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减肥指利用医学外科手段,改善肥胖症患者的全身症状例如:体重超标、高血压、血脂高、糖尿病等症状的医疗方法,目前世界主要流行的四种医疗减肥方法为:例如:缩胃术、胃旁路、胃束带、胃内水球疗法等。虽然医疗水平提升了很多,但这些手术或多或少会造成人体的损害。建议多以增加运动量、减少高热量食物等方法来替代较为事宜。1 袖状胃切除手术方法:顺着胃大弯的走行方向保留2-6cm幽门以上胃窦,沿胃长轴切除胃的大部,切除全部胃底,使残留的胃呈“香蕉状”,容积在60-80ml左右原理:减少胃容量,降低刺激产生饥饿感的荷尔蒙分泌优点:不改变胃肠道的生理状态,不干扰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过程评价:袖状胃切除术对2型糖尿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是欧洲广泛采用的减重与糖尿病手术腹腔镜缩胃手术又名袖状胃切除手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oectomy) ,缩胃手术在减肥外科医学界是相当热门的话题,而且其受欢迎的程度有明显的增加。缩胃手术的原理是利用腹腔镜把胃的大弯垂直切割出来,使胃部形成一个约 150cc 的小胃囊,大约可容纳 4-5盎司的食物。它的好处是不需要在体内置入外来物,而且手术的减肥成效显著。因为手术会把切掉8成的胃体积,除了会降低食量外,还会减少刺激食欲的荷尔蒙 Ghrelin 分泌量,因此食欲也会降低。术后两年内约可减去 10-15个 BMI 或七成多余的体重。对于那些 BMI 较高 (超过40) 而又难以减低食量的人来说,缩胃手术能达致理想的减重效果。缩胃手术的效果介乎于胃绕道与胃束带之间,安全性也介乎于两者之间,因此是一个相当 “中庸” 的手术。如果与胃绕道比较,缩胃手术并无进行肠道重建,因此长期不会有维生素缺乏而产生的贫血、骨质疏松等后遗症。此外,亚洲人胃癌的发病率较高,接受缩胃手术后,仍可定期接受胃镜检查胃部,与胃绕道手术不同。与胃束带手术比较起来,两者同为限制型的手术,但缩胃手术并无在人体内放置任何外物,因此不用担心腹内外物可能导致的潜在问题。如此看来,缩胃手术似乎是一个相对理想的手术,但是此手术涉及切除部份胃部,切除后是不可还原的。因此,病人必须考虑清楚才接受手术。另外缩胃手术亦有代谢的效用。医学界发现,术后食物增快进入肠脏,有助医治二型糖尿病,唯实际原理有代进一步医学研究证实。此手术虽然可以帮助患者大大减少食量,但手术后体重并非必然会自然下降,手术后如果不加以节制饮食,食量也可回升,患者也有机会复肥。因此无论进行了哪一种减肥手术,患者仍要注意饮食及保持运动,才能有理想的肥胖治疗效果。缩胃手术因有胃部的切割,因此饮食亦须以渐进方式进行。基本原则与胃绕道术后饮食相同。至于高热量饮料亦需完全避免。以免体重下降不理想。三餐以定时定量均衡营养为主。2胃旁路方法:一方面通过在胃的上部建一个小胃囊,限制食物摄入量,另一方面通过远端空场合小胃囊吻合,使食物绕过胃大部、十二指肠和第一段空肠,从而极大的控制食物摄入和吸收原理:改变肠道结构、关闭大部分胃功能,减少胃的空间和小肠的长度优点:减重效果明显,治疗效果可望长期保持评价:在减重和糖尿病手术中,胃旁路术研究较早且较多,对伴有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最好胃旁路手术指一系列类似的、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外科手术,其共同特征为:手术首先将胃部分为上下两个部分,较小的上部,和较大的下部,然后截断小肠,重新排列小肠的位置,改变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途径,减缓胃排空速度,缩短小肠,降低吸收。外科医生已经研发了几种不同的排列方案,形成了胃旁路手术的几个分支。根据美国国家健康中心2008年的数据,2000年后胃旁路手术已经取代缩胃手术,成为美国最流行的减肥手术,每年开展约10万例。3胃束带胃束带,全称腹腔镜用可调节胃束带减肥手术。是指通过腹腔镜手术束缚在胃上部,可以通过注水调节松紧的硅胶制束缚带。胃束带手术的目的是治疗肥胖症。可调节胃束带手术是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四种最佳疗法之一,也是目前美国和欧洲使用率最高的疗法。