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表扬、鼓励后,心中激情澎湃,干劲十足,这种反应很正常。 遭人误会、辱骂后,内心忿忿不平,火冒三丈,这样的情绪也很好理解。 然而,有的朋友会有这样的疑惑: 为什么自己会没来由地情绪高涨?没有任何人或事刺激自己,但自己却突然很亢奋,这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障碍(也称为躁郁症)是情绪、精力、思维、行为从一个躁狂的高点低落到抑郁的低点的不断循环过程。循环从几天、几周一个周期到几个月一个周期不等,它完全超越了正常的情绪波动,已经干扰了一个人的正常生活。极度的躁狂和抑郁状态会严重影响你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让你的人际关系一塌糊涂,而你对这些又无能为力。 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双相情感障碍的表现在不同的人身上可以不一样。症状的形式、严重程度和频率可以千差万别。有些人更容易患有单一的躁狂或抑郁症状,而另一些人却是两种双相类型交替出现。有些人的情绪经常受到干扰,而其他人在一生中只有少数这样的经历。 双相情感障碍有四种发作类型:躁狂,轻躁狂,抑郁和混合发作。双相情感障碍的每个情绪发作类型都有一系列独特的症状。 躁狂相的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阶段常见有精力充沛、充满创造力、兴奋、言语速度加快、睡眠非常少,精神亢奋。他们经常觉得自己是伟大的、全能的、不可战胜的。虽然躁狂自我感觉很好但是常常有失控的倾向,发病期间会有赌博、不当的性行为、做冒险的商业投资等。他们也会在收到批评的时候变得容易发怒、急躁、好斗、攻击性强。 轻躁狂是一种不太严重的躁狂症,处于轻躁狂状态的人感到欣快,精力充沛和富有成就感,但每天的生活不受影响,行为没有失控。在别人看来,轻躁狂的人仅仅心情特别好而已。然而,轻躁狂也可能导致决策失误、人际关系伤害、事业声誉受损。此外,不经治疗,轻躁狂经常会升级为躁狂发作或紧跟其后的重度抑郁症发作。 躁狂症的常见症状和体征包括: 1.不同寻常的情绪“高涨”、乐观或极度烦躁 2.不切实际的高估自己的能力或权力 3.睡眠很少,但是感觉非常有活力 4.说话快,别人跟不上 5.一个想法接着一个想法,思维跳跃 6.注意力高度不集中 7.判断力下降、易冲动 8.蛮干不计后果 9.妄想和幻觉(在严重的情况下) 抑郁相的症状 在过去,人们认为双相抑郁和普通的抑郁症是一样的。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两者之间有显着差异,尤其是治疗方法完全不同。抗抑郁药对双相抑郁帮助不大,反而会引发躁狂或轻躁狂,导致双相障碍的快速循环,或干扰其他情绪稳定药物的疗效。 双相抑郁症的常见症状包括: 1.感到绝望,伤心,或空虚。 2.易怒 3.不能体验到快感 4.疲劳、精力不足或能量损失 5.精神呆滞 6.食欲或体重变化 7.睡眠问题 8.注意力和记忆力问题 9.无价值感或内疚 10.想死或自杀的想法 混合发作的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混合发作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又有抑郁症状。混合发作常见的症状包括抑郁症的同时伴有情绪激动,烦躁,焦虑,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和思维迅捷。这种情绪高涨和低落的混合发作使病人的自杀风险特别高。 哪些因素可以导致双相障碍? 一、生物学 某些患者似乎有遗传倾向。但并不是每个有遗传倾向的人都发病。这就表明遗传并不是唯一的原因。一些脑影像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的人脑结构发生变化。其他研究还发现病人的神经递质失衡,甲状腺功能异常,昼夜节律紊乱,以及皮质醇水平高。 二、外部环境和心理因素 研究表明,外部环境和心理因素也参与了双相障碍的发病,这些外部因素被称为诱发因素,诱发因素可以导致躁狂或抑郁发作或原有症状恶化,但是许多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没有明显的诱发因素。 1.应激 - 应激性生活事件可导致有遗传倾向的人双相发作。生活事件常常通常是结婚、上大学、失去心爱的人、事业、搬迁等重大事件,无好坏之分。 2.药物滥用 - 药物滥用不会造成双相情感障碍,它可以导致病情发作或加重病情。药物如摇头丸、安非他明可以诱发躁狂,而酒精和镇静剂可引发抑郁。 3.药物 -抗抑郁药物可引发躁狂。感冒药、食欲抑制剂、咖啡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药物可导致躁狂。 4.季节性变化 - 躁狂和抑郁发作往往有季节性。躁狂发作常在夏季发作,抑郁症发作经常在秋季、冬季和春季。 5.剥夺睡眠 - 失眠甚至睡眠不足都有可能引发躁狂。 