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神经性厌食”呢?它和普通人常说的“厌食”“没有食欲”“不想吃饭”一样吗?答案当然不是!神经性厌食,好发于13-20岁的青少年,年轻女性多见。核心症状包括三个层面:01行为层面刻意减少摄入量、增加消耗,有意造成低体重/营养不良。患者为了达到对体重的极端目标,通过限制饮食、过度运动、催吐、滥用泻药及减肥药等行为方式。具有“刻意性”“非理性”“极端性”的行为特点。02心理层面迷恋低体重,不少患者存在体象障碍,如“明明已经很瘦了,仍觉得自己很胖”。对体重/体型方面,表现为“对瘦的无休止追求”“对肥胖的病态恐惧”。03生理层面显著的低体重(<正常体重的最低值,BMI<18.5kg/㎡),同时伴随其他躯体症状。主要是营养不良,涉及消化、内分泌、血液等多个系统。此外,神经性厌食的患者还会伴随其他精神症状,包括抑郁、焦虑、强迫思维/行为、情绪不稳定等。如何应对“神经性厌食”困扰呢?01营养重建以充分恢复正常体重为目标,根据身体营养状态,提供不同级别的营养重建方案。02躯体治疗监测躯体合并症和“再喂食综合征”的出现,如贫血、闭经、水电解质紊乱等,注意补钾等治疗。03精神药物治疗抗抑郁、焦虑药物,小剂量使用心境稳定剂或抗精神病药物。04心理行为干预认知行为治疗、接纳承诺疗法、心理动力学治疗、正念治疗等多种心理治疗方法,帮助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等。
2018年中国18至69岁成年人中的肥胖人数约为8500万,其中男性约4800万,女性约3700万,人民卫生出版社李新华教授在《柳叶刀》在线发表的国人肥胖趋势研究数据,强调中国的肥胖人数在15年间连续增长了约3倍,一半成人超重或肥胖,呼吁更加积极、有针对性的防治应对。中国肥胖人数15年增3倍,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病,得治! 肥胖其实是一种营养不良,2014在罗马召开的第二届世界营养大会就已经明确了这一点。与此同时,肥胖还是多种主要慢性病比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癌症比如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也紧密相关。肥胖已经成为一场“公共健康危机”,需要临床医学、公共卫生、药物研发等医药卫生全行业及政府机构与全社会的共同关注、联合攻关。 早在2015年,中国就已经成为“世界首胖”,肥胖人数及肥胖儿童人数均居世界第一,但是社会各界包括医药卫生行业却对肥胖一直存在认知误区。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肥胖症”列为一种疾病。与此同时,肥胖尤其重度肥胖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这“四高”关系暧昧,容易引发一系列重大慢病,治疗起来非常复杂,亟需更多重视与有效防治。 从药物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控制好肥胖也是为国家、为大众省钱。肥胖人群的医药费用要比普通人高得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曾经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肥胖者的处方量是体重正常者的2.4倍,他们住院时间更长,并且需要更昂贵、更复杂的治疗。糖尿病70%的治疗费用、心血管疾病23%的治疗费用和癌症9%的治疗费用都是由超重造成。 更融合、更规范,是行业对中国肥胖防治领域的共同期待。肥胖治疗一定是多学科综合治疗,只有肥胖相关心血管、内分泌、代谢疾病、减重与代谢外科、营养等学科交叉融合起来,才能为“胖友”们提供肥胖不同阶段、不同合并症表现的最佳治疗方案。2021年7月,《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肥胖患者多学科综合治疗指南》,《糖代谢与心血管疾病共识》,《减重与代谢外科手术病人影像学检查临床适用性评价指南(2021年版)》共4部肥胖治疗指南共识同期发布,中国肥胖防治迎来多学科融合规范新时代,也昭示中国医学各界正在携起手来,合力筑建肥胖防治“护城河”。
