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类风湿关节炎,老伯姓通常会想起:腰腿痛,关节炎,老寒腿,是“不死的癌症”等等,其实这样认为是片面的,是不科学的。类风湿关节炎除了引起关节肿痛外,如果治疗不及时、不正确,还会引起关节畸形,导致残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当然,随着人类对其疾病的深入研究,以及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类风湿关节炎已经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疾病,并不是不死的癌症。一、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及概况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未完全明确,与遗传、环境、细菌、病毒、性激素等因素密切相关,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等可诱发本病或造成关节疼痛症状加重。类风湿关节炎在我国是一个常见病,表现为“三高三低”的特点,三高即高发病,高致残,高费用。类风湿关节炎在我国患病率约为0.3%,女性多发,见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为发病高峰,致残率高达60-70%,其中10-20%患者丧失劳动力,这不仅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然而,对于这种常见病,公众却存在知晓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低的“三低状态”。由于我国对卫生事业投入相对有限,大众对类风湿关节炎认识普遍不足,大部分患者没有得到早期诊断,更谈不上及时正确治疗。还有部分患者先后到普通内科、骨伤科、甚至一些专治风湿病的小诊所就医,导致错误的诊断和治疗。这也提醒大家,如果你有关节红肿热痛,别忘了到正规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二、类风湿关节炎的表现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比较隐匿,在起病初期,多数只是感觉早晨起来手很僵硬,活动后能减轻或消失,没太在意;渐渐地,出现手指关节微微肿胀和疼痛,而且疼痛会逐渐加剧,出现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足关节等全身多处关节肿痛。如果这时不及时正确治疗,渐渐地开始关节变形,拿东西都成问题,最后穿衣、嗽口,刷牙都变得困难,逐渐丧失了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另外部分患者还可以出现眼干眼红,口干舌燥,严重咀牙,呼吸困难等危急生命。因此,我们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越早治疗越有益。三、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误区老伯姓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是不治之症,主要是不正规治疗引起。患者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误区。1.只治标不治本:有些患者依据自身症状自行服药,比如关节肿痛就仅仅服消肿止痛药或外贴止痛药膏,不规范用药,离开专科医师的系统指导是治不好病的。2.有病乱投医:有些患者听信一些没有资质诊所医生的话,比如祖传专治类风湿关节炎,吃过各种偏方、秘方,盲目用药,被骗了钱财,还耽误了病情。3.滥用激素:这一点比较严重,激素仅能用于部分患者,而且剂量和疗程有严格限定,长期大量不规范的使用激素,会引起很多不良反应。比如肥胖、满月脸、水肿、高血压、糖尿病、胃肠穿孔出血,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但是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医疗机构或者商家,通过大量广告等形式经常向病人兜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效药”、“专治药”或“纯中药散”;其中包括在东南亚和港澳地区等购买的“风湿灵胶囊”等等;其实这些药丸或药片都暗中添加了一定量的激素。结果,刚开始使用时,这些药确实有“特效”,但渐渐地,这些“特效药”效果变差,需要加大剂量才有效,病人还形成了“依赖性”;这时,病人也开始变胖,甚至出现高血压、糖尿病、股骨头坏死、胃出血穿孔、关节畸形和功能下降等并发症。