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型四肢瘫的临床特点有哪些?痉挛型四肢瘫是痉挛型脑瘫中最为严重的类型。此类型的特点除具有痉挛型双瘫的特点外,还具有伸肌和屈肌的双向抵抗,双上肢也具有较重的痉挛,常出现前臂旋前、拇指内收、肩胛带内收内旋等异常姿势。此类患儿往往伴随智力障碍或癫痫。预后效果相对较差。
痉挛型双瘫是痉挛型脑瘫最为常见的类型。此类型的特点是下肢的运动障碍较上肢严重。常见肌张力高,主要包括髋的内收肌群、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主要是腘绳肌)等屈肌肌张力高。在屈肌肌张力高的同时伸肌的肌力就弱,从而导致异常姿势的出现。如尖足、屈膝或膝反张(要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判断,因为有些异常姿势是原发的,有些异常姿势是代偿的,这就需要治疗师判断正确)髋屈曲、腰椎前突、剪刀步态等。此类患儿若坚持系统治疗,能够生活自理、上学、工作,并且回归社会。
所谓运动障碍是指:脑瘫儿童的运动能力低于同年龄正常儿童,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障碍轻的只是手、脚动作稍显得不灵活或笨拙,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握东西。竖头困难、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爬、不会站立、不会行走,不会正常地咀嚼和吞咽等等。
为了方便家长就医,综合评估门诊开诊了,想了解孩子发育情况,对于宝宝生长发育存在担心焦虑的家长们可以在周一到周五在沈阳市儿童医院就医平台进行挂号预约哦,我们将有专业的医治护团队为您答疑解惑,同时为宝宝建立体检档案,提供咨询随访服务,帮你解决实际问题,为孩子提供帮助。 出诊医生:林年年 郑晓枫 地点:2号楼107室 综合评估门诊
1、什么是癫痫的手术治疗?癫痫的手术治疗用于控制癫痫发作,近期,有三种主要的分类:A病灶切除术:引起癫痫的大脑部分切除。B胼胝体切断术:将连接两侧大脑的主要部分切断,从而减轻一些类型癫痫的发作。C迷走神经刺激术:用细小的金属丝刺激颈部迷走神经,这一手术同样是为了减轻癫痫的发作。上述三种手术将在下面一一讨论:2、谁会做癫痫手术?儿童癫痫手术必须是由一个经过专业训练的并且在儿童癫痫手术上具有丰富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进行。大多数的病例都是在医科大学附属的大医学中心进行。在手术前,病人必须经有资格的癫痫学家(通常是通过儿科脑电图和癫痫的特殊培训的脑外科专家)的多次评估。癫痫专家和脑外科专家组成的队伍会给每个孩子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关手术计划。3、什么是病灶切除术?对于部分性发作的病人来说,病灶切除术是最好的手术治疗方法。一部分引起癫痫的大脑皮质会被切除。最常见的病灶切除术是颞叶切除术,或部分颞叶切除术。颞叶是倾向于引起癫痫的结构。颞叶的主要功能是记忆和情感。发生癫痫的颞叶部分通常没有这些功能,而被其他部分的颞叶所取代。因此,切除这一病变的颞叶并不会引起记忆或情感障碍。实际上,手术后这些功能常常会更好。年龄较小的孩子有时会有几个脑叶的畸形,如果这在大脑半球的一边出现,那么这个患者适合做多叶切除(患侧大脑半球的大部分都被切除)或者半球切除术(整个患侧大脑半球皮质全切除)。4、哪些病人适合做病灶切除术呢?癫痫手术的合适人选必须达到一些标准。首先,必须明确的是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癫痫发生,或者药物治疗引起不可接受的副作用。第二,癫痫病灶必须是局灶性,就是必须发生于大脑的一个区域或者大脑的一边。第三,必须明确病变大脑区域切除不会带来不可接受的障碍,比如丧失语言能力或者严重的运动缺陷。孩子一旦达到以上标准,就应该考虑予以手术治疗。否则对孩子是没有一点的好处。事实上,已经有充分证据证明孩子越小做手术,术后脑功能恢复的潜力越大。