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眼部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我国大约每三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一名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因为其发病隐秘,特别在发病初期,患者可能既没有视力下降、也没有眼部不适等症状,故往往会忽略疾病的进展。大部分患者都是在视力下降、视物变形或是眼球胀痛时才于眼科就诊,但此时治疗又存在治疗步骤繁杂、治疗费用高,治疗效果不理想等风险,严重者永远失明。所以一旦患有糖尿病,定期眼科随访以及早期治疗从长远的视力恢复、经济效应、生活质量上来看都是有过而无不及。定期随访可以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早期积极控制血糖即可,无需特殊治疗。在随访中,如发现病情需要处理,眼科医师会通过诸如玻璃体腔注药、视网膜激光等方式控制病情,保证患者的长久视力稳定。如已出现玻璃体积血,需手术治疗,早期的手术治疗才能有助于视力恢复。如患者长期不就诊,等到视网膜结构严重紊乱、缺血时,此时的治疗目的仅为缓解疼痛、保留眼球形态,对视力已无任何帮助。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22年版就提出[1],当我们确诊糖尿病时,就应该到眼科检查视网膜,如果未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则每年检查一次。如果患有轻度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该每6-12月检查一次。如果患有中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该每3-6月检查一次。如果患有重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该每1月检查一次。[1]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底病学组.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22年)[J].中华眼底病杂志.2023;(39),2:99-124.
在眼科门诊和住院部经常会听到医生向患者建议说“你目前的病情需要做眼底激光治疗”。很多患者对这种治疗方法却是一头雾水。什么是眼底?什么是眼底激光治疗?眼底是指在临床上用肉眼无法窥见的眼球内组织的总称,主要包括视网膜、视乳头、黄斑和视网膜动静脉。眼底激光治疗是指医生利用激光的热效应在视网膜上形成密集的光凝点,来防止视网膜疾病进一步扩展,改善视网膜循环、减轻视网膜水肿,对众多视网膜疾病都大有裨益。 那么哪些患者需要做眼底激光治疗呢?眼底激光最常见的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比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大动脉瘤等。二、视网膜血管炎性疾病。比如视网膜血管炎、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等。三、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裂孔以及视网膜局限性的浅脱离等。四、黄斑疾病。如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当然,眼底激光的治疗适应症还远不局限于此。在做治疗前,医生会告知我们治疗的原因,治疗中的相关风险,治疗的次数,然后充分散大瞳孔,并且滴表面麻醉药。治疗中需要配合医生保持稳定姿势,眼睛不能随意转动。治疗后部分患者自觉眼部轻微胀痛、视力下降,一般休息几个小时后便能缓解,当天最好避免剧烈运动及开车。 眼底激光治疗在眼底疾病中应用广泛,其安全有效,显示出独具的优越性。
