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 礼海秋季是让人感到舒适的季节。正是随着秋季的来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也进入了高发季节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显示: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占全年发病总人数的69.5%,所以秋季预防此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医认为,秋季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阳气逐渐衰退,生理功能趋于平静,天气干燥,气候渐凉且气温波动较大,是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多事之秋。正因为秋季气候干燥,经过一夜的睡眠,吸进的多是干燥的空气,呼出的却是湿润的二氧化碳,所以要消耗掉人体内的大量水分。特别是老年人的血粘度较高,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缓慢,加上血管壁较硬、较脆,缺少弹性,一旦血液流动受阻,易发心脑血管疾病。秋季天气是逐渐转凉的过程,特别是秋雨后,气温突然变凉,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突如其来的寒凉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等。中医历来重视秋季养生,其养生的整体观念为“天人相应,顺应自然”,与万物共生共荣。中医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燥邪干涩,易伤津液。故此,我们应适当进行调养,使体内阴液旺盛,从而达到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健康长寿的目的。一、 秋季养生,重在养心有人做过调查,心脑血管疾病50%来源于心理因素。情绪的波动是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元凶。秋风扫落叶,万物倍凋零,为一年的转折,常使人触景生情,尤其是老年人多感慨万千,有其垂暮之感。 “秋时凄风惨雨,老人多动伤感,若颜色不乐,便须多方诱说,使役其心神,则忘其秋思。”可见,秋季注重调摄精神为养生之要务。因此,中老年人应调摄精神,白天宜适当运动,随意自然,万事经于心而不留于心,人不斗自然而随于自然,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适应秋天平容之气,以走出凄凉低落的窘境。如天气好的时候,外出走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排解秋愁;玩玩花草,陶冶情操,但一切都要适度,不要过于疲惫。再者,秋季早晚温差大,气温变化明显。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由凉转冷的过渡阶段。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故有“秋老虎”之说。而“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引发旧病,被称为“多事之秋”。特别是在北方有时是“忽如一夜秋雨来,秋衣冬帽找出来”别说是中老年人,就是青壮年也少不了头痛脑热。天气突变,引起血管的收缩最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应随时增减衣服,以防止秋凉感冒而引发其他疾病。特别是老人,如果您体质比较好可以用凉水洗脸、擦鼻,增加对寒凉的适应能力,提高自身免疫力。如果您体质一般那就建议老人采用平补食疗的方法吧。二、秋季进补 平补滋阴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必须保养体内阴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秋季气候干燥,空气温度低,汗液蒸发快,应多补充些水分,平时可多吃些性平的水果如苹果,并且多吃绿叶蔬菜,以助生津防燥,滋阴润肺。但秋天不应贪食瓜果,以防坏肚而损伤脾胃。也应少吃葱、姜、蒜、韭菜及辣椒等温燥热食物,否则夏热未清,又生秋燥,易患温病之症。适当吃些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和豆类等,使人的大脑产生一种特殊物质,可消除抑郁情绪。在秋季要注意补水,水属阴,性平为阴气之源。尤其是在清晨醒来,喝一杯水,弥补一夜间体内流失的水分,稀释血液,减少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故秋季人易倦怠、乏力,出现纳呆和口舌生疮、鼻腔、皮肤干燥、咽喉肿痛、咳嗽、便秘等“秋燥”现象。在民间素有“秋补”习俗。可适当选服些滋阴润肺的补品或药粥。对中老年脾胃虚弱之人和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早餐宜食粥,有利于和中益胃生津。如沙参、百合、银耳加粳米(大米也可)、冰糖适量煮粥即可,早晚服食,以防秋燥伤人。