一般来说,小于3岁的癫痫儿童,药物治疗1-2个月无效,就要考虑看小儿神经外科医生进行癫痫的外科治疗;大于3岁的癫痫儿童药物治疗半年无效,也要考虑外科手术,否则癫痫本身和药物的副作用导致脑发育迟缓的损害后果远远大于手术的副损伤。 5、孩子做病灶切除术前需要做什么检查?首先,MRI可以发现需要手术部位的异常情况,比如脑肿瘤或某些脑血管畸形。MRI同样也可以区分发育异常的区域,先前的出血,中风,或者其他问题。脑电图可以用来检测大脑某一部位的有否异常放电。如果这样,或者原始脑电图的结果可疑,小孩可以住院进行长时间的脑电图和视频脑电图检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用视频和脑电图“捕获”癫痫,并且区分癫痫的大脑来源区域,以后根据每个孩子不同而不同。有些小孩在癫痫不发作的时候进行PET或者SPECT扫描,通常,引起癫痫的大脑区会被显示出来,而这些病灶在MRI上则表现为正常。颞叶癫痫的患者,病灶可能在语言理解的重要部位,WADA试验可以明确病灶切除是否会引起语言或记忆障碍。最后,有些病人需要有创性监测,就是将脑电图的电极直接放在大脑顶部。这个监测是为了更精确的给病灶定位。有创性检测可以在手术过程中进行,或者需要数天完成,这取决于病例本身的特点。另外还有一些评估病人做癫痫手术的试验将不一一祥述,包括发作性SPECT(癫痫发作时进行SPECT扫描),脑磁波描记术和功能MRI。B胼胝体切断术6、什么是胼胝体切断术?胼胝体切断术是将胼胝体切断。胼胝体是大脑左右半球连接的主要途径。7、哪些病人适合做胼胝体切断术?胼胝体切断术现在很少做。通常它是给那些频发癫痫的人做的,称为“猝倒症”。猝倒症是一种简短的癫痫,能够引起病人丧失肌张力并倒地,常导致受伤。胼胝体切断术可以防止癫痫活动在两侧大脑间的频繁传播,从而防止坠落。8、胼胝体切断术有什么副作用?胼胝体切断术的副作用和病灶切除术所罗列的副作用相似,但胼胝体切断术后严重的神经缺陷要比病灶切除术少得多。然而,胼胝体切断术却有很大的风险会产生更加敏感的问题。那些术后智力损伤相对小的病人可能遭遇奇怪的困难,他们不能分辨或者说出某些放在他们身体一边的物品,这是双侧大脑不能互相通信所导致的。同样病人将面临其他更加敏感的思维异常,称为“胼胝体综合症”。C迷走神经刺激术9、什么是迷走神经刺激术?迷走神经刺激器是由Cyberonics公司生产的一种仪器,被埋藏在胸部皮肤下并通过金属丝延伸与迷走神经相连。迷走神经从脑干(大脑下端十分小的一个部分)走向人体的许多脏器。事实已经表明,迷走神经电刺激可以阻止癫痫的播散,但科学界仍缺乏足够的解释。VNS植入后,它就会按一定的强度和频度对迷走神经进行刺激,这叫做基本刺激频率,专门接受过培训的人员可根据癫痫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进行调整频率。另外,那些在癫痫发作前有预兆的病人,可以调整身边的磁性手持仪器,临时增加刺激频率,从而阻止癫痫的发生。10、哪些病人适合做迷走神经刺激术?那些有多种类型癫痫的病人,并且药物治疗尚未有效,或者其他形式的手术无效者,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同样和胼胝体切断术一样,迷走神经刺激术可以帮助防止坠落发生。11、迷走神经刺激术的副作用是什么?迷走神经刺激术潜在的副作用来自全身麻醉、植入物无法工作以及种植部位的感染。另外,迷走神经刺激可以导致声嘶和咳嗽,甚至改变心率。因为种植物在颅外,所以几乎不会有其他的神经方面的改变。总结而言,儿童癫痫手术可以用来治疗一些高度挑选的不能用标准方法控制癫痫的病人。癫痫手术必须由一支多学科组成的团队进行,包括神经学家,神经外科医生,脑外科护士,以及临床医学家。
随着新生儿急救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早产等高危儿存活了下来,早期的发现其异常,早期进行干预指导,是减轻致残率使其正常化的关键。《脑瘫儿童康复指南》中的高危儿部分中提示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是有效的针对4-5月内小婴儿的检查手段沈阳市儿童医院评估中心自2015年开展GMs,陆续有两名工作人员获得该项目的检查资格,同时我院是东北首家、辽宁省内唯一该项目的中级认证机构。目前我院评估中心的GMs测量室现已搬家到康复大楼,全新的工作环境以及更专业化的GMs评估软件系统及设备,使我们的服务更加专业预约咨询电话:024-67857069开 诊 时 间:周一至周五8:00-16:30地 址: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4号