对于男人,尤其是直男来说,当自己的爱人生气的时候,如何去哄、去安慰,会显得很头疼。 当女人情绪不好的时候,作为男人去哄,往往会进入两难的境地: 不去哄吧,说是冷血、不会去安慰; 哄了吧,好说歹说也不一定有效果,爱人的火没灭,自己反倒引火上身。 面对如此两难的时候,是否会让我们抓狂? 当然这个问题并非是个无解的难题,我们需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能否哄好的关键,并不是我们说了什么,而是在言语之外我们做了什么。 那就让我们来看看具体怎么做吧 一、第1步,先不急于说,而是先倾听 有些人看到爱人情绪不好的时候,会说一句:“你又怎么了?” 这不是在灭火,而是在火上浇油! 因为这句话带给对方的感受是:我明明已经很不好了,你非但不接受,还在排斥。 因此,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别说是安慰,不大吵已经很好了。 最好的方法是安静的关注她,问问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默默的倾听。 人在难过的时候,是非常想找人倾诉的,而好的倾诉是需要一个安静、温暖的环境,这样才能倾诉出自己最难过、最痛苦的心里话。我们摆出耐心、关切倾听的态势,就可以提供这样的一个氛围。 当我们开始倾诉的时候,情绪已经好了一半。对于女人而言更是如此。 二、第2步,对爱人的倾诉给予适当的回应 很多人也知道倾听的重要性,但是往往犯一个错误是,刚刚等对方倾听完,就马上给出建议。 男人喜欢用自己的头脑快速分析并解决问题,这样做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是放在女人身上就不适用了。 大多时候,女性的苦恼并不是问题本身,而是这个问题所带来的负面感受。 正当心烦意乱的时候,再正确的建议也很难听进去,这个时候应该要做的是安抚,填补情感上的需要。 如何安抚的方法也很简单,我们可以这样给出回应: “很能理解你现在的感受,换作是谁,都会很难受/生气。” 三、第3步,用肢体语言回应 肢体语言的安抚有时候比言语安抚更加有效。 比如对方情绪激动,忍不住哭泣的时候,我们可以拍拍对方的肩膀,给一个暖暖的拥抱,或是递一张纸巾帮忙擦拭泪水等等。 人在情绪十分低落的时候,是需要把情绪表达出来的。尤其对于女性,哭是一种很好的宣泄方式。 这个时候绝对不能说“别哭,没什么大不了的”。 如果这样说了,对方心里肯定想“我都已经哭了,而且哭的这么伤心,你让我别哭?还跟我说没什么大不了的?根本没有从心底理解我的感受。” 当我们说“不要哭”的时候,相当于把我们和对方割裂开了,似乎在说“我不该有这样的情绪”。 好的安慰方式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 学会接纳对方的感受,允许对方有自己的情绪表达,哪怕是消极的情绪,或者是充满仇恨的情绪,并对此做出回应。 所以记住,一个小小的拥抱,胜过半小时苦口婆心的劝说。 四、第4步,给出问题本身的建议 当情绪冷静下来之后,需要开始面对问题本身。 我们可以问对方,想如何处理? 帮忙分析问题和处理方式是否合理,假如我们有更好的解决方式也可以提出来。 但是记住,我们可以给出建议,但是不能为对方做出决定。 把我们的建议说出来,最后让她自己做决定,当然这个决定不一定要马上做出来,可以经过认真理性地思考之后在做出决定。 每个人都会有自主意识,假如把我们的想法强加给对方时,很容易产生反感的情绪。 因此,我们给出的建议只是建议,对方的决定才是决定。 五、第5步,更多的陪伴 有时候问题是暂时的,解决好之后情绪也会恢复好。 但是有时候问题是长期存在的,短时间无法解决,这种情况下,给予更多的陪伴也是至关重要的。 陪伴的方式可以有很多。 可以一起聊聊天,一起听听歌,一起看看电影,一起外出散步,一起讨论分析问题。 营造良好的氛围,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可以让对方更快的从不好的情绪中走出来。 以上就是安慰女性的正确方式,也许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女性,但是尝试一下是不会错的。 反过来,这些方式也是适合对男性的安慰,能帮助我们的朋友、爱人减少焦虑、低落的情绪。 生活中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妨试一试哦!
