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位治疗后至少静坐半小时。由于复位治疗时耳石移位,有的患者当时没什么反应,也许随后会出现较为剧烈的眩晕反应,个别患者还可能会呕吐。另外,静坐半小时也有助于避免复位成功的耳石从椭圆囊重新返回致病的区域(半规管)。2、复位治疗后3~5天内抬高床头45度,半月内避免美发及行牙科检查。为避免复位后的耳石再次出来,建议复位治疗3~5天内摇高床头45度。如果不是手摇床,可以多铺一床被子,设置45度的斜坡,斜坡上面可以放一个较大较硬的沙发靠垫,沙发靠垫上面放枕头(注意不要单纯垫高枕头)。睡觉时轻轻向后躺下,可以平躺,也可以左右翻身。一周内避免美发及行牙科检查,美发及牙科操作会要求头部持续保持于特殊的位置,容易导致耳石再次脱落。3、复位治疗后半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低头、摇头、跳跃等运动容易导致耳石再次脱落。由于还有可能再发眩晕,所以在耳石症恢复前应当避免登高、游泳等较为危险的运动,包括瑜伽。4、复位治疗后要保证睡眠、多休息、清淡饮食、忌烟酒。焦虑急躁、睡眠不足、过度劳累、过食辛辣肥腻煎炸等上火食物及吸烟酗酒都容易诱发耳石再次脱落。5、老是头昏怎么办?部分患者复位成功后旋转感消失,但会持续一段时间(3天-半月)的头昏不稳感觉,是前庭功能尚未完全康复所致,不必紧张,可继续服用敏使朗等药物,保证睡眠,适当走动,这样有助于前庭功能尽快康复。部分患者复位后在头位变动是仍有一过性眩晕感觉,可能还存在不典型的残留耳石,还需继续复位治疗。当反复复位仍然存在类似情况时可以寻找有经验的耳石症复位专家手法复位。6、复位后尽早开始下床走路,走“一”字步行前庭康复锻炼。锻炼分三步走:初级阶段:能走就算。耳石复位后要尽早下床先走起来,只要能走即可,不管是否是双足一条线,不管双上肢的姿势,必要时可在家人帮助或者登山杖的帮助下行走。走多久?以自己能够耐受为度。如果走的好,可升级进入下面的中级阶段。中级阶段:双足一条线。前后脚在一条线上,记着:不是后脚尖紧顶着前脚跟,而是双脚有一段距离。如果走的稳,可升级进入下面的高级阶段。高级阶段:眼睛左右看。在中级阶段的基础上,迈左脚扭头看左前方的地面,迈右脚扭头看右前方的地面。(欢迎转载,但转载时务必注明原著作者,版权保护,违者必究!)作者:北京朝阳医院西院神经内科 刘明勇
20岁的小林是一位身体健康的姑娘,她在美国读书,因为新冠疫情在室内待了两个多月,很少出门。回国后又隔离了21天不能出门。解除隔离3天后的那天早上起床时小林突然感到非常头晕,在床上一翻身就感到天旋地转,非常难受。家人带小林到北京朝阳医院西院神经内科眩晕门诊检查,拍照了头部CT没有发现异常,经过神经内科眩晕门诊的刘明勇副主任医师检查,最后确诊是得了耳石症。刘大夫给她做了耳石复位治疗后小林的头晕明显好转了,刘大夫又给她开了治疗眩晕的药物,嘱咐她进行前庭功能锻炼和适当增加光照,半个月后小林的头晕彻底消失了。那么隔离期间如何预防发生耳石症呢?眩晕门诊的刘大夫总结有以下几个要点:合理饮食。隔离期间也尽量要保证均衡营养,避免偏食或过度进食方便面、罐头、饼干等食品,保证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保证运动。虽然室内空间有限,也要每天坚持进行体育锻炼。避免熬夜。隔离期间,由于无所事事,年轻人很容易熬夜打游戏,导致睡眠倒错。保证光照。光照皮肤可以促进维生素D3的合成,后者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如果长期缺乏光照,会导致缺钙而诱发耳石症。如果客观条件所致光照不足,可以口服补充维生素D3和钙片。心态平和。长期隔离,会让人烦躁不安,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而诱发耳石症。所有隔离期间要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坚持读书学习、锻炼身体等有益的事情。同时要随时和家人、老师、朋友保持联系,倾诉自己遇到的心理压力。最后,如果发生了耳石症,应该尽快进行耳石复位治疗,如果限于客观条件无法马上复位,可先服用敏使朗片等药物先改善症状。
