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 王重阳 主治医师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Caesarean section)命名起源、来龙去脉、前世今生及发展前景。方法:复习国内外文献,归纳、总结、分析。结果:剖宫产译自英文(Caesarean section),大致经历神话传说、子宫体部剖宫产、子宫下段剖宫产3个时期;现代产科临床应用广泛。结论:目前各种剖宫产术式日趋完善,剖宫产已成为解决难产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最大限度保障母婴健康,产科工作者有责任向公众普及妊娠分娩知识,为自然分娩创造有利条件,剖宫产率需严格控制。【关键词】产科学 历史 剖宫产 剖腹产 Caesarean section,Cesarean section剖宫产(Caesarean section)习称剖腹产,是指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孕妇腹部及子宫壁上的切口娩出的一种外科手术。德国狄索普(Desopo)的定义较为精确:“凡剖腹切开子宫,取出体重达到或超过500g的胎儿者称为剖宫产术;而体重在500g以下者为子宫切开术(hysterotomy)”。剖腹产本是最终解决难产的无奈之举,在输血术、麻醉术和抗生素发明以前,手术本身也是非常危险的,它通常用于抢救濒死孕妇和胎儿。在国内50年代不同的分娩方式中剖宫产只占3%左右。1982年9月21-27日,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在上海召开全国围生医学专题学术会。与会者按国际惯例,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认为:剖宫产术指经腹切开子宫壁,娩出胎儿胎龄≥28周或体重≥1000g(相当于早产、足月产、过期产)。按此标准以方便临床工作,并利于手术率、母婴死亡率的统计。近年来国内剖宫产分娩率竟然有超过自然分娩的趋势。按世界卫生组织的意见,剖宫产率不应超过15%。没有指征的剖宫产在出院病历的首页上被名之为社会因素、珍贵儿或切盼儿,感叹之余,只好用业余时间回顾一下有关剖宫产的历史吧!批阅文献,剖腹产术的历史遥远而灿烂,可以说贯穿整个产科学史。大致可分为神话传说时期、子宫体部剖宫产时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时期。分述于下:神话传说时期有关切开肚皮、取出胎儿,被认为是一种跨文化现象(A cross-cultural phenomenon),各文明古国都留下了神奇的传说。据希腊神话,医药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Asclepius)的母亲塞萨利公主科洛尼斯(Coronis)因不忠被焚死,他的父亲太阳神阿波罗(Apollo)从她的腹中取出阿斯克勒庇俄斯。 按佛经故事,在公元前623年,佛祖乔达摩·悉达多王子从摩耶夫人的右肋下降生,且释迦牟尼诞生刚七天,他母亲就因病去世了。神话毕竟是神话,剖宫产到底起源于何时,就很难考据了。国内常引的《史记·楚世家》第十卷记录有公元前2400年左右的事:“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琇姓,楚其後也”。“坼剖”或许也还不是剖腹!更可能是地裂,地震,中国人有时会对儿童说地裂开了,你是从地缝里钻出来的。又如《西游记》中也说孙悟空从仙石中迸出,坼剖与剖宫产不应有所联系。《晋书·四夷传·焉耆国》记载“安夫人狯胡之女,妊身十二月,剖胁生子,曰会,立之为世子”就比较可靠。约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的印度医学巨著《妙闻本集》(Susruta-samhita)中也有对剖宫产手术的记载。在西方,德文剖宫产是Kaiserschnitt(literally:Emperor’s section);剖宫产英文名“Caesarean Section”源自“Caesarea”。要按字面解释,都为“帝王切开”,日文、韩语亦如此翻译。西方医学传到日本时,日本人对医学名词译为日本的汉字曾经做出很大的贡献。美国人将西方医学引入中国时用的是原封不动的英文名词,到解放之前国内很多大医院,包括大的公立医院的病历也是用英文记录的。美国英语用e代替Caesarean第一音节中ae即转换成Cesarean,而英国仍保留这一音节。关于手术和罗马皇帝或凯撒(Gaius Julius Caesar,前102.7.13-前44.3.15)的关系,妇产科医生都会知道一些故事:剖宫取胎术最初施术于孕妇尸体。公元前715-672年的欧洲古罗马努玛·庞皮里乌斯(Numa Pompilius,他创建了元老院和祭司团)王朝颁布的法律,即所谓的剖宫产律(Lex Caesarea或Caesarean Law)。按此法律,要把一切怀孕足月、即将分娩而又病危孕妇的子宫切开,取出她们的胎儿。还规定,如果怀孕的妇女及胎儿死亡,母亲和胎儿应分开埋葬。按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23-79)《自然史》的说法,凯撒大帝或其一位先祖是以这种手术分娩的。不过凯撒大帝的母亲(Aurelia Cotta)在凯撒四十五岁时方去世,因此凯撒本人应该不是剖腹生产。亦有指字源自拉丁文中“切割”(caedere和seco),变成与凯撒有关,只是附会。罗马宫廷医官盖伦(Galen,129-199)的著作中对剖宫产已有描述,还承认不是他的发明。早期的垂死孕妇剖宫产还有一些零星记载,出于挽救胎儿的宗教原因,此术亦称为最后一着(last resort)。天主教圣徒(Raymond Nonnatus,1204-1240)拉丁名natus源于他的身世“not born”;1316年苏格兰罗伯特二世在他的母亲(Marjorie Bruce)刚死后以剖宫产方式出生,后来他从大卫二世那取得王位;这些事件给莎士比亚(1564-1616)带来了灵感,创作了四大悲剧中的《麦克白》。剧中女巫预言麦克白将来会做皇帝,同时也预言凡是女人生出的人都不会伤害麦克白(None of woman born shall harm Macbeth)。但是麦克德夫(Macduff)却破了魔法,杀害了麦克白,因为他是没有足月就从他母亲的腹中剖出来的。麦克白应该就是大卫二世 ,麦克德夫则是罗伯特二世。《麦克白》一剧还曾经被上海昆剧院改编为《血手记》公演。中世纪以前(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给活着的母亲实施剖腹产是非常罕见的,但也非闻所未闻。据说在公元1500年,瑞士一个专替猪阉割的屠夫(Sowgelder)在13个接生婆都束手无策的情况下给他的妻子做了剖腹生子,嗣后又正常生育5次。不过这个传说并没有实据,而且很有可能是腹腔妊娠(Laparotomy for abdominal Pregnancy Speert),否则她难逃子宫破裂。巧的很,同年,同样的事发生在名叫雅各布·尼费(Jacob Nufer)的德国阉猪者身上,而且他的妻子一直活到第二个孩子正常分娩后。大概与兽医熟悉解剖学知识不无道理。不过这种巧事也不排除拉丁语系文献转抄中发生“鲁鱼帝虎、三豕涉河”之类以讹传讹的错误。子宫体部剖宫产时期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推动了解剖学的发展,像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1475-1564)和列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都是从艺术角度研究人体的大家,达芬奇的解剖学图谱,描绘之精确,那幅“子宫中的胎儿”可窥全豹;尼德兰(Netherlands)医生维萨留斯(Vesalius,1514-1564)著《人体构造》(1543)系统完善地记述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构造,为手术学的前进开辟了道路。1540年由麦尼(C. Maini)在健康孕妇身上顺利完成剖腹产手术。1580年罗塞特(F.Rousset)收集15个成功的剖腹产手术病例。意大利的第一本产科书(Mercurio,1596)倡导以剖腹产处理狭窄骨盆,书中还特别强调切开时需要4个强壮助手按住孕妇。真实可靠材料是1610年4月21日,两位外科医生杰里迈亚·特劳特曼(Trautman)与顾斯(Gusth)在德国的维滕贝格(Wittenberg,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起源地)给一位活产妇施行了剖宫产手术,由于当时子宫切口不缝合,仅依赖子宫肌肉之自然收缩力止血。这位产妇在术后25天死亡,死亡原因是出血和感染,但婴儿却活了9年。后来到了1689年,法国塞莱(Sainaes)市的让·鲁莱奥(Jian Ruleau)为佝偻病孕妇做了一次成功的剖腹产,母亲和婴儿都活着。美国第一个成功的病例是弗吉尼亚的医师本纳特(Jesse Bennett,1769-1842)于1794年给他妻子做的,使用阿片酊止痛,亚麻线缝合,母子均平安。1852年美国的波林(E.Polin)改用银线缝合子宫切口。美国其他早年的剖腹产医师还有布鲁弟(Brodie)、赫尔顿(S.Herndon)、史密斯(W.G.Smith),麦尔斯(C.Mills)还分别于1856年和1857年对同一孕妇施行过二次手术。19世纪前半叶,剖宫产术死亡率约为75%,如此高的死亡率使剖腹产术受到主张毁胎碎颅术者的极力反对。即便到了1870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啸(R.Virchow)还报告过40个剖腹产死亡病例。难怪17世纪,著名的法国产科医生毛里修(Mauriceau)甚至认为:“施行剖宫产术就等于杀害产妇”,当时巴黎还有反对剖宫产的联盟。