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的突发性常常令人猝不及防,其背后的因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驾驶员的疏忽,如过度疲劳、酒后操作、驾驶技术不足,以及在路况不明或速度过快的陌生道路行驶。这些因素交织下,车祸后果严重,轻者仅皮肤擦伤,重则可能导致多系统受损的复合伤,若现场急救不得当,伤者可能面临截肢甚至丧命的风险。随着公众应急反应能力的提升,人们不再甘于被动等待,但遗憾的是,错误的急救手段时常成为救援路上的绊脚石,反而可能加重伤势,延长救援时间。路上遇到车祸如何对伤者进行施救?遭遇交通事故时如何进行急救?1.首要任务:立即求救在事故现场的第一步行动是立刻拨打紧急求助热线120。2.移动原则:慎重转移伤员在搬移伤者时务必谨慎,避免不必要的移动,如果伤者在危险环境中,如燃烧车辆或繁忙道路,应确保平稳移动,尽量保持伤者的原有姿势,使用平行移动法。3.初步评估:识别伤势根据伤者表现判断意识状态、呼吸状况、颈部脉搏以及可能的骨折情况,以此来决定适当的急救措施。4.昏迷处理:头部护理如果伤者失去知觉,需确保其背部垫高,头部微仰并向一侧,清理口腔异物,但避免头部剧烈摇晃,以防窒息。5.生命支持:心肺复苏快速启动心肺复苏程序,针对心跳和呼吸骤停的情况实施紧急救治。6.伤口管理:预防感染使用清洁的布料或手帕对伤口进行临时包扎止血,同时防止伤口感染。7.骨折应对:专业固定对于有骨折迹象的伤员,应采取专业方法固定,以减轻疼痛并防止进一步损伤。急救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1)心肺复苏在遭遇突发性的呼吸和心跳停止情况时,应当迅速对受害者实施心肺复苏,以此争取挽救生命的机会,特别是如果能在最初的4分钟内开始,效果最佳。现场执行心肺复苏的步骤如下:●首要任务是确保呼吸道畅通,需翻开受害者的口部,清除可能存在的口腔异物,以保证气道的无阻状态。●紧接着是保持呼吸功能,检查受害者是否有呼吸,一旦发现呼吸停止,应立刻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式,大约每3到4秒吹气一次。●接下来是恢复血液循环,对于心跳停止的受害者,必须马上进行心肺复苏,施救者需要准确掌握双手法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并保持有规律的按压节奏,以有效地刺激心脏跳动。(2)控制严重出血对于一位体重维持在50千克的个体,其血液总量大约为4000毫升。一旦失血量超过1500毫升的大关,可能会导致大脑供血出现严重不足,表现为视线模糊、眩晕、口干舌燥、意识模糊,甚至可能陷入深度昏迷。对于突发的外出血情况,以下是一些紧急止血策略:-直接压力疗法:利用手掌或手指的力量直接施压于伤口处,确保持续施压时间不少于15分钟,以有效阻断血流。-抬高伤肢法: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受伤肢体抬高至心脏位置之上,这样有助于减缓血液向出血部位的流动速度。同时,可在伤口上覆盖一块消毒纱布或者包裹干净的衣物以增强止血效果。-动脉压迫止血:在面对四肢大出血时,特别对于下肢股动脉的出血,应迅速找到并用力压迫动脉的关键点,以阻止血液进一步流出。务必确保操作得当以避免加重伤害。(3)搬运伤员在紧急情况下,伤者应首先在原地进行初步评估和初步救治后再考虑转移,这是处理重伤员的重要步骤。对于交通事故中的伤员转移策略,需依据伤者的具体伤情、身体状况、转移距离以及道路条件灵活调整。常用的搬运技巧包括:个人背负、怀抱、扶持、拖曳以及四人协同使用椅子托举等多种方式,每种方法的选择都要以确保伤者安全和舒适为首要考虑。 如发现受伤者已昏迷,宜用手帕、手指清除伤员口鼻中泥土、呕吐物、假牙等,随后让伤员侧卧或俯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而导致窒息。(4)就近治疗在紧急情况下,将交通事故受害者转移至120救护车或临时拦截的车辆后,首要任务是迅速评估周边医疗资源,特别是医院的设施和救治能力,这尤其对生命垂危的伤者至关重要。如果缺乏这一信息,错误地将伤者送往医疗条件无法满足其救治需求的医疗机构,实际上可能会延长救治进程,甚至加重危险。因此,这种即时的情报获取是极其关键的。
阳江市第三人民医院 黎亮 广东 阳江 529500摘要:目的探讨对比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各种手术方式,选取最合理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方法 选取我院近3年来手术治疗关于甲状腺微小癌的病例共117例,通过对比死亡率和转移复发率比较各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 通过对比和研究发现,甲状腺微小癌在术后的复发几率与手术时切除甲状腺的范围成反比关系;全切除甲状腺、预防性的颈淋巴清扫术等手术方式并不能增强疗效;结论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手术方式最佳的是次全切除或近全切除甲状腺。