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好药和差药的评价,其实不单看价钱,主要看能否控制病情。能控制病情且无明显副作用的就是好药,控制不了病情或者有明显副作用的就是差药。评价标准似乎非常简单,可这里面牵涉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药物一定要能控制病情,这点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因为风湿病有个特点,就是个体差异性大。有的病情很轻可以多年不用药观察,有的病情很重,一发病就要命,另外不同病人累及脏器有所不同,治疗方案也会不同。因此我们首先要评估病情,再根据不同病情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第二个问题,药物的副作用也是有个体差异,我们风湿科目前正在进行风湿药物精准治疗的研究,就是希望通过检测体内不同靶基因,发现一些对特定药物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的突变,未来可对病人使用个体化的用药方案。但这个研究仍在进行中,在没有确切研究结论的情况下,我们医生只能先凭经验用药。从这两点分析,好药差药还没有一刀切的标准。 对于我们风湿科疾病的达标治疗,我在风湿病人第四问“怎么治疗”中已有阐述。治疗的大概过程就是,在综合评估病情的基础上,先使用经研究证实有用的常见药物,经过三个月治疗无效则提升到更新型和作用更强的药物,如果有效则维持或减量,定期复查以免病情复发。这里面又牵涉到一个问题,就是用药选择的阶梯式方案,而这个阶梯方案却不像癌症疼痛三阶梯那么明确,主要牵涉到两类药物,常规用药和生物制剂,当常规用药效果不好时改用生物制剂。 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生物制剂中有三类,一类是针对肿瘤坏死因子的益赛普,安百诺,强克,恩利,修美乐和类克。一类是针对白介素6的雅美罗,还有一类是针对信号传导的口服药物尚杰。其实病人最困惑的是治疗方案改为生物制剂后该如何选择?一般当一类生物制剂效果不佳时,可以换为另一类生物制剂。而在众多针对肿瘤坏死因子的生物制剂间又该怎么选择?从宏观角度出发,这些药物疗效大致差不多,但从微观角度出发,这些药物之间确实存在着差异。相对来说,国产药物经济便宜,进口药物价格昂贵,但目前进口药物因考虑到经济负担问题,纷纷和基金会推出买赠的方案,总体花费其实只略超过国产药物。那么好药差药就需要根据个人的经济情况来判断。 除了价格原因外,病人对使用好药的另外一个顾虑是“假如我使用了好药却无效,那我不是无药可用了?因此我不用好药”。其实这是对疾病的一个误解,也是对药物的一个误解。我们治疗风湿性疾病时,非常强调早诊断早治疗的概念,为什么?因为诊治的越早,疾病更好控制,此时还没有导致脏器损伤,因此长期预后会更好。假如病情拖延,第一,出现多脏器损伤后,纵使病情得到控制,损伤的脏器功能往往也不会恢复,这对以后生活会带来众多问题,第二,病情拖延后,对药物的治疗效果也会打折扣,第三,如果脏器损伤,本来可选择的药物变得不能使用,缩小了治疗可选择范围。而对药物的误解,就是不存在这个药物无效就再无治疗方案的问题,假如恩利无效,我们可以选择雅美罗或尚杰,假如尚杰无效,我们可以选择恩利或雅美罗。假如所有这些生物制剂都无效,没关系,我们仍有副作用大一些的激素和联合治疗方案呢。另外,治疗风湿病的新药最近层出不穷,别再为无药可用而担心,而应考虑如何尽快控制病情。 因此,不要再考虑什么好药和差药的区别,向医生咨询下目前病情,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医生商量下最佳治疗方案。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自己认为的好药吧。
记得那年病房刚成立时与放疗科共用护理组,她们平素看到都是肿瘤病人,病情一天天恶化,于是第一次看到重症狼疮病人时,偷偷问“病人什么时候走”?搞的我丈二摸不到头脑,“走?去哪里?”“就是病情恶化啊” 我恍然大悟,说“一周后就走”,病人一周后活蹦乱跳出院时,她们目瞪口呆。因此,不管是医护人员还是病人,对我们风湿科疾病都还不太熟悉。隔行如隔山,其实隔个科室也是隔了一座山,风湿科疾病可以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因此得以穿过万重山看枫叶红遍。当然,我们也见识过这类疾病的凶险,有时眼睁睁看着肺泡出血的病人生命戛然而止。 