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源性生长激素会不会抑制自身的分泌?答:一般矮小的孩子是因为自身的生长激素分泌的不足或生长激素的抵抗现象所致,应用生长素的目的是外源性补充生长激素,促进孩子身高的增长,且我们应用的剂量仅仅为01.-0.2IU/kg/天,是在标准剂量范围内,因而不会抑制儿童自身生长激素的分泌。您可以放心使用!2:应用生长激素对孩子自身生长发育是否有影响?答:水剂生长激素与人体自身分泌的生长激素完全一致,非异性蛋白,是儿童生长所必需的内分泌激素,且我们使用的剂量为最小有效量,通过大量的临床验证,是安全,有效的。3:为了方便用药,隔天注射是否可以?药效如何?答:已有大量临床资料证实,每周即使使用相同剂量的生长素,每日给药比每周注射2-3次给药疗效高25%。所以我们建议为确保疗效,应模拟人体生长素分泌模式,每天晚上睡前注射。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使用每周注射一次的长效生长激素。4:孩子什么年龄开始使用生长激素疗效效果较好?答:尽早治疗效果好:研究表明孩子年龄越小,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骨骺生长的潜力及时间空间越大,对治疗的反应越敏感,生长效果越好。尽早治疗费用低:孩子年龄越小,体重越轻,用药的剂量越小,所需费用越少。6:生长激素治疗的疗程多长?答:生长激素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只要骨骺未愈合,就可以持续使用。严格说没有所谓的疗程,要根据患儿的适应症、落后正常身高标准的多少、骨龄的情况及家庭的经济状况而定。一般情况至少治疗3-6个月,可以看出治疗结果,如果条件许可,可以治疗到较理想身高为止。7:出门旅游怎么办?答:如果带着孩子出门旅游,仍可继续用药,要确保携带足够的药品。要准备一个保温盒,备一些小冰袋,以便保存药品。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临时换成每周注射一次的长效生长激素。8:如果遗忘了注射怎么办?答:偶尔遗忘一次注射是不会影响疗效的,第二天不需要使用加倍剂量,使用和往常一样的剂量即可。9:当孩子生病时是否要坚持治疗?答:如果在使用生长激素时孩子患普通感冒或小的疾病则不影响其使用。如果体温超过38.5度,建议停用,直到退烧之后恢复使用。原因是因为如果体温过高,会影响药物发挥应有的作用。10:注射部位中,哪个部位效果更好?答;使用脐周皮下注射,因为皮下层脂肪丰富,血运好,生物利用度好,且脂肪层神经末梢少,可减少疼痛。11: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有何区别,对用药效果有影响吗?答:大量医学文献中报道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的疗效是没有区别的,但因皮下注射更方便,因此我们建议您选用皮下注射。12:无痛BD针为何有时注射时疼痛?答:无痛BD针是在BD针的针头上涂一层无痛膜,以减少注射时的痛感。但在注射时针头如果注射过浅,由于表皮层神经末梢丰富,故可能感觉疼痛。如用酒精消毒皮肤后,未等酒精晾干就进行注射,酒精就会随着针刺刺激针眼外的皮肤而感疼痛。13:孩子头痛、腿痛是怎么回事?答:这种情况发生较少,这说明您的孩子较敏感。腿疼是因为对骨骺软骨的刺激结果,不需要停药。头痛可能的原因,是因为生长素有轻微的水钠潴留作用,可能引起良性颅压增高,通过减量可以缓解,如严重则停药。待症状消失后可以从小剂量开始使用。14:生长素治疗后为什么要定期到医院复查?答;影响生长激素疗效的因素较多,如:患者是否按医嘱用药:注射时操作技术是否正确;剂量是否足够,甲状腺功能、骨龄及其他检查指标是否有改变等,用药后的疗效需医生的观察。所以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后要定期到医院找医生复查。15:生长激素疗效不佳的分析一些家长在用药20天(2个月……)提出没有明显的效果,原因如何?引起矮小的原因不同,他们对生长素的反应也不同。如果您的孩子用药疗效不佳,要具体分析原因。如小于2个月可能为时间不够,因软骨细胞要对生长激素有反应的时间。如大于2个月无效或开始用药效果好,现疗效不佳,建议您到医生处复诊,医生帮助您详细分析是否有如下原因:1)没有遵从医嘱用药;2)注射技术不好,或剂量不足;3)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影响;4)是否有其他慢性疾病5)生长激素治疗期间同时应用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或使用抗生素;6)骨骺已经闭合;7)血中存有过高的生长激素抗体、生长激素受体的敏感性减低等。16:为了让孩子在使用赛增生长素治疗期间更好地发挥其生长潜力,做好如下的保健工作:1)充足、均衡的营养素供给是孩子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督促孩子每天良好的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特别是适当补充动物性蛋白质、以求最佳的蛋白质生物利用率。蛋白质缺乏会直接影响身高增长,一些重要的微量元素如锌、铁和B族维生素在动物性食品中较丰富,缺乏这些营养素也容易造成孩子身材矮小。而钙、磷元素及维生素D作为骨骼的重要物质基础,对身高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每天要保证喝250-500毫升牛奶;1-2个鸡蛋;适量的各种肉类、谷类及水果蔬菜。2)坚持体格锻炼:注意劳逸结合、心情愉快是身高增长的催化剂。体格锻炼能促进孩子骨骼、肌肉、关节、韧带的发育和功能健全。督促孩子每天至少要有20-40分钟的有效运动时间,在这段时间孩子的心率达到120次/分钟。出汗、面色红润。特定的体育锻炼项目:如跳绳、篮球、排球、跳跃、踢毽子、快速跑等强度略大的运动,能促进身高增长。3)保证充足的睡眠,愉悦的环境、心情:督促孩子每天晚上10点以前睡眠、早起,要有充分的8-10小时睡眠。使体内生长激素和其他生长发育有关的内分泌激素处于最佳的分泌和功能状态。4)同时要关注孩子心理健康,身材矮小的孩子常会因为自己的这一缺点感到自卑,我们建议家长尝试着做到以下四点:①、注意对孩子的态度,避免一些矮小的话题,因为他们更需要您的支持和关爱;②、避免和制止他人对孩子的嘲讽及讥笑;③、让孩子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④、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活动及合理的膳食搭配,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本文系顾再研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医院的选择矮小、早熟儿童就诊一般要选择有儿童内分泌或有生长发育、矮小症、性早熟专科的正规医院就诊,以便为孩子进行系统的内分泌检查。二、 矮小、早熟就诊时家长需要向主诊医生详细说明哪些情况?● 发现孩子哪方面问题:比如,身材偏矮、女孩发现乳房有硬块、男孩子睾丸增大、阴毛初现、开始变声等。● 母亲的妊娠和分娩情况,特别是孩子出生时有无缺氧史;● 发现孩子矮小或出现早熟症状的时间,后期进展情况和近一年来的身高增长情况;● 孩子的出生时间、出生时的身高/体重,特别是1周岁时是否有矮小对诊断方面有一定意义;● 孩子饮食、睡眠、运动、智力等情况,有无肝炎、肾炎、脑外伤等病史和其他特殊病史,是否用过影响生长发育药物和保健品等;● 父母的身高,有无发育较早或过迟发育史及家族中其他成员的身高情况;● 有无肿瘤、糖尿病、遗传病等家族病史;● 以往就诊情况以及相关检测结果和治疗情况等(要携带孩子的病例以及以往检查结果)。