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是所有治疗冠心病的基础!做支架不是一劳永逸的,药物治疗一定要跟上。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是必要的,要想一个支架撑起生活的全部是不可能的,支架顶多就是一个“管道工”,要想全身畅通,全身的环境都得进行综合治理。以下就是推荐给大家的支架手术后的十大注意事项: 1、心脏血管支架手术后,第一年是关键,因此需要做好两件事情:一、有可能再次慢性狭窄,但这不会造成致命影响,最多是患者胸疼,大不了再放支架,或做个搭桥。二、对于使用药物支架的病人,大约百分之一左右的患者会出现血栓,从而导致心肌梗塞,所以我们要在一年之内把血栓的概率降到最低,因此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和波立维一年。除支架本身以外,需要预防冠脉其它部位的狭窄出新问题,所以支架术后一定要注意长期预防。 2、积极治疗原发病。例如2007年欧洲出台了新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其中包括空腹血糖5.6-6.9mmol/L,因此糖尿病人应当将血糖控制在5.6mmol/L以下,减轻高血糖对血管的负面影响。高血压病人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高血脂病人应当将血总胆固醇水平降至180mg/dl以下,低密度脂蛋白降至100mg/dl以下,甘油三酯降至170mg/dl以下。具有其他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当在医师指导下控制相关病情发展,减轻对心血管的伤害。 3、患者应坚持服药,注意自我观察。出院后注意监测血压、心率并将其记录下来。通常支架手术后,常常需要服用较多种类和数量的药物,每种药物的疗效和计量都是不尽相同的。如果在服药期间出现黑便、咳血等出血症状,应尽快携带“出院小结”和所服用药物去医院就诊。若是支架病人接受其他治疗方案,需要停用其所服用药物时,需要与心脏科医生进行商议,切忌随意停药。 4、患者需定期医院门诊复查。检查项目包括血压、血糖、血生化、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脑血管病史的患者,更要重视原发病的治疗和定期检查。即使没有原发疾病,也要每1~2个月复查一次,如果发现指标高于正常范围,就要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5、出现身体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如果你在家中休息期间,有任何不适和问题请不要犹豫,尽早和当地医院或手术时的医院联系,提供自己的病情及治疗过程。通常情况下,术后3--6月应全面复查一次,若当地医院熟悉您的情况亦可在当地进行,也可以到完成手术的医院进行复查。 6、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生活中注意清淡饮食,低盐每日摄入盐少于5克,类似味精、酱油,以及腌腊制品,酱菜、罐头等含钠盐量高的食物也要减少。脂肪类食物控制在55克以内,其中食用油占18-20克,也就是大约2匙。另外瘦猪肉每25克含脂肪5克,也就是说瘦肉也要少吃,包括动物内脏等食物也要避免食用。少食多餐,少吃油腻、油炸食品。可以多吃一些如桃子、苹果、梨等新鲜的水果,如芹菜、木耳、西红柿等新鲜的蔬菜。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吃一些如蛋白质粉、B 族维生素,VC,等营养品。 7、戒烟戒酒。研究发现,香烟中的知尼古丁类物质,可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血管内膜损道害,继而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烟草中的烟碱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过量吸烟又可使血压下降)、心脏耗氧量增加、血管痉挛、血液流动异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而酒精则会使心率加快,加大血液粘稠,对心脏产生巨大不良影响。烟酒均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戒烟戒酒也是支架术后的重要预防措施。 8、适当运动,运动可以增加脂肪的消耗,减轻体重,改善体质等。但是必须要循序渐进,避免骤然剧烈运动。研究发现,剧烈运动更多的是消耗肌糖元,而不是脂肪,同时也容易快速疲劳,实际运动量反而变少,也增加不必要的风险。 9、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大喜大悲或精神抑郁。文献资料表明,冠心病患者一旦确诊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样会加快动脉硬化病变进展,增加心脏突发事件的发生。因此保证情绪的稳定,放松心情,拥有欢乐的心态对延缓疾病的进展也是颇为有效的。 10、控制体重。体重的控制不仅有利于降低血脂,控制高血压,还可以减轻心脏的负担,从而防止冠心病的复发。保持标准的体重状态有利于新陈代谢,帮助机体恢复。 当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并且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因此疾病的预防已经是刻不容缓。预防的措施包括长期服用降血脂的药,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其他斑块的进展;要控制好血糖,多吃蔬菜水果,包括西红柿、橘子、黄瓜等无糖水果,少吃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糖尿病自然就好了;要控制高血压,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要坚持吃药;不良的生活习惯一定要改变,如戒烟,酒尽量少喝一点,饭量要减,饮食要清淡,肉类越少越好,鸡蛋黄最好别吃,多吃淡水鱼,喝点牛奶,多吃蔬菜。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血液会很干净,血管斑块会很稳定,我们也会获得一个长期健康的身体。让我们一起努力,对心血管疾病说再见!! 附: 饮食推荐:1800kcal 5谷:可选择粗粮, 因为是老人家,可能牙齿不好,最好煮稀一些让他容易咬。煮粥的话可以下一些麦片,豆子增加营养。 蔬菜:吃的多都没关系,可选择颜色丰富那可以增强视觉感受,让他吃多点因为通常这些病人都吃低盐所以菜淡淡的可能不习惯。 水果:1天只需要2-3个就可以啦。尽量不要选择果汁,因为糖分浓度高。而新鲜水果有丰富的纤维对血管好。 奶类:脱脂鲜奶(如果会拉肚子就选择无乳糖的), 乳酪, 加钙无糖豆奶都可以。1天3杯(8安士1杯) 蛋白质:最好选择植物性的,例如各种豆子。鱼肉含有丰富的omega-3很有溶血性所以有利血管功能,鸡肉也是不错的选择。一天大概需要6颗麻将那么大的分量(6安士) 油,盐或糖都要少。如果市面上有专卖给吃低盐人士的佐料那都可以考虑。 一天吃6小餐,这样不会出现过饥现象。 运动训练推荐: 第一个星期(第一周):每天二次,每次五分钟散步。 第二个星期(第二周):每天二次,每次十分钟散步。 第三个星期(第三周):每天二次,每次二十分钟散步。 第四个星期(第四周):应该增加到每天散步一公里。 在冬季或炎热的夏天,可能无法在户外散步,如果这样,你可以租用或买一个室内自行车或健身器,每天锻炼二次,每次30分钟,可以代替你在户外的运动,你可以在你的慢步机(健身器)上慢步。
