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公共场合,你一定经历过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孩子在尖叫、旋转或发出噪音,周围的人不满地看着你,眉头紧锁,甚至他们还会强硬地说:看好你的小孩!一些人会觉得你的孩子没有礼貌,不懂事。一些人可能看出了孩子的不同,但他们会怪你为什么要带孩子出来。这种情绪,可能来自一个陌生人、一个熟人,甚至家里的亲戚。每当这种时刻,你都会感受到社会带给自闭症的偏见。有研究显示,这些偏见,可能会让家长羞于带孩子诊断、去寻求帮助。家长会尽量减少带孩子外出活动,把很更多的精力放在维系邻里关系上,严重影响整个家庭的幸福水平。这种偏见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早前我们推送了一篇文章:《别让欺凌成为自闭症孩子上学路上的拦路虎》,在这篇文章里,一名患有自闭症的17岁少年讲述了他被差别对待的切身经历。自闭症孩子常常因为自身的一些特点而被他人另眼相待。比如一些自闭症孩子会表现出社交沟通上的障碍,孩子们会觉得他“难以接近”、“冷漠不友好”,以至于会孤立这个孩子;一些自闭症孩子会有一些刻板的行为,即便这些行为既没有影响到他自己的生活,也没有对别人产生影响。这在其他孩子的眼中,是“奇怪的”、“头脑有问题的”。很多孩子不理解“表象背后的意思”。当他们被一些人欺负,得到了一句玩笑般的道歉“我不是故意的,对不起了。”以后,真的会认为对方不是故意的,轻易就原谅了对方。这会让更多的欺凌事件发生。这些对自闭症孩子来说挑战极大的事情,很多是由于偏见产生的。社会大众对自闭症的印象,绝大多数是:弱小、无能、问题儿童(人士)... ...人们仅仅把自闭症当成一种障碍,只看到了他们的与众不同。这种偏见不仅仅会给孩子带来很多不好的挑战,也间接影响着父母。为了避免这种偏见带来的不良影响,很多家长选择把孩子留在家里,自己照顾,即便孩子已经学会了很多技能,完全可以走出家门更多的接触社会。父母们也不得已放弃工作。当儿子乐乐出生的时候,乐妈做着一份高薪的金融工作,她想有更多的时间陪孩子,所以当儿子1岁时,乐妈辞去了工作,做了一份金融方向的兼职。乐乐2岁时被确诊为自闭症,这让乐妈把兼职也辞掉了。儿子4岁的时候,乐妈接受了一份工作,起初面试官对她的工作经历和学历很感兴趣,但当他知道她已经3年没工作时,他的语气发生了变化:“3年没工作了?你还能适应吗?”乐妈回忆道。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工作,随着儿子一天天的长大,出现了很多“额外”的问题,乐妈除了要监督孩子的训练以外,多了很多欺凌问题需要处理。“朋友们”常常利用乐乐的善意,以欺负他为乐趣。那段时间,乐乐几乎每天都脏兮兮的回到家里,乐妈不得不处理这些事情,奔走于家与学校之间,就又辞掉了工作。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偏见?自闭症孩子被另眼相待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即使能力再强,自闭症孩子身上还是会有一些无法隐藏的与众不同。在普通人身上被视为“特色”的一些表现,在自闭症孩子身上被看作“问题行为”。除了自闭症孩子本身的表现以外,“自闭症”这一标签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英国,一些家长会拒绝给孩子做诊断,因为标签给父母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虽然有些人会告诉那些故意避免诊断的父母:你的孩子可能患有自闭症,但他们依旧会拒绝。虽然有了诊断可以打卡治疗与教育服务的大门,改善孩子们的生活质量。但这同样也会造成社会对他们的偏见,他们要处理更多不必要的社会交际问题,让他们失去作为父母的“正常状态”。在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不仅仅是自闭症,当一个孩子被贴上“特殊儿童”的标签时,他们接受教育的道路在一定程度上会变窄很多,往往普通学校会尽可能的避免接收这样的孩子,他们有着自己的难题。首先,特教资源的缺失让学校无法给予这些孩子有力的支持。其次,学校老师要面临来自学业成绩、其他同学家长,等等额外的压力。再次,一些对于那些适应困难的特殊孩子,顺利的融入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特殊学校接纳这些孩子们的能力也是有限的。特殊学校在数量上比较少,特教教师的缺乏让每个学校的接纳程度降低很多。这让很多孩子不得不面临入学困难的情况。虽然现在特殊学校在尽可能的加大招生的力度,容纳区域内全部的特殊孩子,也是比较困难的。一些家长也不愿意让孩子到特殊学校去。他们认为一旦去了特殊学校,孩子就被“定了性”,即便以后能力有了提升,可以升入普通学校,也很难。反而不做任何的诊断,不贴任何的标签,被学校接收的可能大一些。这样的问题让更多的家长对于自闭症避而不谈,听不到群体内部的声音,让偏见的鸿沟越来越深。家长如何应对偏见?要想打破这种偏见,家长的努力很重要。总要有人来推动社会印象的变化,没什么比来自群体内部的表现与声音更具说服力。1培养孩子的能力虽然这个问题有点“老生常谈”,但这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第一印象影响着人们的后续活动以及评价,第一印象的烙印是很深的,如果我们的孩子在第一次与他人接触的时候,对他人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或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他们对于自闭症群体的印象可能很难改变。当然,培养孩子的能力也不仅仅为了在他人心中留下好印象。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通过这些能力,更好地生活,适应环境的变化与要求,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2学会为自己的孩子辩护为自己的孩子辩护,不仅仅是在孩子有一些不适当行为时,告诉别人自己孩子所处的困境与自闭症人士的特点。更是要清楚自己孩子的权益,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孩子的权益。就有家长为了让儿子的同学了解自闭症儿子更加真实的一面,到全校同学面前演讲的故事;卡洛琳女士在参加自己孩子的IEP会议时,也积极地帮助其他家长参加自己孩子的IEP,让更多的家长了解特殊孩子应享有的权益,进而推动当地特殊教育的发展。3更好地沟通——“孩子是自闭症,要不要对学校的老师隐瞒?”这个问题一直是家长纠结的问题,也是老师争论的焦点。我个人的建议,是与学校老师好好沟通。因为隐瞒会有3个问题:1、老师不知道怎么办,学校也无法给予更好的支持,孩子得不到合适的帮助,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更别提接受好的教育了。2、同学不了解孩子,他所表现出的“不合群”会让同学疏远孩子,缺少了社交,达不到融合的目的,更容易引发欺凌事件。3、给老师造成压力。对于老师的评价是与学生的成绩挂钩的,不与老师沟通清楚会让孩子成为老师眼中的“差等生”。就算孩子的成绩没问题,孩子不经意间变现出来的不适宜的行为,会让孩子变成“问题少年”,偏见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也给老师造成压力。前一阵,我们推送了一篇《家长如何与老师沟通》的文章,里面详细分享了作为一名自闭症孩子的妈妈,她是如何与学校老师沟通,为孩子争取最大程度的支持的。4专注于孩子本身有时候,家长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对孩子存在偏见。这当然不是说父母对孩子不好的地方,而是你是否过于关注自闭症,而不是孩子本身了?虽然自闭症孩子一些能力的发展要慢于普通孩子,但自闭症孩子也是孩子,在他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是不断进步的。想一想你有没有“包办代替”的时候?之前我观察的班级里有一位陪读的奶奶。和同班同学比起来,小孙女的能力差一些。我印象非常深的一件事,是一节美术课,老师教孩子们用图形贴画。因为上一届课已经有简单操作过了,所以孩子们很快就贴好了。而小女孩一直没办法专注注意力,进度被落下了好多。老师好不容易把她的视线拉回来,可以贴画了。小女孩的精细动作不太好,贴的非常慢,而且贴不准。因为一会所有同学都要到前面展示,奶奶一着急,就一遍催小女孩,一边帮她贴好,好上前展示。其实小女孩是可以自己贴好的,但奶奶太着急了,女孩刚刚专注的注意力一下子又跑了。我们总觉得孩子做不好,认为他们努力过就可以了,赶快帮孩子做好,别让他和别人差太多。但正是这种想法,孩子的锻炼机会减少了很多,看起来像是会了某些技能,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学会了。当孩子离开了家长的照拂,问题显露无疑,孩子融入起来会更加困难。这也是家长主导干预时,常常会出现的问题。专注于孩子本身的能力,看到优势而非不足。不是说孩子一定要有绘画、音乐方面的特长才叫优势与能力。他们待人真诚、善良简单、从不说谎... ... 这些都是孩子们优秀的地方。重视他作为儿童的能力,而不是自闭症所带来的障碍。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的,社会大众对待自闭症群体的态度。本文转自恩启特教平台
我们都知道自闭症患者的两个表现:社交缺陷和刻板行为,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自闭症的两个表现,但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刻板行为或者说规律性的行为,或许可能是导致社交障碍的原因。自闭症儿童虽然确实与普通孩子的思维“只是不同,没有对错”,但目前学界基本已经达成的共识是,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存在有生理上的缺陷与障碍的。首先从自闭症的诊断标准来看,目前最新的第五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将ASD的诊断标准从原先的“三条金标准”改为两条,删除了“语言障碍”这一项,具体的叙述是:1)在多种场合下,社交交流和社交互动方面存在持续性缺陷;2)受限的、重复的行为模式、兴趣或活动。第一条体现的是自闭症的孩子非常的“高冷”,很少跟人互动,很少回应你的话,连眼神交流也非常少。他们沉浸在自己在做的事情上,对“社交”的概念几乎为零。当然在此说的基本上是典型的自闭症孩子的表现,有些比较轻的、只是有一些自闭倾向的患者,他们在社交上的障碍也会较少一些。但基本上,自闭症患者都存在着明显的社交缺陷,他们要习得必须的社会化行为,也会比常人困难很多。而第二条大家可能有很多更直观的了解,像《雨人》里面主人公的生活规律必须按时按点,对数字有极其强烈的执着。但自闭症患者并不都是天才,他们大多数的智商是低于平均值的,只有很少的一些人存在“孤岛智力”:在某个很专精的领域具有超出常人的天赋,但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则很欠缺。我们都知道,人们在生活中的很多行为都是由互动反馈来调整的。比方说小孩子做了错事,家长的批评责罚让他们明白这样的事是错的、是不可以再做的。但是现在有一些研究关注自闭症患者的奖赏环路(reward circuitry),发现它们存在一定的异常。一项纵向研究的实验对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孩子和没有患病的孩子进行了MRI的大脑结构扫描,结果发现自闭症的孩子其纹状体(striatum)的生长速度远远高于正常的孩子。纹状体是大脑基底神经节的组成部分,在这个脑区内含有许多很重要的核团,并且是多巴胺受体的一个很关键的区域,对于运动控制、学习记忆、认知调控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纹状体过于“冗余”的增生,很有可能是与自闭症患者的“刻板行为”间互相强化的结果。也就是说,是某种行为强化了大脑中的这一反馈,而这种反馈机制反过来进一步去强化这个行为,最终导致患者始终执着于某一个很特定的行为。也就是说,自闭症患者的大脑在奖赏机制上存在着某种我们目前还不能了解的异常,正是这些异常造成了自闭症患者在社交、兴趣上的一系列障碍。目前较受大家认可的一个说法是:由于生活里面的很多事情都比较有规律,这些以规律呈现的事情更容易得到强化,并转化为固定的行为与狭隘的兴趣;而社交行为则是多样的、难以预测的,因而得不到反馈强化,这也就造成了自闭症患者社交上的欠缺。也就是说,自闭症患者的大脑在奖赏机制上存在异常,正是这些异常使得有规律的刻板行为得到了强化,而对于无规律的社交行为,则带来了一系列障碍。不过就像前面说的那样,自闭症相关的大脑研究还很不够,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各种结果,或者说各种异常,而对于造成这些异常的原因目前并不知道,所以很希望有生之年可以看到病理研究上的大突破。这样,针对这些异常,我们就会有更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法了。相关文献:Langen, M., Bos, D., Noordermeer, S. D., Nederveen, H., van Engeland, H., & Durston, S. (2014). Chan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riatum are involved in repetitive behavior in autism. Biological psychiatry, 76(5), 405-411.Kohls, G., Yerys, B. E., & Schultz, R. T. (2014). Striatal development in autism: repetitive behaviors and the reward circuitry. Commentary. Biol Psychiatry, 76(5), 358-9.
2018 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频出重手,接连修改、禁用了一大批药品及使用说明,很多药品都与宝宝息息相关。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每一种药物的上市都有自己的背景和原因,其实并不存在所谓「打死也不能吃的药物」。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我们有理由给孩子选择更安全的药物。临近年末,丁香妈妈联合药师和儿科医生,为家长们盘点了一份「儿童用药黑名单」,里面包含了需要家长警惕的感冒、咳嗽、退烧等 10 大类常见药物。感冒药物1. 伪麻美芬滴剂儿童禁用禁用原因:2018 年 6 月,被国家药监局通知注销。含有伪麻黄碱,是神经兴奋剂的一种;含有右美沙芬,有抑制呼吸的风险。这两种成分对于 2 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没有明确的安全剂量。代表产品:艾畅、惠 X 宁(美敏伪麻溶液)、泰 X(酚麻美敏混悬液)、氨酚美麻干混悬剂2. 小儿氨酚烷胺颗粒1 岁以下禁用禁用原因:含有金刚烷胺、咖啡因,过量服用有兴奋、胡言乱语、惊厥、心律失常等症。代表产品:优 X 丹、好 X 娃3.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儿童慎用慎用原因:2018 年 10 月,药监局要求蒲地蓝修改说明书,该药品存在众多等不良反应;有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孕妇和孩子都必须谨慎对待。4. 小儿氨酚黄那敏2 岁以下慎用不推荐原因:属于复方感冒药,2 岁以下慎用, 4 岁以下不推荐使用。含有的退热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在很多感冒药中都会出现,与退烧药(泰诺林)同吃,容易用药过量,造成肝损伤。代表产品:小 X 克、X 彤、小 X 花咳嗽药物1.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药18 岁以下禁用禁用原因:今年 9 月,药监局将含有可待因的感冒咳嗽药品列入 18 岁以下禁用黑名单。可待因和吗啡一样都是从罂粟壳里提取出来的。长期滥用这类止咳药品,可引起依赖性和成瘾性,甚至危及生命。代表产品:图片来源:丁香妈妈编辑部2.含有(非那根)异丙嗪的止咳药2 岁以下禁用禁用原因:副作用大,可能导致 2 岁以下孩子呼吸抑制甚至死亡。世界卫生组织更曾提出警告:非那根(异丙嗪)禁止作为 2 岁以下儿童的镇咳药物来使用。代表产品:伤风止咳糖浆、复方桔梗枇杷糖浆发烧药物1.尼美舒利12 岁以下禁用禁用原因:可造成儿童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2.安痛定任何情况都不建议用禁用原因:为氨基比林复方制剂,容易引起白细胞减少症和过敏性休克。从 1931 年到 1934 年,仅美国一个国家就有 1981 人死于氨基比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欧洲死亡 200 余人。3.赖氨匹林任何情况都不建议用禁用原因:可引起严重的脑部不良反应——瑞氏综合征,出现惊厥、呕吐等症状,甚至会昏迷,严重时可能直接导致死亡,12 岁以下的孩子患病比例最高。4.安乃近鼻滴、针剂美国禁用 40 年禁用原因:为氨基比林复方制剂,容易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溶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性休克,有致死风险。抗病毒药物1.利巴韦林婴幼儿不建议用不建议原因:又称为病毒唑,对普通呼吸道病毒感染、手足口都没有疗效,且有溶血性贫血、致癌风险。利巴韦林还禁用于孕期和哺乳期女性,服药前后 6 个月,男女都需要避孕。胃肠道疾病药物1.庆大霉素没有做耳聋基因筛查的人群慎用慎用原因: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致聋风险。我国每年约有 3 万名儿童因不当用药造成中毒性耳聋,其中 95% 以上为氨基糖苷类药物。2.藿香正气口服液不建议使用不建议原因: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皮疹、头晕等不良反应,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另外,藿香正气水中酒精含量大于 50%,会加重脱水。黄疸药物1.茵栀黄注射液儿童禁用禁用原因:可容易引起胃肠道出血、肾功能异常的不良反应;其中含有金银花提取物,更是容易引发新生儿溶血,曾有致死先例。2.茵栀黄口服液不推荐使用不推荐原因:可能会出现腹泻、便血、呕吐,对新生儿肠胃有极大损伤,不建议用。保健药物1.匹多莫德3 岁以下禁用禁用原因:今年 3 月,国家药监局通知匹多莫德试剂(包括口服液、溶液、胶囊等)3 岁以下儿童禁用,安全性与有效性尚未得到验证 。存在消化系统损害、皮肤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等多种不良反应。2.保婴丹不建议使用不建议原因:主要成分是冰片和法半夏,都会抑制人的中枢神经兴奋性,过量使用可能会抑制宝宝呼吸。