既花了钱财,又误了病情,最可惜之处还在于疾病的炎症未得到控制,关节破坏已不可逆转,这个时候,病人再来寻医,往往已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大家一定要高度警惕这些所谓的“特效药”“纯中药散”。4.担心药物副作用有些患者担心药物毒副作用,随意增减或换药,这是不科学的。目前上市药物是相对安全的,患者服药过程要定期监测血尿常规、肝功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日常注意事项1、情绪保持乐观开朗,树立战胜疾病信念2、饮食清淡可口,富于营养及易于消化吸收,少食生冷3、起居避免寒冷,潮湿,冬天注意保暖,夏天避免过度吹凉风或露宿,不要冷水洗浴。4、休息和锻炼关节炎急性期,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缓解期,多运动,坚持身体锻炼,增强体质。五、如何正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除了缓解关节疼痛以外,更重要的是要防止关节变形。目前是以药物为主,随着临床治疗药物发展以及治疗理念更新,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效果已得到很大提高。常用药物分为化学药物和生物药物,这几类药物各有优缺点。化学药物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过去临床普遍使用激素、消炎镇痛药,例如地塞米松,扶他林,芬必得等,这一类药能明显缓解疼痛症状,但作用时间短,治标不治本,关节内炎症仍存在,不能防止关节破坏。第二类是目前临床普遍使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例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雷公藤等,这一类药物起效缓,须1-2月起效,但作用持久,不但可以改善疼痛症状,而且可以缓解疾病进展,防止关节破坏畸形。生物药物又称为生物制剂,是近10年来迅速发展另一类药物,代表药物有益赛普、类克、恩利等。这一类药物起效快,效果明显,不但可以缓解疼痛症状,还可以防止关节破坏畸形,治标又治本,但价格也比较昂贵。六、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类风湿关节炎和糖尿病、高血压病一样,都是终生性疾病,目前不能完全根治,需要在风湿免疫科医师指导下长期随访。医生可根椐具体病情调整治疗方案,采取减药减量或停药。患者不能根椐自身感官擅自停药,因为疼痛症状消失,但炎症仍存在,如果马上停药,就会面临复发危险。因此患者一定要遵循医生建议,和医生多沟通。在这里郑重提醒大众,得了类风湿关节炎,一定要到正规医院风湿免疫科就医,不要偏信“纯中药”“专治药”“特效药”。只要早诊断,早治疗,规范用药,长期随访,你都会拥有和健康人一样的双手。类风湿关节炎不可怕,并不是“不死的癌症”。
转自南方三院 孙尔维教授 在临床上各种外周关节炎、关节痛和强直性脊柱炎的诊疗过程中,发现很多患者朋友有这样的困惑:当他们的脊柱或者其它的关节疼痛的时候,往往首先的选择是到医院的骨科就诊,有些患者朋友跑了好几家医院的骨科,病情仍然没有得到控制,往往不得不忍受病魔带来的痛苦。有些人的病情一拖就是几十年,实在令人感到惋惜和痛心。这都是对自己的疾病认识不足,没有正确就医的结果。 然而,患了这些病,如果早期到风湿免疫科就诊,就可能采取更为正确的内科治疗,也就没有那么多患者的出现骨、关节的畸形了,没有那么多患者长期处于痛苦之中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出现关节疼痛、关节肿胀、脊柱强直患者朋友应该如何就诊呢? 出现了关节的症状,一定需要手术进行治疗吗,有没有不进行手术治疗的方法呢?为什么很多患者在开始的时候没有选对就诊的科室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在医学界仍然没有“骨内科”。大家到医院的时候往往会发现:一般来讲,对于某一类疾病医院都会有一个相应的内科和外科分别进行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例如对于肺部疾病有呼吸内科和胸外科,对于心血管疾病有心血管内科和心血管外科,对于腹部胃肠的疾病有消化内科和普通外科、肝胆外科和肛肠外科,对于泌尿系统的疾病有肾内科和泌尿外科等等。因此,一旦有了上述系统的疾病的时候,患者朋友往往先到内科就诊,看看有没有什么药物可以治疗,一般只有当内科治疗效果不好的时候才会考虑到外科的手术治疗。但是,当患者朋友出现骨头和关节的疾病的时候,他们到医院一看:“没有“骨内科”,而只有“骨科”! 