三、 矮小儿童诊治流程1、病史询问2、左手腕掌指进行X线照片(骨龄片):骨龄片可以判断孩子骨骼生长情况,骨骺闭合的程度(如果骨骺闭合,则再无治疗可能)和生长潜力,特别是通过详细评估骨龄并做成年身高预测很重要,知道不治疗到底能长多高,才能知道是否需要治疗或确定更合理治疗方案(虽然预测成年身高只能按照正常生长轨迹预测将来身高,身材矮小者过去未按正常生长轨迹生长,不治疗后期也难按正常生长轨迹生长,实际成年身高常常会低于预测身高,且骨龄与年龄相差较大时,预测身高也不准确,但至少可知道大致范围,并可做治疗前后对比,以便评估疗效)。3、生长激素激发试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肝肾功能、血糖、乙肝两对半、血常规、尿常规和甲状腺功能。女孩子还要查染色体以排除“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特纳综合症),极个数男孩也可能需要检查染色体。(注:生长素呈峰值分泌,不做激发试验,无法知道生长素是否正常,规范的生长素激发试验需要做两种药物的激发试验。ps采用留置针,并不是反复扎针)4、脑垂体磁共振(MRI):排除垂体肿瘤等不适合应用生长素的因素。其他有关矮小疾病的其他特殊检查请听取主诊医生的建议。四、性早熟儿童诊治流程1、病史询问2、评估骨龄并预测成年身高(性早熟初期,预测身高常常不低,同样由于预测身高只能按照正常生长轨迹预测,而性早熟儿童由于过早青春期起动,生长期过短,无法按正常生长规律生长,不治疗常常会明显低于初期的预测身高,详细评估骨龄并预测成年身高对选择治疗方案,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的剂量正确调整非常重要,知道预测身高大致范围,才有利于选择更合理的治疗方案。3、B超检查乳腺、子宫、卵巢、卵泡大小(或男孩睾丸大小,医生检查即可),判断性发育状况,还需要检查肾上腺功能或B超(以排除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等引起的早熟,肾上腺也可分泌性激素),和甲状腺素水平(甲减时可引起性早熟)4、对于考虑真性(中枢性)性早熟可能性较大者,需要做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发试验(可简称性激素激发试验或称LHRH激发试验)才能明确是否是真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与假性性早熟治疗方法从字面上看也不会相同。对于假性性早熟可能性极大,或暂时不考虑应用GnRHa治疗者,可能暂时不做GnRH激发试验。因为,如果激发后显示为假性,不代表几个月后仍然是假性,后期还需要重复激发,为减轻孩子痛苦或不必要的检查,可能暂时不做,但必须定期复查,假性性早熟随时都有转为真性的可能,且绝大部分最终都要转为真性,只是时间长短而已,否则孩子就无法发育了。5、由于垂体是内分泌中枢,特别是怀疑中枢性性早熟者,需要检查垂体磁共振(MRI),部分性早熟儿童还需要检查甲胎蛋白(AFP)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以排除生殖细胞瘤等。6、已经做过的检查,尽量把原始资料都带来,特别是近期已经检查过的项目,在做得比较规范时,不需要重复检查 生长素激发试验注意事项:就诊与医生预约后,如第二天可以检查,当天就可凭住院单先办理住院手续(预交费用?元)。若不是第二天检查可以在下次检查当天办理住院手续,由于是属于“一日病房”,夜间不需要睡在医院内。检查当日须凭处方前往新特大药房配好检查用的小药片拿去病区,并于早晨7:45前到达儿科病房(住院部15楼B区),最迟在早晨8点之前到达,部分化验迟于8点可能影响结果。激发试验前一天晚上20:00后不再吃任何东西,也不能喝水。由于激发试验时需要口服药物,家长需要带矿泉水一瓶或带有凉开水的水杯。生长素激发试验是两种药物(一种口服、一种静脉)分别做,总共5个时间点,整个过程需2小时,试验结束后才能吃东西(可事先备少量面包、水果等点心)化验结果下次门诊时先去病房打印在带到门诊就诊。结果出来我们会电话通知。生长素激发试验费用:家长准备1000元,办理住院手续,多退少补。GnRH激发试验(性激素激发试验)注意事项:性激素激发试验相对简单,不需要空腹。就诊当天预交费用1000元办理住院手续。由于是属于“1日病房”,晚间不需要睡在医院内,赴15B儿科病房做检查,分用药前、用药后30分钟、60分钟、90分钟四个时间点,总时间1.5小时,做完检查即可回家,化验结果下次门诊时先去病房打印在带到门诊就诊。结果出来我们会电话通知。GnRH激发试验费用:家长准备1000元,办理住院手续,多退少补。家长扫一扫二维码,完成报到,有问题随时联系治疗问题: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都是在每晚睡前1小时左右由家长或孩子自己注射(会有厂家售后人员上门当面教会家长注射方法),注射生长素的BD针非常细,细到一定程度痛感就不明显了,打针灸时痛感轻就是因为针灸针非常细。rhGH治疗后1、3、6个月来院复查一次,检查IGF-1,INS,甲功等指标。对于需要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者,如亮丙瑞林、曲谱瑞林,由于每4周需要注射一次,因此家长应事先做好安排,预约门诊,不宜擅自提前或延后,以免影响疗效,产生副作用,如有特殊情况可通过好大夫微信平台沟通。
儿童颅咽管瘤(CP)术后致身材矮小者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嘉兴市第一医院生长发育科 陈智清颅咽管瘤是儿童最常见的先天性肿瘤之一,占鞍区肿瘤的54%,居第1位。因肿瘤的生长部位特殊,加上复发率高、生长缓慢等特点,对内分泌中枢影响较大,多数患儿下丘脑-垂体功能受到相当的影响,故儿童及青春期前患儿生长发育迟滞问题较突出。患儿术前、术后均可产生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缺乏,目前大家较为一致的看法是由于肿瘤本身的空间占位效应所造成。GH缺乏的替代治疗对儿童颅咽管瘤患者的意义重大,颅咽管瘤儿童生存期长,长期的生长发育过程需要GH,生长激素本身对机体生长、发育及代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GH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对儿童的伤害更大。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因生长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定期随访34例CP术后患儿。分为rhGH治疗组和rhGH未治疗组。CP术后1-5个月病情稳定后首次随访患儿垂体功能,之后每3个月随访身高、体重、甲状腺功能和生长因子(IGF-1、IGF-BP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身高变化。每6-12个月随访头颅MRI,观察两组患儿CP复发及继发肿瘤发生情况。结果CP术后患儿共18例,男、女各9例,均存在生长激素缺乏症(GHD)。rhGH治疗组和rhGH未治疗组分别为6和12例,平均手术年龄分别为(10.1±d.2)和(10.1±4.0)岁。16/18例(88.9%)存在垂体功能减低,其中12例(75.0%)伴甲状腺功能减低,9例(56.2%)伴中枢性尿崩症,4例(25.0%)伴性发育延迟,11例(68.8%)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下降。