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贴治疗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观察临床应用性功能障碍脐贴(冷敷隔离垫)治疗性功能障碍前后性功能的变化,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试验方法,在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56例符合诊断的性功能障碍患者,对照治疗前后患者性生活质量。结果 通过对本次试验治疗结果及具体数据分析,提示性功能障碍脐贴(冷敷隔离垫)治疗性功能障碍有效。其中38例患者的勃起功能基本恢复,14例患者明显改善,4例认为疗效不显著而停止使用,总有效率为92.86%,在改善性腺萎缩状况、改善性欲低下、提高阴茎勃起强度方面均有显著疗效。结论 性功能障碍脐贴(冷敷隔离垫)治疗性功能障碍有效,患者依从性高,疗效稳定,安全无毒副作用,适于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性功能障碍脐贴;性欲低下; 性功能是生活质量重要的组成部分。男性性功能包括性欲、阴茎勃起、性交、性高潮、射精等,其中阴茎勃起是尤其重要的一个功能。男性性功能障碍主要包括:性欲低下、勃起功能障碍(俗称“阳痿”)、性欲亢进、射精障碍等。而常见的是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及性欲低下[1]。引起这两种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年龄因素、疾病因素、神经心理因素、文化因素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2]。治疗勃起功能障碍及性欲低下的手段有很多,如:激素疗法、中药疗法,但疗效都不甚理想。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外发现了枸橼酸西地那非(即俗称“伟哥”),能够使阴茎快速充血,使药物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高。被称为“革命性的发现”[3]。其作用机理是选择性的使阴茎血管快速扩张、充血,达到使阴茎勃起的效果(治标),而没有改善性腺萎缩、提高雄性激素水平的功效。
一般甲状腺结节约有25%出现钙化阴影,而甲状腺癌则有50%~62.5%有钙化.一般认为钙化颗粒越粗大,癌组织分化越好.其钙化阴影特点与癌分类可能有以下关系: ①粒样钙化,几乎为甲状腺恶性肿瘤所共有,常是乳头状腺癌的特征性表现. ②粗大的钙化影像中,约有10%~20%为癌,其中滤泡状腺癌所占比例大. ③髓样癌常粗大颗粒和砂粒样钙化相混合. ④一般甲状腺良性肿瘤钙化影像多致密,边缘清楚,而恶性肿瘤则阴影淡而模糊. 以上是关于甲状腺结节钙化的临床意义的介绍,通过上述内容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甲状腺结节钙化阴影的特点可能与癌分类有关系。 甲状腺肿瘤通常指的是良性肿瘤,临床上甲状腺肿瘤往往表现为甲状腺结节,因此容易把甲状腺肿瘤和甲状腺结节相互混淆,实际上肿瘤是指正常组织构成的团块,甲状腺良性肿瘤出现钙化较少,大约为6%-14%,而且大多数为粗大钙化且边缘清楚。 甲状腺癌钙化是怎么回事? 甲状腺癌即是甲状腺恶性肿瘤,主要致癌因素为辐射、遗传、过食碘等,甲状腺癌的总钙化率一般为37%-75%,而且大多数为微小沙粒样钙化。 甲状腺钙化与甲状腺癌的关系87 甲状腺钙化与甲状腺癌的关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李占元综述;在甲状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的诊断及其类型的区分方面仍;甲状腺结节和肿瘤出现钙化的确切原因尚不明了;甲状腺恶性肿瘤中心的钙化是由于癌细胞生长迅速,肿;目前将甲状腺钙化分为两类:;1、粗大钙化:超声检查中钙化结节的直径>2;2、微小钙化:是指钙化结节的直径≤2mm,超声表;病理切片中观察前一类是大于 甲状腺钙化与甲状腺癌的关系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 李占元 综述 在甲状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的诊断及其类型的区分方面仍需要病理检查最后确定。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高频超声技术的应用,以及CT,特别是螺旋CT的出现,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在B超和CT的广泛应用过程中发现甲状腺钙化与甲状腺癌有明显的关系。尤其是某些群体,如年轻患者或伴有钙化的单发结节的患者。