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隐匿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中医药疗法;综述,学术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在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一直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
——《解码中药:传统中医药理学概论》与《解码食物:传统中医药食同源理论析微》序言 我当教授时,只带过两个硕士研究生,赵正孝医生是我的大弟子,我们初次见面是在16年前的2000年。那一年他报考的是中医内
请各位病友就诊时遵守就诊规则,以便我能为各位更好的服务。建议各位如需就诊,请先行预约排号。需强调的是,预约排号和排号机上排号均不会被收取任何费用。在您就诊前3天,就可进行网上预约和排号。预约排号可有三
近年来,随着众多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研发和上市,欧洲、亚太等纷纷规范了乙肝的治疗方案,我国也颁布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并随国际药物研究的进展而更新,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几乎完全抄袭国外的指南
按:近年来,肝病界对“小三阳”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小三阳”比“大三阳”好,但后来逐渐发现,肝硬化和肝癌的病从90%以上却发生于“小三阳”人群。研究发现,70%以上“小三阳”人群检测不出乙肝病毒HBV-DNA,而20%以上人群可检测出乙肝病毒HBV-DNA,这部分人群在医学上称为“HBeAg阴性HBV携带者”,他们患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机率大大高于“大三阳”者(即HBeAg阳性HBV携带者)。为了加强对“小三阳”的认识,我撰写了这篇文章,该文章已在中医核心期刊《中医药导报》2010年第9期发表,旨在引起肝病学界加强对“小三阳”的研究。可喜的是,虽然“小三阳”西医治疗无效,但笔者发现,中医治疗“小三阳”携带者却有很好的效果,在两个疗程内可使大多数“小三阳”携带者HBV-DNA阴转。
胃肠病多是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治疗,三分治疗,七分调养。只有治疗,没有注意饮食调养,胃肠病是很难根治的。但是近年来关于饮食指导的书籍鱼龙混杂,许多朋友面对各种说法无所适从,更有许多“专家”不从临床出发,不分体质的向每个渴望健康的群众推荐同一个食谱,这是十分有害的。 为此,我根据中医传统理论,结合大量临床观察结果,向各位朋友介绍胃肠病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这些观点许多和其它“专家”的观点不同,甚至刚好相反,请各位朋友仔细斟酌体会。 由于胃肠疾病的特殊性,其饮食与肝病、肾病、心脏病等患者的饮食自不相同。对于多数胃肠病患者而言,饮食宜忌大体如下: 宜吃:牛肉、羊肉、狗肉及其它多数非飞禽类动物的肉,各种动物的胃(如猪肚、狗肚,治疗胃病),各种动物的肠(如猪肠、鸡肠等,治疗肠病),生姜、胡椒。如有食辣椒的习惯,一般不忌辣椒,平时不习惯吃辣椒者,还是不吃为好。另外,如果是肠易激综合征,因辣椒刺激性太强,也不宜吃。 忌食:各种粥(稀饭)、牛奶、糯米饭(包括糯米制品如粽子、汤圆等,还有糯性强的玉米)、生冷食物(另外注意衣着,保证胸口及胃脘部不能受凉)、公鸡、啤酒(尤其是冰镇啤酒)、大蒜、洋葱、苦瓜、芥菜。进食时不宜喝汤。 平日脾胃虚寒,多食易饥者,应适当控制食量,宁可三分饥,不可十二分饱。