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手术方式117 Cases of Thyroid Carcinoma Operation Method Analysis of the Tiny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reatment for thyroid cancer compared various surgical procedure tiny, choose the most reasonable operation method for treatment. Methods select our hospital for 3 years about tiny thyroid cancer surgery for the case of a total of 117 patients, through comparing mortality and transfer the recurrence rate compared various surgical procedure curative effect. Result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study found that thyroid cancer in a recurrence of the small chance when the operation and the scope of the thyroid gland excision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relationship Total excision of the thyroid, preventive cervical dissections operation way cannot enhance curative effect; Conclusion treatment of thyroid carcinoma operation method of tiny best is sub-total or subtotal resection thyroid gland.Key words: tiny thyroid cancer; Operation method甲状腺微小癌是指甲状腺触不到异常肿物而在颈部淋巴结表现转移性甲状腺肿瘤的病例。世界卫生组织限定肿瘤直径≤1.0cm的甲状腺癌结节为甲状腺微小癌。目前该病例数呈增多趋势,而对于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手术方式,外科界还存在着很大分歧。此研究通过对比我院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各种手术方式,总结出最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供读者参考。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近3年来手术治疗关于甲状腺微小癌的病例共117例,男33例,女84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为37.6岁。所有病例符合诊断标准。其中79例为乳头状癌;11例为滤泡状癌;6例混合癌;9例髄样癌;12例未分化癌。117例患者全部施以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口服甲状腺素制剂,仅有一组病例(11例)采用单次放疗。2方法对所取病例的病理诊断、病灶数和病灶所在、手术方式、术后转移复发情况、死亡病例以及预后关系等进行归纳分析,通过对比死亡率和转移复发率比较各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统计学的处理采用X 检验。3结果3.1患者117例的手术方式见表1,其中术后8例出现转移或复发者,转移复发率为6.8%。因甲状腺癌转移或复发最终死亡者2例,死亡率为1.7%。表1 手术类型统计手术类型部分切除甲状腺腺叶切除甲状腺腺叶加峡部近全或次全切除甲状腺全切除甲状腺切甲状腺腺叶除加清扫颈淋巴合计例数(n)1042371117117百分比(%)8.5%35.9%31.6%9.4%22.2%12.5%3.2切除甲状腺的范围与转移复发的关系见表2。将甲状腺微小癌的复发部位情况列出,发现于未切除的对侧腺体复发的比例最高,次之为残余腺体。可见甲状腺微小癌在术后的复发几率与手术时切除甲状腺的范围成反比关系,即切除的范围越大,其复发率越低。表2 8例复发转移病例复发转移方式分析复发转移方式复发对侧腺体复发残余腺体复发淋巴转移远处转移例数(n)4211百分比(%)50%25%12.5%12.5%3.3比较全切甲状腺与近全/次全切除甲状腺的疗效:117例病例中,进行甲状腺全切除的有17例,术后转移1例,转移率为5.9%;进行甲状腺近全或次全切除的有50例,术后复发3例,复发率为6.0%。比较两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全切除甲状腺的手术式并不能增强疗效。见表3。表3 两组疗效比较术式例数(n)复发(n)P值甲状腺次全/近全切除503(6.0%)>0.05甲状腺全切除170行预防性淋巴清扫251(0.4%)>0.05未行预防性淋巴清扫864(4.7%)3.4预防性颈淋巴清扫术与预后的关系:117例病例中,切除甲状腺相应范围加清扫颈淋巴的共31例,其中进行治疗性清扫与预防性清扫的各有6例和 25例,还有86例未进行预防性清扫。行预防性清扫的病例中,术后1例复发(4.0%);未行预防性清扫的病例中,术后4例复发(4.7%);比较两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5分析甲状腺微小癌双侧癌灶的手术方法:117例病例中,甲状腺微小癌双侧都有癌灶的有14例,行全切除甲状腺的有8例,行次全或近全切除甲状腺的有3例。术后两组均无复发病例。可见行近全或次全切除甲状腺对此类病人即可。