甲状腺钙化,特别是微钙化是目前诊断甲状脉癌特异性最高的指标,对诊断甲状腺癌和指导手术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⑧ 一、甲状腺钙化的原因 甲状腺结节和肿瘤出现钙化的确切原因尚不明了。甲状腺良性疾病出现钙化较少,通常是由于炎症,血肿吸收机化后形成的结节壁钙化或纤维隔带钙化。 甲状腺恶性肿瘤中心的钙化是由于癌细胞生长迅速,肿瘤中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组织过度增生就易出现钙盐沉积,从而导致钙化。(刘洪枫⑧) 二、甲状腺钙化的分类 目前将甲状腺钙化分为两类: 1、粗大钙化:超声检查中钙化结节的直径>2mm,超声表现为强光团、片状、弧形或其他不规则形态的钙化灶。 2、微小钙化:是指钙化结节的直径≤2mm,超声表现多呈针尖样、颗粒样、点状、沙砾样。 病理切片中观察前一类是大于2mm形态不规则的粗钙化,后者则通常是直径60~100?m的圆形或砂粒体样微钙化。光镜下,砂粒体为圆形、分层状、嗜碱性钙化球,直径5~100?。 超声检查中≤2mm的钙化点反映的就是病理中的微钙化,但超声所见的微小钙化发现率低于病理中的砂粒体。⑧ 三、甲状腺病变钙化灶的发生率 甲状腺良性病变出现较少,文献报道,良性病变钙化率在6%~14%,其中大多为粗大钙化,而微小钙化发生率较低。 甲状腺恶性病变易出现钙化,文献报道,甲状腺恶性肿瘤总钙化发生率为37%~75.7%,与良性病变相反,其中微钙化发生率为55%~68%,这比粗钙化发 生率高。⑧ 甲状腺病变总钙化发生率 超声检查受操作者主现因素影响大,且常由于太小或隐藏于粗钙化和纤维化声影后方,而出现对甲状腺钙化的遗漏。②病理方面,可能由于甲状腺癌的钙化结节通常很小,石腊切片难以恰好通过钙化灶,加之钙化灶非病理定性所需,所以除非是前瞻性研究或特别提请病理医师注意,通常都不会有太高检出率。⑧ 四、甲状腺钙化性病灶与甲状腺癌的关系 1、微钙化 甲状腺恶性肿瘤灶中不仅易出现钙化,而且在超声图像上多为针尖样、砂粒样、点状的微钙化,后方声影可有可无。 一般认为钙化颗粒越粗大,癌组织分化越好。其钙化阴影特点与癌分类可能有以下关系:①砂粒样钙化几乎为甲状腺恶性肿瘤所共有,常是乳头状腺癌的特征性表现。②粗大的钙化影像中,约有10%~20%为癌,其中滤泡状腺癌所占比例大。③髓样癌粗大颗粒和砂粒样钙化常相混合。④一般甲状腺良性肿瘤钙化影像多微癌,边缘清楚,而恶性肿瘤则阴影淡而模糊。⑩ 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微钙化是超声诊断甲状腺癌特异性最高的指标,文献报道为83%~90.3%,对乳头状癌则可达93%~95%。⑧ 马斌林报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0例甲状腺癌中262例有钙化灶,占81.9%,病理结果证实这262例有钙化灶者均乳头状癌。⑦ 安景泉等报道,40%~50%乳头状癌有砂粒体,砂粒样钙化是乳头
膏药的起源 膏药是祖国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五大药物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外贴膏药不仅能治疗某些外科疾患,对于某些内科的疾患也有一定的疗效。同时,它具有便于使用和携带方便的优点。所以,从来就受到劳动人民的重视和普遍应用,对保障人民健康起着较好的作用。 我国最早的医学文献,战国秦汉时期先后出现的《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等古典医学著作中,都有关于膏药的制备和治疗应用方面的记载。如《黄帝内经》灵枢篇中,对痈疮有这样的描写:“发于腋下,赤坚者曰米疽”、“……蹄砭之,涂以豕膏”。所谓豕膏便是猪脂。在经筋篇里还写有:“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可见在远古时代,人民己经采用油脂及白酒和桂涂于皮肤来治疗疾病。 一九七二年十一月在甘肃武威早滩坡发掘的汉墓中,出土了我国东汉初期记载医学方面的简牍。这批医简的出现是我国迄今最早的一批医学著作的原始文物,其中57-67、88甲、88乙、89甲、89乙等简方都有用膏药治疗疾病的重要记载。简中不仅记载了用膏药治疗何种疾病,而且还记载了膏药的制法。这批医简的出土,为我国膏药起源的考证,提供了确切有力的证据。 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伤寒杂病论》中说:“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呐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可知在汉代,膏药已经进一步的使用了。 汉代外科圣手华佗曾做过腹部手术,《后汉书方术传》这样记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乃命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例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敷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可以认为,“神膏”绝不是单纯的脂,而且这_种膏的形式不仅用于外科。