并且应十分注意胸口和上腹部的保暖,尽量不穿西装等敞开胸腹部的衣服。 平日腹部胀气,消化不良者,不宜进食红薯、板栗、芋头等高淀粉类食物,也不能常吃大枣,因上述食物中医认为味大甘,甘则中满,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如患者舌苔黄厚腻且食欲差并口干口苦明显,中医辨证为湿热内蕴者,不宜牛肉、羊肉、狗肉,余同前。当然以上宜忌是相对的,比如,现在年轻一代人,有的人自幼喝奶,属于“终生不断奶”一类,其胃肠已适应了消化和吸收牛奶,所以牛奶就不用忌了,但是大多数人还是要注意的。1、问:牛肉、羊肉、狗肉,俗以为发物,为什么胃肠病患者能吃? 答:牛肉、羊肉、狗肉及其它多数非飞禽类动物的肉,各种动物的胃,各种动物的肠,均为血肉有情之品,能温补元气,长养肌肉,能提供胃肠粘膜及粘膜下层以至肌肉层的修复必需的原料,故多吃为宜。尤其是动物的胃肠,更能补充胃肠修复的原料,以脏补脏,促进胃肠病的康复。动物的肉类中,以黄牛肉为好,因中医认为,五行之中,牛为土畜,所以可以补脾(脾属土),又黄色在五行之中也属土,所以黄牛肉最宜于脾胃虚弱者。2、问:胃肠病人为什么宜吃生姜、胡椒、辣椒之类? 答:人体胃肠之病,有伤于热者,多为嗜饮烈酒,或嗜食油煎炸烤食物,久而湿热内蕴,但终究为少数,因饮烈酒或进食油煎炸烤食物后,因食物刺激,多数会出现咽痛牙肿等证,患者自会饮凉茶或采取其它办法清降火毒。所以临床上胃肠病仍以伤于寒者为多,缘于春夏天热则贪凉饮冷,秋冬寒凉亦为爱俏而衣着单薄,寒伤于人体而不自觉。故胃肠病以虚寒为多。宜生姜、胡椒、辣椒之类。如平日不习惯辣味者,则不宜吃,或缓缓增加,不能猛食伤胃。各种蔬菜,除少部分气浓味重者为热性(如大蒜、洋葱)外,其余多为凉性,如胃肠病属虚寒的,不宜多吃,欲吃时在配料中加入生姜,或加入胡椒粉为宜。部分虚寒较重的患者饮烈酒后反觉较为舒适,也是同一道理,但考虑到酒精的危害,建议适量饮用姜糖水(糖尿病不宜)。 辣椒一物,习俗都认为胃病应属禁忌,实际上并不如此。因胃肠病以虚以寒为多,虚寒则气血不畅,进食辛辣能助气血通畅。我曾以冻疮为例说服患者进食辣椒。大家都知道,冬天手足受冻后常会生冻疮,生冻疮后局部气血不畅,出现疼痛、发热等症状,这时的疼痛发热不是因为热,而是因为寒,所以治疗冻疮时,我们可以给予温阳活血的药物治疗,或者只要局部没有溃烂,我们可以给患者贴上“辣椒膏”,贴上这种含有辣椒成分的膏药后,患者冻疮局部的热痛会更加加重,但一个晚上过去,冻疮就好了。所以,当我们确定患者胃部的疼痛和烧心等是因为“胃内有寒”时,我们同样可以让患者进食辣椒,可能患者会稍有不适,但绝大多数很快就可以缓解。当然,胃部的疼痛和烧心等可以是因为“胃内有寒”,也可以是“胃内有热”,如果辨别出现了错误,治疗不仅会没效,反而可能加重病情。如何来辨证认识,就在于医者的见地和辨证功夫了。所以,凡是我平时建议患者吃辣椒,那是因为我认准了他是“寒胃”,这时,患者尽管放心吃辣椒就是了。3、问:人人都说稀粥养胃,牛奶养人,为什么胃病反有不宜? 答:人人都认为稀粥养胃,是缘于西医的说法,认为胃肠有病,以糜粥养之,可减轻胃肠负担,粗略看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实际上是十分错误的。这犯了“一叶障目”的错误。人类自有始以来,从来都是进食粗糙的食物(早期人类还进食生鲜动物),进食精米还是近代以来才有的事。所以人类的胃完全有能力消化普通食物,普通食物根本伤不了胃。正如一个病人,平时能挑100斤的重担,患病的时候本还能挑50斤的担子,现在我们担心因他得病只让他挑20斤的担子,实在是小看他了。 但更重要的是,稀粥中含有能量太少,我们知道,一个小小的饭团就可以熬出一大碗甚至两三大碗的稀粥,所以看似量多的稀粥,只能提供给人体不多的能量,人体机能和脏腑的修复都必须以充足的能量来支持,所以吃稀粥很可能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因而不利于胃病的康复。