01.支架必须要放吗?临床上,冠心病的特点是一个慢性发展,急性发病的过程。轻者可以无任何症状,由体检发现;重者可以瞬间要命。不到支架治疗或外科搭桥(我们叫做血运重建)的程度,当然不能过激的放支架或开刀;但如果到了必须支架或开刀的程度,而你又过度抵触,不愿去支架或开刀,过度迷信药物保守,甚至食疗、秘方、偏方等,那你就会错失很好的治疗时机,并有很大的风险存在。所以,医生支架或搭桥的建议,都是给你做了全面的评估后才提出的,具有一定的道理的。02.心脏支架放了到底是好,还是坏?心脏支架治疗是把双刃剑,既有好处,也有坏处,这就要具体到每个病人而言了。但凡是医生建议支架治疗的病人,肯定是支架治疗给他(她)带来的好处要远远大于坏处,这就是我们经常谈到的收益和风险比。支架治疗的好处是救命,改善心肌缺血受损,消除胸痛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坏处是增加血管内膜增生和血栓的风险。但是由于近年来一代一代新的科技出现,例如药物支架、高效抗血栓药物、抗增生药物等的应用,只要病人能够按医生要求规范用药,规范一级预防,这种支架带来坏处的几率只有3-5%。03.冠脉到底狭窄多少要放支架?多少不放?这要看病人冠状动脉的具体情况,网传狭窄70%也好,75%也好,都是很片面的。原来指南要求,冠状动脉狭窄达到70-75%以上,有症状的冠心病可以放支架。现在又有研究提出稳定型心绞痛狭窄达90%以上可以放支架,但是这都是模式化的理论。我们要根据病人冠状动脉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干预。我们常说“优势血管、重要血管、重要部位要偏积极些,非优势血管、非重要血管、非重要部位要偏消极些”。比如左主干血管(相当于树根部分)狭窄50%就可以放支架,前降支或右冠脉近中段(相当于主要树干部分)狭窄75%可以放支架,回旋支远端(相当于次要树干的树梢部分)即使100%闭塞了也不一定要放支架。所以,是否放支架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04.放了支架,冠心病能好吗?冠心病是个可防可控,但不能治愈的进展性疾病。支架起不到治好冠心病的作用,支架只是解决冠脉局部管腔狭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且没有放支架的血管,仍然会发展到放支架的程度。所以,积极的进行药物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才是最基本的。如果诊断了冠心病,无论放不放支架,都需长期服药。05.支架术后,能做磁共振吗?第一代支架是不锈钢的,核磁共振的强磁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但目前更多的支架是钴铬合金、镍槔合金、高分子可降解材料等,核磁不会对其造成影响。所以目前推荐,市面的支架可以在1.5T磁共振场强下进行检查,不受影响。06.支架会移位吗?支架植入是用高压球囊把金属支架丝挤压嵌入血管内膜斑块组织内的。刚刚植入时,支架金属丝的血管一面是暴露的,一般3个月后就可以完全包埋在血管壁内,即使剧烈活动、突然的体位变化、剧烈咳嗽等都不可能会引起支架移位。07.冠脉支架有寿命吗?支架没有寿命。如果支架植入成功,病人又预防控制做得好,也不是容易增生的特殊体质,也就是说支架不发生血栓或再狭窄的副作用,那可能一辈子就是畅通的;但如果放完支架了,症状好了,你就什么也不在乎了,胡吃海喝,不吃药了,那有可能随时就会发生血栓事件,出现心梗,支架也就废了。08.金属支架在体内会发生排异、过敏吗?早期支架的材料以不锈钢为主,目前更多的支架材料是钴、铬、镍、槔等合金,这些金属的组织相容性都非常好,很多的医疗植入物都采用这些材料,比如骨科常用的固定板、关节等,几乎不会发生排异。所谓的支架后过敏,最多的是支架后必须用的药物过敏,比如阿司匹林、他汀等,并不是金属过敏。真正的金属过敏的发生率只有百万分之一。09.放了支架就需要终生吃药?因为冠心病是个治不好的、慢性发展的、老龄性疾病,所以本身需要终生预防和控制,包括生活习惯和药物控制。放支架只是一种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关键时救命的一种措施,终生吃药并不是因为放了支架,而是因为你体内的环境指标本身需要终生控制达标。但需强调的是,放了支架就一定要在一定期限内(目前指南要求一年)吃“坚决不能少”的三种药,即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在这个期限内“吃药比吃饭重要”,不可漏服。10.支架术后多久需要复查?支架术后复查有三个目的:一是有没有吃药后的副作用发生,比如吃他汀后肝脏、肾脏功能损伤;二是有没有出现支架带来的副作用,比如血栓、再狭窄等;三是有没有吃错药、少吃药、或不吃药的糊涂病人、或依从性不好的病人。所以我们一般要求,如果术后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症状,一个月、三个月来看一下医生,必要时复查一下一般的检查项目,1年时对于复杂病变可常规进行一次造影复查,看一下支架有没有出现再狭窄的情况。不管什么原因,如果出现胸痛胸闷等可疑心脏症状,就要随时复查。11.是支架?搭桥?还是药物治疗好?目前冠心病的治疗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药物治疗、支架治疗和外科搭桥治疗。药物治疗始终贯穿于每项治疗的全程。单纯的药物治疗、或者复合一些氧疗、理疗等均可视为保守治疗。那么到底是哪一项治疗好呢?绝不能一概而论,支架治疗和搭桥治疗都是不得已的办法,具体病人具体分析。比如一个药物已经控制不了的心绞痛病人,必需要进行血运重建治疗,冠脉造影显示的是单支血管病变,那么支架治疗就省时、省钱、恢复又快又好,当然要支架治疗;但如果冠脉病变很重、钙化、又是多支血管病变(指南上有个SYNTAX评分超过32分),支架的风险就会很大,效果也不一定好,那就要外科搭桥治疗。但还有一类特重的病人,药物保守无效,又合并全身其他疾病、比如肝病、肾病、肺病等,外科也不能开刀搭桥,冠脉病变也很复杂,支架风险也很大,但是不进行血运重建症状又不能缓解、也不能降低猝死的几率,那就仍有必要“姑息支架治疗”。就是支架只解决最容易解决的、没有风险的、引起症状的血管狭窄,越简单处理越好。总之,冠心病采用什么样的治疗一定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方案个体化,绝不能一概而论。12.有了新技术,不需要支架了?有人问现在有了更新的融化血栓、取出血栓技术,也有了旋磨、激光、超声消融等打通血管技术,就再也不需要支架了?网传很多溶栓、取栓、旋磨、激光、超声等新的冠状动脉开通技术的动画,而且大多还夸张地说“再也不需要支架了,支架大夫要失业了”。这些所谓“新技术”,其实早就有了。首先说溶栓药物是上世纪中叶就有的,比如尿激酶。只是近些年确有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少的新型溶栓药,而且已经很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了。但溶栓是有条件的,必须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6小时以内才有效,而且溶的必须是“血栓”,冠脉内膜的“斑块”是溶不开的。取栓、抽栓技术也早就应用于临床,但对象也必须是“血栓”,不能是“斑块”。急性心梗往往是血管内膜斑块造成狭窄的基础上,斑块又破裂诱发血栓。所以即使溶掉或取出了血栓,也仍然需要支架解决冠脉狭窄的问题。旋磨、激光、超声消融技术等确实是消除斑块的技术,这些新的技术可以把血管内膜的斑块碎化分解成比血细胞还小的颗粒碎片(一般小于10微米),随血流冲走或被吞噬细胞吞噬,或者使斑块气化消失。但是这些技术的实施,仍不能使血管达到原有的血管直径,也不能使血管内膜光滑如初,而且这些操作都是通过瓦解内膜来完成的。也就是说仍然有血管内膜的损伤和残余的狭窄,这就仍然需要支架来完成最后的任务。所以这些新技术是针对冠脉病变的复杂程度应运而生的,是开通血管的不同利器,是开通后需要植入支架,而不是不需要支架。13.植入几个支架合适,超过三个必须搭桥?不知从何时开始就有这么一种说法,超过三个支架就不好了,而且很多地方的医保审核也以三个为界,其实这是不科学的。无容置疑,支架放的越多(严格来说应该是支架覆盖越长),血栓和再狭窄的发生几率就越大。但是,我们还必须针对个体病人,全面权衡支架、搭桥和保守治疗到底哪个给他(她)带来的好处最大、风险最小。一般情况下,多支血管需要放支架,数量在三个以上,又没有外科手术的禁忌症,我们常规会建议去做搭桥。但是如果一支血管需放三个支架,我们一般不会建议去搭桥。因为为了解决一支血管的问题,支架很容易达到目的,而且创伤小、花费又少、风险又小、效果又好,没必要大动干戈去搭桥。所以,必要的支架几个都不多,不必要的支架一个也多,我们不能以支架的数量来衡量手术的合理性。14.支架还能取出来吗?很多病人会说,“我冠心病好了,支架还能取出来吗?”。不能!支架是高压嵌入到血管内壁的,而且一段时间后完全被血管内膜所包埋,和血管形成了一个整体,所以这种金属丝是永久遗留到体内的。不过,目前有一种生物可降解支架上市,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做成的,一段时间后可以完全降解吸收成血管结构,体内不会存留任何异物(但之前的临床实践证实可降解支架晚期血栓发生率高,故目前还有完全证实其有效性)。