65岁的王大妈老伴不在了,膝下有一个女儿。虽然都同在一个城市,但不在一个地方,她一人独自居住。不久前发生了十分惊险的一幕。一个周二的早晨,王大妈上厕所时,突然右侧上下肢瘫痪,跌倒在厕所地上,同时说话也说不清楚。她想呼救,可是发音不清,邻居也听不到。她努力想爬出厕所,可是因为体重过大,一点也挪不动。就这样,王大妈在厕所冰凉的瓷砖地板上足足躺了三天三夜。没吃没喝,难熬的三天三夜……周五上午,女儿给王大妈打电话。电话通了,但是没有人接听。女儿反复打电话,仍然没有人接听。女儿不放心,赶回娘家,这才发现王大妈还直挺挺地躺在厕所地板上。女儿赶紧把妈妈送到医院,经过大夫诊断,王大妈患了脑梗死。那么,怎样才能避免王大妈这样的悲剧发生呢?专家建议:第一、独居人士,无论男女老幼(年轻人也有突发急病的情况),都应提前有相关的紧急情况预案。比如,在厕所、厨房、客厅、卧室等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安装固定电话、分机、报警器。第二、独居人士,可以佩戴智能报警手环或手表,一旦发生危险,可以第一时间和外界联系。第三、老年人或者行动不便的人士,其厕所、淋浴房及室内通道应安装扶手,淋浴房铺设防滑垫,配置淋浴椅子,防止跌倒。第四、独居人士的紧急联系人,尤其是老人的子女应当和老人经常性保持电话或微信沟通,最好每日都有联系,以防止发生意外。第五、长期服用安眠药的老人,容易发生夜间跌倒,家人应当提前防范。比如:可以在卧室放置椅式坐便器,床下配置感应式夜间照明灯具等等。第六、独居的冠心患者,家中应常备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物,当感觉胸闷胸痛时赶紧自行舌下含化5-10粒,数分钟后,如果不能缓解立即向外界(子女、监护人、120/999)呼救。第七、独居人士发现剧烈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无力、吐字不清或流口水应立即向外界求救。
张女士今年52岁,虽然平时身体不错,可最近的害的一场病却让她现在回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事情是这样的,两个月前的一个早晨,张女士被一阵剧烈的眩晕弄醒,不能起床,呕吐不止,家人赶紧叫了120送到附近一家鼎鼎有名的大医院的急诊科,经过验血、照片子的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病变,打了肌肉针又输了液体,头晕才渐渐好转,在医院观察了一天,见没有大碍就回家了。张女士回家后本以为没事了,可仍然三天两头犯头晕的毛病,只要在床上一翻身就头晕。又先后挂号看了多家大医院的神经内科和耳鼻喉科,看门诊、长时间的预约检查、照片子,有专家说是脑缺血,也有专家说是美尼尔病,可无论是吃药还是打点滴都不见效。在花费数千元无效的情况下,经过朋友的推荐,张女士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石景山区)神经内科眩晕门诊的刘明勇大夫。经过检查发现,困扰张女士多日的头晕竟然是一种叫做“耳石症”的病症所致。经过刘大夫独创的纯手工耳石复位治疗,让张女士痛苦不已的眩晕症竟然完全治愈了。耳石症是一种因内耳耳石脱落,在头部变换位置时发生剧烈而短暂的眩晕的疾病。通常,旋转感觉不超过一分钟,但是不适感可持续数分钟到数十分钟。再次改变头部位置可再次发作。部分患者有自发缓解倾向,可在数周或者数月后自行好转,所以被冠以“良性”位置性眩晕。但是该病带给人的痛苦感觉明显,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而且有人数年不愈,所以必须尽早诊治。正常人的内耳有一种比芝麻粒还小的碳酸钙结晶,即耳石。耳石帮助我们感知运动的速度和方向(图1是高倍的电子显微镜所放大的照片)。正常情况下耳石黏附在内耳的球囊和椭圆囊斑的耳石膜内,后者是酸性粘多糖,将耳石紧紧地固定在囊斑上面,因此,正常的头部和身体活动时并不会脱落。但是当外伤、局部血管痉挛(生气、熬夜、酗酒、抽烟、劳累等可诱发)时耳石有可能脱落下来,随着头部活动而刺激神经末梢,导致剧烈眩晕。耳石症虽然痛苦,但是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治疗方法。该方法效果奇特,可以说是立竿见影。这种治疗方法叫做“耳石复位治疗”。具体就是医生根据患者受累部位的不同,给予不同复位治疗,通过改变患者头部位置,让脱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使它不能再刺激神经末梢,自然也就不会头晕了。因此,出现眩晕症状的患者应首选神经内科就诊,排除其他急需处理的危重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如确诊耳石症可接受手法复位治疗。但由于目前许多神经内科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极容易被当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即使被介绍到耳鼻喉科,也容易被基层医院或者大医院的年轻医生误诊为“美尼尔病”。