有的胃肠病患者一天三餐进食的都是稀饭,那更是病愈无望了。 另外,胃病的产生,很多情况下是胃酸过多分泌的结果,或者是胃粘膜暴露在过酸环境中过久的结果。当人体进食时,当眼睛看到食物时,通过条件反射,胃就会分泌胃酸为消化食物作准备;当吞咽动作发生时,胃更会分泌更多的胃酸用来消化食物。当我们进食的不管是稀饭,还是肉类,胃酸的分泌都同样在进行,但是,如果进食的是稀饭,因其含水量多,很快就从胃内排空,胃粘膜就暴露在酸性很高的环境中;如果进食的是肉类,胃的排空延迟,胃粘膜反而较少地暴露在酸性很高的环境中,所以胃粘膜受到的伤害更小。所以我们鼓励胃病患者多吃肉类,不吃稀粥。同样的道理,牛奶也是液体,应避免进食;进食汤类同样对胃肠病不宜。当然我们并不禁止喝水,但如果在进食时掺杂了太多的水,对胃肠无疑是有害的(我主张如果要喝水,可在餐前15分钟以上或餐后15分钟以后再喝)。 从另一个方面讲,中医认为,水性寒,寒易伤中,进食时含水较多易影响消化功能。 胃病的人牛奶为什么不能喝?除了上面的原因外,因中国人数千年来,多数从不喝牛奶,所以在长期有进化过程中,许多中国人(尤其是南方人)的胃肠不能适应消化和吸收牛奶,所以很容易形成消化不良。另外,中医理论中,牛属性为土,其奶色白属肺,味甘属脾,奶又为汁液,为血所生,所以牛奶是补养肺胃阴液的佳品,但据前所述,脾胃之病以虚寒(阳虚)为多,阴虚为少,以补阴之品来治疗阳虚之病,药病不宜,反不能受。4、为什么胃病患者不能进食糯米及糯米类食物? 答:糯米性质粘腻,在胃内消化过程中,由于食物不断地在胃中研磨,糯米类食物的粘性会粘起胃内稚嫩的粘膜,相当于不停的撕扯胃粘膜,所以妨碍胃粘膜的修复和再生,对于胃镜下本有糜烂的患者更为明显。5、近来有医生指出,胃病患者不宜吃鸡蛋,这种说法对不对? 答:鸡蛋是鸡的胚胎的雏形,含生殖之精,为气肉有情之物。若为受精卵,则生殖之精更旺,得阴阳之气更全。观鸡蛋一物,蛋清气清象天,蛋黄味浊象地,其中蕴含生殖之精,有天地交泰之象,故能补益精气,振奋元气,凡体质虚弱者皆宜,胃病属虚证者可进食。有人以鸡不宜于胃病,概而推导鸡蛋也不利于胃,是犯了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错误。但需认识到的是,鸡蛋以补益元精为主,凡是胃病中医辨证为实证者(尤其是湿热证)或肥胖湿重者不宜。或高脂血症者或有肝胆结石者多为湿浊内蕴,鸡蛋黄味浊助湿,最不相宜。其它宜忌的道理,以后有时间再讨论。
近十年来,已将脂肪性肝病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慢性疾病同列为与中心性肥胖相关的代谢综合征症候群。要对脂肪肝进行有效的治疗,首先必须溯本追源,弄清脂肪肝的病因。目前认为脂肪肝有如下两个方面的患病因素:一是内因,即机体的免疫状态、营养状态、遗传背景、生活方式以及年龄、性别等条件因素;二是外因,即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特定因素,例如酒精、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由此可见,脂肪肝的治疗,应采取调整饮食、合理运动等综合生活方式的干预模式作为使用药物治疗之前的基础综合治疗。其饮食干预十分重要。 脂肪肝患者大多存在肥胖和超重的问题。因此,营养治疗的目标就是尽可能维持理想体重,调节血脂和控制血糖,防止和改善慢性代谢性并发症,保证三大产能营养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量,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社会活动。通常,我们要求患者注意以下几点: 1、减少总热能的摄入。 先稳定的减去10%的体重。对于从事轻度体力活动的患者,可以推荐每天总能量不超过21-26kcal/kg的减食方案,以防止发胖和诱发脂肪肝。对于体重超重或者肥胖的患者,可以给予20-25kcal/kg的低热能减食方案,以降低体重。 2、调节食物三大营养素的结构与质量。 