rhGH治疗组中2例单用rhGH治疗,4例同时使用左旋甲状腺素、醋酸去氨加压素和氢化可的松治疗,开始给予rhGH治疗的时间为术后(3.5±2.4)年,平均治疗时间为(2.6±2.2)年,治疗前身高增长速度(HV)为每年(3.1±1.0)cm,身高标准差(HTSDS)为(-2.63±0.93),至本文观察时点HV为每年(12.0±1.10)cm,HTSDS为(-0.21±1.39),生长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rhGH未治疗组治疗前HV为每年(3.2±0.9)cm,HTSDS为(-2.44±0.62),至本文观察时点HV为每年(3.8±1.0)cm,HTSDS为(-3.76±0.97),生长因子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随访头颅MRI均未见异常。结论儿童CP术后可出现多种内分泌激素异常,GH替代治疗可明显改善患儿身高,治疗期间未见原肿瘤复发及继发肿瘤发生。北京三博脑科医院内分泌门诊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1年4月治疗的12例7~15岁术后,病理确诊为颅咽管瘤且继发生长迟滞患儿的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患儿均给予rhGH治疗(每晚睡前皮下注射0.1IU.kg-1,每周5次注射),疗程3~36个月。定期检测肝功能、肾功能、激素水平等指标,并比较患儿治疗前后身高、体质量、生长速度、身高标准差计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骨龄等生长指标的改变。结果在rhGH治疗期间,12例患儿在治疗第1年生长速率增加显著,由(2.2±1.3)cm.a-1增加到(6.63±4.97)cm.a-1(P0.01),身高标准差计数由治疗前-3.3±2.3增加到-3.2±2.8,血IGF-1治疗前为(38±64)μg.L-1,治疗后为(173±167)μg.L-1(患儿治疗后血清IGF-1水平达到正常范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治疗期间,患儿肝肾功能等均保持在正常值范围,骨龄无明显变化,随访时尚无患儿肿瘤复发。结论低剂量rhGH治疗儿童颅咽管瘤术后继发GHD是经济、有效的,在充分评估及严密监控下开展GH替代治疗是安全的。身材矮小者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的安全性1.内分泌代谢系统的不良反应生长激素在内分泌代谢系统的主要不良反应多见于其对水盐代谢、糖代谢、甲状腺功能和性激素方面的影响。不良反应多轻微,停药后症状多能自行缓解。1.1.对水盐代谢的影响文献报道,rhGH治疗可引起轻微水钠潴留,部分患者可发生良性颅内高压。通常这些情况是一过性的,随着治疗进行或在停止rhGH治疗后很快消失。1.1.1. 水钠潴留NCGS报道18例 GHD儿童rhGH治疗后并发水肿,有11 例发生在开始治疗的几个月,认为可能与rhGH有关。一项对29名儿童的对照研究中发现,治疗组儿童在开始rhGH治疗后一周内,血压较对照组儿童有轻微升高(多为收缩压轻度升高,舒张压不受影响),这种现象通常在开始治疗7天后消失,在儿童中,因接受rhGH治疗发生外周水肿和高血压者未见报道。1.1.2. 良性颅内高压对Ozgrow和KIGS数据库的分析显示:rhGH治疗后良性颅内高压的总发生率是1.2‰,其中GHD为6.5‰,TS为2.3‰。其原因可能是由于rhGH迅速纠正了因长期缺乏GH所引起的脑脊液转移所致。良性颅内高压的症状表现为头痛、呕吐、视力丧失、视神经乳头水肿,这些症状多出现在rhGH治疗的最初几个月内,也有较晚者于rhGH治疗3年时才出现。在停止rhGH治疗后这些症状很快消失,间隔一段时间后重新使用较小剂量的rhGH治疗,患儿便可以耐受。1.2.对糖代谢的影响GH可能降低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但并不对空腹血糖水平和血糖稳态产生显著影响。并且,停止GH治疗后这些情况可以逐渐恢复。GH治疗在多数情况下不增加糖尿病发生率,但有可能使原本在成人期发病的2型糖尿病提前发生。1.2.1. 胰岛素敏感性接受GH治疗的ISS患者中,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和在正常青少年中观察到的几乎相同。Burgert等所作的一项回顾性研究中,57~80例ISS接受GH治疗12~48个月,治疗期间平均空腹血糖没有增加。但接受GH治疗的ISS患儿中,在36和48个月时FGIR<7(提示胰岛素抵抗)的儿童的比例显著增加。由Quigley等进行的一项研究中,276例ISS用GH治疗,2例发生轻度的糖代谢功能紊乱(0.7%),停止GH治疗后,这些异常很快恢复正常。1.2.2. 对糖尿病发生的影响NCGS和Ozgrow数据库没有糖尿病发生率增加的报道[1]。先前没有危险因素的ISS患儿采用GH治疗后,估计1型糖尿病发生率是18/100,000治疗年(TS患儿23/100,000治疗年),和报道的美国15岁下儿童的糖尿病发病率9.6/100,000~21.6/100,000相比,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没有增加。来自KIGS的流行病学研究报道,23,333例儿童在GH治疗2.5~3年中,11例儿童发生1型糖尿病,18例发生2型糖尿病,14例发生糖耐量低减。相比对照人群,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没有显著增加,但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为34/100,000治疗年,比正常人群增加6倍,这提示GH治疗可能使原本在成人期发病的2型糖尿病提前发生。但我们同时注意到,TS、PWS、宫内发育迟缓这些疾病本身就是发生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因此这些患儿接受GH治疗后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远高于正常人群。此外,TS患儿使用的氧雄龙治疗也会增加胰岛素抵抗,是干扰糖代谢的一个因素。1.3.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在大部分rhGH治疗的儿童中,T4、fT4和TSH没有显著改变,但也有研究认为rhGH治疗使隐匿的下丘脑甲低明显化。北京协和医院唐丹对20例GHD治疗中发现,25%患儿出现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低,用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后,患儿生长速度仍保持较高水平,说明替代治疗的重要性[7]。给成人正常受试者注射生长激素后观察到T3水平的剧烈升高,导致相应的FT4和TSH水平的降低。其总的效应是增加了T3/T4的比值。这种现象被认为是继发于外周T4向T3的转化增加。Demura等在治疗GHD患者期间发现,血T4下降者在治疗前已表现出TSH对TRH 兴奋的反应延迟或持续不降等下丘脑甲低的征象,治疗后使隐匿的下丘脑甲低明显化。1.4.对性激素相关方面的影响男性乳腺发育作为GH治疗的一个不良事件,在青春前期和青春期男童中的总发生率约为0.32‰[8],其机制尚不明确。在GH治疗的成人GHD患者中,GH显示出潜在的抗雄激素作用,表现为雌激素水平升高。这种雌性激素与雄性激素间的失衡可能是导致男性乳腺发育的原因。2.影响恶性肿瘤的发生总体而言,生长激素既不增加新发恶性肿瘤的风险,也不增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复发率。