华佗曾说,“夫伤寒,始得一日、破、曾当膏摩火灸之,即愈。”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膏药得到广泛的使用,专门外科医书《刘涓子鬼遗方》中大量的记载了膏药的处方,并详细的记载了制法及用法。如羊髓膏方载“羊髓二两、大黄二两、甘草一两、胡粉二分”,上四味呚咀,以猪脂二升半,并胡粉微火煎三上下,绞去渣,候冷,敷疮上,日上四、五次。这种用猪脂煎制的膏剂,占绝大多数。也有用蛋清调制的。 葛洪所著的《肘后方》中,记有大量的猪脂膏,西晋的《崔化方》中有乌膏的记载,其制法为:“先空煎油三分减一,停待冷,次内黄丹,更上火缓煎,又三分减一,又停待冷,次下薰陆香一钱,不冷即恐溢沸出,煎候香消尽,次下松脂及蜡,看膏稍稠,即以点铁物上试之,斟酌硬软适中,乃罢”。按它的制法看来,这是黑膏药无疑。 由此看来,猪脂膏这一类软膏,在南北朝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猪脂膏广泛应用中,制作技术较复杂的黑膏药也出现了。黑膏药的出现与黄丹有着密切的关系,远在《神农本草经》上已有黄丹的记载,称之为铅丹。黄丹制膏早已应用。魏晋时代炼丹之术非常盛行,葛洪所著《抱朴子内篇》里记载了不少有关铅丹制剂及油膏剂的方法。我们知道,熬制黑膏药时,下黄丹的时间,快慢都不好掌握;黄丹的应用虽然很久,但是制成黑膏药就从这个时期开始了。 在唐代,我国医学曾出现了新局面,唐初孙思邀著的《千金翼方》和王焘著的《外台秘要》是两部巨大的医学著作,汇集了当时和隋唐以前的医疗经验和方剂。这两部书里,收集了许多猪脂膏方和其他软膏方。由此可见,软膏在治疗痈疮、疔疮蜂窝毒、金创、烫伤等方面己被采用,在外治膏方中占着主要地位,但关于黑膏药的记载还是较少的。《外台秘要》上记有乌膏方,《千金翼方》上记载着乌麻膏方,内有生鸟麻油、黄丹、醋,其制法为“内油铜器中,微火煎之,至明旦看油减一分,下黄丹,消尽,下蜡令沫消,膏成。” 总之,从现在所有的资料来看,唐初时黑膏药就已经应用了。 宋代医学大为兴盛,其医学著作之多也超过前代,并设立了熟药署,专掌药物的制作。在李迅的《集验背疽方》中,就有关于膏药的记载。特别是宋太平兴国三年到淳化三年(公元973-992年)编成由国家出版的《太平圣惠方》具有重大意义。此书是由医官王怀隐等就当时太医局搜罗各家验方汇编而成的,其理论出于隋代巢元方著的《诸病源候论》,可以说是唐宋之间劳动人民医治疾病的经验总结。该书对痈疮、蜂窝毒、疖疮、损折、金创等外科疾患都有专门的篇章,详细地谈到病因、症状、病机、诊断方法,治疗方剂及其制作方法等。关于膏药方剂的记载也很多,软膏和硬膏的方剂都有,其中黑膏药的记载是很多的,如“雄黄膏”、“通神膏”、“抵圣膏”、“大垂云膏”、麝香膏”等,并记载有详细的制作方法。其余许多黑膏药的制法,与此大同小异。这些膏药每种方内,药味少则七、八味,多则二、三十味,要比隋唐时代的硬膏药味多得多,制法也比那时完善得多,从“滴在水中药不散”、“滴于水中如珠”,以判断膏是否制成,以及“悬于并底一宿出火毒”等操作来看,技术已日趋完善。由此看来,黑膏药已由不完全发展到比较完全,由使用少发展到大量使用。与此同时,软膏还是广泛的使用着
传统的疝修补术常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时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等;手术后还可能会出现尿潴留、胃肠功能恢复缓慢等情况,从而引起腹胀,增加疝的复发率;患者一般需住院7天左右,增加了医疗费用。为了带给广大患者更加安全、价格更加合理的腹股沟疝手术治疗,我院外科孙庆副主任医师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胃肠外科进修回来后,逐步开展新的手术方式:微创腹股沟疝修补术.其手术方式有个5特点:1.局麻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由于老年患者常具有心肺等其他疾病,而局麻对心肺等重要脏器影响小,不会出现其他麻醉方法所致的并发症,因此局麻尤其适合老年患者。本方法不易造成血压下降,不影响心肺功能,不需要持续监护治疗设备,术后无肺炎、尿潴留等并发症。患者术后当天可下地活动、进食,对全身器官功能影响小。此法与常规疝修补相比,不仅效果好、恢复快、复发率低,同时局麻手术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特点。2.小切口,一般比传统手术切口小2-3cm。3.无张力修补,术后患者无明显不适。4.可吸收线皮内缝合,术后无需拆线。5.住院时间短,正常情况下3-4天出院,住院费用可降低2000元左右。 另外,我科针对不同类型的疝患者,遵循“个体化”原则,严格挑选最优质、安全、舒适的修补材料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治疗,大大地降低复发率。