有人多个医院奔波,前后花费好几万也没有获得确诊。其实耳石症能占到日常门诊眩晕病人的30-50%,而误诊率很高,目前医学界尤其是神经内科医生应当加强耳石症的教育。耳石症手法复位一般一次见效,个别患者需要多次复位才能治愈。一般门诊治疗即可,个别需住院多次复位。患者复位时会诱发眩晕,偶尔会发生呕吐(需有家属陪同),但一般持续时间短暂,无明显不良后果。复位成功后需休息半小时后再离开,并禁忌开车。复位后三天内最好避免平卧。建议睡硬板床,用荞麦皮枕头。目前有部分医院的神经内科和耳鼻喉科可行该项治疗。外地患者如果当地未能确诊,或者确诊后不能正确复位,也可联系到大医院诊治。严重颈椎病、颈椎外伤、颈部动脉夹层、严重心脏病的患者需谨慎治疗以防止病情加重。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耳石症手法复位看似简单,但是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患者不宜自行复位,以免发生危险。耳石症本身药物治疗不能阻止眩晕发作。但是有的老年患者合并脑血管病可能需要同时给予输液治疗。有的患者合并焦虑、抑郁、失眠或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需要给予相应药物治疗,防止耳石症复发。作者刘明勇大夫个人主页http://liumingyong.haodf.com(好大夫在线)。图1.耳石的显微镜下照片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是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头晕形式,也是中年慢性头晕患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它是涉及神经科、耳鼻咽喉科、精神科的多学科疾病,2015年刚刚被WHO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beta草案(ICD-11 beta draft)收录,但在国内受关注不多。了解PPPD对头晕的诊断及鉴别有重要意义。现就PPPD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一、PPPD的演变长久以来,神经耳科学与精神科学联系紧密,例如精神心理性头晕,临床上把没有明确前庭功能障碍的慢性头晕称为精神心理性头晕,但这种模糊的概念并不能显示神经耳科因素与精神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1871年德国的神经病学专家Karl Vestphal首次提及了这种关系,并把它命名为“广场恐怖症”(Agoraphobia),当患者处于开阔的空间或城镇广场的车流人流繁乱的环境时,容易出现空间定向障碍及焦虑症状,并发展为慢性头晕,而且它与作为主要精神疾病诊断的惊恐发作相关联。1986年Brant和Dieterich在德国医学文献上提出了“恐惧性姿势性眩晕”(PPV),它是一种最常见的躯体形式头晕,临床特点包括:①病人伴有不为人察觉的姿势性眩晕和主观不稳感,害怕跌倒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跌倒,神经耳科学检查往往是正常的;②常常继发于器质性前庭疾病(例如,治疗后的前庭神经炎、BPPV),并发作于周围环境刺激(桥、开车,空荡荡的房子、长长的走廊、餐馆或百货店以及社交场合)以及视觉刺激(电影,电视,商店);③在体育活动(骑车,打网球)或更复杂的平衡条件下以及少量饮酒后症状会改善,反而在休息或是简单的平衡条件下症状会再次出现。PPV患者同时具有强迫症、波动情绪、轻度抑郁、焦虑以及自主神经紊乱等行为特点。PPV的提出使人们对神经耳科疾病的认识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它仍然没有详细地解释其病理生理机制以及提出对应的治疗方案。21世纪初期,Staab和Ruckensteind带领的美国团队开始一系列的研究,重新修订及更新了PPV的概念,引入了慢性主观性头晕(CSD),其临床特征为慢性非旋转性头晕或主观不稳感、运动刺激的高敏感性、精细视觉任务的不耐受性以及客观检查显示没有明显的前庭功能障碍。虽然PPV与CSD的临床症状有广泛的重叠,但仍有不同,CSD更强调持续性不稳感和头晕症状,以及诱发症状的视觉刺激,而不是与PPV 相关的姿势改变。