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整形医师如何避免下颌角成形术后软组织塌陷
东方审美文化中有青睐“瓜子脸”、“鹅蛋脸”的倾向,使越来越多的青年女性要求行面部轮廓手术,其中矫正咬肌或下颌角肥大的手术被称为下颌角成形术(mandibularangleostectomy),其含义不单是将突出的下颌角截除,有时也将下颌角区骨外板切除,而且要求重新形成的下颌角具有协调自然的轮廓,使面部在正、侧面外观都符合特定审美要求。下颌角成形术的整形效果如何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是患者自身条件,其二是手术者的技术水平。一些患者不仅有下颌角发育过度和咬肌肥大,导致面下部过宽,同时面上部也明显宽阔,单纯行下颌角成形术不可能使患者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为此有些患者抱怨手术后由“大方脸”变成“大圆脸”。 因此有必要在术前综合分析与评价,采取合适的手术手段达到整体面部比例的协调。由于手术视野有限,操作不方便,切骨线的定位难以按设计要求准确实施,从口内入路完成下颌角成形术对手术者的操作技巧和临床经验要求较高。目前多数临床医师最常用的下颌角成形术式是采用摆动锯截骨,尽管方便快捷,但难以准确按设计的截骨线和范围进行切骨。而且摆动锯会将下颌角区域呈弧线截除,使患者丧失自然的生理性下颌角,导致下颌角区域的软组织失去必要的骨性附着,从而导致耳下区的软组织塌陷。此外,摆动锯截骨有可能对下颌骨后份升支切除过多,甚至导致下颌骨髁突的意外骨折,引起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笔者针对摆动锯出现的这一问题,提出在下颌角切除术中应尽量使用往复锯,往复锯切除的截骨线为直线,在改善了下颌角角度过小的同时尽可能地保留了患者的生理性下颌角,可以为患者的耳下区软组织提供骨性的附着,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耳下区软组织塌陷的问题,往复锯的截骨线也更精准可控,几乎不会发生意外骨折或其他严重并发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了往复锯在下颌角成形术中的优越性和可靠性,相关成果已发表于整形外科学权威杂志Plasticandreconstructivesurgery,希望能够为广大求美者及整形美容医师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