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误区和事实 误区一:双相情感障碍病人不能过正常的生活。 事实:许多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拥有成功的事业,幸福的家庭生活和满意的人际关系。确实,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生活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但是经过治疗,当你拥有健康的应对技能和稳固的支持系统,你完全可以在处理好症状的同时保证正常甚至更好的生活质量。 误区二:双相情感障碍的人在躁狂和抑郁之间来回摆动。 事实:有些患者的极端躁狂和抑郁发作会交替,但大部分患者处于抑郁的时间比处于躁狂的时间长。躁狂可能症状比较轻,以至于不太容易被发现。另外,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也可以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症状。 误区三:双相情感障碍只影响情绪。 事实:双相情感障碍不仅仅只影响情绪,同时也影响精力、判断力、记忆力、注意力、食欲、睡眠、性欲和自尊等等。此外,双相情感障碍还会导致焦虑、药物滥用、影响身体健康如糖尿病,心脏病,偏头痛和高血压。 误区四:除了服药,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控制双相情感障碍。 事实:虽然药物是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基础,但是自我治疗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有规律的锻炼、保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监测情绪、避免压力等等来帮助自己控制病情。 双相患者自助治疗方式 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的生活方式和日常习惯会显著影响你的情绪。以下是双相情感障碍的自助治疗方法。 1.健康教育。尽可能多的了解双相情感障碍的知识,了解的越多,就越会帮助你康复的更快。 2.时常监控你的压力。避免高压力,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并尽量学习一些放松的技巧,如冥想,瑜伽,或者深呼吸。 3.寻求支持。拥有帮助、支持和鼓励你的亲戚、朋友非常重要。加入一个互助小组或找到更多值得信赖的朋友。 4.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睡眠、饮食和运动习惯可以帮助稳定你的情绪。尤其要保持一个规律的睡眠。 5.监控你的情绪。自我监控情绪症状和情绪摆动,在问题出现之前就可以及时阻断它。 6.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阶段经常症状严重,自杀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比普通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危险高的多。另外,自杀的致死性更高。 7.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伴发频繁抑郁发作、混合发作、酒精和物质滥用、自杀家族史、早年发病者自杀的危险性更高。
要不要吃药? 药是不是仅仅是安慰剂效应?毒副作用让我担心,怎么办?说吃药的事之前,先感慨一下。“我要不要吃药啊?”这个事情跟凡事一样必须是有利有弊。 从利的角度,药有没有效果呢? 数据上说是三分之一吃药的人有效果——有效果指的是比安慰剂效应要强。 值不值得去试一试呢? 得看弊端对你来说有多重要,愿不愿意承担小风险,还有你的个人条件(有没有钱和时间和家人支持你尝试等等),这是一个“个人选择”,收集意见当然是可以,但千万不要让任何人替你决定。 一说起吃药对抗焦虑症和抑郁症,咱们很多人都有不少担心。担心的内容也是方方面面,还是先从最基础的疑虑,“是药三分毒”开始说起吧。 等等,允许我稍微跑个题:其实不光是药,任意我们从环境里摄取的东西,都有毒哦。我这么说肯定你觉得在胡扯了:怎么可能,吃的食物,空气和水,怎么会有毒呢? 我又说:有氧气中毒,二氧化碳中毒,水中毒呢!碳水吃多了还有糖尿病。不信去查。你可能会说我抬杠,因为这些分子要中毒,得吸多久多纯的氧或二氧化碳,得喝多少水呐! 正常人想一口气吃出糖尿病也不容易呢! 我提上面这个并不是完全在闲扯,因为谈药物,尤其是毒副作用,不能不谈剂量 因为人体具有强大的功能,就是将输入体内的物质,吸收自己需要的,排出不必要甚至有害的,这个工作的效率还很高,当然限度也是有的。有些毒物确实一旦进入体内就无法排除,但药物肯定不是这一类。 作为药物,就伴随着两难的境地: 1. 