也是由于这个原因,不建议以眼睛保健的名义长期使用滴眼液。
宝宝坠床,绝对算是个大概率事件。不是家长们心大,而是孩子会爬会动以后,简直防不胜防!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孩子坠床家长该如何处理? 宝宝坠床后,先观察1.先看坠床后宝宝有没有哭 如果坠床后宝宝“哇”的一下放声大哭,说明宝宝意识清醒,先不要太过紧张。 2.宝宝有没有出血 如果宝宝身体有出血伤口,应该立即按压止血,家长可用干净的纱布按压在宝宝的伤口上,直到出血停止。如果宝宝流鼻血,千万不可使宝宝的头部仰起,以免血液返流到胃部引起刺激性呕吐。 3.有没有出现肢体活动障碍 如果宝宝某侧肢体不动或者运动减少,千万不要帮助宝宝活动,以免加大损伤。 4.有没有出现红肿/淤青 如果出现,短期内,对受伤部位进行冷敷,每次15分钟,目的是减少局部出血肿胀。一两天后,再进行热敷,帮助积液吸收。 最后:经过观察后,确定宝宝检查后没有大碍,家长可以把娃抱起来进行安抚。 出现这些信号,马上就医!① 孩子无精打采,精神变差,意识模糊。 ② 出现拒食、食量减少、嗜睡或呕吐等情况; ③ 孩子情绪不太稳定,易暴躁,或无故哭闹; ④ 口齿不清或行动受限。 ⑤ 有呼吸困难、惊厥等异常表现(就算这种表现很短暂,也建议去医院检查)。 坠床后的处理方式说完了,但能不出现坠床肯定是最好的,所以预防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生病经常会发热,去医院就诊一般都会检查血常规,血常规检验单怎么看呢?下面就教您看懂一些基本的内容。专业人士勿入。 以下检验单都是简化版的,便于非专业人士科普红框中的白细胞,有些医生口头说“血象”,可以简单的判断细菌或病毒感染。 黄框中的C反应蛋白,结合白细胞可以反应炎症的严重程度。 C反应蛋白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蛋白,它主要对体内的炎症反应比较敏感,炎症反应可以是感染性炎症反应,也可以是非感染性炎症反应。 感染性的炎症反应里面病毒、细菌这类病原体感染时人体就会出现发烧的情况,这时候测的c反应蛋白就会高一些。非感染炎症反应,比如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破溃或者免疫系统的疾病,如血管炎等,也会导致c反应蛋白升高。 蓝框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能反应是否有贫血等疾病。 以下检验单是病毒感染的扁桃体炎患者的白细胞正常或低于正常值,淋巴细胞可高于或低于正常值。C反应蛋白一般不高。 以下检验单是细菌感染的扁桃体炎患者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一般高于正常值。C反应蛋白高于正常值。 以下检验单是严重细菌感染的扁桃体炎患者的,不能排除脓毒血症以下这张检验单是个贫血的血红蛋白 ~90g/L,轻度贫血; 血红蛋白 90~60g/L,中度贫血; 血红蛋白 60~30g/L,重度贫血。 以下这张检验单是血小板减少的一般会出现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其他血小板减少的病人身上。 孩子处于成长的过程中,不同的血细胞也会在不同时期发生变化。以上的检验单都是6岁孩子(较大孩子)的,遇到特别情况还要请专业的医生处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