原创正确认识胸闷气短 (免费) 发表于2016.06.19119992人已读 1. 什么是胸闷气短: 胸闷气短是一种主观感觉,即呼吸费力或气不够用。轻者若无其事,重者则觉得难受,似乎被石头压住胸膛,甚至发生呼吸困难并引起胸闷气短。 胸闷:胸口重压感:很难描述这种异常感觉,很多患者会感到胸口有重物压迫,还有些患者在深呼吸的时候感觉肺部似乎充满液体。少数患者感觉胸痛。 气短:多发生在睡觉、用力或躺下时,胸口有压迫感,无法深呼吸,只有坐起身,才能喘口气。很多患者不得不垫高枕头或选择在椅子上睡觉,这样才感觉更舒适些。 这种胸闷气短的症状可能是身体器官的功能性表现,也可能是人体发生疾病的最早症状之一。不同年龄的人胸闷,其病因不一样,治疗不一样,后果也不一样。 一般分为功能性和病理性胸闷气短,下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1. 什么是功能性胸闷气短: 一、功能性胸闷气促:即是无器质性病变的胸闷气短。常见原因是在门窗密闭、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内逗留较长时间,或遇到某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与别人发生口角、争执,或处于气压偏低的气候中,尤其是目前社会工作、生活压力过大的情况下,患友容易出现胸闷、疲劳的感觉。经过短时间的休息、开窗通风或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思想放松、调节情绪,很快就能恢复正常。像这一类的胸闷可以说是功能性的胸闷,不必紧张、也不必治疗。 功能性胸闷气短的原因: 1、生理性因素: 女性从青春期开始卵巢等生殖系统开始发育成熟,分泌大量的雌激素,促发月经按月来潮和形成明显的女性特征。单纯气短与性激素分泌水平大有关系。年轻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分泌更趋旺盛,皮下脂肪增厚,脂肪组织的耗氧量比肌肉组织多,所以青年女性会导致人体氧气供应不足,出现单纯气短。 2、心理性因素: 主要由郁闷、心情不舒畅等不愉快的情绪引起。女孩子往往情感细腻,遇到不顺心的事容易生闷气,情志不舒,常常使她们感到胸闷气短。据心理学家统计,此种原因导致的胸闷气短是较常见的。看来凡事都得想得开;切勿太钻牛角尖。 3、生活、工作压力多大,休息不足 目前社会都市人生活节奏快,很多工作的白领常会觉得胸闷气短,心情不舒畅,加上休息不足,很容易出现胸闷气促。往往在长舒一口气后,胸闷可以缓解,或者在和朋友放松聊天可以缓解。在工作的环境或压力下,胸闷气短发作明显增加。这种情况建议适当休息,自我减压放松。 4、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内逗留较长时间: 或遇到某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与别人发生口角、争执,或处于气压偏低的气候中,往往会产生胸闷、疲劳的感觉。经过短时间的休息、开窗通风或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思想放松、调节情绪,很快就能恢复正常。像这一类的胸闷可能是功能性的。 5、植物神经功能不调: 常发生于女性青春期,有些十六七岁姑娘,经常诉胸闷气短,这大多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单纯气短的女子,一般若经医院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不必治疗。保持心情舒畅,愉快乐观,加强体育锻炼,心平气顺,便可自然安康。 2. 什么是病理性胸闷气短: 病理性胸闷气短:即是伴有有器质性病变的胸闷气短,这也是需要医生诊治的情况。事实上,胸闷很多时候是由于身体内某些器官发生疾病而引起的,即病理性的胸闷。如: a)呼吸道受阻:气管支气管内长肿瘤、气管狭窄,气管受外压(甲状腺肿大、纵隔内长肿瘤); b)肺部疾病: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肺不张、肺梗塞、气胸; c)心脏疾病:某些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脏肿瘤; d)膈肌病变:膈肌膨升症、膈肌麻痹症; e)贫血、体液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等。 病理性胸闷可以突然发生,也可以缓慢发生。突然发生的多数是由于急性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急性哮喘、急性气管内异物心脏病急性发作、急性肺梗塞等。缓慢性的胸闷则是随着病程的延长,症状逐渐加重。儿童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纵隔肿瘤;青年人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自发性气胸、纵隔肿瘤、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老年人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肺气肿、冠心病、心衰等。对于病理性胸闷必须引起重视,以免延误必要的治疗。患者应该到医院去进行胸部透视、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生化等检查以及肺功能测定,以便临床医师进一步确诊。 3. 心源性胸闷气短 许多疾病都可能出现胸闷气短,但以内科疾病为主,最多见的是心血管疾病。心源性胸闷气短指的是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胸闷气短,这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包括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1). 冠脉缺血胸闷当先 好发人群:中老年人,有年轻化的趋势。寒冬时节,心脏病猝死的发病率较高,尤以12月份至次年2月份这段时间为甚,特别是在连续低温、阴雨和大风天气,急性心梗发病率显著增高,四五十岁的壮年人,更应该加倍注意。 隆冬季节,由于寒冷对机体的刺激,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体内儿苯酚胺分泌增多,后者可使人的肢体血管发生收缩,心率加快,心脏工作负荷增大,耗氧量增多。此时,心肌就会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发生。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苯酚胺本身还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血液浓缩,使血小板易于凝聚,形成血栓,这也是导致心梗的重要原因。此外,由于在温度低的情况下,血管收缩,血压容易升高,加重了心脏负担,这些都可能导致心梗猝死。 急性心肌梗塞常伴有剧烈的胸部疼痛。但是,对老年人一般指65岁以上者却不尽然。据资料分析,将近1/3的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不会产生剧烈的胸痛,而胸闷则是最常见的症状。由此可见,对于老年人,不宜将有无胸痛作为鉴别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依据。 绝大部分的急性心梗病人在发病前都会有先兆,当感到胸闷,胸骨后疼痛,有时还会向左肩部和背部放射时,一定要考虑是否有心绞痛,及时去医院诊治。 2). 心肌受累胸闷相随 好发人群:儿童及青壮年。 病毒性心肌炎多由感冒病毒引起,好发于儿童及青壮年,发病之初常以感冒症状为先驱,如恶寒发烧、全身酸痛、咽喉疼、咳嗽或吐泻等。患者在2周左右如出现胸闷、心慌、气短、心前区不适等尤其应引起注意。由于病毒性心肌炎起病隐匿,易使人容易误解为感冒未彻底痊愈而误治。心肌受累明显时,患儿常诉心前区不适、胸闷、心悸、头晕及乏力等。重症患者可突然发生心源性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灰白、四肢冷湿及末梢发绀等,可在短时间内发生意外。 3). 高血脂引起颈心胸闷易误诊 好发人群:中老年人群。 颈心综合征患者年龄多偏大,多有血脂偏高动脉硬化趋势,一些医生又多忽视职业、病史的采集和详尽的全面体检,过于依赖仪器等辅助检查,尤其是当影像学检查有可能与临床症状不符时,更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颈椎病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痉挛收缩,导致心肌缺血,诱发心律失常,统称为“颈心综合征”。除心前区疼痛外,还可有胸闷不适、心悸、气促等表现。