《医学入门》中云:“盖晨起食粥,推陈出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如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百合莲子粥润肺益肾,百合杏仁粥祛痰止咳,鲜生地汁粥凉血润燥,扁豆粥健脾和中,胡桃粥润肌防燥,松仁粥润肺益肠,菊花粥明目养神,燕窝粥养肺止嗽,山药粥健脾固肠,甘菊枸杞粥滋补肝肾等。老年人在秋季进补要注意平补,少用滋腻之品。如龟板、鹿角胶等过于滋腻,阻碍气血运行,阻阳升发,滋腻脾胃,且食补优于药补。我们下面推荐几种适合中老年人秋补的食疗做法。1.生地粥[配料] 生地25克,大米75克,白冰糖少许;[做法] 生地黄鲜品洗净细切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滗出汁,再复箭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100毫升,备用。将大米洗净,加入适量冰糖,煮成白粥,再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食用即可;[功效] 滋阴益胃,凉血生津。本方还可做肺结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2.山药百合大枣粥[配料] 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适量;[做法] 将山药、百合、大枣、薏仁、大米洗净煮粥,每日2次服用;[功效] 山药具备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有滋阴养胃的作用。3.菊花粥:[配料]菊花60克、大米100克。[做法]先将菊花煎汤,煮15分钟后,加入大米煮成粥。[功效]可散热清火明目,对秋季感冒、心烦咽燥、目赤肿痛等有较好疗效。4.梨子粥:[配料]青梨2只,粳米100克;[做法]梨选用既脆又有水分的,把梨洗净后带核切碎加粳米,和水煮粥;[功效]因梨具有良好的润燥作用,可作为秋令常食的保健食品。5.猪肝菠菜粥[配料]猪肝50克、菠菜100克;[做法]先熬大米粥,煮到一半的时候不时搅动一下。猪肝洗净,切片。放少许料酒、淀粉抓一下,料酒可去点腥味,粥熟后就把猪肝放进去接着煮。菠菜洗净,切半厘米长的碎粒,等猪肝放进去后,把菠菜碎放开水里迅速焯一下,然后捞起来放入粥里。这样做的目的是去除菠菜中草酸。猪肝和菠菜都很容易熟,所以放进去煮几分钟后,适量少加点盐提味。[功效]猪肝有补肝、补铁、养血、明目功效,对因肝阴不足所致贫血、夜盲症的人有很好的食疗效果。其最大的优点就是补铁、补血,食用适量切勿贪多。6.百玉苹果汤[配料]百合、玉竹各30克,陈皮6克,大枣10枚,苹果3个。[做法]将前4味洗净,苹果去皮核切片,共煮汤,加冰糖适量,饮汤食百合、苹果、大枣等。[功效]此汤具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等功效,适合秋燥所致的干咳少痰、声音嘶哑等症。这里提醒大家的是百合在市场比较多见,但质量参差不齐,要选用新鲜百合,挑选个大、瓣匀、肉质厚、色白(质量其次者呈微微泛黄)。如果色黄,或用嘴尝有苦、涩味就不要选择了,防止是不新鲜或化学漂白过的百合,以次充好。食疗与进补的注意:当今社会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无病乱补,如用人参、龟板、鹿角胶、深海鱼油等,价格昂贵,长期服用会引起发胖、胆固醇增高、更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中医的补益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的病人不宜大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有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伤害身体。阳虚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如用党参、人参等。阴虚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数;如西洋参、知母等。气虚者多表现为神疲乏力,气短息弱,声低懒言,或面白少华,头晕,活动后诸症加重,舌淡嫩,脉虚弱;如用黄芪等。血虚者多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色爪甲淡白无华、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皮肤干燥、头发枯焦等;如用当归、阿胶等。若不辨寒热虚实妄投药膳,就如给病症“火上加油”。补药易对不宜多,补药都或多或少会有滋腻脾胃,引起腹胀,影响食欲。无论食补、药补都要点到为止!三、秋季运动 动身练心秋季运动因人而异,量力而行。锻炼的目的在于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因此,在运动种类上就应结合个体情况有所选择,否则就会有害无益。中老年人应考虑其年龄因素,避免进行紧张、激烈、用力过大或讲究速度的运动。特别是突然前倾、后仰或弯腰等动作都应少做。适宜的运动项目是散步、太极拳、气功等。这类活动可放松神经、肌肉,对防治各种慢性病,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均有良好作用。