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先天性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扳机指)是指儿童拇长屈肌腱在腱鞘内滑动受阻,处于屈曲或伸展状态的拇指指间关节在被动活动时,产生像枪的扳机一样的阻滞感。 病因 确切病因不明,与其解剖因素有关的有:籽骨异常,腱鞘异常,肌腱异常。有时与遗传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本病由于常不引起注意,多在患儿6个月到1岁时,无意中被家属发现而来就诊。 临床表现为:拇指之间关节呈屈曲畸形,被动活动亦不能使其伸直,有时偶尔被动伸直,但很快回到屈曲畸形位置。拇指掌指关节掌侧可扪及一硬结。 诊断 先天性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根据病史及临床体格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发生于单侧者,两侧对比更易发现,一般来说诊断十分容易。 治疗 1.非手术治疗:由于扳机指有时有自愈的可能,文献回顾示:出生即存在的扳机指在出生后第1个月至少有30%可能自愈。对于3-6个月才被发现的扳机指,在其后的6个月中有12%可能自愈。因而,于其早期可通过母亲用手指按摩或用夹板固定,使拇指处于伸直状态,以观疗效。但对于3-4岁症状不改善的患儿,很有可能发生关节挛缩。 2.手术治疗: 手术年龄:1-2岁 麻醉方式:静脉全麻(非插管,没有证据表明全麻影响智力) 手术方法:切开或部分切除局部拇长屈肌腱腱鞘(A1滑车) 手术时间:5-10分钟 术后拇指即可活动自如。
黔南州人民医院 韦国祥 韦彦士独山县人民医院 刘义宽 艾宾斌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1例 年龄25~63岁,平均46岁。其中40岁以下2例,均为平滑肌瘤。40岁以上6例,其中3例为平滑肌瘤,2例为平滑肌肉瘤,1例为平滑肌母细胞瘤。5例平滑肌瘤的主要临床征象:病史最长3年,最短3个月。餐后上腹饱胀并扪及包块2例,上腹隐痛并扪及包块2例,上腹胀痛伴呕血、黑便、重度贫血1例。2例平滑肌肉瘤的主要临床征象:病史1年,上腹部隐痛并扪及包块,间断排黑便伴贫血、消瘦1例。病史1个月,上腹饱胀伴呕血、黑便重度贫血消瘦、1例。1例平滑肌母细胞瘤的主要临床征象:病史25天,上腹胀痛并扪及包块,无呕血、黑便及消瘦。本组行钡餐检查4例,仅1例提示胃壁包块。B超检查5例,均报告上腹包块,仅1例提示包块与胃壁有关。胃镜检查2例,1例报告慢性胃炎,1例提示粘膜下肿物。术前拟诊“上腹包块”4例、“胃壁包块”2例,“上消化道大出血”2例。术中见包块位于胃体部小弯侧7例,仅1例平滑肌瘤位于胃窦部,且伴幽门不全梗阻。属腔外型5例,腔内外型2例,腔内型1例。5例平滑肌瘤最小者直径约3cm,最大者直径约10cm,有4例直径均大于5cm。2例平滑肌肉瘤中1例直径约15cm,另1例直径约10cm。1例平滑肌母细胞瘤直径约14cm。包块呈球形或近球形,表面多较光滑。所有包块切除后均送病理确诊。本组行胃大部切除2例,局部切除6例。术后均顺利恢复。经1~19年随诊,除1例因其它原因死亡外,均无复发迹象。讨论诊断:上腹痛、上消化道出血、上腹包块为胃平滑肌肿瘤的三大临床症状。三者可单独出现或并存。在未发现包块时,临床表现易与胃癌和胃溃疡相混淆,故当发现上腹包块时应考虑本病。X线钡餐检查可发现胃内有充盈缺损,胃壁常可通过蠕动,表面粘膜光滑或有溃疡。X线照片可显示胃壁受胃外肿物压迫或有肿瘤钙化灶。本组4例钡餐检查仅1例发现充盈缺损,可能与另3例为腔外型,对胃壁压迫不重,X片上表现不明显,以及操作者对本病认识少有关。胃镜可显示粘膜下肿物,其表面粘膜完整或有溃疡。由于肿瘤均在粘膜下生长,胃镜活检不易取得肿瘤组织。