流行病调查显示,脂肪肝患者的进食习惯中,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远远推荐量,而不饱和脂肪酸、纤维素、维生素C和E的摄入常常处于低水平。患者糖类和维生素A的消耗与肝脏的脂肪比例成正相关,而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呈负相关。这个实验结果同样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因此,在饮食结构中,要注意减少糖和甜食的摄入。可以适当补充蔬菜、水果,尤其是水果型蔬菜(如黄瓜和番茄)。 脂肪以不超过30%总能量为宜,传统上的低脂饮食模式已被证实不适合于治疗脂肪肝。研究认为,适量的必须脂肪,才能保证脂肪从肝脏顺利运出,有利于NAFLD的治疗。烹调油应以植物油为主,因为其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豆固醇,有较好的降脂作用。尽量选用单不饱和酸丰富的脂肪(如橄榄油)、坚果类食物、富含ω-3的鱼油。饱和脂肪酸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因此不宜进食含饱和脂肪酸高的食物(如肥肉、肥禽、重油糕点等)。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等)也宜适当控制。 适当提高蛋白质的量,选用优质蛋白,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防止肝细胞的进一步受损。通常,蛋白质以占15%-20%的总热能比例为佳,可选用瘦肉、鱼、虾、脱脂奶、大豆制品等。动物实验显示,缺乏维生素B-蛋氨酸的饮食方式和高热能的饮食方式同样会导致脂肪肝。 3、适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物纤维。肉碱、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12、叶酸、胆碱、锌、镁等,均对机体的正常代谢有积极作用。 4、脂肪肝患者的饮食不宜过于精细,主食应粗细杂粮搭配,多选用蔬菜、水果和藻类,以保证足够的膳食纤维的摄入,有效维持肠粘膜结构和肠道通透性,减少内毒素对肝脏的损害,还可以延缓肠道糖和其它营养物质的吸收,增加饱腹感,有利于改善糖耐量,降低血脂。还可以补充具有降脂作用的食品,如黑木耳、燕麦、玉米、海带、苹果等。问:为什么肥胖的脂肪肝患者减肥不能太快? 已有动物实验证实,早期过于快速的减肥常常会导致腹部脂肪分解产生大量的脂肪酸,内脏脂肪组织产生TNF-a水平提高,反而对肝脏原本受损细胞产生更大的打击。实际上,变性的脂肪肝细胞内的线粒体并不能适应剧烈的能量减少。许多研究显示,初期减肥的速度越快,其BMI反弹以及心脑血管硬化和肝纤维化发生的概率越大,维持理想体重也愈发困难。问:脂肪肝患者怎样控制糖和甜食的摄入? 糖类摄入过多可能通过增加三酰甘油合成,降低脂肪廓清而使得血脂水平升高。故应严格控制糖类的摄入,以占总能量的55%-60%为宜。每天供给量为100-250g。糖类的摄入应以谷类为主,避免选用蔗糖类的食品或者是精制糖类的点心。对于超重或者肥胖的患者,纯糖类的食物更应严格控制。因为蔗糖为单糖和双糖,其分子结构比谷类相对简单,极易影响餐后血糖。 但是,糖类不宜摄入过少,因为糖类过少,也会引起脂肪分解不充分而导致酮体产生过多,发生酸中毒。而且糖类的主要来源——谷类也是维生素B族的重要供体,维生素B族具有减少氧自由基产生的作用,并且作为多种物质代谢途径中不可缺乏的辅酶,对物质代谢的调节至关重要。过度的限制谷类,会导致维生素B的缺乏,从而降低肝脏对营养物质的代谢能力。3、蛋黄中含有较高的胆固醇,为什么可以适量进食? 蛋黄的主要成分为15%-18%的优质蛋白质,30%-33%的脂肪,还有大约50%的水和2%的矿物质,以及多种维生素等。其中的脂肪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一半以上为橄榄油当中的主要成分油酸。蛋黄中的维生素为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水溶性的维生素B族,这些都对调节肝脏细胞的抗氧化能力,防止肝细胞纤维化,调节营养物质代谢等具有积极作用。蛋黄中还含有丰富的卵磷脂,磷脂中的胆碱对脂肪有亲和力,可以加快脂肪在肝细胞内的代谢,减少脂肪堆积。