4胃内水球胃内水球(intragastric balloon),又称为胃水球(gastric balloon),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医学减肥治疗术:它的减肥原理是将一个硅制水球利用胃镜置入胃中,再将生理盐水注入到水球内,填满胃部,诱发饱足感来帮助控制食欲。根据日内瓦大学针对4788例水球应用的患者研究,平均三个月减肥18.7+-2公斤。II型糖尿病的有效率为:92%胃水球针对亚洲人的减肥疗效明显高于欧洲人,更多胃水球示意图亚洲人肥胖的原因与家族遗传性的血糖控制问题有关。胃水球在提供胃部饱胀感的同时调节了肠抗胰岛素的分泌,除了减肥的疗效以外,对亚洲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有明显缓解。其具体改善糖尿病的机理仍在研究中。
肝脏从表面划分的左叶、右叶、方叶和尾叶没有真正反映其内部管道系统的构造特征,因而不适应肝脏外科进行部分肝切除的需要。CT医师对病灶的准确分段,对外科医师有很大的帮助。现在肝脏的分叶及分段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国际命名,但最常用的有2种方法:一:第一种方法是根据门静脉系统的分布,将肝脏分为5叶、6段。以不常用。二:第二种分叶分段方法是根据格利森系统的分布,将肝脏分为左、右两个半肝,再进一步分为8段(奎纳德分类): I段:尾状叶。Ⅱ段:相当于左外叶上段。Ⅲ段:左外叶下段。Ⅳ段左内叶。Ⅴ段:右前叶下段。Ⅵ段:右后叶下段。Ⅶ段:右后叶上段。Ⅷ段:右前叶上段。 肝脏的分段主要是根据肝内的管道系统而命名。门静脉、肝动脉、肝胆管三者伴行包裹在同一Glisson鞘内,故称为Glisson系统或门脉系统。据门脉系统分布所作的肝脏分段,称为门脉肝段。肝静脉与门静脉呈插指状的关系,按照肝静脉引流区域所作的分段,称为静脉肝段。由于肝内胆管是与肝内门静脉伴行,故在肝胆管外科中均采用门脉肝段的命名。Couinaud根据门脉系统肝段按顺时针方向标以罗马数字从ⅠⅡⅢⅣⅤⅥⅧ,其中左内叶及尾状叶不再分段。 肝脏分8个段,主要被肝静脉系统和门静脉系统分割。肝中静脉将肝分成左右两叶。肝右静脉分肝右叶为右前、右后两部分。肝左静脉分肝左叶为左内叶、左外叶。门静脉系统走行于肝段内。Ⅰ段为尾状叶,CT示在门、腔静脉之间,Ⅱ段(靠上)与Ⅲ段(靠下)构成左外叶 ,Ⅳ段为方叶,也是左内叶,Ⅴ段(靠下)与Ⅷ(靠上)段构成肝右前叶, Ⅵ段(靠下)与Ⅶ段(靠上)构成肝右后叶。至于Ⅱ段与Ⅲ段、Ⅴ段与Ⅷ段 、 Ⅵ段 与Ⅶ段 分界,粗略方法以肝内门静脉分支或肝门平面为分界标志,出现以上平面所显示的是靠上方的,Ⅱ段、Ⅶ段、Ⅷ段,以下层面就是Ⅲ段、Ⅴ段、Ⅵ段。Ⅴ段与Ⅵ段、Ⅶ段与Ⅷ段之间以肝右静脉分界。影像学上横断面上以肝静脉为界,2,3;5,8;6,7 的分界大约门静脉左右分支平面。1、肝脏分段的意义:可以了解病灶所处位置,尤其对于肝脏恶性肿瘤患者,从而指导治疗。肝脏的分段和肝脏的解剖密切相关,了解了肝脏的解剖并且应用到影像学的分析中去,也就可以熟练的了解肝脏的分段了。2、分段主要依靠CT。CT:首先找出肝脏的三大静脉:肝中静脉,肝左静脉,肝右静脉;找出门静脉及其分叉部位。门静脉分叉可以区分上段和下段,即肝S5/S8,S6/S7,门静脉分叉以上为S8,S7;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之间是右前叶,肝右静脉以后是右后叶;一般规律,从CT上看,最先看到的是S8,然后是S2、3,肝左外叶以肝裂为界,比较容易辨认,左内叶为肝裂和肝中静脉之间区域,胆囊往下的层次是S5,最后的层面一般是肝S6,下腔静脉和门静脉夹着的是尾状叶,即S1。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普外科王桂琦:你好,甲状腺抗球蛋白抗体、甲状腺抗过氧化物酶抗体高说明是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因为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会出现抗体高,而且不论病情如何发展,抗体也许一直高。现在只能说明病情相对稳定了,建议长期中药治疗。本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故而疾病进展虽慢但不易阻断。但绝对不要碘131治疗,因为随着疾病发展也许会发展到加减。目前还不能说已经治愈。随访观察,保持良好的心态。