4讨论4.1关于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甲状腺微小癌也叫做隐匿型甲状腺癌,这个定义在WHO甲状腺肿瘤组织分类标准(1988)中被提出,至2004年前一直延用。到了2004年,WHO对微小癌的定义再次补充,增加了“须是偶然发现的、直径≤1.0cm的乳头状癌才为甲状腺微小癌”。2006年,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命名中WHO提出,主张称这类肿瘤为“乳头状微小肿瘤”,但小于19岁的患者及肿瘤已发生转移的除外。对于是否应该通过手术治疗甲状微小癌这一问题还存在很多争议。有些学者认为甲状腺微小癌发展成真正的癌症可能性小,很多患者终身都不会发展,因此只需严密观察甲状腺微小癌,可免去手术。另一些观点却表示甲状腺微小癌是恶性肿瘤,具备恶性肿瘤的特征,如扩散、复发、转移等,若不积极及时治疗,将导致严重后果,所以他们主张采用手术治疗。目前我们所同意的是后者的观点,理由如下:甲状腺微小癌可能会转移;人的心理较难接受对癌症观察治疗的方法;国内还未见保守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报道。4.2关于甲状腺微小癌切除甲状腺的范围对于甲状腺微小癌切除甲状腺的方式也有很大争议。国内目前现状是:手术方式的报道各不相同,手术方式多达十几种,且手术名称各执一词。这种状况不利于开展研究甲状腺微小癌的手术治疗。本研究表明,术后甲状腺微小癌最易在部分切除甲状腺的病例中复发,最少在次全或近全切除甲状腺的病例中发生,可说明微小癌的复发几率与切除甲状腺的范围大小有关,切除的范围越大,复发的几率越小。但是,全切除甲状腺与次全或近全切除甲状腺的复发几率并没有差别,而且全切甲状腺明显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一般认为以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全切除甲状腺是甲状腺微小癌的手术最佳范围,即全切患侧、切除峡部、次全切除对侧。②术后进行病例确诊,如第一次的手术切除不足上述范围,须进行二次手术,而已行次全切除双侧甲状腺的患者可不必进行二次手术。③不清扫预防性颈淋巴,而对于有淋巴结局部转移的病例,要加行清扫功能性的颈淋巴结。④如术后复发,要积极及时以手术治疗。4.3关于处理甲状腺微小癌的双侧病灶本研究中,甲状腺双侧均有病灶的病例有67例,行全切除甲状腺的有17例,行近全或次全切除的有50例,随访中未见复发。因此,近全或次全范围切除甲状腺对于甲状腺微小癌的双侧病灶即可。4.4关于清扫预防性淋巴的问题对于治疗甲状腺微小癌是否行清扫预防性淋巴的问题同样存在不同观点。本研究中有25例行清扫预防性淋巴的病例,占总病例数的21.4%,但经统计学的分析表明行清扫预防性淋巴无关于患者的预后。所以,我们认为治疗甲状腺微小癌不需清扫预防性淋巴。参考文献[1]王深明.甲状腺微小癌的外科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4(10):583[2]徐涛.甲状腺微小癌29例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8,12(5):382[3]吴福生,冯懿正等.甲状腺微小癌(附48例报告)[J].实用肿瘤杂志,2010,16(5) 338-340.[4]Hay ID,Grant CS,Van Heerden JA,et al.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a study of 535 cases observed in a 50-year period[J].Surgery,2008,112(6) 1139-1146.[5]胡艳萍,刘彤等.CK19和Galectin-3对甲状腺微小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意义[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9,16(2) 120-123.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本人45岁,本年7月发现右侧甲状腺有钙化点。 9月13日在北京肿瘤医院做右侧甲状腺切除,确诊微小(0.3CM)乳头状癌。 请问:下一步应到那个科室如何治疗?阳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黎亮:术后病理报告没有发现转移,服用优甲乐内分泌替代治疗就可以了;如果残留甲状腺组织过多,要服用碘131大剂量摧毁剩下甲状腺组织;具体情况应咨询主刀医生!患者:1.我只行甲状腺右叶+峡部切除术.算残留甲状腺组织过多吗,要服用碘131大剂量摧毁剩下甲状腺组织吗?2.9月13日手术后,每日服2片优甲乐,10月6日检查甲功结果FT4-17.91pmol/L(参考值7.9-14.40),TSH-0.07uLU/mL(参考值0.34-5.60),药量需调吗? 3.我需要到内分泌科做检查吗?阳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黎亮:如果身体状况好建议行碘131大剂量将剩下的甲状腺组织和癌细胞摧毁,可以到当地医院与核医学科联系咨询;身体状况较差不耐受碘131大剂量治疗的情况下,要内分泌替代治疗即是服用优甲乐治疗,剂量要根据甲状腺功能检验报告调整;目前你服用优甲乐的剂量稍高一点,试试改为每日一片加四分三片,四周后再复查甲功三项或五项!优甲乐一定要长期服用治疗,不能够停止,以防复发及远处转移;经我治疗的部分甲状腺癌患者服用优甲乐一到两年后不按时服药导致复发及远处转移;需要再次手术及碘131治疗,影响到疗效及生存质量。切记!切记!千万不要大意!