超声胃镜可显示胃腔外瘤体全貌,但在基层医院不普及。B超在排除了胃内气体后能显示胃壁上的肿物以及周围肿大淋巴结。本组6例B超仅1例提示包块与胃壁有关,可能与机器质量以及检查者对本病认识不足有关。CT检查可清楚显示肿块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等。治疗:胃平滑肌肿瘤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且放疗、化疗对良性肌瘤有促恶变的可能。手术切除是治疗有效的重要手段。所以一旦发现即应手术切除。手术方式与胃癌不同。胃平滑肌肿瘤呈膨胀性生长,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胃平滑肌肿瘤很少发生淋巴结转移。因此作胃部分切除、局部切除即可,多发性肿瘤可作全胃切除。一般不需作淋巴结清扫。可采用常规开腹或腹腔镜。
贵州省独山县黔南州人民医院外科韦国祥 韦彦士贵州省独山县人民医院外一科刘义宽558000【关键词】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输尿管结石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8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82例,男42例,女40例。年龄16~72岁,平均42.7岁。左侧37例,右侧43例,双侧2例,下段结石43例,中段结石7例,上段结石32例。其中6例为输尿管多发结石。B超及尿路平片(KUB)测量结石直径为0.95cm~2cm。均伴有不同程度肾积水。其中8例患者曾有1~2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史,1例既往有输尿管切开取石手术史。合并高血压7例,合并糖尿病3例。1.2手术方法主要设备为德国WOLF输尿管硬镜及合肥大族科瑞达65W钬激光。连续硬膜外麻醉,截石位,在生理盐水灌注下,将输尿管镜进入膀胱,在输尿管导管引导下将输尿管镜置入输尿管开口,继续进镜,窥见结石后,引入钬激光光纤直抵结石。将结石粉碎后冲洗液灌注+吸引排出,较大结石则用取石钳取出。如结石嵌顿处有明显息肉形成、肉芽包裹或伴有狭窄者,同时行息肉及肉芽烧灼或狭窄切开。术后常规留置双J管及气囊导尿管。术后1~3天拔除导尿管,4~6周后复查B超,拔除双J管。2结果本组共82例中有75例成功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均一次碎石成功率。碎石过程中有3例结石上移入肾盂,留置双J管,择期行体外冲击波碎石。中转开放手术4例,其中2例因输尿管较细或扭曲成角,进镜困难;1例因碎石过程中输尿管穿孔、出血致视野模糊;1例因找不到输尿管开口。成功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75例患者拔除双J管前复查B超,仅1例输尿管有残留结石。术后随访2—24个月,均未发现输尿管狭窄。3讨论输尿管结石既往采用开放手术,不仅创伤大,手术时问长,术后恢复慢,而且术后仍有再发生输尿管狭窄及结石复发后冉次治疗极为闲难的弊端⑴。输尿管结石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是微创而且病人易于接受的方法。该方法的碎石手段主要有钬激光碎石、弹道碎石、混合动力碎石清石等。钬激光与腔镜技术的结合可以成功治疗绝大多数输尿管结石,是目前各类腔内碎石方法中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式,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有望成为腔内碎石治疗的“金标准”⑵。