心电图上可见有缺血性ST段与T波变化,有室性早搏或房性早搏。但颈心综合征的心绞痛与冠心病中的心绞痛是有区别的。它与劳动负荷增加、情绪激动无关,服用硝酸甘油类药物及钙离子拮抗剂不能缓解;而颈椎负荷增加却常常是此类心绞痛的诱发因素,如高枕卧位,长时间维持过度仰头、低头的体姿,脊背受凉、扭伤、劳累等。 “颈心综合征”根源是颈椎病,所以主要是治疗颈椎病。在日常生活中要纠正高枕卧位,避免过度仰头、低头,注意颈部保暖;局部进行理疗,热敷;适当的颈部体操以活动颈部,可缓解或减轻“颈心综合征”的各种症状。 4). 心脏神经官能症 焦虑不安 胸闷气短 好发人群:青壮年人群,女性多于男性。 焦虑症在一般人群中发病率为5%,表现通常有三个方面: 1.内心体验:惶惶不可终日,烦躁不安 2、植物神经系统变化:胸闷,心跳加快,心悸,胃肠蠕动下降,食欲下降等 3.运动系统表现为无力,手脚发软,细微震颤,发抖,多余动作出现如眨眼、咬牙等,面肌紧张,坐立不安等等。 在出现焦虑症的各种症状以后,患者一定不要盲目乱用药物,应该到相关的医疗机构去咨询,弄清自己到底是不是患了焦虑症。 心理治疗的重点是: 1.解除精神紧张的原因(即改变认识)。给予适当的支持,使之解除顾虑,放弃不合理的要求。 2.端正对疾病的认识。应在医生的帮助下,对自己各种症状的产生及自己的躯体状况有正确、清楚的认识。 5).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简称为心衰,它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如果有频繁咳嗽、胸闷、气短等症状就要注意了,因为这些都是心衰的症状表现。那如何识别心衰呢?当遇到突发心衰时该如何急救呢? 识别心衰有七点 1、稍活动或劳动,即感心慌、胸闷、气促。 2、尿量减少,短时间内体重明显增加。若无肾脏疾患,多提示心脏功能已处于失代偿状态。 3、夜间突然憋醒,或伴有呼吸急促或喘息,坐起来后症状很快消失。 4、不能完全平卧,平卧后即感到胸闷气短,需垫高枕头或取半卧位才舒适。出现这些症状时,说明心衰症状已进一步加重。 5、咳嗽、咯少量白痰。当发生急性左心衰时,主要表现为咯大量白色泡沫或洗肉水样痰,并伴有口唇或面色青紫、大汗淋漓、喘息等。 6、心衰发生以后,因大脑供血不足,不少老年病人会出现精神症状,如心情烦躁、焦虑、恐惧、嗜睡等。 7、当病人发生右心衰或全心(左、右心功能不全)衰时,因全身静脉回流不畅,会出现颈部血管(静脉)明显充盈或怒张、肝脾肿大、下肢或全身水肿等静脉淤血症状。此时,病人可能感觉不适症状较以前有所好转,但实际上却是病情加重的表现。 左心衰突发如何急救 当病人发生急性左心衰时,家属在拨打120急救电话后,可采取一些急救措施,减轻心衰症状: 1、取半卧位,以减少回心血量,缓解呼吸困难; 2、若家里配备氧气,可立即给病人吸氧; 3、让病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消心痛,以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 4、若病人有焦虑或烦躁症状,应给予适当安慰。 5、这种情况危重,尽快到医院就诊。 4. 胸闷气短的治疗 对于胸闷气短,首先要明确病因,切不可麻痹大意,因为胸闷气短是很多疾病的表现,包括冠心病 心绞痛、心力衰竭、肺部疾病等。明确病因后,指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病因治疗:对于因心律失常、肺气肿、哮喘、肺不张、肺梗塞、气胸、支气管炎、气管炎、肺心病、气管狭窄、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疾病因素引发的胸闷气短,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并积极的治疗。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原因后,患友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减压、放松心情,必要时借助药物治疗。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饮食尤为重要,吃的健康的就可以预防和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吃的不正确有可能会加重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都与过胖、饮食过咸、活动减少等有关。因此饮食原则是给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低盐、低蛋白质、高钾、高维生素C、纤维素含量多的清淡食物。宜少食多餐、不能过饱,以减少心脏的负担。尤其要限制动物脂肪、内脏、鱼子、虾子等能升高血脂的食物。多吃鱼、奶、豆制品,大豆蛋白既能提供所需蛋白质,又可降低胆固醇。少吃糖果、点心和主食,多吃粗粮蔬菜。盐可改变血容量,诱发高血压,应严格限制,每日在2克左右或10ml酱油为宜。有水肿者要控制饮水。避免烟、酒、浓茶、辛辣调味品,忌用生萝卜、土豆产气食物,以免增加心脏负担。营养素的分配应以早餐为主,午餐稍次,晚餐最少入睡前要限制进食。 (1)严禁暴饮暴食。当胃内充满食物时,为了利于消化和吸收,血液大量分布于胃肠道,导致其它组织血供相对减少,外周血压有所下降。当血压下降突然而明显时,可造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这时冠心病病人易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因此,饮食应有节制,一次只吃八成饱,特别晚餐不宜太饱。 (2)适当控制食物总热量的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以低热量膳食为主。病情较轻者,也应注意控制饮食,否则会引起肥胖 ,高脂血症等,这些都是诱发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控制热量摄入主要是限制动物性脂肪。胆固醇较高和多糖的食物;可进食植物油,淡水鱼,鸡。 (3)不可吃太多的盐,食盐过多,体内组织中会积聚过多的液体,从肉及豆制品;可多食能够降低胆固醇的事物,如大蒜、洋葱、香菇、海带等而使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对于高血压,水肿或心衰病人,每日食盐较好不要超过2~3克。 (4)服用利尿剂的病人,应注意钾的补充。适当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如橙、芹菜、韭菜、竹笋、豆芽、香蕉、苹果、橙汁等,其中所含的维生素B1及维生素C可保护心肌。 (5)忌烟、酒,少吃辛辣之品。因为烟中尼古丁可引起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并诱发心绞痛。食物应易消化,避免胃肠刺激。 民以食为天,食以健康为先。所以健康饮食很重要。在中国,有多少病是吃出来的,所以只要控制的住嘴,我相信心血管疾病时不会找上你的。
“运动康复会不会让支架脱落?”“放了支架,血管通了,是不是就不用吃药了?”不少做完支架术的心脏病患者因为这两大疑问,影响了正常的康复治疗。首先要明确的是,做完支架术不代表心脏病完全治好了。支架术确实能让血管通畅,但不能消除血管本身的病变,如果放任不管,血管有可能再次堵塞。一般而言,支架术后患者至少需要遵医嘱联合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1年。1年后,可以停用氯吡格雷,坚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同时还需要坚持长期服用的药物是他汀类药物,即使血胆固醇已经正常,仍应坚持服用。如果患者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问题,还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用降压药和降糖药。其次,支架不会因为运动脱落。支架放进血管后,一方面将血管撑开,使血流通畅,另一方面也会被血管内皮包裹最终与血管融合,成为血管的一部分。这就好比将图钉完全按到墙壁里,很难再取出来一样。最后,支架术后患者应分情况进行运动康复。如果经医生评估,没有发现心肌缺血,可以在体力允许的前提下,像正常人一样运动,理论上不受限制,合适的运动强度需要医生制定处方。例如以前喜欢打羽毛球,支架术后也可以打。如果经评估发现有残余心肌缺血,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运动康复方案;例如当患者心率为130次/分时出现心肌缺血,运动时的心率一般应控制在120次/分左右。如果一活动就难受,建议住院治疗。此外,支架术后患者还需要戒烟。数据显示,如果不戒烟,支架术后心梗的风险将增大170%。如果烟瘾很重,可能需要遵医嘱使用药物戒烟。有些患者戒烟期间食欲会增加,需要控制饮食总量,并加强运动,患者可以通过饮食分散想吸烟的冲动,注意选择低热量食物如黄瓜或口香糖,避免发胖,导致戒烟失败.