量不够,全让人体排出去了,白吃【所以不要私自随意减量】; 2. 量够了,又有多快能清出体内的问题,时间久了出不去给身体带来负担,就会反映为副作用,造成的伤害过快时人体也很难修复。 但归根到底,【精神类疾病药物带来的副作用,还没听说哪一样是长期看来不可逆的】。 当然副作用除了来自过载积累,还有另外的来源,那就是我们当然希望药物只影响了一个方面(好比改善情绪),但身体是个巨大的网络,尤其是涉及大脑,牵一发难免动全身,其中一些影响可能表现为副作用(好比头疼)。 其实说到毒副作用,我们不妨把焦虑症和抑郁症对比一下感冒,看看风险多在哪里。 感冒了,药要不要吃? 干扰正常学习生活了,吃吧。副作用也有吧? 而我们没有那么恐惧,是因为一来咱知道感冒药不需要吃太久,几天一两周就能停下;二来说白了,那么多人吃感冒药也没见几个人真肝功出问题,哦对了,实际上这个概率是千分之一上下。 总结一下焦虑抑郁药的风险: 第一,如果有副作用,大多对抗焦虑症和抑郁症的药物,服用的时间一般长于一两周,通常是以月为单位,停药后完全排出体外要花更久的时间; 第二,严重的副作用的概率会高一些。 别怕~真的更高吗? 我查阅的结果是:绝大部分抗焦虑抑郁药物,排除头晕犯困恶心之外的单项毒副作用是在每月万分之几的量级,换句话说,稍微严重点的单个毒副作用,在连续吃药10个月的情况下,和吃感冒药引起肝功问题的概率差不多是同一个水平的! 当考虑常见的、不那么严重的毒副作用,也就是头晕头痛犯困恶心时,这个数字大约是每月千分之十的水平,也就是说,在连续吃药10个月的情况下,你至少犯过头晕头疼恶心的概率约是百分之十上下,看上去很多,但这些数字是【只要】有感觉就计入,有过一点难受,别管时间多短症状多轻都计入。 考虑到药物治疗的益处,如果医生推荐,我想b-d类的药物半年一年还是可以放心吃的。 别忘了和药物副作用相比还有焦虑症抑郁症给身体带来的损害,这是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问题。 听医生话的意义在于(当然是医生负责的前提下),对方帮你做了这个权衡,认为这个时候你吃药比较好。 现在好多医生他看的病人很多,遇到类似情况都一个处理方式,怎么推医生一把,让他对我们个人更负责任一点呢? 可能问一个问题:“您觉得我目前这种情况,哪怕吃药有副作用风险还是该吃药吗?还是该再观察一下呢?”就解决了。 担心副作用的同学我还有几个建议: 退一步讲,就算有副作用不幸【就】轮在你头上,分三种情况讨论吧: 1)试药了发现没用,跟医生商量停掉就是了,副作用就影响你试药那么多时间。 2)你吃药有用,利大于弊, 可喜可贺,一段时间的药物再加上认知调整你好了,在医生指导下把药停掉啦,副作用也就影响你那么长时间。 3)你吃药有用,但副作用影响太大,弊大于利了,跟医生商量就停掉了或者减量了,回归1)或2) ——好像没有那么可怕啊? 哦对,大多常见副作用通常在前一两周比较明显,随后消退,这时候药效也显现出来。很有意思的现象,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为什么。 关于试药稍微多说几句。 构成情绪调节的神经元反应千千万万,人和人之间各个反应中的分子又有数量和其他方面的差别,不同的人对同样的神经药物同样的剂量的反应是千差万别,试药是第一步。 你吃某种药能有哪些具体的效果,不亲自吃吃看是不会知道的。作为试药的剂量通常是较低剂量,容易停药,停药后也容易清出体外,有毒副作用也更容易最终被身体修复。 【试药时务必有耐心,试满观察期。】 此外,尤其是刚开始药物治疗,可以向大夫确认他推荐的药物是安全性相对高的药物,确认剂量(第一天半片第二天半片那种不算,而是最后稳定服用的量)是相对低的剂量。 一般情况不会上来就要你吃较高剂量,除非已经看到了一些轻微效果。另外,如果关心毒副作用,不妨问问医生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什么,而不是所有可能的副作用,看看能否接受,而其它那些——现实点吧,不用翘首盼望中彩票的瞬间了。
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总是怕麻烦别人,认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天塌下来了也要自己扛,一但麻烦别人,自己心里就过意不去,认为自己欠下了人情,以后终归要还,更会认为被麻烦的那方会嫌弃自己,其实,在心理学上这被认为是圣母型人格。 怕麻烦别人的人,性格一般较为内向,对于别人的决定,自己虽有独到的见解,但又怕说出来引起别人的不快,从而否定自己,他们对于自己的感受经常选择性忽视。 此外,这类人的自尊感非常强烈,不想麻烦别人大多是怕自己会被拒绝,被拒绝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致命性的打击,因为被拒绝之后所有的负面情绪都会浮现。 害羞、尴尬、慌张甚至是愤怒。虽然不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但大多都是压抑在心里。 这类人的修复能力极差,不像一般人能自我安慰,自我调节,他们只会一味地把事情压抑在心里,不想把自己的心声讲与他人听,害怕自己不被理解,被嘲笑,被说矫情,他们只会把事情往坏处想,在自己的心上筑了道墙,自己出不去,别人进不来,以此来保护自己。 