因此就只有到骨科挂号就诊了。 骨科主要是从事骨和关节外科手术治疗的学科。由于医学发展历史的关系,骨科主要是由外伤、骨折的治疗发展起来的学科,逐步过渡到骨肿瘤、骨矫形以及关节疾病的一些外科治疗,目前甚至发展到微创技术进行手术。因此,骨科的最重要任务就是进行外科手术,骨科医生对于骨、关节的疾病如何进行手术治疗是最有经验的了。但是,不少骨和关节疾病,其实是不需要外科治疗;一些病可以先进行内科控制,只有在内科控制无效的情况之下,才考虑进行外科治疗;一些疾病虽然需要进行外科治疗,但是在手术前后都需要进行正规的内科治疗以保驾护航。这样的话,就需要患者先到“骨内科”进行就诊,疑难患者需要“骨内科”和骨科共同会诊,才能确立最佳的治疗方案,患者朋友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最大程度的减轻痛苦和最方便快捷的治疗。有一位患者朋友,患有骨关节炎,已经在风湿免疫内科进行了正规治疗,控制了病情,但是因为别的病到外科手术治疗的时候,将风湿免疫科所给的药物全停掉了,三周后患者关节再次疼痛,不得不再次从头开始进行内科治疗,这样类似的情况应该是不少见的。 但是,医院没有“骨内科”,患者朋友又该怎么办呢?答案是应该去“风湿免疫科”治疗。 对于这个答案,有些患者朋友有一些体会。“噢,对了。是有不少大夫或者朋友说过,您这个病可能是有风湿”;“您这个情况是风吹多了,湿气太大了,应该驱风祛湿治疗”。但是,也有一些患者朋友不理解,“不是吧,骨头、关节痛嘛,就应该去骨科就诊啊,与风湿免疫科应该没有什么关系吧!”。对于这些朋友的认识,虽然有不正确和不全面的地方,但也反映了目前的骨关节病方面的诊疗的现实,这也是我们风湿免疫科大夫需要努力的地方。 其实,风湿免疫科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骨关节内科”,当然风湿免疫病除了骨和关节方面的表现外还有可能有其它表现。当患者朋友有关节痛、肿、僵直等症状的时候,先到风湿免疫科就诊是正确的选择,这是因为: 第一、风湿免疫病的时候,关节的表现尤为突出。风湿免疫病的发病主要是身体内的免疫系统异常活化。所谓免疫系统就是身体内防止细菌、病毒、霉菌等损害身体的系统。正常情况下,当这些“小小的坏家伙”进入到人体的时候,就会激活我们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一旦调动起来,就可以将这些细菌和病毒彻底的杀灭了,人体就会健康了。但是,患有风湿免疫病的时候,免疫系统出现了毛病,将自己的细胞和组织当成细菌和病毒之类的“敌人”,免疫系统工作的越卖力,则对身体的伤害越大。而免疫系统伤害的主要对象就是我们的关节,因此有风湿免疫病的人有关节痛、关节肿、关节炎或者关节畸形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第二、为何很多风湿免疫病的都有关节炎,或者甚至以关节炎为主要症状呢?这个说来话长,简单的说,免疫系统就像我们的军队,军队的任务当然就是消灭敌人,保护自己的老百姓啦。但是军队的一个首要的任务就是区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如果敌我不分,就不能正确地打击敌人,也不能很好地保护朋友,因此必然是要失败的。而如何区别敌我呢?作为军队,大概最重要的区别是“谁在伤害我们的利益,谁又在保护我们的利益”。其实,免疫系统也是类似的,当细菌和病毒等进入我们的身体的时候,如果不对我们的组织造成伤害,我们的免疫系统也是不会伤害这些细菌和病毒的,例如在我们的胃肠道就有大量的细菌,但是我们和它们“相安无事”的。而那些破坏我们的细胞、组织,引起我们发烧、难受的细菌、病毒们当然就是敌人了。但是我们身体有些时候在没有细菌、病毒入侵的时候,身体也会受到伤害,这个伤害就是“风和湿”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在北方的人,可能都有过或者看到过天气寒冷对我们的身体造成的“冻伤”。其实,这种伤害在平时也会存在,但是这个时候最早和最主要的伤害主要是关节。 这是因为,关节这个地方,主要是为了身体各个部分的活动方便而存在的,因此在关节可以说就是“皮包骨头”:在关节里没有肌肉、没有血管、甚至没有什么液体。由于没有体温37℃的血液循环,因此关节的地方是最难保温的。空气一潮湿、风一吹,或者一碰凉水,关节里的细胞就冻得嗷嗷叫了。在关节里的细胞受到潮湿和冷空气的伤害的时候,由于免疫系统还不够聪明,免疫系统即误认为是细菌或者病毒打进来了,来攻击我们了,因此也就迫不及待地跳起来,但是“愤怒的免疫系统”因为找不到细菌和病毒而胡乱开枪,因此就会更加伤害我们的关节甚至其它器官了。 如何对待“不分青红皂白胡乱开枪的免疫系统”呢,对付得太狠了,例如用药物把整个免疫系统都打掉,这样当然是不对的,因为那样的话,就不能对付那些破坏我们身体的细菌、病毒了,试想一个国家没有军队,则亡国是必然的。