前列腺的中医生理、病理及治疗特点 孙庆 前列腺属于中医的精室,其生理特性属奇恒之府,与肝、肾二脏关系密切,位于下焦,湿邪致病又是前列腺疾病的基本原因。前列腺位于膀胱与尿生殖膈之间,前方邻近耻骨联合,后方呲林直肠,男性尿道由底向尖贯穿此腺体。前列腺为实质性器官,主要由腺组织和平滑肌构成,表面包有筋膜,目前以为前列腺既有外分泌功能,又有内分泌功能。成人前列腺持续分泌前列腺液,呈弱酸性,在射出的 精液中,前列腺 液占30%± 。成年男子每天约分泌0.5~2.0 毫升,大多随尿排出。前列腺 有30~50个腺泡,具有分泌功能,汇成16~32条排泄管,开口在后尿道的精 两侧。前列腺液是精液的组成部分同时又能够为精子提供能量,从脏腑属性来看,前列腺具有生成和储藏精气作用,有满而不实的特性,同时前列腺又要定期排泄,否则与阻于内,易生百病.又有实而不能满的特性,前列腺属于奇恒之府.精液中30%的成份是前列腺液,参与人体生殖功能,肾主精生髓,主生殖, 肾与前列腺的关系最密切.同时前列腺液的定期的排泄,需要肝脏的疏泄作用,只有肝气条达,疏泄功能正常才能排泄有度,不至于排泄过度及不及.所以从脏腑关系来看肝肾与前列腺关系密切.从位置关系来看,前列腺位于下焦,下焦如渎,具有向下疏通,向外排泄之势.同时前列腺又位于会阴部,与任脉相通,与妊娠生殖密切关系。肝经入阴毛中,环绕过生殖器,至小腹经过前列腺。从经络归属归于肝经、任脉二经。前列腺 的正常生成及排泄,要 中精气的化生及肝的正常的疏渫,所以在临床上治疗前列腺疾病要充分考虑肝肾二脏。前列腺的病理特点;1. 外邪致病“前列腺位于下焦,在膀胱之前,尿道经过之处,最易受湿毒之邪的侵袭,湿毒外袭,蕴结于前列腺部,日久成淤,日久;炼液成痰,日久化热,形成湿淤痰, 基本病理变化,慢性前列腺炎缠绵难愈,考虑湿邪为患日久成痰,形成沉痰淤痰所致。2. 脏腑病变: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久病,或年老体虚,肾气不足,肾不能主精,肾气不化,导致前列腺液少而稀薄。开合失司形成癃闭或淋漓不畅。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或肝失所养,肝阴不足,肝失条达,疏泄失常,导致前列腺液排泄无度。前列腺疾病的治疗特点:年轻人前列腺疾病多见湿毒致病引起的,湿邪致病多有粘滞不爽,重浊缠绵不愈的特点。祛除湿邪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治疗湿邪有以下几种方法:清利湿热通力小便: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六腑以通为本,以通为补, 湿毒致病必需使邪有出入,防止关门留寇,通力小便以 五苓散,五皮饮,八正散 为其基本方剂。也是治疗前列腺疾病基本方法,健脾燥湿;脾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之升清,津液的正常,输布与脾有密切关系,脾为水之源,脾主升清,津液的正常输布与脾有密切关系,脾为水之源,脾健则湿去,所以健脾燥湿是治疗湿邪的基本方法,以六君子汤,平胃散,异功散为其基本方。芳香化湿;芳香能醒脾化湿,为治疗湿邪必不可少的方法。湿邪致病常侵犯下焦,淡渗利湿,通利小便是治疗湿邪常用方法,以防己汤加减;湿邪湿毒致病并非 热证,也有寒湿蕴结者,当以温化寒湿方以真武汤为代表。湿邪阻滞留恋,易致筋脉淤阻不通,津液失其常道停留于外,应用活血药物使筋脉通畅,津行其道,湿邪自去,常用桃红四物汤,血府逐淤汤加减治疗,湿邪淤阻常致淤血阻滞,故在治疗前列腺疾病中常用活血药物,最好既能活血通络,又能通利湿邪药物例如:泽兰,牛夕,坤草,王不留行等。湿邪留恋,炼液成痰,痰湿阻滞形成顽痰、沉痰,治疗上又宜从痰论治,宜清热化痰,温化痰饮。 年老者前列腺疾病年老体虚或久病前列腺疾患多有小便等待,淋漓不畅,尿分叉,其原因要归于肾虚,肾气不足,膀胱气化不利。肾气丸加减治疗。前列腺疾病是常见疾病,从中医的最基础的理论研究探讨必将为治疗带来益处
补益肾气中药对肾恶性肿瘤作用探讨:1. 补益肾气作用:肾属于后天之本,育有后天之灵气,肾舍元阴元阳,是一身阴阳之本。肾气盛则机体抗病能力强,正气实,则邪不相干,肾气鼓动全身的气血周流不息,运输营养物质,机体则能够战胜外邪,抗病于外。2补益肾气药物可能作用:通过应用补益肾气药物治疗肾恶性肿瘤,其可能的机理是增加肾肿瘤病人的肿瘤休眠期时间,延长其带瘤生存的能力。也可能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来发挥效应。通过应用补益肾气中药治疗,观察肾肿瘤细胞系的变化情况来判断中药的疗效。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要研究的一个课题,从而证明中药是否能够对休眠期的肿瘤细胞起作用,为应用补益肾气药物治疗肾恶性肿瘤病人提供科学的依据。