脂肪肝的致病机制复杂,涉及生活习惯、饮食习性、家族基因遗传易感性等,所以本病强调综合治疗。其中,能量摄入过多和消耗过少是脂肪成分沉积于肝细胞的是主要原因,因此除了饮食疗法外,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规范的运动疗法也是十分重要的。 运动时,肝脏和肌肉的代谢大大增强,使能量消耗大大增加,一方面迫使更多脂肪分解,加速游离脂肪酸的氧化利用,从而减少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另一方面可以加速糖的利用,降低血糖,从而减少糖向脂肪转化,减少肝脏内脂肪的合成。所以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降低血压、血脂和体重,控制血糖,治疗其它诱发病因(如肥胖、高血脂和糖尿病)。研究表明,高强度规则运动与肝内低脂肪成分是相关的。有学者在对2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施行半年的运动疗法后发现,在持续半年的中等强度运动后,患者体重下降,所有患者肝功能改善,CT影像肝/脾密度比值升高。 脂肪肝的运动疗法应注意以下方面的内容: 1、运动方式 脂肪肝的运动疗法应以有氧运动为主。有氧运动是以身体大肌肉群参与,运动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有规律地运动方式,这类运动通过有氧代谢供能,是耐力性运动,以全身运动性运动为主,局部静力性运动为辅,锻炼方法简便易行。在充分考虑个人运动习惯和爱好的同时,对运动类型以及对运动失去兴趣。由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工作特点、运动习惯、爱好、自身的运动基础条件,当前的肝功能情况等各不相同,因而运动方案也不相同。运动处方必须体现个性化的原则。 有氧运动常分两类:第一类运动强度和心率变化不大,易于坚持,如步行、慢跑、游泳、自行车等;第二类运动强度和心率变化大而不易维持,如舞蹈和游戏等。可根据自身条件、兴趣等选用。研究显示,在常见的体育竞技中,300m跑、5000m跑、马拉松跑、1500m游泳、越野跑、滑雪、公路自行车、竞走等均为有氧运动。 2、运动强度 运动量并不是越大,达到的治疗效果就越好,适当的运动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有氧运动的运动量评价中,常用最大吸氧量(VO2max)作为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综合指标,它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群参加的力竭性运动中,当氧运输系统中的心泵功能和肌肉的用氧能力达到本人的极限水平时,人体每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氧量。研究表明,在低强度运动时(25%VO2max),外周脂肪分解受到强有力的刺激,尽管少量肌肉甘油三脂分解,但人体的供能主要由血糖来提供,肌肉糖原都很少被动用。而在中强度运动(65%VO2max)时,脂肪氧化所占供能比例是最高的,这时,脂肪分解全部来自外周脂肪细胞和肌肉内储备甘油三脂,并达到其最高程度。