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后明确是假性近视还是真性近视。如果是后者,要及时矫正,以免视物不清使视力继续下降,最终导致低视力。 近视的成人,每年也要进行一次验光调查;不近视的成人每两年要做次检查。同时要注意眼睛保健,避免长时间用眼过度,一定要戴质量合格,适合自己的眼镜。 大多数人不知道眼镜有寿命,29.2%的人3年或更长时间 才换一副,36.4%的人眼镜坏了才更换。专家指出,我国被视为风沙地域,树脂片最好用2-3年就更换。而且人们对镜片的保养不太讲究,很多镜片都有划伤等情况,造成镜片透光率降低,很容易造成视疲劳,加速近视。因此最好每半年到原配镜的单位检查视力,护理镜片,一旦发现镜片超期服役,要立即更换。
该病是通过接触传染的眼病,如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洗脸用具、水龙头、门把、游泳池的水、公用的玩具等。因此,本病常在幼儿园、学校、医院、工厂等集体单位广泛传播,造成暴发流行。病人会感到眼部发痒、疼痛、视力模糊,有脓性分泌物,严重者甚至有低热及耳前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使视力受到明显损害。患“红眼病”的病人应及时就诊治疗,以免成为传染源。患者用眼药水、眼药膏前后都应洗手,洗脸毛巾要多洗多晒,毛巾和脸盆应和家人分开用。 本文系高瑞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许多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在春季复发,表现为着凉后出现眼红、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等。该病发病后眼睑疼痛,局部皮肤潮红,起粟粒状丘疹,继之迅速变为小水疱,常成串分布,严重者会造成角膜损害,出现明显的畏光灼痛、流泪不止等症状。一旦确诊为病毒性角膜炎,一定要遵医嘱,不能擅自停药。
据研究发现,视网膜的新陈代谢特别旺盛,血流量比脑组织要多20倍左右,且与某些药物具有高度的结合力,尤其长期大量用药的情况下,极易受到损害。以下几种药物如果应用不慎,可能引起失明: 1.异维A酸 异维A酸常用于重度痤疮,尤其适用于结节囊肿型痤疮。因作用于结膜、角膜,可引起结膜炎、严重者角膜混浊、视力障碍、视乳头水肿。孕妇服后可引起胎儿先天无目。 异维A酸可致出生缺陷,万勿妊娠。在服用任一剂量异维A酸期间发生妊娠,即使只是短期服用,都有极高的风险导致严重出生缺陷。育龄期妇女或其配偶在开始服用异维A酸治疗前3个月、治疗期间及停药后三个月内应采用有效的避孕措施。 2.羟氯喹和氯喹 抗疟药羟氯喹和氯喹,特别羟氯喹现多用于类风湿关节炎,青少年慢性关节炎,盘状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治疗。 羟氯喹和氯喹因作用于视网膜,可引起畏光、色视受损、视力下降,进而中央反射消失(视红色盲),失明。在开始治疗前,所有患者均应进行眼科学检查,检查包括视力灵敏度、眼科镜检、中心视野和色觉等。此后,应每年至少检查一次。 3.氯霉素滴眼液 氯霉素滴眼液大剂量长期使用(≥3个月)可引起视神经炎或视神经乳头炎(特别是小儿)。 长期应用滴眼液的患者,应事先作眼部检查,并密切注意患者的视功能和视神经炎的症状,一旦出现即停药。同时服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