但对于已经患有肿瘤的人群,生长激素治疗可能增加继发肿瘤发生的危险性。2.1.对于新发恶性肿瘤的影响大多数临床研究均显示,接受rhGH治疗的人群中,新发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并没有增加。KIGS数据库中56例GHD发生白血病,其中47例接受GH治疗(3例Fanconi贫血,4例多样畸形,12例颅咽管瘤/放疗,2例Down综合征,1例Bloom综合征和2例ISS),排除高危和先前存在血液异常的患儿后,白血病的发病率和0~15岁或0~19岁的正常儿童相似。NCGS的数据也显示,没有额外危险因素的患儿用GH治疗后,白血病的发病率和同年龄的正常儿童相似。在英国进行的一项队列研究显示,接受人垂体来源的GH治疗的1848例患者中,标化癌死亡率比值是2.8(结直肠癌和霍奇金病),结直肠癌的标化发生率比值升高至7.9(1.0~28.7)。但来自NCGS的16500位患儿和NCGS以外的2000例患儿用GH治疗,先前不存在发生颅外肿瘤危险因素的患儿为12,209例,发生颅外肿瘤的标准化死亡率比(SMR)和正常人群没有差异,提示GH治疗不增加发生颅外肿瘤的风险。2.2.对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复发的影响发生在下丘脑垂体轴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组织细胞增多病、畸胎瘤、星形细胞瘤)和发生在轴外的肿瘤(成神经管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白血病)会导致GHD,自然复发史提示绝大多数复发发生在最初2年内。但众多研究显示,GH治疗并不增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复发率。Darendeliler等就肿瘤复发率对KIGS数据库中1038例颅咽管瘤、655例成神经管细胞瘤、133例室管膜瘤、297例生殖细胞瘤和400例星形细胞瘤或神经胶质瘤患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已经发表的报道相比,GH治疗没有增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复发率。2.3.对于继发肿瘤的影响对于既有肿瘤患者,GH治疗可能增加继发肿瘤发生的危险性。1985~2006年,NCGS数据库中登记了GH治疗的54,996例儿童。其中白血病的标化发生率比(SIR)为0.54(95%可信区间:0.11,1.58),新发恶性肿瘤的SIR为1.12(95%可信区间:0.75,1.61),但先前有肿瘤史的患儿中有49例发生继发肿瘤。在一项研究中,13222例癌症幸存者中有354例用GH治疗,和未接受GH治疗的幸存者相比,GH治疗组发生继发肿瘤的相对危险度为3.21(95%可信区间:1.88,5.46),尤其是首次肿瘤为白血病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幸存者,GH治疗和作为继发肿瘤发生的骨肉瘤之间有惊人的联系。3.骨骼系统的不良反应生长激素可促进长骨生长。rhGH治疗可能导致的骨骼系统的不良反应包括脊柱侧凸的进展加快,以及股骨头滑脱等。3.1.脊柱侧凸KIGS数据库的数据显示,rhGH治疗人群中(TS、特发性GHD、Prader Willi综合症,PWS)脊柱侧凸的发生率为0.2%[1]。Ozgrow数据库的数据显示,尽管rhGH治疗不会增加发生脊柱侧凸的危险,但已患脊柱侧凸的患者在rhGH治疗后病情进展显著(8名脊柱侧凸患者中3名需要接受椎体融合治疗)。3.2.股骨头滑脱股骨头滑脱也是少见不良反应之一,Ozgrow数据库中股骨头滑脱的发生率为157/100,000,美国报道的发生率与此类似,但在ISS中的发生率比Ozgrow数据库中观察到的低。总结 经过近40年的临床观察,rhGH的安全性总体较好,主要不良反应为水钠潴留、良性颅内高压、脊柱侧凸、股骨头滑脱、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继发肿瘤发生的危险性升高等,但总体发生率较低。临床医生选择rhGH治疗颅咽管瘤矮小症是有效的,在充分评估及严密监控下开展GH替代治疗是安全的。应该注意采取个体化用药,并密切随访用药的安全性以及副作用及由此可能会给患者带来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做到rhGH的合理用药。
性早熟分为生理性早熟和心理性早熟。一般来说,人们往往忽视心理性早熟,而提到的,仅仅是生理上的性早熟。 青春期发育受到遗传、种族、光照、营养、地域和生活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其青春期来得早些,印度作家泰戈尔在《沉船》一书中写道:10岁的少女还未找到夫家,已被认为是嫁不出去的姑娘了。住在寒带的人其青春期来得较晚,西伯利亚的苏联妇女一般要在18岁左右才有月经初潮。因此,青春期发育的时间,稍有提前或错后不用担心,属正常的生理变化。 关于性的发育成熟年龄,我国古代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早有记载:“丈夫……二八肾气盛,……精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又说“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明确指出男子在16岁开始排精,并具有生殖能力。女子在14岁左右月经初潮。由于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的性成熟比古代人提前了两年,即男性的性成熟期约在14岁,女子月经初潮则在12岁。 但是,不到年龄而过早的性发育,就值得注意了。例如女孩子不足8岁,乳房发育长大,阴毛也长出来,并有月经来潮;男孩在10岁以前,睾丸迅速长大,外生殖器如成人。医学上把这种现象叫性早熟。 性早熟是性发育异常的重要症状之一,它是以第二性征异常早期出现为标志。一般分为两种不同情况,一类是“真性性早熟”,不但第二性征出现得早,而且生育能力也早熟,有排卵性月经周期和生育能力,又称完全性性早熟;另一类是“假性性早熟”,只有某些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并不具有生育能力,又称不完全性性早熟。一般在性早熟患者中,女孩多于男孩。 本病为一种罕见的内分泌疾病,如对夭折的性早熟孩子做尸体解剖,发现一些性早熟的根源在于脑垂体、下丘脑或松果腺功能不正常。脑垂体、下丘脑或松果腺是主管人体发育的重要机构,它们通过分泌的激素来指挥人体的生长发育,如果它们分泌的激素过多,就会出现性早熟。还有的毛病出在性腺(睾丸、卵巢等)或肾上腺皮质上,如睾丸、卵巢或肾上腺皮质上长了肿瘤,致使性激素分泌过盛,就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性早熟。 不管是哪种因素造成的性早熟,都要去医院进行系统的检查,如进行腹膜后充分造影,进一步确诊是否为“双侧肾上腺增生”,或一侧肾上腺肿瘤,亦有可能为异位肿瘤(如精索肿瘤,但比较少见)。对增生性的可选用氢化考的松治疗,以减少雄性激素的分泌(或雌性激素),同时也补充了肾上腺皮质素。对因为肿瘤引起的应尽快施行肿瘤切除,切除肿瘤后,常可完全恢复。 性早熟的病因很复杂,医生在咨询时无法提出特别有针对性的建议。 要想诊断清楚,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和化验才能判断。首先要除外一切显而易见的导致性早熟的原因,如有无误服内分泌药物等。这需要有一详细而完整的病史采集,包括性征发育、阴道出血情况等。进行仔细的全面体格检查,如身体、体重、指间距、骨骼检查、基础体温、阴道细胞涂片等。