钬激光有切割和汽化软组织作用,在有息肉形成、肉芽包裹结石或伴有狭窄者,钬激光能同时行息肉及肉芽烧灼或狭窄切开,而弹道碎石、混合动力碎石清石则不具有切割和汽化作用,在遇到息肉形成、肉芽包裹结石或伴有狭窄时则无法处理。笔者体会:①入镜需始终在输尿管导管或斑马导丝引导下进行,不可盲目暴力进镜,以免粘膜下假道形成或输尿管穿孔。进入输尿管后调低灌注水压,上行中输尿管导管不宜进入过深,前端始终在视野范围内,以免输尿管损伤、将结石上推或冲回肾盂。②如遇输尿管腔狭小、迂曲难以进镜,可适当增加灌注压使管腔充盈扩张。狭窄处可用钬激光切开。③对中上段结石,到达结石部位后,将体位调至头高足低20°,以减少结石上移入及冲洗液肾内返流,引起结石残留或术后腰痛、发热等。④尽量将结石逐步其碎成细砂粒或粉末状,不要将结石粉碎成多个较大颗粒状,以免结石向上漂移,减少取石次数。⑤术中要尽量减少输尿管镜进出,以免增加输尿管及尿道损伤。在输尿管镜后端另一侧孔可接一负压吸引,采取间断灌注、吸引的方式,利于排出结石,保持视野清晰。⑥碎石后粘连在输尿管壁上的残石要尽量清除干净,否则易引起结石复发、形成狭窄。⑦对输尿管上段结石,只要输尿管镜能到达结石部位,但上段结石易移入肾盂。如结石移入肾盂后不能粉碎清除,则改为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或择期行体外碎石。⑻如术中发生输尿管穿孔,可在输尿管导管或斑马导丝引导下,跨过穿孔处,继续碎石。如穿孔较大或部分撕裂,应留置双J管,尽快结束手术。择期行体外碎石或再次经输尿管镜碎石。若发生输尿管断裂脱出等严重并发症时应立即改行开放手术。⑴袁润强,魏佳莉.钬激光、ESWL、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的疗效比较.床泌尿外科杂志,2001(11):456—457.⑵孙颖浩,王芝.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结石.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1(22):691—692.说明:该文章资料为贵州省独山县人民医院资料,是本人在独山县人民医院工作期间所作。
黔南州人民医院医院外科韦国祥 韦彦士巨大肝囊腺瘤极少见,2007-2013我科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26岁,水族。上腹包块伴腹胀、腹痛2年,加重一周入院。上腹胀痛为持续性,无发热。一周前突感恶心、呕吐,呕吐后腹痛无缓解。体格检查慢病容,皮肤巩膜无黄染。中上腹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中上腹扪及一巨大包块,表面光滑,质韧,边界欠清,压痛,活动度差。CT平扫:肝右叶可见一巨大椭圆形低密度占位病灶,囊性,有分隔,CT值25HU,密度均匀,见小点状稍高密度钙化影,边界清楚,大小约32×22×18cm,邻近器官受压移位。增强CT扫描,中上腹巨大囊性病灶未见明显强化,其囊壁明显强化。肝门处见一强化血管进入囊壁。提示肝囊性占位性病变。彩超:腹腔见一巨大囊性包块,形态不清、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于右上腹隐约可见肝脏回声。AFP阴性。手术中探查见腹腔内有一巨大包块,椭圆形,远端延至盆腔,基底与肝右叶及左内叶相连,有明显包膜,与胃肠道及大网膜无粘连。穿刺抽出咖啡色粘稠陈旧血性液体。于包块前壁切开1.0cm减压口,于45分钟内缓慢吸出囊内液体约10500ml.。沿囊性包块包膜表面将包块与肝组织钝性加锐性分离,将与包块粘连的胆囊及包块完整切除。包块切除后见肝右叶组织明显受压变薄变小,左叶明显代偿性增大。术毕切开囊肿,见囊壁厚约1—4cm,其内有不全分隔,未见明显乳头状增生。