爱甲乐 2018-03-24 导读 目前,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口服优甲乐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优甲乐的有效成分是左旋甲状腺素(L-T4),其含量明确,药效好,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补充及替代治疗。 左旋甲状腺素是人工合成的甲状腺素,人服用以后能够容易被吸收利用,产生类似人体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可以替代损失或者缺少的甲状腺激素。优甲乐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人工合成的左旋甲状腺激素。 例如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来说,TSH抑制治疗是很重要的治疗手段,但临床上发现,有些患者已经吃了很多优甲乐了,其TSH水平还是未得到很好的抑制。 为什么有的人口服优甲乐效果不佳呢?其实很多原因都会影响优甲乐的吸收,导致其药物浓度下降,因此,口服优甲乐需要注意下面一些问题: 1 优甲乐的来源 建议从正规医院购买优甲乐。 2 优甲乐口服时间 优甲乐应在早餐前半小时将一天的剂量一次性用清水送服。 早饭前半小时可能较难把握易忘,建议早上起床后马上用白开水送服,半小时内勿进任何食物。服药后不要立即喝葡萄柚,黄豆类,浓咖啡,牛奶以及豆浆等,也不要服用钙片、质子泵抑制剂等,因为这些会影响优甲乐的吸收。 3 优甲乐的保存 优甲乐在25℃以下保存,夏季高温天可放入冰箱冷藏。优甲乐的用量时常出现不足一片的情况,要现吃现掰,余下的已掰开的优甲乐建议用密封的小瓶保存,以免因药物受潮影响药效。 4 影响优甲乐吸收、代谢的因素 优甲乐口服后在小肠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与空肠),但胃酸影响其吸收,通常胃酸越高,吸收越少。健康个体服药后约2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如果患者有胃肠道疾病、乳糜症、肝硬化、胃酸缺乏等吸收障碍综合症等,这些情况会影响优甲乐的吸收。 此外,由于优甲乐里含有乳糖的成分,有一部分人存在乳糖不耐受的情况,例如喝牛奶不耐受等,这部分病人可能会对优甲乐不耐受。 优甲乐清除主要在肝脏代谢,任何具有肝酶诱导作用的药物,如巴比妥盐、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利福平等都会加速L-T4的代谢,增加肝脏清除率,导致体内作用时间缩短,血药浓度下降。因此,患者同时服用这些药物时,需要遵医嘱增加优甲乐的用量。 5 比较少见的因素 如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症,脱碘酶异常;更少见的病因是垂体单纯对T3反应差。 因此,我们首先要排除影响优甲乐吸收的因素,然后试着增加优甲乐剂量,或者将一部分L-T4替换成甲状腺片服用,因为甲状腺片里面含有T3成分,再复查甲功。如果TSH受到了抑制,提示这部分患者有可能是脱碘酶异常导致的。但值得一提的是脱碘酶异常只会发生在甲状腺全切除后的患者,故并不常见。 6 要与一些药物、饮料等间隔一段时间 口服优甲乐4小时后再服以下药物: 如氢氧化铝、碳酸钙、消胆胺、硫糖铝、胆汁酸螯合剂(消胆胺、考来替泊)、维生素D和钙等。 口服优甲乐4小时后再喝以下饮料: 葡萄柚、黄豆类、浓咖啡、牛奶、酸奶、豆浆以及高纤维饮食。 口服优甲乐2小时后再服以下药物: 碳酸钙、硫酸亚铁、氢氧化铝、硫糖铝等。 口服优甲乐2小时后再吃以下食物药物: 动物内脏,芝麻酱,菠菜,虾皮,木耳,红枣,樱桃,葡萄,桃子等。 来源:医号路人甲