孙庆1 夏兆芳 刘建华 2500122003~2006年,我们运用仙方活命饮直肠滴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8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26例,女12例;年龄2o~30岁6例,30—40岁l8例,40~50岁8例,50~6o岁4例, >60岁2例;病程最长10年,最短3个月。1.2 诊断标准参照《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标准》的诊断标准确定诊断。1.3 治疗方法予仙方活命饮加减。药物组成:金银花30 g,花粉15 g,皂刺10g,山甲10 g,白芷12 g,乳香9 g。没药9 g,当归15 g,赤勺15 g,浙贝12 g,陈皮9 g,白芍药3o g,乌梅3o g,枯矾10 g,甘草15 g。由本院中药自动煎药机,水煎取汁400ml,分2袋装。直肠滴注方法:药量200 ml,药液温度38—40℃。患者取侧卧位,术者以去掉针头的输液管连接导尿管,导尿管上涂以适量的液体石腊,插入肛门10—20 cm ,滴速控制在3o~40滴/rain。嘱患者治疗前排空大便。直肠滴注,每次200ml,早晚各1次。1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1.4 疗效标准近期治愈:临床症状消失,乙状结肠镜或钡灌肠检查肠黏膜病变消失;好转:临床症状减轻,乙状结肠镜或钡灌肠黏膜病变减轻;无效:临床症状、乙状结肠镜或钡灌肠黏膜病变无变化。1.5近期治愈10例,好转25例,无效3例。讨论溃疡性结肠炎又名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以直、结肠的表浅性、非特异性炎症病为主,伴有肠外多器官损害的疾病,目前认为本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以自身免疫机制为根本,感染、神经因素为诱因,病变主要在直肠、乙状结肠。首先是粘膜浅层的弥漫性炎症改变。继之充血、水肿、肥厚和脆性增加,产生小溃疡,进而发展成大溃疡,晚期由于结肠组织增生,肠壁变厚、变窄、肠管变短。(1)临床表现:本病多数起病缓慢,病情较为顽固,症状常持续存在或呈间歇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的慢性病程。最终可引起消瘦、贫血、全身衰弱及营养不良性水肿。腹泻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严重者每天大便可达10余次。粪便检查常含有血、脓和粘液。排便时可有先急后重和阵发性腹痛,排便后腹痛可缓解或消失。精神刺激神经紧张、劳累和饮食失调常为症状发作的诱因。部分病人可有畏寒发热、厌食和恶心,腹部有压痛或有肿块,周围血液白细胞增多等表现。后期病人除毒血症外,尚可有贫血,血浆蛋白降低,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 (2)理化检查:X线钡剂灌肠能显示结肠病变,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内窥镜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对溃疡性结肠炎有决定诊断价值。急性期重型患者禁用,以防穿孔。粪便检查:镜下大量红细胞、白细胞及粘液。血常规:常为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急性期白细胞升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血沉:多增快。 (3)治疗:治疗原则:1.对症、支持治疗; 2.抗炎治疗; 3.免疫抑制剂治疗; 4.并发症治疗; 5.必要时手术治疗。西医治疗:一般治疗①急性发作期必须适躺休息。精神神经过度紧张者可适当服用镇静剂,如利眠宁、安定等。②饮食宜采用软而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急性发作期只给无渣半流质。严重发作者,头几天宜禁食,静脉内供给营养,使肠道得以休息。禁食有刺激性食物,并避免牛奶和乳制品。抗菌药物首选胃肠道不易吸收的磺胺类药物。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疗效好,能缓解症状和预防复发,适用于轻型或重型缓解期,疗程约一年。其他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咪、酞磺噻唑等亦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炎症和免疫反应,缓解毒性症状。近期疗效较好,而远期疗效尚未肯定。一般适用于磺胺类药物无效者,或急性发作期或暴发型病例,可给强的松、地塞米松或强的松龙口服,也可给氢化考的松或琥珀酰氢化考的松静脉滴注或灌肠。其他免疫抑制药硫唑嘌呤和6-巯基嘌呤等免疫抑制药均可选用,但其疗效尚不能肯定,对磺胺类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无效者,可谨慎使用。与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时,常可减少两者的剂量。对症治疗①解痉:阿托品、颠茄片、普鲁本辛和复方苯乙呱啶均可选用。②收敛:可选用次碳酸铋、鞣酸蛋白等。②贫血严重者应输鲜血。营养不良者可输血浆或人体白蛋白。