但是也不能不管,那样的话“胡乱开枪的免疫系统”同样伤害我们的身体,严重的也会引起死亡的。怎么办呢? 对于“犯错的免疫系统”,我们临床医生既不能纵容,又不打击太重。因此,这就形成了我们目前的治疗原则:控制、教育和引导免疫系统。临床医生大多应用免疫制剂,抑制免疫系统功能,但不能太重,同时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免疫抑制剂,有时要多种免疫抑制剂同时使用,增强效果减少毒副作用。但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要拿捏好,不要太重,也不要太轻,这就是风湿免疫科临床医生的经验了。风湿免疫科虽然是一个年轻的学科,我们国家大概只有十多年的历史,但是最近由于认识的提高,风湿免疫这个学科可以说突飞猛进,近十年从业的医生增长了十倍多,很多新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被发明出来,这应该说是广大患者的福音。 第三、 由此可见,很多关节炎、关节痛、关节肿的病人其实是不需要手术治疗的风湿免疫病,应该到风湿免疫科进行就诊和治疗,这样就会更专业,效果也会更好,当然对于那些还是需要手术的病人,风湿免疫科医生会及时与骨科医生沟通,请骨科医生会诊的,这样您就可以得到最佳的治疗了。 风湿免疫科某种程度上就是骨内科,有关节痛、关节炎的病人请考虑一下到风湿免疫科看一看吧
小郑是一名外出打工的小伙子,今年26岁,半年前因为左踝关节肿痛,不能行走,在江门某医院就医,查X线示左跟骨提示骨刺形成,行手术切除后,症状不但没有好转,2个月后出现左膝关节肿痛,性质同前,行走不便,在外私人诊所就医,服用止痛药后,症状能减轻,但停药后,症状复发,而且病情越来越重,以至于需要借助拐杖或他人扶持才能行走,生活极为不便。后来转回家乡,到普宁市人民医院就医,接诊的是普宁市人民医院风湿病首席专家庄铭城大夫,经过详细询问病史,患者5年来均有腰背部疼痛病史,固定某一姿势时间较长疼痛加重,夜间翻身时常被痛醒,起床活动后疼痛能缓解,偶尔服用一粒止痛药,但均未引起重视。近几年来疼痛有减轻,但弯腰觉得不灵活,渐渐感到有些驼背。经过相关检查,小郑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经过正确治疗后,小郑膝关节和踝关节肿痛均消失了,拐杖也不用了,晚上腰背部疼痛也好转了。 在生活中,有一些青少年向家人诉说“腰痛”时,常会得到这样的回答:“小孩子没腰,那会腰痛,睡一夜就没事了”,在习惯思维中,腰痛是大人才有的病,其实有一种病叫强直性脊柱炎,就是发生在青少年中,不容忽视。 强直性脊柱炎是风湿科一个常见病,在我国发病率约为0.3%,在潮汕地区发病率似乎高一点,本病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男性较女性多。常见于15-30岁的青少年,早期表现为腰背颈部疼痛,以夜间或晨起时明显,活动后减轻,休息不能缓解,伴有晨僵,有些可出现髋、膝踝关节肿痛,红眼,足跟痛、乏力,贫血等。随着病变的进展,可出现脊柱活动范围不同程度受限,甚至完全强直,40-50岁后患者多数出现“鸭步”以及不同程度的弯腰驼背,颈部不能转动。由于本科起病进展缓慢,开始时腰痛为间歇性,数月或数年后才发展为持续性,所以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往往被忽视或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腰椎骨质增生、腰肌劳损等。在这里提醒大家,这一类疾病多数见于中老年人,当青少年出现腰腿痛时,当心患上强直性脊柱炎,要及时到正规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 当然,强直性脊柱炎也不是不治之症,更不是“不死的癌症”。只要早期诊断,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可以防止残疾的发生。 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锻炼两个方面。非甾体抗炎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药物之一,它可以抑制炎症,减轻关节疼痛、肿胀及晨僵。长期持续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相比必要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可减缓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弯腰驼背发展。因此不要简单的认为非甾体抗炎药仅仅是一种止痛药,还有抗炎作用。当然这一类药物有胃肠道损伤等不良反应,应该做一些相应的防治。