经常有人问我:不自信,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很多人都存在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不自信的根源是来自于哪里? 有些人的工作和生活,其实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内心总是感觉不自信,觉得自己还不够好。 在认知行为心理上,这是因为认知模式出了问题,接连会出现情绪以及行为上的问题。 导致一个人不自信,通常是由于以下几个思维模式导致的。 1. 过分的和他人做比较 一些人的不自信,是在现实生活当中过多的和身边的人作比较。 和他人作比较,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和行为,在这种比较中,我们能够明确自己的能力和位置。 然而,很多人会在这种比较中出现偏差,他们往往会和比自己优秀的人比较,或者只看到别人身上好的一面。 这种情况下会让我们觉得别人都比我们优秀,产生不自信的感觉。 假如你发现自己经常和别人做比较,要告诉自己: 这个人有他优秀的地方,也有他不在行的地方。他虽然在这个方面比我优秀但是我有其他地方比他做的更好。 从一个更加客观,更加全面的分析自己和别人的差别,做正确的比较,才能树立一个正常的认知思维,让自己发现不足,也让自己过的开心。 2、只从单一方面评价自己 工作或者学习上的成就,可以让我们产生自信感,我们在某些方面可能会获得一些成就,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在所有的方面都有成就。 我们在某些方面获得成功,这说明我们在这方面有天赋,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成功,这也是我们的价值感。 别人在另一些方面做得比我们好,这并不能说明我们没有价值。 其实,我们在几件事情上有自己的优势,就可以标定我们自己的价值了。 我们虽然没有马云有钱,但是我们在音乐上,在自己专业上,可能比马云要擅长,这也完全可以让我们骄傲。 3、过多的在乎别人的看法 我们可以完全不去在乎别人的看法吗? 这显然是不可以的,正是因为不同的人对我们产生不同的看法,才能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但是,有很多人过度的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是要从别人的认同来肯定自己,别人一旦没有对自己产生认同感,便觉得自己没有了信心。 学生时期,过多的在乎老师对自己的看法,长大后,过多的在乎自己同事和领导对自己的看法,便会迷失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对我们都持有不同的意见,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也不可能让同一个人一直满意。 过度的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过于依赖别人的认同,会让我们显得越来越自卑,慢慢的轻视自己。 假如我们自己发现有这方面的认知错误,就及时需要去调整,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人际关系。 我们需要告诉自己,别人的看法固然是重要,带我们更加需要关注我们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真正的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才能让我们拥有真正的自信。 4、来自原生家庭的不自信 原生家庭对我们心理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童年时期。 假如我们在童年时期对自己的原生家庭有一种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往往会一直延续到我们成年,影响我们的性格形成和处事风格。 我们不能决定我们的出身,但是我们能靠自己的能力改变自己的人生,我们不能过多的和别人比较自己的原声家庭,尤其是当我们和比自己更加丰厚的家庭比较的时候,会让我们产生自卑感,甚至影响我们和家人的关系。 我们需要明白,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更多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这样更能体现我们的价值所在。 当然,导致我们不自信的原因还可能是外貌、性格、工作能力,我们需要正确面对自己的不足,改变能改变的事情,无法改变的事情就学会去接受。 在正确的认知观念下,认识自己,提升自我,做一个自信的人。
