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的来临,气温骤降,室内室外温差较大,对于一般健康的人来说,这种天气的变化可能并无太大影响,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就需要格外小心了。 老刘(化名)是一位60多岁多年的高血压患者,在今年冬天的时候,他在外面忙完事情回来,觉得浑身很冷,于是老刘回家之后想赶紧洗个热水澡暖和暖和。 于是,他打开浴室的热水器,把水烧热,就迫不及待地洗了起来。但是没想到,洗着洗着老刘忽然感觉头晕眼花,一下子晕倒在了浴室里。家人发现后立马送进了医院,到院简单处理后,老刘很快恢复过来,虽说“虚惊一场”,但是其中的风险不容小视。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老刘又究竟是怎么晕倒的呢? 其实道理是非常简单的,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温度差异对身体的影响是比一般人要明显的。冬天,人们在外面活动,由于户外温度较低,血管是处于收缩状态的。 而回到家里马上洗热水澡,会刺激到交感神经,增加血流速度,这种情况下会导致血压升高。轻微的血压升高,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的情况,但如果急速升高,再加上血管硬化变脆,很容易有中风的风险。 所以,这里要提醒各位高血压患者朋友,在冬天从寒冷的户外回来,不要着急洗热水澡,而是待身体感觉不冷之后,再洗不迟。在洗澡时,最好先洗四肢后洗头,不要空腹、饱餐后、酒后洗澡,这些小的细节都有利于保障您的身体健康。 另外给大家介绍分享下如何自己在家正确测量血压。 一、测量血压之前要放松心情,平静下来,最好休息15分钟,以免因心情波动影响测量结果。(如有剧烈的运动或活动后应休息半小时后在测量) 二、在适宜的温度环境或房间内测量。三、避免饱餐后测量,检查前不要饮酒、抽烟,喝咖啡和浓茶等。 四、检查前排空尿液,以排除出现因有尿导致血压升高的情况。 操作步骤如下图示: 注:本文只做科普知识宣传,文中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秋季天高气爽,万物成熟的季节,伴随着我们的饮食逐渐丰富起来,需警惕食物中毒的风险,这次我们就谈谈饮食的健康问题。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临床上可分为胃肠型和神经型两大类,本次我们重点介绍胃肠型。 胃肠型食物中毒:多发于夏秋季节,发病突然,时间集中,潜伏期短。多有进食变质食物、海产品、腌制食品,未煮熟的肉类、蛋类病史。(菌类如毒蘑菇中毒也可以引起的胃肠炎症状,这里暂不赘述,日后单独介绍) 本症潜伏期短,多于进食数小时发病,但不同病原体所致的潜伏期不同,短者1-2小时,长者2-3天。 各种细菌性胃肠型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大致相似,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腹泻等胃肠炎症状,大便多呈黄水样、水样,少数也可呈血性腹泻。可伴有发热、头痛、恶心、脱水、血压降低,但其病程较短,多数可在2-3天内自愈。 如出现上述症状,病情较轻者,暂可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及时补充水分,可给予口服补液盐(ORS),蒙脱石散(思密达),复方黄连素片等对症处理。原则上不必过多地应用解痉、止吐、止泻药物,如伴有明显腹痛者,可酌情使用654-2片、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片)口服即可。饮食以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为主,病情好转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如出现高热、神色萎靡,血压持续降低,尿量减少或经上诉处理未见明显好转者,应及时到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通过上诉介绍,相信大家对于食物中毒有了一定了解,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此类事情发生,需要我们有一个健康饮食的好习惯。 平时应避免食用隔夜饭菜,放置冰箱的肉蛋类,在加工食物过程中一定要高温加热煮熟,少吃腌制食品,在处理海鲜鱼类食物时,注意烹饪技巧。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碰到异物卡喉发生意外。多年的基层临床工作中遇到过太多案例,几乎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在意外发生时,几乎都没有第一时间采取有效地、科学地急救,或采取了错误的方法(如倒立、手指抠、击打腹部,灌水等)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而发生不幸。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海姆立克急救法,普及急救知识,做到遇到意外发生时能有效的进行急救,减少悲剧的发生。 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Heimlich Maneuver)也称为海氏手技,是美国医生海姆立克先生发明的。1974年他首先应用该法成功抢救了一名因食物堵塞了呼吸道而发生窒息的患者,从此该法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拯救了无数患者,因此该法被人们称为“生命的拥抱”。(此词条摘自百度百科) 海姆立克急救法主要适用于呼吸道异物。那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下此方法的操作步骤及手法。 需要注意的是,海姆立克急救法对于呼吸道异物堵塞急救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可能带来一定的危害,尤其对老年人,因其胸腹部组织的弹性及顺应性差,故容易导致损伤的发生,如腹部或胸腔内脏的破裂、撕裂及出血、肋骨骨折等,故发生呼吸道堵塞时,应首先采用其他方法排除异物,在其他方法无效且患者情况紧急时才能使用该法。 如意外发生时,家属切记不要慌乱,请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急救人员的指导下开展自救。正确的急救方法可以为救援医生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避免不幸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