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2010年4月11日本地县级检查诊断为甲亢。3个月内体重减轻9kg左右,月经量少,手抖。他巴唑服用3周,出现严重皮疹过敏。医生建议碘131,本人未同意。 2010年6月1日,在北京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医内分泌科 诊断为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引起的一过性甲亢。汤药、中成药甲亢宁治疗 4月11检查结果:中文名称 结果 参考范围 总T3 2.67 0.58-1.59 总T4 14.12 4.87-11.72 游离T3 8.08 1.71-3.71 游离T4 2.11 0.7-1.48 促甲状腺激素 0.001 0.35-4.94 甲状腺抗球蛋白抗体 7.12 0-4.11 甲状腺抗过氧化物酶抗体 >1000.00 0-5.61 8月4日检查结果中文名称 结果 参考范围 总T3 1.69 0.58-1.59 总T4 12.85 4.87-11.72 游离T3 4.88 1.71-3.71 游离T4 2.03 0.7-1.48 促甲状腺激素 0.001 0.35-4.94 甲状腺抗球蛋白抗体15.96 0-4.11 甲状腺抗过氧化物酶抗体 >1000.00 0-5.61 从结果看,指标已经更加接近正常值 从结果看,指标已经更加接近正常值,我想咨询您,这情况有必要做碘131放射吗?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普外科王桂琦:首先告诉您,慢性甲状腺炎有时因甲状腺滤泡坏死、甲状腺激素可释放入血致T3或T4暂时升高,出现暂时性甲亢表现,但不等同于原发甲亢,不能用碘131治疗。因为多数病人最终因甲状腺萎缩、滤泡上皮高度变化和纤维化、数年后可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个别甚至可成为永久性甲低。如果腺体较硬,较大,即使甲状腺功能正常也应该应用甲状腺制剂,待腺体缩小后再维持两年。患者:王大夫: 那我应该做什么检查,判断出我的甲状腺的状态呢?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普外科王桂琦: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即可(即你以往检查的项目)现在你的T3,T4大致在正常范围(稍高) TSH低,这样结果比较理想。按目前治疗方案即可,以后症状消失,西药逐渐减量直到停用西药,继以中药巩固疗效,复查甲功在正常范围之内,则可将中药减量停药。注意定期复查。如果短期内出现腺体增大较快,或伴有疼痛,或有压迫症状者,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强的松)治疗。患者:王大夫:您好,我最近又做了甲功全项检查,您帮我看看,我觉得您的回答很给我增加信心。 9月4日最新检查结果如下:中文名称 结果 参考范围 总T3 1.10 0.58-1.59 总T4 7.01 4.87-11.72 游离T3 2.87 1.71-3.71 游离T4 1.17 0.7-1.48 促甲状腺激素 0.006 0.35-4.94 甲状腺抗球蛋白抗体13.72 0-4.11 甲状腺抗过氧化物酶抗体 >1000.00 0-5.61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为什么T3、T4已经正常,甲状腺抗球蛋白抗体、甲状腺抗过氧化物酶抗体还是那么高?它是什么意思?我是不是要好了?
乳腺囊肿又称乳腺囊性增生,它与乳腺增生的最大区别在于乳腺囊肿增生、不典型增生共存,很多人对乳腺囊肿认识不清,以为是肿瘤,担心受怕,其实,这是完全不必要的。乳腺囊肿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紊乱引起的良性病变。乳腺囊肿是由于患者卵巢功能紊乱,体内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分泌增多,导致乳腺上皮增生与脱落,引起乳腺小叶小管及末梢乳腺导管高度扩张与囊性变而形成的。临床上,乳腺囊肿可有自限性,经过3年或更长时间后病变可以停止,但有时亦可继续进行,最终导致癌变,但几率很小。 