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共有乳牙和恒牙两副牙齿。儿童0~6岁阶段由乳牙完成咀嚼等各项功能,12岁以后恒牙替换乳牙完全萌出。但是在6~12岁之间为儿童的替牙期,此时口腔内的情况最为复杂,此时既有乳牙又有新萌出的恒牙,是一个混合牙列时期。一般而言,随着恒牙牙胚的发育,对应的乳牙牙根就开始生长吸收,而恒牙牙胚则向口腔内生长,乳牙松动脱落后恒牙便在原来乳牙的位置上萌出。但是,当乳牙因龋齿或其他原因导致了乳牙的根尖病变后,乳牙的牙根就会与牙槽骨发生骨性粘连,从而影响了乳牙牙根的吸收,发生顽固性拒不退位的现象。此时,发育正常的恒牙在无法拱掉乳牙的情况下就会另辟途径,歪着钻出牙槽、黏膜与乳牙相靠生长于口腔中,从而出现了双排牙的现象。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不一定是病理现象,家长也应在发现时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拔除滞留乳牙,为恒牙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否则双排牙会引起恒牙排列不齐,形成反(牙合)等错(牙合)畸形。
矫正牙齿拔牙是为了利用拔牙间隙移动剩余的牙齿。拔牙前,正畸医生会对患者的X线片、牙模型进行详细的测量和分析,根据排齐及移动牙齿所需的间隙计算出拔牙的位置和数量。在矫治的过程中,邻牙会逐渐移入拔牙间隙,直至将其完全占据,所以,矫正牙齿的患者拔牙后是不需要再镶牙的
上颌尖牙有时埋藏在颌骨内不能正常萌出,医学上称为埋藏阻生牙。此牙对面容、对牙弓形态都至关重要。正畸医师根据口腔内的情况和X射线照片,有时要考虑将阻生的牙用正畸的方法“拉”出来。其原理和正畸时移动任何牙一样,只要能在阻生尖牙的牙冠上黏附正畸的托槽,就能加适当大小和适当方向的力,使它逐渐移动至正常位置,并发挥其正常功能。对于牙冠完全埋藏在颌骨内的牙,必要时可做一个小手术去掉一点骨组织,使牙冠暴露一部分或全部,就能黏住正畸的附件进行正畸治疗。对其他部位的阻生牙,必要时也可照此处理。可能有的患者朋友会问:将埋藏在颌骨内的牙用正畸的手段设法拉出来,有实际功用吗?其实,这种治疗是有前提条件的,即X射线照片显示牙齿形态正常,牙根无严重弯曲变形。而且,通过目前的正畸手段,有能力将其移动到所需要的位置。所以,一旦口腔医生将患者的埋藏阻生牙拉出来以后,经过保持、固定,是完全可以让它行使正常生理功能的。
口外弓是一种连接口腔内外并将口外力传导至口内的装置,它由口内弓和口外弓构成。口内弓通过插入磨牙带环的颊面管与口内矫治装置连接,口外弓通过弹力橡皮圈或弹簧与头帽或颈带相连产生矫治力。口外弓的主要作用有加强支抗(防止磨牙近移)、推磨牙向远中、压低磨牙、扩大或缩窄牙弓等。其最大的优点是借助口外颅骨的支持对口内牙齿产生作用力,不会对非作用牙齿产生作用力。口外弓最常用于上颌前突畸形的患者,表现为上前牙唇倾,开唇露齿,影响美观。这类患者往往具有强烈的改善上前牙前突的愿望。通常我们采用拔牙矫治,尽量把前突的上前牙收回去。而一般的非拔牙矫治,则是以后面磨牙作为支持来内收上前牙,在反作用力下,前牙内收的同时,后面的磨牙也会发生前移。为了不让磨牙前移,尽量内收上前牙,临床上往往借助口外的支持,即使用口外弓来防止磨牙近移。
许多家长和患者本人都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矫治器拆除后,牙齿变得整齐美观,咬合关系好了,吃东西香了,治疗也就结束了。实质上,正畸治疗与其他疾病的治疗不一样,其他疾病只要病灶消除,治疗也就结束,而正畸治疗在纠正了错(牙合)畸形后,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保持。矫治和保持是正畸治疗必不可少的两个步骤,保持是正畸治疗的延续,保持的好坏与否,对于矫治的成败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固定矫治器拆除后,虽然牙齿移动到新的位置,但牙周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咬合关系以及周围肌肉、舌体等软组织新的平衡尚未建立,儿童的生长发育也尚未最终结束,还需要进行保持。此外,遗传因素也是导致矫治复发的最顽固的因素之一,由遗传因素导致的错(牙合)畸形,纠正后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保持,有的甚至要终生保持。因此,认为固定矫治器拆除后治疗就结束的观点是错误的,也是极其危险的,临床上很多治疗失败的病人,常常不是因为矫治的不好,而是没有很好的保持。所以,在矫治器拆除后一定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认真戴用活动保持器。