皮肤病药物1.一扫光药膏儿童禁用禁用原因:2016 年国家药监局要求修订一扫光药膏说明书,明确标注儿童禁用,使用后还可能会出现「急、慢性铅、汞中毒引起的各种症状」。2.肤乐霜不建议使用不建议原因:2010 年之前的旧版肤乐霜含有激素「醋酸地塞米松」,新版肤乐霜不含激素,但药效也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此外,肤乐霜含有的三种成分:白芷具(光敏性,长期光照皮肤发黑长斑)、威灵仙(有毒,会引起皮肤发泡溃疡)、大风子(会引发中毒),都是我国成人化妆品的禁用成分,更别说是给宝宝使用。海淘药物1.日本面包超人系列慎用原因:该药属于复方感冒药,2 岁以下禁用, 4 岁以下不推荐使用。而且旧版蓝色包装含有可待因成分,国家明令禁止 18 岁以下青少年及儿童使用。虽然日本官方发文更改配方,但不排除海淘时买到旧配方存货,不可大意。2.美国无糖 Delsym 止咳药慎用原因:主要成分是右美沙芬,有抑制呼吸的风险。3.德国诺华 Otriven 婴儿感冒鼻塞专用滴鼻液慎用原因:主要成分是赛洛唑啉,会引起流鼻血、加重鼻炎。在国内,3 岁以下孩子已不建议使用类似成分。中药注射液1.喜炎平注射液儿童慎用慎用原因:主要成分是穿心莲内酯磺化物,出现过多例寒战、发热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去年九月该药被药监局紧急停用。2.柴胡注射液儿童禁用禁用原因:2018 年 5 月国家药监局明确指出,柴胡注射液儿童禁用。可导致众多不良反应,因输液、肌注用药致死的事故也曾有发生。3.双黄连注射液儿童禁用禁用原因:2018 年 6 月国家药监局发出公告,明确 4 周岁及以下儿童禁用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不明,有肌注药致死先例。《2016 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指出,我国每年约有 3 万名儿童,因为用药不当导致耳聋,造成肝肾功能、神经系统损伤的更是难以计数。儿童群体中,药物中毒占所有中毒就诊儿童的比例,从 2012 年的 53% 上升到 2014 年的 73%。从中毒年龄来看,0 到 14 岁的药物中毒儿童里,1 到 4 岁儿童占比最大。我们在给宝宝用药时必须谨慎仔细,儿童用药安全,有时是虚惊一场,有时是侥幸避开,但有时候也可能是为时晚矣。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闭症与肠道菌群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自闭症患者肠道微生物中的细菌和真菌与健康对照存在差异。几个相关研究发现,与控制组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医疗记录中明显不同的是在婴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通常用来治疗耳部感染)。这些抗生素会破坏肠道内的有益菌群,因此增加了有害菌群和酵母菌过度生长的危险。有害菌群和酵母菌制造的毒素可以严重影响人类的心理机能和行为;酒精是酵母菌制造的毒素中的一种。也是一个酵母菌毒素严重影响人类行为的很好的例证。对这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将抗真菌饮食,抗真菌药物(如果存在酵母菌)和益生菌(有益菌群)结合起来。这个方法可以重建肠道功能。肠胃道中微生物的数量与人体的细胞数量大致相抵。常见的微生物大约有500种左右,其中的30至40种处于主导地位,包括不同的酵母菌群和真菌群。大部分的肠胃道微生物都属于厌氧或兼性厌氧菌,而酵母菌/真菌和梭菌群又往往能够有效地对抗广谱抗生素。另外,近期的研究表明,服用某些抗生素会导致肠道内的念珠菌群出现快速的生长。检测胃肠道微生物过度生长(微生态失衡)由于许多先天性的代谢障碍会引起肌无力,因此我首先进行的便是针对遗传性疾病方面的检测,但是都没有结果。在此过程中,我在无意中发现两名男童的尿液中有一些奇怪的化合物。几乎没有一篇学术论文讨论过这些化合物的作用和意义。我的同事也不断告诉我说,这些化合物可能是来自肠道菌群(即肠道微生物的代谢物),没有什么特殊意义。由于这些化合物都是十分近似(或者形式不同),但都属于克氏循环中的化合物,因此我觉得它们可能是非常重要的,至少可能是反代谢产物。与此同时,我也对人体内不同的酵母菌和细菌群进行了培养和检测,我希望通过这样的实验来获知到底是胃肠道中的哪些微生物产生了那些奇怪的化合物。自闭症患儿尿液中的酵母菌代谢物帮助解开自闭症患儿尿液中奇怪化合物之谜的物质是酒石酸。这对患有自闭症和肌无力的兄弟尿液中含有水平极高的酒石酸。另一个接受检测的自闭症患儿尿液中的酒石酸含量居然是正常儿童的600多倍。人体内唯一能够制造酒石酸的生物就是酵母菌。酒石酸会在酿制葡萄酒时形成淤积物质,因此一般都要被清除。而葡萄酒正式由酵母菌(酿酒酵母)将糖水发酵后的产物。人体是不会产生这类物质的。当我把这些数据与其他自闭症患儿相对照后,我很快便发现了其中存在的关联性,这些异常物质的构成十分相似。下一步就十分明确了,如果这些化合物确实来自于酵母菌,并且导致了诸如自闭症之类的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可以用抗真菌类的药物杀死这些微生物。然而,遗憾的是这两个自闭症兄弟直到一年以后才正式开始接受抗真菌治疗。几乎就在同时,我所在医院的神经科接收了一个2岁的自闭症患儿,而我刚刚帮他做完有机酸检测。这个孩子直到18个月大的时候都非常正常,大约有200多的词汇量。这个孩子曾接受过数次针对耳部炎症的抗生素治疗,而且还患有鹅口疮(一种由念珠菌或酵母菌所导致的口舌感染疾病)。在感染开始之后,他的表现便呈现持续恶化的趋势。孩子后来几乎不会说话,多动情形增加,晚上从来不睡觉,也不与父母发生任何眼神交流,最终被诊断为自闭症。这种由于抗生素所导致的发育障碍在自闭症中非常普遍,尤其是男性中(男女比例大约为20比1)。他的有机酸水平超标很严重,我认为这是由酵母菌产生的,这其中包括酒石酸。我所在医院的神经科医生不愿意给这个孩子开处抗真菌药物制真菌素,因此我只好告诉他的家长,让他们要求自己的家庭医生来开药。在接受制真菌治疗一段时间后孩子的眼神交流开始恢复,超标的有机酸水平也开始逐渐降低,尽管一直到60天后尿液中的酒石酸水平才回落到正常范围内。当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制真菌素治疗后,这个孩子的行为几乎恢复了正常——开始出现眼神交流。与此同时,孩子的多动情形也有所减少,做事时也显得更加专注。睡眠状况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正是酵母菌或念珠菌(这两种微生物十分相似)在肠道中的分泌物导致了所有的异常现象。酵母菌是一种非常顽强的菌类,即便是在进行抗真菌治疗六个月后还是很难将其完全清除。酵母菌有将人类肠壁细胞转换为自身组织的能力,因此使肠道内的部分细胞均有了酵母菌的DNA,因此尽管这些微生物仍对抗真菌类药物做出反应,但却很难将其完全清除,而停药又会使这些微生物死灰复燃。另一种情况是,有些酵母菌会躲在肠胃道的死角里或隐藏在小肠绒毛的缝隙中,因此当药物清除其他微生物时,这些真菌却能幸存。尽管它们的数量极其有限,但千万不能小看其再生能力,尤其是在停药之后。另外,人体免疫系统不但会收集和识别人体自身的细胞,在出生后不久,免疫系统更多地会收集肠胃道中细菌和酵母菌的细胞。这些工作是由CD5+ B-细胞完成的,这也是人类在胎儿时期便已经出现的免疫细胞,其作用是在人类余下的一生中实现对肠胃道微生物的耐受。这种细胞在人体内对IgA抗体有着控制作用,使其能够识别肠胃道中哪些微生物是可以耐受的,而哪些是不可以的。自闭症患儿在抗真菌治疗后的反应抗真菌治疗后,经自闭症患儿家长证实的改善情况:多动情况减少,眼神接触增多,言语能力提升(词汇量和说话频率上升),睡眠更安稳,集中力上升,可以进行较有想象力的游戏,减少程式化的活动(比如旋转物体),学习成绩也相应上升。这对自闭症患儿除了接受抗真菌治疗外,还在接受食物过敏食疗和无麸质无酪蛋白的食疗。大约有1000名左右的自闭症患儿接受了相应的抗真菌制剂的治疗,其中包括制霉菌素、兰美抒、斯皮仁诺、酮康唑、大扶康、辛酸、葡萄柚籽提取物和大蒜提取物等,其中有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患儿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一份由利姆兰德博士组织的问卷调查中,大部分自闭症患儿家属都认为抗真菌治疗是所有药物治疗中效果最好的。如何对抗酵母菌?1,抗真菌药物。2,补充益生菌。和抗生菌药物一起使用,益生菌可以停止酵母菌的过快增长,可以克服抗生素副作用造成的酵母菌的过快增长。它也可以促进Th-1免疫,帮助平衡Th-2细胞增多的免疫系统。3,环境控制。可以购买紫外线灯和空气净化器。4,补充营养。需要补充一些额外的小儿维生素像维他命C。这样可以让免疫系统增强。5,三氧灌肠杀菌。三氧具有全面、高效、快速的杀菌作用,可以在短时间内破坏霉菌、真菌、细菌和其它致病菌的生物结构,使之失去生存能力。在实施杀菌过程中,三氧还和各类有机物接触发生转变,转变的产物为氧,这种活性氧可直接改善了无氧环境,能刺激免疫细胞的产生,抑制致病菌生长。杀灭肠道有害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附:酵母菌过度增长症状1.肚子肿胀,特别是在吃了促酵母增长食物之后2.毒菌性口炎,舌头上出现很厚很白的一层舌苔,或嘴巴里出现小白粒3.任一粘膜处发痒发红,或外部身体组织温热、潮湿,如男孩的生殖器和女孩的阴道4.周期性阴道感染,男性的股藓疼痛5.脚趾甲和手指甲的周期性真菌感染,或周期性脚臭6.全身浮肿,特别是手、脸和脚,或有慢性水潴留的倾向7.疲劳。但没有明显的原因8.意志消沉,没有明显原因9.记忆力、认知能力差,头脑不清、困惑10.由粘膜分泌粘液引起的慢性鼻塞,或是鼻粘膜红肿11.失眠,焦躁,坐立不安12.关节痛,但不肿胀13.肌肉痛、头痛14.发胖,很难减轻体重15.特想吃糖和其他精心加工制作的碳水化合物,包括面包、意大利面16.长期使用类固醇17.长期使用抗生素
最近有几位网友在恩启社区留言,问关于孩子不会上厕所的问题,也有很多家长在微信后台,留言咨询关于孩子如厕训练的问题。“吃喝拉撒睡”是一个人的基本生理需求也是基本生活能力,上厕所是一项必备的生活技能。对很多孤独症孩子而言,上厕所是需要有意识的长时间的训练培养的,那么该如何进行如厕训练呢?如厕训练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翻译了美国自闭症之声(Autism Speaks)的行为处方,全部教给你。开始前的准备在开始如厕训练之前,家长要先思考以下这些问题,这可能有助于为您的孩子找到更合适的解决方法:1)健康问题:孩子可能由于身体或疾病因素导致如厕困难,家长需要向儿科医生咨询。2)语言困难:自闭症儿童在语言理解及使用方面有困难。你不能期望一个自闭症的孩子使用厕所前会主动询问别人。3)脱衣裤问题:有些自闭症儿童不会脱裤子和穿裤子。4)恐惧问题:有些自闭症儿童不敢坐在坐厕上(或蹲厕上),或害怕听见冲水声。5)感知便意信号:有些自闭症儿童不能意识到他们需要上厕所,或者不知道裤子湿了或脏了。6)刻板行为:有些自闭症儿童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排尿或排大便方式。对于他们而言,学习新的如厕方式可能很困难。7)不熟悉的厕所:有些自闭症儿童在家里或学校里学会了一套上厕所的常规,但在其他地方(如:公共厕所)如厕却十分困难。如何制订如厕训练计划?很多人都在训练孩子如何上厕所,例如不同的家庭成员、教师、训练助手、日间课程职员等。每一个对孩子进行如厕训练的人都应该使用相同的语言以及相同的流程,这样有助于如厕训练取得成功。一份书面的如厕训练计划可以保证在训练过程中每个人都用相同的语言以及相同的流程。如厕训练计划包括如下内容:目标:为孩子制定总目标,以及在某一段时期里你期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并让所有照顾孩子的人都知道这些目标。规律:①多长时间要上一次厕所,以及什么时候会上厕所?②每次上厕所多长时间?家长要明确孩子能忍受在厕所里待多长时间,刚开始训练的时候可能只待5秒钟。语言:使用孩子有反应的语言。例如:是否有些可以暗示让孩子去排尿的词语?你让孩子上厕所时会使用哪个词?地点:①在哪里?孩子在哪里上厕所?②做什么?要注意厕所里的光线,是昏暗的还是明亮的?光线是否会影响孩子上厕所?厕所里是否有噪声(例如:抽风机)?厕纸的类型?孩子喜欢关上门还是开着门?③哪个人?谁跟着孩子上厕所?是一直陪着孩子的人还是谁在孩子身边就谁去?工具:使用哪种工具?是否有可视化程序表?孩子上厕所的时候喜欢听音乐还是喜欢看书?奖励:①什么样的行为可以给予奖励,而什么行为不能?②如何奖励孩子的良好行为?当孩子得不到奖励时会有什么表现?具体可参照以下如厕训练计划(范例),你也可以将其中的范例部分去除,制作空白表格,用来制定你的孩子的如厕训练计划。如厕训练计划(范例)目标让孩子吃完这顿饭后15分钟上厕所,并在侧板上坐五分钟规律(多久上一次厕所?每次多久?)孩子每次进餐或喝饮料后15分钟都要上厕所;孩子上厕所5分钟,孩子要坐在厕板上语言“我们现在上厕所”,“嘘嘘”表示尿尿地点厕所,由照顾孩子的人站在厕所外,开着门,开着灯和排气扇工具在厕所对开的地方贴上可视化如此程序表;让孩子上厕所的时候看《小熊维尼》奖励每次完成如厕(不拉在裤子上,在厕所如厕),孩子都可以玩5分钟小马车,或获得一颗糖果奖励。如厕训练程序有什么?由家长制定程序表,并帮助孩子按程序表的要求逐项完成任务。执行的要点如下:1)每天上厕所6次:设定每天上6次厕为目标(5短1长,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稍作次数调整,但在训练期间最好能固定次数和时间)。2)不要询问孩子,而是直接告知:直接告诉孩子“是时候要上厕所了”不要等孩子说,也不要问孩子是否需要。3)程序化:每天设定相同的时间上厕所,或将上厕所的时间与每天的某项常规活动联系在一起。4)交流:每次如厕训练都使用相同的简单语句、手势或图片。如“要上厕所了”,“嘘嘘”等。这样有助于孩子学会与上厕所有关的语言。5)坚持不懈:当你制定好一套程序和方法后,坚持向着同一目标努力至少3个星期,不要随意更改。严格按照如厕程序表执行,并且使孩子可以在家里和外面都有进行如厕训练的机会。6)制作可视化的程序表:让孩子通过图片明白自己需要在厕所里做什么事情。示例:7)制定奖励:把孩子喜欢的物品列成一个清单,例如食物、玩具等,选择一些方便给予的小物品,小件的食物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水果、点心、饼干、巧克力脆片等。当孩子在厕所里完成排尿或排大便后,家长需要立刻奖励(不要过一会儿才给)。如何提高自闭娃如厕的成功率?1)连续3天(不要选特殊的日子,如生病、受惊吓等)记录孩子的生活规律。经常检查孩子的尿片(例如:每15分钟查一次),并注意计算孩子喝水或进食后多久会排尿或排大便,这将有助于家长制定孩子的如厕训练计划。2)从孩子的饮食着手。改变食谱,如增加食物中液体(汤羹)及纤维(蔬菜)的含量,可使孩子经常需要上厕所。3)稍微改变一下孩子的日常习惯。包括给孩子穿容易脱下的衣物;在厕所里或厕所附近更换尿片等。可以让孩子参与清理的过程(例如换裤子、拿新的尿片、拿走弄脏的衣物等)。4)假如可以的话,让孩子帮忙把尿片上的秽物倒在厕所里。可有助于孩子明白这些排泄物(尿和大便)应该排到厕所里,注意每次更换尿片都让孩子冲厕所并洗净双手。5)要确保孩子每次上厕所都感到舒适。孩子坐在厕板上应该感觉到舒服。可以使用儿童厕板和脚踏板。假如孩子不能坐在厕板上,那在进入如厕训练计划前要先单独练习“坐”这个动作。6)家长要考虑到孩子的感觉需求。假如孩子不喜欢厕所里的某种声音、气味或物品,应尽可能地更换掉。7)为孩子多准备些内裤。在如厕训练期间,让孩子在白天穿上内裤是很重要的环节。当孩子尿裤子的时候,他要有“湿了”的感觉。尿片或拉拉裤可以晚上睡觉时或外出时穿。8)一定要使用可视化程序表。让孩子可以通过图片指导“如厕”的每一个步骤,清楚整个流程以及下一步将要发生的事情。在如厕期间,要让孩子看到可视化程序表的相应步骤(最好有相应的标签)。9)使用奖励的策略。当孩子在厕所里排尿或大便后应该马上给予奖励。对某个行为的奖励越快,日后出现该行为的奖励越快,日后出现该行为的几率就越高。如厕训练的奖励要显得很特别,也就是说如厕后的奖励应该仅用于如厕训练。10)在不同的厕所中进行如厕训练。有助于孩子学习如何在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厕所。常见问题解答1)孩子会在学校上厕所,但却拒绝在家里上厕所,我们该怎么办?答:自闭症的孩子在学校会做的事情改成在家里做可能会变得很困难。让孩子在学校里学会使用不同的厕所可能对此有帮助。家长在孩子如厕时使用的语言和流程应该与学校老师所使用的保持一致。家长在家里可以首先尝试简单的一个或几个步骤,倒如先让孩子走进厕所,然后每次增加一个步骤,直到孩子能在家里如厕为止;让孩子在不同的厕所进行如厕训练,例如在商店或其他人家里使用厕所等。2)我们为女儿制订了很好的如厕训练计划,却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答: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着手:①明确有无疾病方面的原因导致孩子不能正常如厕。向儿科医生咨询孩子是否有便秘或需要改变饮食习惯;②仔细查看女儿的如厕训练计划,确保你带孩子上厕所的时候正是她需要排尿或大便的时候;③可以考虑改变奖励方式。要确定孩子喜欢您提供的奖励。至少每隔3个月对目前所用的奖励是否适合孩子进行重新审视。而针对你的个案,需要重新审视的间隔会更短,这样做会有很大的帮助。3)我整个星期都在训练儿子上厕所,但完全没有进展。请问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有成效?答:对于许多孩子来说,如厕训练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收到成效。家长需要放松心情并且要有耐心,这样对孩子会有所帮助。如厕训练并没有所谓的“终点”,而应该成为你和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当家长精力较好或当孩子看起来已经准备好了的时候,你可以稍作休息并再次进行如厕训练。值得注意的避,让孩子学会上厕所可能会很困难。因此,家长应该选择一个对自己或家人来说都比较好的时段进行如厕训练。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有足够的精力对孩子的这项重要技能进行长期训练了。牢记要点(1)多鼓励孩子:家长总是用正面的、肯定的以及鼓励的语言跟孩子讲关于上厕所的事。(2)无论事情大小,只要孩子努力尝试或配合,家长都要表扬孩子。(3)如厕训练时,家长要为孩子制定难易适中的目标,并且绝对不能对孩子发怒。(4)严格按照如厕程序表执行,并且使孩子可以在家里和外面都有进行如厕训练的机会。(5)每次孩子上厕所时总是使用相同的词语:如“要上厕所了”,“嘘嘘”等。(6)确保家庭中所有人都严格按照“相同的流程”和“相同的语言”对孩子进行如厕训练。(7)开启如厕训练成功的钥匙——坚持用简洁的语言指令,并保持如厕程序的一致性。训练自闭症儿童自行如厕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有研究表明平均需要1.6年才能使孩子白天不会尿在裤子上,部分甚至需要2年才能学会控制大便。换句话说,对于你和孩子来说,这将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赛,而不是短跑。但为了孩子这辈子都能独自上厕所,这样的等待将是非常值得的!