随后Bisdorff 及Staab进一步整合了PPV及CSD的临床症状及行为特点,提出了PPPD的概念,它的提出是为了和美国精神障碍疾病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兼容,并用以取代PPV及CSD。二、PPPD的临床特点PPPD多见于45至55岁之间的女性,常伴有前庭性偏头痛(VM),而这个年龄段也是VM的高发期,可能原因是由更年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所致。视觉刺激、躯体运动、睡眠障碍、焦虑及惊恐发作、心律失常、轻度脑损伤常常是PPPD的诱发因素。性格特点与PPPD有密切联系,特别是具有神经质型和内向型的个人在经历急性前庭障碍疾病后更容易发展为PPPD。PPPD的命名是由PPV以及CSD演变而来,其临床特点与PPV以及CSD也基本一致,表现为:①持续性非旋转性头晕以及摇摆不稳感,时间超过3个月或以上,临床检查结果正常;②站立时症状加重,坐位时减轻,卧位时很轻微甚至消失;③头部和身体主动或被动运动时症状加重,但与方向位置无关;④复杂视觉刺激或丰富运动环境时症状加重;⑤在症状发生时合并某种疾病或情感打击;⑥合并疾病也可导致PPPD症状加重。基于Staab 和Ruckenstein 提出的概念,PPPD也可以根据CSD分为三种表现类型,分别为:①心因性:患者没有前庭疾病病史,焦虑障碍疾病是引起头晕的主要原因;②耳源性:患者无焦虑障碍病史,神经耳科疾病的发生促进了焦虑障碍疾病的产生;③交互性:指在出现任何头晕症状之前,患者有焦虑障碍病史或存在焦虑易感性。在神经耳科学疾病导致头晕后,焦虑症状加重。三、辅助检查PPPD患者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不能用来确诊PPPD,但可以用来对PPPD进行鉴别诊断,并协助诊断可疑的PPPD。四、PPPD的诊断标准PPPD的诊断标准可以依据2015年WHO专家达成共识的ICD-11草案,即:①持续3个月或以上的非旋转性头晕及不稳感;②症状大部分时间存在,部分患者几乎每日均有症状,但时轻时重。症状可自然发生,也可发生于突然运动之后;③站立、暴露在运动或复杂的视觉刺激、主动或被动的头部运动会导致症状加重,上述情况可能不会同时加剧头晕症状;④往往发生于急性或发作性前庭障碍以及平衡障碍之后;⑤头晕症状可能间歇性开始,然后平稳,而渐进性起病并不常见。五、鉴别诊断PPPD 的鉴别诊断可依据PPV 及CSD,需与VM、原发性直立性震颤(Primary orthostatic tremor)、双侧前庭病(Bilateral vestibulopathy)、前庭阵发症(VP)、外淋巴囊瘘(Perilymph fistula)相鉴别。VM是一种常见的自发性发作性疾病,30%的VM合并有CSD,临床上具有明显前庭症状以及慢性不稳感的偏头痛患者可能合并VM和CSD。原发性直立性震颤没有明显的视觉刺激,在肌电图和姿态平衡仪中,14-16Hz有明显的频率峰值。双侧前庭病的不稳感往往在暗处加重,视觉症状在头动时尤为明显,前庭功能检查显示双侧前庭功能丧失。VP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MRI示血管压迫前庭蜗神经。外淋巴瘘伴轻-中度感音神经性聋,瘘管实验阳性,颞骨CT可鉴别。六、PPPD的治疗PPPD的治疗在全世界范围尚没有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但几个小型实验研究已经得到一些结果。总体来讲,PPPD的治疗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即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前庭和平衡康复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几种治疗方案联合使用。1.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心理治疗就是向患者进行疾病的宣传教育,详细地解释精神疾病导致和产生持续的躯体症状的机制。成功的心理治疗对保证其他治疗的实施至关重要。Staab 和Ruckenstein 观察到大多数PPPD患者伴有焦虑症状,由神经耳科疾病相关的急性前庭障碍引发的焦虑症状最为常见,但多数患者认为自己只存在躯体疾病,而否认其症状来自于精神因素。心理治疗对于病史较长的PPPD患者几乎无作用,但如果早期应用可能会降低发展为PPPD的几率,所以心理治疗是成功治疗PPPD非常关键的第一步。2.