血激素水平的测定有助于鉴别真性和假性性早熟,真性者的FSH和LH水平增高,且有周期性波动,假性者多测不出这两种激素。 治疗应针对具体病因而定,如有卵巢或肾上腺皮质肿瘤就必须手术治疗,而神经系统疾病所致者则无特殊疗法。性早熟中的80-90%属于体质性问题,找不到明显原因,也就没有特殊的药物治疗方法。可供选择的方法仅有长效甲孕酮注射或口服安宫黄体酮,这些都不是自行使用的药物,必须到大医院的内分泌科接受科学的治疗。 除了采取检查和治疗措施之外,父母要特别注意关心孩子的心理变化,明确诊断后向孩子讲一些必要的知识,帮助她适应自己身体的新变化,防止坏人乘孩子年龄小、不懂事,钻空子,干坏事。所以,保护好孩子是家长的当务之急,国内外均有性早熟女孩妊娠,甚至产子的报道。同时也要有思想准备,因为有些性早熟是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的,那就更要依靠父母的悉心照料了。目前市场上有些儿童营养保健食品中含有激素成分,吃多了可导致性早熟,应引起家长的注意。 性早熟的诊断和治疗 男孩9岁以前,女孩8岁以前开始性发育称为性早熟。以第二性征发育为特征,女孩以乳房发育,男孩以睾丸发育增大为最早特征。 女孩发育的早期征象:①身高加速增长和骨盆发育。②乳房下有硬节,肿痛。③乳晕、乳房增大,隆起,着色。④大阴唇、
维生素D能促进小肠黏膜对钙和磷的吸收,对肾脏钙和磷的重吸收,促进骨的破骨细胞、新骨细胞生长,维持钙的浓度,促进钙在骨里面沉着,让骨头硬化。还有,TA参与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维生素D是非常好的一个东西。 维生素D补充主要通过3个途径:日光紫外线转化为内源性维生素D、外源性食物摄入或维生素D制剂、1岁以下儿童可以通过母亲胎盘。但是往往季节气候变化没有明确的日照时长,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少,靠日照和食补儿童日常维生素D的摄入量是不足的。 一旦维生素D缺乏,容易影响孩子正常生长发育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儿科最常见的维生素D缺乏疾病。以下3种情况都会存在容易缺乏维生素D的情况:日常无维生素D额外补充、没有晒太阳,孩子长得太快,比如一个月长五六公分。 佝偻病主要的特征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软骨板和骨组织钙化不全,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钙化不全。如果是婴幼儿患有佝偻病,自身免疫力会降低,容易并发肺炎及腹泻等疾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家长需要积极防治佝偻病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 儿童维生素D补充现状不理想 根据各地区14243名小儿佝偻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数据显示:每日添加补充维生素D明显降低了佝偻病的发生率。 维生素D的推荐摄入量 儿童在补充钙剂同时一定要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即使是如此重要的维生素D和钙也不是越多越好,摄入量过多有很多不良后果,严重时导致中毒、肝脏功能钙化、甚至影响孩子骨骼发育等等,建议家长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适量补充。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在1998年曾提出临床应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的建议(中华儿科杂志,1997.37:234),在此基础上,2006年10月再次对矮身材儿童的诊断治疗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取得了一致意见,现综合如下,俾便临床工作者参考。 【矮身材的定义】 矮身材是指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者(-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1.88SD)者,其中部分属正常生理变异,为正确诊断,对生长滞后的小儿必须进行相应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 【病因】 导致矮身材的因素甚多,其中不乏交互作用者,亦有不少疾病导致矮身材的机理迄今未阐清(见表1) 【诊断】 对矮身材儿童必须进行全面检查,明确原因,以利治疗。 一、病史 应仔细询问:患儿母亲的妊娠情况;患儿出生史;出生身长和体重;生长发育史;父母亲的青春发育和家庭中矮身材情况等。 二、体格检查 除常规体格检查外,应正确测量和记录以下各项:①当前身高和体重的测定值和百分位数;②身高年增长速率(至少观察3个月以上);③根据其父母身高测算的靶身高;④BMI值;⑤性发育分期。 三、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 应常规进行血、尿检查和肝、肾功能检测;疑诊肾小管中毒者宜作血气及电解质分析;女孩均需进行核型分析;为排除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应常规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 2.骨龄(Bone Age,BA)判定 骨骼的发育贯穿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是评估生物体发育情况的良好指标,骨龄即是各年龄时的骨成熟度,是对左手腕、掌、指骨正位X线片观察其各个骨化中心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测定的。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多的方法是G-P法(Greulich & Pyle)和TW3法(Tanner-Whitehouse),我国临床上多数采用G-P法。正常情况下,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别应在±1岁之间,落后或超前过多即为异常。 3.特殊检查 (1)进行特殊检查的指征 ①身高低于正常参考值减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者;②骨龄低于实际年龄2岁以上者;③身高增长率在第25百分位数(按骨龄计)以下者,即:<2岁儿童为<7CM/rh;④临床有内分泌紊乱症状或畸形综合征表现者;⑤其他原因需进行垂体功能检查者。 (2)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轴(GH-IGF-1)功能测定 以往曾应用的运动、睡眠等生理性筛查试验目前已很少应用,多数都直接采用药物刺激试验(见表2)。 (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测定 两者的血清浓度随年龄增长和发育进程而增高,且与营养等因素相关,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参比数据。 (4)IGF-1生成试验 对疑为GH抵抗(Laron综合征)的患儿,可用本试验检测GH受体功能。