但当运动强度达到85%VO2max,由于剧烈运动造成血循环中儿茶酚胺升高,刺激肌肉的糖原分解和对葡萄糖的摄取,脂肪释放入血的速度反而受到抑制这主要是由于脂肪释放入血的速度受到抑制,脂肪氧化总量下降。所以当运动强度从65%增加到85%VO2max时,肌肉甘油三脂的分解并没有增加。美国学者观察了3000肥胖者进行有氧运动训练的结果,5年半期间体重平均降低30kg,81%的对象体力活动(步行、举重、骑车、慢跑、登梯等)增加,男女的能量消耗分别是2445千卡/周和3298千卡/周。在运动强度相当于VO2max的40%时,脂肪氧化向肌肉提供了所需能量的60%;持续运动达到120min时,上述比例可达70%。 由于测定VO2max很不方便,习惯上多以心率作为运动强度的参照指标。为获得理想的运动效果,同时兼顾安全,脂肪肝运动疗法时应达到的心率称为靶心率,可采用公式简易计算为:靶心率=170-年龄,并根据个体情况适当加减(上下浮动10%范围)。如患者年龄为20岁,则运动时心率应达150次/min,根据患者身体素质可在135-165次/ min中调整。 3、运动时间运动时间是指每次运动持续的时间,是组成运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一般来说,运动强度较小,持续时间越长,依靠脂肪氧化供能占人体总能量代谢的百分率就越高。长时间中小强度的运动过程中,脂肪成为主要的能源物质。所以运动时间宜较长。在治疗脂肪肝的运动方面,专家已达成共识:要消除多余的脂肪,运动时间必须达到30min,因为在此之前常消耗的是糖而不是脂肪。 脂肪肝的运动疗法中,运动可以是持续运动,也可以是间歇运动。 持续运动除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外,时间为15-60min,一般为20-30min,其优点是能较快改善心血管功能。如运动强度低,则应相应延长运动时间。运动的第一周应进行中等强度运动20-30min,二周后逐渐延长到45min。 间歇运动为运动与休息交替进行,运动与休息时间比例为1:1,休息时间不能太长,且运动的总时间应长于持续运动的时间(至少不低于规定的运动持续时间)。 研究表明,在低强度运动时(25%VO2max),运动开始30 min后与2h后相比,总的脂肪和糖氧化率改变很少。但是在中强度运动时(65%VO2max)时,脂肪酸的消耗量及对血糖的利用随着时间延长不断提高。上述研究表明,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的把握同等重要。 4、运动频度 运动频度通常是指每周运动的次数。运动的效果是在每次运动对人体产生的良性作用的逐渐积累中显示出来的,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要求经常锻炼。日本爱知大学运动医疗中心研究发现,运动强度为60%~80% VO2max,每次运动45 min,每周至少运动4次才会取得运动减肥的良好效果。 脂肪肝的运动疗法中,运动频度取决于运动强度和每次运动持续的时间。根据需要和功能状态可每周进行3-7次。每日运动可产生较好的训练效应。 5、运动的进展速度:分3阶段:①开始阶段(4-6周):应包括伸展体操和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使身体适应运动,不易引起损伤和肌肉酸痛。时间至少持续10-15min,然后逐渐增加。②改善阶段:运动强度在2-3周内较快的增加,达到60-80%的最大功能水平。③维持阶段(运动约8月后):心肺功能达到满意水平,要求运动负荷保持不变和维持健康状态,除步行、慢跑外,应增加有趣的其它活动,避免中断运动。 6、运动实施的时间:以晚餐后隔1小时为好。 运动的注意事项: 1、必须在严格控制饮食的基础上进行;运动结合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脂肪肝治疗的最佳方法。尽量限制膳食的总能量,而不仅是限制脂肪的摄入量,在减肥期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摄入的重量比约4∶1∶1。 