药物治疗(Medication)药物主要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主要包括盐酸氟西汀、盐酸舍曲林、盐酸帕罗西汀、氢溴酸西酞普兰、草酸艾司西酞普兰、马来酸氟伏沙明,它是焦虑障碍的一线治疗药物。SSRI药物治疗必须遵循逐渐加量的原则,过于激进的治疗会导致症状加重,从而促使患者过早地终止治疗。成功的药物治疗需要至少8到12周。多项前瞻性研究显示SSRI 能有效改善CSD 的头晕症状,有效率为70-75%,同时伴随症状(焦虑或抑郁)也能相应得到改善;巴西学者Bittar等人的一项研究显示SSRI治疗PPPD的总体有效率为68%,结果基本一致。大多数病人对SSRI有良好的耐受性,但少数病人会出现药物副作用(恶心、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等)。3.前庭和平衡康复治疗(VBRT)传统的VBRT包括凝视稳定、习服、平衡和步态锻炼,它是通过特定的锻炼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对前庭功能障碍的代偿。最近一项电话随访研究显示VBRT几乎对所有PPPD患者均有帮助,高于50%的患者可以明显改善头或躯体运动以及视觉刺激的敏感性,从而减轻头晕症状。VBRT也可以有效改善PPPD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但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4.认知行为治疗(CBT)CBT通过改变患者思维和行为从而来改变其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CBT是焦虑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所以可能对焦虑相关的头晕疾病也有效。一项研究显示CBT能改善CSD患者的躯体症状及功能障碍,维持时间大约1至6个月。总之,PPPD作为一种新的独立疾病,经历了一个从PPV到CSD然后再到PPPD的过程。它是一种是由行为因素介导,心理因素参与并产生心理后果的功能性前庭疾病,刚刚被WHO命名并收录,其发病机制还不明确,诊断标准仍需完善,治疗方案需要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便为临床提供依据。认识PPPD有助于神经耳科学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良生活习惯可以脑梗塞,三高可以导致脑梗塞,家族基因不良也可以导致脑梗塞。脑梗塞像心肌梗塞一样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症,抢救脑梗塞要争分夺秒!脑梗塞早期表现主要有:手足麻木、无力,说话含糊不清,口歪眼斜,头晕目眩。那么一旦发现本人或家人、同事出现脑梗塞怎么办? 首先,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120"或者“999”。如果在电话中得知急救车无法快速赶到,应该寻找替代方案,如出租车、网约车或私家车,争取在半小时内赶到附近的二级甲等以上的医院(如果附近有三甲医院更好),医院的级别的确代表该家医院的设备及技术力量。如果在较大城市,由于交通堵塞,不必送病人到该市最好的医院;如果在县城,还是送病人到本城最好的医院比较好;如果在农村,应当送到附近有溶栓能力的医院,如果没有,即使浪费一些时间,也应当尽快送病人到最近的具有溶栓能力的医院,例如县医院。溶栓药物爱通立非常昂贵,大多数病人的溶栓药费用在五千元到一万元之间。目前的医保政策是发病3小时之内使用溶栓药“爱通立”可以报销;医学指南规定发病3小时~4.5小时也可以使用溶栓治疗,但是对于后者医保不予报销,需家属自费使用。对于偏远地区没有爱通立的地方,也可以选择使用另外一种国产的溶栓药--尿激酶溶栓(要求发病6小时之内使用)。去医院之前要带齐患者本人的身份证、医保卡、病历本、化验单、各种片子等,要尽量携带足够的现金及银行卡。如果病人呕吐,要让病人侧卧防止呕吐物窒息,如果病人抽搐,要防止病人摔伤及舌咬伤。身边人手不足时,要及时呼叫街坊邻居保安等所能碰到等任何人员来帮忙。作为老人,要第一时间通知子女或其他可靠的亲朋好友帮忙。切记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观察观察也许会好起来,要立刻行动去医院急救!要立刻行动去医院急救!要立刻行动去医院急救! 其次,并不是所有符合时间要求的脑梗塞患者可以使用溶栓治疗。