术后3周顺利恢复出院。病理诊断:肝囊腺瘤。随访6年,未见包块复发。例2,女,58岁,布依族。发现腹部包块10余年,加重3月入院。最早发现右上腹包块鸡蛋大小。10余年来包块稍有增大,偶感轻胀不适。近3月来自觉包块迅速增大,腹胀渐重,纳差,偶感胸闷,无呕吐。体格检查慢病容,消瘦,中上腹部隆起,右中上腹扪及较大包块,质软,轻触压痛,边界清,活动度差。彩超:腹腔见一巨大囊性包块,形态规则、边界清楚,有包膜,内部回声均匀,未见明显血流信号。CT于肝右叶、右侧中上腹腔见一巨大囊性包块,最大层面为20.21×13.38×22cm,囊壁薄而均匀,边界光滑,其内密度较均匀,CT值11-14HU,右肾明显受压变形,胰头及肠腔受推压左移。术中探查发现腹腔有一巨大肝脏囊性肿瘤,其基底位于肝右叶,远端延至脐下约8cm,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穿刺囊肿抽出淡黄混液。将穿刺点稍扩大后吸出囊内液体约3500ml,终末为暗褐色较混浊液体。沿包膜将囊肿完整切除。切除囊肿后见肝右叶组织明显受压变薄。术毕将切下之囊壁称量,重约500g。切开囊肿,见囊壁厚约1-3mm,其内无有不全分隔,未见乳头状增生。术后2周顺利出院。病理诊断:肝囊腺瘤,伴肝结节再生性增生。随访3.5年,未见包块复发。2讨论肝囊腺瘤甚为罕见,多见于40岁以上的女性,儿童仅见1例报道⑴。本组一例为青年男性。以B超和CT检查为准,肝囊腺瘤的发生率约为单纯性肝囊肿的1‰⑴。丛文铭等报道3160例肝脏肿瘤中仅有4例为肝囊腺瘤⑵。李辉等报道肝囊腺瘤占肝内良性肿瘤0.8%⑶。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源于先天性异常的肝内胆管或为错位的生殖细胞,目前普遍认为是前者⑴。固肝囊腺瘤又称为肝内胆管囊腺瘤。这种肿瘤可分泌大量粘蛋白样粘液,故又称之“粘蛋白-高分泌性”肝内胆管肿瘤⑷。而肝囊腺癌几乎皆由由囊腺瘤发展而来⑴。肝囊腺瘤常为单发、球形,体积较大,包膜完整,外表光滑,直径数厘米至25厘米不等的多房性囊性肿瘤。若肿瘤较小则无任何症状和体征,肿瘤大者可有上腹不适、隐痛、纳差、恶心、腹胀等。包块迅速增大、腹痛迅速加重时,可能发生囊肿内出血。本病诊断主要依靠B超和CT。若B超和CT发现囊腔内有较大的隆突状突起或间隔有钙化,应高度怀疑恶变⑴。本病要与单纯性肝囊肿、肝棘球幼囊肿、错构瘤、血管瘤等鉴别。肝囊腺瘤即使无症状,也应手术彻底切除。囊肿开窗及分部切除易复发。肝囊腺瘤与肝囊腺癌术前鉴别困难,治疗上要以囊肿或肝叶切除为主。手术时沿包膜与正常肝组织的间隙钝性或锐性分离,很容易将囊肿分离切除。在囊肿包膜与正常肝组织的间隙不很清楚时,尽可能在肝组织侧或肝组织内分离;在囊肿不是较大时,尽可能行规则肝切除,以减少复发。参考文献1.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第七版中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47.⑴2.丛文铭.肝脏肿瘤3160例临床病理研究[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7,26:703.李辉.肝胆管黏液囊腺瘤1例报告[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10):1104—11054.WeeA,NilssonB,KangJY,etal.Biliarycystadenocarcinomaarisinginacystadenoma.ActaCytol,1993,37(6):966-970.5AkwariO,TuckerA,SeiglerH,etal.Hepatobilliarycystadenomawithmesenchymalstroma.AnnSurg,1990,211:18-27.