1、什么是癫痫?癫痫有哪些不同类型?癫痫是一种痫样发作的趋势,痉挛的孩子中有一些是癫痫。癫痫可以有几种类型,最常见的是全身强直—阵挛发作,这种类型发作时孩子意识丧失,整个身体有节律的抽动。另一种是失神发作,它包括了短暂的意识丧失,同时伴有眨眼或嘴角抽动,失神发作的脑电图有十分特征性的表现。部分性发作发生于大脑某一特定区域异常引起的抽搐,单纯部分性发作并不引起意识改变,然而复杂部分性发作会引起一些意识的变化。癫痫的表现和症状取决于癫痫来自大脑的哪一部位。比如,来自控制手的活动的大脑区域,这样的部分性发作,会引起手的抽动。而来自控制情感的大脑区域的部分性发作则可以导致恐惧感。有时,部分性发作和失神发作很难区分,但是他们的脑电图表现不同。2、是什么引起孩子癫痫?许多因素都可以引起癫痫。很多癫痫患者都是在幼年时有痫性发作。任何干扰脑发育或者脑功能的因素都可能引起儿童癫痫。有的孩子在出生前或出生时缺氧,这可以导致脑瘫和癫痫。有的孩子早产或者脑血管畸形所致的脑出血,也是引起癫痫的原因之一。癫痫也可以因为遗传因素的改变引起。有的孩子天生就有“癫痫基因”,所以他们会发生癫痫。这些癫痫可能在生命早期或晚期出现,晚期出现者甚至可以晚到30几岁才发生。通常,遗传因素引起的癫痫是广泛的。这就意味癫痫并不只发生于大脑的某一特定区域,而是同时影响到整个大脑。其他引起儿童癫痫的包括脑肿瘤,脑部感染(脑炎),头部创伤,以及体内和大脑内化学物质的产生出现问题等等。在所有病例中,我们必须记住的是,孩子的大脑比成人的大脑更容易发生癫痫。3、癫痫对孩子有坏处吗?癫痫可以对生命造成威胁,但这是相当罕见的。癫痫持续状态(持续抽搐超过30分钟)可以对大脑造成损害,但这也可能是少见的。然而,未得到控制的癫痫可以导致孩子各种学习和发育障碍。儿童癫痫的治疗目的不只是为了控制癫痫发作,更是为了推进孩子脑发育的潜能。4、癫痫是怎么治疗的?大部分癫痫病人是相对简单的药物治疗(70-80%)。现在有许多抗癫痫的药物可以使用。药物的选择基于几个因素:癫痫的种类,患儿的年龄,其他临床问题以及潜在的药物副作用。但是有些病人服用药物无效,那就要考虑手术或者其他治疗了。
定义: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神经功能异常,引起膀胱的储存和排空机制发生障碍时,即引起神经源膀胱。小儿可为先天性的。储尿和排尿活动在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的控制下由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协调完成。当控制膀胱的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功能异常时,使膀胱不能随意储存和排泄尿液,从而发生尿潴留、尿失禁,并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肾功能不全和其他全身并发症。病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颅内肿瘤、多发性硬化、脊柱外科手术等;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等;感染性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脊髓灰质炎等。危害:上尿路损害导致肾积水、肾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是脊髓损伤患者首要致死原因。神经源膀胱的护理管理:神经源膀胱功能障碍是动态进展的,必须对患者的储尿及排尿功能、临床表现及全身情况进行动态评估和分型,并以此为依据选择适宜的膀胱管理方法。