语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与外界沟通联系的工具之一。从出生开始,孩子就会聆听人们发出的各种声音并观察人们如何相互交流,从中获取语言信息。语言培养从最简单的'妈妈“、'爸爸”...称呼词开始。而到了1岁半-3岁阶段,孩子进入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能够接收外界大量的信息储存在大脑进行学习与模仿。这就需要父母干预性进行磨耳朵培养。不过,最近后台收到一则带有“焦虑”的留言:我家的孩子已经2岁9个月了,现在还不会说话,偶尔会叫爸爸妈妈,其他就没什么主动语言了。现在你教他说两个字的词语,他会跟着说,但发音发不准。怀疑过是自闭症,但我觉得不是,他对我很依恋,叫他看我的眼睛他会看,叫他名字偶尔理你偶尔不理你。记忆力好、拼图拼多两次就会,在外面喜欢和小朋友玩,爱模仿小孩,喜欢玩玩具,没有刻板行为和语言。坐爬走跳跑都很正常,身体协调性很好。但是他就是认知太差了,要什么不会指物,都是拉着你的手去拿,或者拿过来放你手里。简单的指令好像也听不明白,教他认物,看绘本什么的坐不住,现在稍微好点。从2岁开始担心,各种心里煎熬,压得我喘不过气。考虑要不要把他放到家附近的儿童之家或者小小班,但是又怕他不会说话受欺负,再说学校也不一定肯收他。面对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相信很多家长都会焦虑起来,影响孩子说话的原因有哪些?可能都是下面这些你不以为意的小事!一、把孩子扔给电子产品无论是电视还是手机,与孩子都没有交流,只是被动灌输的语言模式。而且电视节目里充斥了大量的不规范语言,如果经常把孩子扔给电视,就容易阻碍Ta的语言发展。二、吃过于软烂的食物很多家长都会担心孩子嚼不烂、不好消化,而让孩子总吃过于软烂的食物。却不知道这样做,会影响孩子的口腔肌肉发育!口腔肌肉得不到锻炼。就会导致孩子发音不标准、口吃。因为辅食过软、过细造成孩子语言发育缓慢的实例可不在少数。三、Ta不说你就懂,Ta就不用说孩子指着桌子一“嗯”,妈妈马上就知道要喝水;指着冰箱一“啊”,家长就知道要吃苹果……孩子一句“嗯啊”家长就能立刻理解,并满足孩子的需求,让Ta觉得沟通根本就不需要说话,这种“心有灵犀”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语言发育。例如:2岁以后,当孩子指着某处大叫时,你要假装听不懂的样子,然后告诉Ta喊叫并不能让妈妈明白你要什么,然后问孩子,你是要碗?筷子?还是勺子呢?当孩子清楚表达自己要勺时,你再给Ta。四、你说话太快,孩子跟不上有些家长说话速度太快,没有给孩子一个充足的时间,让他“听到→理解→回答”,这样孩子会很难接收到有效信息。当孩子下意识地追着你说的内容去听,这时候他的大脑和语言无法同步,就有可能会导致口吃或不爱说话。五、网络语和叠词不适合孩子小盆友、酱紫、你造吗、妹纸……吃肉肉、睡觉觉、喝水水……这些网络用语和叠词,都在影响着孩子的语言发育和对事物的理解。在和孩子对话时,对事物描述清晰准确:例如你教孩子说汽车时,应该是细化到小轿车、公交车、自行车、摩托车,而不是“车车”!六、不停指责孩子发音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肯定有吐字不清晰,甚至沾染了其他口音和错误发音的地方。这个时候不要模仿、更不要嘲笑Ta,你只要用正确的发音重复一遍Ta的话就可以了。敏感又聪慧的小家伙并不需要很长时间,就可以在你若无其事的影响下,学习到正确的吐字发音多和孩子做下面几件事,有助于语言发育。说说说,不停说注意!我们可不是鼓励你成为絮絮叨叨的唐僧。你需要做的,是把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通过清晰准确、生动形象的表达告诉给孩子。比如,当孩子坐在澡盆里洗澡的时候,你可以不停地对孩子讲:“小肚皮上是不是觉得温温的?”“看看小手指的指肚,泡在水里的时间长了,都起了小皱褶。”总之,运用你的经验和所有感官,帮助孩子增加体验,并且学会如何描述。一起听歌、唱歌歌曲是孩子们接受和掌握语言的最佳形式,他们在学会旋律的同时,自然而然就记住了歌词。所以,每天安排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听歌、唱歌。唱的过程中,你可以配合上相应的手势,帮助孩子理解歌词的意思。补充DHADHA有活化脑细胞的功能,可促进神经网络的形成。孩子正处于大脑发育关键期,补充DHA能加速大脑发育,提高智力、视力、免疫力等,从根本上改善迟缓问题。由于人体无法自身合成,只能通过膳食获得,在这里,更推荐直接给孩子补充营养丰富的DHA补充剂。带孩子一起读书好的绘本故事,不单能够教给孩子勇敢、诚实、勤劳和爱,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语言学习课堂。而且,对于不善于言辞的父母来说,讲故事是教给孩子良好表达方式的捷径之一。多去动物园、海洋馆多带孩子出去玩,去动物园、海洋馆、博物馆这些地方不仅仅是帮助孩子多认识些动物、植物和星星那么简单,他可以拓宽孩子的知识面,进而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是增加孩子词汇量的好机会。能够让孩子从心底里好学的关键,就是激发出孩子的求知潜能,所以多带孩子接触外界,多见世面,绝对是有好处的。注意:别错过语言爆发期!从19个月开始,孩子掌握新词汇的速度加快,平均每个月25个新词,就是所谓的词汇爆炸期。这时的孩子可是很爱“偷听”大人聊天的,大人说什么,他就学什么,如果你不想宝宝满口方言、口头禅,甚至脏话,那么你就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措辞了!0到6岁是孩子一生中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家长们千万不要错过干预性的培养哦~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孩子由肥胖的母亲产下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在美国,23.4%的女性在怀孕前是肥胖的[1]---这一数字代表了一种日渐突出的现象。母体肥胖文/towersimper根据美国全国营养计划登记处的数据,从1994年到2014年,美国怀孕前肥胖妇女的比例上升了86%。这种越来越常见的疾病与儿童出生时是肥胖的以及表现出增加的患上心脏病、糖尿病、认知和行为上的障碍以及其他的神经发育障碍的风险有关。顺便提一下,越来越多的儿童被诊断出患有精神障碍,美国高达五分之一的儿童。在任何一年都会遇到让他们的心理健康遭受挑战的疾病。仅在今年夏天,多项研究已发现:妈妈的代谢健康和体重的不同方面与儿童被诊断患有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轻度神经发育问题的风险增加有关。今年6月,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的Thomas Buchanan及其同事们报道:待产孕妇---在美国,每16名孕妇中就1人患有糖尿病---所患的糖尿病与婴儿患上自闭症的机会有关[2]。这些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明显的区别:相比于没有患上糖尿病的孕妇或者在第26周后经诊断患上糖尿病的孕妇,怀孕第26周时经诊断患有糖尿病的孕妇生下的孩子具有更高的可能性患上自闭症。Buchanan告诉《科学家》杂志,“根据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和时间,似乎不存在技术上的剂量-反应关系,但[自闭症]与严重程度存在着关系:[糖尿病]越严重和越早出现,自闭症的风险就越大。”今年8月,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的Catharina Lavebratt和她的同事们进一步详细检查了这种关联性。他们想看看孕前肥胖和糖尿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可能影响婴儿的神经发育[3]。他们分析了在芬兰2004年至2014年间产生近650000名新生儿的患者信息,以确定孕妇肥胖、孕前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与儿童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与单独患有肥胖症或糖尿病的孕妇相比,肥胖的孕前患有糖尿病的孕妇产下的小孩有更高的风险患有上自闭症、ADHD和情绪障碍。同样在今年6月,爱尔兰科克大学的Ali Khashan及其同事们开展了一项对61项研究的荟萃分析[4]。结果发现患有与妊娠有关的高血压疾病。包括先兆子痫,这是肥胖的孕妇在妊娠期间经常出现的一种疾病。孕妇产下的孩子有更高的风险患上自闭症和ADHD。几个月前,另一项研究观察到孕妇体重、先兆子痫和婴儿的神经发育迟缓之间存在着关联[5]。尽管流行病学研究已表明与母亲肥胖之间的关联性能够以多种方式影响婴儿的神经发育。但是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正在研究多种动物模型以便揭示这种关联性背后的机制。寻找原因除了这些观察性研究之外,科学家们已经在动物模型中得出了类似的关联性。啮齿类动物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后代当由肥胖的母体或喂食高脂肪饮食的母体产下时往往表现出行为和认知缺陷。实验研究也提示了一些潜在的机制,如营养不良,表观遗传和母体微生物组。虽然它们之间存在着的复杂相互作用是很难解开的,但研究人员猜测炎症可能是最大的罪魁祸首。这种看法源于慢性全身性炎症是妊娠期的一个特征,无论孕妇是否是肥胖的。与非肥胖的没有怀孕的女性相比,大量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在孕妇的身体中移动。怀孕期间高水平的细胞因子与儿童的认知困难[6]和自闭症有关。动物研究已表明母体肥胖、胎盘炎症、胎儿大脑炎症和后代神经发育异常之间存在关联。在美国麻省总医院,Andrea Edlow致力于了解母体肥胖如何导致啮齿类动物后代和人类婴儿的神经发育迟缓。利用来自孕妇的脐带血[7]和羊水[8]中的基因表达特征。Edlow已鉴定出上调的炎性基因以及对胎儿脑发育至关重要的其他基因中发生的调节变化。Edlow的小鼠研究已有助于揭示出胎儿大脑尺寸和基因表达谱存在着性别特异性的差异:摄入高脂饮食的母鼠产下的雄性小鼠要比产下的雌性小鼠具有更高的神经发育缺陷。Edlow说,“在母体肥胖的情形下,相比于产下的雌性小鼠,大脑发育和行为的不同方面似乎与产下的雄性小鼠存在着关联。我们发现相比于在子宫内暴露于母体肥胖的雌性小鼠,在处于同样暴露的雄性小鼠的发育中的胎儿海马体内存在着不同数量的大脑小胶质细胞。而且这些差异与海马体学习异常相关,这些异常在整个寿命中更为永久性地存在着。”小胶质细胞是大脑中的主要免疫细胞。它们参与了一个称为突触修剪(synaptic pruning)的重要发育过程。在此过程中,这些小胶质细胞剪掉多余的神经连接。在美国哈佛大学,Staci Bilbo在神经炎症和神经发育方面研究这些细胞。在最近的一项研究[9]中,Bilbo给怀孕的大鼠喂食高脂肪饮食。并发现它们的幼崽在其海马体内显示出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存在的迹象,并且焦虑和空间学习的持续变化持续到成年期。Bilbo说,“喂食高脂肪饮食的大鼠的后代中的小胶质细胞看起来几乎像是受到损伤的大脑中的情形。它们有点不稳定,就像它们在为抵抗感染做准备一样。”当面对免疫挑战时,这些小胶质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水平比来自那些喂食正常饮食的母鼠产生下的大鼠的小胶质细胞要高。在喂食高脂肪饮食的母鼠的后代中产生的这种神经炎症可能会改变它们的神经发育。而且Bilbo猜测这种神经炎症可能是幼鼠出现焦虑和学习问题的原因。重新连接的大脑尽管Bilbo和Edlow的啮齿类动物模型已证实炎症和小胶质细胞导致大脑发育异常。但是俄勒冈大学的Elinor Sullivan使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了母体肥胖对后代大脑中神经递质系统的影响。在过去几年中,她证实了给怀孕猴子喂食高脂肪饮食会扰乱血清素和多巴胺信号。Sullivan说,“我们还观察到这些血清素能神经元到不同大脑区域的投射发生了变化”,此外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投射也发生类似的变化。Sullivan说,“我们观察到与大脑变化和特定行为变化有关”---喂食不健康饮食的母猴的雌性后代表现出更大的焦虑和其他的行为变化。尽管人们猜测炎症参与其中,但是还需研究它如何导致这些大脑通路发生变化。Sullivan最近报道了较低水平的母体巨噬细胞衍生性趋化因子(maternal macrophage-derived chemokine)---受到母体饮食和代谢状态的调节---与行为爆发(behavioral outburst)有关[10]。而围产期肥胖则与后代应对恐惧或压力和仪式化焦虑时产生的反应性焦虑(reactive anxiety)有关,反应性焦虑与自闭症的症状相类似。如果炎症确实是孕妇肥胖和儿童神经发育健康的统计数据的一个因素,那么它可能并不是唯一的。Edlow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确诊率的增加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因此很难证实在排斥众多其他因素的情形下,母亲肥胖对这种增加的贡献。当然这两种现象都在上升,但这还不足以证实存在因果关系。”原始出处:Maternal Obesity and Diabetes Linked to Autism in Children参考资料:1.Prenatal and Maternal Health in USA