平时我们都听说过胆结石、肾结石。如果说起眼睛也会长结石,相信不少的人会瞪大眼睛。的确眼睛是非常精细的器官、常言道“眼睛容不下一粒沙子”,如果眼睛长出石头还得了啊?想想都匪夷所思,难怪不招人怀疑。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谈谈眼结石,我先给大家介绍一种眼部症状:眼睛卡、特别是转动眼睛的时候就像针刺眼睛一样难受,以上症状很多人都曾经有过。如果你有这种症状,那么极大可能眼睛长结石了。我们的眼球平时受到眼睑以及眼睫毛的保护,眼睑的内面接触眼球的是一层光滑柔软的粘膜、叫结膜。当外界细菌、灰尘进入结膜,连同结膜自身脱落的上皮细胞和变性的白细胞等沉积凝固逐渐形成一些较硬的颗粒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结石。当这些颗粒物突出于结膜面,眼球运动时就会与眼球甚至角膜发生摩擦,让我们眼睛出现异物感,严重时结石会擦伤角膜组织,不仅使眼睛的异物感更加严重,甚至影响到我们的视力。如何预防结膜结石?注意卫生、脏手不摸眼睛是最好的办法。但是临床上我经常见到一些人很注意眼睛卫生还是患上眼结石,这是为什么呢?这就与一些人的生活环境和习惯有关了,比如喜欢化妆的人群、居住的环境粉尘和风沙较重、喜欢揉眼睛的小朋友等,这些都是容易患眼结石的因素。如果患上眼结石,眼睛局部异物感很重、可以到医院眼科,让医生用无菌针头在显微镜下剔除结石,就可以缓解症状。总之、眼结石是非常普通常见的,它一般不会对我们的视力构成威胁,但是让人眼睛难受、影响心情,也应该引起大家重视,希望大家看了本文有所收获而尽可能不患眼结石、不让自己美好的心情因为这些小毛病而受到影响。
今天上门诊,一位曾经接受了玻璃体切除手术的老奶奶在她女儿的陪同下来找我复诊,经过仔细检查,老奶奶做过手术的眼睛一切正常,视力保持在0.5,听到这个结果、母女两非常高兴,在即将离开诊室时,女儿说话了:李主任、眼睛那么小、你都敢在里面做手术,好有胆量哦!听了这句话,我微笑着回答:其实我的胆子也很小,胆量都是您们给我的。接下来我给母女俩讲述了我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那是七、八年前深秋的一天,科室收治了一位来自农村的80岁独眼大爷,这位大爷是一位心脏支架植入患者,因为唯一的眼睛发生玻璃体出血而失明一个月来我们科室住院,希望恢复光明。科室认真讨论了大爷的病情:高龄、心脏支架植入、独眼、经济条件不好、眼底病变不明、手术存在不可预知的结果,但是他的眼病有手术指征、而且玻璃体切除手术是复明的唯一希望。大家最后决定还是给大爷实施玻璃体切除手术。手术前一天的下午,作为主刀的我、感到巨大压力,我例行来到大爷床旁查房,很委婉地给大爷和陪伴他的老伴讲解了大爷的特殊病情。听了我的讲述、大爷的老伴说话了:李主任、您们只管尽力做手术,即使手术后我家老太爷还是看不到、我也不会怪您们、大不了以后我给她喂饭。听了这位老人的话,我顿时有种莫名的感动,老人的简单一句话,无凝是一碗壮胆酒。最终这位大爷的手术取得了成功,视力恢复到0.3。听了我的故事。母女俩给我说了一句“辛苦您了、李主任!”离开了我的诊室。
在我上门诊时,一些家长朋友总是向我问一个问题:在大街上总是看见一些小朋友用一块布遮住一只眼睛,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这个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有必要向大家做一下普及。为了让这些家长理解,我喜欢给大家讲一个自然现象、我把它叫做森林法则。在大自然中,如果我们同时栽种一片树林,几年以后,我们会发现在这片树林中、有些树木会生长得高大粗壮,在高大粗壮树林中,总会发现一些树木生长缓慢矮小,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竞争抑制,那些生长高大茂盛的树木因为得到更多阳光、会继续健壮生长,这就给旁边的一些树木造成了竞争和遮挡,旁边那些生长缓慢矮小的树木因为得不到充足的阳光,生长受到抑制变得缓慢矮小,如果在早期把高大的树木砍掉,那么矮小的树木就会逐渐长大成林。对于我们人类的视力发育与此有些类似,当婴儿刚出生时,双眼的视力并没有发育完全,出生后,在外界光线、图像的刺激下,视力会逐步发育提高,一般到7-8岁,视力就发育到1.0了。但是有些婴儿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双眼视力发育速度和程度不一致,当这种不一致达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我们采取一些措施进行人为干预,否则视力发育相对滞后和差的眼睛会因为视力发育好的眼睛的“竞争”而受到影响。我们对视力发育相对好的眼睛进行遮盖,这样就减少了视力好的眼睛对较差眼的“竞争”,可以让更多的光线和图像刺激视力发育较差的眼睛,促进其视力较快发育提高。这一治疗方法与前面我提到的森林法则不是很类似吗?这就是我们经常会在大街上看到一些小朋友用一块布蒙住一只眼睛的谜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