临床上,乳腺囊肿可以分为单纯囊肿和积乳囊肿两种类型: 1、单纯囊肿:单纯囊肿在乳腺囊肿中最为多见,主要是由于内分泌紊乱引起导管上皮增生,管内细胞增多,致使导管延伸、迂曲、折叠,折叠处管壁因缺血而发生坏死,形成囊肿。 单纯的乳腺囊肿好发于中年女性,以圆形或卵圆形乳房肿块为主要症状,囊肿可单发,亦可多发。单发者肿块常迅速生长,易与乳腺癌相混淆,囊肿常可随月经周期而变化,并伴有经前乳房胀痛。为明确诊断,可行钼靶X线摄片、超声及针吸细胞学检查。如果经多次穿刺后仍不效,或经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证实有上皮增生或乳头状瘤病者,则宜手术治疗。 2、积乳囊肿:积乳囊肿又称乳汁潴留样囊肿,较单纯囊肿少见,主要是由于哺乳期某一导管阻塞,引起乳汁淤积而形成囊肿。积乳囊肿可见于乳房的任何部位,以发生于乳房深部者最为常见,常发生于妊娠哺乳期或哺乳期过后。 积乳囊肿临床上以乳房肿块为主要症状,肿块多为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有囊性感,边界清楚,活动度大,与皮肤无粘连。继发感染时,可见局部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同侧腋窝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囊肿较大,病史较长,反复发生感染者,宜手术将囊肿切除。 乳腺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治疗方法相对简单,一般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女性完全不必要担心,只要及时发现,积极治疗,完全可以痊愈。
1、心理上的治疗非常重要,乳腺增生对人体的危害莫过于心理的损害,因缺乏对此病的正确认识,不良的心理因素过度紧张刺激忧虑悲伤,造成神经衰弱,会加重内分泌失调,促使增生症的加重,故应解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刺激。对心理承受差的人更应注意,少生气,保持情绪稳定,活泼开朗心情即有利增生早康复。 2、改变饮食,防止肥胖少吃油炸食品,动物脂肪,甜食及过多进补食品,要多吃蔬菜和水果类,多吃粗粮。黑黄豆最好,多吃核桃,黑芝麻、黑木耳、蘑菇。 3、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性生活和谐。可调节内分泌失调,保持大便通畅会减轻乳腺胀痛。 4、多运动,防止肥胖提高免疫力。 5、禁止滥用避孕药及含雌激素美容用品、不吃用雌激素喂养的鸡、牛肉。 6、避免人流,产妇多喂奶,能防患于未然。 7、自我检查和定期复查。 8、明确诊断,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目前专科采用中药综合治疗,有了突破性进展,效果更为显着。如乳腺囊肿不论大小时间长短,用药后均在2周左右消失。对乳腺增生及时纠正内分泌,肿块、胀痛、面部神经可消除,对急性乳腺炎用药后即可缓解疼痛。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这类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病理类型的10.0%~20.8%,具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较其他类型差,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之一。 流行病学 三阴性乳腺癌是基因芯片技术应用于临床,并根据细胞形态和细胞表面受体情况分出的一个乳腺癌亚型。多项研究表明,其多发生于绝经前年轻女性,尤其是非洲裔美国妇女。Carey等的研究表明,50岁以下非洲裔美国妇女的发病率甚至可达39%,白色人种则仅为16%,绝经后非洲裔美国妇女为14%。 临床及分子病理特征 三阴性乳腺癌临床表现为一种侵袭性病程。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该类型乳腺癌的远处转移风险较高,内脏转移几率较骨转移高,脑转移几率也较高。虽然Dent等的研究表明,三阴性乳腺癌的远处转移风险在3年时达到高峰,之后可能会有所下降,但其预后仍较差,死亡风险较高。 Kandel等的研究表明,三阴性乳腺癌的中位肿瘤大小为2cm,50%有淋巴结转移。