TI-RADS甲状腺分级 分级 评价 超声 恶性风险 建议 0 无结节 弥漫性病变 0 结合实验室检查 1 阴性 正常甲状腺或术后 0 不需随访 2 良性 囊、实性,形态规则,边缘清楚 0 长期随访 3 可能良性 不典型的良性结节 5% 1年后复查 4 可疑恶性 实性、低或极低回声,微钙化, 微分叶/边缘模糊,纵横比>1 5~85% 活检或手术,即使阴性,都要定期随访 4A 具有一种恶性征象 5~10% 6个月复查 4B 具有两种恶性征象 10~50% 活检 4C 具有三/四种恶性征象 50~85% 手术 5 恶性结节伴淋巴转移 超过四项恶性征象,特别是微钙化和微分叶者 85~100% 手术切除 6 病理证实恶性 病理证实恶性病变 100% 手术切除
BI-RADS超声乳腺分类 1 类(category 1) 阴性(negative):超声上无异常发现。 2 类(category 2) 良性发现(benign finding/findings):本质上是非恶性的。单侧囊肿就属于这一级。乳腺内淋巴结(仍可能包含在1级)、乳腺植入物、稳定的外科手术后改变和连续超声检查未发现改变的纤维腺瘤也属于2级。 3类(category 3) 可能良性发现(probably benignfinding):建议短期随访:边缘界限清楚、椭圆形且呈水平方位生长的实质性肿块最有可能的是纤维腺瘤,其恶性的危险性小于2%。目前短期随访正越来越成为处理的策略。不能扪及的复杂囊肿和簇状小囊肿也可纳入该级,行短期随访。 4 类(category 4)可疑恶性(suspicious abnormality):应考虑活检:此级病灶有癌的可能性3%-94%。应对这些病灶进行分级,即低度、中度或较大可能恶性。一般而言,4级的病灶要求对组织进行取样活检。不具备纤维腺瘤和其他良性病灶所有超声特征的实质性肿块即包括在该级。 4 级的亚级划分原则: 4A类(category 4A) 属于低度可疑恶性。病理报告结果一般为非恶性,在获得良性的活检或细胞学检查结果后应进行6个月或常规的随访。例如可扪及的、局部界限清楚的实质性肿块,超声特征提示为纤维腺瘤;可扪及的复杂囊肿或可能的脓肿。 4B类(category 4B) 有中度可能恶性的病灶。属于这个分级的病灶放射和病理有紧密相关。部分界限清楚部分界限不清的纤维腺瘤或脂肪坏死可进行随访,但乳头状瘤则可能需要切除活检。 4C类(category 4C) 恶性可能较大,但不象5类那样典型的恶性。例如边界不清的不规则实质性肿块或新出现的簇状细小多形性钙化。该级病灶很可能会是恶性的结果。 5 类(category 5)高度提示恶性(high suggestive of malignancy):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几乎肯定恶性。超声发现的归入该级的异常有95%或更高的恶性危险,因而在开始时就应考虑明确的治疗。 6 类(category 6)活检证实的恶性(known biopsy-proven malignancy) :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在患者寻求治疗前已经活检证实恶性的属于该级。 BI-RADS超声乳腺分类 分类 解释 推荐处理 0 影像学评估不完全,需要进一步评估。 建议结合临床查体,或其它影像检查。 I 阴性 建议随访。 II 考虑良性改变 建议定期随访(如每年一次)。 III 良性疾病可能(约2%的恶性可能)。 但需要缩短随访周期(如3~6个月一次),这一级恶性的比例小于2%。 IV A 低度可以恶性 建议穿刺活检,结果良性建议随访。 IV B 中度可疑恶性 建议穿刺活检,若为乳头状瘤建议切检。 IV C 适度关注(非典型恶性征象) 建议活检,病理医师对此类组织取材应谨慎,若良性应短期随访。 V 高度怀疑为恶性病变(大等于95%认定为恶性疾病)。 需要手术切除活检及恰当处理。 VI 已行活检,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 手术切除。