脑卒中就是老百姓俗称的中风,分为缺性脑卒中(血管堵塞)和出血性脑卒中(血管破裂出血),会极大的危及生命;根据严重程度,症状有呼吸循环衰竭,昏迷,偏瘫,失语,失聪等,昏迷时间久会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如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褥疮、营养不良等;目前是全世界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一、危险因素1.疾病因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冠心病、房颤、糖尿病等;2.不良生活方式:吸烟、肥胖、饮酒、不运动、不健康饮食等。二、诱发因素 寒冷刺激、情绪激动、心脏疾病、血压波动、劳累、睡眠不足、空气污浊、烟酒因素等。三、预防措施1.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2.口服抗凝药物(阿斯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3.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运动锻炼;4.良好的饮食习惯(控制脂肪、胆固醇、糖、盐);5.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大喜大悲及暴怒);6.戒烟限酒。四、FAST原则:有下列预兆尽快就医。1.Face,嘴歪向一侧;2.Arm,一侧肢体乏力;3.Speech,言语表达困难;4.Time,及时。五、治疗原则1. 越早越好,脑卒中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 脑梗塞:介入手术时间窗口在6个小时以内,越早效果越好,时间越长脑组织缺血缺氧时间太久,脑组织水肿越严重,血管不能再通,而且还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引起颅内出血,颅内压力过高可以进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挽救生命。◆ 脑出血: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脑组织水肿、血肿分解释放毒素损害神经细胞等,都会引起神经功能损害加重,可以开颅清除脑内血肿、微创锥颅引流血肿、去瓣减压挽救生命。2. 发生脑卒中后,高龄,有多种基础疾病时,治疗效果不会很好,而且并发症、后遗症较多,预后差。3. 脑卒中病情复杂严重,治疗效果和预后差,医生必须认真仔细沟通,根据病情、患者(或家属)意愿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流程 一、初期(术后0-2周) 目的:减轻疼痛及关节肿胀;早期进行肌力练习及关节活动度练习,以防治粘连及肌肉萎缩。 练习的初期以静力练习(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逐渐增加小负荷的耐力练习,即选用轻负荷(完成3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至疲劳为止。 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否则极易引发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 1、手术当天: 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 2、术后第一天:术后24小时可扶双拐脚不着地行走 (1)踝泵――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尽可能多做。(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 (2) 股四头肌等长练习,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500次/每日) (3) N绳肌等长练习,患腿放于枕头上,用力下压所垫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劲及放松。要求同上,大于500次/每日。 (4)正确体位摆放:患腿抬高放于枕头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膝关节下方应空出,不得用枕头将腿垫成微弯位置。如疼痛不可忍受,则在医生指导下摆放于舒适体位。 (5)股薄肌、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开始尝试直抬腿: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M处,保持至力竭。10次/组,2―3组/日。 (6)髌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如髌腱切口处的疼痛较明显,可2-3日再行上述练习,且次数减半。 