对病理特征分析发现,此类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多为3级,细胞增殖比例较高,c-kit、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多为阳性,基底细胞标志物细胞角蛋白(CK)5/6、17也多为阳性。 三阴性乳腺癌的一些临床特征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基底样乳腺癌。但三阴性乳腺癌是基底样乳腺癌的一个亚型,二者不完全同义,不能完全互换。 BRCA1相关性乳腺癌也有上述一些表型和分子病理特征,多数学者认为其与三阴性乳腺癌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研究表明,80%~90%的BRCA1相关性乳腺癌为三阴性乳腺癌,但BRCA1基因突变为何会导致基底样表型肿瘤还不清楚,可能与基因功能缺失有关。BRCA1基因已经成为研究的靶点之一,目前已经开始了针对此靶点的相关研究。 治疗 目前还没有特有的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指南,因此其治疗一般按乳腺癌常规标准治疗进行。根据其分子病理异常而进行的一些针对性前瞻性临床试验目前正在进行中,因此多数资料来自回顾性研究或试验亚组分析。 1.化疗 与其他类型乳腺癌相比,化疗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有效率较高,但如果只是常规的标准治疗,其预后依然很差。 辅助化疗 PACS01试验是一项Ⅲ期随机临床试验,比较了6个周期FEC[氟尿嘧啶+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与3个周期FEC方案序贯3个周期多西他赛对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在2006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研究者报告,该试验的序贯治疗组中,基底样乳腺癌患者的无转移生存率(P=0.05)和总生存(OS)率(P=0.005)较好。因此,虽然基底样乳腺癌的预后较差,但对FEC序贯多西他赛化疗有较好的反应。 在2007年ASCO年会上,研究者报告了一项针对可手术高危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将患者术后分为两组,一组为AC方案(多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紫杉醇(175mg/m2,每3周重复1次,共4个周期),另一组为AP方案(多柔比星+紫杉醇)序贯紫杉醇(80mg/m2,每周重复1次,共12个周期)。随访5年发现,与AC序贯紫杉醇组相比,虽然AP序贯紫杉醇组3年时的无病生存(DFS)优势在5年时已经消失(80%对81%,P=0.38),但3年时的OS优势在5年时依然存在(90%对87%,P=0.04)。进一步分析显示,对于三阴性乳腺癌,此优势更加明显(87%对79%,P=0.037)。 这些结果显示,紫杉类药物对三阴性乳腺癌有一定的疗效,但序贯给药方式也可能是其获得较好疗效的原因之一。由于研究结果均来自试验的亚组分析或回顾性分析,因此尚不能直接应用于临床,需前瞻性研究的证实。 新辅助化疗 含蒽环类药物Carey等采用AC方案对107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发现Her-2阳性/ER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达到70%,基底样乳腺癌达到85%,而luminal乳腺癌(ER阳性)则仅有47%(P<0.0001),三者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分别为36%、27%和7%(P=0.01),但前二者的无远处转移生存率(P=0.04)和OS率(P=0.02)均较后者低,较差的生存与有残留病变者的高复发显著相关(P=0.003)。 研究认为,较差的OS可能与局部有残留病变即未达到pCR有关,因此新辅助化疗仍然要以达到pCR为目的,以最终改善生存。 