其实真正提问这个问题的病人并不多,更多病人是在确诊结缔组织病后常忧心忡忡,除了忧愁治疗前景外,还担心是否影响到生命。 对痛风,强直性脊柱炎这类疾病而言,只要建立了正确的治疗理念,尽快控制病情,防止复发,寿命不受影响,大可放心。 而对类风湿关节炎而言,由于发病人群多以中老年人为主,因害怕为儿女增加负担常不坚持治疗,致使病情不断恶化,反而致残风险增加。当碰上这些病人时,我常说“现在治疗费用似乎高些,但保障了生活质量,假如不治疗出现致残,反而需要一个人来照顾您,哪个划算?”人生处处是账本,却又是一笔糊涂账,钱值不值得花主要看从哪个角度出发。由于病人看不清疾病整个形态,有时提出的建议不被采纳,心中常感无奈。如果类风湿关节炎长期处于活动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也会并发间质性肺炎,还可能出现血管炎,这时寿命确实会受影响,而且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而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这类结缔组织病而言,由于可损伤人体多个脏器,因此也会影响寿命,平均减少7年左右(具体数字各个研究不同,可能有争议)。目前国人的平均寿命大约80岁,纵使减去7仍然还有漫长人生道路。 纵使上天不公,给你一个不完美的躯体,却挡不住你去追求完美人生的步伐。人生正精彩,不再恐惧风湿性疾病,战略上蔑视它,战术上重视它,享受生活带给你的点点惊喜。 (南方医院风湿免疫科赵进军) 本文系赵进军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作为一个风湿科医生,以前对这句话非常反感,却总无力反驳,病人的一句反问“你能根治吗?”就让我哑口无言,只能感叹病人怎不知最新的治疗理念?静下心来回想,我们风湿科医生将既往一种“不死的癌症”变成现在一种可控的慢性病,不也是一种进步?虽然这种进步大众还不熟悉,可通过更多途径让病人了解,也是医生的一种责任和获取执业满足感的方法。 将风湿病描述成“不死的癌症”说法的起源已不可考据,就如车轮是谁发明一样成为一种传说;或者是我笨,没有找到该说法的原始文献。但目前仍持有这种观点的患者并不少,因此而放弃治疗的比比皆是,部分没有放弃治疗的病人却又努力去寻找号称能“去根”的千年神药或祖传药,最后却总是遍体鳞伤,或者最终放弃或者等待关节置换。这样的观点不对,风湿病真正的治疗策略应该是早发现、早治疗、将病情控制在早期状态,避免致残和提高生活治疗。风湿界的众多专家对风湿病是“不死的癌症”这种说法是深恶痛绝,多次在专业学术会议上倡导大家要科学宣传风湿病治疗的进展。专家们痛恨这种说法主要是该观点已变得陈旧,却仍深深影响着患者的思维,让很多患者因为“癌症”和“不死”的缘故放弃治疗,让疾病逐渐进展,最终发展到无可奈何。但我们如果用“风湿”和“不死的癌症”在百度上搜索,搜出的结果尽是广告,不是大广告就是小广告或是虚假广告,纵有一篇有科学根据的科普文章,也被淹死在茫茫的广告大海中。 那么我们先把爱恨放一边,先看看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那么在讨论前需要先定义下风湿病的概念,从我们风湿科专业角度出发,风湿病是指可影响到关节、骨、肌腱和结缔组织的一大类疾病,既包含了常见的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外,还包括了系统性硬化、混合型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痛风、假性痛风等稍不常见病,还包括了复杂的可影响到大大小小各种血管的血管炎,以及大多数人从没听过的SAPHO、PEMOS、AOSD等。而老百姓口中的风湿病却常常是指类风湿关节炎,那么为叙述方便,我这里仅拿类风湿关节炎说事。 在1998年之前,可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确实不多,主要是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硫唑嘌呤、金制剂等等。这些药物中目前有一部分还在临床使用,如甲氨蝶呤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基础用药,如果没有个体出现的副作用,那么它价格低廉和服用简单,我们会推荐给每个病人;有一部分药从既往的常用变成目前的不常用,如柳氮磺吡啶,而其它一些药已被临床淘汰,如金制剂,早就在风湿科销声匿迹了。