并且还要重视运动卫生,如饭前饭后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后半小时至40分钟再吃饭,饭后要休息一个半小时至两个小时再参加运动;运动期间不宜大量喝水;运动后不应立即洗冷水浴或游泳等。给中老年人的运动处方:1.运动强度:保证达到运动效果又不致引起危险的重要指标。运动强度可分为三级(低强度、中等强度及较大强度)。它是以机体运动时耗氧量的多少来衡量。耗氧量愈大,运动强度就愈大。但由于测定耗氧量较难,所以在实际运动中常以心率作为衡量运动强度最实际的指标。这是因为运动时心率与耗氧量成正比,测定心率又简便易行。只需数自己的脉搏15秒钟,再乘以4得出每分钟的心率。但这种方法只适合无心律失常的患者!低、中等强度运动时最高的心率分别为100次/分和100~120次/分。一般来说,中老年人从事中低等强度的运动既可达到锻炼目的。 2.运动次数:每周运动3~5次即可达到煅炼目的。 3.运动时间:每次约30~40分钟。包括准备运动5~10 分钟;正式运动15~20 分钟,这个期间可达到最高心率的90 %即可;整理运动5~10分钟。一般来说,运动后收缩压轻度增高(但不超过20 mmHg)、心率增快(但增加不超过20次/分或活动中最高心率不超过120次/分)属于正常。但如果在活动中出现气短、心绞痛、心律失常、恶心、面色苍白及活动后出现长时间疲倦、失眠等不适时,提示这次运动过量,应该在下次运动时减量或暂停运动。4.运动方法:(1)散步或旅行:即使高血压患者做较长时间的步行后,舒张压可明显下降,症状也可随之改善。散步可在早晨、黄昏或临睡前进行,时间一般为15分钟至1小时,每天多次,速度可按每人身体状况而定。到户外空气新鲜的地方去散步,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是简单易行的运动方法。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旅行可每周或隔周1次,包括步行、爬小山等活动。可能形式不同,只要能达到其目的就是好方法。步行运动处方:一般慢步为1~2km/h(千米每小时),散步为3km/h,慢步为5km/h,疾步为6km/h,慢跑为8km/h。每分钟步行100步以上者可使心率达100~110次/分。一般在午后或傍晚进行,每次15~30分钟,中间休息1~2次,每次3~5分钟,以后可逐渐增加步行速度和持续时间,直至3~5km/h,步行30分钟休息5分钟,每日2次,持之以恒。步行时应选择平坦路,步幅均匀,步态稳定,呼吸自然。也可用下面方法步行(选择其一):①步行400~800米,3~4分钟走完200米,休息3分钟再走;②步行两段1000米平路,用18分钟走1000米,休息3~5分钟,再走1000米;③2000米的平路,其中有5~10度坡度的路100米。用25分钟走1000米,休息8~10分钟,再走1000米。慢跑运动处方:慢跑适于体质较好的中老年人或青年人,如果在想要进行慢跑运动的高血压病人最好先经过一个时期快步行走的锻炼,以10~12分钟行走1公里的速度急行1~2公里,如无不适反应,再转入慢跑锻炼。慢跑时的最高心率每分钟可达120~136次,长期坚持锻炼,可使血压平稳或下降,脉搏平稳,消化功能增强。跑步时间可由少逐渐增多,以15~30分钟为宜。跑步时间可由少逐渐增多,速度要慢,不要快跑。注意的是患有冠心病则不宜长跑,以免发生意外。(2)太极拳:太极拳动作舒松自然,动中有静,简化太极拳运动量较小,心率只能达到90~105次/min。根据观察,高血压病人打完一套简化太极拳后,收缩压大约会下降10~15mmHg。特别是对有心脑血管疾病者打太极拳更是好处多,太极拳动作柔和,全身肌肉放松能使血管放松,促进血压下降。打太极拳时用意念引导动作,思想集中,心境宁静,有助于消除精神紧张因素对人体的刺激,有利血压下降。太极拳包含着平衡性与协调性的动作,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动作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太极拳种类繁多,有繁有简,可根据每人状况自己选择。如果一些活动不方便的老年人可以节选部分太极拳动作,如云手等动作,也可达到同样目的。四、秋季保健 动手护心如果您是中青年人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去运动,如果您还想有其它的保健心脑的方法就来试试手保健吧!这套手保健操主要是运用中医经络理论,通过手部动作训练调动经气,达到内脏按摩等功效,有些动作还能有效锻炼人体的协调、反映能力。该保健操适合各类人群日常保健,尤其适合糖尿病人、心脑血管病患者保健强身。这套手保健操简便易学,共分五节,完整做完一次仅需五分钟,不受场地限制,可随时随地进行手操锻炼。具体为:第一节:双手手掌相对合起,开始快速搓动。每次搓动,可让手指指尖从另一只手的手掌下端一直挫到中指第二关节处,然后回头。每一个来回计一次,共搓36次。第二节:双手五指尽量分开,指尖逐个相对,指尖相合手掌分开,然后用力开始撑顶。一共做36次。第三节:左手摊平手掌,右手握拳,将左手中指对准右手拳头上的后溪穴,中指与穴位之间保持5-10厘米的距离。然后改换为左手握拳,右手摊掌。关键在于交换速度要快,交换做36次。第四节: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捏右手合谷穴(虎口附近),用力按捏,然后换手,共做36次。第五节:将五指尽量分开伸直,然后慢慢将大拇指弯下,尽量伸向小拇指。过程中要注意,其余四指不能弯曲,一共做36次。