铂类药物由于BRCA1基因与DNA双链的断裂修复有关,而铂类药物可与DNA双链交联,导致DNA双链断裂,阻碍DNA复制、转录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因此铂类药物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可能更有效。 Garber等的一项非随机Ⅱ期临床试验入组28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采用顺铂单药进行新辅助化疗。结果发现,总有效率为50%,完全缓解率为14%,部分缓解率为36%,疾病稳定率为18%,11%疾病进展,pCR率达到21%,其中2例BRCA1突变者均达pCR,并且年龄与pCR显著相关(P<0.04)。 研究认为,对三阴性乳腺癌,顺铂新辅助化疗有相当疗效,其pCR率与其他试验的联合化疗疗效相似,因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大剂量化疗 大剂量化疗(HDC)在乳腺癌治疗中一直没有定论,但许多研究者仍在对一些特殊亚型乳腺癌进行HDC的研究。几项回顾性研究表明,以环磷酰胺和塞替派为基础的HDC在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中显示了一定的效果。 Rodenhuis等回顾性分析了比较5个周期FEC方案与4个周期FEC方案序贯1个周期HDC(环磷酰胺6g/m2,塞替派480mg/m2,卡铂1600mg/m2)治疗Her-2阴性乳腺癌疗效的研究,发现Her-2阴性患者可从HDC获益而阳性者则没有获益。2006年ASCO年会对此研究进一步分析发现,HDC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与Her-2阴性、激素受体阳性接受内分泌治疗但未接受HDC治疗者的疗效相当。 WSGAM01试验将有9个以上淋巴结的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2个周期密集EC(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序贯2个周期HDC(表柔比星90mg/m2,环磷酰胺3g/m2,塞替派400mg/m2)治疗,另一组接受4个周期相同EC方案序贯3个周期密集CMF(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方案治疗。结果表明,从HDC中获益最多的是年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 因此对于Her-2阴性乳腺癌,HDC仍然是临床研究的方向之一,根据目前研究结果及相关资料,以烷化剂类药物为基础的HDC在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中是有效的,值得开展更多的研究。 2.靶向治疗 三阴性乳腺癌缺乏ER和Her-2信号传导通路对细胞增殖增生的驱使作用,促进此类肿瘤细胞增殖增生的具体机制还不完全清楚。EGFR过度表达是三阴性乳腺癌的特征之一,比例可达54%。 人类乳腺癌动物模型研究发现西妥昔单抗与紫杉醇有一定的协同作用,Gholam等将二者联合用于接受过多种方案化疗的三阴性乳腺癌皮肤转移患者,疗效显著,患者耐受良好。由于铂类药物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特殊作用,目前使用西妥昔单抗单药与其联合卡铂或顺铂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而评价厄洛替尼联合化疗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疗效的临床试验也即将开始。 达沙替尼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部分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对达沙替尼敏感,目前已开展了将其用于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试验。 3.放疗 作为抑癌基因,BRCA1在DNA复制过程中与多种基因协作以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BRCA1功能缺失可导致DNA合成期(S期)检测点和DNA合成后期(G2期)-分裂期(M期)转变异常,BRCA1功能缺失细胞对放射线敏感。 