曾经一则关于《8位要了二胎的星妈亲自告诉你:到底要不要生二胎》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关于自闭症家庭该不该要二胎的讨论再度引发关注。微博上有过针对“星爸星妈,你会选择生二胎吗?”调查问卷结果显示,50%的家长选择“会,等自己老了之后至少还会有人照顾星星”;38.9%的家长则选择“不会,对两个孩子都不公平”;还有11.1%的家长在“犹豫中”。即使做出了一种选择,但是对于绝大部分想要生二胎的自闭症家庭来说,这种果敢和无奈同样是一种煎熬与赌注。永远的妹妹自闭症孩子的症状有轻有重,但是最大的问题均存在于沟通障碍,如果这个自闭症小孩有个兄弟姐妹,对于这个小孩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曾经有个小女孩,2岁3个月被诊断为自闭症倾向;小女孩有个哥哥,是正常小孩。父母要树立哥哥的正确观念;比如妹妹有点特别,但是她依然是你的妹妹,你要保护她。这个小女孩现在已经在尝试融合,学习对话,给她爸爸的建议是,可以发生对话在爸爸和哥哥之间,然后妹妹去模仿哥哥的语言,然后产生爸爸和妹妹的对话。当然每次见到哥哥时候,对妹妹的照顾真的是无微不至,尽管他们之间抢玩具也会打架,但是对外,哥哥绝对各方面的在保护妹妹。从另一方面说,如果家长再生一个正常的孩子,那两个孩子的对比成长对于家长更好的对自闭症小孩进行康复也是有帮助的。自闭症孩子不是不会爱,而是不知道怎么去表达爱,如果有一个跟他差不多年纪的小朋友,爱他,陪他长大,对于这个家庭未来也是有益的。生二胎的重要因素尽管研究者们给出了具体的数据让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在选择孕育第二胎的时候慎重考虑,但这是根据自闭症孩子的症状来分析和决定是否要二胎,不要盲目的相信研究的数字,也不要藐视科学的结论。每一个家庭都会有不一样的情况,每一个孩子也有着不同的症状,在你打算要孕育二胎之前,不妨考虑一下以下几个因素,或许会让你更容易做出决定;第一,遗传因素对你和你伴侣的家庭基因进行全面地了解,家族中如果有着相同的病症,基因遗传的因素就会增加,20%的自闭症孩子家族中都曾经有过自闭症症状的案例。如果家族有这样的案例,那就要看看你和你伴侣的个性,如果你们都是很喜欢社会,很喜欢与人沟通,属于喜欢和容易接受新事物的那种类型,就没有必要担心那么多。第二,怀孕期间一定要保持心情的开朗无论哪一个孕妇,孕期的好心情都会直接影响到胎儿的天生气质。在你准备怀孕的期间,要给自己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自己的心理状况。十月怀胎对孕妇来说,会有着不同的心理变化,要安然地接受这样的心理变化,尽可能的想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孩子的命运和孕期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明白了这一点,就只要朝着开心妈妈这一点去走去想就好了。第三,对自己已有的自闭症孩子要面对并且咨询相关专业人士看看情况到底属于哪一种,自闭症分为很多个不同的症状,要清楚了解才能确认是否会影响到下一胎,严重的自闭症病患者对下胎还是要慎重考虑。第四,提早了解婴儿出生后的教养方式自闭症孩子很多时候是因为父母亲的教育方法不当而间接造成的。国内有一种古老的养儿方法,婴儿出生的头三个月不给出门,这是非常迷信而且错误的方法。孩子只有多接触事物和人,才会尽早的打开他们沟通的欲望,而且感官的触觉会带给孩子开朗的心情,对大自然的接触会让孩子开放他们的思维。第五,保证自己在孩子出生后可以得到用心的专注我理解有些父母亲要上班的苦衷,只是希望在你决定要孩子之前,安排好孩子出生后的生活,让孩子可以得到正确的爱心呵护。很多此类孩子的一些情绪和行为的波动都是因为父母亲的疏忽教育,他们会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而倾向去做一些异样的事情。父母的耐心也极其重要。总之,不论第一胎是不是自闭症,第二胎的概率都是有的,正常人生的小孩都有一定的概率。一个新的生命,填补了社会与自闭症孩子之间遥远的距离,一个新的生命,承载陪伴自闭症手足的半生,让父母得以安心。一个新的生命,让一个自闭症孩子生存的可能性提高了很多很多,父母的焦虑程度自然也会下降很多很多。“该不该再生一个孩子?”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答案似乎很多,但是又似乎没有答案。第一胎是自闭症孩子,第二胎是否仍会是自闭症儿,为什么?这个问题与遗传学和优生学有关,其实没有准确答案。如要没有明确的基因检查,生第二胎确实会有较大的风险。但每个家庭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可以提供以下四个方面的信息。(1)90%以上有自闭症儿童的家庭,也能生下正常健康的孩子。(2)如果以胎来计算,长子、长女得自闭症的可能性最大。第四胎的危险性最高。第二、第三、第五胎危险性较低。(3)第二胎检查是女孩子,患症的危险性更低。(4)从世界各国的案例来看,连续两胎是自闭症的例子很少。但一卵生双生子患自闭症的可能性大,二卵生双生子患自闭症的可能性小。目前尚未发现自闭症家族遗传的个案。但不排除自闭症可能是遗传中的基因变异造成的。
VB-MAPP第一部分:里程碑评估共有170个重要的学习和语言里程碑,跨越三个发展阶段(0~18月,18~30月,30~48月)。第二部分:障碍评估评估24个常见于自闭症孩子中的有关学习和语言发展的障碍及其程度。第三部分:转衔评估用于评估孩子的进步程度与相应的教学环境,包括了18个评估领域来帮助判断孩子是否具备在限制较少的环境当中学习的条件。第四部分:任务分析和技能追踪提供关于语言和学习技能的进一步分解,可以作为学习和语言教育的短期目标,900项技能分布在16个领域中,这些技能成为从一个里程碑到另一个里程碑的过渡台阶。第五部分: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的建议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被用成为评估报告后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干预的具体目标。必须强调这些仅仅是建议,在实际工作中,每个孩子的具体计划一定由该孩子的个别化教育团队讨论决定。评估方法:正式的测试(T),观察(O),以上两者任选其一(E),计时观察(TO)里程碑评估给测试者的小窍门:1、评估开始之前,让孩子家人完成一份强化物调查表;2、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3、控制测试项目和强化物;4、强化正确的反应;5、使用孩子偏爱的和孩子可能感兴趣的新物品;6、表扬孩子时要微笑;7、为测试选择使用常见于孩子年龄组的强有效的强化性活动和物品;8、测试早期提要求能力要遵循孩子的动机;9、使用的材料要么是中性的(积木),要么是针对孩子性别特征的;10、使用恰当的热情水平;11、允许短时间的休息;12、给予短暂休息时,不要让孩子玩你准备的最有效的强化物;13、对自发性的发声和手势要给予认可;14、保持全过程的趣味性,提供快乐和迷人的方法将你与强化物联系起来;15、偶然提供无条件的强化物;16、在进行评估时避免过度的暗示或辅助;17、如果必要的话,给孩子3-5秒做出反应;18、如果必要的话,重复问题或布置任务2-3次;19、使用最少到最多的辅助程序评估孩子的技能水平;20、始终以正确的反应和正面的评语来终止测试。第一阶段:0~18月需测试领域:共九项。提要求,命名,听者技能,视觉感知和样本配对,独立游戏,社会行为与社会游戏,动作模仿,语音模仿,自发性发声行为。提要求——孩子是否能用语言、手语、或图片要求所想要的物件或活动? 1M表示第一个里程碑。1M:能发出2个话语、手语、或图片,但可能需要仿说、模仿、或其他辅助,但不需要肢体辅助。(E)1分:2个 1/2分:1个2M:在无辅助下提出4个不同的要求,所要的物件可在眼前。“你想要什么”“你想干什么”是可以的。1分:4个 1/2分:3个3M:能将一个强化物泛化于2个人、2各环境与2个不同的例子(材料),从而成为6个要求。(E)例如:对妈妈要求饼干,对老师要求饼干;在教室要求饼干,回到家要求饼干;对妈妈要求黑色奥利奥饼干,对妈妈要求白色苏打饼干。1分:2+2+2 1/2分:1+1+14M:自发性的(没有口头辅助)提出5个要求,所要的物件可在眼前(时段观察TO:60分钟)1分:5个 1/2分:2个5M:在无辅助下提出10种不同的要求,所要的物件可在眼前(E),可以辅助“你想要什么”“你想干什么”1分:10个 1/2分:8个命名——孩子是否能命名人、物体、身体部位或图片?1M:在仿说或示范辅助下能对2个强化物进行命名(T)“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1分:2个 1/2分:1个2M:在没有仿说或示范辅助下,能够对任何4个物件命名(T)“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1分:4个 1/2分:3个3M:命名6种非强化物(T)“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1分:6个 1/2分:5个4M:自发的命名2种不同物件(TO:60分钟)没有语言提问。1分:2个 1/2分:1个5M:能命名10个物件(T)1分:10个 1/2分:8个听者反应——孩子是否注意与回应他人所说的话?1M:能有5次注意讲者的声音并将目光转向讲者(E)1分:5次 1/2分:2次2M:在听到自己名字后能做出反应并达到5次(T)1分:5次3M:当家庭成员、宠物、或其他强化物以两个一组呈现时,能正确的看向、触摸或指向5个不同的强化物(E)1分:5个 1/2分:2个4M:在没有视觉辅助下,能依据指令完成4个不同的粗大动作(T)1分:4个*2次 1/2分:2个*2次5M:在4个一组的组合中,选择20个不同的物件或图片(T)1分:20个 1/2分:15个视觉感知和样本配对——孩子是否对视觉刺激以及配对物件或图片有所注意和反应?1M:视觉上能5次追踪移动的刺激物达2秒(TO:60分钟)1分:5次 1/2分:2次2M:用拇指和食指抓起小物件(O)1分:5次 1/2分:2次3M:视觉上注意一个玩具或书本达30秒(O)1分:30秒 1/2分:15秒4M:完成2项活动:放置3个物品,搭3块积木或套3个套圈(T)1分:2个活动*3个 1/2分:1个活动*2个5M:在三个一组的组合中,能配对10个相同的物品(E)1分:10个 1/2分:5个独立游戏——孩子是否进行具有自动强化意义的独立行为游戏?1M:触摸和探索物品总共达1分钟或以上(TO:30分钟)1分:1分钟 1/2分:30秒2M:独立的与5个不同的物品互动共达5分钟或以上,从而显示游戏中的变化(TO:30分钟)1分:5个 1/2分:3个3M:能在一个新环境中进行探索活动和操作玩具2分钟(TO:30分钟)1分:2分钟 1/2分:1分钟4M:独立进行运动游戏2分钟(TO:30分钟)一般为大运动,如荡秋千。1分:2分钟 1/2分:1分钟5M:能独立玩因果关系的游戏2分钟(TO:30分钟)1分:2分钟 1/2分:1分钟社会行为与社会游戏——孩子是否注意他人并尝试社会性接触他人?1M:能够至少5次用目光接触来表示一种要求(TO:30分钟)1分:5次 1/2分:2次2M:2次表达要别人抱或想玩身体接触类的游戏(TO:60分钟)爬到妈妈腿上玩跷跷板的游戏。1分:2次 1/2分:1次3M:自发的看其他的孩子5次(TO:30分钟)1分:5次 1/2分:2次4M:在自由游戏的场合,能够自发的在其他孩子周围进行平行游戏2分钟(TO:30分钟)没有大人的安排,自己在玩其他孩子过来时并没有异常反应。1分:2分钟 1/2分:1分钟5M:自发的跟随同伴或模仿他们的粗大动作2次(TO:30分钟)1分:2次 1/2分:1次动作模仿——孩子是否会模仿他人的动作?1M:在“这样做”的辅助下模仿2个粗大动作(T)拍拍手,蹲下,站起来,转个圈。1分:2个 1/2分:1个2M:在“这样做”的辅助下模仿4个粗大动作(T)老师做完之后再做。1分:4个 1/2分:3个3M:模仿8个动作,其中2个涉及物体(T)1分:6+2个 1/2分:6个4M:在5种情况下,自发性的模仿他人的动作(O)直接展示动作看孩子是否有跟随或有意识来模仿。音乐律动,操作孩子感兴趣的玩具。1分:5*2个 1/2分:2个5M:模仿20个任何类型的动作(T)1分:20个 1/2分:15个仿说——孩子是否能立即重复(仿说)元音和辅音(韵母和声母)因素,单一单词或词组?EESA分测试:五组。第一组单音和元音;第二组两个音节的组合,就是2个字的词;第三组三个音节的组合,就是3个字的词;第四组韵律,包括口语表达的一个重音(评分标准:1分,半分,0分);第五组也是韵律,包括其他的一些语境,音高、音量或长度(1分和0分)。得1分:既能正确发音,并且模仿的音节的数量也是正确的;半分:孩子的反应是可以辨认的,但是过程中有不正确的或者缺少一些辅音(声母),例如“妈妈”发音“啊啊”、“爸爸”“妈妈妈”;0分:如果示范了一个音节,孩子没有办法对这个音节做出一个正确的反应,或者没有反应,例如“妈妈”发音“bubu”“妈”。第四组中重音在不同的位置,例如“我的妈妈”,发音一致则1分,重音在不同位置半分,没有重音变化则0分。第五组中能正确模仿音高、音量或音长,给1分,否则0分。1M:在EESA分测试中至少得2分(T)1分:2分 1/2分:1分2M:在EESA分测试中至少得5分(T)1分:5分 1/2分:3分3M:在EESA分测试中至少得10分(T)1分:10分 1/2分:7分4M:在EESA分测试中至少得15分(T)1分:15分 1/2分:12分5M:在EESA分测试中至少得25分(第一组中至少得20分)(T)1分:25分(第一组中得20分) 1/2分:20分(第一组中得15分)自发性的语音行为——孩子自发性的发声频率是多少,发生的性质是什么?1M:平均每小时自发性的发出5次声音(TO:60分钟)1分:5次 1/2分:2次2M:自发性的发出5种不同的声音,平均每小时共发出10次声音(TO:60分钟)1分:5个不同的音,10次 1/2分:3个不同的音,10次3M:自发性的用多变的语调发出10种不同的声音,平均每小时共25次(TO:60分钟)1分:10种不同的声音,共25次 1/2分:5种不同的声音,共25次4M:自发性的发出5种不同的近似的完整词语(TO:60分钟)有意义的词语1分:5个 1/2分:3个5M:能自发的发出15个完整的字或词语的发音,音调和节奏都要恰当(TO:60分钟)1分:15个 1/2分:8个第二阶段:18~30月需测试领域:原有8个。提要求,命名,听者技能,视觉感知和样本配对,独立游戏,社会行为与社会游戏,动作模仿,语音模仿。新增4个:物品功能、特性、类别的听者反应,对话,集体技能,语言结构。提要求——孩子是否表现出频繁且自发的和主要受控于动机的要求?6M:在无辅助下,能要求20种不同的缺少的东西(E)“你想要什么”可以有。1分:20个 1/2分:10个7M:能要求他人发出5种不同的行动以享受渴望的活动(E)秋千上说“推”“推我”1分:5个 1/2分:2个8M:能够提出5个不同要求,其中至少要包含2个或2个以上的单词(TO:60分钟)“开门”“没有果子”“该我了”不包含“我要”“我想要”1分:5个 1/2分:2个9M:自发的提出15个不同的要求(TO:30分钟)1分:15个 1/2分:8个10M:没有经过特别的训练就能提出10个新的要求(O)1分:10个 1/2分:5个命名——孩子是否命名名词和/或动词?6M:当别人问“这是什么?”时,能命名25个物品(T)1分:25个 1/2分:20个7M:能对50中物品的各3个不同的例子进行泛化命名(T)红色的能命名杯子,蓝色则不行。1分:50*3 1/2分:25*38M:当别人问“我在干什么?”时,能命名10个动作(T)熟悉的,经常可以接触到的。1分:10个 1/2分:5个9M:能命名50个动名词或名动词组合(T)看见一个小朋友在荡秋千,说“弟弟荡秋千”或者说“小猫喝水”。1分:50个 1/2分:25个10M:能够命名总数为200个的名词或动词(或其他语言成分)(T)1分:200个 1/2分:150个听者反应——孩子是否在学会更高级的听者技能?6M:能从每次展示的6种物品中(凌乱的排序),总共选择40个不同的物品或图片(T)1分:40个 1/2分:25个7M:能从8件物品的组合中,泛化50种物品的3种不同的形式(T)1分:50个*3 1/2分:30个*38M:能在指令下执行10个指定的动作(T)1分:10个 1/2分:5个9M:能遵循50个名动词/动名词组成的指令(T)1分:50个 1/2分:30个10M:能从书中,图片场景,自然环境中选择共250个物品或图片(T)1分:250个 1/2分:150个视觉感知和样本配对——孩子是否能配对完全相同和不完全相同的物体及图片?6M:在6件物品的组合中,能够配对完全一样的实物或图片,共25个(T)1分:6个一组,25个 1/2分:4个一组,共15个7M:能按范例,对10种不同的颜色和形状进行配对(T)1分:10种 1/2分:5种8M:在8件物品的组合中,其中包含3个较为相似的刺激物,能进行25个同样物品或图片的配对(T)配对狗的图片,可准备一只猫,一头猪,一头马的图片。1分:25个 1/2分:10个9M:在10件物品的组合中,其中包含3个相似类的刺激物,能对25件同类不同样的物品进行配对(T)配汽车的图片,给出红色的汽车图片,找出白色汽车图片,而不是消防车。1分:25个 1/2分:10个10M:在10件物品的组合中,其中包含3个相类似的刺激物,能对25个相似的物品或图片进行3D和2D的配对(T)给孩子物品,准备图片;给孩子物品,则准备图片。1分:25个 1/2分:10个独立游戏——孩子是否能进行具有自动强化意义的独立游戏行为?6M:能寻找5个或5套玩具中遗失的部分(E)1分:5个 1/2分:2个7M:能独立的按功能使用5件玩具或物品(O)拿着梳子做梳头的行为。1分:5件 1/2分:5件8M:能使用日常物品进行游戏并创造2种不同的玩法(O)拿竹棍当马骑,碗倒扣当鼓敲。1分:2种 1/2分:1种9M:能独立的在操场上的游戏设备上玩5分钟(TO:30分钟)1分:5分钟 1/2分:2分钟10M:能组装5种不同的多部件的玩具(O)1分:5种 1/2分:2种社会行为和社会游戏——孩子是否自发的参加与其他儿童的活动以及自发地与他们进行言语互动?6M:发起与同伴的形体互动2次(TO:30分钟)负面的如推人不计分。1分:2次 1/2分:1次7M:自发的向同伴提要求5次(TO:60分钟)任何类型。1分:5次 1/2分:2次8M:在没有大人的辅助或强化下,能持续的与同伴们进行社会游戏3分钟(TO:30分钟)1分:3分钟 1/2分:2分钟9M:自发的回应来自同伴的要求5次(E)1分:5次 1/2分:2次10M:能自发的要求同伴一起参与到各种活动和社会互动2次(TO:60分钟)1分:2次 1/2分:1次动作模仿——孩子是否会模仿他人的动作?6M:能模仿10个动作,每个动作都要求能从一个组合中选择特定的物件(T)注意、辨别、模仿。