19世纪现代麻醉学的出现为产科操作铺平了道路。1853年英国产科医生辛普森(Simpson)用氯仿给维多利亚女王施行无痛分娩,产下王子Leopoldo。1876年5月21日,意大利帕维亚(Pavia)产科医生波罗(Eduardo Porro,1842-1902)为一个25岁、矮个、患有佝偻病骨盆的初产孕妇行剖宫产术,用的也是氯仿麻醉,其子宫切口自左至右,斜亘于子宫底部,胎儿娩出甚困难,子宫撕裂,血流如注,乃在子宫下段缠以线圈。然后索性自子宫内口以上2cm处将子宫连同左侧输卵管、卵巢一并切除。后又发现右侧卵巢上有一小囊肿,也行切除。自子宫颈伸出一引流管,并将宫颈残端缝在腹壁腹膜外伤口的下角处。而腹壁切口以四根银线贯穿缝合之。此病人虽于一个月以后才能起床,但却避免了因出血与感染而造成的死亡。这成为当时处理难产一大进展,哈里斯(Harris)1881年统计到50例这种手术,产妇死亡率58%,婴儿存活率86%,较前显著提高。但是做过这样剖宫产的女人,将永远地失去怀孕的可能。近代Porro’s手术的适应症多为产前子宫明显感染,为移去炎症根源,将子宫切除。随着外科无菌技术和缝合技术的发展,1882年,德国莱比锡城(Leipzig)萨恩格(Max Snger,1853-1903)在美国同行的基础上首创了“保守或古典式剖宫产(classic cesarean section)”,这种术式选子宫底纵形切口(longitudinal incision),取出胎儿并缝合子宫,保留了子宫,这是剖宫产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因病人阴道长了囊肿,不能顺产,John Cooke于1888年在墨尔本Alfred Hospital做了澳洲第一例古典式剖宫产,产妇存活,而婴儿不久死于肠炎。时至今日,在某些特殊情况如子宫下段不易暴露、中央性前置胎盘等,此种术式还被采用。1892年J.M.Swan在我国广东省施行了第一例剖宫产。手术是在广州博济医院做的,产妇29岁,第三胎,因盆腔内有软骨瘤梗阻产道而行剖宫产术,在出血处用丝线结扎三处,子宫的切口上也缝三针,而且都露在腹外以备剪去。胎女性、重四磅半、存活,但产妇则死于盆腔脓肿。19世纪末,外科麻醉、镇痛技术的推广,剖宫产变得越来越安全了。然而宫体剖宫产术因宫壁厚,血管丰富,出血多,子宫切口愈合较差,术后肠胀气、肠麻痹的发病率高,再次妊娠较易发生子宫切口瘢痕破裂。子宫下段剖宫产时期对于子宫切口方式的选择,产科医生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德国哥廷根(Goettingen)产科医生Qsiander于1805年就设计并倡导子宫下段(lower uterine segment)或低位宫颈剖宫产术,只是未得到重视。1907年弗兰克(Frank)首先应用经腹腹膜外剖腹产(extraperitoneal operation),横切口切开壁层腹膜,再切开膀胱腹膜返折,将壁层腹膜上缘与脏层腹膜切口上缘缝合关闭腹膜腔,然后切开子宫下段,减少感染性病例并发腹膜炎的机会。1908年雨果·塞海恩(Hugo Sellheim,1871-1936)详细剖析了子宫下段及其周围的组织关系,指出利用此非收缩部分具有易于缝合、出血少、愈合快等优点。从而对腹膜外剖宫产术的改进提供了依据。同年拉兹科(W.Latzko,1861-1944)设计了从膀胱侧窝剥离暴露子宫下段的方法,即后来被诺顿(Norton)等人改进及描述的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在1940年沃特斯(Waters,1898-?)又找到了从膀胱顶剥离进入子宫下段的途径,即顶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腹膜外剖宫产虽在防止感染上起了重要作用,仍有许多弊端,如操作复杂、易损伤膀胱等。克罗尼克(Krnig)分析了腹膜外剖宫产的特点是利用非收缩性子宫下段以及用腹膜遮盖切口。他应用此原则于1912年提出切开子宫膀胱腹膜返折,暴露子宫下段而剖宫取胎,缝合子宫膀胱腹膜反折遮盖子宫切口的术式,但是他当时取的是子宫下段纵形切口。直到1926年克尔(Kerr)医师发明了被现代产科广泛应用的子宫下段横切口(transverse incision)剖宫产术。至此剖宫产手术趋于成熟,手术安全性也基本得到保证,社会接受程度显著增加,产科历史进入新纪元。如今健在的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就是在1926年以剖宫产方式出生的,而原因是足先露。国内1954年上海王淑贞首先报道开展腹膜外剖宫产术。但从南京的一些妇产科前辈的言谈中得知,解放前中央大学医学院的阴毓章教授早已开展过腹膜外剖宫产。其中有一位,也是我的老师--杨怀恭教授,就担任过阴教授的手术助手,他还在1976年底11期广东《新医学》杂志上发表过《有关腹膜外手术的解剖与术式》一文,概括了各种腹膜外剖宫产的手术方式。1995年彭鹏报道总结一种“腹膜外指分离法剖宫产”,该法用手指在腹膜外钝性分离膀胱,综合顶入、侧入、顶侧联合及层次分离法的优点,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除剖腹探查病例外,凡具腹膜内剖宫产指征者此法都适用。不过由于产科技术、抗感染技术的快速进展,腹膜外剖宫产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上世纪90年代初,香港玛丽医院周基杰教授采用“外大里更大”的倒碗碟式腹壁横切口,解决娩胎头困难,同时独创较传统下段切口高出8cm左右的“子宫下段高位切口”,以减少撕裂大出血等并发症。目前“周氏剖宫产”在内地也广为示范和传播。1994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Montreal)召开的世界妇产科会议上,以色列Michael·Stark教授介绍了他的新式剖宫产术,并以他所在医院命名为“Misgav-Ladach method”,亦有文献称“New method C.S.”。1996年“Misgav-Ladach剖宫产术”被介绍到我国,简称M-L剖宫产术或米-拉剖宫产术。它简化了手术步骤,采用改良下腹壁横切口(Joel-Cohen切口),位置比传统的Pfannenstiel切口高2-3cm以避开腹直肌下方的锥状肌,便于撕开皮下组织、肌肉及腹膜,组织损伤少,皮肤及皮下脂肪全层宽距缝合2-3针,出血少,有利于伤口愈合,减少疤痕形成,不缝合腹膜,减少粘连,与以往术式比较,在一分钟内胎儿即可娩出,手术全程短至十几分钟,术后5日拆线,医疗费用显著降低。现已在全世界20多个国家及国内广泛开展。对于新的术式前景如何,还有待长时间的临床观察。妊娠前因各种原因(包括前次剖宫产)而切开子宫壁及体腔者,称疤痕子宫。如何对待疤痕子宫,如何选择分娩方式,是世界产科领域的重要难题(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 previous caesarean scar poses a dilemma)。对于重复(再次)剖宫产(repeat cesarean section)的认识也有一个历史过程。鉴于子宫体部剖宫产后的疤痕子宫极易发生破裂,当时又没有血库及胎儿监护条件。1916年5月12日美国Edwin Bradford Craigin在纽约东方医学会讲述了他著名的格言(dictum):“一次剖宫产,永远剖宫产(Once a cesarean, always a cesarean)”。近年来,切口多选子宫下段、抗生素、麻醉及输血技术发展成熟,有选择的阴道试产,(vaginal birth after caesarean section,VBAC)得以成功实践。1987年Molloy B G追踪2176名病例,得出如首次剖宫产时宫口已达4cm,则阴道分娩可能性较大。这也说明E氏格言已不那么适用了。世纪之初还发生一宗趣闻。2000年3月5日墨西哥瓦哈卡州(Oaxaca,墨西哥玉米的发源地)一位叫Inés Ramírez Pérez(1960-)的农妇,从没受过医学训练,却在自己身上表演了一次相当成功的剖宫产。Inés所在的小村庄Rio Talea,只有500人口,1部电话,最近的助产士相距50英里。在疼痛了12个小时后,为了避免再出现死产,她喝了些烈酒,决定自己剖腹产并沿肚脐右侧从肋弓到耻骨上切了17cm(要知道剖腹产的比基尼分割线bikini-line incision只有10cm)。孩子出来后,一下子就哭了。她用衣服把自己出血的肚子捆住,叫自己6岁的儿子出门求救。最终她坐了8个小时的车,到了离家最近的医院。16个小时后,她经历了外科切口修复术。7天后,医生又帮她再次修补了她自己手术时误伤的肠子。还好,10天后,Inés痊愈出院。她的惊险案例写入了2004年的国际妇产科杂志,并被认为是知道的唯一为自己做剖宫产的妇女。幸好Inés表示不建议别的女性以她为榜样。关于剖宫产与剖腹产还想再谈几句:山东的江森教授首先对“剖腹产”一词提出质疑,建议改为“剖宫产”更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剖宫产是切开子宫娩出胎儿,虽然大多数手术方法,如子宫体剖宫产、子宫下段剖宫产都需要先剖腹再剖宫,但腹膜外剖宫产是不经剖开腹膜腔的,所以严格说来不都属于剖腹产;然而剖宫产也不能包括所有的通过剖宫取出胎儿的手术,罕见的腹腔妊娠只需要剖腹但不需要剖开子宫。再深究起来就要看对“腹”这个字的理解了,究竟是腹壁、腹腔还是腹膜腔?其实过分的咬文嚼字也无必要,医学领域内并不是每一个名词都是完美无缺的。在产科学中采用“剖宫产”似乎要比剖腹产较合理、更文雅一些。剖宫产术经历了尸体剖宫产、不缝合子宫的剖宫产、Porro’s剖宫产子宫切除术、古典式剖宫产、经腹腔腹膜外剖宫产、腹膜外剖宫产、子宫下段剖宫产、新式剖宫产等几个发展阶段。在现代产科临床上,各种术式日趋完善,剖宫产术已成为解决难产的重要手段之一。近20多年来全球的剖宫产率迅速上升。20年前欧洲只有2%,现在已经达到20%。