生物制剂是另一类被临床证明能有效防治强直性脊柱炎的新型药物,如益赛普,类克等,但价格昂贵,限制了它的广泛使用。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最好能配合适当的康复锻炼,才能最大程度地防止脊柱畸形的发生。康复锻炼包括维持胸廓的活动度、保持脊柱的灵活性、维持肢体的运动功能等。病人可以经常做一些深呼吸、扩胸转体,弯腰屈膝、屈髋和转头等运动;夜间睡觉要保持平卧,枕头尽可能低甚至去枕平卧;夏天可以参加游泳,特别是仰泳是最好的疗法。 此外,患者还应保持乐观情绪,消除紧张、焦虑、抑郁和恐惧的心理,戒烟酒,按时作息等心理治疗手段也是缓解症状的有效方法。 关注青少年腰背疼痛,早期诊治强直性脊柱炎,有效防止脊柱畸形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转自栗占国教授好大夫个人网站)1、为什么要进行功能锻炼?答:功能锻炼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及防止肌肉萎缩有重要作用。这一点是药物治疗所不能代替的。许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虽经过正规的药物治疗后,关节肿痛明显缓解甚至消失,但因为不注意功能锻炼,致使关节正常的功能丧失及肌肉萎缩。教训是深刻的。因此,功能锻炼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十分重要,应尽早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功能锻炼方式。2、为什么要尽早进行关节锻炼?答:早期进行关节的功能锻炼能促进炎症的吸收。因为炎症可使关节囊、滑膜、韧带、肌膜受损和破坏,与此同时,受损组织又不断再生和修复,而这种修复是按关节活动状态进行的,这时,如处于长期不动状态,那修复后的关节便出现僵直、粘连、正常功能受限。所以,尽早进行关节的功能锻炼有利于关节的功能恢复,通常预后较好。3、 什么时候开始关节锻炼最适宜?答: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锻炼是运用体育锻炼治疗疾病的一种自我疗法。它的目的是保持或改善病变关节的功能和运动范围,防止肌肉萎缩,增强体力。当患者的血沉低于50mm/h;体温在正常范围内;急性活动期关节炎症消退,凡完全具备这3项的病人,无论关节疼痛程度如何,都应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帮助患者在床上做适度的四肢锻炼,可先被动锻炼,即用健侧协助患侧或别人帮助完成。指导患者:能主动活动就不被动,能多动就多动。4、关节运动包括哪几方面?答:根据关节情况,可进行关节的被动运动、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相结合的助力运动\放松运动及牵伸运动等。1)被动运动:关节无法自行活动,需完全依靠他人或另一侧肢体帮助完成的运动,这种锻炼主要用于有挛缩倾向的关节。2)主动运动:患者依靠自己的关节肌力完成的运动,当关节炎症基本控制后,可进行主动运动。锻炼时注意不要引起疼痛。一般的日常生活活动即可成为锻炼的最普通形式。3)助力运动:介乎于上两者之间。5、关节红肿痛严重时还应该锻炼吗?答:关节红肿痛明显的期间,不应该进行关节的功能锻炼,不仅如此,还应当限制关节的的活动,特别是负重活动,以减少炎症反应,缓解疼痛。6、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活动时如何掌握活动量大小呢?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从何时开始进行功能锻炼?活动量是多少合适?应遵循以下原则:1)尽可能在疾病早期即开始进行,即在疼痛可耐受情况下尽早进行。2)可先被动运动再主动运动,每天锻炼至少2次,每次30分钟。3)开始时不要剧烈,要逐渐加大活动量。4)活动量应为次日感到轻度疲劳,但不精疲力尽为宜。5)最好在局部保温前提下开始运动,锻炼前可先热敷或进行温水浴,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6)循序渐进,持之以恒。7、活动锻炼时应注意什么?答:关节功能锻炼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治疗手段,对其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关节锻炼,可以增加肌力,保存关节的活动能力,防止关节挛缩、强直及肌肉萎缩。因此,只要病人能耐受,就要尽早、有规律地进行。在运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内容:1)关节功能锻炼时,活动量要适宜,从少到多,渐渐增加,适可而止。