牙齿先天性缺数是指颌骨内没有牙胚发育,也就是牙齿在颌骨内未发生。先天缺数牙多见于上、下颌第二前磨牙,上颌侧切牙及上、下颌第三磨牙。有不少的家长由于自己孩子的牙齿迟迟不能萌出而困扰,于是带孩子过来检查想要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牙齿的先天性缺数与现代人咀嚼器官颌骨及牙齿的退化有关,现代人的第三磨牙萌出很晚,缺乏咬功能,牙尖发育不良,常因颌骨位置不够,有的牙齿不能萌出或萌出不全,甚至缺数。上颌侧切牙的先天性缺数,有时也常见于上颌侧切牙的发育不良,与人类中鼻突的退化有关。第二前磨牙的先天性缺数,除与人类颌骨及牙齿的退化有关外,也可能与第二乳磨牙的感染及拔除时损伤第二前磨牙的牙胚有关。
全瓷牙和铸瓷牙是不使用金属做内冠,而是全部由非金属材料制作的牙冠,都属于非金属烤瓷牙。由于使用材料和制作工艺不同,区分为全瓷牙和铸瓷牙全瓷牙和铸瓷牙是不使用金属做内冠,而是全部由非金属材料制作的牙冠,都属于非金属烤瓷牙。由于使用材料和制作工艺不同,区分为全瓷牙和铸瓷牙全瓷牙的制作是先用瓷性材料烧制内冠,全瓷牙与烤瓷牙最大的区别是内冠由瓷制作的,是一种透明的骨架,然后再在外面烧制上瓷粉。 铸瓷牙分两代,一代以白榴石为内冠,也叫铸造玻璃陶瓷;二代以锂基陶瓷为内冠。铸瓷牙的制作工艺是取好牙模以后,整体铸造出来。全瓷牙和铸瓷牙由于都是有瓷性材料组成的,具有美观、良好的半透明性、与牙釉质近似的折光性,因此牙齿美容效果最接近天然牙。瓷性材料与人体生物相容性最好,不会刺激牙龈而出现牙龈发炎、牙龈变色的现象。 瓷性材料韧性低于金属材料,为了加强全瓷牙和铸瓷牙的强度就需要做的梢厚一些,因此需要磨除的牙体组织量要比烤瓷冠多一些。由于全瓷牙和铸瓷牙具有各个方面的优势,是理想的牙齿美容技术,而且修复无金属化是一种发展趋势。 在口腔修复中,材料是基础,技术是决定性的因素。全瓷牙和铸瓷牙对医生的技术要求更高,需要医生有充足的烤瓷预备经验,在比色、取模、临时冠、粘接等都比烤瓷要严格、困难,有独立的一套技术体系。同时,技师也是铸瓷操作的重要一环,烤瓷制作技师的水平、技术、美学修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生和技师关系稳定,长期配合,才能制作出功能正常,美观、自然的精品。
最大的优点是正畸治疗可以保留天然的牙齿,不需要磨除牙体组织,对于18周岁以下患者效果良好,牙齿可以排列到理想的状态。 缺点是治疗时间比较长(1-2年),期间需要戴矫治器,口腔卫生需要仔细维护;对于超过最佳治疗时期的成年人效果略差,有时需要结合美容修复治疗共同完成
1.为什么要做根管治疗?最简单直接的答复就是:保留您的牙齿!2.牙齿都没有神经了,都已经“死”了,还能保留啊?能留多久啊?牙齿的血供不仅仅靠的是牙齿里面的牙髓组织,还有牙齿周围的牙周组织,也就是说这颗牙齿还是有外围的营养供应的,只要根管治疗后及时做个牙套保护起来,一般情况下,这颗牙用到老都没什么问题。3.根管治疗是怎么进行的?根管治疗首先要把根管情况弄清楚,然后进行根管预备、根管消毒和根管充填。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将根管里面的感染物、坏死物都清理干净,防止再感染。
现代资料认为:牙齿的龋坏是从牙菌斑开始的。因此,了解牙菌斑的形成,对预防龋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牙菌斑的形成比较复杂,现在公认的理论有以下三个阶段:(1)获得性膜形成阶段:口腔中的唾液糖蛋白是唾液中的一种物质,每个人的唾液中都含有这种物质。当它与牙齿接触时,可附着在牙釉质表面,形成膜样物质,这种膜被称为获得性膜。它为口腔细菌初期粘附提供了基质,为牙菌斑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有资料证明,龈沟是牙齿最先形成获得性膜的部位。(2)细菌附着阶段: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获得性膜对细菌附着具有重要性。观察发现,当牙面获得性膜形成,很快就有细菌附着上去,说明附着速度很快。大量研究资料证实,最先附着在牙面的细菌为血型链球菌和唾液链球菌。细菌在获得性膜的表面生长,并能产酸,使糖蛋白沉积。血型链球菌和变形链球菌能合成葡聚糖,与沉积的糖蛋白一起构成菌斑基质,为牙菌斑的形成创造了基础。(3)菌斑成熟阶段:细菌在获得性膜上生长、发育、繁殖和衰亡,并在其中进行复杂的代谢活动。据有关资料分析,认为成熟的牙菌斑的细菌比例是:兼性厌氧链球菌27%,兼性类白喉杆菌23%,厌氧类白喉杆菌18%,胨链球菌13%,韦永氏菌6%,拟杆菌4%,梭状菌4%,奈瑟氏菌3%,弧菌2%。成熟牙菌斑中致龋性菌为变形链球菌、放射菌、血型链球菌和乳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