2004年澳大利亚29.4%,对比1995年是19.3%。在美国2007年是31.8%。由于公众的认识误区,巴西是公开报道的剖宫产率最高的国家,公立医院在35%而私人诊所接近80%。在我国这一状况也尤为突出,有些地区竟然达70%,甚至更高。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母婴的预后,但剖宫产毕竟是一种非生理性的分娩方式,而且现在一些回顾性大样本资料的分析表明:当剖宫产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再盲目提高剖宫产率,不能使孕产妇和围生儿的病死率继续下降,相反一些手术并发症对母婴健康的不良影响将会明显地显现出来。上海市总结20年来该市剖宫产孕产妇死亡率的资料显示:剖宫产率在20%以下孕产妇死亡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随剖宫产下降而增加;剖宫产在30%以上,RR随剖宫产的升高而上升,而剖宫产率在20%-30%之间RR值最小。大多数学者认为剖宫产率以20%-30%为宜。没有指征的剖宫产手术时或手术后,产妇或新生儿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是很大的。因此作为产科工作者我们要教会大众正确认识剖宫产的利弊,普及妊娠分娩知识,为自然分娩创造有利条件;努力提高技术水平,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合理应用抗生素,最大限度保障母婴健康,以免对孕产妇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医生和孕妇、家属之间一定要很好的沟通,因为母婴的安全是至高无上的。和谐的社会与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创建。
老年保健常识搞好老年保健,坚持劳动和体育锻炼,克服各种对健康不利的不良习惯,精神乐观,则可以延年益寿,为社会多作贡献。1.营养与饮食 曾养素的摄取 要保持健康水平,首先要保持膳食平衡。老年人代谢活动降低,对营养素的摄取比青壮年低。若摄食过少,容易发生营养不良性水肿、脚气病、坏血病、抵抗力减弱等。若摄食过多,则容易造成脂肪堆积,发生心血管疾病、肥胖病等。肥胖对老年人不利。近代医学研究表明,适量摄入能量对预防心血管疾病、肿瘤和延长寿命有着极大关系。 (1)老年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以分解代谢为主,消耗较多的蛋白质,所以需要丰富的蛋白质来补充。但蛋白质摄入不宜过多,否则会加重肝脏和肾脏的负担,增加体内胆固醇的合成,对心血管有害。含蛋白质丰富而又适合老年人的食物有豆类和鱼类。含胆固醇较多的食物,如蛋黄、肝、肾、心、脑等动物内脏,不适合老年人食用,尤其是体胖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 (2)过多的脂肪摄入对老年人并不适宜,因为老年人对脂肪的消化能力差,吸收比较慢,并且吸收后容易在体内造成脂肪堆积。为了保持体内营养平衡,老人应尽量选食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的油脂,如菜油、豆油、花生油等植物油,其中以菜油最好。动物油脂、牛奶,奶油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容易促使血浆中胆固醇上升,对健康无益。 (3)老年人对矿物质的吸收能力减弱,常会引起缺铁和缺钙现象;由于体内合成维生素能力降低,也常会引起维生素A、B1、B2、C的缺乏。上述营养素在豆类、蔬菜和水果中含量较为丰鼠其中适合于老人进食的有豆制品、芝麻酱、海带、虾皮、芹菜、油菜、水果等。 (4)碳水化物是体内热量的来源,我们平时所吃的米、面,糖等均为碳水化物。由于老年人能量消耗较少,过多食入碳水化物,容易转变为脂肪在体内贮存。对于肥胖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应限制碳水化物的摄入量。合理饮食除了注意适当营养素摄入外,还必须合理饮食。老年人由于味觉减退,食欲降低,消化能力下降,吸收能力较差,所以烹调配膳要照顾老人的生理特点,使食物美味可口,易于消化,营养丰富。(1)要注意食物多样化和定时定量进餐,切忌偏食、暴食。偏食容易造成体内营养失调而引起营养不良性消瘦,降低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老年人的胃肠适应能力差,暴食容易造成急性胃扩张,甚至诱发心肌梗死。所以,食物要粗细搭配,即使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也不要完全拒绝食肉,而应有选择、有限制地进食。 (2)食物应当切碎煮烂,如做成肉糜,菜泥、果汁、羹、汤之类的食物,既有利于消化,又有利于补充水分。有的老人由于味觉减退,喜欢吃味浓、油腻和油炸的食物,这类食品不容易消化,应注意节制。 (3)不要偏爱生、硬,过冷,过热等刺激性强的食物。老人的口腔唾掖分泌减少,牙齿松动或脱落,生、硬的食物又不易嚼碎和消化,从而增加胃肠负担。对过冷,过热的食物,老年人的肠胃不能适应,食道和肠胃经常受过冷过热的刺激,还容易诱发癌症。 (4)老年人因体内糖储备较少,对低血糖的耐受力较差,易有饥饿感和头晕,可在早晚或两餐之间进食少量点心。(5)吃饭要细嚼慢咽,以利于消化。吃饭时要少讲话,以防食物呛入气管。饭后可适当小歇或散步。散步可以改善消化功能,促进肠管有规律地蠕动,有益消化和吸收。2.精神、环境和作息制度 (1)精神要愉快:精神乐观愉快是保持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方面。积极参加各种文娱活动,可以丰富生活内窖,使情绪快乐,同时也是一种积极休息。适合老人的文娱活动很多,如看戏,看电影,阅读书报杂志、小说等,但不要使眼睛过度疲劳;也可去公园散步,参观各种展览会;有条件的还可以种花、养鱼、狩猎、钓鱼、集邮、集影、旅游等;这些都是很有益的活动。至于下棋、打乒乓,打扑克等游戏,应根据自己的精力来进行,因其具有竞争性,时间久了会使大脑兴奋忘却疲劳。大脑过度兴奋则容易引起血压急骤升高而导致中风。 (2)环境要安静:环境与健康长寿有着密切关系。优美而安静的环境可以使人精神愉快,对健康也有极大帮助。据调查,大约有80%的长寿老人居住在山区和农村,尤其是山区的比例为高。所以说,山区和农村是比较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环境。山区的气温、湿度、气压均较低,空气新鲜,日照强,且有大量的紫外线,具有消毒作用;山区空气中的阴离子较多,可增强人体的生活能力,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并有助于提高呼吸功能。农村的环境较城市安静,空气新鲜,高大建筑物少,环境宽旷,阳光充足。这些确为老年人居住的理想环境。(3)作息要有规律:生命活动是有一定规律的,老年人的生活更应该有一定的规律。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睡眠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老年人最合适的睡眠时间为每天6—7小时,除了晚上正常睡眠外,可增加一些午间休息,每天午饭后休息0.5—1小时。其次,要定时作息,早睡早起。俗话说:“每天起得早。八十不觉老。”睡前不要用脑过度,晚饭不要吃得太饱,以免影响睡眠。早晨空气新鲜,环境安静,清早到室外活动一下,呼吸新鲜空气,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生命功能。第三,要饮食有节,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少吃零食。3.良好的卫生习惯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保持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保持年轻时的良好卫生习惯外(如经常保持头、面、手部的清洁,勤理发,勤换衣服,勤剪指甲等),还要注意养成老年人特殊的卫生习惯。 (1)老年人牙齿稀疏,口腔粘膜抵抗力减弱,;每日早晚应各刷牙一次,晚上尤为重要,这样可清除残留的食物渣滓。装有假牙的,每晚临睡前也应取下洗刷。 (2)老年人洗澡不必过勤,因老年人皮脂腺萎缩,多洗澡可使皮肤干燥而发生瘙痒症;老年人体力弱,多洗澡又容易过度疲劳。 (3)养成良好的定时大便习惯,一般每日一次,两次也可,但要固定时间。大便时不要看书报,或蹲的时间过长,以免发生痔疮和便秘。(4)老年人衣服鞋袜应宽大柔软,穿着方便,老年人新陈代谢降低,血液循环较差,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很敏感,必须注意随时调整衣着。4.劳动和体育活动 (1)劳动、体育活动与健康的关系: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对保持身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大量的老年学调查资料指出:合理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对于提高老年人生理功能,保持旺盛的精力,愉快的情绪很有帮助,并可培养坚强意志,预防疾病。唐代著名医生孙思邈就曾说过:“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这句话是有科学道理的。 (2)劳动和体育锻炼的项目:老年人的劳动,以轻体力劳动为主。适合老年人的体育活动项目很务如早操、散步、快走、乒乓球等。体力较强健的也可以参加游泳等较为剧烈的运动。