五节手保健操全部做完后,甩甩双手,活动一下手腕,让手部放松即可。下面我再给中老年人推荐一套强心健脑操。经常练习可以保护心脑功能,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⑴按压:用手指按压肩井穴(在颈后凸起的高骨与肩峰连线的中点),以酸胀感向手臂部及后背部放射时为度,每次做5~10次,每天2次。⑵推擦:用双手的拇指分推每个肋缝,方向是由中间向两侧推。做10~15次。⑶叩打:用手掌轻叩胸部心前区20~30次。⑷揉捏:用手掌大鱼际(在拇指根部,手掌的肌肉丰厚处)揉按胸大肌部位20~30次。⑸点推:以手大拇指点推心俞(心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和膈俞(在第七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方向由上而下,反复做30次。⑹搓揉:每天早起和睡前,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来回搓揉另一只手的中指和小指。将两手掌互搓发热之后,用手掌心来回摩擦两脚足心,使之发热。五、秋季心脑 日常点滴秋天天气干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疼痛;脱下毛衣,拉门把手、开水龙头触摸金属时,也会发出“啪、啪”的响声,并伴有刺痛感;早上梳头时,头发会越理越乱……这些都是人体体内静电对外“放电”的结果。这是由于空气干燥,皮肤与衣服、衣服与衣服之间长期摩擦,便会产生静电,特别是皮、毛质地的衣物,产生静电会更多。而家用电器、电脑等电器产生的静电荷也会被人体吸收并积存起来。此外,由于老年人的皮肤相对干燥,加上循环系统和抗干扰能力减弱等因素,更容易受静电的危害,引发心血管疾病。如果要防止静电,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少穿皮、毛和化纤质地的衣物,特别是中老年人,应尽量穿纯棉制品;脱衣服后,用手轻轻摸一下墙壁,摸门把手或水龙头之前也要用手摸一下墙,将体内静电“放”出去。秋天,天凉了。也要保持居室经常通风,当室内外温差在10度左右时,15分钟左右即可将室内空气交换一遍。这样可以减少病菌,防止感冒,减少其它疾病的发生。还要注意不在居室内吸烟,厨房最好安装换气扇,庭院、室内可养些花草,以调节空气湿度。再有心脑血管病患者,在注意日常保健的同时也要按时服药。有些中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如高血压,平时血压很高,经过锻炼症状或血压有所好转就停药,这是很危险的。秋季温差大,气温变化明显,通过血管收缩等,血压也会随气温而产生变化。降压药的突然减停,会对这特殊的季节产生不利的影响。再者说,老年人如血压较高,降压药是要终身服药的。中医的办法虽很有效,但也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西医一辈子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医在几年能解决已经实属不易了。
每年11月份左右和元旦前后,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原因在于突然下降的气温会造成血管收缩、血黏度增高,北方干燥的气候也容易使血黏度增高。同时,有研究证明,心血管疾病与炎症的发生有很大关系,而近段时间气候突变造成感冒(细菌感染引起)人群增多,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 如何预防呢?防寒保暖依然是首先要注意的;其次,要注意保持生活节律的稳定,有锻炼习惯的人,时间应以上午10点以后或下午为宜,原因在于早上人们的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本身就是心血管疾病一天中发病的高峰期。过早起床锻炼,冷空气刺激血管收缩,进一步加强了发病的可能。 医学证明,心梗3小时内通过手术或药物将梗塞去除,缺血区的心肌基本不会发生坏死现象,预后是比较良好的。但一旦超过3~4小时就会造成心肌坏死,即使通过药物或手术也难以逆转。因此一旦出现胸疼、胸闷的症状时要及时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如果5~10分钟后还不能缓解,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此外,心脑血管患者应当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于兴奋或因生闷气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诱发疾病。在供暖的房间内,出门前应先在门口打开门适应适应,避免直接出门时,冷空气刺激血管,造成心血管意外。 由于冬天气候寒冷易发生中风,所以更要认真量好血压,注意血压变化。年长者最好能每天量血压,充分掌握血压状况,以避免血压升高,做到“平稳降压,备战24小时”。定期复诊,随时关注病情的变化,以便发现症状后,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记忆力减退、四肢麻木、头晕、头痛、无力、胸闷、心悸等高血压初期症状,就要立刻采取措施。心血管病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切不可随意停药,坚持服用治疗冠心病或高血压的药物是预防疾病发作的关键。 