早期开始、正确处理、终身护理和随访,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尿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评定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排尿障碍的特点及是否伴有排尿障碍,病史、用药史、膀胱的感觉由于减退或消失、饮水及排尿习惯。体格检查:神经系统体征:感觉、肌力、肌张力。会阴部感觉、肛门括约肌张力和主动运动等。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检查,尿细菌培养、计数、药敏试验等。器械检查:1.尿流动力学检查:有助于准确诊断及治疗膀胱功能障碍。膀胱容量与压力测定方法:评估患者的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功能。安全容量膀胱安全压力:40cmH2O,可测残余尿、初始膀胱反射、最大膀胱容量、括约肌情况、逼尿肌情况2.测定残余尿量:导管法和B超法。3.膀胱造影4.静脉肾盂造影2、临床分类:国际上采用根据临床表现和尿流动力学特点分类及Madersbacher分类方法:1.尿失禁(1)由膀胱引起: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容量减少膀胱壁顺应性差逼尿肌正常(但有认知、运动问题)(2)由出口引起:膀胱颈功能不全外括约肌松弛2.尿潴留(1)由膀胱引起:逼尿肌松弛容量增大/顺应性高逼尿肌正常(但有认知、运动问题)(2)由出口引起:机械性因素内括约肌协同失调外括约肌协同失调3.尿潴留与尿失禁(1)逼尿肌-括约肌失协调(2)逼尿肌和括约肌正常(但有认知、运动问题)3、处理:一、SCI急性期泌尿系处理首要目标:及时有效的排空膀胱,预防膀胱的过度膨胀、泌尿系感染、结石形成及尿道损伤。排空膀胱的常用方法:留置导尿、间歇导尿和耻骨上膀胱造瘘急性期脊髓损伤患者,即使是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多不能自主排尿留置尿管和耻骨上膀胱造瘘仅作为急性期短期处理措施急性期需要抢救、手术、大量输液时,留置尿管,可短期选用,可作为最初48小时的急救措施,膀胱造瘘急性期短期引流尿液是安全的,可降低由于导尿或留置尿管带来的尿道感染、附睾炎、尿道损伤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不便和护理工作量,但具有一定创伤。SCI急性期应尽早开始间歇导尿,预防泌尿系感染。间歇导尿是协助膀胱排空的金标准(由欧洲泌尿协会、欧洲泌尿护理协会、中国泌尿外科协会等推荐)研究表明间歇性导尿泌尿系感染风险低于留置尿管7倍。间歇性导尿泌尿系并发症风险低于留置尿管2倍。泌尿系并发症包括:感染、结石、尿道狭窄、尿道周围脓肿、膀胱输尿管反流、上尿路异常等。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是SCI后继发泌尿系感染的最常见原因 最有效预防方法是严格掌握留置尿管的适应症,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尽早开始间歇导尿 无菌间歇导尿更有助于减少泌尿系感染和菌尿的发生 .急性期脊髓损伤患者采用无菌间歇导尿 膀胱间歇性充盈与排空,有助于膀胱反射的恢复 早期进行间歇导尿是膀胱训练的一种重要方式二、SCI休克期处理目标:首选留置导尿膀胱有压力,但压力不高,首选留置导尿,不夹闭,保持管道闭合状态不易引起感染。饮水量 2.5L/日~3L/日,病情平稳,体液平衡→拔管→间导,抢救期和不能主动配合时使用。流出道梗阻没有解决则仍需持续导尿。要注意保持导尿管的正常方向和固定方法。个体化:在患者积极参与下根据尿意和膀胱的充盈度决定放尿时间。留置尿管注意:避免尿道穹隆部压力,导尿管固定在腹壁,避免牵拉,拔除时务必抽空气囊,保证足够的饮水,集尿袋注意排空,每1-2周应更换导尿管,选择的大小质地适宜的导尿管留置导尿的缺点:感染和并发症增加、膀胱容量减少、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增加。