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和DR的比较项目 CR DR 成像原理 CR是一种X线间接转换技术,它利用图像板作为X检测器,成像环节相对于DR较多。 DR是一种X线直接转换技术,它利用硒作为X线检测器,成像环节少。 图像分辨率
李铁一 在肺结核的诊断中,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核菌痰检、影像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肺、胸膜活检是诊断的依据,其中影像诊断在临床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发现病变、与其他疾病鉴别、疗效的观察等均离不开影像检查。胸片是诊断肺结核的基础影像检查方法,胸部CT是鉴别诊断常用的检查方法,胸部MRI应用较少。 影像表现相同的结核病,病理、病变性质可不相同:(1)肿块或球形阴影,在病理上可为被纤维组织包裹的干酪灶(结核瘤)、增殖性结核病灶;(2)肺段、肺叶阴影,其病变性质可能为渗出性、干酪性、增殖性或为支气管内膜结核引起的肺不张;(3)两肺多发结节或球形阴影可为渗出性、干酪性或增殖性病变;(4)空洞阴影,在病理上可为干酪性空洞、纤维性空洞或净化空洞。空洞内有球形内容物可为霉菌球、血块或干酪坏死组织;(5)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可分为增殖性病变或干酪性病变。不同性质的病变抗痨效果不同,有的疗效显著,有的较差,有的甚至需要外科治疗。有的病变在较充分抗痨治疗下动态变化不明显,有的甚至出现病变增大,其原因可能是抗痨不充分、结核菌有耐药性或其他原因,肺结核的影像必须与临床相结合,才可正确理解影像的动态变化。 胸部CT诊断肺结核的依据与胸片相同,如病灶发生在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呈多形态病灶(斑片状浸润、结节、球形、空洞等)是诊断继发型肺结核的依据;肺门淋巴结增大是诊断原发性肺结核的依据。胸部CT在显示胸片隐蔽部位的结核灶、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等征象是胸片的补充,胸部CT可显示肺段、肺叶支气管狭窄及管壁增厚,有助于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球形或肿块形结核灶借助于增强效果,对于病灶边缘和密度的分析有助于与肺炎和周围型肺癌鉴别,CT观察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比X线体层确实,CT密度均匀或环状增强有助于淋巴结结核的诊断。胸片、胸部CT及胸部MRI均根据影像表现诊断,影像可大致反映病理变化,根据影像推断病变性质与病灶的病理变化不可能完全一致,这是影像诊断的局限性。 肺结核与其他疾病的鉴别是肺结核诊断的必要过程,肺结核与肺炎、肺癌的鉴别是常见的问题,肺结核呈球形或肿块阴影、肺段肺叶阴影、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及结核性胸膜炎需要与肺癌、炎症鉴别。有时还需与少见病鉴别。 1.结核瘤:呈球形或肿块阴影的结核瘤,多发生于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阴影周围有卫星灶时诊断比较容易,而孤立阴影与周围型肺癌、炎症、错构瘤鉴别较困难。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研究结核瘤的边缘、密度,病灶与肺固有结构的关系和增强效果已成为一些著者感兴趣的问题。平扫病灶内钙化,增强扫描时强化不明显或病灶周围部增强者结核瘤多见;瘤灶边缘光滑结核瘤多见;病灶与胸膜间的粘连带与周围型肺癌引起的胸膜凹陷较难鉴别。在MRI上有的结核瘤T1WI中心部为长T1,T2WI为长T2,中心部与周围部信号不同,此种表现也可见于周围型鳞癌。结核瘤动态变化较慢,经过6个月、1年或较长时间可无明显变化。值得提出的是,影像诊断有局限性,诊断确有困难时应做经胸穿刺活检,以免延误肿瘤的诊断。 2.呈肺段肺叶阴影的肺结核:多数肺段肺叶内病灶成分复杂,可见增殖性病灶、干酪性病灶、慢性炎症及支气管扩张并存。尽管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MRI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也不能分辨增殖性病灶、干酪性病灶及慢性肺炎,但可以显示支气管扩张。此种结核与中央型肺癌的鉴别应着重对于肺段、肺叶支气管的观察,大气管体层、CT、CT仿真内窥镜、MRI可以观察支气管腔狭窄及管腔厚度。纤维支气管镜是定性诊断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只有病理找到典型结核性病变时方可确诊。 3.空洞阴影:结核性空洞、干酪性空洞呈规则形状,壁厚均匀;纤维性空洞形状不规则,壁厚也均匀;根据洞壁厚度较难鉴别干酪性或纤维性空洞。