使用当时可用的这几种药物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确实只有很少一部分病人能得到有效控制,大多数病人病情逐渐进展,最后关节畸形而致残。因此20年前风湿病是“不死的癌症”这种说法确有一定道理,那时的临床医生眼睁睁看着病情进展却无能为力其实也是一种心碎。 从1999年开始,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新药层出不穷,现在还有很多新药在研制中。先是针对肿瘤坏死因子的两种生物制剂在美国上市(类克和恩利,不过我国的患者还要等多年才能享受到这两种药物带来的喜悦),2005年我们国家生产的益赛普上市,从而翻开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新篇章。2007年类克进入中国市场,2010年恩利和修美乐上市,2011年强克上市,2015年安百诺上市,2018年戈利木单抗上市,目前还有一系列仿制修美乐的国产药物在排队中等待上市。虽然这些生物制剂名称不同,疗效间略有差别,但主要都是针对肿瘤坏死因子起作用。 除肿瘤坏死因子外,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还可以针对IL-6和JAK3,前者是2013年上市的雅美罗,后者是2017年上市的尚杰(口服药)。除生物制剂外,这些年还出现了许多新的口服药,如2003年上市的来氟米特和2011年上市的艾拉莫德,这些药物让我们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层出不穷的新药,让风湿科医生的苦恼从当年的“无药可用”变成了现在的“该选何药”,风湿科医生有种从贫民翻身做地主的感觉。其实除了药物选择增多外,我们对疾病的治疗理念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当年的“控制症状”变为目前的“达标治疗”。达标治疗就是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控制疾病,并让疾病长期处于不活动或低活动状态。治疗理念的更新、品种繁多的药物选择、早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使得类风湿关节炎目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当年“不死的癌症”早已变成高血压和糖尿病相似的慢性病,因此病人的观点也应改变,努力配合医生去有效控制和定期随访。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根据“中国类风湿关节炎直报项目”2018年4月公布最新的类风湿关节炎随访数据显示,国内大概500万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目前只有10%是处于达标状态,而欧美国家已超过50%。因此,不仅医生要更新治疗理念,病人也要改变治病观点,抛去“不死的癌症”的看法,把类风湿关节炎当作类似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慢性病,长期服药控制病情,并定期随访,逐渐减量,而不是等“无可奈何关节残,才知控制并不难”。 本文系赵进军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亲爱的病友们,见信好!看完门诊,你们肯定有很多问题,我没有好好解答,因为门诊时间有限,抱歉!当你被确诊类风湿关节炎时,我希望你们可以好好看看下面的内容,这样有助于更好的控制类风湿关节炎。首先咱们要有信心!虽然,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不能痊愈,但是只要规范治疗,可以达到临床完全缓解。因此,咱们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咱们要有耐心!这个“耐心”包含两层面的意思:一是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使疾病达到了临床缓解,仍需要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尤其是慢作用抗风湿药以预防疾病复发。一是类风湿关节炎的“治本”药物慢作用抗风湿药起效缓慢,往往需要2-3个月才能看到明显效果。若缺乏耐心,急于求成,因为短期内病情改善不明显而过早停药或换药会适得其反。