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痢疾”、“泄泻”、“肠风”、“下利”等范畴。在治疗方面,主张进行辨证治疗①肠道湿热证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便下脓血,便次较多,口干口苦,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肠化湿。方剂:芍药汤。常用药物:黄连、黄芩、白芍、木香、甘草。临证加减:如大便带血,加地榆、仙鹤草、槐花;如热盛入络,出血不止,加水牛角片、赤芍、丹皮、生地、黑山栀;湿浊较重,舌苔垢腻,加石菖蒲、生苡仁、败酱草。②虚弱证主要症状有腹部隐痛,大便溏薄,食欲不振,稍进油腻则腹痛腹泻,神疲乏力,舌质淡,体胖大,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治法:健脾化湿。方剂:参苓白术丸。常用药物:党参、白术、茯苓、山药、扁豆、薏苡仁、砂仁、陈皮、甘草。临证加减:如食欲不振,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加神曲、焦山楂;肝郁脾虚,腹部隐痛,痛则欲泻,合以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防风、陈皮)加木瓜;脾肾两虚,大便稀薄,或五更黎明腹泻,畏寒怕冷,加理中丸(党参、干姜、白术、甘草)、四神丸(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补骨脂)。③肝肾阴虚证主要症状有大便干结不畅,夹有粘液,或便下脓血,形体消瘦,口干,或有低热,舌质光红无苔有裂纹,脉细数。治法:滋肾养肝。方剂:六味地黄丸。常用药物:干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枸杞子、白芍。临证加减:阴虚络涩不畅,腹痛或腹有包块加当归、桃仁、赤芍、莪术;阴虚血热,便夹鲜血,加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侧柏叶、地榆、仙鹤草;我院采用仙方活命饮直肠滴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满意。仙方活命饮出自《校注妇人良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的功能,历来被用于治疗红肿疼痛之外科疮疡肿毒证。《名医方论》评曰: 此疡门开手攻毒之第一方也。”溃疡性结肠炎从局部表现来看,初期红肿疼痛,中晚期溃破成脓。实属中医疮疡范畴,属中医的内痈。痈者壅也,气血为毒邪壅塞,壅滞而成,热毒炽盛,腐肉成脓,脓出毒泻,形成慢性溃疡。本病属热毒留恋,血肉腐败而成,仙方活命饮为治疗溃疡天下第一方,适应于疮疡的三期,方中以银花,花粉清热解毒为君药,直达病所。皂刺,山甲,白芷托毒外出,乳香,没药,当归,赤勺,浙贝,陈皮,活血。凉血,使气血通畅,去腐生肌,利于创面的愈合。芍药、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乌梅、枯矾收敛固涩共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肠梗阻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的疾病。在外科急腹症中,其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和胆道疾病,居第三位。临床上以手术后肠道粘连引起的梗阻最为多见。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可以应用四个字来概括即:痛、吐、胀、闭。痛即腹痛,这种腹痛多是呈阵发性的,当梗阻部位的肠道强烈蠕动、痉挛时表现为腹痛加剧。当梗阻部位肠道蠕动减弱时,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吐即恶心呕吐,恶心呕吐是消化系统疾病的特征,当梗阻部位越高,其呕吐越明显,反之呕吐减弱。胀即腹部胀满不适,由于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肠道内积气积液,腹部呈现出胀满不适。梗阻部位越低,腹胀越明显,老年人肠梗阻有时以腹胀来就诊,对于老年人来讲,如果有明显的腹胀应当警惕肠梗阻的可能。闭即肛门部停止排气排便。完全性的肠梗阻,肛门排气排便完全停止,但残存于梗阻以下肠管内的粪便和肠气,在发病后不久仍可少量排出。不完全性的肠梗阻,可有多次少量的排气排便。腹部手术是造成肠道粘连梗阻的主要原因,二次手术增加肠粘连的机会,对于早期的肠梗阻以保守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其非手术率约为70%,死亡率降至3%以下。通常的治疗方法有:禁食、胃肠减压、补液防止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抗感染处理。根据肠梗阻的特点,中医诊断为:肠结。早期辩证:痞结型为气滞湿阻,腑气不通。