临床研究证实:留置尿管时间延长可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留置导尿并发症:尿路结石、膀胱结石;膀胱颈松弛、括约肌糜烂;膀胱癌;尿道损伤、出血、尿道炎、尿瘘。过粗的导尿管可导致尿道压疮,固定不当可导致脓肿、尿瘘、憩室及医源性尿道下裂三、SCI恢复期处理:拔除导尿管-评估逼尿肌及括约肌功能-膀胱再训练-间歇性导尿神经源性膀胱常用护理技术:留置导尿、简易膀胱容量测定、残余尿测定、间歇性导尿、饮水计划、膀胱再训练间歇性导尿定义:不将导尿管留置于膀胱内,仅再需要时插入膀胱,排空后即拔除。分类:无菌性间歇导尿、清洁间歇导尿目的:1.使膀胱规律性充盈与排空接近生理状态,防止膀胱过度充盈。 2.规律排出残余尿量,减少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感染。 3.使膀胱间歇性扩张,利于保持膀胱容量和恢复膀胱的收缩功能。对于出现排尿功能障碍的早期SCI患者,应首先排除泌尿系器官的损伤(如膀胱破裂、尿道损伤等),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如果不存在间歇导尿禁忌症,应尽早开始间歇导尿。临床使用范围: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SCI、多发性硬化、脊柱肿瘤等导致的排尿问题 非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前列腺增生、产后尿潴留 膀胱内梗阻致排尿不完全 常用于下列检查:获取尿液检测标本;精确测量尿量;用于经阴道或腹部的盆腔超声检查前充盈膀胱间歇性导尿禁忌症 尿道或膀胱损伤(尿道出血、血尿) 尿道畸形、狭窄、尿道炎、尿道脓肿 膀胱颈梗阻、严重前列腺增生症 并发膀胱输尿管返流、肾积水 严盆底肌肉或尿道外括约肌严重痉挛 严重自主神经过反射 严重尿失禁 缺乏认知导致不能配合插管者或不能按计划导尿者。 不能自行导尿且照顾者不能协助导尿的患者。 膀胱容量小于200ml 尿路感染 每天摄入大量液体无法控制者下列情况需慎用:前列腺、膀胱颈或尿道手术后,装有尿道支架或人工假体间歇导尿管的选用:选用亲水性、低摩擦系数的尿管,以免尿道损伤或反复插管加重感染间歇导尿的护理1. 有足够的膀胱容量,规律饮水, 保持24小时尿量约1500~2000ml2. 每4~6小时导尿1次,可根据导出的尿量进行适当增减,每次导出的尿量不超过500ml3. 病情稳定,不需要抢救、监护治疗或大量的输液治疗4.残余尿少于80~100ml时,可停止导尿。5.间歇导尿可教育患者采用清洁间歇导尿6.饮水计划单膀胱再训练:根据学习理论和条件反射原理,通过患者的主观活动或功能锻炼来改善膀胱的储尿和排尿功能,从而达到下尿路功能的部分恢复,减少下尿路功能障碍对机体的损害。方法:1.行为技巧:习惯训练(提醒患者定时排尿);延时排尿(形成3-4h的排尿间期,无尿失禁发生)2.排尿意识训练(意念排尿):留置导尿3.反射性排尿训练:在导尿前30分钟,逼尿肌、括约肌功能协调,膀胱收缩容易触发,收缩压力在安全范围内。4. Crede按压法 5. Valsalva屏气法小儿神经源膀胱脊髓损伤后由于上运动神经源损伤,导致神经源性膀胱形成,产生排尿功能障碍,而出现尿潴留、尿失禁、泌尿系感染等症状,病情严重可导致死亡。做好脊髓损伤患儿的泌尿系护理,防止泌尿系感染,改善膀胱功能对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儿泌尿系生理特点:儿童膀胱位置比较高,尿液充盈时易在腹部触及,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入骨盆内。肾盂和输尿管较宽,管壁肌肉及弹力纤维发育不全,容易受压扭曲,导致尿潴留和泌尿系感染。小儿排尿次数:1岁时15-16次/日,学龄前或学龄期6-7次/日。每日正常尿量(毫升)=(年龄-1)x100+400。婴幼儿每昼夜尿量400-500ml; 幼儿500-600ml; 学龄前儿童600-800毫升学龄儿童800-1400ml; 14岁以上为1000-1600毫升小儿脊髓损伤间歇导尿的注意事项:1. 