缺陷 圣母型人格大多默默无闻,很少表现自我,自己的真实性情在别人面前很难展现,总是会情不自禁地拿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来看待自己。他们内心非常渴望想与他人保持亲密,但又找不到话题,也突破不了心理层面的障碍。 他们有时为了与他人保持友好关系,于是会盲目地帮助别人,也不在意自己的能力是否办得到,接受自己本做不到的事情,也不好意思拒绝,那就成为了真诚而虚假的善意,在别人那里更讨不到好处,可能还会造成关系的进一步下跌。过度的顺从,更会让别人觉得你缺少个人特征,是懦弱的表现。 危险性 拥有这种人格的人一般害羞,自卑,没有自信心,时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把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看的特别重要,缺少自己主观上对自己的认识。 在面对陌生人时,总想着逃离;当遇到麻烦自己又搞不定时,还是硬抗;当别人询问需要帮助时,还是断然转身,压抑太久之后,便会爆发出来。还会埋怨自己是个没用的人,也会迁怒别人,认为自己在遇到麻烦时,他们没有一颗坚持帮助你的心,就这样形成了个矛盾体。 心理学家认为,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顺从性人格很可能转变为攻击型人格,做出一些偏激的反社会行为。比如,犯罪。那些表面上看着老实、唯唯诺诺、一言不发的人,很可能在转眼间就成为杀人犯、暴徒、凶手。 并且,心理学家指出,长时间压抑内心想法可能导致个体发展成抑郁症。“雪莉”事件的发生,让大家重新认识到抑郁症的恐怖。很多人表面上对你笑嘻嘻,可能背地里在计划着怎么自杀。当鼓起勇气向别人说自己对生活有心无力,别人却认为你开始矫情,怕别人不理解的话语更重伤自己,便会封闭自己,可能还会造成自己或别人无法挽回的后果。 如何改善? 如何改变呢?首先是勇于向别人开口,不要怕麻烦别人,你的麻烦对于别人来说只是随手的小事,你不会因此少些什么,你们之间的关系也不会有什么改变,不要把麻烦别人看的那么麻烦,适当的麻烦别人可以促进关系的发展,想得太多就如做白日梦,没发生的事都是假的。 迈出自己的第一步是很艰难,但勇于做出这一举动,就成功了一大步,你会发现一切的发生都是那么理所当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也没有当初内心的无比纠结,你也可以因为求助,减轻自己的压力,缓解自己的情绪,让内心得以平衡,更有利于自我的心理健康。
由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等精神病患者大多在青壮年期发病,故不少家属都为患者能不能结婚、会不会遗传而发愁。 精神病人是可以结婚的,但有两个条件:一是精神病已经痊愈,病人能适应礼会生活和恢复正常作、学习。病人是否痊愈,应南精神科医师判定。另一个是一年以上没有复发。值得注意的是,在病人结婚之前,应让对方了解到病人曾患过精神病,使他们经过深思熟虑后在完全自愿的基础结合,这样对精神病人结婚后的生活、工作及病情稳定才有好处。有不少人在结婚前向对方隐瞒了患病的事实,婚后怕对方知道自,不敢着爱人的面服药,故而减药其至停药.导致疾病复发,这是有沉痛的教训的:婚姻法对此也是有相应规定的,在发病期结婚或者向对方隐瞒而婚后又复发可以视作无效婚姻,而给双方带来巨大的心灵创伤。 在下列情况下,精神病患者不能结婚:正处于发病期间的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或其他重性精神病患者,应禁止结婚。因为他们在发病期间已经失去理智.常难以料理自己的生活,甚至会危害社会治安。所以,让这样的病人结婚,不仅对病人本人无好处,也会给对方造成不幸。第二是发病期虽然巳过,但精神症状尚未彻底缓解或正在治疗中的病人也不能结婚。因为此时病人对生活中和婚姻上挫折的承受能力尚差,往往使他们在热恋中,或新婚之夜,或婚后不久病情加重,再次住院。所以,那些想用喜事冲一冲来治疗精神病,或担心儿女患了精神病,影响终身大事,而给他们匆忙物色对象,草率结婚的做法是错误的,不仅难以达到目的,甚至还会因此而酿成悲剧。因此,精神病人的婚姻问题,家属一定要慎重、合理地给予解决至于遗传问题,精神病的发生确实与遗传有关,但它又并非完全由遗传所决定,而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所以,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并已结婚的精神病人,还要去向医生咨询遗传风险度,如果风险度太高,则最好不要生育:对于处于精神分裂症发病期的患者,暂时是不宜生育的。有些精神药物有致畸胎的副作用.在服药期问也不宜生育,具体情况应综合个人的病情、所服用的药物种类、家族精神疾病史等情况来决定。
直播时间:2020年12月18日18:55主讲人:马风红主治医师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