9个月前 健康时报 在最近两年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基本是以30%的速度在上升,增幅排名第一。甲状腺疾病看似越来越多,不过知道“高发”的真正原因和疾病特性后,大可不必过于害怕。 作为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甲状腺调控代谢,管理着生长速率、发育、代谢,调节着体内钙的平衡等多种重要功能。这里要出问题会引起很多疾 病,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有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等。在正常人群中有30%至60%的人通过超声检查都能发现甲状腺结节的存在。 甲状腺癌发病率上升可能与生活习惯有关及放射线接触过多有关,更重要的是,可能与检出率增加有关。 临床中,很多患者都是在体检或其他检查中,发现了甲状腺肿块、结节或微小癌等。这是因为如今的检查手段不断提高,包括超声技术发展得较 快,B超分辨率大大提高,CT等各类先进影像学检查普及等,都能帮助医生发现临床没有症状的甲状腺癌。很多过去无法发现的1厘米以下结节及甲状腺周围血流 改变,现在都清晰可见,自然发现的患者会大大增多。而在过去,诊断甲状腺疾病主要靠医生用手摸。由于受到肿块位置、大小、患者脖子粗细、长短、肥胖等影响,很多甲状腺癌会被漏诊,所以人们就会误认为很少有人得这个病。 即使发现了甲状腺疾病甚至甲状腺癌也不必恐慌,以最常见的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炎为例,有些人在体检中查出了甲状腺结节,就会特别紧张,害 怕发展成癌症。其实,良性甲状腺结节一般不会转成癌症,不仅如此,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也无需处理,每一至两年复查超声,监测其增大速度即可。 另一种常见的甲状腺良性疾病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和甲状腺结节一样,绝大多数也无需任何治疗,只需定期随访超声及甲状腺功能即可,一旦出现病变,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效果都不错。即使是甲状腺癌,在恶性癌症中也属于相对“温和”的,早期甲状腺癌的20年生存率能达到90%,只要规范治疗,很多患者可以长期生存。 值得一提的是,甲状腺问题比较青睐女性,这是因为甲状腺癌与女性性激素内环境具有相关性。对于亲属中有甲状腺癌病史的人来说,特别是直系 亲属患上甲状腺癌的比例相对较高。因此建议有家族史的人群定期进行筛查。当感觉颈部出现无痛肿块,并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同时出现声音嘶哑、吞咽障碍、呼吸 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内分泌科就诊,以便做进一步检查。 目前检出的早期甲状腺癌,尤其是微小癌,根据危险分期应(如肿瘤的位置)一些患者应采取手术治疗,但部分患者危险因素较低,也可采用临床密切观察。
甲状腺功能化验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项: 1.甲状腺素分泌指标 如血清总T3(TT3)、总T4(TT4)、游离T3(FT3)、游离T4(FT4)。分泌指标高低直接反应甲状腺的功能状态,增高表示功能增进,减少表示功能减低。T3、T4在妊娠、服避孕药、雌激素治疗等情况下可增高;在雄激素和强的松治疗、肾病综合征、肝功衰竭、服用苯妥英钠和保泰松时可减低,故对甲亢诊断准确性受到限制。但FT3、FT4不受上述因素影响,是目前诊断甲亢、甲减的常用化验指标。但是多数医院常将TT3、TT4、FT3、FT4一起检查。FT3占总T3的0.3%,FT4占总T4的0.04%,含量虽然少,但生物活性极高,因为只有游离T3、T4才能进入细胞内,起到生理作用。FT3在甲亢早期或复发初期最先升高,对甲亢诊断意义大,而FT4甲亢时也增高,但甲减时最先降低,对甲减诊断优于FF3。反T3(rT3):95%以上由T4在周围组织代谢时脱碘形成,不具生理活性,对甲亢诊断意义不大,它在甲亢时与T3、T4、FT3、FT4同步升降,只是在甲亢或甲亢复发的早期先期升高,而且在非甲状腺疾病,T3、T4、FT3、FT4正常时,rT3可以独立升高。T3、T4在甲亢时常同步升高,但也有例外: (1)仅T3增高: ①T3型甲亢:在缺碘地区多见; ②T3优势甲亢:甲亢经药物治疗后,T4已正常,而T3持续不降甚或增高,T3(纳克/毫升)/T4(微克/毫升)>30,此型复发率高,宜手术治疗; ③甲亢早期或甲亢复发初期。