除了积极预防和药物治疗,老年人还要注意冬季养生,做到以下“三要”。 一要饮食调养。冬季饮食养生以调节酸碱平衡的食物及含热量高的食物为主,如黑木耳、银耳、蘑菇等,控制好体内血液的酸碱度。服用清淡饮食,如大蒜、西红柿、木耳、水果、鲜奶、豆腐等,这些东西都有降血脂作用。 二要锻炼强身。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事实证明,冬季多参与室外活动,人体微微出汗,使体内的毒素物质排出体外,有益健康。加强锻炼,增加对寒冷的适应性,避免受凉。 三要精神调养。要重视精神上的安静外,还要学会及时调节不良情绪。老年人冬季易出现情志不畅,预防的方法是多晒太阳以延长光照的时间,阳光可增加人体生理激素,帮助控制情绪。 特别提醒:在这个寒冷的冬季,老人还要做到饮食有规律;知冷知热,保持身体的恒温;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增加体力活动,避免疾病缠身,达到延年长寿。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多重改变,“快速心律失常”在不同年龄中发病率也在日益增加。但因其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临床治疗效果尚不理想,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如何预防治疗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通过临床病例观察发现,部分患者是以“交感神经兴奋发生折返性而触发心律失常”为重要基础,提出了”交感神经生长,可以直接对心室组织重构、电重构产生影响”。通过对离子的通道阻断来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但此类药弊端不仅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而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还存在负性频率效应。 中医认为,情志因素(工作压力,精神紧张,惊恐焦虑,饮食生活的不规律等)导致体内阴阳失衡,是诱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治疗应重要是疏肝利胆,平脉定悸。 中药方剂配伍应用,可多方面调理,达到体内阴阳平和,从现代医学理论推断,中药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对血氧的耐受性延长心肌存活时间,调整心脏传导失衡及心肌细胞的营养供应镇静安神解除焦虑等,并无毒付作用和依赖性,适合中青年患有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对老年人抑郁型也有一定改善。
夏天人们爱吃水果,水果对人体有巨大的好处,水果皮的功能也不要小瞧,下面介绍几种水果皮的功效,我们不妨试试看。一、西瓜皮:(1)辅助治疗高血压,鲜西瓜皮适量煮水服用,或用风干西瓜皮30克,加草决明50克,煎汤饮用。(2)治疗急慢性肾炎,西瓜皮煎水服用,或将西瓜连皮切碎,熬煮成西瓜膏,开水化服,每次1~2匙,一日两次。(3)防中暑,西瓜皮500克,加适量清水煮成汤,连皮带汤分两次服用,能够有效防治中暑。(4)治疗烫伤,干西瓜皮30克研成细末,与香油调匀,涂患处,适用于轻症的水、火烫烧伤。(5)治疗蝴蝶斑,把西瓜皮切成比火柴盒略大一点的方块或长方块,以内侧擦拭脸,要注意不时地更换,每日数次,长期坚持,面部蝴蝶斑会逐渐消退。(6)治疗冻疮,吃西瓜时,瓜皮留得厚一些(白中稍带红),用它轻擦冬天易患冻疮处十几下,连续擦3~5次,冬天便不会再生冻疮了。(7)治疗因长期劳累引致咽喉疼痛及声音沙哑。做法很简单但很有效,就是把约30克西瓜皮加入两碗水煎成一碗,1日服用2次,连续服用1天至5天即见效果。(8)治疗暑热伤肺之轻症,或暑热病经发汗后,余邪末解者。制作方法:1.海蜇、西瓜皮、丝瓜洗净,切块;鲜扁豆、鲜荷叶、鲜竹叶心洗净。2.把海蜇、西瓜皮、扁豆、荷叶、竹叶心放心开水锅内,武火煮沸后,文火煲1小时,再放入丝瓜,煲沸片刻,调味供用。每日1剂,连服3-5日。(9)西瓜皮面膜美容治痘痘:1、把吃完的西瓜,完全去掉红色瓤 2、取白色部分数片(尽量薄一点,1mm左右佳),太薄量不够,太厚么又不贴皮肤容易掉下来 3、敷在脸上,尤其是有痘痘和痘疤的地方。二、梨皮:(1)梨皮治脚气,方法简便。把削下来的梨皮,直接往脚气处擦,一般擦3至4次,就能治好脚气。另外, 用芹菜叶适量,垫于鞋内,穿上行走,一日换一次,数日后自然减轻或病愈,若只是减轻时,再多治数日。在脚痒时,擦冰醋酸.一星期后治愈(2)梨皮:将梨皮捣烂如泥,外敷患处,可治痈疽疥肿。三、橘皮:1.橘皮9克,核桃仁1个,生姜3片。水煎服。可以治疗感冒咳嗽。2.橘皮适量,烤焦研末,加凡士林调涂患处,每日1~2次,可以治疗冻疮。3.熬粥时,放入橘皮,粥熟后,不仅芳香可口,而且还能起到开胃的作用。对于胸腹胀满或咳嗽痰多的人,有治疗作用。4.做肉汤时,放几块橘皮,不仅可以使汤味鲜美,还没有油腻的感觉。5.取晒干的橘子皮适量,浸泡在白酒中20多天后再饮用,有清肺化痰的功效。治疗咳嗽痰多,咽部不适等。6.将橘皮洗净烘干,压成粉末储存在玻璃瓶中做调味品,做菜、做汤时放上一点,可以增味添香;做馒头时放一点到面粉里,蒸出的馒头清香扑鼻。7.