3、术后第2天:视情况拔除引流管 (1) 继续以上练习。 (2) 踝泵改为抗重力练习(可由他人协助或用手扶住大腿)。每次下床后进行可有效防止肿胀。 (3) 开始侧抬腿练习,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 (4)开始后抬腿练习,俯卧(脸向下趴在床上),患腿伸直向后抬起至足尖离床面5厘米为1次,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 4、术后第3天:根据情况由医生决定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 (1)继续以上练习。 (2)负重及平衡――保护下双足左右分开,在微痛范围内左右交替移动重心,争取可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5分/次,2次/日;双足前后分离,移动重心,争取可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 (3) 开始屈曲练习(微痛范围内,早期练习尚有一定危险性。) (4) 屈曲练习后即刻冰敷20分左右。 (5)伸展练习:去除夹板,于足跟处垫枕,使患腿完全离开床面,放松肌肉使膝关节自然伸展。30分/次,1-2次/日。与屈曲练习间隔时间尽可能远。 5、 术后第4天: (1) 继续以上练习。 (2) 加强负重及平衡练习,逐渐至可用患腿单足站立。如可轻松完成,则开始使用单拐(扶于健侧)行走。 (3)屈曲练习至0°―60°范围。 6、 术后第5天: (1)继续并加强以上练习。 (2)屈曲练习至70°―80°,并可开始主动屈伸练习。开始5次后,逐渐增加至10-20次,训练后冰敷。 7、 术后1―2周: (1) 主动屈曲达90°。 (2) 根据膝关节稳定程度,调节支具至30°―50°范围内活动。 (3)髌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开始俯卧位“勾腿练习”,10次/组,2―4组/日。以沙袋为负荷,在夹板的活动范围内进行,练习后即刻冰敷。股薄肌、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术后4-6周开始立位“勾腿”练习。 二、早期:(术后2―4周) 目的:加强关节活动度及肌力练习:提高关节控制能力及稳定性;逐步改善步态。 1、术后2周: (1) 被动屈曲至90-100°、 (2) 强化肌力练习。(直抬腿可在大腿一侧加重物为负荷。) (3) 如可单足站立1分钟,即可用单拐行走,并于室内可脱拐行走。 (4) 伸展可达与健侧基本相同。 (5)开始指导下自行练习屈曲。 (6)逐渐调整支具至0°― 70°范围屈伸,并每3―5天加大角度,术后满4周调节至110°。如调整后行走及负重时关节不稳明显,则减小回调整前角度。 2、术后3周: (1) 被动屈曲至100-110°。 (2) 加强主动屈伸练习,强化肌力练习。 (3) 开始尝试脱拐行走。 (4) 髌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开始立位“勾腿”练习。应静力练习,屈膝至无痛角度保持10―15秒。30次/组,4组/日。 3、 术后4周: (1) 睡眠时可不带支具。 (2) 被动屈曲达110-120°。 (3) 调整支具至可在0°―110°范围屈伸。 (4) 开始前后、侧向跨步练习。前跨步练习:患腿向前跨出,再向前转移重心后、侧向跨步练习方法相似,30次/组,4组/日。 (5)静蹲练习后背靠墙,双脚与肩同宽,脚尖及膝关节正向前,不得“内外八字”,随力量增加逐渐增加下蹲的角度(小于90°),2分/次,间隔5秒,5-10连续/组。2-3组/日。 (6)力求达到正常步态行走。 三、中期:(术后5周―3个月) 目的:强化关节活动度训练至与健侧相同。强化肌力训练,改善关节稳定性。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随肌力水平的提高,中期以绝对力量的练习为主。选用中等负荷(完成2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2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60秒,至疲劳为止。 1、术后5周: (1)被动屈曲达120-130°。 (2)开始患侧单腿45°位半蹲屈伸膝练习。患腿单腿站立,上体正直,缓慢下蹲至屈曲450处,再缓慢蹬直至完全伸直。要求缓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20-30次/组,组间间隔30秒,2-4次/日。 (3) 固定自行车练习,无负荷至轻负荷。30分/次,2次/日。 2、术后8―10周: (1)被动屈曲角度逐渐至与健侧相同。 (2)“坐位抱膝”与健腿完全相同后,开始逐渐保护下全蹲。 (3)强化肌力,使用皮筋进行股四头肌、N绳肌等肌力训练。 3、术后10周―3个月: (1)主动屈伸膝角度基本与健侧相同,且无明显疼痛。 (2)每日俯卧位屈曲使足跟触臀部,持续牵伸10分钟/次。 (3)坐位抱膝角度与健侧完全相同后,开始跪坐练习。 (4)开始蹬踏练习。 (5)术后3个月如有条件可进行各项功能测试,为下阶段日常生活及正常运动提供客观的依据。 四、后期:(术后4个月―6个月) 目的:全面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强化肌力及关节稳定训练。 逐渐恢复运动。 后期提高最大力量,选用大负荷70%1RM(完成12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8-12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90秒,至疲劳为止。 (1) 开始膝绕环练习。 (2) 开始跳上跳下练习。 (3) 开始侧向跨跳练习。 (4) 开始游泳(早期禁止蛙泳)。跳绳及慢跑。 (5) 运动员开始基项动作的专项练习。 在此期间重建的韧带尚不足够坚固,故练习应循序渐进,不可勉强或盲目冒进。且应强化肌力以保证膝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及安全,戴护膝保护。 五、恢复运动期:(术后7个月― 1年) 全面恢复运动或剧烈活动。 强化肌力,及跑跳中关节的稳定性。 逐渐恢复剧烈活动,或专项训练。
处理方法鼻出血常用止血方法有:(1) 简易止血法:对于出血量少、部位在鼻中隔前下部位者,可嘱患者用手紧捏两侧鼻翼,持续约10?15分钟,对于黏膜小毛细血管出血,尤其是小儿,常可取得良好止血效果。(2) 灼烧止血法:适用于反复少量出血且能找到固定出血点者,具体包括化学药物烧灼。烧灼机制为破坏出血点组织,使组织凝固,血管封闭而止血,灼烧前一般可用浸有血管收缩剂的棉片放入鼻腔压迫出血点,使之短暂止血或出血明显减少,然后再迅速给予灼烧, 效果更好。(3) 填塞止血法:适用于出血较剧烈,出血面较大,或出血部位不明显者。方法包栝前鼻孔填塞和前、后鼻孔填塞等,是耳鼻咽喉科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止血方法。填塞材料最常用 的为纱条,包括凡士林纱条、碘纺纱条、抗生素油纱条等,也可辅以明胶海绵等。填塞时注意,操作时做到迅速、准确、到位、手法轻柔,避免粗糖造成黏膜血管损伤。填塞时间因病情 而定,一般不超过48?72小时,病情严重者可适当延长,填塞时间给予抗生素。(4) 气囊或水囊压迫法:适用于部分用纱条堵塞的患者,尤其适用血液病患者的鼻出血。气囊可用手套的指套自制,若有特殊专用的气囊更好,方法是将气囊放人鼻腔,在其中 注气或注水使之膨大压迫出血部位而止血。(5) 血管结扎止血法:对于出血严重、填塞等方法止血无效者,或外伤手术等所引起大血管破裂出血,可考虑血管结扎术,依不同情况分别可采用颈外动脉结扎术、筛前、筛后动脉 结扎术、颌内动脉结扎术等。
常见部位鼻出血好发部位:(1) 鼻中隔前下方:该处鼻黏膜内有来自筛前动脉、鼻腭动脉、上唇动脉的分支,在黏膜浅层互相吻合成网状,该处称为易出血区或利特 尔区(Little区),是常见的出血部位。(2) 鼻中隔前端底部:若该处有搏动性出血,可用手指压迫该侧上唇。如果出血减少或停止,表示上唇动脉鼻中隔支破裂,治疗时需考虑 上唇动脉结扎术。(3) 鼻腔顶部:头面部外伤时,应注意鼻腔顶部检查,血液自鼻腔顶部流下,提示筛前动脉破裂。筛前动脉在筛窦气房中走行,筛窦骨折 时可发生严重出血。
症状:鼻塞、多脓涕、嗅觉障碍、头钝痛、肿胀或肥厚、粘膜水肿鼻腔内有脓性分泌物。 联合用药:中药治鼻窦炎药+中药鼻喷雾剂+镇痛药+通气鼻贴+VC+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 用药原则 中药治鼻窦炎口服药具有清热消炎、祛风通窍的功效。 局部外用药能够迅速缓解鼻塞症状。 镇痛药可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疼痛。 通气鼻贴有助于速效缓解鼻塞。 VC能够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鼻粘膜的水肿。 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具有清理鼻腔作用。 温馨提示:锻炼身体,增强自身免疫力。
症状:突然鼻内奇痒,连续打喷嚏,流大量的清水样鼻涕,流眼泪,眼睛痒。 联合用药:抗过敏药+中药治过敏性鼻炎药+抗过敏性鼻炎喷剂+抗过敏滴眼液+VC+钙+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 用药原则 抗过敏药是H1受体拮抗剂,能够收缩毛细血管,从而达到迅速缓解鼻内奇痒的症状。 抗过敏喷剂外用可以迅速缓解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 抗过敏滴眼液萘敏维里面含有扑尔敏能够迅速缓解眼睛痒的症状。 VC和钙能够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鼻粘膜的水肿,从而缩短鼻炎病程。 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具有清理鼻腔作用。 温馨提示:锻炼身体,增强自身免疫力;建议出行时佩戴口罩,避免接触致敏原;少食腥辣刺激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