①方法一:按0.075-0.15U/(kg·d)每晚皮下注射rhGH 1周,于注射前、注射后第5和第8天各采血样一次,测定IGF-1;②方法二:按0.3 U/(kg·d)每晚皮下rhGH,共4d,于注射前和末次注射后各采血样1次,测定IGF-1,正常者的血清IGF-1在注射后会较其基值增高3倍以上,或达到与其年龄相当的正常值。 (5)其他内分泌激素的检测 依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可视需要对患儿的其他激素选择进行检测 (6)下丘脑、垂体的影像学检查 矮身材儿童均应进行颅部的MRI检查,以排除先天发育异常或肿瘤的可能性。 (7)核型分析 对疑有染色体畸变的患儿都应进行核型分析。 【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体检等资料分析,对营养不良、精神心理性家庭性特发性矮身材、小于胎龄儿、慢性系统性疾病等因素造成的非生长激素缺乏的矮身材比较容易识别 对常见的导致矮身材的病因应予以鉴别,如:软骨发育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临床还需注意某些综合征的可能,如:Prader-Willi综合征,Silver-Russeli综合征,Noonan综合征等。 【治疗】 1.矮身材儿童的治疗措施取决于其病因 精神心理性、肾小管酸中毒等患儿在相关因素被消除后,其身高增长率即见增高,日常营养和睡眠的保障与正常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 2.生长激素 随着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临床应用经验的大量累积,目前获准采用rhGH治疗的病种逐渐增多,自1985年美国FDA批准rhGH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以来,陆续核准的病病有慢性肾功能衰竭(1993)、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1996-1997)、Prader-Willi综合征(2000)、小于胎龄儿(2001)和特发性矮身材(2003)。 由于大部分小于胎龄儿在生后2-3年内都会呈现追赶生长,身高可以达到与其靶身高相称的生长曲线范畴,故对小于胎龄儿都应定期随访观察。一般在3周岁时,如其生长仍然滞后,应考虑GH治疗。2003年FDA批准GH用于特发性矮身材,即:①非GH缺乏的原因不明者;②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儿正常参比值2.25SD以上;③预计其成人期终身高在-2SDS以下。 (1)剂型 国内可供选择的有rhGH粉剂和水剂两种,后者的增长效应稍好。 (2)剂量 生长激素的剂量范围较大,应根据需要和观察到的疗效进行个体化调整。目前国内常用剂量是0.1-0.15IU/kg·d,每周0.23-0.35mg/kg;对青春发育期患儿、Turner患儿、小于胎龄儿、特发性矮身材和某些部份性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的应用剂量为0.15-0.20IU/(㎏.d)每周0.35-0.46(㎎.㎏)(注:WHO标注生长激素1㎎=30U) (3)用法:每晚睡前皮下注射1次,常用注射部位为大腿中部1/2的外、前侧面,每次注射应更换注射点,避免短期内重复而引致皮下组织变性。 (4)疗程:生长激素治疗矮身材的疗程视需要而定,通常不宜短于1-2年,过短时患儿的获益对其终身高的作用不大。 (5)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为:①甲状腺功能减低:常在开始注射2-3月后发生,可按需给予L-甲状腺素片纠正;②糖代谢改变:长期较大量使用生长激素可能使患儿发生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上升,但很少超过正常高限,停用生长激素数月后即可恢复,在疗程中应注意监测,对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和肥胖儿尤须注意;③特发性良性颅内压升高:生长激素可引起纳、水潴留,个别患者会出现特发性颅内压升高、外周水肿和血压升高,多发生于慢性肾功能衰竭、Turner综合症和GH缺乏症所致生长障碍患儿,可暂停GH治疗,并加用小剂量(如:氢氯噻嗪)降低颅内压;④抗体产生:由于制剂纯度的不断提高,目前抗体产生率已减少,水溶液制剂更少;⑤股骨头滑脱、坏死:因为骨骼在治疗后生长加速、肌力增强,运动增多时可能引起股骨头滑脱、无菌性坏死、致跛行,亦可出现膝关节、髋关节疼痛,呈外旋性病理状态,可暂时停用GH并补充维生素D和钙片治疗⑥注射局部红肿或皮疹:通常在数日内消失,可继续使用,目前已甚少见⑦诱发肿瘤的可能性:国际上有关组织曾进行过相关调查研究,根据国家合作生长组和药物治疗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的大量流行病学资料,包括对肿瘤患者年龄、性别和种族等人群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无潜在肿瘤危险因素存在的儿童,GH治疗不增加白血病发生和肿瘤复发的危险,但对曾有肿瘤、有家族肿瘤发生遗传倾向、畸形综合征,长期超生理剂量GH应用时需谨慎,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清IGF-1水平,超过正常参照值+2SD者宜暂时停用。 3. 其他药物:①疗程中应注意钙、微量元素等的补充,以供骨生长所需;②蛋白同化激素:常与生长激素并用治疗Turner综合征,国内大多使用司坦唑醇stanozolol,康力龙),常用剂量为0.025-0.05㎎/(㎏.d)需注意骨龄增长情况;③IGF-1性腺轴抑制(GnRHa),芳香酶抑制剂(Letrozole,来曲唑)等亦曾被用于治疗矮身材,国内目前无足够资料分析,故不建议常规应用。 【随访】 所有确诊矮身材患儿都应进行长期随访 使用生长激素治疗者每3个月应随访1次:测量身高(最好测算⊿SDS)此处还要进行IGF-1、IGFBP-3、T4、TSH、血糖和胰岛素等检测,以便及时调整GH剂量和补充甲状腺素。每年检查骨龄1次。疗程中应观察性发育情况,按需处理。疑有颅内病变者应注意定期重复颅部MRI扫描。 (沈永年 王慕逖 整理)
为什么现在性早熟的孩子越来越多?雌激素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难咎其责!雌激素是哪里来的?哪些东西属于EDC?它们是怎样影响生殖系统的?我们该如何应对? 首先,我们要了解引起女孩乳房发育的主要激素——雌激素的分类。按其来源可以分为天然的、植物来源的、动物来源的和人工合成的四大类。 1 天然雌激素 天然雌激素指动物和人体内天然存在的雌激素。体内雌激素主要来源于卵巢,经过合成、分泌与相应靶细胞胞浆受体结合发挥效应,主要促进子宫与卵巢发育,促进卵泡发育成熟。 2 植物性雌激素 植物性雌激素是一组在植物中天然存在、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具有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诱导产生弱雌激素作用的非甾体结构为主的植物化学物。较为常见的植物性雌激素包括植物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五大类。 3 动物性雌激素 通过生物界内食物链蓄积效应,大量的多种雌激素存在于动物体内,人类摄食后,在体内产生类似天然雌激素效应的物质。 被动物饲料添加剂喂养的动物,体内含有较高浓度的雌二醇,并且在肉品加工过程对这些已存动物体内的雌二醇激素的结构浓度方面影响很小。所以,儿童在长时间食用过多这类肉品后易诱发性早熟。 