最为适用、最普遍的是太极拳、保健按摩、老年保健体操等。此外还有健身转腰法、气功、武术等。各人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锻炼项目。 (3)劳动和体育活动的注意事项:老年人身体务器官的功能均已下降劳动与运动的量不能过分,应根据各人的年龄和以往的基础量力而行,然后循序渐进,逐步增加。劳动和运动的时间不宜持续过久,劳动和运动过程中亦要注意适当休息。患有慢性器质性疾病的老年人,应在医生指导下参加劳动和运动。 老年人不宜参加带有竞赛性,突击性、强度大、速度快的劳动和运动,如快速跑、篮球比赛、足球、举重等;也不宜长时间进行过于单调的重复劳动。并应避免快速、旋转或低头的动作,以及有可能摔跌的动作,也应避免夏天在烈日下劳动和运动。劳动和体育活动都要持之以恒,保持经常性和规律性,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5.克服不良习惯老年人在长期的生活中,往往养成各种嗜好。有些嗜好和习惯对健康是不利的,应该加以克服。吸烟会刺激呼吸道粘膜,容易产生慢性咽炎、喉炎、气管炎等。其烟雾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吸入后可使血管收缩而导致心绞痛、栓塞性脉管炎等。另外,大量吸入有毒物质还会加重肝脏和肾脏的负担,引起肝肾疾患。长期吸烟则容易发生肺癌,肝癌及其他癌症。所以,有吸烟习惯的人,应该戒烟,以消除和减少有害物质对身体的损害。饮酒,少量有助于提高食欲、舒通血脉、兴奋情绪,过量则有麻痹神经和致病作用。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说过:“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风,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之精,生痰动火。”饮酒过量以后,可使胃轻度充血或造成炎症,抑制消化功能;还会麻痹血管中枢,使血管扩张、体衷循环旺盛,从而增加心脏负担。经常次酒,可使肝脏发生脂肪变性,使体内维生素B1消耗过多而产生脚气病。也可使机体的防御能力降低。所以,有饮酒习惯的老年人应尽量不坎或限制饮量,切不可过量。茶叶含有咖啡因、茶碱、挥发油和大量鞣酸。适量饮茶能兴奋高级神经中枢,使精神兴奋、思想活跃、消除疲劳;并可直接兴奋心脏,扩张冠状动脉,促进血液循环;还有松弛平滑肌作用,可缓解支气管哮喘、胆绞痛等症状;又有一定的抑菌作用。饮茶可帮助老年人建立饮水习惯,减少便秘的发生,减轻肾脏的负担。但是过多的喝浓茶不好。因为大量的咖啡因和茶碱进入体内,容易引起失眠、心悸、头痛、耳鸣等不适症状,尤其在睡前饮用,则往往影响睡眠;大量的鞣酸进入体内,可使食物中蛋白质疑固,从而影响消化。有些老年人喜欢在冬季服用一些中药滋补剂。传统医学认为,在冬季(冬至后)阴气开始消退,阳气逐渐生长,在闭藏中含有生机。此时进补,药物易于吸收和发挥效能,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所以,在冬至后服用一些滋补剂,对虚弱老人或病人是有帮助的。但是,中药各有偏性,并不对所有的人都适宜。某些慢性病的患者,服用滋补剂后,可造成治疗的复杂化。有些实证病人也会出现四肢倦怠、心悸、头晕、失眠等虚弱症状,如进服滋补剂则反而会加重疾病。所以,滋补剂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或先从小量开始,若无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出鼻血、生口疮、口干舌燥、身热烦躁等,再逐渐加大剂量,参考:《家庭生活科学手册》编辑组编,家庭生活科学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02月第1版,第436-440页
也谈马上风与研究生捐精猝死一条硕士生11天捐精4次精尽人亡的消息让男性对捐精望而却步。这种男性自慰取精时发生猝死,应该归于性高潮猝死、性猝死。在中国的民间则叫做“马上风”。在性兴奋时,男性由于过度激动而造成的心脏超过负荷或是脑溢血的现象,使发生昏厥甚至突然死亡。它也被称为性交猝死、大脱阳、大泻身和腹上死。《红楼梦》中描述的贾瑞照风月宝鉴,最后精脱气绝,就属于此症。性交猝死最常见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其他各种心脏病的患者,因为高度兴奋的性生活易引起心肌缺血、心肌电生理不稳定,诱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而猝死。性交猝死与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度兴奋和饮酒等因素有关,尤其是高度的性兴奋和高频率的性生活,都对心脏影响很大。比如,老夫少妻双方年龄相差大,老年男性与妻子行房事时,心率上升快,交感神经兴奋会令血管收缩和血压上升,在极端情况下血管也会破裂,心脏易出现早搏,极易导致性交猝死。在深夜的医院急诊室,时常会遇到心脏病猝发的急症患者,多半是中年以上的男人,其心脏病之猝发,大都是与女人在性行为时而发作的。这种生死关头的急症,中国人俗称马上风、色风、床边风、房事猝死、交合猝死、腹上死、色脱、色厥等。其寓意不外是指尚在马上驰骋之时,即猝然中风昏倒,病是无法预知的,只是在乐极忘形时,眼前一黑便昏迷不醒,倒在女人腹上即仆在马上了(很多人时常指女人为胭脂马)。此症得来突然而险恶,若不及时急救或救治不得法,很容易会丢掉性命。另外一种叫马下风,却是在性交之后,忽然体力不支而晕倒,来势虽然不比马上风凶猛,但如果医治不当或讳疾忌医,一样可以置人于死地的,尤其是平日肾气不足的人,更应该特别小心。马上风与马下风,风风夺命,他们都是又香艳又惊心的病名,在现代医学上都可以归入性交晕厥、性爱中猝死的范畴,即性高潮时突发昏厥或死亡。医学研究显示,这是心血管事件的一种,严重时可为出血性脑中风或心肌梗死,大多发生在男性身上,不过女性也并非与之绝缘,女性称之为胯下风。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在性爱过程中,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会令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对于年龄稍长,身材较为肥胖,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血管等疾病的人来说,就可能出现因血管破裂而猝死的情况。性爱时人的呼吸会变得急促,出现性高潮时心跳每分钟可达180次,收缩压和舒张压可分别增加20~50毫米汞柱。在此类猝死的男性中,心肌梗死者最多,其次为脑溢血患者。除了基础性疾病,还有一些外在因素可导致“马上风”。在性交过程中突然死亡的病例中,有75%发生在非婚性伴侣间,而且双方年龄相差越大,发生突然死亡的几率也就越高。婚外性行为使当事人心理压力加大,更容易促进血液中儿茶酚胺类物质的释放,易导致兴奋过度。有些人滥用刺激性欲的药物或吸食毒品,使性交动作剧烈,也会发生猝死。另外,过度疲劳、酒后性交等因素也容易导致中风。在性交时猝死者中,约有1/3的人在事前喝过酒。这种酒店寻欢猝死、奸夫幽会暴毙的新闻屡见报端。百里行房者死,也有夫妻久别重逢,丈夫竞不顾长途奔波劳累之苦,纵欲过度,一夜间性交多次,最后虚脱而死,而女方未发觉,还以为丈夫正在熟睡呢! 有说法李小龙就是死于此症。可以想见,男人在自己家中因“马上风”致死的数目,当会比宣之于报刊者要多得多。有趣的是,同为“马上风",但男女的死因分布却不尽相同。“马上风"的死因分别为:男,心脏病突发60%;脑出血37%,而其他3%;女,心脏病突发18%;脑出血80%,其他2%。可见男性是用心来体会爱情,女性以脑来享受性爱。对于年轻男子每次射精约2~6毫升,正常情况下,当精液达到一定量后,体内已无处可容纳,即所谓“满则溢”。其排出体外有4条途径,即遗精、手淫、性交和自流。正常男性,每周有2~4次的排精发生,并不会影响身体。但是对于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男性,考虑捐精或进行性行为时就要格外小心了。由于“马上风”来势迅猛,所以应该懂得保护自己及性伴侣。性行为前应充分休息,不要随意服用药物,有基础性疾病者应保持放松状态。如果在性爱过程中发现对方出现头痛、嘴歪脸斜、半身无力等中风前兆时,需要立即停止性爱,保持患者呼吸顺畅,然后送往医院。应急措施中医称此病症为“脱精”或“脱阳”,是由于男子素禀虚弱,加上疲劳过度,情绪紧张,性生活过于频繁,以至肾气亏脱,泄精不止所致,主要表现为性交射精后,突然不省人事,脸色苍白,呼吸短促,手足抽搐,全身湿冷,脉搏微弱等。抢救方法:凡遇上述情况,女方切忌惊慌失措,应尽快取银针或其它金属钝细条如发夹等,重刺男方尾骨部(即长强穴)并以指甲强捏人中穴,使其尽快恢复知觉,一面立即呼救,急送医院。千万不能由于害羞心理而不敢呼救,以致延误抢救时机,造成死亡。情况许可,可用参附汤(人参12克,熟附子9克),或回阳救急汤(熟附子9克,干姜5克,肉桂粉3克),水煎服。也可给麝香0.3~0.5克,调服。番薯叶、含壳草、鹅头香,捶如泥榨汁1茶杯,和冬蜜少许冲服。民间偏方患者保持原位,不能移动,由他人迅速取公鸡1只,杀死后,连毛剖开胸腹,乘热敷盖在患者腰背上,片刻后,即可活动,或嘱旁人冲杯热糖盐水乘热吞服。预防冠心病患者,特别是心肌梗塞患者,预防“马上风”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心脏健康的程度,了解其承受力。这问题最好是问医生。但也可以自我测验,可试试爬登两层楼,看看有无出现心慌、气短和喘息难受。如无此现象,则问题不大。反之,则要警惕。一般认为,性交活动的耗气耗力强度同爬登两层楼的耗氧耗力强度差不多。心脏健康欠佳者,亦不宜饮饱食醉后行房。饮饱食醉后行房会加重循环系统的负担。亦易诱发“马上风”。因心脏病入医院,出院后两个月内不宜性交。此类病患者要过性生活,宜先听取医生意见。不少人并不知道自己已有心脏病,而且有些心脏病平时无多大症状,一时也不易发现。因此,不管任何人。如果在性交时发生胸痛,呼吸困难等,须立即停止性交,必要时紧急送院。