Haffty等对442例乳腺癌患者及其中10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进行了分析,以观察局部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差别。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保乳手术和放疗。截至2005年9月,中位随访期为7年,442例患者中有50例乳腺复发,10例淋巴结复发,68例远处复发,62例死亡。与其他类型乳腺癌相比,三阴性乳腺癌的OS率(67%对75%,P=0.096)、无远处转移生存率(61%对75%,P=0.002)、特异性生存率(67%对78%,P=0.03)和无淋巴结转移生存率(93%对99%,P=0.021)均较差。但在局部控制率方面,三阴性乳腺癌和其他类型没有差异(均为83%)。 因此,经保乳手术和放疗,三阴性乳腺癌的局部复发率并没有显著升高,证明了其对放射线的敏感性,表明放疗对局部控制有一定的作用,应制订一些新的治疗策略来降低远处转移的几率。 预后指标 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高危乳腺癌,其总体预后较差,预后因素与其他类型乳腺癌有所不同。Rakha等对1944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在16.3%的三阴性乳腺癌中,肿瘤大小、淋巴结及雄激素受体状况是最有用的预后标志。Nielsen等的研究表明,无论淋巴结状况和肿瘤大小,Her-1的过度表达与较差生存相关,c-kit表达虽也有增高,但未发现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结语 三阴性乳腺癌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病理特征及临床病程,其CK5/6、17等基底细胞标志物阳性,EGFR等表达多为阳性,具有高增殖比例、分化差等特点,与基底样乳腺癌和BRCA1相关性乳腺癌有较多相似特征。此亚型乳腺癌对放疗尚比较敏感,但常规标准治疗后其预后较差。由于此类肿瘤的BRCA1基因异常、EGFR高表达及其他信号传导通路异常,目前已开展了针对这些靶点的相关研究,我们期待着这些临床研究结果能改善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
副乳即多乳,是女性常见的一种乳房发育畸形.它常为发育不全的组织,多数像婴儿的乳房,或者只见一点皮肤色素加深,中央可有一点点皮肤增厚,类似小小的乳头.有的仅有乳腺,有的仅有乳头,但也有在腋部可见完整的乳体(乳头.乳晕,腺体),且较大.月经前副乳也发胀疼痛,妊时明显增大,有乳头着在哺乳期间甚至还分泌出乳汁来。副乳是某处乳腺始基本完全消失的异常发育.副乳可以发生在乳线上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的部位是在腋前缘处.亦可见于腋中央和腹壁.偶尔也可见于腹股沟处,但极少见. 一般发生在腋前区或腋下,也可见于胸壁、腹部等,副乳有三种情况:(1)有乳腺组织无乳头。(2)有乳头无乳腺组织。(3)有乳头又有乳腺组织。凡是有腺体组织的副乳,同正常乳房一样受性激素的影响,呈周期性变化,经前期胀痛,还可发生与正常乳腺相同的常见疾病,如增生、囊肿、副乳腺癌等。人类乳腺来源于外胚层。在胚胎发育至第2个月时,于胚胎的腹面从腋下到腹股沟的“乳线”上,有6~8 对乳腺始基形成。正常情况下,胚胎发育至第9周时,除胸前区位于第5肋间的一对乳腺始基能保留并继续发育外,其余的均退化、消失。如果其余的乳腺始基中某一对(或几对)未消失,就会在出生后发育成多余的乳房或乳头,这就是附乳(多乳或多乳头)。女性有副乳很普遍,此与内衣的选择上有关。由于过去错误的认知,在内衣选择上偏好选择小一号,希望藉此达到挤出乳沟的效果。由于过小的胸罩,钢圈、罩杯相对包覆性不足,长时间挤压,久而久之把乳房周边的乳脂肪外挤,乳腺就会朝没有包覆到的腋下发展,副乳就出来了,因此长期不正确的内衣穿着习惯是造成副乳成型的最大因素。以上的内容介绍了到底什么是副乳的问题。副乳对人体一般没有什么影响,但可能会给你产生心理上的不安和生活上的不便,大约0.1%的人可发生乳腺癌.由于副乳的位置不同于正常乳房,有时容易忽视.因此当副乳增大,生活不便有肿快疑是肿瘤时,要去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