1分:3个物件的组合,10个 1/2分:3个物件的组合,5个7M:能模仿20个不同的精细动作(T)手影,1到10的数字手势,ok的手势。1分:20个 1/2分:10个8M:能模仿10个不同的三步动作(T)关注时间长,空间的转换。拿起茶杯,拿起茶壶,倒水。1分:10个三步动作 1/2分:5个两步动作9M:能在自然环境中自发的模仿5个功能性的技能(O)坐着滑滑梯,趴着滑滑梯。1分:5个 1/2分:2个10M:在大人使用或不使用实物示范任何新的动作后,能模仿这个动作(T)1分:能准确或近似的模仿仿说(EESA)——孩子是否立刻仿说特定的单词或短语?6M:在EESA分测试中得至少50分(第二组别中至少20分)(T)1分:50分(第二组别中至少20分) 1/2分:40分(第二组别中至少15分)7M:在EESA分测试中得至少60分(T)1分:60分 1/2分:55分8M:在EESA分测试中得至少70分(T)1分:70分 1/2分:65分9M:在EESA分测试中得至少80分(T)1分:80分 1/2分:75分10M:在EESA分测试中得至少90分(在第四组别和第五组别中至少得10分)(T)1分:90分(在第四组别和第五组别中至少得10分)1/2分:85分(在第四组别和第五组别中至少得10分)功能、特性、类别的听者反应(LRFFC)——孩子是否能作为一个听者而理解那些根据功能、特性、或类别而描述或修饰名词和动词的单词?6M:在没有辅助的情况下,能够根据声音从一组3张图片中正确的选择5中动物或物品(T)猫叫,狗叫,救护车的声音。1分:5种 1/2分:2种7M:在5个物件或图片的组合中,根据“你吃___”和“你喝___”的语言填空指令下,选择5种不同的食物或饮料(T)1分:5种 1/2分:2种8M:从8个物品的组合中,根据关于功能、特性、类别的指令下,选择正确的物品完成25个填空(T)你踢__?1分:25个 1/2分:12个9M:从10个物品的组合中,根据功能、特性、类别,在“什么”,“哪个”,“谁”的问题下,正确选择25件物品(T)1分:25个 1/2分:12个10M:在50%的关于功能、特性、类别的听者反应的任务中,能自发的命名目标物(O)“你在用什么写字?”50个问题中有25个能够边指认边命名得1分。1分:50% 1/2分:25%对话——孩子是否会用语言回应他人的话语?6M:能完成10个不同的短语填空(T)儿歌“一闪一闪”接“亮晶晶”1分:10个 1/2分:5个7M:当别人问“你叫什么名字?”时,能说出自己的名字(T)1分:能说出名字8M:能完成25个不同的短语填空(T)日常的对话,“鞋子和”“袜子”,“预备”“开始”1分:25个 1/2分:12个9M:能回答25个不同的关于什么的问题(T)颜色、形状、特性、功能,避免名称。1分:25个 1/2分:12个10M:能回答25个不同的关于谁或哪里的问题(T)1分:25个 1/2分:12个教室常规和集体技能——孩子是否能遵循教室常规并恰当的参与集体活动及在集体教学的形式中有所回应?6M:能在餐点或午饭时坐在桌边3分钟而没有不好的行为(O)1分:3分钟 1/2分:1分钟7M:在80%的情况下,只用一个语言辅助,就能放好个人物品,排队或走到桌子边(O)1分:1次语言辅助 1/2分:2次以上的辅助8M:仅需一个手势或语言辅助,就能进行活动间的转换(O)1分:1次手势语言辅助 1/2分:2次或更多的辅助9M:在80%的情况下,能在小组中坐下5分钟,并且没有扰乱行为或试图离开小组(O)1分:3人或以上的小组,5分钟 1/2分:3人或以上的小组,2分钟10M:在80%的情况下,能在小组中坐10分钟,有50%的时间能注意老师和材料,并能对老师的5个指令做出反应(O)1分:3人或以上的小组,10分钟,50%,5个指令1/2分:3人或以上的小组,10分钟,33%,2个指令语言结构——孩子的发音是否越来越清晰?讲者与听者词汇是否在增长?孩子是否开始发展出2、3个字词组成的句子或短句?6M:孩子表达了10个命名,熟悉的大人没有看到所命名的物品也能明白孩子表达的意思(T)1分:10个 1/2分:5个7M:有100个听者反应词汇量(T)1分:100个 1/2分:50个8M:每天能发出10个除仿说以外的任何形式的2个词的短语(O)红的气球,小汽车,推高点。1分:10个 1/2分:5个9M:一天内在5个情境下发出具有功能意义的语音(O)通过语音、语调、重音的变化来显示自己当下的情感。1分:5个 1/2分:2个10M:具有300个讲者词汇量(E)1分:300个 1/2分:200个第三阶段:30~48月需评估的领域:提要求,命名,听者技能,视觉感知和样本配对,独立游戏,社会行为与社会游戏;物品功能、特性、类别的听者反应,对话,集体技能,语言结构。(10)新增:阅读,书写,数学。(3)提要求——孩子是否能要求信息,用说话的不同部分提要求,以及给他人指令?11M:能够用特殊疑问句自发的提5个不同的关于信息的要求(TO:60分钟)1分:5个 1/2分:2个12M:能在5种不同的环境中有礼貌的要求停止不喜欢的活动,或去除任何引起反感动机的条件(E)1分:5个 1/2分:2个13M:能用10个不同的形容词,介词或副词提要求(TO:60分钟)1分:10个 1/2分:5个14M:能够指出、说明或解释如何做某件事或如何参与一个活动达5次(O)1分:5次 1/2分:2次15M:要求他人注意自己的对话行为达5次(O)1分:5次 1/2分:2次命名——孩子是否能进行各种命名,他们是否包含一些说话的不同部分?11M:对随机的5个物件,孩子能够就它们的颜色、形状和功能进行15个命名(T)圆形的黑色的奥利奥饼干,方形的黄色的海绵,“这个饼干是什么颜色的?”“这个海绵可以用来干什么?”1分:5*3 1/2分:5*212M:能命名4个不同的介词和4个代词(E)1分:4+4 1/2分:2+2/0+4/4+013M:能命名4个不同的形容词和4个副词(E)不包括颜色和形状,主要是高、矮、大、小、新、旧、冷、热等。1分:4+4 1/2分:2+2/0+4/4+014M:能用含有4个以上词的完整句子命名,共20次(E)“那是大的红色星星”1分:4个及以上,20次 1/2分:3个及以上,20次15M:能命名1000个词汇(T)1分:1000个 1/2分:750个听者反应——孩子是否能够理解包含说话不同部分的复杂的字和句子?11M:能从6个一组相似的刺激物中根据颜色和形状来选择4种颜色和4种形状(T)1分:4+4 1/2分:2+212M:能够听从包含6个不同的介词和4个不同代词的2个指令(T)1分:(6+4)*2 1/2分:(3+2)*2/6*2/4*213M:能在一组相似的刺激物中根据4对形容词选择物品,并能根据4对副词做出动作(T)1分:4+4 1/2分:2+2/4+0/0+414M:能执行10个不同的三步指令(T)“你把娃娃放到箱子里,再把盖子盖好,最后把箱子放到床底下”1分:10个 1/2分:5个15M:能理解1200个词汇(T)1分:1200个 1/2分:800个视觉感知和样本配对——孩子是否完成复杂的图案、模型和顺序?11M:能自发的参照他人的美工活动而完成自己的美工活动的任何部分2次(O)1分:2次 1/2分:1次12M:能在包含有3个刺激物的10种物品的组合中,泛化完全不同的物品的配对25个(T)给孩子的是圆圆的西瓜图片,需要找的可能是三角形切成片的西瓜。1分:25个 1/2分:15个13M:能用至少8个不同的材料完成20个不同的积木搭建,嵌塞或各种类似的任务(T)1分:8件,20个 1/2分:4件,20个14M:在没有示范的情况下,能将5个不同类别中的5件物品进行分类(T)1分:5类5件 1/2分:3类3件15M:能完成20个包含有3个步骤或顺序排列的任务(T)1分:20个3步骤 1/2分:20个2步骤独立游戏——孩子是否能自发的进行具有自动性强化意义的独立游戏?11M:能自发的在5种情况下进行假扮或想象游戏(O)1分: 5个 1/2分:2个12M:在2种活动中,能重复大动作的游戏行为从而得到更好的结果(O)1分:2个 1/2分:1个13M:能独立进行美术活动或手工活动5分钟(O)1分:5分钟 1/2分:2分钟14M:能够无需大人的帮助或强化而独立进行连续性游戏活动达10分钟(O)1分:10分钟 1/2分:5分钟15M:能够独立的完成写字或画画的任务5分钟(O)1分:5分钟 1/2分:2分钟社会行为与社会游戏——孩子是否能自发的参与游戏并与同伴有交互性的语言对话?11M:自发的与一个同伴合作以达到一个具体的目标5次(E)1分:5次 1/2分:2次12M:自发的使用特殊疑问句向同伴提要求5次(TO:60分钟)1分: 5个 1/2分:2个13M:能回答同伴的5个不同的问题或陈述(E)1分: 5个 1/2分:2个14M:不需大人的辅助就能与同伴进行想象性的社会性游戏活动达5分钟(O)假装看病的游戏。1分:5分钟 1/2分:2分钟15M:就5个主题,能与同伴进行各4个回合的语言交流(O)1分:5个主题,各4个回合 1/2分:5个主题,各2个回合阅读——孩子是否能对词汇或书籍表现出兴趣、命名和听辨字母,阅读和理解一些词汇?11M:当大人为孩子读书时孩子能有75%的时间注意书籍(TO:3分钟)1分:75% 1/2分:50%12M:能从5个字母中选择正确的大写英语字母或汉语拼音字母,共10个(T)1分:10个 1/2分:5个13M:能在听到指令后命名10个大写字母(T)1分:10个 1/2分:5个14M:能读自己的名字(T)1分:能读出自己的名字15M:能从5个一组的图片、实物或字中,完成5个字或实物、图片的配对(T)1分:5个组合,5个 1/2分:3个组合,3个书写——孩子是否能画画、临摹字母和数字,独立书写自己的名字?11M:在大人用书写工具和书写平面进行示范时,孩子能够模仿5个不同的书写动作(T)1分:5个 1/2分:3个12M:能在80%的情况下,独立的描摹5个不同的几何图形,并且描线与原线间距离不大于0.6厘米(T)1分:5种,不超过0.6厘米 1/2分:5种,不超过1.2厘米13M:能够仿写10个端正可读的字母或数字(T)1分:10个 1/2分:5个14M:能拼写自己的名字并可辨认(T)1分:清晰正确的拼写 1/2分:近似的拼写15M:能仿写26个大小写字母达到可辨读的程度(T)1分:清晰的仿写 1/2分:近似的仿写对功能、特性、类别的听者反应——孩子是否能座位一个听者理解那些据其功能、特性或类别而描述或修饰名词和动词复杂话语?11M:能从包含有3个相似刺激的10件物品的组合中,根据25个特殊疑问句的任务选择正确的物品(T)1分:25个 1/2分:15个12M:能根据2个语言成分选择25个与功能、特性、类别有关的任务(T)“你能找一找哪个是会飞的动物吗?”1分:25个 1/2分:15个13M:能根据3个语言成分从书上或自然环境中选择25个与功能、特性、类别有关的任务(T)“哪一种水果是长在树上的?”1分:25个 1/2分:15个14M:能就25个主题,根据每个主题的4个功能、特性、类别的问题,从书中或自然环境中选择正确的目标物品(T)回答也要指认。1分:25*4 1/2分:15*415M:孩子能表现出1000个不同的关于功能、特性和类别的听者反应(T)1分:1000个 1/2分:750个对话——孩子是否能对他人的话语内容作出语言反应?11M:自发的发出20个对话性的评论(O)1分:20个 1/2分:10个12M:能表现出300个不同的对话性反应(T)1分:300个 1/2分:200个13M:在听完25段各15个字的小故事后,能就每段故事回答2个问题(T)避免将同样的问题颠倒提问。1分:25段,15个字,各2个问题 1/2分:25段,10个字,各1个问题14M:能用8个以上的字描绘25个不同的事件、视频、故事等(T)1分:8个字,25个 1/2分:5个字,12个15M:能就10个主题回答4个不同的特殊疑问句(T)10个主题各4个问题。1分:10个主题,4个问题 1/2分:5个主题,3个问题教室常规和集体指令——孩子是否能遵循教室常规和在集体教学形势下的学习?11M:仅在语言辅助下就能够使用厕所并且洗手(O)1分:在语言辅助下 1/2分:需形体辅助12M:能在3个或更多孩子的小组中执行5个集体指令或对问题做出反应,而不需要辅助(O)1分:3个或3个以上,5个问题 1/2分:3个或3个以上,2个问题13M:能在集体中独立工作5分钟,并且50%的时间能做规定的任务(O)1分:3个或3个以上,5分钟,50% 1/2分:3个或3个以上,2分钟,50%14M:能在5个或更多的孩子的集体教学中,15分钟的课程能学会2个新的行为(T)课程结束后五分钟进行测试。1分:15分钟,5个或以上,2个 1/2分:15分钟,5个或以上,1个15M:能在5个或更多的孩子的集体教学中,20分钟内没有破坏性行为,并回答5个对话性的问题(T)1分:5个或以上,20分钟,5个 1/2分:5个或以上,20分钟,2个语言结构——孩子是否能通过正确使用复数、所有格、时态、动词或名词的修饰语,表现出更为复杂的句法和语言结构?11M:能够结合10个词根名词与其附属后缀和结合10个常跟名词与其所有格后缀而发出名词之变形(E)单数、复数形容名词,描述物体的所属。1分:10+10 1/2分:10/0+10/10+012M:能够结合10个词根动词及其规则过去时后缀和10个词根动词及其将来时连缀而发出动词之变形(E)用相关的副词对过去发生的事情做一些界定,用相关的副词对之后将来要发生的事情做一些界定。1分:10+10 1/2分:10/0+10/10+013M:能够发出10个不同的其中包含至少3个单词和2个修饰字的名词词组(E)“我有一个红色的大的球”,“这是我的大球”,“这是我的巧克力冰淇淋”。1分:10个 1/2分:5个14M:能运动10个不同的包含至少3个单词,其中包含2个修饰词的动词词组(E)“我重重的踢球”。1分:10个 1/2分:5个15M:能够将名词词组和动词词组连接起来从而产生10个不同的句法正确而且其中包含至少5个字的从句或句子(E)“我的球掉在地上了”。1分:10个 1/2分:5个算数——孩子是否能表现出初步的算数技能,包含数字、数量、计数和衡量?11M:能在5个一组的数字组合中,对数字1-5做出正确的听者反应(T)1分:1-5 1/2分:1-312M:能命名数字1-5(T)1分:1-5 1/2分:任意3个数字13M:能按数取物1-5(T)准备多余5个的材料。1分:1-5 1/2分:1-314M:能对8组衡量的比较做出正确的听者反应(T)1分:8组 1/2分:6组15M:能进行数字与数量的配对,1-5(T)1分:1-5 1/2分:1-3障碍评估评估24个常见于自闭症孩子中的有关学习和语言发展的障碍及其程度,为进一步的功能分析提供铺垫。障碍评估的重要性:教育者不仅要知道孩子能够做什么,还要知道孩子不能做什么,并且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旦确认特定障碍后,具体的分析和干预就为必要。障碍评估的原则:基本原则是功能分析的方法,这与对问题行为的评估没有本质区别。对每一个障碍都要探究其背后的控制原因。每一个语言操作元素都可能受到不同控制原因。李克特氏法(a Likert-type)0-4级评分。一、负面行为的评估记分方法——-1分:孩子有一些小的行为问题(如偶尔的哭泣或哭闹),但它们很短和很快的回复到普通的清晰;-2分:孩子每天都发生种种小的负面行为(如哭闹,语言拒绝,躺到地上)-3分:孩子发生更严重和更频繁的负面行为(如发脾气、丢东西、破坏物品)-4分:负面行为每天发生多次且呈现出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了一些危险(攻击性的破坏物品,自伤或者他伤)二、不听从指令的评估记分方法——-1分:某些要求会引起孩子小的固执行为,但孩子通常还是对大人的指令合作的,并且很快的恢复到情境中;-2分:孩子一天中几次发生小脾气或其他固执的行为,当他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时。很难让他停止这些行为;-3分:不服从的频率增加,引发不服从行为的情景范围扩大,试图逃避要求的行为的严重程度增加;-4分:孩子的不服从行为成为每天的主要问题,如果大人只要有要求或者是大人的要求不停止,孩子就会立刻发生比较强烈和严重的不服从行为,如攻击性或破坏东西。分析与听从指令有关障碍的原因——- 许多自闭症孩子会用各种问题行为来逃避或者躲避他们不喜欢的任务与情景;- 这可包括从轻度的孩子没有反应、不看教导者到要种的自我伤害与攻击性行为;- 这些行为的功能是逃离终止他们应该做的事情(如个人卫生及学习任务),或者躲避任何与这些事情有关的情景(如关掉电视);- 这些行为在普通孩子中也可发生,但在自闭症孩子中程度尤重;- 教导者要通过行为评估和分析等方法来确认有关原因。以下因素会导致与不听指令有关障碍的出现——- 自闭症孩子的各种逃避问题行为曾经被负面强化了(教导者不能坚持合理的要求);- 当教导者采用消退方法时,孩子对消退反应得到了强化,特别是间断性强化加强了问题行为的顽固性;- 对听从指令的行为强化不够有力,包括不理解孩子所要的强化物或他们不能与负性强化竞争;- 对孩子(在学习等方面)的要求过分,或者要求不够明确;- 孩子如果服从要求就必须放弃自己所爱的活动或物体;- 教导者采用负面的或威胁性的方法提要求;- 对孩子服从要求进行塑性的过程中,两个阶段之间的跨度太大;- 对程序的执行不够一致。