对4 mm以上厚壁结核性空洞应注意与肺癌鉴别,空洞外形较规则,有助于结核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结核性空洞40%可有液平,需要和肺囊肿继发感染鉴别。痰菌阳性是结核性空洞确诊的根据。 4.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胸片正侧位提示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有一定限度。上腔静脉后、主动脉窗外侧,肺门淋巴结增大明显时方可显示。支气管分歧部淋巴结除非增大相当明显才可显示。CT及MRI在显示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比胸片敏感。2 cm以上纵隔内淋巴结中心干酪样坏死,周围部为结核性肉芽肿等组织时可呈环状增强;较小淋巴结的结核性肉芽肿可均匀增强。临床实践证明,环状增强还可见于肺癌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瘤。 对于肺门、纵隔淋巴结的CT诊断,增强扫描是必须的。胸部MRI对于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诊断的敏感性与胸部CT比较差别不明显。 5.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膜炎出现胸腔积液时(特别是老年病人)需要与肺癌胸膜转移鉴别。结核性胸膜炎容易形成包裹,少数肺癌胸膜转移也可以表现为胸膜包裹性积液,胸膜轻度均匀增厚、钙化、粘连是结核性胸膜炎常见的表现。仅表现为胸腔游离性积液,而缺少临床材料的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比较困难。 由于胸部CT的应用,在发现隐蔽部位结核病灶、结核性空洞、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等征象具有重要作用,在鉴别诊断方面有辅助作用,但至今尚未发现有助于定性诊断肺结核的CT征象。胸部MRI在肺结核鉴别诊断中应用较少。(本文编辑:任晓黎)作者单位:李铁一(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收稿日期:1999-10-23)
w86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
概述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一种常见的儿童骨科先天畸形,其发病率为1/1000,男孩为女孩的2倍,单侧稍多于双侧。其发病与骨骼、肌肉、神经及遗传等因素有关。出生后即出现单足或双足马蹄内翻畸形,即足跟小、足跟
病史:右腿外伤1个月。男.28岁.左膝正常!!X线表现:PqT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左侧间隙狭窄,髁间凹增宽加深,髋骨比率明显大于2,较典型血友骨关节病,右侧关节面模糊其下见有破坏为关节炎改变,因为
临床情况:女,13岁,右下肢痛一年,加重一月。x线表现:右胫骨上段内侧多囊状膨胀性透亮区,其内有粗大骨嵴,病灶与骨干长轴一致,无骨膜反应,无软组织肿块.病灶未突破骨骺板.诊断:右胫骨上段非骨化性纤维瘤
患者左手指骨增粗,表面不规则数年.无其他不适.wchgh发言:Ddx多发内生软骨瘤+中指中节.小指近节软组织肿块及其内小钙化=mufficcisyndrome,请指正.结果:多发内生软骨瘤多发性内生性软骨瘤 软骨瘤是良性骨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通常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从骨面向外生长,称为外生软骨瘤;另一种是向骨内生长,称为内生软骨瘤。多发性软骨瘤称为Ollier病,伴有多发性血管瘤者,称为Maffucci综合征。 软骨瘤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1)好发的部位为手、足的长管状骨,也可以发生扁骨,如肩胛骨或髂骨;(2)患处肿胀,轻微的创伤就可引起病理性骨折;(3)X线检查可见:单发性内生软骨瘤为椭圆形的透明暗区,边缘整齐,骨膨胀变薄,瘤内散在砂砾样钙化斑点,多发性内生软骨瘤可引起骨骼畸形;(4)病理检查在大体标本上,可见硬而有光泽的浅蓝色的组织,镜下可见分叶状的透明软骨,软骨细胞均匀,成堆,核大小均匀,染色不深;(5)偶尔软骨瘤可以发展成为软骨肉瘤,多发生在较大的骨垢。
患者男,14岁。因发育迟缓入院。查体:身高110CM,面容丑陋,牙齿不整,颈短,手屈曲,腹部膨隆,角膜无混浊,视力可,听力好,智力反映可.结果:本病例为粘多糖病Ⅰ型还是粘多糖病Ⅱ型尚不明确,粘多糖病Ⅱ
先天性桡尺骨融合畸形,比较少见,多伴肱桡关节脱位。X线:左尺桡骨近端骨性融合,骨小梁串通,骨皮质相连,连接处宽约30mm,尺骨鹰嘴发育正常,桡骨发育尚好,近端向后脱位.诊断:尺桡骨近端先天性骨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