月子病不一定要月子治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产妇解除重负,六脉松弛,十二经懈怠。新产之后,气血大虚,非补不能平复。但子宫未复,瘀血未尽,如败血不去,则新血不生,后患无穷。“月子没坐好,以后毛病会特别多,尤其月子期间千万不能生病,否则将来身子会变差”!这是许多人,尤其是老一辈所持有的观念。坐月子这一段时间是新妈妈的“多事之秋”,产后贫血、乳腺炎、会阴疼痛、子宫复旧不全等多种严重威胁健康的疾病,都可能在这段时间内发生。因此,为了自身的健康和幸福,新妈妈一定要做好疾病防治工作。产后疾病通常又称月子病、月间病,月家痨,月子病是指产妇在生产(包括小产)之后1个月内所受到的外感或内伤而引起的疾患,在月子里没有治愈而留下的病症。产妇在生产之后,由于筋骨腠理大开,身体虚弱,内外空疏,如果不慎使风寒侵入,或大怒大悲,或性生活过多,或饮食睡眠失调都会引起月子病。月子病的临床表现是怕冷、怕风、出虚汗、关节疼痛等,尤其是遇到冷、风和阴雨天气时疼痛会加剧。此外,由于情绪忧郁而引起的月子病还可能会伴有麻木、抽搐、胀痛等症状。由于性生活而引起的月子病则会出现四肢乏力、腰酸、嗜睡等症状。由于怒气而引起的月子病还同时伴有大小关节疼痛、头痛等症状。“月子病要月子治”有两个含义,第一是月子里得了病就要抓紧时间治疗,不能拖延,过了月子期限就比较难治,但并非不能再治;第二是如果留下了病根,非月子里治疗月子病,因筋骨腠理已经闭合,风寒已包于体内,治疗起来需要多费一些时日,以后要等再坐月子时治疗起来才容易一些。因为女性再次怀孕生产时,机体的抵抗力免疫力与第一次产后处于同一水平上,这时如果能够细心调养,合理饮食,很容易让身体恢复到较为健康的状态。但如果是指月子里得的病只能在月子里治,过了月子期就不能再治了,或者说只能在下次月子里才能治好,这种说法就不对了。因为通常的疾病,只要诊断正确,找到病因.治疗对症,总还是可以治好的。那种“过了月子期就治不好了”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如果至于有的妇女为了治好”月子病”,不惜采用再次怀孕后做人工流产甚至中期引产的办法,人为地制造一次”坐月子”的机会,那就有点太折腾了。对于“月子病”,应积极地预防,如果得了病,更应该及早检查,及时就医。月子病很容易被误诊为风湿或类风湿病,如果按风湿类病治疗收效甚微,或治疗时见效,停药后很快又复发。因此,产妇们要防患于未然,在分娩后至第42天这一段时间里必须注意以下事项:(1)不要受凉感冒。(2)不要过度疲劳。(3)不要用凉水洗脸、洗手、洗脚、洗澡。(4)运动强度不能过大,不能节食减肥。(5)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6)保持良好的心情,不怒,不燥,心胸开阔。(7)忌房事。特别强调自我保健胜过医疗养生中特别重视内因,人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在于防病。所谓最好的医生就是自己,善待生命,尊重自己,就是健康最好的保障。怀孕期间,孕妇可以通过食物养生、生活保健、体育锻炼而达到“防病于未然”的目的,确保健康。
在女性的一生中,子宫作为一种力量的源泉、青春的象征和女性特有魅力的体现,通常认为是不可或缺的器官,她作为健康完美机体的一项标志,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对于性生活这一生理活动来讲,子宫并非绝对不可缺席。特别是遇到需要做子宫切除的疾病,如子宫肌瘤、严重的子宫出血、子宫恶性肿瘤、卵巢恶性肿瘤等,子宫切除对身体健康利大于弊。切不可因为认识误区,而拖延手术,耽误病情。有些女性对子宫切除术存在很多顾虑,主要还是担心术后会不会影响性生活? 尤其是年轻患者,丈夫又年富力强,往往心存芥蒂,又羞于启齿,怕因此会影响夫妇感情。这里可以告诉大家,现代医学主流观点认为:子宫切除后对两性生活的影响并不明显。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女性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知识。女性生殖器官包括外生殖器和内生殖器两部分。外生殖器包括阴阜、阴蒂、大阴唇、小阴唇及阴道前庭,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卵巢及输卵管。阴蒂位于小阴唇之间的顶端。和男性阴茎海绵体类似,阴蒂头上分布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极为敏感,有勃起性,是最强烈的性快感器官。在阴道入口表面下约1~1.5厘米处有一对前庭球,可以充分充血及膨胀等反应。前庭球半环绕着阴道前庭和阴道入口,在性交过程中可以增加摩擦效果,提高夫妻双方性快感。在大阴唇后部下方有一对前庭大腺,左右各一,腺管开口于阴道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性兴奋时分泌粘液,起润滑作用。阴道口是阴道的门户,位于阴道前庭中央,阴道是用于性交的器官,长约7~10厘米。阴道的深部与子宫颈相连,形成阴道穹窿。子宫颈上方(盆腔内)是子宫体,两侧与卵巢输卵管相连。如果因患妇科疾病需行全子宫切除时,就是在穹隆这个部位将阴道壁剪开。手术的方式可经过腹部或通过阴道切除子宫。对于恶性疾病,如病变未浸润阴道,手术时一般切除子宫端2厘米。子宫切除后,将阴道顶端的前后壁缝合起来。这样,阴道的长度虽然比手术前短了些,但由于阴道有许多皱襞,伸展度大,因而其空间和长度可以随阴茎的长短发生改变,以适应性生活的需要。内生殖器中最重要的就是卵巢,卵巢具有两大功能,即排卵和分泌性激素,保持女性特征和维持女性性欲的就是卵巢所分泌的性激素。女性的性敏感区主要在阴蒂、小阴唇、前庭、阴道下1/3段、口唇、乳房、大腿内侧等部位。子宫不是性敏感区,只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摇篮。保留卵巢的子宫切除术,不影响卵巢的正常功能,自然不会影响女性的特征和性欲,只会引起停经和不再生育。一侧卵巢被切除,另一侧卵巢功能可发生代偿,也不影响性征。对于因癌症切除双侧卵巢的人,由于丧失了女性激素的主要来源,可能会出现乳房萎缩、阴道干涩、性欲减退、性交不快等更年期症状。医生会根据情况给予性激素药物作替代治疗。需要切除子宫的病人,术前都患有某种妇科疾病,常伴有腹痛、贫血等症状,这些病痛的长期折磨影响了她们的情绪,甚至恐惧性生活会加重病情。如果手术将子宫切除了,病痛会随之消失,精神压力清除,心理上的烦恼也烟消云散。性功能和身体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一些妇女因不再担心怀孕而从性生活得到了更大的乐趣,因此在手术后,许多妇女性欲反而提高,性交的舒适感也得到增强。美国一所大学的研究人员对部分实行子宫切除的妇女进行调查后发现:手术后第一年,每个月至少有5次性生活的妇女人数增加了10%,72%的妇女表示有性高潮。而手术前这一数字为63%。手术后第二年,妇女在性交时发生痛感的比例则从手术前的40%降到了15%。这个材料也说明了子宫切除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性生活的质量。在这里还要补充一点知识,根据手术范围,子宫切除可分为全子宫和保留宫颈的子宫次全切除。由于宫颈的特殊结构,全子宫切除后,可能对女性的性高潮质量有所影响。子宫颈位于阴道的顶端,在排卵前及性兴奋时分泌黏液,起到润滑的作用。盆腔中一些神经环绕在宫颈周围,被称为子宫阴道神经丛,切除宫颈可能致神经丛破坏。子宫切除后盆底结构改变,肠管、膀胱和这些区域的神经支配受损,阴道上段的神经支配受损可干扰宫颈分泌黏液,且阴道残端瘢痕挛缩致其上方扩张受限等均可使性生活满意度下降。还有研究发现,在正常性生活时,阴茎触压到宫颈和子宫,引起子宫收缩并增加了对腹膜的刺激,这些对妇女体验性高潮很重要。而子宫切除术会影响控制妇女性唤起反应的盆腔自主神经触压机制,可能会影响阴道对性刺激后充血反应,从而影响妇女的性唤起。国外部分研究分析了经阴道、经腹及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对性功能的影响,认为阴道和腹腔镜子宫切除相对经腹手术对女性性功能损害轻一些。另一部分研究手术方式对性功能的影响发现,那些保留宫颈的妇女有更高的性满意度和较高的性交频率及性高潮。需要指出的是,丈夫对待子宫切除的态度也十分重要。有的丈夫听信传言,不顾妻子患病的痛苦,不同意妻子做全子宫切除,或是在手术以后态度沉闷,对妻子不关心体贴,这会影响夫妻感情。双方在在手术前最好一起找医生谈一谈,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手术的方法,以及手术后的各方面变化,解除精神枷锁,打消手术顾虑,这对夫妻双方都有好处。因此,患有某些妇科疾病须作子宫切除术的妇女,请丢掉这些不必要的担心和烦恼,愉快地迎接手术治疗吧!链接:子宫切除后进行性生活的注意要点:1.手术后不能过早进行性生活。一般情况下,至少应经过2~3个月的休息,阴道顶端伤口已经愈合、经妇科检查完全正常后,方可恢复性生活。2.手术后过性生活时,往往因精神紧张而导致外阴、阴道润滑不足,可适当使用润滑剂。如发现性交疼痛不止、性交出血或分泌物有污秽等情况,应暂停性生活,及时去医院检查,及早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3.宫颈癌手术后,阴道将被切除1/3左右.术后进行性生活时应谨慎,不宜过于激烈和粗暴。4. 丈夫要帮妻子建立自信,消除其心理上的压力,夫妻双方的共同努力非常重要。