三、提要求技能问题的评估记分方法——-1分:在VB-MAPP里程碑评估中孩子在听者技能和命名方面得分比他在提要求方面的得分高,这表明该孩子在提要求的能力落后于他在其他的语言技能;-2分:尽管孩子在命名、听者辨别技能、仿说技能方面都很强,但是提要求的数量很少,并且局限于小范围的或具体的强化物;-3分:孩子依赖辅助而提要求,并且表现出死记硬背或者猜测,不恰当的要求或者很少自发的提要求;-4分:孩子没有任何功能性的提要求或者以频繁的负面行为提要求。分析与提要求有关障碍的原因——- 许多自闭症孩子存在有与提要求有关的障碍;- 这些孩子往往会用发脾气等问题行为达到逃避或躲避学习的目的;- 能够在SD(外因、客观条件)条件下提要求不等于能够在MO(内在动因)条件下提要求;- 如果教导者没有程序帮助孩子从根据SD条件提要求过渡到根据MO条件提要求,就会导致语言教学的失败;- 对不同孩子中关于提要求的问题,必须用功能分析的方法找出具体的原因和条件。以下因素会导致与提要求相关障碍的出现——- 在自闭症孩子的早期干预中没有与提要求有关的程序,语言干预程序不恰当;- 要求孩子提要求的目标行为难度过大;- 对无语言孩子没有提供PECS(图片交换)等替代沟通方法的训练;- 没有动因操作的程序(如对环境的安排,强化物看得到拿不到;从易到难的要求等);- 孩子的语言依赖于示范或提示等辅助;- 其他条件(他人或强化物)取代或压制孩子根据本身动因来提要求;- 孩子对所有与学习有关的动因都非常微弱;- 教导者允许孩子能够不通过提要求就得到强化物;- 自我刺激的行为妨碍干扰提要求行为;- 有限的提要求行为(如“要”等)得到过多的强化;- 动因操作的程序缺乏变化或环境过于单一;- 对与提要求有关的问题行为进行强化;- 过早消退物体等辅助条件;- 在对自闭症孩子干预中,与提要求有关的程序强度不够;- 环境与他人对孩子提要求的反应不够或者根本没有;- 只有某些环境与他人与孩子提的要求有所反应,泛化训练做的不够;- 在自然环境中,孩子没有提要求的前因后果;- 孩子的提要求行为或努力得到令他不快的结果。四、命名技能问题的评估计分方法——-1分:孩子能命名一些物品和有较好的仿说技能,但他的听觉辨别的词汇明显多于他的命名的词汇;-2分:孩子命名时出现频繁的错误,猜测,或命名局限于某种方式的辅助(如大人唇形的辅助),和需要频繁的维持训练;-3分:命名明显有缺陷,表现为不能泛化,缺乏自发性,死记硬背,在教导训练中表现出逃避行为,或无法超越单一字的命名;-4分:孩子的命名技能基本不存在或局限于几个命名。分析与命名有关障碍的原因——- 因为控制命名的是客观物体或者动作等,所以命名与提要求、对话相比,出现的障碍较少;- 由非语言刺激控制的命名,比由动因控制的提要求和由他人语言刺激控制的对话,更具有可测量的特点;- 但在有些情况下,不当的客观条件控制着命名。例如老师让孩子命名一个行动,孩子却关注一个物体。画画-蜡笔。以下因素会导致与命名有关障碍的出现——- 对孩子进行的正规命名训练不够;- 孩子的命名依赖于仿说及其他区别性刺激(如来自老师的口型提示);- 孩子用猜想来命名得到了不恰当的强化;- 孩子使用一种类型的命名得到了过分的强化;- 教导者在命名教学中没有用多种区别性刺激- 客观对象的不当方面取得了控制。例如孩子只关注照片中人的衣服,忽视了其动作。- 教导者没有分析命名中的复杂性,例如其中所包含的介词、代词、形容词和社会性行为等;- 泛化训练方面(包括区别性刺激泛化与行为类别泛化)的工作还不够;- 由于命名过程中的额外提示(如老师的嘴型提示)而导致了孩子不能自发的命名;- 孩子的命名没有得到自然或自动的强化;- 孩子在学习命名过程中的努力导致不好结果;- 过分的或者不当的命名得到了强化。五、在动作模仿方面的评估记分方法——-1分:孩子能够模仿,但他在VB-MAPP中模仿得分低于里程碑的其他技能;-2分:孩子容易获得一些粗大动作模仿反应或模仿使用物品,但精细动作模仿,两步模仿,功能性模仿方面有很大困难;-3分:孩子的模仿局限于肢体或语言的辅助;-4分:孩子没有模仿技能,或者如果他能模仿,但从不自发以功能性的方式去模仿。六、仿说问题的评估计分方法——-1分:如果孩子有仿说,但是他在VB-MAPP中仿说技能的得分低于里程碑其他技能;-2分:仿说辅助依赖,和因为依赖辅助而从仿说转换到新的操作性的语言出现困难(例如不能从仿说转换为提要求);-3分:孩子的仿说技能变得太强,变现为鹦鹉学舌或者是一些延迟性的模仿;-4分:孩子不能获得任何仿说行为,试图教导仿说行为可引发负面行为。分析与仿说有关障碍的原因——- 有些仿说问题与生理条件有关,如口腔肌肉障碍、脑瘫、说话结巴等;- 孩子很少感受到来自仿说或者语音的自然强化;- 曾经从仿说或者语音行为得到不好结果;- 孩子很少有牙牙学语或者其他方面的口头发音;- 大人对孩子没有教学控制;- 孩子在语音方面的自我刺激妨碍其仿说以下因素会导致与仿说有关障碍的出现——- 自闭症孩子没有动因与别人进行社会互动;- 孩子对语音刺激不加注意;- 教导者选择的目标语言超越了孩子的发展程度;- 孩子对语言教学有厌恶感;- 对孩子的泛化训练不够;- 仿说的过分发展(如鹦鹉学舌)- 关于无关语言的自动化强化(如延迟性鹦鹉学舌)。七、视觉配对问题的评估记分方法——-1分:孩子表现出一些配对能力,但他在VP-MTS配对得分低于其他的里程碑技能,特别是听者辨别技能;-2分:孩子的在学习配对时选择行为受到方位的影响(或其他的辅助),或局限于小的系列;-3分:孩子已获得一些配对技能,但是它们没有与他的其他技能成比例的进步,或者在尝试进一步发展样本配对的过程中还表现出了负面行为;-4分:孩子尽管有一些其他技能,但是不能获得任何有效的配对技能,在日常生活环境中从没表现出任何功能性的配对方式,例如一样的鞋子,袜子匹配,美工,或休闲活动。分析与视觉配对有关障碍的原因——- 孩子可能有一定的视觉障碍;- 孩子对视觉材料产生自我刺激的行为;- 在过去的教学中,孩子曾经得到方位性、眼光等方面的提示;- 孩子的猜测反应曾经得到强化;- 来自老师的“不对”成为区别性刺激来控制孩子的下一步反应。以下因素会导致与视觉配对有关障碍的出现——- 在过去的教学中,自闭症孩子习惯于小数目的组合;- 在教学中,对照物过于明显而使得任务太过容易;- 教导者没有在自然环境中教孩子视觉配对(如“这里有好多袜子,你穿两只一样的袜子”);- 教导者的语言指令不能引起孩子的视觉扫视(即孩子对组合的关注)。八、听者技能问题的评估计分方法——-1分:孩子表现出某些听者技能,但他的听者技能得分低于其他的里程碑技能,特别是他的命名得分;-2分:孩子表现出不能扫描组合或注意样本刺激,或者在样本呈现前做出反应;-3分:孩子获得了一些听者技能,但是这些技能没有进步,与他的其他技能不成比例,或者无法在自然环境中泛化样本配对辨别;-4分:孩子不能获得任何有效的听者技能,或者获得了这个技能,但它们是死记硬背的,或者在日常生活环境里从不表现出任何的功能性(如能在一个功能性技能中遵循指令,倾听同伴,或当被要求时不能拿到具体的物品)。分析与听者技能有关障碍的原因——- 听者技能包括着几个方面的成分和因素;- 听者是他人语言行为的接受者;- 听者的非语言行为受影响于他人的语言行为;- 听者同时又有内心的复述他人语言的讲者行为。以下因素会导致与听者技能有关障碍的出现——- 他人的语言对孩子来说,既不是区别性刺激,也没有强化意义;- 孩子在过去没有接受听者技能的训练;- 孩子的辨别能力较差;- 在以前的教学中,孩子仅仅学到一对一的指令与行为的反应方式。九、对话技能问题的评估计分方法——-1分:孩子能表现出一些对话反应,但他的对话得分明显低于里程碑第2阶段里的其他技能,特别是命名,听者技能;-2分:孩子的对话错误发生频繁,或者他在某些方式上变得辅助依赖,如倾向于仿说辅助或命名辅助;-3分:孩子死记硬背的反应频繁,变成一个明显的问题,或者孩子没有办法发起自发的对话行为或与同伴发生对话行为;-4分:孩子尽管有很强的提要求、命名、和LRFFC技能,但却不能发展出任何有效的功能性的对话行为。分析与对话有关障碍的原因——- 训练自闭症孩子的对话是复杂和无底的过程;- 在普通成人中,通过工作、教育、读书和看电视等,可以形成对话内容;- 对自闭症孩子来说,对话最容易成为死记硬背的所谓技能;- 训练自闭症孩子的对话,在内容上要远远超出对提要求、命名的训练;- 许多自闭症孩子具有相当多的提要求或命名语言,但是有着非常有限的对话能力;- 在命名仿说等训练中,前因和后果往往都比较固定,对话训练中,对话中他人的语言难以预料;- 对于语言关注的难度要远超出对物体关注的难度。以下因素会导致与对话有关障碍的出现——- 孩子的过度仿说能力妨碍其对话能力的发展;- 孩子的对话动因(固定于一个对象)限制其有意义对话能力的发展;- 在过去的教学中,孩子发展出了死记硬背式的所谓对话;- 在过去的教学中,一对一的问答得到了强化;- 对话对孩子没有自动强化的意义;(找到孩子的兴趣点)- 过去的对话努力带来了惩罚性或消退性结果。(避免不高兴的,害怕的话题)十、社交技能问题的评估计分方法——-1分:孩子表现出社交行为,但他的社交技能得分落后于其他的里程碑得分;-2分:孩子很少模仿同伴的社交互动(然而,他可能模仿大人的社交互动),或者他出现社交上的负面行为,如抢夺他人的玩具,推人,或其让形式的攻击性;-3分:在游戏期间,孩子独自呆着不与其他孩子轮流和分享,对同伴的要求不反应,或表现不出与同伴语言互动的痕迹;-4分:孩子有语言能力,但主动回避其他孩子,在面对一个社交环境的时候可能出现一些负面行为或不恰当的行为,另外,在一些活动过程中,对同伴的要求他可能几乎从不回应,也不会主动邀请同伴。十一、依赖辅助的评估计分方法——-1分:孩子常常需要几个辅助训练和辅助消退才能学习新的技能;-2分:辅助撤退常常很困难,特别是伴随更难的技能(对话或社交);-3分:辅助撤退很难,他的语言能力也是有限的,辅助可能是很不容易被觉察的;-4分:辅助撤退非常困难,大多数技能通过仿说,模仿或语言辅助依赖才能表现出一个恰当的反应,没有辅助时,孩子就会出现一些负面行为。十二、猜想式反应的评估计分方法——-1分:孩子在增加一些新词语时,偶尔出现猜测,但在少许辨别训练之后他停止了猜测反应,常常表现出可靠的掌握和泛化;-2分:猜测是一个频繁的问题,在引进新词语时常常发生,它可能需要在新旧词汇之间有数个辨别训练,但最终孩子能获得这些新词语,其后很少继续猜测这些词;-3分:猜测反复出现,这意味着孩子可能在开始就没有真正理解或辨别这些词语,之前可能得到了一些无意识的辅助,给人已经理解的假象。 -4分:猜测几乎发生在每一个训练中,如果辅助没有及时提供,孩子就会出错,反复出现擦侧的反应,我们努力想修正这个猜测的时候,需要很长的时间,也不成功,只有少数一些的词没有出现猜测。分析与猜想式反应有关障碍的原因——- 孩子没有真正掌握有关命名等技能;- 老师没有及时发现与矫正孩子的猜想式反应;- 老师过快的引入新的语言与技能;- 孩子猜想式反应得到了间隔性的强化;- 前因条件对行为没有控制。以下因素会导致与猜想式反应有关障碍的出现——- 猜想比辨别更为省力;- 因为第一个错误的反应没有得到强化,由此引出第二个反应;- 对于提要求来说,新的动因及其强化与以前的动因及其强化非常接近,“汽车”很接近“卡车”十三、扫视技能问题的评估计分方法——-1分:孩子在没有辅助观测的情况下能观测6-8个物品的组合,但在大于10个物品的组合中,或在组合中有相似刺激物时开始有困难;-2分:孩子一定要借助频繁的辅助去注意所展示的组合,常常不能从大于5个物品的组合中,或从书中的一个场景里或从一幅画里选择正确的目标;-3分:孩子局限于2-3个物品的组合,只能通过碰巧或某种方式辅助选择正确的物品;-4分:孩子不能扫视,没有扫视之前就反应,或在你要求他看或者要求他做扫视练习的时候表现出负面行为(逃避的行为)。十四、条件性辨别问题的评估计分方法——-1分:孩子在条件性辨别(CD)方面需要更多努力,孩子注意两个前因时有困难(如对“你以前老师是谁?”的问题不能答对);-2分:孩子在刺激包含多重语言成分时(“什么动物有一个尾巴?”)有困难,他能对每一个独立的刺激和在其他的语言操作条件里做出正确反应,但不在一个组合的语言条件里做出正确反应;-3分:孩子不能通过大多数含有条件性辨别的任务;-4分:孩子不能做条件性辨别方面的任务。十五、泛化技能问题的评估计分方法——-1分:孩子对刺激物泛化的任何类型(如,泛化到新材料相当慢),或者任何一种技能(仿说泛化落后)表现出某种形式的困难;-2分:孩子在多数技能上需要整整的训练才能有泛化;-3分:对孩子进行泛化训练是费力的,常常非常不成功,孩子经常失去那些曾经被认为是通过泛化了的技能;-4分:孩子对未经训练的刺激不能表现出任何泛化。十六、薄弱或非典型动机的评估计分方法——-1分:其他的人开始注意到孩子的动机与普通发展儿童稍有不同(如,孩子似乎对与其他儿童一起游戏或活动不感兴趣);-2分:孩子对古怪行为模式表现出动机,比如重复玩一个特定的物品或古怪的身体、手臂、腿或手指的姿势;-3分:孩子对先天性强化物,如睡觉、食物,或去除疼痛动机方面表现出反常动机,或者在与一个“渴望”的物品短时接触后动机很快减弱,通常他看上去真的想去玩一个物品,但几秒后就丢掉或走开;-4分:孩子也可能表现出高频率的刻板行为,和对社交性强化极少兴趣。如孩子的动机非常受局限,也许只有2-3种,他们可能有奇怪的动机。如一根细绳子,快速转圈,吮吸物品。十七、动机易消问题的评估计分方法——-1分:如果对孩子的要求远远超于强化物,孩子可能对强化物失去兴趣,如果要求太高,孩子表现出某些兴趣的不足;-2分:如果孩子对许多物品和活动有将强的兴趣,但在要求超过一点点或不在常规程序中时,他很快离开这些物品或失去对这些物品的兴趣;-3分:如果孩子对要求反应几次后很快表现出兴趣缺乏;-4分:如果对孩子哪怕只是一点点要求,他就将放弃那些被认为是他最强的强化物(如食物,托马斯火车)。分析与动机易消有关障碍的原因——- 孩子的有关技能非常微弱;- 因此,完成有关任务要求孩子付出很大努力;- 孩子的问题行为能够使他很快获得强化物;-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用塑性的方法,在制定目标时也没有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十八、依赖强化物的评估计分方法——-1分:孩子更喜欢消耗性和有形物品,但通过赞扬和关注也能得到强化(与其他孩子相似被社会性强化所影响),尽管他在没有得到这些首选强化物时可能表现出一些勉强,但最后还是这样做了并持续学习新技能;-2分:如果没有得到首选的强化物孩子就不愿意做或者没有他们的学习很慢,但他愿意接受间歇性强化(如代币)和表现出一致的技能增长;-3分:如果没有频繁的给予消耗性和有形的强化物(如,每3-4个反应就必须给一次)与孩子教学就很困难,孩子可能很快出现负面行为,逃避教学者的要求和任务;-4分:如果建立一个单一技能非得消耗大量消耗性和有形的强化物,并且必须得到这些强化物才能维持这些技能。十九、自我刺激问题的评估计分方法——-1分:孩子从事了某种刺激,但这不是太严重的问题(如手指叩击),并且似乎不对抗学习或其他的活动;-2分:孩子自我刺激行为频率相当高,并且他可能发出一些不同类型的自我刺激行为(如在眼前轻弹物品和凝视);-3分:孩子进行高频率的自我刺激,与学习和社会互动竞争,用语言训斥时他不能停止,或仅暂时的停止;-4分:孩子几乎不断的发出一些自我刺激的行为,并且其它强化物对他的影响很弱。二十、表达清晰度问题的评估计分方法——-1分:孩子发某些音有一些困难,但与他的已有词汇一般可以被理解,并且它的发音连续的好转;-2分:尽管孩子表现出大多数第二阶段里程碑的许多能力,但陌生人对理解孩子的发音仍然有困难;-3分:孩子有非常有限的发音技能,表现出一个广泛的发音错误;-4分:尽管孩子在其他里程碑得分高,但他没有发音,或有完全不能理解的语言。二十一、强迫行为问题的评估计分方法——-1分:孩子表现出某些微小的执着,但他们容易被克服并且不妨碍学习,这些执着可以被理解为“倔强”,但这些问题行为常常在于其同一性(如坚持房间里必须关灯);-2分:孩子有数个不同的执着,在得不到满足时常常发出一些轻微的负面行为,但他在执着受到制止时也能参加到学习任务中而没有进一步的破坏行为;-3分:孩子出现数个不同的执着行为,其程度非常的强烈,如果它们被打断的话,他迅速和强烈的发起的负面行为妨碍了学习,或者说没有让这个孩子完成痴迷的行为常常不愿意参加到任何任务中或活动中来;-4分:孩子的执着是一致的强烈的,是每一天中的主要问题,如果这种执着得不到满足,他的负面行为可能是严重的,学习经常被破坏,消耗大量的时间。