1.什么是抑郁症? 你身边有抑郁症的人吗? 我们都会经历情绪的起起落落。悲伤是对生活挣扎、挫折与失败的一个自然反应。人们常用“沮丧”来形容以上的这些感觉,但是抑郁不仅仅是指悲伤。有些人形容沮丧就是感觉生活在黑洞里或者是觉得世界末日来临。然而,有些沮丧的人根本就感觉不到悲伤,他们可能会感到死气沉沉、空乏、毫无兴趣等,又或者尤其是男人甚至会感到愤怒、不安以及缺乏安全感。 不管症状是什么,抑郁都是不同于正常的悲伤,因为,抑郁会吞噬你的日常生活,包括你工作的能力、你的学习、你的日常起居以及休闲。无能为力、毫无希望以及分文不值等感觉是强烈而又无法抵抗的。 假如你抑郁了,下面的这些症状可能会成为你正常生活低落的一部分,症状越多,它们就会越强大,而它们持续的时间越长,那你就越有可能正遭受抑郁。当这些症状变得势不可挡的时候,那就是寻求帮助的时候。 抑郁的信号及症状: 1、你睡不着或者睡不醒; 2、你不能集中注意力或者发现以前很容易的事情现在变得有困难了; 3、你感觉无能为力和绝望; 4、不管你尽多大的努力,你都不能控制产生一些负面想法; 5、你感觉没胃口或者是吃东西不能停下了; 6、你变得比平常更暴躁、更易怒、更有攻击性; 7、你比平常喝更多的酒或者是正从事一些具有危害性的行为; 8、你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义(如果你有这条想法,请立即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2.抑郁与自杀 抑郁是自杀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伴随着沮丧而产生的深深绝望和无助感会让人觉得自杀是逃脱痛苦的唯一途径。死或自杀的想法是抑郁症的一个严重症状,因此,对于自杀的言行一定要认真对待。它不是表明一个人在考虑自杀的征兆,它是在大喊救命。 谈论杀害或伤害自己。 表达强烈的无助感或者是被围困,对死亡或临终的不寻常关注。言行鲁莽,就好像他们渴望死亡(如:在红灯区超速)。打电话或者是拜访人们说再见。井然有序的安排事物,如:赠送贵重东西给他人,料理一些身后事等。说一些如:“没有我的存在大家会过的更好”、“我想超脱”等话语。从极其压抑到表现的冷静与快乐的巨变。 如果你认为你的一位朋友或者是家人正在考虑自杀,那就立即向他们表达你的关心并寻求专业的帮助,公开谈论自杀的想法和感受可以拯救一个生命。 如果你感觉想自杀…… 当你感到极其的压抑或者是想自杀的时候,问题就并非暂时的,而是强大而又持久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感到好一些,尤其是如果你向外寻求帮助的时候。如果你感到想自杀,你要知道很多人都会在你困难的时候支持帮助你的,因此,请向外寻找帮助吧,不要自己一人承受! 感到情绪低落是生活中很正常的一部分,但是,但空虚与绝望占据了你的心灵并不会消失的时候,便可能是抑郁症。沮丧让你很难去享受你曾经所享受的生活。仅仅度过一天便会让你觉得比较困难。不管你感到有多无助,你都会变好的。但首先你需要理解抑郁本身,了解抑郁的征兆、症状、引发原因及治疗,这些是克服抑郁的第一步。
首先,我们先搞清什么是“多余焦虑”? 比如坐飞机有风险吧?有一点,但微乎其微,坐飞机时稍有一丝焦虑可以理解。倘若还没坐上去就吓得半死,甚至终生不敢坐飞机,这无疑是过分焦虑了。再比如“杞人忧天”的故事,讲的是古代杞地有一个人,因为每日担心天塌下来而忧心忡忡,就更是多余焦虑的典型。 其实,我们从心理学中可以得到结论:焦虑大多是指向未来的,是将来时的。 譬如求职失败了,有受挫感,这是针对“过去”的事情。这种难受虽然可能很强烈,假以时日总会过去。 而一种更强烈的情绪却可能更持久有力地折磨你:往下如何继续求职?一直找不到工作怎么办?这种情绪就是指向明天、指向未来的。又譬如你损失了一笔钱,沮丧是指向“过去的”损失。接着你会为钱可能不够花而烦恼,这就是指向“未来的”焦虑。 必要的焦虑要,不必要的焦虑不要。 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难点却毫不焦虑,反而吊儿郎当满不在乎,你有可能调动起自己的全部才能解决问题吗?她很惊讶,问我什么意思?我接着说:如果一只兔子对洞穴外的狐狸毫无焦虑,随随便便想出洞就出洞,它的生命安全还有保障吗? 焦虑在一定限度内是必要的。一只野兔对洞穴外的狐狸要有一定的焦虑,这才知道提高警惕避免危险。如果一点焦虑都没有,这只兔子必然会被狐狸吃掉。然而,如果焦虑过分,些微的风吹草动就吓得要死,别的兔子三番五次出去觅食都能安全回来,它却因为过分恐惧,宁肯饿着肚子也不敢外出。这种过分的焦虑无疑是不必要的,多余的,最后只能导致饿死。一个重要的结论是:我们大量的额外支出,说到底主要是“多余的焦虑”。 既然在生存中不可能完全不焦虑,我们要尽可能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焦虑。 我们绝不做忧天的杞人。要把多余的焦虑像清除石头一样从心头一块块清除掉。 “发现多余焦虑”的操作要领有三: 一、尽早对自己各方面的多余焦虑进行一番审计清理。 二、这种审计清理并非一劳永逸,应隔段时间就进行一次。 三、把“少焦虑”三个字作为座右铭。 只要我们有了减少多余焦虑的自觉意识,多余的焦虑就会逐渐减少。
春分节气已过,天气乍暖还寒,有些人老是觉得怕冷、全身乏力,并且容易犯困……如果您也有同样的症状,那么需要警惕您的甲状腺是否出现了问题? 甲状腺是人体不可替代的一个内分泌器官,位于颈部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形似蝴蝶,犹如盾甲,故以此命名。甲状腺调控着人体的生长、发育与能量代谢,并调节体内钙的平衡。甲状腺功能发生异常时,就会导致一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等。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即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一种疾病。出现在儿童期称之为幼年甲减,出现在成年后称之为成年人甲减。重者表现为粘液性水肿,故又称为“粘液性水肿”,昏迷者称为“粘液水肿性昏迷”(也称“甲减危象”)。如在胚胎期或婴儿期发病者,严重影响大脑和身体生长发育,称“呆小病”或者“克汀病”。 按病因分为原发性甲减,继发性甲减及周围性甲减三类。 甲减患者主要有以下典型的表现: 1. 