精准的测量血压及其注意事项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病死亡者高达1 700万。而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都很低,生活条件好一点的地区控制率也只有30%。鉴于这种情况,世界卫生组织号召让血压计进万家,鼓励病人自测血压。但我国高血压病人自测血压的比例仍然很低,就拿上海市为例,2005年上海市高血压病人自测血压者仅占18.7%。即使那些经常自测血压的病人,也存在许多误区。在出诊时经常听到高血压病人问到许多问题,比如“一天量多少次血压好?” “量哪只胳膊好?”“选什么血压计好?”“怎么量血压才准?”……这里我就如何正确准确测量血压及其注意事项进行简要梳理,希望对需要的人有所帮助。测量血压(Assessing blood pressure)测量血压是高血压诊断及评价其严重程度的主要手段。测定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测压法:即经皮穿刺将导管由周围动脉送至主动脉,导管末端接监护测压系统,自动显示血压值。本法虽然精确、实时且不受外周动脉收缩的影响,但为有创方式,仅适用于危重、疑难病例。间接测量法:即袖带加压法,以血压计测量。血压计有汞柱式、弹簧式和电子血压计,诊所或医院常用汞柱式血压计或经国际标准(BHS、ESH和AAMI)检验合格的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间接测量法的优点为简便易行,但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周围动脉舒缩变化的影响。触诊法:被测者裸露上臂,将袖带展开,中部对准肱动脉,绑在上臂上,袖带下缘与肘窝间的距离为2~3厘米,松紧适宜。一只手触诊腕部桡动脉,另一只手挤压皮球迅速充气,直到不能触诊腕部桡动脉搏动为止,然后缓慢放气,此时压力下降,当触到桡动脉第一次跳动时,就是收缩压;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不能测量舒张压。临床上通常采用的间接方法为听诊法,即在上臂肱动脉部位测得血压值。如果在其他部位测量血压,需要加以注明。由于血压的特点是有明显波动性,需要于非同日的多次反复测量,才能判断血压升高是否为持续性。诊所偶测血压是目前临床诊断高血压和分级的标准方法,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的规范进行测量。具体的要求如下:(1)被测量者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在测量前30分钟内禁止吸烟和饮咖啡,排空膀胱。(2)被测量者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裸露右上臂,肘部置于与心脏同一水平。若疑有外周血管病,首次就诊时应测双臂血压。特殊情况下测量血压时可以取卧位或站立位。老人、糖尿病人及常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测立位血压。立位血压测量应在卧位改为站立位2分钟后。不论被测者体位如何,血压计应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3)使用大小合适的袖带,袖带内气囊至少应包裹80%上臂,肥胖者或臂围大者应使用大规格袖带,儿童用较小袖带。(4)将袖带贴缚在被测者上臂,松紧以能插入1手指为宜。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3厘米。将听诊器的探头置于肘窝肱动脉搏动处(肘横纹内侧),而不要塞在袖带下面。(5)最好选择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式血压计进行测量。若使用机械式血压表或符合国际标准的电子血压计,需与水银柱式血压计同时测值校正。(6)测量时快速充气,气囊内压力应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并再升高30毫米汞柱(4.0千帕),然后以恒定速率(水银柱每秒下降2~3毫米汞柱缓慢放气。心率较慢时放气速率也较慢。获取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7)在放气过程中仔细听取柯氏音(由1905年俄国人尼古拉·科洛特科夫改进),听到第一声时观察水银柱凸面的垂直高度,此为收缩压读数;舒张压读数取柯氏音消失音(最后一声)处水银柱凸面的高度。(8)血压单位用毫米汞柱(mmHg)。有的正式出版物中会注明毫米汞柱与千帕(kPa)的换算关系,1mmHg=0.133 kPa;1 kPa=7.5mmHg。(9)应相隔2分钟重复测量,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两次测量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5毫米汞柱,则相隔2分钟后再次测量,然后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1)需要定期检测、校对血压计,测量前需检查血压计,包括玻璃管有无裂损,水银有无漏出,加压气球和橡胶管有无老化、漏气,听诊器是否完好等。(2)对需要密切观察血压者,应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有助于测定的准确性和对照的可比性。(3)血压计“0”点与手臂位置(肱动脉)应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即坐位时平第四肋间,卧位时平腋中线。若肱动脉高于心脏水平,由于血液重力作用的影响,可使测得的血压值偏低,肱动脉低于心脏水平,则测得数值偏高。(4)排除袖带干扰气袖宽度:气袖大小应适合患者的上臂臂围,至少应包裹80%上臂。手臂过于粗大或测大腿血压时,用标准气袖测值会过高,反之,手臂太细或儿童须压时用标准气袖则结果会偏低。因此,针对这些特殊情况,为保证测量准确,须使用适当大小的袖带。a袖带过宽,使大段血管受压,增加血流阻力,使搏动在到达袖带下缘之前已消失,测得的数值可偏低。袖带太窄,需用较高的充气压力阻断动脉血流,使测得数值偏高。b缠袖带的松紧度也应适宜,过紧使血管在未注气前已受压,使测得数值偏低,过松使橡胶袋呈球状,而致有效的测量面积变窄,则使测得数值偏高。(5)充气不可过猛、过高,以免水银溢出,影响测量结果及患者舒适度。若水银柱出现气泡,应及时调节、检修。放气不可过快,以免读值误差。(6)发现血压听不清或异常时,排除外界因素,应重测。重测时,驱尽气袋内气体,待水银柱降至“0”点,稍等片刻(1~2min)后再测量,避免连续加压,使肢体循环受阻,影响测量数值。必要时,做双侧对照测量。(7)为偏瘫患者或肢体有外伤患者测量血压时应测健侧肢体,以防止因患侧血液循环障碍而不能真实地反映患者血压的动态变化。链接:根据Korotkoff5期法,首先听到的响亮拍击声(第1期)代表收缩压,随后拍击声有所减弱和带有柔和吹风样杂音成为第2期,在第3期当压力进一步降低而动脉血流量增加后,拍击声增强和杂音消失。然后音调突然变得沉闷为第4期,最终声音消失即达第5期。第5期的血压值即舒张压。对于妊娠妇女、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Korotkoff音不消失者,可以第4期作为舒张压读数,或舒张压也可以同时记录两个数值,如血压160/80—50mmHg。
尿素循环障碍与高氨血症 机体蛋白质分解产生各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在转氨基、脱氨基、再氨基化等反应中,分解产生氨。尿素循环又称鸟氨酸循环或Krebs-Henseleit循环,它将血氨在体内形成尿素,再随尿排出。尿素循环首先是鸟氨酸与氨及CO2结合生成瓜氨酸;然后,瓜氨酸再接受1分子氨而生成精氨酸;最后,精氨酸水解产生尿素,并重新生成鸟氨酸,接着,鸟氨酸参与第二轮循环。通过鸟氨酸循环,2分子氨与1分子C02结合生成1分子尿素及1分子水。正常情况下,大部分氨经过尿素循环在肝脏形成尿素,自尿中排出,部分为机体再利用,不会产生蓄积。但在尿素循环障碍、严重肝功能异常、某些先天代谢异常时则将出现血氨蓄积,即高氨血症(图34—7)。本内容主要介绍尿素循环障碍引起的高氨血症(hyperammonemia)。【病因及发病机制】氨中毒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血氨增高会引起脑氨增加,此时脑组织中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增高,谷氨酸与氨结合生成谷氨酰胺而解毒。若血氨、脑氨持续增高,L-谷氨酸脱氢酶催化α-酮戊二酸和氨结合生成谷氨酸,可导致三羧酸循环因α酮戊二酸的减少而受抑制,从而使脑组织中ATP生成减少,引起大脑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出现昏迷,这就是肝昏迷氨中毒学说的基础。先天性尿素循环障碍是引起高氨血症的一组主要疾患,包括6种酶的缺陷:氨甲酰磷酸合成酶(CPS)缺乏即高氨血症Ⅰ型、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OTC)缺乏即高氨血症Ⅱ型、精氨酰琥珀酸合成酶(ASS)缺乏即瓜氨酸血症、精氨酰琥珀酸裂解酶(AL)缺乏即精氨酸琥珀酸血症、精氨酸酶缺乏即精氨酸血症及鸟氨酸-δ-转氨酶(OAT)缺乏即高鸟氨酸血症。上述酶缺乏中除OTC缺陷为x连锁显性遗传外,其余酶缺乏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他多种氨基酸代谢异常、有机酸血症、脂肪酸代谢异常、线粒体病亦可合并高氨血症。