二十二、多动问题的评估计分方法——-1分:偶尔出现多动行为或不能参加正在进行的活动或事件,但这些行为不破坏学习和日常生活,孩子容易平静下来,或伴随某些微小的辅助就能够致力于手边的任务;-2分:孩子在环境中频繁的来回走动(比他的同伴有明显更多的活动),似乎坐立不安,致力于任务有困难,尤其任务困难时;-3分:大人很难控制孩子的多动行为,他可能不能排队等候,平静的坐着,保持任务几分钟以上,需要频繁的辅助才能专注静坐,完成一个活动;-4分:孩子一致的“忙个不停”,并且多动行为是每天中的主要焦点。分析与多动有关障碍的原因——- 许多自闭症孩子同时具有多动的问题。DSM-5已经肯定了自闭症的孩子同时具有多动症;- 自闭症孩子的多动与ADHD孩子的多动原因可以不一样。自闭症孩子可能在多动中得到感官的满足;而ADHD孩子的多动往往与他的大脑有关控制机能的能力的匮乏有关;- 自闭症孩子对感官信息的处理方面有异常;- 有些自闭症孩子刻板行为可以被理解为多动。以下因素会导致与多动有关障碍的出现——- 孩子生活中没有丰富的活动;- 有些环境过于嘈杂;- 家庭的安排没有基本的结构;- 大人只回应孩子的大动作而往往忽视其细微的沟通,从而强化孩子的多动;- 孩子没有时间作息安排。二十三、目光接触问题的评估计分方法——-1分:大人注意到,孩子没有累死于普通发展孩子的眼神交流;-2分:孩子没有类似于普通发展孩子那样频繁的眼神交流,或注意面部和别人;-3分:孩子在提要求时没有眼神交流,在大多数情况下难以得到他的眼神交流或注意;-4分:孩子几乎没有眼神交流,并且他避免看别人的面部。二十四、感觉防御问题的评估计分方法——-1分:大人开始注意到孩子对一些感觉刺激的过敏不同于其他的孩子,例如在某些声音发生时,孩子可能有痛苦的表情;-2分:某些感觉刺激常常影响孩子(如,长袖衬衫或他手上的胶水),但防御性刺激不常常妨碍学习活动;-3分:孩子常常对特定的感觉刺激做出逃避行为的反应,如手捂住耳朵,或盖住他的眼睛他也可能变得焦虑,特别是在厌恶刺激不消除的情况下可能很难与孩子沟通;-4分:孩子对特定的感觉刺激一贯的以更严重的负面行为作出反应,如发脾气和攻击性行为等。分析与感觉性防御有关障碍的原因——- DSM-V将孩子对感官刺激的过多反应列为自闭症的主要症状之一;- 一般人习以为常的外界刺激可能引起自闭症孩子的强烈反应;- 这些障碍往往导致自闭症孩子的焦虑障碍;- 即使成年患者以及高功能患者也会有这样的问题。以下因素会导致与感觉性防御有关障碍的出现——- 周边环境的嘈杂或者突然的变化(如出现救火车的声音);- 要求孩子穿上新的衣服;- 牙刷等异物进入孩子的口腔;- 别人没有征得孩子同意就接触孩子的身体(如抱抱)。转衔评估 对总共18个领域进行评估,分为三大类。目的及意义:为孩子的总体技能和现有学习能力提供客观的评价;帮助教育者和家长做出安置和教育的各种决定(教育环境,教育模式,教育的优先顺序);为决策团队提供有关的量化信息,监控孩子在安置中的进步;在转衔评估量表中没有一个单独项目或分数是决定性因素,要将所有18个领域结合起来一起思考;必须强调:孩子教育环境的变化应由个别化教育团队决定的。计分方法——根据学生概括计分表中每一节所确定的标准,用李克特氏的量表从1-5来评价孩子的行为;然后将这个分数转换到转衔计分表上;有一些分数来源于VB-MAPP评估的其他环节中的分数。转衔评估第一类所包含的领域——1-6项- VB-MAPP里程碑评估总分;- VB-MAPP障碍评估总分;- VB-MAPP障碍评估中负面行为和教学控制方面的得分;- VB-MAPP中关于教室规则和集体技能方面的得分;- VB-MAPP中关于社会行为和社会游戏方面的得分;- 学业任务方面的工作独立性。第一类得分的意义与应用——- 六个领域代表了转衔到较少限制教育环境时最重要的几个方面;- 与转衔评估其他领域的信息综合考虑;- 基于团队对孩子及可利用资源的了解,所以应由个别化教育计划团队决定。1、VB-MAPP里程碑评估总分——1分:0-25分;2分:26-50分;3分:51-100分;4分:101-135分;5分:136-170分。评分标准和安置建议——- 第一阶段(得1-2分):需要强化和特殊的干预项目;- 第二阶段(得3分):开始受益于集体教学/自然环境,但仍需要大量的具体的和社交技能的强化训练;- 第三阶段(得4-5分):具备在较小限制环境中参与更高级的学业和社交项目所需要的语言基础。2、VB-MAPP障碍评估总分—— 1分:56-96分;2分:31-55分;3分:21-30分;4分:11-20分;5分:0-10分评分标准和安置建议——- 障碍评估中得高分(31-96),转衔评估中得分低,需要一个针对性的干预项目;- 障碍评估中得低分(30或以下),转衔评估中得分高,说明较少限制的教育环境可能有效,但取决于具体障碍,比如负面行为会很高得4分,需要考虑。3、VB-MAPP障碍评估中负面行为和教学控制方面的得分—— 1分:6-7分;2分:5分;3分:3或4分;4分:2分;5分:儿童没有行为问题,在障碍评估中的得分为0或1分。评分标准和安置建议——- 这两项在障碍评估中得分高,在转衔评估中得分低,安置在较少限制环境中较困难,不安全,效果不好;- 这两项在障碍评估中得分低,在转衔评估中得分高,不应该成为决定安置过程中的问题。4、VB-MAPP中关于教室规则和集体技能方面的得分—— 1分:2分;2分:3-4分;3分:5-7分;4分:8-9分;5分:10分。评分标准和安置建议——- 转衔评估中教室规则和集体技能得1-2分,适宜用强化教学;- 转衔评估中教室规则和集体技能得4-5分,是过渡到较少限制教育环境的一个主要成分。5、VB-MAPP中关于社会行为和社会游戏方面的得分——1分:2-3分;2分:4-5分;3分:6-9分;4分:10-12分;5分:13-15分。评分标准和安置建议——- 转衔评估中社交技能得1-2分且语言技能缺乏(里程碑在第一阶段):强化教学形式;- 转衔评估中社交技能得3分且里程碑主要在第二阶段,部分融合;- 转衔评估中社交技能得4-5分且里程碑主要在第三阶段,较多的安排在较少限制的教育环境。6、在学业任务方面的工作独立性——1分:能独立完成学业任务至少30秒并不超过1个成人的提示;2分:能独立完成学业任务至少1分钟并不超过1个成人的提示;3分:能独立完成学业任务至少2分钟并不需要成人的提示;4分:能独立完成学业任务至少5分钟并不需要成人的提示;5分:能独立完成学业任务至少10分钟并不需要成人的提示。评分标准和安置建议——- 在工作独立性评估中得1分,仍需要独立的训练;- 在工作独立性评估中得4-5分,可以在包含有独立学业活动的教室里独立学习。转衔评估第二类所包含的领域——7-12项- 泛化;- 强化物的变化;- 技能获得的速度;- 新技能的维持;- 自然环境学习;- 转向新的语言操作。第二类得分的意义与应用——- 该类的六个领域提供了关于孩子学习新技能的重要性息;- 如果在所有这些领域得高分,则在限制较少的教育环境中学习比较容易。7、技能泛化于时间、环境、行为、材料、和人物—— 1分:能泛化一些新的技能于不同的人物和时间,但是不容易在材料中泛化; 2分:能泛化到一些新的材料,但仅仅是在密集的泛化(多个范例)训练之后; 3分:在自然环境中的10个场景能表现出独立的刺激泛化; 4分:在自然环境中的10个场景能表现出独立的反应泛化; 5分:在第一或第二次训练时能持续的表现出刺激和反应的泛化。评分标准和安置建议——- 泛化评估中得5分,可能转衔到较少限制的教育环境中。8、起强化作用的物品和事件的范围—— 1分:频繁的需要强化物并且主要是食物、饮料,和肢体接触(未习得的动机); 2分:强化物是有形的,感觉,或操纵性的像玩具,因果关系的物品,音乐,娃娃; 3分:强化物是社交性的(如,注意),同伴介入(游戏),社交的有关场所(公园、商场),并且频率较低,主要用于教学的就是习得的强化物; 4分:强化物是间断的,社交性的,自动的,并包含广泛的物品和活动; 5分:强化物是间断的,社交性的,适龄的,各种各样的,并且包含语言信息,转换也很频繁。评分标准和安置建议——- 依赖食物或有形强化物,或需要频繁的强化时间表,难于安置在较少限制的教育环境中;- 能为广泛的社会性和年龄相符的结果所强化,部分是自动的间歇性的强化,是安置在限制较少的教育环境中的一个主要成分。9、获得新技能的速度—— 1分:通常需要两周或以上的训练以及成百上千次的联系才能获得一个新技能; 2分:需要至少1周的训练和百次或以上的练习才能获得一个新的目标技能; 3分:一周平均少于50次的回合练习就能获得几个新的目标技能; 4分:一周平均少于25次的练习就能获得几个新的目标技能; 5分:每天平均少于5次的练习就能一致的获得一些新的目标技能。评分标准和安置建议——- 2-4分表示获得新技能的速度加快;- 技能的复杂程度增加;- 其他支持融合教育的技能也得到发展。10、新学技能的维持—— 1分:新技能在教导环节中正确之后能维持至少10分钟; 2分:新技能在教导环节中正确之后能维持至少1小时; 3分:在教导中已正确得分后的新技能可以至少维持24小时,伴随次或更少维持性回合训练; 4分:24小时候仍能维持一项新的技能而不需要维持的练习; 5分:通常能维持所获得的技能至少一周而不需要维持的练习。评分标准和安置建议——- 在转衔评估中新技能维持得5分(在较长时间之后不需维持训练),在较少限制的教育环境中学习有效。11、在自然环境中学习—— 1分:无需密集的教导就能在自然环境中获得2个新的动作技能; 2分:无需密集的教导就能在自然环境中获得5个新的提要求或命名; 3分:无需密集的教导就能在自然环境中获得25个新的提要求和命名; 4分:无需密集的教导就能在自然环境中获得25个新的对话; 5分:无需密集的教导每天都能在自然环境或集体环境中轻易并持续的学到新的技能。评分标准和安置建议——- 一般来说,自然环境中大动作学习容易,语言学习较难;- 根据自然环境中学习新技能的频率和复杂程度评分;- 该项评分得5分,限制较少的教育环境有效。12、未经训练就能表现出语言操作元素之间的转换—— 1分:需要2个或更少的转换回合就能将2个语言行为从仿说转换为提要求或者命名; 2分:不需要转换回合就能将5个语言行为从仿说转换为提要求或者命名; 3分:不需要训练就能将10个语言行为从命名到提要求的转换; 4分:不需要训练就能将10个话题或者事件从命名转换为对话; 5分:每天都表现出转换技能,包括说话的高级方面和所有的讲者与听者技能。评分标准和安置建议——- 语言技能之间开始并能比较一致的转换,孩子获得新技能所需的具体教学时间开始减少;- 孩子在较少限制的教育环境中学习的概率增加。 第一类和第二类是相应的关系,如第一类得分高,则第二类得分也高,反之亦然。转衔评估第三类所包含的领域——13-18项- 对变化的适应性;- 自发性行为;- 独立游戏技能;- 一般的自助能力;- 如厕能力;- 进餐技能。第三类得分的意义与应用——- 涵盖了自助能力,自发性,独立性;- 此类虽然重要但不那么直接影响安置,但对学生在某一环境中是不是成功、成功与否有不可忽视的影响。13、对变化的适应性—— 1分:在语言提前的预告下能适应一些细微的变化,但可能会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 2分:能接受细微的变化,会表现出一些忧虑,对于改变需要大量的预告; 3分:对变化会抱怨和生气,可能会有些固执,但最后能接受改变; 4分:能快速的适应变化并不会出现不良行为,但会表现出细微的焦虑的信号; 5分:儿童能很好的使用规则的改变,能忽视或处理其他的干扰和变化。评分标准和安置建议——- 该项评估得4-5分,有潜力适应较少限制教育环境中发生的变化。14、自发性行为—— 1分:会出现一些自发性的行为,但大多数语言和社交技能需要提示; 2分:会出现很多自发性的行为,但大部分都是非语言行为; 3分:每天会自发的(无语言提示)提要求和命名若干次; 4分:每天能自发的提要求、命名、对话、和语言性社交行为数次; 5分:在里程碑评估中16个领域的大多数中能出现恰当的自发性行为。评分标准和安置建议——- 测量标准:辅助的减少,自发行为的增加;- 该项评估得4-5分,孩子过渡到较少限制的教育环境的几率增加。15、自我玩耍和休闲技能—— 1分:里程碑评估中独立玩耍的得分为3分; 2分:里程碑评估中独立玩耍的得分为5分; 3分:里程碑评估中独立玩耍的得分为8分; 4分:里程碑评估中独立玩耍的得分为11分; 5分:里程碑评估中独立玩耍的得分为14分;评分标准和安置建议——- VB-MAPP里程碑中的独立游戏可用来测量该项目;- 该项得4-5分,支持在限制较少的教育环境中成功学习。16、一般的自理能力—— 1分:不能独立自理,但当成人提供个人照料时不会出现不良行为; 2分:需要语言或身体提示来完成自我服务任务; 3分:需要大量的语言提示,但是会尝试大概的自我服务任务; 4分:能主动的完成自我服务任务并且通常会努力做好,但仍然需要语言提示; 5分:有动力,能主动做好大多数技能,能泛化,但可能需要语言提示。评分标准和安置建议——- 该项得分4-5分,在较少限制的环境中学习。17、如厕技能—— 1分:仍然要穿纸尿裤,但能表现出如厕训练的准备(如,干燥时间,能坐2分钟); 2分:如厕训练已经开始,坐在马桶上时偶尔会小便,但仍然要穿纸尿裤; 3分:白天的膀胱训练(小便),使用引体向上,偶尔会出现小问题,需要提示和协助才能完成如厕的规则; 4分:膀胱和肠道的训练(大便),但需要提示和协助才能完成如厕规则; 5分:能自发的或要求使用洗手间并能独立完成如厕规则。评分标准和安置建议——- 得4-5分表明孩子的如厕技能已经建立,可以进入限制较少的教育环境中学习。18、进餐技能—— 1分:能表现出部分独立的进餐,但需要很多身体提示才能吃饭,通常会撒饭; 2分:能独立吃小点心,但需要成人来安排食物,语言提示,并清理; 3分:能独立的从午餐盒中拿出食物,吃小点心,但需要成人语言提示才会进餐; 4分:会独立的使用勺子,不需要提示就能进餐,会撒一些食物,需要提示来进行清理; 5分:能独立的拿取食物,进餐,并能使用餐具,能独立的清理,可能需要语言提示。评分标准和安置建议——- 得4-5分表明孩子能取得较好的适应程度,不影响在新的环境中学习。对VB-MAPP转衔评估的解释:- 对转衔评估的三个类别的结果应作不同的衡量;- 第一大类是最重要的,涉及转衔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 第二大类也很重要,是第一大类中得分高低的原因;- 第三大类在限制较少的环境中起着功能性的作用,不如第一第二大类那么重要;- 转衔评估的结果不会提供一种绝对意义上的标准;- 转衔的决定完全属于孩子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团队;- 重点是孩子能够获得更有意义的进步。结论:转衔是一个有计划的过程,在干预的早期阶段就应该开始考虑转衔问题,并且培训有关技能(如提出指令,集体学习能力等);在转衔过程中再培训这些技能,往往为时过晚;转衔的决定要考虑到并取决于孩子最佳学习的环境,而不是取决于大人的情绪、经济等因素;孩子的语言能力(如提要求、命名、对话和听者能力等)往往是孩子能否在普通学习环境中进步的主要因素;让孩子在普通教育环境中与同伴接触固然重要,但不能以影响孩子学习语言及其他基本技能为代价;普通教育环境中的老师不一定具备教育自闭症孩子所需要的技能、时间和资源;如果孩子在一个环境中不能接收到他所需要的教育程序,这个环境就不是最好的安排;转衔评估能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的了解孩子,作出有利于孩子的最好决定。任务分析 提供关于技能的进一步分节,可以作为学习和语言教育的短期目标。斯金纳的学习论主张用小步子,通过强化塑造个体的行为,形成此任务分析的最初理论基础。在应用行为分析ABA理论中,任务分析是把一个复杂的行为分解成若干个单一行为,逐一教导这些单一行为,最后串联成一个复杂的技术。VB-MAPP中的任务分析——- VB-MAPP中的任务分析覆盖了16个技能领域的绝大部分;- 这些技能领域中的任务分析总数约为900个;- 与里程碑评估的方法一样,在任务分析中使用的是测试、观察、观察和测试均可、计时观察的评估方法。- 根据每个里程碑来制定相应的任务;- 每个里程碑的任务数量有多又少;- 每个任务与里程碑及其阶段相一致,通过里程碑号码找到适合于该任务的一个字母加以标示。为什么要使用任务分析——1、提供完整和持续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课程指南;2、可以提供关于特定学生的进一步的信息;3、确认技能所包含的目标领域和各种各样的支持部分;4、给父母和老师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帮助孩子泛化、维持、自发性、记忆、扩展,以及在各种教育和社交环境中有限的运用这些技能;5、提供新的和平衡发展的语言行为课程的顺序;6、对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估和评价。表格的构成——- 学生的基本信息:姓名,出生日期,年龄;- 测试信息:第几次测试,测试日期,测试者,得分。