直播时间:2020年11月27日18:59主讲人:马风红主治医师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
直播时间:2020年08月28日17:02主讲人:马风红主治医师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
坚持散步可以促进血管弹性,并且可以解加快血液循环,坚持散步有助于心情的放松,可以缓解抑郁的情绪,散步好处非常多,可以改善抑郁症,并且可以促进睡眠,改善睡眠质量,赶走抑郁情绪,散步更胜于药。 人们常说外出散步有利于放松心情,但以前还缺乏这种规模的研究来支持。散步是一种廉价、低风险和可行的运动方式。而且事实证明,它还可能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潜在减压方式。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参加一些简单的户外步行团活动不仅可以改善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和积极情绪,还能以一种非药物的形式改善如抑郁症等严重的心理问题。 安静平和的环境能让大脑进入沉思状态,远离工作的烦扰,得到充足的休息。走在自然环境中,如林地、山中或绕湖泊行走比在城市中行走更放松。此前有研究发现,走路可预防癌症的发生,还有助于防止肥胖、心脏疾病、糖尿病以及降低血压。也有研究显示步行40分钟似乎可以增加人们大脑的大小,提升记忆力,防止老年痴呆症。 散步能促使血管弹性的增加,特别是腿的持续运动,可促使更多的血液回到心脏,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散步有利于精神放松,减少忧郁与压抑情绪,并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若每晚睡前都能坚持30分钟的步行,减少疾病的发生。散步还有其十分重要的健美功效,能让人精神焕发,面容润泽,显得年轻;同时,散步还有利于维持人体的钙平衡,保护骨骼健康,并有助于氧化体内多余的脂肪,减轻体重或维持体重在适当的水平。 赶走抑郁情绪,散步更胜于药,坚持散步具有保护骨骼健康的作用,而且可以消除人体内多余的脂肪,同时还可以调整情绪,避免压抑的情绪,散步可以促进心血管的健康,而且可以促进血管弹性的增加。
情绪低落。情绪低落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之一,悲伤、绝望,高兴不起来,生活就像被乌云笼罩。 失眠。抑郁症患者的失眠具有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早醒,入睡的时候没有问题,但常常半夜三四点就醒了,然后就再也睡不着了。不像焦虑症患者,可能表现为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 兴趣减少、精力下降。如果发现自己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即使是以前喜欢的活动,现在也不想去做,提不起精神,就要警惕可能得了抑郁症。 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很多抑郁症患者生病之前胃口很好,但是生病后就慢慢变得茶饭不思,体重迅速下降。 认知功能受损。抑郁症患者常常会出现思维迟缓,就是平时所说的“变笨了”的感觉,尤其是原本思维敏捷、办事效率高的患者,遇到这种情况后,就容易自我评价低,认为自己的存在没有价值,出现极端念头。 哪些人容易得抑郁症?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抑郁症 因为女性有其独特的生理周期,比如妊娠期、更年期,这段时期,女性体内的雌性激素水平都会有较大的变化,使我们的情绪受到极大影响,因此抑郁症的发病率高于男性。 不幸的生活经历容易导致抑郁症 童年期缺少父母关爱,长期生活在暴力或虐待环境中或遭遇不良生活事件等都会使人的性格变得敏感、紧张、压抑,时间久了就会导致情绪失调,认知思维和行为模式也比较消极,成为抑郁症的易感人群。 抑郁症的死亡率为4-10.6% 抑郁症本身并不是一种致死性的疾病,虽然它让人感到痛苦,身体上也会感觉不舒服,但并不会导致身体器官出现实质性的病变。可是它的死亡率却不低,平均每100名抑郁症患者中就有6位选择自杀,这是非常惊人的,也是令人惋惜的。 请记住,抑郁症可防可治 恩恩医生希望大家知道,千万不要觉得得了抑郁症,这辈子就完了。不是的,抑郁症是可防可治的,只要及时治疗、坚持治疗,是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疗效的。
我们常听人说,这几天总是整夜做梦,休息不好,白天没有精神。 睡眠时做梦,果真影响大脑休息吗?答案是否定的。 睡眠是一种生理现象,。通过睡眠可以使整个机体得到充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