【临床表现】 氨对神经系统有很强的毒性,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酶活性缺陷的程度及血氨浓度。酶完全缺陷者病情最重,常于新生儿出生2d后早期发病,最初的征象是嗜睡和喂养困难,随着发生呕吐、低体温、呼吸困难、通气过度和碱中毒或酸中毒、惊厥,甚至昏迷状态,血氨多在400μmol/L以上,同时因脑水肿而致颅内压增高,病死率极高。部分酶缺乏时则因程度的不同有较大的差异,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其中以婴幼儿期为多见。病程可为渐进性,如慢性进行性智力损害、癫痫、行为异常,也可为间歇性发病,慢性期可见脑皮质萎缩、髓鞘生成不良、海绵样变性。常因感染、高蛋白质饮食、饥饿、疲劳等诱发急性发作。先天性尿素循环障碍中各种酶缺乏所致的相应临床表现见下述。 1.高氨血症Ⅰ型CPS基因位于2q35 有两类形式:①新生儿型:常于生后数日出现反应差、喂养困难、呕吐惊厥、意识障碍、脱水、代谢性酸中毒、酮症酸中毒等异常,病死率高。②迟发型:常于婴儿早期起病,临床表现轻重不等,发作可为间歇性,常因高蛋白质饮食、饥饿、发热等诱发急性发作,神经系统损害可为进行性。如未早期治疗,预后不良。2.高氨血症Ⅱ型OTC基因位于Xp21.1 是尿素循环障碍中最常见的类型,新生儿期起病的常为点突变,尤其是男性患者半合子发病较重且较早,酶活性完全消失,女性杂合子有部分酶活性存在,症状较男性轻。由于起病急骤,诊断困难,病死率极高。因此,对于原因不明的呕吐、昏睡、惊厥、中风样发作、肌张力增高、过度换气、肝肿大的患儿应及时查血氨,争取早期诊断,降低病死率。女性症状出现较迟。迟发型患者多为错义突变,大多初次发病之前无特异性症状,智力发育正常,多于婴幼儿期起病,也有少数患者成年后发病。发热、饥饿、感染、手术等应激状态时,由于肌肉蛋白分解增加,可能导致高氨血症的急性发作。3.瓜氨酸血症ASS基因位于9q34-qter,包括16个外显子 经典型者多于新生儿期起病,全身ASS缺乏。临床表现差异很大,重者除哺乳困难、呕吐外,还出现惊厥、四肢强直、意识障碍、新生儿期病死率高;成活者多见脑萎缩、智力损害,轻者几乎无症状。成人型肝ASS缺乏,可于青春期至成人发病,血、尿瓜氨基酸浓度常为中等度增高,精氨酸水平增高,临床症状可见精神行为异常,半数患者有嗜睡倾向,急性发作时可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猝死。 4.精氨酰琥珀酸血症AL基因位于7cen→q11.2 根据发病时期可分为新生儿型和迟发型,与高氨血症Ⅰ型类似。约半数患者有结节性脆发症,发干上有小结节,脆且易断,毛发较短。 5.精氨酸血症,精氨酸酶基因位于6q23 除一般高氨血症症状外,可有步态异常、痉挛性瘫痪、小脑性共济失调。 6.高鸟氨酸血症OAT基因位于10q26 除一般高氨血症症状外,进行性视力损害为本症的特点。初期可为视力下降,随病情发展可出现夜盲、视野障碍、白内障、失明。眼底检查可见小圆形萎缩,逐渐进展,最终导致黄斑萎缩。少数患者可伴随近端肌无力。 【诊断】 对于可疑患者,应及时进行血氨测定,血、尿氨基酸分析,肝肾功能测定及其他有关检查,有助于大部分尿素循环障碍的诊断,以争取早期治疗。脑电图检查常有异常。典型改变为节律变慢,出现弥漫性θ波,有时也出现δ波。昏迷时两侧同时出现高波幅δ波。病因诊断除一般生化检查外,需依赖酶学分析与基因诊断。 (1)高氨血症Ⅰ型 其血氨升高约为正常人的10倍,血及尿的甘氨酸及谷氨酰胺的浓度、脑脊液中的谷氨酰胺的浓度升高,低瓜氨酸血症。 (2)高氨血症Ⅱ型 其生化特点为血氨增高,甚至超过肝昏迷患者的氨中毒水平;低瓜氨酸血症、血及尿的谷氨酸及谷氨酰胺的浓度升高、尿乳清酸排泄增加,血浆尿素含量正常。 (3)瓜氨酸血症 血、尿、脑脊液中瓜氨酸浓度常显著增高,谷氨酸及谷氨酰胺的浓度升高,精氨酸水平低下,并有高浓度的精氨酰琥珀酸酯及其酐的存在。 (4)精氨酸琥珀酸血症 以血、尿精氨酸琥珀酸增高为特征。 (5)精氨酸酶缺乏者 血、尿精氨酸浓度异常增高。 (6)高鸟氨酸血症的生化特点为血、尿鸟氨酸浓度异常增高。 【鉴别诊断】 由尿素循环障碍引起的高氨血症,实验室检查主要是血氨增高。有机酸血症者,除高血氨外,伴有严重酸中毒。作血氨基酸及尿乳清酸(OTA)有助鉴别:血瓜氨酸<5< span="">μM:如OTA高,为高氨血症Ⅰ型;OTA低,则为高氨血症Ⅱ型;血瓜氨酸>1 000μM,为瓜氨酸血症;血瓜氨酸100~300μM伴精氨酸琥珀酸增高,为精氨酸琥珀酸血症。 在新生儿期要与一过性高氨血症相鉴别,一过性高氨血症多见于早产儿,多在生后24h出现,有神经抑制症状,幸存者不会复发,是否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取决于新生儿期受损的程度。对于较大婴儿应考虑到脂肪酸氧化缺陷。患这些疾病时血氨水平常超过1 000μmol/L。患儿神经受损及发育延迟程度取决于新生儿时高氨血症昏迷时间的长短。 【治疗】 高氨血症的治疗分急性期与缓解期两阶段,一方面要促进血氨的排泄,一方面需要限制蛋白质摄人、减少肌体蛋白质分解以减少氨的产生。目前,国内外仍以低蛋白质饮食为主,非发作期天然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5~1.5g/(kg·d),适当补充一些其他必需氨基酸0.5~0.7g/(kg·d),并保证充足的热量供给,可给予高糖饮食或静脉输入10%葡萄糖(25~35mg/kg)。急性发作即高氨血症时,除低蛋白质饮食外,应卧床休息,减少氨的生成。可给予苯甲酸钠250mg/kg、苯乙酸钠250mg/kg以促使氨的消除。高氨血症Ⅱ型者用瓜氨酸治疗有效;瓜氨酸血症、精氨酸琥珀酸血症可给予精氨酸[300~700mg/(kg·d)]、安息香酸钠。如高鸟氨酸血症者给予大剂量维生素B6对病例可部分有效,限制精氨酸、适当补充脯氨酸、肌酸也有一定的疗效。严重时则需进行血浆置换或腹膜透析,促进氨的排泄。为减少肠道产氨,应注意通便,可应用乳果糖使肠腔呈酸性以减少氨的形成和吸收,或给予适量肠道不易吸收的抗生素口服,如新霉素、甲硝唑,抑制肠道细菌的繁殖产氨。丙戊酸钠、扑热息痛、阿司匹林等药物可能诱发或加重高氨血症,治疗中应加以回避。 【预后】 高氨血症患儿的预后取决于发现早晚与长期治疗两方面,如果高氨血症诊断较晚、治疗不规则者预后差;发作频繁,即使早期开始饮食治疗,智力损害仍较为明显,病死率很高。但是,随着诊断技术与治疗方法的进步,本症的预后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预防】 近年来,欧美、日本等先进国家,通过酶学、基因诊断,对于有明确家族史的家系进行杂合子筛查,有效地预防了本症的发生。测定羊水细胞的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精氨基琥珀酸合成酶或精氨基琥珀酸裂解酶活性可作出相应的产前诊断。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陆续开展了本症的新生儿筛查,大大提高了本类疾患的早期诊断率,有效地改善了预后。参考文献吴圣楣 陈惠金 朱建幸 储淞雯主编,新生儿医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01月第1版,第964-967页蒋玉麟,潘家华,吴圣楣主编,现代实用儿科诊疗指南,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第645页刘敏编著,实用新生儿治疗学,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07,第251页杨思源主编,实用儿科手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89.12,第128页谢淑萍主编,临床神经科医师速查手册,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2,第350-354页吴希如 秦炯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北京大学医学教材 儿科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第242-246页程牛亮主编,生物化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1,第249页
北方冬至进九需防暖气综合征/暖气不适综合症长久地生活或工作在暖气环境中,会产生一些不适的症状,称为暖气综合症。又名:暖气不适综合征。时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尤其是在北方)家庭有暖气设施的越来越多,这是件好事。但是,应该指出的是,因使用暖气不当而患病者也因此逐渐增多。这类患者多是生活或工作在暖气环境中,门窗紧闭、空气污浊,极易产生“暖气不适综合征”,如头昏、头晕、出汗、咽喉干痛、胸闷不适、气短烦躁、全身出汗、四肢无力、鼻孔出血、血液浓缩、血黏增高等症。而且,人在暖气环境中,体表血管处于扩张状态,此时衣物较少,一旦离开暖气环境,温差加大,外围血管突然收缩,植物自主神经及内分泌功能受抑、紊乱。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及体弱者很难适应,极易产生上呼吸道感染,还可导致老慢支和慢性咽炎发作等。预防告诫:一是室温不宜调得过高,一般以16℃-18℃为宜,不要超过21℃;二是在使用暖气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早晚打开窗户,适当流通空气;三是在应用暖气的环境中人得不感蒸发增加,在多饮水的同时,要注意保持一定湿度,以免太温燥后加重不适症状。可以在地板上洒水,也可在暖气片摆金属盛水容器或湿毛巾,让热蒸气增加房间湿度;四是在离开居室暖气环境时,应立即增添衣物,特别是在大冷天,更应多穿衣服,以免着凉受寒诱发感冒。此外经常参加户外体育锻炼,可增强身体免疫力,加强御寒和抗病能力。最后提醒病情严重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http://www.jlspr.com/news/20130103/17462818363.shtml