不可操之过急,它的成效需在坚持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显现出来。2)活动前尽量不加量服用止痛药,以免活动过量过大损伤关节。3)运动中,应尽量减少对负重关节 (如髋、膝、踝关节和脊柱)的压力的活动,如跳绳、举重等。4)早晨空气清新,精力充沛,全身肌肉器官已得到充分的休息,此时锻炼效果较好。8、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进行功能锻炼时如何选择运动项目?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选择锻炼项目时不宜过多,一般只选 1 ~ 2 项有针对性的运动,并且必须坚持不懈。 活动量有少到多,循序渐进。尽量减少对负重关节 (如髋、膝、踝关节和脊柱)的压力的活动,如跳绳、举重等。功能锻炼地点,应选择一个空气污染少,绿色植物多的场所,例如公园中的林荫道、草坪等。9、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什么要加强下肢肌肉的锻炼呢?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肌力约为同龄正常人的60%。由于萎缩软弱,肌力减退,对关节的缓冲作用减弱,因而关节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这就越发加重了关节的损伤和破坏。髋、膝等下肢负重关节尤为明显。因此加强下肢肌肉锻炼非常重要。10、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如何进行下肢肌肉锻炼?答:我们可以通过将关节保持在一定位置不动而达到提高肌肉收缩力的作用。方法如下:1)下肢抬腿训练:平卧,一侧下肢伸直上抬10度,5秒后休息,10~20次后左右轮流做,每日数次。2)定位训练:在下肢不动的情况下,用力收缩膝盖上面的肌肉,坚持5秒后休息,连续10~20次,每日数次。1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如何进行上肢的锻炼呢?答:类风湿关节炎常累及腕、肘等上肢关节,为保持肩、肘关节正常功能,患者可以进行下述功能锻炼操,共3节,每次20~30分钟,每天上下午各一次:1)前伸后屈:采取半蹲位,双手握拳放在腰间,用力将上肢向前上方伸直,用力收回。左右交替,反复多次。2)内外旋转:半蹲位,双手握拳,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利用前臂来回划半圆作肩关节内旋和外旋活动,两臂交替,反复多次。3)肘部屈伸:坐位,患肢放在桌面的枕头上,手握拳,用力徐徐屈肘、伸肘,反复多次。12、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部关节疼痛肿胀时应怎么办?答:手关节受累几乎见于所有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腕关节受累最为常见,而且往往是类风湿关节炎最早出现症状的关节。为保持其正常功能,我们可以进行手部功能锻炼操,共4节,一次共10~20分钟,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最好在睡醒后起床前做。1)按摩:按摩病变手关节及周围组织,每个关节1-3分钟。2)手握伸运动:以最大力量握拳到不能再紧为止,然后尽最大可能伸展开,做5分钟。3)手关节活动:保证每个关节按其生理功能状态活动,主要是近端指间关节,做5分钟。4)腕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腕关节正反方向慢旋转各5圈。1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日常活动时应如何保护各关节功能?答:类风湿关节炎常以对称性小关节受累常见,我们在日常活动中应如何使用小关节,既保证其得到充分活动,又使其免受损伤,可以有以下方法:1)应尽量利用较大和有力的关节,避免过度强烈使用小关节。2)提重物时,尽量不用手指而用手臂和肘关节。3)练习用左手拧开瓶盖,用右手拧闭瓶盖,以防止尺偏,或以掌心加压力来拧。不只用手指作支持,应以手掌来支撑。4)不要长时间站立,半小时左右交换坐下来休息,劳逸结合。坐下时,应经常变换坐姿、转换双脚位置,舒展下肢的筋骨,或起来走动一下。膝关节不要过分屈曲,双足应平放在地上。5)避免手指长时间屈曲,如写字、编织、打字、修理,应不时停下来休息,舒展一下手指。活动时感到关节疼痛,应立即停止活动,检查活动方法是否不当。4)尽量使用工具,以减少弯腰、爬高、蹲低等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