以干橘皮50克,加白酒500克 浸泡7天,制成橘皮酒,每次饮服3——5克,可治慢性腹泻。四、香蕉皮:(1)用香蕉皮30——60克煎水服,代茶饮。可治高血压,防止中风和心绞痛。(2) 将香蕉皮捣 烂加上姜汁,能消炎止痛;用香蕉皮搓手、足,可防止冻疮。(3)治疗疣,用香蕉皮敷在疣(俗称瘊子)的面,使其软化,并一点点地脱落,直至痊愈。 (4)香蕉皮巧治便血:取三个香蕉皮,炖熟后服用,能治疗痔疮疼痛,大便出血。 (5)香蕉皮巧治手足皮肤皲裂,在每次用热水擦手、足后,用香蕉皮的内侧在手上进行摩擦,可防止手、足的皮肤皲裂。如果已经有裂口了,可将香蕉皮直接在裂口处摩擦,一般连用数次即可治。五、苹果皮:(1)取鲜苹果皮15—30克煎汤或泡茶饮用,可治胃酸、痰多。将苹果皮晒干碾末,取15克空腹时调服,每日2—3次,对慢性腹泻和神经性结肠炎、高血压有一定的疗效。(2)新鲜苹果皮60克,大米30克。将大米洗净,将苹果皮晾干,炒黄,入锅,加适量水煎,即成。 代茶饮用。可以治疗治妊娠呕吐。(3)冬季足跟干裂,出现一道道伤口,痛痒难忍。用削苹果剩下的果皮来搓擦足跟患病处,很快足跟干裂处就愈合光滑了。六、冬瓜皮:(1)冬瓜皮有消暑、健脾、利湿之功效等。用冬瓜皮煎汤洗脚既治脚气,又治脚臭,一举两得。(2)孕妇水肿:冬瓜皮适量,用水洗净后煎水代茶。(3)小儿夏季热:冬瓜皮一两,柚子核5克(去壳)煎水代茶。(4)急性肾炎水肿、小便不利:冬瓜皮、西瓜皮、玉米须各25克,红小豆50克,水煎分3次服用,连服10~15剂。(5)腹水、腹胀、不思饮食、大便稀溏:冬瓜皮100克,鲫鱼一条(去肠)共煮,炖烂吃,隔日一次,连用3~5次。七、柚皮:(1)用一个柚皮,剥去内瓤,打碎,加适量蜂蜜和饴糖蒸烂,加少量热黄酒内服,早晚各1次,每次1匙,可治老年人的咳嗽和气喘。(2)柚皮治冻疮,方法是:柚子皮一个,加水1000毫升,煎沸30分钟后趁热熏患处,待水温适宜时再用柚皮轻轻擦洗冻疮,每晚睡前进行,洗了就睡还睡得好。连用2天,红、肿、痒就可消失。
浅谈夏季如何养心春夏秋冬对应人体肝、心、肺、肾四个重要的脏腑,养生也要符合这个规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之季要适应阳气的升发充盈。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由心所主。夏属火,火属心。夏季气候炎热,易出汗。心主血。“汗为心之液”汗出得特别多的时候,你会感到胸闷气短,这就是因为在夏天的时候,夏气和心气之间有一个相关性;因此夏季养生重养心。《内经》言,“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这对我们整个夏季的养生很有指导意义。首先要明白的是,天地万物都有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人们想健康长寿就应该很自然地“应天顺时”,遵循这个规律。“春生”和“夏长”既有区别,又紧密关联。人们在春天里,体内的生命细胞因天气的温和而开始活跃;三个月以后,自然界的阳气已渐渐达到充盛的地步。一方面是天阳下逼,另一方面是地热上腾,这样的天地之气相交合,大大促进了万物的“蕃秀”和“华实”。在夏三月中,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显得非常旺盛。这本是好事,但如忽略了夏季养生要领,就可能变成坏事!夏天里人的阳气虽足,却容易外泄;夏天昼长夜短,容易睡眠不足;夏天人们出汗多,容易脱液;夏天太热,容易影响人的食欲;人们在夏天也容易因贪凉而染病。我认为夏天的养生主要是养心。一,夏季养生在于“养心”心是一身之主,按中医之理论,“心”即支配血脉运行,还主持精神活动。“心主血脉”“心主神志”“心者君主之官”,夏季为心所主。夏季养生必先养心,心强健是整体各个脏腑都能健康正常之基础。养心首先要重视七情的调节。所谓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如果七情过于强烈,就会引起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发病。所以凡事要看得开,不要患得患失,要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良好心态,颐养浩然之正气,保持良好的心态,心理平衡。每天有一个好心情。其次,德性养心,仁者养心,易性养心,智者养心。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多做善事。“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二,养心的生活习惯1、起居有常。夏季人体心火旺,肺气衰,且太阳升得早,因此应晚睡早起。同时由于中午气温高,不宜外出,为了补充夜间睡眠不足,中午应适当午睡。由于夏天暑热外蒸,毛孔开放,汗液大泄,“汗血同源”此时机体最易受风寒侵袭,因而不可在露天、凉台或树下睡觉,以防因风寒湿邪侵袭而生病。不可出汗过多以防伤阴。“汗为心之液”夏季多喝白开水以养心。2、饮食有节。夏天机体排汗量骤增,损失了大量的水份,而且还会丧失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及蛋白质。因此在夏季维持均衡的营养十分重要。日常饮食中,不仅应多吃些绿叶果蔬,还应多吃乳制品、禽蛋、动物内脏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B6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的食物。