8月1日,66岁的朱先生按照提前预约的时间,来到济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的心脏康复中心,通过“心肺运动试验”评估今后在家进行体育运动的强度。“这一次的评估结果很不错,也可以说,跟三个月前的状况对比,这次结果超出了我的预料。”朱先生告诉我们,今年3月7日,因为发作性心慌1年,加重10天,住进济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3月9日,做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冠心病,双支病变(累及LAD及RCA)。朱先生说:“我这个双支病变,说起来很吓人,左前降支有几处狭窄,分别达到70%、80%,比较保险的办法是在最狭窄之处放一个支架,比较冒险的办法是强化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定期复查,我选择了后者。”“心脏康复五大处方”3月13日,朱先生在济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接受了第一次“心肺运动试验”,为其进行试验评估的心内科副主任才晓君说:“根据试验结果,我们为其出具了相应的心脏康复的“五大处方”,具体如下:1、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规律作息,戒烟限酒,适量运动;2、建议患者消除紧张情绪,精神放松,去除心理因素影响;3、个体化简单运动处方:每周3~5次有氧运动(5500m/h),每次30~40分钟,逐渐提升运动耐量和最大摄氧量;4、强化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治疗,积极控制血压;5、若症状较明显且不适感持续加重,可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冠脉介入治疗。”“心脏康复的五大处方包括药物处方、运动处方、心理处方、营养处方及戒烟处方,其中运动处方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才主任补充道。对于这一纸书写得明明白白的“心脏康复五大处方”,朱先生说坦言:“每周3~5次有氧运动,每小时5500米,目标心率120次/分,每次30~40分钟,逐渐提升运动耐量和最大摄氧量,这是最最重要的一条,可以说,这一条改变了我的生活!”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朱先生回忆说,自己患有“高血压”和“阵发性室上速”三十余年,一直靠药物控制病情,平时很注意,运动量一定不能过大,甚至处于“能不动,就不动”的状态。尤其是自1年前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发作性心慌以来,更是把每天的运动量压缩至最低。“大家一提到心脏病病人,肯定首先就会说注意休息,按时吃药,别累着,谁能理解我一个冠心病病人,血管狭窄最严重的地方达到80%,却还需要每周进行3~5次的运动呢?要不是我有了这个亲身经历,放到以前,我也不大相信。”朱先生的这番感慨,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心脏病患者对运动的误解。按“处方”运动之后的改变与朱先生的感慨相比,济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才晓君教授感受更深刻之处在于:近段时间以来,前来做运动心肺试验,然后由我们出具运动处方的,大部分是来自内分泌科的糖尿病患者。更多的心脏病患者,还是纠结于心脏不好的人是不是应该多休息?还是以朱先生于6月13日的“运动心肺试验报告”为例,才晓君主任解释说:“在试验报告中,‘峰值公斤摄氧量’是进行危险分层及判断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受试者在运动的最后阶段,竭尽全力,循环和呼吸系统发挥最大作用时每分钟所能摄取的氧量,代表着受试者的最大有氧代谢能力。与其3月前的数值25.9ml/(kg.min)相比,现在的26.9ml/(kg.min)是明显升高的,说明朱先生在最大运动时的摄氧能力是明显提高了。”面对朱先生执行“运动处方”三个月前后的2份试验报告,我们注意到一组数字变化。在“运动终止后血压心率变化”一项中,运动终止后1分钟、2分钟、3分钟的心率指标,分别是133、112、98,而在三个月过后的对应指标,分别是116、97、86。运动试验终止后3分钟,时隔三个月的血压指标,分别是158/66、151/69。心内科医学博士王福介绍说:“这些数字,都是心肺运动试验系统测算出来的,误差极小,这就充分说明,这位患者经过三个月的科学运动,心率和血压这两项指标趋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果不坚持科学的运动,一个冠状动脉有几处狭窄的患者,基本上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变化。”医生开“运动处方”的依据“运动处方”,听起来极具清新与时尚之感,却也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才晓君教授告诉我们:“作为专业的心内科医生,我们去告诉冠心病患者一定要适量的科学运动,患者往往都很难接受,我心脏不好,为什么还要运动?在这个执行难度的背后,更大的难度是,即使患者接受了医生的运动建议,你怎么能保证让患者的运动量恰到好处?也可以这么理解,运动量小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一旦运动量过大,又会成为患者的负担。所以,专业的心内科医生,需要有一把标尺,来科学地测定患者到底需要怎样的一个运动强度,这把标尺,就是心肺运动试验项目,这也是我们开具‘运动处方’的依据。”济南市中心医院于2017年12月份开始启动心肺运动试验项目,此项技术测评人员为心内科才晓君主任医师、王福医师及刘春美护师。其中,才晓君主任医师曾多次参与并完成心肺运动试验及心脏康复的相关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如2016年“心肺康复理论及临床操作培训项目(北京站)”、2017年“全国心脏康复与预防进展学习强化培训班”、2018年“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临床应用及运动处方制定”菁英培训班(长春站)。王福医师也于2018年3月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心脏康复适宜技术及运动处方强化培训班”并获得结业证书。护师刘春美参加了2017年“全国心脏康复与预防进展学习强化培训班”并取得结业证书。自开展心肺运动试验以来,济南市中心医院每月约有300余位患者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哪些人需要‘心脏康复’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康复治疗,是心脏康复工作未来的重点方向。在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心肺运动试验结果出具个性化的运动处方,以尽快恢复心肺功能和提升运动耐量,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其尽快回归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那么,具体到芸芸众生之中的普通人,到底是哪些人进行心脏康复,需要“运动处方”呢?才晓君教授介绍说:“现代心脏康复是一种综合的医疗手段,包括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运动疗法、饮食疗法、心理治疗、物理因子治疗、传动中医治疗、社会和职业治疗等多个方面,与大部分人认识中的‘理疗’和‘康复’有着重要的区别。从当前的临床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主要面向三大类型的患者,一是广义的心脏病患者,尤其是支架植入或搭桥术后病人;二是糖尿病患者,二是各类需要在医院进行胸部或腹部大手术的患者,通过运动心肺试验来测定能否耐受手术。