4 人工合成雌激素 这类物质常被作为药物使用,如己烯雌化学物、己烷雌酚、炔雌醇、炔雌醚等口服避孕药和一些用于促进家畜生长的同化激素,也会发生生物界内食物链蓄积效应,性质同上。 EDC引发性早熟的作用也不容小觑。迄今,研究已发现有80余种EDC,大多数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 常见的EDC 洗涤剂:壬基酚、辛基酚等; 有机氯农药:DDT、甲氧DDT、六六六等; 有机磷农药:乐果、马拉硫磷、乙酰甲胺磷等; 拟除虫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等; 除草剂:利谷隆、除草醚、莠去净等; 塑料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等; 塑料制品焚烧产物:四氯联苯、二恶英等; 合成树脂原料:双酚A、双酚F等; 绝缘材料:阻燃剂、多氯联苯、多溴联苯等。 美国环境保护组织内分泌干扰物筛选测试委员会将一些广泛存在于环境中、能通过干扰激素功能、引起个体或人群可逆性或不可逆性生物学效应的环境化合物称为EDC。EDC对人体内分泌系统存在有害作用,目前报道对性发育有明显影响的物质包括:环境雌激素、农药污染物及化学污染物。 EDC包括了自然界天然存在的以及由人工合成的化合物,这些外源性的物质能与受体结合或通过其他途径改变内分泌器官及其靶器官的功能,对下一代造成影响。 EDC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包括了性器官发育、分化,青春期发育(早熟、延迟),成年期生育问题以及增加激素敏感性器官肿瘤风险等。 不同的EDC产生的影响不一样。天然性激素是常见的EDC,它呈性激素拟似物或拮抗剂作用。如植物性激素的异黄酮、木黄酮、人参等。它们在高浓度时呈雌激素作用,但长期较大量摄入豆类(如食素者)的孕妇,其男婴尿道下裂发生率增加。 化工产品是一大类EDC,例如含氯的杀虫剂(DDT等)、塑料原料中多芳香基烃类的多氯联苯(PCB)能引起女孩青春期肥胖,男孩发育延迟、睾丸小;双酚A(BPA)在宫内和生命早期接触,可导致女孩早熟、卵巢组织学/功能异常,男孩生殖道异常等;邻苯甲酸主要影响男性生殖健康,导致雄性动物发育延迟/外生殖道雌性化;二恶英经多重途径干扰内分泌、免疫系统,增加对致癌物质的敏感性。 建议: 饮食均衡,多吃高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因为这类饮食可以加速排泄体内垃圾。尽管大豆类食物含有植物雌激素,但它属于较弱的雌激素,远不如体内卵巢产生的雌激素作用强,而且代谢后可迅速排出体外,所以可以食用。 吃蔬菜水果前,应先用清水浸泡,并仔细清洗。因为在蔬菜、水果表面沾染的杀虫剂DDT是一种异雌激素,也称环境雌激素。它们进入人体后可影响雌激素水平。 多用高纯度橄榄油作为烹调油,因为它所含的饱和性脂肪酸最少。 维持正常体重,尽量不要超重。据文献报告,30kg体重以上的女孩更易启动性发育。 多参加体育运动。这样既可健身,减少脂肪、减轻体重、促进睡眠。研究证明,多运动比少运动的孩子身材更高,体格更健康。 少吃罐装食物。因为其中所含有的某些防腐剂及染色剂已被鉴定出含有环境雌激素。
孩子的骨龄为什么会比年龄大? 临床上,骨龄超过实际年龄的孩子真的不少,为什么孩子的骨龄会比生活年龄大呢?关于骨龄的秘密,您知道多少? 何谓骨龄? 儿童的生长发育可用两个“年龄”来进行评价,一个是我们普遍用的生活年龄(日历年龄),另一个就是骨龄。 何谓骨龄?简单地讲,骨龄就是骨骼的年龄。它是以小儿骨骼实际发育程度与标准发育程度进行比较而得到的一个骨骼发育年龄。 测骨龄有什么意义? 骨龄体现了儿童骨骼实际发育水平。因此,用骨龄来判断人体骨骼成熟度比生活年龄更为确切。测骨龄有如下意义。 1.以骨龄与生活年龄的差别可以间接了解孩子的生长潜力。 ☆ 正常儿童:骨龄与生活年龄的差值一般在1岁之内。 举例:小明9岁,他的身高在同年龄同性别孩子的平均水平(135.4cm),他的骨龄为8.5岁,骨龄略小于生活年龄,提示小明有潜力超过同龄儿童平均身高的机会。再举例:小红9岁,她的身高也处于同年龄同性别孩子的平均水平(134.1cm),她的骨龄为9.5岁,骨龄略大于生活年龄,小红的身高要超过同龄女孩平均水平的机会就小了。上面两个例子仅为一般状况,临床对骨龄和身高的判断需要纵向观察评估,因为有些孩子尤其是青春期孩子,可以骨龄快速增长在先,身高快速增长在后,有一定的时间差。 ☆ 骨成熟较早的儿童:骨龄大于生活年龄1~2岁或以上,这些孩子虽然身高比同年龄同性别孩子的平均水平高,但因为骨龄大且骨龄增长的速度大于身高增长的速度,骨骺将提前闭合,生长潜力丢失,成年终身高反而不高。 ☆ 骨成熟较晚的儿童:骨骼发育与性发育有一定相关性。因为发育晚(ta的父母小时候也会有这种情况),ta的身高在青春期前往往低于同龄儿(但一般不会低于P3,即未达到矮小标准),但ta的骨龄则明显落后于同龄儿(落后1~2岁),所以相对来说,ta有较多的生长潜力和生长空间。生长期长了,青春发育时身高又有快速增长,ta的终身高不会太矮。 2.骨龄的测定对一些儿科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完全性生长激素缺乏症儿童,骨龄一般比生活年龄小2岁以上。 中枢性性早熟、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儿童,骨龄一般比生活年龄大2岁以上。骨龄的测定有助于对这些疾病的诊断。 3.更加了解孩子。 ☆ 通过骨龄可以了解孩子的性发育及性成熟的趋势; ☆ 通过骨龄可以预测孩子的成年身高(年龄小的孩子准确性有限); ☆ 骨龄的纵向监测对一些矮小儿童的治疗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4.另外,骨龄也为刑事鉴定、推测人口出生时间等提供法律依据。 怎样判断骨龄? 骨龄评估和成年身高预测的准确性与很多因素有关。 例如:评估的方法、评估者的经验、手部X光片的清晰度,更重要的是要配合儿童的生长速度、生长趋势曲线、遗传状况、发育状况等进行综合性评估。如果评估不准确,就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误导、误诊或延误治疗。判断骨龄目前一般先拍手的骨片,然后根据图谱或计算机软件由专人进行评估。 影响骨骼生长,骨龄成熟因素: 遗传、激素、营养、睡眠、运动、疾病、药物、精神因素、其他。 影响长骨生长(长高)的主要激素有: ☆ 钙调节激素,包括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和降钙素; ☆ 全身性激素,包括生长激素(促进长高的最重要激素)、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起协同作用)、胰岛素(缺乏时明显影响长高)、性激素(在青春期与生长激素协同作用使孩子快速增长)、糖皮质激素(过多时将抑制生长激素作用); ☆ 性激素,尤其是雌激素在骨骺闭合中起主导作用,其他激素也有一定影响。 为什么孩子的骨龄会比年龄大? 除了遗传因素影响外,肥胖和营养过剩(过高热卡)、经常进食高蛋白饮食、服用营养品、经常熬夜、服用促进性发育的药物、环境污染(类雌激素样物质)等均会加快骨龄的成熟,当然,中枢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和很多外周性性早熟更会导致骨龄的快速进展,使骨骺早闭,影响成年终身高。 儿童骨龄增大的对策: ☆ 发现孩子的骨龄超过实际年龄,是否需要治疗,需要分三步: 第一步是判断骨龄与现在身高的关系; 第二步是查找骨龄提前的原因; 第三步是决定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 如果骨龄大的不多,现在的身高已经到了该骨龄所对应的身高,排除了疾病,则不需要药物治疗。 需针对引起骨龄提前的可能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如放弃高蛋白饮食、采用均衡膳食,不服用营养品,多室外运动,保证夜间睡眠,控制体重。 ☆ 如果骨龄超前明显,生长潜力受损,成年终身高不理想,则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