正确认识新婚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新婚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简称:“蜜月阳痿”,泛指已婚或未婚已同居的年轻男子自婚后或同居时初次性生活时即出现的勃起功能障碍,特别是在初次性生活的几次;给患者及其伴侣和家属造成极大的负性影响,如果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解决,将会给夫妻感情、婚后家庭的稳定造成严重的影响。新婚男性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或早泄的情况并非少见。据临床资料统计表明,新婚夫妻在婚后3个月内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相当高,约占40%。这种勃起功能障碍多属于功能性的,是因为新人双方对性生活都不是很了解,有可能导致男性对性生活的焦虑或紧张,引起男性心理性的勃起功能障碍。从临床上分析,在排除器质性原因之外,可以断定新婚勃起功能障碍98%以上是精神性勃起功能障碍,是由心理、社会、性知识缺乏等因素所引起的。新婚夫妇,婚前如缺乏正确的性知识指导,性心理上存在着错误观念,乃是最常见的心理障碍。如婚前因胡思乱想而激发了性欲要求,但在性欲出现时未能诱发阴茎勃起,或在手淫时自觉阴茎勃起不坚,便断定自己患有勃起功能障碍病。带着这种心态同房,很容易失败。还有新婚之夜,新郎在婚宴上可能会饮酒过量,或亲友闹新房太久而感到身体疲惫,故而容易发生勃起功能障碍。新婚勃起功能障碍的另一个常见原因是民间所谓的“见花谢”,即男方具有性欲及阴茎勃起的能力,平时也能自我控制,但一经与配偶接触,便精液自流、阴茎萎软。这是一种心理、生理和病理同时存在的病态现象,如婚前受到各种不健康的性影响,长期以来频繁引起性兴奋则容易导致新婚勃起功能障碍。此外,新婚勃起功能障碍常见的社会因素也是很多的,如无感情的婚姻或邪念很重的婚姻;如为了调动工作,为了寻求财富而勉强结婚;如为了办婚事,耗费大量精力财力,结婚反为双方增加了忧虑、过度劳动和负担,这样引起性中枢的抑制而常诱发勃起功能障碍。洞房花烛夜新郎兴奋、紧张、缺乏性技巧,加上新娘同样恐惧、紧张,不能完成满意的性交有时在所难免。但是初次性生活失败会给男方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产生性焦虑,容易形成自我暗示,对自己信心不足,出现自卑、沮丧情绪反应。这类心理状态又会加重下次性交前的心理紧张,使后来的性交遭到同样的命运,以致酿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性欲下降,勃起功能障碍的症状愈加严重,最终因勃起功能丧失而放弃性生活。如此患者陷入极大的心理创伤之中。由于80%的新婚勃起功能障碍者的勃起生理功能是完全正常的,其勃起功能障碍主要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完全可通过心理行为治疗,解除性焦虑,培养自信心。新婚勃起功能障碍中的绝大部分人在获得正确的性教育指导后是可以自愈的。那些平时阴茎能勃起,在睡眠无意识中也能勃起的患者,几乎都能治好。特别要注意的是新娘应当尽力配合,尽量避免过度劳累和饮酒过量,对丈夫给予必要的谅解与体贴,以使爱人的威猛再现。此外还可进行性感集中训练,例如通过对肌肤的爱抚传达温柔、爱慕、愉悦等情感,把注意力集中在引起性感的知觉上,并逐步过渡到性欲的激发。触摸的范围还可扩大到女性乳房和生殖器等高度敏感的区域,女方注意抚摸男方的大腿、下腹部、阴茎和阴囊。如此训练后,绝大部分很快可以得到治愈。口服PDE5抑制剂在勃起功能障碍治疗中已被众多的临床实践所证实是安全有效的,如果物理治疗效果欠佳,还可以借助口服PDE5抑制剂来明显改善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勃起次数、硬度和时间,提高双方对性生活的满意度,同时有助于打断行为焦虑和失败所导致的恶性循环,从而使勃起功能获得长久的恢复。因此,一旦新婚夫妇产生性困惑切莫紧张,应该及早到医院进行科学的诊断和合理治疗,及早克服障碍,享受美满家庭和幸福人生。参考文献:严肃好大夫网陈振文,姚康寿主编.男科病.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52王国忠主编.男性性功能障碍防治270问.金盾出版社,2006年6月.47苏扬宝编著.新编新婚知识问答.中国人口出版社,2009.01.57
妊娠合并艾迪生病(Addisondisease and pregnancy)艾迪生病(Addisondisease,又译爱迪生病、爱迪森病、阿迪森病,阿迪生病、埃迪森病)又称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为肾上腺皮质破坏或者功能障碍所引起。该病最早是由托马斯·艾迪生(Thomas Addison)于1855年首次描述的,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早先多数是由于肾上腺的感染引起的,最常见的原因是结核。直到现在,肾上腺结核仍然是某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艾迪生病的重要原因,而在发达国家,该病最常见的原因是非特异性自身免疫破坏。肾上腺引起的。艾迪生病合并妊娠非常少见,1953年前妊娠合并艾迪生病只有50例报道,说明未治疗的艾迪生病常伴有不孕,即使妊娠亦有很多并发症。在有泼尼松及有关药物后,妊娠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才有更多病例。目前诊断常在妊娠之前,并已服维持量的泼尼松类药物。 一、妊娠生理 血浆皮质醇在正常妊娠时不断上升。早孕时为正常的2倍,分娩时达高峰,约为未孕妇的3倍。大半由于皮质醇结合球蛋白在妊娠期上升,但游离皮质醇也上升,尿中游离皮质醇也上升,而正常昼夜变化减少。血浆肾素、醛固酮水平在孕期也增加,尿17-羟皮质类固醇减低。 二、病因 本病为原发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症,是一种隐匿性进行性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疾病。70%是由于肾上腺皮质的特发性萎缩,自身免疫性肾上腺炎症为其主要原因。当大于90%的腺体受到破坏时可发生临床症状。少许患者由结核肉芽肿、赘生物、淀粉变性等引起肾上腺受到破坏而发病。其他少见的原因,包括深部真菌感染、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肿瘤、出血、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等。 三、诊断 (一)症状疲乏、恶心、呕吐、体重减轻、低血压、皮肤色素增加。但在正常妊娠早期也有恶心、呕吐、色素增加,诊断有一些困难。但妊娠艾迪生病症状比较严重持久,体重减轻比较明显,易引起低血糖。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浆皮质醇水平低,但也可能在正常非妊娠范围内。 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试验(ACTH试验)。取血清基础值,肌注ACTH25U,1h后取血清值,正常应增加2倍,艾迪生病有低下表现。若高度怀疑可予治疗,尽量各种试验推迟到产后进行,以防引起胎儿异常。 四、鉴别诊断 与ACTH缺乏引起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鉴别。全垂体功能减退或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后停药的患者,均为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非艾迪生病。全垂体功能减退可见于垂体肿瘤、肉芽肿、感染及创伤引起垂体组织破坏后,常伴有其他系统的减退,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五、预后 适当治疗母子均可平安。妊娠期易发生低血糖,亦可能有小于胎龄儿的增加。偶有胎儿因孕母应用泼尼松而肾上腺功能被抑制。未治疗的艾迪生病在产时、产后可能出现急性肾上腺危象。 六、治疗 1.补充肾上腺皮质激素,维持每晨5mg的泼尼松,晚上2.5mg,若出现水肿或高血压,可以酌减。激素补充应比非妊娠期略低,不要高于非妊娠期。在妊娠期与产后严密观察,是否有不足或补充过量的表现。 2.有轻度病症表现时,皮质类固醇的补给可以增加2~3倍。 3.分娩时应给予足够的皮质类固醇;临产后或决定选择性剖宫产时,给予醋酸考的松100mg,肌注,或氢化可的松200mg,分成每6h1次静脉给予,以后每日减少前量的50%,直到恢复原来的维持量。 4.急性肾上腺危象时,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低血压、休克等症状出现,应给予大量液体和皮质类固醇激素静脉输入治疗。参考文献:周曰序主编.高危妊娠临床指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06月第1版.150-151刘新民等主编.外科学第2卷.沈阳出版社,2005.7.178刘志民主编.难治性内分泌代谢疾病.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