还有一些有关饮食、锻炼的生活小窍门可以好好了解一下:(1)均衡饮食:由于疾病的消耗及使用免疫抑制剂抑制了正常的免疫功能,因此患者要均衡饮食,适当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高铁饮食,多食新鲜鱼类、鸡蛋、牛奶、水果、豆制品及橄榄油等,改善自身营养状态,提高抗病能力。(2)避免诱发类风湿关节炎加重的环境因素:保持适当的室内温度及湿度,避免潮湿及受凉。避免感染及过度劳累,生活规律,以免加重关节症状。(3)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关节炎症缓解期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从家庭、朋友及工作中获得自我价值感及满足感。(4)坚持功能锻炼:功能锻炼的目的是缓解疼痛、减少畸形,维持关节功能。尽可能在疾病的早期开始,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使锻炼计划具有可操作性。锻炼以活动后2小时体力恢复或次日不感过度疲惫为宜。在关节疼痛、肿胀明显时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加重关节损伤。进行关节伸展运动,避免肌肉萎缩。常进行踢腿、泡温泉、水中行走以锻炼关节功能,但要避免长时间上楼梯,登山等容易加重关节损伤的活动。咱们共同努力,早日康复,摆脱疾病的困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风湿免疫科 主治医师 黄琴
从医之路漫长,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反思,想借好大夫平台,分享一些从医的点滴心得,督促自己常常总结反思,不忘医者初心。刚回国接手临床工作的第一周,就收治了一个痛风的患者。坐着轮椅由一个家属推进病房,远远看过去,双手长了很多鸡蛋大小痛风石,提示痛风至少有个10年病史了。当时心想,这种痛风急性发作还需要住院吗,门诊处理就好了。走近一看,发现病例并没有我想得那么简单。右下肢大腿、小腿、脚踝整条腿肿胀的特别厉害,比左腿粗了整整三圈,皮肤已经因为肿胀撑得锃亮。手触摸肿胀的右下肢皮肤,皮温并不高,患者诉整条右腿都肿胀的疼痛难忍。左下肢踝关节部位虽然有所破溃,流出痛风典型的泥沙样液体,但已经处于快愈合的状态,患者并没有感到疼痛,包括双手大关节等其他部位关节,没有疼痛。一问病史,右下肢肿胀整整2个多月,在外院经过各种治疗,没有任何好转。典型的痛风发作是关节的红肿热痛,局部皮温升高,往往持续个3-5天,可以自行缓解。这个患者显然不符合,而且整个单侧肢体的肿胀显然不是用痛风可以解释的。右下肢静脉血栓?外院做过2次右下肢血管超声,只是提示血流缓慢,并没有血栓形成。右下肢感染:蜂窝织炎?患肢皮温不高,且患者2个月间只短暂发热过一次,血象、感染指标并没有明显升高。右下肢淋巴管炎:丝虫病?似乎并不能排除,完善尿乳糜试验等相关检查。……无论如何,应当重新安排右下肢的超声,必要时做右下肢的磁共振检查(尽管外院超声、磁共振检查无异常)第二天,超声检查结果回报:右下肢深静脉发现血栓,最令人震惊的是,右下肢小腿肌层下和膕窝内分别发现了两个很大的低回声团,长径足足有14cm大小,性质不明。血栓请血管外科会诊,用上了低分子肝素抗凝,肌层下的团块,则等待磁共振检查,边界性质明确后,考虑外科处理。仍然觉得不可思议,反复问患者,肿胀前有没有去过什么地方,受过外伤,答曰,肿胀前去泰国旅游,但只是在城市里,没有外伤,没有针刺,只是吃了些海鲜,于是发作了肿胀至今。第三天查房,依然肿胀,安慰患者,现在原因可以锁定为小腿深层的两个大团块,等待磁共振检查,然后外科手术处理。打电话催磁共振室,虽然我知道催也没有用,磁共振向来是最难约的,一般要5-7天,不知何时才能改观。第四天查房,右下肢肿胀部位有点儿不对劲了,皮温升高,甚至局部有黑点,像是组织坏死,问家属什么时候开始发生变化,家属说昨天还没有这种现象,似乎只是今天早上。难道现在才出现蜂窝织炎的征兆?病情似乎进展的很迅速,请外科急会诊,尝试用针管抽夜减压,但并没有成功,只能说明病变部位太深,为了避免肢体进一步肿胀坏死,紧急递送急诊手术单。术前再次复查超声,过去的两个低回声区已经融合成一大片并且扩散上至大腿根部,下肢脚踝,情况不容乐观。外科医生给我看了手术视频,果然是脓液,大量的黄色脓液在刀口划开的一瞬间喷涌而出,触目惊心,因为感染面积太大,手术比想象中的困难,有可能需要截肢,需要跟家属谈话。术前我安慰患者和家属,手术减压后就会好转,自己也并没有想到会是大量的脓液,甚至要到截肢的这一步,只能说万万没想到。谈话现场,患者妻子,先是嚎啕大哭,然后全身颤抖,几近晕倒。我能做的也只是握着她的手,等她的儿子和其他亲属从增城赶过来。