当然,对于正常人想了解自己的运动能力或者想参加高强度的运动项目如马拉松及长途徒步等也可以评估。”背景链接——CPET评定运动心功能的“金标准”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Exercise Testing,CPET)是指伴有代谢测定(氧气摄入量VO2、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等气体交换指标)的一种新兴的心肺功能测评方法,在心脏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静息状态和运动过程中每次呼吸中的氧气摄入量(VO2)、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和通气量(VE)的测定,结合心率、血压和心电图以及运动中出现的症状,对患者的运动耐量、心肺功能做出综合评估。心肺运动试验根据受试者的情况采用个体化的斜坡式递增(Ramp)运动方案,通过6-10分钟的持续递增功率的运动,测量受试者的最大耐受功率负荷和最大有氧代谢能力。CPET通过记录运动中及最大负荷时的心肺相关指标,客观的评估患者心肺储备功能和运动耐量,因此是评定运动心功能的“金标准”。CPET医师可根据测量值对患者进行心肺功能的评估,并开出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和治疗方案,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心脏康复,使患者的心肺功能恢复、运动耐量提升,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节省医保费用。心肺运动试验在临床中可应用于以下多个方面:1、心肺疾病的早期诊断心肺运动试验可通过检测运动刺激时患者的呼吸气体(包括氧气、二氧化碳)、通气参数及代谢指标、心排量、心电图等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即能够通过无创性血流呼吸监测更精确、全面地评价心肺功能,从而早期发现心肺疾病。2、心肺疾病运动处方的制定运动训练已经成为许多慢性疾病在稳定期甚至是急性期的重要治疗手段,如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病、糖尿病等,为这些心肺疾病患者制定运动处方,进行恰当锻炼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心肺运动试验可准确测量患者的无氧阈水平,以无氧阈运动强度为基准,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3、指导和评价康复效果CPET对心肺功能的评估结果也可以用于评估临床治疗或康复干预的效果,指导制定恰当的运动处方及进行功能分级判定,同时为康复方案的二次制定或修改提供依据。4、手术患者术前心肺功能评估运动中心脏、肺脏和外周循环功能的变化导致代谢率和氧运输的增加,它与手术时高代谢状态,术后组织修复需氧量的增加和继之引起的心排出量增加相类似。因此心肺运动试验对评估围手术期危险性有其独特的作用。心肺运动试验参数对指导制定合适的麻醉方式、术式,评估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5、心肺疾病预后评估现已有多项研究证实,心肺运动试验参数是目前判定心肺疾病预后最准确的的预测参数,对于心功能衰竭、心肌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预后的预测优于彩超、肺功能等参数。在北美地区心肺运动试验参数作为筛选心脏移植患者风险的标准已被FDA列为I类适应证,估计今后会有更多心肺疾病的预后评估选择心肺运动试验参数。CPET作为一种客观、定量、无创、可同时检测心肺代谢等多系统的整体功能状态的方法,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评价、治疗、预后估计及慢性病预防和健康管理中。同时,CPET需要广大临床医师在具备人体整体整合生理学医学新理论的前提下进行恰当的临床应用和正确解读。
治疗前 患者为老年女性,71岁,自1月前开始出现乏力症状,伴活动时胸闷、憋气,乏力症状加重,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给予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后转诊至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脏内科中心,有起博器植入治疗指征,考虑患者为房室传导阻滞,心室起博比例较高,同时病人已合并心功能不全,首选生理性起博~左束支起博,决定经腋静脉穿刺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 治疗中 手术采用3830电极起搏左束支(希浦系传导系统)(图1、2)代替传统右室心尖部或右室间隔部起搏模式。心电图由术前宽QRS波形(右束支阻滞图形)(图3)变成术后窄的QRS波形(图4),患者乏力、憋气症状明显改善。 治疗后 治疗后0天 术后心电图较常规起博位置QRS波明显变窄
学会和疾病“友好”相处很重要,对于房颤患者而言,要想远离让人半身不遂的脑卒中,就需要注意以下十点: 关注心脏警示信号 房颤不一定有症状,但潜在卒中风险却很危险。如果有眩晕、劳累、虚弱、气短、胸痛等症状是,特别知道自己有心脏病的患者,就应该注意了,尤其当感觉“心脏漏跳了一拍”时,就应该及时就医。 糖尿病和高血压是房颤“帮凶” 房颤患者会增加5倍的脑卒中风险,而且50%以上患者会致残致死。而糖尿病和高血压还会升高这种风险,让雪上加霜。因此要管好血糖和血压。 多吃“养心餐” 怎么保护心脏?至少餐盘中一般是蔬菜水果,脂肪也尽量吃点含ω-3脂肪酸的。瘦肉、豆类也是必须的。此外尽量选择全谷物代替精米精面。 此外,较低精制糖、低盐、低反式脂肪的老生常谈也应该注意。 戒烟 掐灭烟卷,就意味着健康生活。研究已经明确,不论是当前依旧吸烟,还是之前吸烟,还是二手烟均会增加房颤发生发展风险。换句话说,就是吸烟增加卒中风险。 注意抗凝 如果已经确诊房颤,而且医生也开了华法林之类的药物以预防卒中。那么就要做个好患者,认真服药和做好监测。同时还要注意在服用华法林时,其他用药和进食的忌讳。 小心某些感冒药物 虽然对于大多数房颤患者而言,晚餐偶尔来一杯葡萄酒还是可以的,但要注意经常来点小酒或喝到烂醉还是对心脏不好的。 此外,在一些感冒药等非处方药物中,常含有伪麻黄碱以减轻感冒以及鼻炎等鼻充血症状。而伪麻黄碱,具有兴奋作用,会增加房颤发作风险,因此伴有房颤危险因素者以及房颤患者在使用非处方药物时一定要看仔细说明书。 喝咖啡不过度 虽然,目前对咖啡和房颤发作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但喝太多就意味着摄入过多咖啡因,还是小心为之。 规律的体育活动 规律的体育活动可以强心健体,不过要注意不要太过剧烈,太剧烈会引发房颤。另外,对于经常不运动者准备开始锻炼身体,也要注意循序渐进。如果不知道该如何安全运动,可去请教一下医生。 流感疫苗有助降低房颤风险 季节性流感不仅是呼吸道难受这么简单,台湾荣总医院学者近期一项研究发现,流感或与某些患者发生的房颤相关。 研究者认为,对于有流感样症状的患者,若心悸或有过卒中,就应该考虑房颤问题。高危患者应该被鼓励一年一次接种流感疫苗。 学会释放压力 “压力山大”多会触发心律失常,此外还易沾染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而这些都会让房颤随之而来。有时间还是练练瑜伽,打打太极拳吧,很多研究表明,这些运动对心脏有好处,甚至会降低一半的房颤发作风险。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是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以膜氧合器和血泵为核心的机械性心肺支持技术,可以实现体外长时间替代心肺功能,因此也称为体外生命支持(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ECLS)。自上世纪70年代在临床应用以来,ECMO治疗新生儿及儿童呼吸衰竭取得了显著疗效。在成人心血管疾病领域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面也显示出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 一、概述 1.发展历史 1953年5月,Gibbon等利用滚轴血泵和鼓泡式氧合器组装出第一台CPB机,成功地为一名18岁的年轻女性实施了房间隔修补术,这是人类医学史上首次利用CPB成功进行开胸心脏手术的记录。