2、运动前有准备活动,运动后有放松运动;为了避免单调,可以变换运动种类。 3、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量力而行。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少数肥胖者因不经常运动,肌肉关节比较僵硬,心肺负荷较大,初始运动量要小,以后逐步增加;有肝功能异常者,初期运动量不宜过大,应按常规运动量减少10-20%,但运动时间可稍许延长。 4、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最好餐后1-3小时内运动;糖尿病患者运动前适当调整胰岛素或降糖药用量,或运动时可准备少许饼干等。 5、定期测量体重、肌力,监测血糖和血脂等以评价运动疗法的效果。在消耗多余脂肪方面,一般认为,每周减肥的程度以1公斤为宜,而快速减肥时体重减少的主要成分是水分而不是脂肪。运动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运动疗法的禁忌症: 1、处于疾病的急性期,病情很不稳定者; 2、有明确的急性炎症存在,如体温超过38℃,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等。 3、有明显精神症状,不合作者。 4、有大出血倾向者。 5、运动器官损伤未作妥善处理者。 6、身体衰弱,难以承受训练者。 7、癌症有明显转移倾向者。 7、剧烈疼痛,运动后加重者。 8、全身情况不佳,或脏器功能失代偿期,也应暂时禁忌运动疗法。 运动量的监测 1、运动量适宜的标志:运动结束后,心率在5-10min内恢复到运动前水平。运动后精神愉快,食欲睡眠良好。即使有疲乏、肌肉酸痛,经短暂休息即可缓解。 2、运动量过大的标志:运动有疲乏感,运动结束后,心率在10-20min以上不能恢复到运动前水平。且运动后精神欠佳,食欲不振,睡眠不佳,肌肉酸痛,经长时间休息仍不能缓解。 3、运动量不足的标志:运动中无发热、汗出等现象,心率无明显变化。(参考文献略)
西医治病,不讲究饮食宜忌的问题,但中医特别讲究,其中有许多深奥的道理,现略作阐述。肉食类宜:乌鸡、鸡蛋、鸭肉、瘦肉、鳖、泥鳅、鳝、田螺、各种动物肝脏忌:公鸡肉、羊肉、狗肉、鲤鱼、鲫鱼、海鲜、各种腌薰制品、油煎油炸品及肥腻食物注意:肝硬化腹水者可吃鲤鱼、鲫鱼;肝胆结石者不宜蛋类。果蔬饮品类宜:木耳、香菇、苦瓜、黄瓜、西红柿、梨、菠菜、苡米、山楂忌:大蒜、蒜米、洋葱、竹笋、桂圆肉、桃、牛奶、南瓜、荔枝、黄花菜、大头菜。凡辛(香)辣刺激物应尽量避免。注意:萝卜、蕹菜(空心菜)对肝病患者无不良影响。 肝病严禁饮酒、抽烟。少许酸菜对肝病治疗有利,但过量不利,尤其是伴有胃肠病者。1、问:鸡多营养,为什么不能吃鸡?为什么又可以吃乌鸡? 答:鸡为血肉有情之物,味甘而美,确能补养气血。但在中医理论中,鸡在八卦属巽,在气属风,应肝木升发之气。观夜半之后,阳气升发之时,各种动物都仍在沉睡之中,唯独鸡应时振翅而鸣,故鸡最能升发肝胆之气而能动肝风,故凡有肝风内动之虞者皆不能吃鸡(如高血压、有中风病史者)。肝在体内为体阴而用阳之脏,故人有肝病,宜于静养,如强用其阳,则伤肝阴,故吃鸡肉、进鸡汤则肝阳易动(公鸡尤其明显),肝阴易伤,肝阴伤则失濡润而变硬,故有形成肝硬化之虞。但乌骨鸡其肉与骨皆乌,乌黑色属肾,能补水,即能补肾阴和阴血,故正符合肝“体阴而用阳”的特点,故反能养阴,所以我们鼓励肝病患者多吃乌鸡。但乌骨鸡肉质不如家鸡味美,所以许多人不愿意吃,如非要吃鸡不可,则必须避免公鸡,可以选择黄母鸡。因公者,雄也,乾也,天也,其性属阳,更易引发肝亢。而黄母鸡其色黄属脾,且母者,雌也,坤也,土也,其味甘,有补养脾土之用;虽黄母鸡有动肝风之嫌,然其补养脾土之用,亦可防肝病之传变(经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所以没有大碍。