并可以喝些防暑降温饮品。像绿豆汤,酸梅汤,西瓜汤等。在夏天每天吃放暑粥较好。像银耳百合粥,芹菜银花粥,冬瓜粥等。 3. 合理运动,动静结合。夏练的目的是以健脾养心、益气生津为主,锻炼的方式则是以静为主,以动为辅,、使人体适应夏季气候变化,增强体质,提高抗暑的能力。暑热逼人多流汗,易伤心血;暑热和暑湿损伤脾胃,使脾胃功能减弱,会导致食欲不佳,体倦乏力。因此,夏练应采取不劳形神,不伤津液的方式进行锻炼。以轻柔,有氧运动为好。可以做手疗,足疗,简单的体操。听听音乐等以养心神。保证安全愉快度过夏季。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医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辽宁省名中医 张艳
早春如何养生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心内科 主任医师 教授 省名中医 博士生导师 张艳春天来了,我们如何抓住早春养生,是一年的大事。春季(农历1-3月),即我国农历的立春到立夏这一段时间,包括了立春、雨水、惊蛰、春风、清明、谷雨6个节气。春归大地,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柳丝吐绿,大自然一片欣欣向荣。春天在中医归属五行属木,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属木性相通,因而春气通肝。“肝为刚脏,将军之官,罢极之本,魂之居也”,中医认为肝喜调达而恶抑郁,肝主藏血。在春天,肝气旺盛而升发,肝经当令。人的身体精神状态焕发。可是如果春天不注意养生,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都易损伤肝脏,引起病变。因此,顺应天时变化,早春时期对自己的日常饮食起居及精神摄养进行相应调整,才能不得病,少得病,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早春养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做。饮食方面:应以清淡食物为主,少吃含盐和油脂高的食物,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芥末等;因水能生木,所以应该多吃补肾的食物以养肝,如黑木耳、黑芝麻、黑米、黑枣、黑豆等;中医讲究取类比像,应多吃生发之物也是十分健康的,如豆芽等;多吃甜的、少吃酸的。“酸入肝”。因为春天,肝的功能旺盛,如果再多吃些酸味食品,肝气更加旺盛,会导致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影响人体健康。因此要少吃酸味食品,以防肝气过盛。春季宜吃甜品食物,以健脾胃之气,如:大枣,性味平和,可以滋养血脉,强健脾胃,既可生吃,亦可做枣粥、枣糕,以及枣米饭。山药也是春季饮食佳品,有健脾益气、滋肺养阴、补肾固精的作用;春季还应该多吃蔬菜、多吃野菜,如:荠菜、马齿苋、蒲公英、车前草、榆钱、竹笋等;还要多喝粥,可以在早餐或者晚餐中进食一些温肾壮阳、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的保健粥,如鸡肝粳米粥、韭菜粳米粥、猪肝粳米粥;此外还应补充蛋白质,以增强抵抗力,如鸡蛋、鹌鹑蛋、鱼类、牛肉、鸡肉和豆制品等;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所以春季食用一些益气升发、养阴揉肝、疏泄条达的药物,配合相应的食物来调制,在选用药物时应避免过于升散,也要避免过于寒凉。春季养生药膳常用的药物有:首乌、白芍、枸杞、黄芪、人参、川芎等。配用的食物有鸡蛋、羊肉、猪肉、动物肝脏、木耳、笋、香菇、黄花菜、鲫鱼等,制成首乌肝片、拌茄蒜泥、鹌鹑肉片等都是非常好的。起居方面:《内经》中说:“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春季,晚上不要睡得太晚,早上要早起,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以适应自然界的生发之气,起床后宜披散着头发,松开衣扣,舒展形体,在庭院中散步,这样使思维易迅速活跃起来,老年人晚间睡眠质量一般不高,宜安排一定时间的午睡;春季是冬夏转换交替的季节,冷暖气流互相交争,时寒时暖,乍阴乍晴,天气变化无常。气候的不稳定,使对气候敏感的人有诸多不适应,对此,敏感之人要注意起居调摄;春季多风,而风邪是春季疾病外感因素的主要因素,它可能引发各种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如感冒、白喉、猩红热、麻疹、流脑、水痘、扁桃体炎、肺炎等,所以春季要谨防流行病;春天应莫忘“春捂”,养成“春捂”的习惯。严寒的冬季各种保暖措施的完备,使人的耐寒能力下降。春暖花开,过早地顿减衣物,一旦寒气袭来,会使血管痉挛,血流阻力增大,影响机体功能,造成各种疾病,所以“春捂”习惯要保持,衣物宜渐减,衣着宜“上厚下薄”,体质虚弱的人要注意背部保暖;还应谨防春困,春困是一种正常的季节性变化时出现的生理现象。原因是冬季皮肤血管收缩,春季天气变暖,血管、毛孔扩张,相对稳定的血流量供应皮肤的血流增加,供应脑的血流相对减少,从而造成春困。