面色苍白、浮肿,表情淡漠,皮肤干燥、增厚,或粗糙,有些患者还出现毛发脱落、体重增加等问题。 2.整天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嗜睡,会出现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头晕, 耳鸣,严重的患者可出现痴呆,木僵,甚至昏睡。 3. 因为甲状腺激素不足,会导致厌食、腹胀、便秘。有一半患者因为胃酸缺乏,而出现恶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 4. 感觉全身软弱无力、肌肉疼痛等不适。 5. 女性患者会出现月经过多,也会出现月经稀少、甚至闭经、不孕;男性患者可有性欲减退、阳痿等症状,少数患者还会出现泌乳。 6. 病情严重时,由于受寒冷、感染、手术、麻醉或镇静剂应用不当等应激可诱发“黏液性水肿昏迷”,表现为体温低下,呼吸减慢,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四肢肌力松弛,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至发生昏迷,休克,心肾功能衰竭。 7. “呆小病”的患儿表现为表情呆滞,发音低哑,颜面苍白,眶周浮肿,两眼距增宽,鼻梁扁塌,唇厚流涎,舌大外伸四肢粗短、鸭步。 8. 幼年型甲减的患儿较同龄儿身材矮小,智慧低下,性发育延迟。 甲减的诊断比较简单,通过抽血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即可明确,一般原发性甲减患者的血清TT4、TT3、FT4、FT3低于正常值,血促甲状腺激素(TSH)高于正常值;但是也有些患者血清TT4、TT3、FT4、FT3正常,而仅有血促甲状腺激素(TSH)高于正常,我们称之为“亚临床型甲减症”。 一旦明确为甲减,即需要服用甲状腺制剂替代治疗,一般是口服甲状腺片或左旋甲状腺素治疗,起始服用剂量因人而异,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服药,并且需要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调整药物剂量以维持血TSH在正常值范围。对于重型甲减患者,除口服甲状腺片或左旋甲状腺素外,还需住院进行对症治疗,如:给氧、输液、控制感染、控制心力衰竭等治疗。
骨质疏松症是随着女性绝经、年龄老化而逐渐发生的一种常见疾患。在我国,50岁以上人群患骨质疏松症的总人数已超过7000万,更有2亿人存在低骨量问题,这些人都是骨质疏松的后备军。人们很容易忽视其表现,认为腰酸背痛、驼背弯腰都是老年人应该发生的自然现象,其实这些看法是不对的。其严重后果是发生骨折,易累及前臂远端、椎体和髋部。俗话说“伤筋动骨100天”,但实际上远不仅如此,以髋部骨折为例,骨折后1年之内死亡率达20%~24%,危及生命。而且骨折会诱发心房纤维性颤动、糖尿病,易并发肺炎和褥疮等等,后患无穷,生活质量大大降低。 骨质疏松是由于全身性骨量及骨组织的微细结构发生改变,致使骨的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的系统性多病因骨病。目前尚无绝对安全有效的方法使已经疏松的骨质完全恢复到正常高质量的骨骼。因此,骨质疏松的防治关键在于预防。骨质疏松的预防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钙、磷高的食品,如鱼、虾、牛奶、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杂粮、绿叶蔬菜等。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丢失量加速进行。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对已存在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在补充钙与维生素D的基础上,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或者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治疗,同时,还应加强防摔、防颠簸等措施。在中国最新版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中强调了骨质疏松的风险评估,您可以通过1分钟的简单测试,就能知道自己的骨质疏松风险有多大。风险评估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新发布的骨质疏松症测试题, 第二部分为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公式。 第一部分 骨质疏松1分钟自测题 1. 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就伤到骨骼? 2. 您的父母有没有过轻微碰撞就发生髋部骨折? 3. 您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品吗? 4. 您身高是否比年轻时降低了超过3厘米? 5. 您经常大量饮酒吗? 6. 每天吸烟超20支吗? 7. 您经常患腹泻吗? 8. 女士回答:您是否在45岁以前就绝经了? 9. 女士回答:您是否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怀孕期除外)10. 