病情允许情况下应尽早拔除留置尿管,早期开展膀胱功能训练,实施间歇导尿,重建排尿功能。2.间歇导尿前根据患儿年龄计算的膀胱容量,间歇导尿期间密切观察患儿膀胱充盈度,如未到规定导尿时间,即发现患儿下腹部膨隆,叩诊呈浊音,应立即给予导尿,避免膀胱长期过度充盈引起膀胱逼尿肌的纤维化并损伤盆腔神经的神经末梢。每次导尿的放尿量不能超过患儿的膀胱容量,对膀胱过度充盈者,排尿宜缓慢,以免骤然减压引起出血。3.儿童膀胱容量较小,日排尿次数较多,可适当增加导尿次数,但每日也不宜超过8次。4.定期测量患儿的残余尿量,正常残余尿量一般为5-10毫升,当患儿残余尿量值小于其膀胱容量的10%时,可暂停导尿。很多家长担心导尿会给患儿带来尿道疼痛、不适、尿路感染等并发症而难以接受。1. 做好照顾者的健康宣教,向其讲解神经源性膀胱患儿由于尿道失去正常的神经支配,感觉迟钝,因此插尿管不会有明显的疼痛感,患儿很快会适应。2. 向患儿及照顾者阐明间歇导尿的重要性。3. 教会照顾者正确的导尿方法及导尿时的轻柔手法。4. 间歇导尿的尿路感染发生率较留置尿管明显降低。5. 感觉不适者,可选择润滑度高的润洁或润适导尿管,如普通导尿管,可加强润滑,或选择质地较柔软的导尿管。感觉过敏者,可使用利多卡因凝胶。
本症又称west综合征,是婴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癫痫,发病年龄较早,具有特殊的痉挛形式,90%伴有明显的智力、体力发育障碍。脑炎、产伤、脑外伤为常见病因,男性多于女性,发病时间是从出生后几天至30个月,其中以3~9个月占多数,4~6月为高峰。1 婴儿痉挛症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四种1)闪电样痉挛:持续时间非常短暂,只有发作时注视着患儿才能发觉;2)鞠躬样痉挛:突然发作的短暂的全身肌肉痉挛,颈、躯干和腿弯曲,双臂向前向外急伸;3)不典型发作形式:具备下列一种或几种症状:头向一侧旋转、一侧肢体抽搐、头向后仰、伸腿、眼向上翻、不自主发笑、面色发红、面色发白、发作后困倦等;4)点头样痉挛:肌肉痉挛主要局限于头颈部,出现点头样发作,发作时很突然地点头,有的患者是单个动作,有的患者连续点数下,有的患儿前额、面部经常出现碰伤。2 婴儿痉挛症的危害有哪些?孩子长到几个月时,如果出现点头弯腰样的抽筋,这种情形可能就是婴儿痉挛症。婴儿痉挛症实际是婴儿时期一种特殊类型的癫痫。此病多发于3—7个月的婴儿,其病因可能与产伤、新生儿窒息、病毒性脑炎、宫内感染、先天性脑发育畸形和某些代谢性疾病有关。婴儿痉挛症除全身抽筋外,更为严重的是它还会引起小孩智力障碍。一旦确诊就应立即治疗。治疗开始的时间越早,病儿脑损害的程度就可能越轻。目前用于治疗婴儿痉挛症的主要药物是硝基安定和激素,如果两者联合使用,药效就更好。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坚持有规律地给孩子服药,以保持必需的有效血浓度。为了防止婴儿痉挛症的复发和转变成癫痫大发作或精神运动性发作,即使在发作完全停止以后,药物剂量仍不要减少,而应继续服药2—4年,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慎重地、逐渐地减药直至停药。此外,家长要特别重视的是,在孩子开始服药时,应每2—3周去医院检查一次,以后每3—6个月复查一次。同时应密切注意药物的毒性表现,定期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肝肾功能和血常规,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本文系尚淑云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痉挛型四肢瘫是痉挛型脑瘫中最为严重的类型。此类型的特点除具有痉挛型双瘫的特点外,还具有伸肌和屈肌的双向抵抗,双上肢也具有较重的痉挛,常出现前臂旋前、拇指内收、肩胛带内收内旋等异常姿势。此类患儿往往伴随智力障碍或癫痫。预后效果相对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