截肢的决定,对于主管医生的我,一个外人,第一次听到也是难以接受,更何况是至亲的家属。可是不截肢会面临着重症感染,大动脉出血等危及生命的风险。好在手术还有时间等待患者家属做决定。终于等来了患者的儿子和家属,一顿解释病情之后,质问我,“医生,你说是不是之前的医院耽误了病情,才造成现在这样的结果”,颇有一种如果我说是,就要冲回原来的医院砸了一切的势头。的确过去做了下肢的超声,并没有发现什么病变,而磁共振只做了膝关节部位,而没有扫小腿和大腿部位,但并不代表过去的就诊医院有错,也许那个时候病变太小,超声没有办法捕捉到,因此医生也没有想到要做小腿部位的MRI。安抚了情绪,也做出了决定,暂不截肢,送重症医学科,密切观察,如果一旦出现病情变化,再进手术室。截至到目前,患者进行了两次手术,第二次脓腔清理的较为干净,但后续治疗仍然复杂……祈祷他的腿能保住总结一下该病例的两点疑问:1: 为什么患者右下肢的脓腔都蔓延至整条腿,放出了脓液都有1000ml了,可是患者毫无重症感染征象呢?整个病程中仅发热过1次,血象、感染指标并没有显著升高。答:患者每日自行服用地塞米松3年余。长期自行服用长效激素突然撤退掩盖了所有的感染征象,这也是前两个月一直漏诊的主要原因!2: 患者右下肢到底是什么细菌感染,感染的途经是什么?答:术后对脓液进行了反复的培养,只培养出了星座链球菌,对很多抗生素都敏感,这只是一个容易定植在皮肤表面的条件致病菌,如何进入机体内部兴风作浪,说实话,至今并不清楚,反复地询问病人有没有皮肤破溃,外伤,针刺病史,均否认。条件致病菌在一个激素撤退后免疫战斗力几乎为零的病人体内为非作歹似乎也是可以解释的通,但是否真的就只有一个凶手,似乎也无法定论。最后再来一点题外话,术后再去看病人,追问病史的时候,他告诉我,他所谓的泰国海鲜是“龙虎凤”,龙是蛇肉,虎是猫肉,凤是鸡肉。广东人对吃的讲究程度,匪夷所思……
医生在面对一个指间关节疼痛,考虑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人时,他的诊治思路是什么?1、因为有多种疾病可能导致指间关节的疼痛,因此鉴别这些疾病非常重要(可参见可影响指间关节的常见疾病(与类风湿关节炎相鉴别的疾病))。医生根据关节疼痛的部位,疼痛的性质,关节是否肿胀,压痛的程度等等,会将一些疾病排除。必查指标: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C反应蛋白、血沉、ANA等。影像学:常规双手X片。如有条件,可进行关节B超检查或磁共振。2、如第一次检查发现ANA阳性,则要针对该项目,判断为正常或合并结缔组织病。(可参见体检发现抗核抗体(ANA)阳性的意义)必查指标:自身抗体全套、自身抗体定量等。3、根据以上的检查结果,70%的情况下可迅速做出诊断。4、有30%的类风湿关节炎,抗体双阴性,即类风湿因子和抗CCP抗体均正常。在此情况下,医生根据症状和2009年的分类标准可考虑为未分化型关节病或类风湿关节炎早期,需要定期观察和随诊。5、诊断明确后,需要进行病情评估,病情轻重不同,治疗方案和选择用药也不同。目前常用的评估指标为DAS28、CDAI、SDAI等。6、病情评估后,根据轻重程度给予相应治疗。7、治疗一月后,就需进行复查,复查的目的:一为观察疗效(病人疼痛等症状具有波动性,参考价值有限),二为监控药物副作用。8、治疗前三月,每月复查一次。随后可二月复查一次,逐渐再拉长到三月复查一次。随访非常重要。9、治疗目标:争取在3-6月内将病情控制到缓解或低水平活动。因药物起效较慢,达到这个目标实际并不容易。10、减药:一般在病情控制半年-1年后,才开始减药。11、减药的方法:每次减一种药,观察2月,如病情仍稳定,再继续减下一种药。最后剩一种药,仍可控制病情,服用半年后可尝试撤除。12、减药的顺序:如早期有激素,最先减掉,一般在初期的1-3月时使用。如无激素,首先减消炎止痛药,一般在初期的3-6月内使用。如能耐受甲氨蝶呤,则它常为最后一种药。
体检发现抗核抗体(ANA)阳性,有三种可能:一为正常人,这种可能性最大。因人体在变老过程中,自然可能出现免疫的一些轻微异常,可能会出现抗核抗体的阳性,随年龄增大,这种可能性也增大。但这种阳性对机体没有损害。二为结缔组织病的无病阶段,人体产生自身抗体后,不会立即导致疾病出现,一般需要多年的逐渐发展,最终才形成疾病。因此,在发病多年前,就可以检测到自身抗体的存在。对于这类情况,没有任何症状但自身抗体阳性者,建议3-6月定期复查。三为合并结缔组织病,有相应的自身抗体阳性及明确的相关症状。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鉴别这三种可能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检测自身抗体的全套、自身抗体定量等。