1956年,Clowes等首先将膜氧合器应用于临床,通过膜材料实现了氧气与血液非接触式氧合。1972年,Hill等首次将ECMO应用于临床,成功治愈了一例24岁合并呼吸衰竭的复合伤患者。1989年成立了“体外生命支持组织”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organization, ELSO),对世界范围内使用ECMO的病例进行注册登记。早期的研究表明,ECMO对儿童特别是新生儿的疗效优于成年人,对呼吸功能衰竭的疗效优于心功能衰竭。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ECMO支持时间不断延长,由最初的几个小时发展到几天甚至几个星期,在成年人和心血管疾病的疗效也不断提高。ELSO 2005年报告指出:至2004年7月,全世界共有29 000例患者使用了ECMO治疗,新生儿、儿童和成人呼吸衰竭的存活率分别为77%、56%和53%,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则依次为38%、43%和33%。 2.基本结构与基本原理 ECMO的基本结构包括管路系统、血泵、膜氧合器及监测系统,最核心的部分是血泵与膜氧合器,分别起人工心和人工肺的作用。ECMO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静脉置管将体内的静脉血引至体外,血液与氧气不直接接触,而是通过膜氧合器吸收氧并排除二氧化碳,然后经血泵重新注入患者体内。 3.病理生理学效应 应用ECMO治疗后,心、肺得到充分休息,而全身氧供和血流动力学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1)低氧血症和/或CO2潴留得到充分改善:ECMO在给空气时就可达到正常肺氧合效果,避免了长时间高浓度吸氧所致的氧中毒和机械通气所致的气道损伤。(2)心功能得到有效支持:ECMO可以进行右心辅助、左心辅助或全心辅助,心脏射血可由血泵代替。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经过充分的药物及常规器械治疗后,仍不能维持有效的循环和/或呼吸功能的心血管疾病,简而言之,任何需要暂时性心肺支持的病人,皆为ECMO可能的使用对象。 其心脏适应症为:急性心力衰竭无法以药物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维持足够的循环时,可考虑使用ECMO。 ①心脏手术后心源性休克:多由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心肌顿抑所致。若无其它心脏结构异常或心肌梗死,单纯的心肌顿抑尽管暂时功能很差,都能在4-6天内恢复。 ②急性心肌炎:多为暂时性,是应用ECMO的良好指征。 ③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可在ECMO辅助下行内科介入(PCI)或外科搭桥(CABG)。 ④心肌病:可在ECMO辅助下过渡到安装心室辅助装置或心脏移植。 ⑤急性肺栓塞引起的右心衰:可先用ECMO稳定病人,再给予溶栓药,或手术去除肺动脉内的血栓。 禁忌证:①禁忌抗凝者;②外科手术或外伤后24小时内;③头部外伤并颅内出血72小时内;④缺氧致脑部受损;⑤恶性肿瘤病人;⑥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⑦在应用ECMO前已有明显不可逆转之病况;⑧持续进展之退化性全身性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是全球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尽管随着临床再灌注治疗的进展,AMI患者预后已有明显改善,但AMI所致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仍高达5%~8%,心源性休克病死率仍高达50%,是AMI死亡的最主要原因。部分患者经过充分的药物及再灌住治疗后,仍不能维持有效的循环功能。而经过及时有效的机械性心脏支持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在AMI患者的救治中应用ECMO通常采用经皮静脉-动脉模式,一般选用股动静脉插管,成人动脉插管可选用16~20 F导管,静脉插管选用18~28F导管。ECMO静脉插管尖端直接伸入右心房,动脉插管置于腹主动脉,来自右心房的静脉血在体外经膜氧合器和热交换器氧合后,再泵回动脉系统。其机制是,左心室前负荷明显降低,膜氧合器代替肺的作用,离心泵代替左心室的收缩功能,对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迅速提供辅助支持。ECMO不依赖心脏节律和功能,即使在心脏停跳时也能提供完全循环支持,流量可达4~6 L/min。ECMO操作相对简单,可在床旁完成,能对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迅速提供支持。 多项小样本研究证实ECMO改善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其确切疗效尚有待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验证。 de Lezo[6] 等观察ECMO在92例P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其中预防性用于68例高危PCI患者(包括射血分数<0.30、受累心肌面积>70%、左主干合并右冠脉病变等)和紧急用于24 例AMI伴CS患者急诊PCI。结果发现,预防性应用ECMO的高危患者PCI成功率97%,28±19个月生存率68%,MACE 发生率30%;而紧急应用ECMO的AMI伴CS患者PCI成功率100%,住院死亡率58%,47±20个月MACE发生率21%,38%患者维持心功能Ⅰ~Ⅱ级。研究者认为,ECMO用于高危PCI患者以及AMI伴CS患者急诊PCI是安全可行的,ECMO能提供稳定的循环支持,有利于支架的顺利置入,患者远期预后较好。Guarneri[7] 等证实,ECMO也可作为非高危择期PCI患者的备用循环支持。在2850例非高危择期PCI患者中,11例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紧急应用ECMO。结果显示,其中8 例患者在ECMO 支持下完成PCI,3 例患者平稳过渡到外科手术。Schreiber[8]等将149例高危PCI患者分为预防性应用IABP组(n=91)和预防性应用ECMO组(n = 58)。结果发现,尽管ECMO 组多支病变患者比例较高(40% 比 20%, P=0.01),但PCI成功率却更高(99% 比 87%, P=0.005);两组MACE发生率无显著差别,ECMO与IABP在高危PCI患者中循环支持的疗效相似,但ECMO周围血管并发症(如血肿、血管修补及输血等)更多见。 Sheu JJ[9]等对1993年到2009年行急诊PCI治疗的2570例急性ST段抬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334例患者合并存在心源性休克,其中115例给予IABP辅助治疗,219例患者给予ECMO联合IABP治疗,后者30天死亡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低于前者(P< 0.04),院内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前者((p = 0.0005)。NW Tsao [10]等对2004年至2009年5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行急诊PCI及IABP联合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3例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ECMO支持,其即刻存活率分别为44 % VS 81.82 %(P =0 .005),1年存活率分别为24 % VS 63.64 %(P = 0.004),ECMO支持能明显减低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率;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急性非ST段抬高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ECMO支持治疗均能起到明显作用。