任务分析举例——提要求1-M 能提出2个要求,可以是话语,手语,或PECS,但可能需要仿说,模仿或其他辅助,但不需要肢体辅助。1-a 发起眼神交流要求关注或其他强化物2次;(看看强化物,再看看大人)1-b 移动接近一个强化物品来表示一个动机的存在2次;1-c 通过拉大人以获得一个强化物2次;1-d 手指或手势朝向强化物以得到它2次。在制定计划时,1-M是长远目标,而1-a到1-d是短期目标。2-M 在无辅助下(除了“你想要什么”),孩子能提出4个不同的要求,目标物可在眼前。2-a 指向2个不同的强化物以获得它们2次;2-b 在提供一个强化物时点头或说是或不2次(不是一个早期目标);2-c 没有仿说辅助提出2个不同的要求,可能有语言或目标物的辅助;(“你想要什么”,目标物可以出现在视线内)2-d 没有仿说或模仿辅助自发的提出1个要求,可能有语言或目标物的辅助;2-e 通过2个不同的人和2个环境泛化2个已知的要求。3-M 能将一个强化物泛化于2个人,2个环境,与2个不同的例子,从而成为6个要求。3-a 能自发的提出2个要求(无语言辅助),物品可在眼前;3-b 没有仿说或模仿的辅助提出5个要求,可能有语言和目标物的辅助;3-c 通过2个想要的物品的2个例子泛化3个要求(如,对2种不同的滑梯要求滑滑梯);3-d 没有仿说或模仿的辅助提出6个不同的要求,可能有语言和目标物的辅助。任务分析举例——命名6-M 当问到“这是什么”时,能够命名25个物品。6-a 用特定的名称命名4个不同的人,宠物或角色(可包括爸爸、妈妈);6-b 能根据问题命名2个动作,如“我在做什么”;6-c 不超过20个训练回合获得一个新的命名;6-d 在15秒的时间内能命名5次(流利性)。7-M 在测试时或从已知泛化清单中,能够泛化命名50种物品的3个不同的例子。7-a 能命名3个身体部位;7-b 能命名2个听觉刺激(如,电话铃声、警笛声,狗叫声);7-c 自发的发出含有两个词语的命名,共有5个类似的不同命名(宝宝哭);7-d 当问到“他在干什么”时能命名2个不同的活动;7-e 当问到“那是什么”时能命名40个物品。任务分析举例——听者技能3-M 当家庭成员、宠物或其他强化物以两个一组的组合呈现时,孩子能够正确看向、触摸或指向5个不同的强化物。3-a 听到自己的名字被叫时中断一个游戏活动;3-b 在适当的环境里对不、烫、停下或其他指令做出反应;3-c 当被命名时关注一个目标物或图片(不需要辨别)5次;3-d 在环境中对2个简单的1步语言指令做出反应;3-e 当有人提名时能在2个家庭成员和/或宠物间的辨别;3-f 当物品呈现在视觉水平时能在2个物品之间辨别。4-M 在没有视觉辅助下,能依据指令完成4个不同的粗大动作。4-a 对10个不同的物品或图片在2个一组的组合中选择正确的物品;4-b 持续注意讲者达2秒;4-c 能触摸2个身体部位;(避免都集中在面部,或身体,差别大一些)4-d 能表演2个大动作;4-e 当别人命名时能在3个一组的组合中选择正确的物品,共10个不同的物品;4-f 通过5个不同物品的各2个样本泛化一个听者辨别任务。(材料的不同)任务分析举例——独立游戏2-M 能独立的与5个不同的物件互动从而显示出游戏中的变化(玩环圈,玩球,再玩积木)。2-a 指向感兴趣的物品或玩具;2-b 扔下物品看着他们掉落或表现出对其他因果关系的兴趣;2-c 打开橱柜门,玩具盒,或将手伸进玩具箱;2-d 重复一个发出声音的游戏行为(如,挤压玩具,敲玩具)任务分析举例——社会行为和社会游戏2-M 2次表达他要别人抱或想玩身体接触之类的游戏。2-a 在身体接触游戏中能微笑或大笑5次;2-b 参与和在互动性社会游戏中微笑达2次;2-c 用注视、声音、或手势寻求大人的关注达3次。3-M 自发的看(扫视)其他孩子达5次。3-a 从一个大人那里拿一个想要的物品达3次;3-b 积极的接近其他的孩子达2次;3-c 以眼神交流2秒来回应他人的问候达2次。结论:用大楼作比喻,里程碑是孩子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楼层,任务分解是各个楼层之间的台阶;通过更为具体的任务分解,孩子更有可能一步一步的进步;应用于教学,里程碑是学生的长远目标,而任务分解是短期目标。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IEP 如何解读评估的总体结果——第一步:确定孩子的一般水平,属于第一、第二还是第三阶段;每一阶段与一定的语言、发展年龄、技能、和目标基本一致。第二步:分析每个相关技能领域的成绩及其与孩子在其他领域方面表现的关系;评估者需要看到每个孩子的优势与弱势,优势的发挥,弱势的解决。第三步:一般情况下,特定的阶段有与其相应的特定教育方式,如结构教学VS自然教学;特定的阶段适合特定的程序,如辅助、项目的性质和程度、学业的重点等。原则——- 参照里程碑评估结果,寻找语言,社交,学习的功能性发展方向;- 在确定功能性发展方向时考虑均衡性发展的要求;- 结合障碍评估结果,考虑具体障碍的减少和消除;- 视具体障碍及障碍的程度,考虑作为优先干预项目;- 明确个体需要的特定的教学程序;- 选择适合个体的特定的教育方式或教育体系。对处于第一阶段孩子的干预重点——干预侧重于提要求,仿说,动作模仿,听觉辨别,命名,配对,游戏和社会技能;还可能需要学习精细动作,粗大动作,如厕技能,和一定的自我照顾能力。干预强度——- 孩子会需要结构性的教育,如分段回合教育DTT;强化程度很高,如每周达25小时左右的正规训练。- 除了用DTT之外,可以适当的配合一些自然环境训练如关键性技能训练(PRT)- 很多这一阶段的孩子还需要辅助性沟通训练PECS。第一阶段语言教学的有关方法——发展第一阶段孩子的语言能力——- 确认强化物和孩子的动因;- 找到最适合于孩子的语言形式(口语、手语、图片沟通和书写);- 发展具体的教学目标(具有课测量性);- 第一阶段的孩子以提要求为重点。如果没有基础,可以从仿说开始然后转换到提要求。对第一阶段孩子的语言干预——- 收集数据,数据是教导者的朋友;- 根据孩子情况选择DTT或PRT(自然型的语言教学模式),或两者并用;- 教学环境中应有教具、数据表、强化物等;- 培训家长是干预的重要一环。训练提要求能力——孩子有要求(口渴)—孩子语言行为(说“水”)—具体强化物(孩子得到水)- 教孩子如何用语言来控制大人的行为,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 将提要求与其他方面的训练相结合。提要求训练的开始——- 特定孩子的特定需要;- 什么时候孩子的动因最强;- 选择十来个可能动因及相关的强化物;- 从一、两个提要求语言教起。训练开始应该避免的提要求语言——- 避免一上来就教一般性语言(如“还要”“请”“我的”“谢谢你”等);- 避免一上来就教抽象的词汇(如“玩具”“衣服”);- 避免一上来就教孩子可能用于逃避学习的词汇(如“不要”“休息”);- 避免教孩子要求大人不容易满足的语言(如“出去”“游泳”)选择第一批提要求语言的原则——- 选择与孩子动因直接相连的字;- 选择具体的字(汽车,杯子等);- 与这些语言相连的强化物可以不断的提供或停止提供(不要从孩子手中拿走强化物);- 与孩子已有技能相关的语言(如孩子已经能够仿说的那些字);- 几个字之间不要有押韵的关系,否则容易搞混(如薯片和图片);- 选择在自然环境中可以用的字先教。提要求过程中的动因操作——- 孩子必须有动因才能提要求,所以教导者要抓住或要创造孩子的动因(PRT);- 孩子的动因会因时因地变化,教导者要利用当下的动因,不要过于拘泥于教学时间表;- 太高的要求有可能会打消孩子的动因;- 教导者要想法让孩子的动因产生出孩子的语言行为。教有仿说能力孩子提要求第一方面——目标回合S- 确认孩子喜欢的强化物(如泡泡);- 先由教导者无条件提供强化物(吹泡泡让孩子喜欢);- 将目标语言与强化物联系起来(教导者一遍吹一遍说“泡泡”);- 教导者停下来,问孩子“你要什么”;- 如果孩子提要求“泡泡”,马上给予具体强化。第二方面——辅助回合S此时有四个前因条件和两个积极后果来引导一个语言行为:前因条件“泡”后果条件1、孩子的动因(要泡泡)“说对了”2、物体的存在(泡泡在场)3、仿说提示(泡)吹泡泡4、语言提示(你要什么)第二方面——辅助的撤销在提供辅助后必须撤销辅助才能从仿说转换为提要求。- 部分辅助 - 延迟辅助 - 两者结合第三方面——转换程序1、提供目标物和语言辅助,“你要什么”;2、如果反应正确,提供强化;3、如果反应错误,提供仿说辅助“泡”;4、如仿说正确,重复第一步“你要什么”;5、加入转换回合“这样做”等;6、重复以上程序,加入越来越多的转换动作。第二阶段孩子的干预重点——扎实和恰当的语言教学和干预,其他技能和领域也要考虑:精细、粗大、独立能力、自我照顾的技能,减少障碍。在第一阶段学习的语言技能应在第二阶段中学会运用,否则会出现停滞。各种技能泛化也是一个重点。干预的核心:扩展提要求,命名,听者能力等的数量和范围;开展关于对话能力的训练;开展与同伴社会和语言的交往;发展与集体和教室有关的能力;发展在宽松环境中活动的能力。从DTT向PRT转化的干预方式——- 语言和社会技能干预的程序仍然需要精心设计,干预的时间仍然不少于每周25小时;- 在干预时要逐渐注重自然方法的应用,但在DTT和PRT之间保持平衡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对话能力的训练——- 普通孩子一般在两岁左右时才开始发展起对话能力;- 对话能力的训练目标是帮助孩子超越仿说的控制而说出不同于大人语言的自己语言;- 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但基本还是运用ABA的恰当辅助、撤退,链接式方法(1,2….孩子说3音乐会重新响起);- 在这一过程中,也可应用PRT的各种方法如自我观察自我记录。对话能力的训练程序——- 从具体环境中的接龙填空开始进行,主要目的是帮助孩子使其语言不再仅仅受仿说或物体的控制。如,在水池边,老师说“你在洗…”大人的语言刺激与水池这一非语言刺激共同创造条件让孩子说“手”;- 根据孩子的命名能力来选择对话内容。如上面的例子中,孩子已经能够命名手;- 为了预防孩子用死记硬背式对话,教导者应该尽快用不同的语言来引导孩子对话,加入“你用肥皂洗…”;- 其他的接龙填空的例子还可以包括动物的叫声,“狗叫起来是汪汪”,“汪汪叫的是…”。对话能力的训练程序的提升——- 从具体环境中的接龙填空发展到脱离具体环境的接龙填空,“吃饭以前要…”“洗手”;- 在对话中加入新的相关词;- 将对话与听者技能的训练结合在一起;- 从接龙填空转换到回答WH的问题。What, when, who, where.- 将不同的WH问题结合在一起。“你和谁一起到学校”“你什么时候到学校”“你在学校干什么”等;- 将功能特性类别引入对话中,从而,不同的语言刺激可以引发同样的回应。“厨房里有…”“你吃饭用…”“白底蓝花的是…”回答都可以是碗,防止死记硬背;-在这过程中,逐渐移走物体,孩子的语言完全由大人来控制,更为自然。第三阶段孩子的干预重点——1、通过教新的提要求、命名和听者反应来增加孩子说话的内容;2、通过教孩子如何用形容词、介词、代词和副词等来修饰名词和动词的方法扩展其句子长度。3、发展更为复杂的提要求,如提出对于信息的要求和包括语言不同部分的要求;4、教对话行为(如怎么来谈论那些不在当下的东西或事件);5、学会根据社会情境而恰当使用这些语言技能;6、增加与同伴交往和社会交往的频率和复杂性;7、扩展孩子在集体教育模式下的学习能力;8、过渡到更少限制的教育环境中去;9、发展起初级的知识学习技能;10、其他,自我照顾、动作、独立、休闲、安全;11、减少障碍。特殊考虑:在这个阶段制定孩子计划的时候,一定不能因为他好的部分而忽视了他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会妨碍孩子的进步。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加快孩子学习的进度和速度。融合是干预程序中重要的一点。干预方式——- 在此阶段,一个仔细设计的干预程序仍有必要,但其重点逐渐不再是一比一或一比二方式的桌面教育;- 要综合使用个别回合和关键性教育方法发展孩子的学习技能、独立工作、泛化、对已知技能的扩展、以及其他与孩子发展相宜的任务,同时自然环境和集体教学的方法可以使用于发展其他重要的语言和社会技能。如果您有耐心看完了,请您加我们的生物治疗群,采用我们的方法您可能后悔两周,但是对孩子起作用就是一辈的意义,群号700491849
残疾类别或残疾等级发生变化的,本人提出申请,经批准残联同意,可到指定机构重新进行残疾评定。批准残联根据评定结果重新核发残疾人证,并将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变更。整理:小乐残疾人证是残疾人享受国家和地区残疾人福利待遇的凭证。此外证件上的残疾等级也是很重要的,有的残疾人福利待遇,不同的等级享受的情况大大不同。那么残疾等级到底能不能变更呢?怎么变更呢?今天小编针对这一问题给大家进行讲解。残疾等级是可以变更的首先我们要明确,残疾等级是可以变更的。有两种情况:一个是由于年老、疾病等原因,残疾状况可能加重,这个时候本人可以申请重新鉴定,变更残疾人证等级。(我已经有残疾人证了,之后残疾等级加重了,我要申请变更)。二是已经申请了,在评定之后,对残疾等级评定有异议的,可以申请重新评定(在残疾评定之后,我觉得结果有异议,我要重新评定)。以上这两种情况都会在残疾等级变更中发生,两种情况的申请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残友们一定要区分自己属于哪种情况。残疾加重,如何申请残疾等级变更?由于年老、意外、疾病等原因,残疾人的残疾等级可能会加重。加重的残疾情况和残疾人证轻度的等级,往往会对残疾人的生活、工作、享受福利待遇等带来影响。这个时候残疾人可以申请变更残疾等级。申请流程就是相当于“重新申请残疾人证”一样。办理条件:1.已持有残疾人证。2.残疾类别或残疾等级发生变化的,本人提出申请,经残联受理,到指定机构重新进行残疾评定。区残联根据评定结果重新核发残疾人证,并将残疾人证管理系统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变更。办理流程:1.申请:到户籍地所在县级残联进行申请,带上申请所需材料(一般是身份证、户口本、照片,有相关医院证明资料的也可以带上),填写申请表、评定表。2.受理:申请之后,残联进行受理,受理成功就会通知残疾人进行残疾评定。(有的地方可以申请上门评定,但是上门评定受资源、时间等原因,可能需要等待,有需要的残友们可以再申请时问问工作人员)3.评定:残疾人到指定机构进行评定。指定机构对于申办残疾人证的申请人进行残疾评定,按照残疾标准作出明确的残疾类别和等级评定结论,填写评定表并加盖公章。4.审核、批准:县级残联对办证申请材料、受理程序、残疾评定结论和结果进行审核,并在十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审核、批准后残疾人再拿到的证件就是“变更”后的证件,这里小编要说明,申请残疾等级变更是要通过机构进行评定的,最后残疾等级可能会变更,也可能不会变更。我对残疾评定结果不满意,怎么办?这是第二种情况,就是残疾人对评定结果有异议(我觉得我是二级,但是评定结果是三级)。这时候我们不需要像第一种进行办证申请了,而是要提出异议申请。残疾人证申请人或残疾类别、残疾等级变更申请人对评定结论有异议的,可在十个工作日内到所在地市级残联申请重新评定,经地市级残联同意后到指定的医院或专业机构进行残疾评定;如仍有异议,可向省级残联提出申请,由省级残疾评定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评定,该评定结论为最终结论。最后,如果残疾人证破损了想换个新的,同时也想重新评定一下,那么你的申请流程就是“变更残疾等级”的申请流程了。这一点残友们也要注意。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残疾等级变更介绍,不全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补充。具体的信息还是需要残友们在变更前去咨询一下户籍地的工作人员,一定是户籍地的残联工作人员,因为残疾人证是“属地管理”,各地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北京市就是到户口所在地的社区(村)进行申请,区级核发证件。河北省就是经设区的市残疾人联合会审核批准。所以残友们一定要根据户籍地的要求进行申请。本文内容转自道略残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