今天看到有病人对这个药有此担心,感觉过虑了。益赛普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关节炎中,算是作用比较强的药物。它起效较快,大约10%病人甚至可在第一次注射后就表现出症状的显著缓解。而口服药物的起效普遍较慢,如甲氨蝶呤,一般大约1-2月才可以完全起效,而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常用的柳氮磺胺吡啶的起效需要3-6月。在临床应用中,部分医师建议强直性脊柱炎需要足量使用益赛普3个月即停用,而多数情况下,口服药物可能刚开始起效。这时停用作用比较强的益赛普后,病人会感觉病情立马恶化。因此就有病人认为对此药产生了依赖。一般我个人的建议:强直性脊柱炎3月,类风湿关节炎6月的足量治疗,即50mg/周。随后采用25mg/周×3月;再25mg/2周×3月;最后25mg/3-4周×3月,最终停用。这仅是个人经验,这样做的好处,是采用逐渐减量的方法,总体花费不大。而病情可以得到长期的控制,逐渐停用后不会导致明显的复发现象。
大概治疗过程:1、不管是口服药物或生物制剂,尽可能快地将疾病活动控制(即将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降低到正常,初期1月复查,稳定后可2-3月复查),然后长时间维持,大概在前半年至1年药物暂不减量。2、半年或1年后开始减药,每次减少一种,观察两个月;如疾病仍可控制,继续减药。最后只剩一种药物,仍可控制病情,则维持半年停药。3、停药后仍3-6月复诊一次。因约40%病人可能在3年内复发。如复发,重复上述治疗过程。从上述过程看,大约的疗程在2年以上。注意:1、不能随意减药或停药;2、定期复查非常重要;3、在疼痛得到控制后,身体锻炼非常重要。身体锻炼:最好的锻炼方式是游泳,如果不会,可以散步或踩单车。其实对大部分的患者而言,最重要的不是选择哪种锻炼方式,而是养成一种锻炼的好习惯。
不管是哪一种风湿性疾病,锻炼都非常重要,但这个问题病人常常忽视。病人常说,“我有疾病,上班还累得半死,回家就想休息,锻炼个毛线”,或者说“我就是做体力活的,整天一刻不停,还需要锻炼啊”? 一定要锻炼,上班劳累和锻炼身体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生活状态,前者是在工作压力下单调地重复几个动作或疲劳了一部分肌肉,而后者是在轻松开心的氛围中让身心得到愉悦,除了锻炼肌肉,还锻炼了心肺功能。 那么什么样的锻炼方式最合适?大家都知道游泳对强直性脊柱炎比较好,但在城市里想找个游泳池也不容易,或者十天半月才去一次那根本不叫锻炼。最好的锻炼方式就是根据个人喜好,能长期坚持下去,一周最少锻炼3-4次的运动,不管游泳,还是快走,或者跑步,其实重要的不是锻炼方式,而是形成锻炼习惯。 风湿病急性期一般不推荐剧烈的运动方式,可以考虑散步或者快走,不过度劳累或达到轻微出汗的程度即可。而在稳定期,就需要逐渐加大运动量,从快走变为跑步,从3公里到5公里,再到半程马拉松。其实不管是强直性脊柱炎还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都有参加马拉松的可能。 那么为什么要强调锻炼?对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来说,锻炼是贯穿疾病的治疗全程,锻炼可以促使病情稳定,锻炼可以保持关节功能。我曾有个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人,锻炼成“疯”,一般人拉单杠拉到脖子,他是拉到腰。他还可以用胳膊支撑在树立的钢管上,把身体悬空平行大地,最后他仅治疗了一年就停药了。当然,这个孤立证据证明不了什么,这里我只是想表达下对他的摩拜。对于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这类结缔组织病人来说,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会导致基础免疫下降,因此常易感冒,而各种感染是导致疾病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锻炼身体可以提高基础免疫,还可以减少稳定期的用药。 锻炼身体吧,它是除药物之外对控制疾病最有帮助的一种方式,远比强调吃什么重要。 本文系赵进军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