Chen JS等对3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在ECMO支持下7例患者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28例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另外1例接受了心脏移植,总体存活率为33.3%,显著高于同期同等危险水平未采用ECMO治疗患者的存活率(16.6%±3.0%)。 TH Chou[11]等对2006年到2010年66例因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心脏骤停患者行心肺复苏治疗,其中23例行传统心肺复苏术,43例在ECMO支持下行复苏治疗,后者存活率明显高于前者(34.9% VS 21.8%)。 尽管目前关于ECMO与IABP孰优孰劣尚存争议,但ESC 2010年心肌血运重建指南推荐ECMO用于PCI术后出现急性左心衰且IABP无效的患者[12]。 ECMO是心肺复苏最有效的抢救措施,可提供有效的心肺功能支持,并为肺部水肿、心功能的恢复和临床进一步处理创造机会。但由于侵入性操作、体内血液与异物表面长时间接触、非生理性循环等因素,决定了ECMO并发症和局限性。 其并发症包括机体并发症和机械并发症。机体并发症有:出血和渗血、肾功能不全、溶血、感染、神经系统并发症、肢体远端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机械并发症有:氧合器渗漏、氧合器置换、管路血栓。 ECMO的灌注血流为非搏动性灌注,非搏动血流灌注时,全身外周血管广泛收缩,使微循环短路和毛细血管处于关闭状态,组织灌注不足,组织处于缺氧缺血状态,表现为组织耗氧量的明显下降和酸中毒,此外,非搏动性血流灌注减少淋巴流动,从而增加间质水肿,对脑功能有抑制作用,产生较严重的脑组织学损伤、增加脑中红细胞的淤积、增加脑水肿、损害垂体前叶激素的反映,抑制心脏功能,抑制肾脏功能,应用肾皮质血流,降低肾的肌酐清除率。 搏动性血流能较好的维持微循环,有利于组织的代谢和抑制水肿形成,在长时间的灌注过程中搏动性灌注可以改善局部和整个大脑的血流,且能更有效的保护肾血流量 IABP与ECMO的联合应用可以将ECMO的非搏动性灌注由IABP转换成搏动性灌注,改善脏器的灌注效果,促进患者加快康复。 我曾在2013年利用ECMO联合IABP及急诊PCI救治了一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该患者初诊临床表现为心源性休克,行急诊冠脉造影提示左主干末端急性血栓形成、前降支近段重度狭窄,在IABP支持下行完全血运重建治疗,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仍不稳定,并呈进行性恶化,反复出现室颤,继而无心肌电活动,紧急行ECMO植入,设定输出为4.5 L/min,患者即刻恢复自主窦性心律,生命体征逐步平稳。但在后续治疗和管理中出现了消化道出血、管路植入部位严重渗血、血小板减少、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下肢肢体远端缺血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机体并发症,未发生机械并发症。 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尤以脑出血后果最严重,全身肝素化及血小板机械破坏是导致出血的主要原因,期间需进行严格抗凝管理,维持ACT在160-200 s之间,使Hb>10g/dl、PLT>5109/L,必要时给予成分输血;出血严重时,如果能在呼吸支持下维持生命体征,可考虑终止ECMO,改为呼吸机辅助通气。ECMO感染主要与手术创伤大及插管时间长有关,为预防感染,建立ECMO循环路径和支持治疗期间应严格无菌观念,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缩短支持治疗时间(可根据常见菌群及院感情况选择合适抗菌素,较长时间应用广谱抗菌素需注意预防菌群紊乱发生,重在预防)。ECMO支持期间,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也较高,其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溶血、非生理性循环、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血栓栓塞、全身炎性反应等有关,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急性肾小管坏死,有报道肾替代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我的经验:由于ECMO是最后的介入性生命支持手段,面对的患者已经处于呼吸和/或循环衰竭状态,ECMO本身是整个抢救过程中的中心生命支持环节。所以,一旦决定进行ECMO,必须抱着对生命价值的无比尊重,努力去做可以做的所有事情。ECMO是一个新兴专业,同时也牵涉到多学科协作,它涉及到心血管内科、心外科、血管外科、体外循环科、麻醉科、呼吸科、消化内科、营养科及护理学等,因此需要一个有效的ECMO团队来保证ECMO完成治疗。在临床工作中首先需明确ECMO工作目标:高度强调医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荣誉感;对ECMO适应证和禁忌症的宣教和严格掌握;对ECMO的目的和本质的充分认识,曾有人形象形容为“ECMO不是魔鬼,也不是天使”。ECMO的难度需要团队和个人的高度敬业精神,“生命是最宝贵的”也是我们这个团队工作动力所在。
近日,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中心成功独立开展院内首例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冠脉介入术,填补了我院在冠脉腔内影像学检查的技术空白。 患者刘先生,因“反复胸痛”就诊于我院心血管内科中心,诊断“冠心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3月11日经右侧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造影结果提示患者冠脉呈三支病变合并左主干分叉病变,并且前降支存在重度钙化。经过充分讨论和准备,3月18日,中心主任刘现亮为患者实施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经过反复对比、仔细分析,前降支中远段至左主干末端重度狭窄伴非环形钙化,回旋支近段中-重度狭窄,第一钝缘支口部及近段重度狭窄,经切割球囊预扩张处理后,在前降支中远段至左主干体部串联植入两枚支架,回旋支近段至口部药物球囊扩张,术后IVUS检查提示支架膨胀及贴壁良好,无血管夹层等并发症。术后患者病情好转,胸痛未再发作。 冠状动脉造影是公认的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只能评估血管内腔的大小及病变长短,而不能反映冠脉斑块的特征。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是利用超声原理来探测血管内、血管壁及周围组织的结构,该项技术既可以精确检查冠脉血管的各种复杂病变,又能精确评估血管内病变性质及稳定状态、指导冠脉介入治疗,堪称心血管介入术中医生的“火眼金睛”。 在冠脉介入术中,IVUS可帮助准确判断病变特征,为支架植入提供准确的依据;此外,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病变,如左主干病变、扭曲血管转折部位、分叉病变、小血管病变、长病变、真性、假性血管瘤、钙化病变(包括钙化程度、血管内膜钙化或外膜钙化的区分)、闭塞病变(超声引导下寻找闭塞开口、判断导丝是否在血管腔内)等,IVUS均可提供准确的信息,帮助医生做出客观、合理、安全的手术策略,更大程度的实现精准治疗。 此次IVUS在冠脉复杂病变介入术中的成功应用将进一步提升医院在心血管疾病精准化、个体化治疗方面的水平,更好的为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标志着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在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方面与国际领先水平接轨,达到省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