“为让孩子长高高,正确的补钙姿势是?” “我俩海拔就这样,孩子会不会也矮?” “他爹高我矮,孩子的身高会随我吗?” 一般来说,春季是长高最“给力”的季节,冬储春发,“春发”好不好,就要看冬季准备是否充分,有远见的家长现在就要打基础了! 爹妈共同决定孩子约70%的身高! 高高得高,矮矮得矮? 爹妈遗传对孩子的身高有约70%的影响,但剩下30%的生长能量,是后天环境的贡献! 现代医学证明,如果好好地进行环境干预,孩子会有8-15cm的成长空间。 身边励志的例子也不少:NBA华人球星林书豪,其父母身高都不到1.7m,但他却有1.91m; 潘长江不到1.6m,还有个1.6m的女儿呢...... 所以,“矮矮得矮”的说法不准确! 爹矬矬一个,娘矮矮一窝?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父母对下一代的身高遗传度分别为0.89和0.87。 所以,什么“娘矮矮一窝”的说法也不正确,孩子最终身高爹妈都有份好嘛! 如果是“最萌身高差”,孩子身高的变动范围就会很大,就要看那30%管理得好不好呢。 你家宝宝身高达标了吗? 要想知道宝宝的身高是否达标,我们可以先来对照下面的儿童身高发育参考表: ○ 中位数:表示“处于人群的平均水平” ○ -1SD~中位数~+1SD:属于“正常范围” ○ -2SD~-1SD或+1SD~+2SD:属于“偏矮/偏高” ○ -3SD~-2SD或+2SD~+3SD:属于“矮/高” 女孩身高(长)参考表(cm) 男孩身高(长)参考表(cm) 暂时落后的宝宝们,别灰心,咱们还有30%可以“打拼”,现在就努努力,还能扳回一局! 做好这4点,宝宝身高不再愁! 让孩子吃得对! 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一个都不能少!牛奶及奶制品、水果蔬菜、鱼禽蛋肉都要吃! 所以,补钙≠长高。想靠吃一种食物(如牛奶)来完成长高大计,想法太天真......注意搭配,均衡营养,长高才不累! 那么,孩子喝奶量少,会不会缺钙?很难! 1岁后,如果孩子喝奶量不到500mL/d,可以多吃些钙含量丰富的绿叶菜(如西蓝花、卷心菜、大白菜),补钙又补充了其他营养素。 反而喝太多奶,补钙过头,会增加代谢负担、影响铁、锌的吸收,就是在拆东墙补西墙...... 孩子真正缺的,是促进钙吸收的维D! 传送门怎么补维D?这4类孩子一辈子都要补! 提醒:孩子特别挑食或家长感到紧张时,请及时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专业意见! 带孩子动起来! 营养不能白补,补够了就该动一动,做些对骨骼有轻微刺激的运动,刺激生长激素释放! (至关重要,但极其低调的生长激素,通常出没于孩子运动和睡觉的时候......) 研究表明,经常运动的孩子要比不运动的平均高2-3cm!有利于孩子长高的运动有: 弹跳运动:跳绳、跳高、跳远; 伸展运动:仰卧起坐、体操; 全身运动:游泳、羽毛球、各种球类等。 骨骼要睡“饱”! 生长激素在熟睡状态的分泌量是清醒时的3倍左右,尤其是在晚上10:00-凌晨2:00、早上5:00-7:00这2个时段,分泌最旺盛! 所以,想帮助孩子长高,就要保证夜晚的睡眠时间和质量,促进孩子生长激素的分泌。 美国国际睡眠基金会:睡眠时长标准 年龄 推荐 不推荐 1-2岁 11-14小时 不足9小时;超过16小时 3-5岁 10-13小时 不足8小时;超过14小时 6-13岁 9-11小时 不足7小时;超过12小时 心情好,身体倍儿棒! 看起来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孩子情绪低落,饮食、睡眠质量都会受影响,从而不利于生长激素的稳定分泌,孩子的身高也跟着遭殃啦。 所以,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 最常见的3大误区,不得不注意! ① 孩子随我,晚长! 这个说法就不太负责任了,孩子的生长是单行线,怎能儿戏?“孩子是不是晚长”这件事就交给儿科内分泌医生判断吧! 与其抱着“等一等”的态度,不如平时多关心孩子的生长速度,因为这是有规律可循的: 如果孩子的生长速度没达到以上数字,或孩子2岁后,每年的身高增长<5cm时,要及时就医,看是否存在生长激素缺乏、慢性疾病等。 检查项目:X线检查(测骨龄)、血检和基因检测,有时会进行生长激素药物激发试验 (解生长激素水平、分泌功能)和甲状腺功能。 ② 打生长激素就行! 孩子个头矮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遗传、营养不良、矮小症等。 其中,矮小症就是因为生长激素缺乏所致,可如果是疾病导致,就要具体原因具体分析了! ③ 吃“增高药”就行!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公布的保健食品功能中,并没有“长高”这一项,所以,别再交智商税了! 各种“增高药”、补品(小公鸡、三七、海参等),尤其是标榜能长高的口服液,大多添加了激素,让孩子提早发育,加速骨骺的闭合。 窜个头那么容易,大家都去打篮球了好么...... 孩子长高这件事上 如果拼爹拼妈拼不过 就好好重视后天的30% 没啥捷径,不要瞎“进补” 吃得对+睡得香+多运动+心情好=天然的“长高药”!
上述表格是2005年全国九城市调查结果,2015年最新调查数据,尚未公布(详细数据处理可能还需较长时间),目前男孩平均成年身高以172.7cm为计算值,女孩平均成年身高以160.6cm为计算值相对合适。 何为矮小? 现身高低于上表中相应年龄的矮小身高值时,就可下矮小症的诊断(提示存在影响生长发育的疾病的可能性大),身高在相应年龄的矮小值与平均身高值之间时,属于偏矮。不过,骨龄才是反应后期生长空间的可靠指标,不能仅仅以年龄判断将来身高如何?如果一个8岁的儿童,虽然身高与正常平均身高相同,但如果因为早发育,骨龄已经11岁,与11岁儿童平均身高相比就明显低了,成年身高就有可能在矮小症诊断标准值以下。但如果同样是8岁儿童,身高低于平均身高5CM左右,但骨龄稍落后,只有7岁时,(正常人骨龄与年龄相差不应该超过2岁,超过2岁视为异常),则成年身高完全可能是正常的。 能否通过骨龄和正常身高表,大致预测成年身高或大致判断后期自然生长空间吗? 虽然正常身高表是以年龄为标准,不过,正常人年龄与骨龄应该大致相符,特别是大人群量的调查结果,相符率更高。虽然判断是否达到矮小症的诊断标准,也是以年龄为依据,但对于某一个特定的儿童来说,判断后期生长空间或是大致预测成年身高,主要以骨龄为依据,因为骨龄反应后期生长潜力。 平均自然生长空间=男孩(或女孩)的平均成年身高-相应骨龄的平均身高。以男孩为例,如果骨龄为13岁,就只能和13岁男孩比身高,而13岁男孩平均身高为159.5CM,男孩的平均成年身高是172.7cm,172.7-159.5=13.2cm。即:男孩13岁骨龄的平均剩余自然生长空间为13.2cm。 预测成年身高=拍骨龄片时身高+平均自然生长空间。如果某个男孩拍骨龄片时身高是150CM,骨龄是13岁,则其后期自然生长空间是13.2cm,预测成年身高就在163.2cm左右。(预测成年身高只能按正常儿童的平均生长规律去做大致推导,我们计算不出每一个人的成年身高。矮小儿童,如果后期继续生长缓慢,实际成年身高有可能低于预测,早发育儿童如果骨龄进展过快,后期预测成年身高也可能会下降。当然,如果遗传身高较高,自然生长空间也可能高于平均,实际成年身高也有可能高于预测。另外,预测成年身高也不都是这么简单,还需要考虑很多其他因素,这只是一种比较粗略地方法,且只适用于骨龄与年龄大致相当或骨龄提前者,骨龄明显落后者用这个计算方法不太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