接诊医生会进行一系列必要的检验检查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溶栓治疗。虽然溶栓治疗是目前疗效最好的抢救脑梗塞的方法,但是正是由于溶栓药物的药效过于强烈,极少数病人会发生出血的情况。轻症的出血比如皮下出血,一般没有生命危险,过一段时间后会自行吸收消散。但是,如果发生必要严重的出血,例如消化道大出血或脑出血,就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医学机构制定有一套严格的溶栓制度来尽可能保障溶栓病人的生命安全。当接诊医生判断患者符合溶栓条件后就会和家属交代溶栓治疗的风险。经过筛选的脑梗塞病人溶栓后发生危及生命的大出血风险较小,作为家属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来决定是否同意溶栓治疗,必要时可电话请教自己信得过的亲朋好友来帮助决策。如果家属实在不愿意承担溶栓治疗所伴随的低概率风险,可以签字拒绝溶栓,而接受常规治疗方法。但是,这样做也等于放弃了目前医学进步所带来的最有效治疗手段,要知道溶栓后的脑梗塞病人康复概率有明显提高。 最后,脑梗塞早期病情多变,随时会发生病情恶化,家属最好亲自陪护患者,实在没有家属也应当聘请护工照顾病人。如果病人病情有任何变化应当立即报告值班护士或值班医生,即使在三更半夜也应如此,以便于医生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救治病人。(作者:北京朝阳医院西院神内刘明勇大夫,欢迎热心肠的您转发、扩散!挽救了一位脑梗塞病人也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
近两年到我这里就诊的耳石症朋友,我都会建议他化验一下血液中的25羟维生素D3的浓度。结果发现很多的耳石症朋友都存在该指标低下的情况。那么25羟维生素D3和耳石症有关联吗?答案是肯定的。医学研究表明,25羟维生素D3是维生素D的代谢产物,参与调节钙的吸收和利用,当该指标低下时内耳利用钙的能力下降,耳石——这种需要钙质的物质就会因为缺乏钙质而象骨头一样发生疏松,容易脱落致病。目前我们医院是周一到周五,每日上午的8:00-11:20抽血化验该项目(不必须空腹),当日下午出结果。在这里提醒大家注意,25羟维生素D3是维生素D的主要活性成分,很多人化验血液中维生素D含量不低,但是25羟维生素D3的含量却是低下的。如果化验发现该指标低下(正常值30-100ng/ml),就应该补充维生素D3或者维生素D2。明显缺乏的朋友可以先肌肉注射维生素D2,一般2周注射一次,共3针.之后根据化验情况改为维生素D3维持量每天1000IU-2000IU长期口服。除了服药还可以适当增加日光照射。很多朋友担心日光含紫外线晒黑皮肤,甚至致癌。其实适度日光照射,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作用于人体皮肤促进合成内源性维生素D3。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比较少,可以多吃日光照射下的蘑菇或海鱼。25羟维生素D3不仅参与钙质代谢,还有调节免疫、调节血糖、维持心血管健康、脑健康、增加肌肉力量等其他功能,所以不可或缺。按理说婴幼儿、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容易缺乏,但是工作中发现许多年轻耳石症朋友,甚至那些没有耳石症的青年体检者也明显缺乏。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朋友们可以对号入座:第一、长期夜间值班,白天睡觉,您见不到太阳。第二、信奉“一白遮百丑”,为了常保“小鲜肉”,出门太阳伞、防晒霜,太阳见不到您。第三、资深宅女、江湖宅男,半月不下楼,您和太阳两相忘。第四、置了运动衣、买了运动鞋,但是工作“996”,健康真堪忧,没机会进行阳光运动。上面的图片是最新的研究成果。发现维生素D缺乏的耳石颗粒(图B和图D)出现破裂、幼稚化积聚等现象,容易脱落而导致耳石症(图A和图C是不缺乏维生素D的正常耳石颗粒)。总结:万物生长靠太阳,植物需要阳光,动物需要阳光,我们人类同样需要阳光。光照不足导致25羟维生素D3缺乏,容易导致婴幼儿佝偻病、成年人骨质疏松和耳石症,希望朋友们引以为戒。(作者: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刘明勇主任医师,欢迎热心的您转载、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