4甲减用甲状腺片治疗时。正常甲状腺组织是按照T31:T49的比例分泌的,而甲状腺片中的T3为11而T4为12,含量近乎相等,而且T3吸收率95%,T4仅40%,长期服用会出现T3增高的现象。故现在提倡用左旋甲状腺素钠(优甲乐),可避免T4不足。 (2)仅T4增高: ①T4型甲亢:与吃含碘食物过多有关; ②假性T4甲亢:常见于心梗、肺心病、急性脑血管病、哮喘、肿瘤、急性肝病等,随着原发病好转而下降; ③少数老年甲亢,可仅T4高。 (3)T4减低: ①见于甲减; ②慢性心、肺、肝、脑疾病。 2.促甲状腺激素(TSH) 在脑垂体产生,有促进甲状腺滤泡细胞产生T3、T4、FT3、FT4的作用。它的高低受甲状腺素负反馈控制,其表现是相反的,甲状腺素高时,TSH低;甲状腺素低时,TSH高。故甲亢时T3、T4、FT3、FT4增高,而TSH是降低的,甲减时相反。 3.甲状腺免疫指标 常测定甲状腺免疫球蛋白(TG)(正常值
甲状腺结节消融微创手术治疗是甲状腺真正的微创手术治疗,具有不开刀、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不留疤痕等优点,其原理是通过彩超定位下用特制的穿刺针穿刺到达肿瘤部位后,通过射频、微波使肿瘤及其周围局部瞬间加热到达100多摄氏度,从而灭活杀死肿瘤组织达到治愈目的,是目前真正的甲状腺微创手术,对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甲状腺囊肿、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病灶等治疗疗效显
乳腺活检良性并非真正良性2015-03-31全球肿瘤快讯肿瘤资讯美国梅奥诊所Hartmann等报告的研究显示,具有非典型增生的乳腺活检诊断为良性,这种诊断掩盖了其病变的危险性。乳腺活检诊断为“良性”的非典型增生女性,未来罹患乳腺癌的风险要远远高于之前所想的。(N Engl J Med.2015;372:78-89),研究者分折了698例乳腺非典型增生病例(也可称为异形增生病例)。随防25年,143例罹患乳腺癌,乳腺癌的累计发病率为30%,其中81%为浸润性乳腺癌,19%为原位导管乳腺癌。随着时间的推移,非典型增生活检的乳腺癌累计发生率有所增加。5年的癌变率为6.6%,10年癌变率为12.6%,15年为19.4%,20年为23.1%,25年为30.3%,而对照组的发病率只有8%。研究者也分析了病灶数与癌变率:15年观察,1个非典型增生病灶,其癌变率为14.2%,2个病灶其癌变率为23.3%,而3个以上病灶,癌变率达34.4%。非典型增生可分为两类,即导管非典型增生和小叶非典型增生,两类增生的发生率和未来罹患乳腺癌的概率相似。研究者强调,乳腺癌的较高的累计发生率未被广泛认知接受,因此很多情况下非典型增生女性被忽视了,而这部分人群有较高的乳腺癌风险。美国每年有100万妇女接受乳腺活检结果诊断为良性,这些良性诊断结果中非典型增生占10%。与其他良性病变相比,非典型增生的乳腺癌相对风险较高,这一点为人们认知已有几十年了,不过就是最近非典型增生的绝对乳腺癌风险才被探究。除了研究者报告的30%的乳腺癌发生率,另一个未发表队列研究得到27.5%的乳腺癌发生率。临床医生可以应用这些绝对风险数据了,而不是用风险预测模型,模型一般都没在非典型增生病例中进行过验证。研究者建议,应对非典型增生患者进行更密切监测,非典型增生患者除了每年乳房X线摄影检查还应接受每年乳房MRI检查。同时可以考虑使用化学预防药物,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和芳香化酶抑制剂,这些药物已证实可使非典型增生女性获益。但这些预防措施既有利,也有弊。如应用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的主要风险是静脉血栓,应用他莫昔芬会增加子宫内膜癌风险等。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指南指出,5年预测绝对乳腺癌风险高于1.7%的就应该考虑化学预防了,显然非典型增生患者的乳腺癌风险符合这一标准。编译:刘复生 来源:全球肿瘤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