传统中医治疗以大承气汤类中药保留灌肠处理,我院外科根据中医辨证原则大胆采用具有通腑泻下、活血解毒的通腑汤配合针灸推拿疗法治疗肠梗阻取得了显著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肠梗阻遇有下列情况者宜及早手术处理,医师宜掌握手术的时机。1.腹部疼痛加剧,疼痛频繁。2.体温升高,血常规检查,明显的感染像,患者精神不振。3.腹部明显肠型。4.血压下降,心率升高,有休克的表现。5.腹肌紧张,有明显压痛、反跳痛,腹腔穿刺引出血性或肠内容物。6.X线拍片显示明显胀大的肠攀。疑有肠坏死的可能者宜及早手术处理。由于老年人机体反应差,上述肠坏死的症状体征不是很明显,手术选择上宜及早不及晚,防止发生严重后果。同时老年性无手术病史的肠梗阻需要警惕癌性肿瘤阻塞肠管的可能,需要完善检查,到正规医院就诊处理,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是目前治疗肠梗阻的趋势,同时是降低手术率的有效方法。
var $tag='杂谈';var $tag_code='36c7776ed57d314d9c6ff44f2c16cd32';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发病率非常高(4%~25%)且让人十分困惑的疾病,接近50%的男子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刻将会遭遇到前列腺炎症状的影响。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学十分复杂,尽管对其众多的发病机制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但均没有突破性进展。目前认为慢性前列腺炎可能是由于前列腺及其周围组织器官、肌肉和神经的原发性或继发性疾病,甚至于在这些疾病已经治愈或彻底根除后,它(们)所造成的损害与病理改变仍然在独立地持续起作用,其病因的中心可能是感染、炎症和异常的盆底神经肌肉活动的共同作用。因此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因素的作用,任何单一器官或单一的发病机制都不可能合理解释前列腺炎的众多复杂的临床表现,而往往是多种因素通过不同的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可能有一种或几种起关键作用。目前还没有诊断慢性前列腺炎的“金标准”,可用于临床研究的方法学的意义非常有限,仅有不到5%的临床医生采用寥寥无几的客观依据来诊断前列腺炎。尽管在疾病的早期可以通过临床症状而初步诊断,但须依据现代检查手段进行必要的检查,并除外其他的泌尿外科疾病与异常后才能够确定。所以,慢性前列腺炎往往是一种排除性或缺陷性诊断,分类诊断依据也是排除方法,即缺乏其他类型前列腺炎的阳性特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方法众多,包括中医和西医、全身和局部、内服和外用等,抗生素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了。敷脐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重要手段,神阙穴始见于《素问.气穴论》,但最早提出“神阙”二字的是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神阙穴的意义1.神阙穴解剖结构: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是生命的开始,之后受精卵逐渐发育分化形成的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由这三个胚层演化成人体各组织器官。在胚层开始分化的同时,胚盘向羊膜腔内隆起,开始形成胚体,随着胚体的发育,胚体腹侧的卷折缘越来越靠近,最终在胚体腹侧形成圆索状结构即原始脐带。脐带是连于胚胎脐部和胎盘之间的索状结构。脐带外包羊膜,内为间充质分化的粘液性结缔组织和脐血管(脐动脉和脐静脉),还有闭锁的卵黄囊和尿囊,出生前后即行闭锁。脐静脉只有1条,闭锁后成为肝圆韧带,而静脉导管在闭锁后成为静脉韧带。脐动脉有2条,它是髂内动脉的分支,在胚胎时期动脉较短,以后逐渐增长。其由髂内动脉发出后先在膀胱两侧向上行走,后沿腹前壁上行,经脐环穿出闭锁成脐内侧韧带。脐是胚胎发育时期腹壁的最晚闭合处,是腹前壁薄弱区,脐中央即是神阙穴。2.神阙穴的穴位解剖:第一层为皮肤,深面无脂肪组织;第二层为致密疤痕组织;第三层为脐筋膜,是腹内筋膜一部分;第四层为壁腹膜在深面则为小肠。脐部血管分布特殊,上有腹壁上动、静脉和胸腹壁静脉,下有腹壁浅动、静脉,腹壁下动、静脉,脐周围还有脐周静脉网,故血液供养丰富。此外还有第10肋间神经的前皮支的内侧支分布。3.神阙穴的作用及主治病证神阙穴位于任脉,而任脉属于阴脉之海,与督脉相表里,共同管理人体的诸经百脉,所以脐和渚经百脉相通。