男士回答:您是否患有阳痿或缺乏性欲这些症状?以上10个问题中只要其中一道题您的回答为“是”,那就证明您有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 然后,接着做第二道题——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公式:(体重 - 年龄)×0.2=风险指数。如果结果大于-1,就说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比较低;如果结果小于-4,则说明是高风险,要赶紧去医院进行治疗;算出来的结果在-1和-4之间是中风险,最好也去医院咨询一下。举例来说,一个70岁的人,体重58公斤,那他的骨质疏松风险指数就是(58-70)×0.2=-2.4,说明他处于中风险阶段。专家建议,50岁以上的人每年都应进行自测。哮喘、甲状腺疾病、用过激素类药物的人,应更早做这个测试。
很多人认为看病没有什么,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看病。那么,到底看病前与看病中应该注意什么?看病时该怎样与医生进行交流?一、看病前的准备:请带上您以往就诊的病历、化验与检查资料,以及您平时在服用的药物清单(或者药物),在看病的当天早上最好不要饮水,不吃早餐来医院就诊。二、根据病情看对专科: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一般大型的综合性医院的分科很细,除了大家熟悉的外科、内科(根据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区分)、急诊科外,还根据系统又分:心血管科,内分泌科,神经科(神经内外、科),口腔科,五官科(眼科,耳鼻喉科),胸外科,消化内科,肛肠科,骨科,疼痛科,康复科,妇产科,儿科等等。医院越大越完善,分科就越细,初次看病的人应该根据自己疾病所在部位去相应的科室,或者到医院后询问导医后分诊,不要盲目求医。三、了解一般看病的程序:门诊病人挂号 → 到相关科室就诊 → 必要的检查与化验 → 在您所做辅助检查的科室取得检查结果(报告)→ 再次找原开检查申请单的医生明确诊断 → 确定治疗措施 → 交费、取药或治疗。需要住院者在相关医生就医后,可以根据病情与病人要求办理住院手续或住院预约手续。四、请与医生进行有效的交流:看病是在医生与病人之间交流中完成,往往是由病人首先陈述自己的病史,不能陈述的儿童和交流障碍者由其亲近的人代为陈述。向医生陈述病史,要按疾病发生的顺序、发展过程,特点、诊治经过、与本次疾病的关系……,不要隐瞒。有时,需要在医生的引导下完成病史描述。尽可能让医生得到最大量的临床资料以利于您的病情诊断。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检查:在门诊就诊时,医生在完成病史询问后,再结合病史做体格检查,对疾病作出初步的判断,必要时需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包括血、尿、便化验,超声、X片、CT、MRI与内镜及各种造影等检查。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选择,但是辅助检查不能代替医生看病。当疾病复杂,需要辅助检查帮助鉴别、明确诊断时,请按照医生的医嘱进行必要的检查,不要盲目要求CT、彩超、照片、化验等检查。六、医患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关系:医生与患者相互之间只有建立在一种平等、信任、和谐的关系之上,医患才会共同战胜病魔。不信任该医生就不找他看病,免得耽误就诊时间。所以平等、信任、理解非常重要。在信任的基础上,对医嘱认真地执行,才会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希望各位病友能关注以上问题,更好地管理好自己的健康生活!
现代生活的节奏日益加快,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或者受过刺激的人最容易身陷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是一种通俗的说法,是指处在健康和不健康之间的灰色状态,医学上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而日本人叫它,“不定愁诉综合征”。一个“愁”字,显示出这种症状和患者的精神状态的关系,它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或亢进,以内分泌功能变化和机体各器官功能性变化为主。 亚健康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肌肉症状、胃肠道症状、心血管症状、精神症状。 亚健康的常见征兆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你不妨对照自测一下。 1.浑身乏力; 2.容易疲倦; 3.头脑不清爽; 4.思想涣散; 5.头痛头重; 6.面部疼痛; 7.眼睛疲劳; 8.鼻塞; 9.眩晕; 10.起立时眼发黑; 11.耳鸣; 12.声音有异常感; 13.郁闷不快; 14.肩颈僵硬; 15.早晨起床不快感; 16.睡眠不良; 17.手足发凉; 18.手掌发粘; 19.便秘; 20.心悸; 21.两手足麻木; 22.易晕车; 23.坐立不安; 24.心烦意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