可以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晨起最好用冷水洗脸,加强体育锻炼,经常按摩太阳穴、晒晒太阳等方法亦有益于解除春困;此外,春季的养生,家居绿化是一个重要方面,现代科学研究认为,绿色有益于人的健康长寿,我国民间也素有“树木花草栽庭院,空气新鲜人舒展”的说法。绿色还能吸收阳光中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有益于眸明眼亮和消除疲劳,并使嗅觉、听觉以及思维活动的灵敏性得到改善。家居绿化的重点是阳台。在阳台上种些花卉,摆上盆景,可以美化环境,又对人体健康有好处。运动锻炼方面:肝为“罢极之本”,故提倡春季早起多伸伸懒腰,平日多散步,坚持每周散步3次,每次45-60分钟,还有慢跑、做操、打球等,春天,万木吐绿,空气清新,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到郊外风景区春游、放风筝,不仅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而且还能使气血畅通、郁滞疏散,提高心肺功能,强体防病;还应该每天早起以手指甲从前发际梳到后发际一百遍,坚持下去,自会发质光亮、还有助黑发生发、神清气爽,并且对高血压、头晕头痛、失眠、神经衰弱有一定的效果;每天早晨起床揉揉肺经也是很养生的,肺经在我们手臂内侧,它经过肩窝开始向下延伸到大拇指,所以我们取它上下两端的穴位来按摩就会有很好的效果,一个穴位在肩窝位置的中府,另一个是大拇指的少商穴,每天早晨起床用手半握拳各敲一百遍。情绪方面:春天为肝气当令,肝为阳脏,喜调达而恶抑郁,应该畅达情志,陶冶情操,怡然自乐,顺应肝气。《内经》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养生应特别重视精神的调养,精神活动是由五脏产生的,又能反作用于五脏,影响生理活动。精神调养对身体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医的肝为调理气机,疏泄条达,以助气血运行。避免过度的情志活动、保持心态的安闲清净、排除杂念和保持精神守持于内而不外耗的养生之道。
根据患者的病情描述以及患者的年龄,可以考虑此患者为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老年瓣膜病,简称冠心病。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多表现为胸痛,胸闷,早搏等症状。1 治疗方面西医治疗多用硝酸脂,亚硝酸脂类药物,以及冠状动脉扩张剂,如硝酸甘油、消心痛、心可定等药。每天坚持服用。中医治疗多以益气活血通脉为主,可选用黄芪、丹参、益母草、红花、当归、三七、瓜蒌、薤白等中药治疗。中成药可选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心可舒等。另外还要配合降脂、降压治疗,积极治疗糖尿病等。2 预防调护2.1 饮食宜忌忌用食物:咖啡、酒、糖、浓茶、奶油、巧克力、肥肉、动物内脏、动物脑、椰子油、墨鱼、鱿鱼、蚌、螺、蟹黄、蛋黄。宜用食物:玉米、高粱、小米、糙米、麦麸、枣、蔬菜、水果、植物油、山楂、苋菜、荠菜、茶叶、蘑菇、香菇、木耳、银耳、紫菜、海带、豆制品、瘦肉。 另外要合理饮食,不要偏食,不宜过量。饮食要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食物为主。要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多吃素食;还应少量多餐,每日4~5餐为宜。避免吃得过饱,因饱餐及高脂肪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要多吃蔬菜、水果,因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防治冠心病有重要意义。2.2 生活起居生活要有规律,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避免暴饮暴食以防增加血流速度,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绞痛;可多喝茶,要戒烟、限酒;注意保护乐观精神,工作有序,劳逸结合,睡眠充足,培养多种情趣;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急躁、激动或闷闷不乐。尤其是节日期间,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兴奋和紧张。对于打牌、下棋等竞争性较强的文娱活动,一定要控制时间不能长,强度不能大,保持良好的心情状态。另外要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活动,如快步走、慢跑、太极拳等,可增强体质、增强心脑血管的功能、改善供血。2.3心理调整,适当运动 遇事要心平气和。冠心病患者往往脾气急躁,故易生气和得罪别人。必须经常提醒自己遇事要心平气和,增加耐性。要宽以待人。遇事要想得开,放得下。过于精细、求全责备常常导致自身孤立,而这种孤立的心理状态会产生精神压力,有损心脏。冠心病患者对子女、对金钱、名誉、地位以及对自己的疾病都要坦然、淡化。运动要适当,以不感觉累为原则。 另外还可掌握一套身体锻炼和心理调节的方法。如自我放松训练:通过呼吸放松、意念放松、身体放松或通过气功、太极拳等活动,增强自身康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