脐又为冲脉循行之所,且任、督、冲三脉经气相通,由于奇经八脉纵横,贯穿于十二经脉之中,联系全身经脉,因此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均可影响于脐。肾间动气,下出丹田,丹田在脐下3寸,方圆4寸,为冲任二脉向上循行必经之地,因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肾气和脏腑虚实之变异,势必影响冲任,并通过冲任而形诸于脐腹,于体征上则筑筑然动于脐旁上下左右,甚则连及虚里心胁,而浑然搌动,此气血大亏,以致肾气不纳,鼓动于下而作也。可见脐为生气所系,内通五脏,而关系于肾,有极为重要的生理意义,而当脐动则是病理表现,反映冲脉动态,凡肾虚冲逆及其它脏腑变化,都于冲脉动态上体现出来。前列腺具有生成和储藏精气作用,有满而不实的特性,同时前列腺又要定期排泄,否则与阻于内,易生百病.又有实而不能满的特性,所以前列腺属于奇恒之府.精液中30%的成份是前列腺液,参与人体生殖功能,肾主精生髓,主生殖,因此肾与前列腺的关系最密切.同时前列腺液的定期的排泄,需要肝脏的疏泄作用,只有肝气条达,疏泄功能正常才能排泄有度,不至于排泄过度及不及.所以从脏腑关系来看肝肾与前列腺关系密切.从位置关系来看,前列腺位于下焦,下焦如渎,具有向下疏通,向外排泄之势.同时前列腺又位于会阴部,与任脉相通,与妊娠生殖密切关系。肝经入阴毛中,环绕过生殖器,至小腹经过前列腺。从经络归属归于肝经、任脉二经。前列腺液的正常生成及排泄,需要肾中精气的化生及肝的正常的疏泄,所以在临床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要充分考虑与肝肾二脏的关系。慢性前列腺炎属于中医淋证范畴,多由于先天不足,湿毒乘虚而入,肝失条达,瘀阻精室而成。敷脐疗法,能够达到温肾疏肝,活血化瘀止痛作用。另外部分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合并盆腔疼痛综合征,同时有心理障碍,敷脐疗法具有活血止痛,心理治疗的双重作用。因此敷脐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重要方法之一。
目的:通过60例糖尿病足病人的临床治疗观察,发现创疡灵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够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促进创面愈合。临床资料:1.2006.7-2008.1门诊及住院糖尿病足病人60例,男病人35例,女病人25例,年龄45-84岁,糖尿病病史10-25年,发病时间2 -5周,病例选择全部是能够触及足背动脉搏动的病人。记录观察开始、结束时脓性分泌物、红肿糜烂、瘙痒、疼痛、腥臭等项目的变化, 按无、轻、中、重型4 级计分。见表 2。2.治疗方法:根据随机原则分成愈疡膏组30例,创必复组30例。创面常规行蚕食样清创处理,清除死骨,剪除坏死的肌腱,双氧水,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口服降糖药或者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在〈9mmol/L。治疗组换药时,先用生理盐水将渗液及坏死组织清除掉。再视疮面大小涂上薄薄的一层创疡灵然后盖上无菌纱布,以胶布固定,每天1次。对照组先按上法将疮面洗净后,以适量创必复外用,然后用无菌纱布包扎, 胶布固定,每日1次,15天为1个疗程, 3个疗程行疗效评定( 平均肌生时间与平均愈合时间统计到痊愈)。疗效判定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外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痊愈:溃疡面完全愈合,临床症状消失,随访2个月无复发;显效:溃疡面缩小达70%以上,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好转:溃疡面缩小30%以上,临床症状改善;无效:治疗3个疗程,溃疡面缩小不足30%或无变化,或扩大,临床症状无改善。3.治疗结果:痊愈显效好转无效创疡灵151023创必复161013P>0.05 两组无差别4.讨论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指糖尿病(DM)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1],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死亡和生活能力丧失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大约15%的DM患者发生足溃疡或坏疽,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创疡灵能够促进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有一定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