2、问:肝为动物代谢器官,其中多有有毒物质储存,为什么肝病宜吃动物肝脏? 答:西医认为,肝为动物代谢器官,具有解毒功能,从胃肠道吸收入血的许多有毒物质,以及人体产生的有毒物质在随血液循环流经肝脏时,在肝细胞内解毒,故肝内有毒物质较身体其它器官尤其多。但肝脏本有解毒之用,凡健康的动物(非中毒而死的动物)的肝脏完全有能力将其内的有毒物质解毒,故其所毒物含量也十分有限。根据中医“以脏补脏”理论,以肝补肝,则肝脏的气血健旺,肝病易愈。从西医理论而言,人体进食动物肝脏后,经消化系统消化吸收,原动物肝脏分解的成分成为人体肝脏再生的重要原料,对肝病的恢复是十分有利的。近年来,国外开发了一系列动物肝脏制剂用于临床治疗肝病,也证明肝病患者宜吃动物肝脏。 其它各种食物宜不宜吃,都有深奥的道理,这里不再一一例举。我将会在我今后的著作《中医药理学》中论述,或者将来有时间我再逐步补充完整。 另:关于肝病患者能否吃牛肉的问题,我以前主张不要吃,因为看过民国时候的一个大医家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里面提到他亲眼看见过一个有肝硬化腹水病史的患者因吃牛肉病情复发而不治,认为牛腹大如鼓,所以吃牛肉容易发生“鼓胀”(大致相当于肝硬化腹水)。但近来仔细研究,按中医药理学理论,腹大之物应是能治疗腹大,而不是引起腹大,而牛属土,尤其是黄牛肉更能补土,五行之中,土能制水,所以理论上讲,黄牛肉应能补土而治疗水,最宜于治疗肝硬化腹水(尤其是低蛋白血症者)。所以现在纠正以前的错误看法,主张肝病者可多食黄牛肉。众所周知,肝硬化腹水本身是一种易复发的疾病,张锡纯当年所见的吃牛肉后肝硬化复发,到底是一种巧合,还是存在必然的一种因果关系?我觉得巧合的可能性很大。张锡纯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位大医家,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当然到底谁的意见是对的,还待实践论证。特此说明。3、发现有朋友质疑牛奶和南瓜能不能吃的问题。在此略作解释。牛奶虽然营养丰富,但多数东方人并未自幼养成喝牛奶的习惯,所以许多人饮用牛奶后很容易形成消化不良,而且牛奶为液体而味甘,主要有滋养脾胃阴液的作用。肝病患者由于病邪在肝,很容易影响到脾胃(中医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而且病邪的性质很多是属湿热为患,所以牛奶对多数人是不宜的。又,在瓜菜之中,南瓜味最甘,所食用的部分相当于“果肉”,中医认为,“果肉主养”,所以南瓜有健脾养胃的作用,对胃肠道的修复大好处。同时,南瓜是瓜菜之中,最耐贮存的一种,普遍环境下久置而不变质,有天然对抗腐败的作用,因味甘属土,所以南瓜有“土解百毒”之象。另外,南瓜色黄兼赤而味甘,味甘则补,色黄入脾,色赤入血,所以能补脾养血,这些都是其它许多瓜菜所不具备的功用。但是,南瓜味大甘,所以性温,多食能助湿生热,所以中国古代一直视其为“发物”,认为体内有“湿热”者不能吃。慢性肝炎患者体内蕴有湿热者较多,所以南瓜最好不吃。实际上,每一种饮食物,仔细分析,都各有其好处,但也各有其缺点,能不能吃主要根据患者的体质而定,但因慢性肝病(主要指慢性乙型肝炎)病邪的特殊性,所以饮食的宜与忌,是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的,不能一概而论。
第一节 中医药理学在中药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天然药材资源种类繁多。我国劳动人民对于这些宝贵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们是我国劳动人民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对于保障我国人民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