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心理疾病的治疗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也不是单纯依靠服用精神科药物就能彻底解决的。为了促进来访者在认知、情感层面的领悟,我们开展了心理障碍的影视疗法,通过让来访者观看相应的影视剧,促进他们的心灵成长与人格整合。在《和心理医生看电影》系列著作中,《理解篇》重新审视了精神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冲动成瘾、理智与情感、“存在性”苦痛、意识和潜意识等主题,对成因、困境和疗愈方向等提出了许多独特而新颖的观点。《男性篇》和《女性篇》分别针对男性和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人生主题进行探讨,旨在培育“男子气”和女性特质,让社会“男有男相,女有女样”,让男性个体和女性个体走向自性化道路。这一系列著作非常适合困境中的人们,它能帮助各年龄阶段的人们探索“养育环境问题”、亲子关系/人际关系问题、创伤与成长问题、角色认可/中年危机问题以及孤独与死亡等存在性问题,提升“心灵品质”与“生命品质”。
理解“问题青少年”?“内在小男孩”怎么成长?成为母亲还是女人?如何面对“退休综合征”?“不正常也是一种正常”01近日,《和心理医生看电影·女性篇》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是《和心理医生看电影》系列的第三部,通过对近40部经典的电影进行深度解读,从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等角度反思了“女性力量在男权社会中的变迁”;结合存在主义哲学和深度心理学的理念和知识、临床心理治疗的经验和案例,重新审视了女性在“成长”和“成熟”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人生主题。可以帮助在尘世中苦苦挣扎的弱女子恢复“大母神”的力量,摆脱“精神小脚”;协助在尘世中呼风唤雨的女强人摆脱“父亲的女儿”这一角色,恢复女性特质;让希望理解女性的男士学会正确对待女性这一特殊生物;献给努力培育女性气质的父母、教师和社会各界;献给电影爱好者。02 《和心理医生看电影》系列开篇:又称“理解篇”,以解读电影案例为切入点,结合存在主义哲学和深度心理学的理念和知识、临床心理治疗的经验和案例,重新审视了精神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冲动成瘾、理智与情感、“存在性”苦痛、意识与潜意识等主题,对成因、困境和疗愈方向都提出了许多独特而新颖的观点。不管您是普通大众,还是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和家属,只要心存提高“心灵品质”和“生命品质”的梦想,本书就会成为您人生中“醍醐灌顶”的媒介。03《和心理医生看电影》系列之“男性篇”:以年龄为顺序,选择了近40部与“父性”/“男子气”有关的经典的电影,并以电影案例为切入点,从社会学、心理学及历史学等角度进行深度解读,结合存在主义哲学和深度心理学的理念和知识、临床心理治疗的经验和案例,重新审视了男性在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人生主题。用全新的视角看待如何培养“父性”/“男子气”这一问题。希望男性读者在阅读了本书和观看了相应的影片之后能独立思考,通过自己的力量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父子、母子、师生、伴侣若能一起阅读和观看,并相互交流,可能会更有趣,也会更大程度的获益。
如果有人把强迫比作“心理癌症”,归入人类灵魂最痛苦的疾病,请不要以为他在夸大其辞。因为强迫者在深受侵入性思维折磨的同时,还由于害怕自己身上被贴上邪恶或变态的标签而选择守口如瓶,独自咀嚼着无边的苦涩。这是“常人”完全不能想象的“炼狱”,他们披风沥雨,不断搏斗,却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强迫思维-强迫行为恶性循环的沼泽,始终难以走出焦虑、恐惧、挫败与无奈的绝境。精神/心理卫生科的临床工作经验也告诉我们,强迫症非常顽固、症状多变、患者的痛苦体验非常深刻,但传统医学疗法的疗效有限。强迫者在服药之后,原来严重的强迫思维和焦虑情绪许多时候会有所好转。但这往往只是暂时的,一旦停药,个体就会继续深受强迫症状的折磨。这是因为,与消灭有机体患病过程中那些入侵病菌的原理相比,缓解强迫的药物是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原理上发生作用的。一些药物会阻断思维或情绪状态所导致的让人痛苦的结果,但是它们无论如何都不会对其病因产生任何效果。它们能够改变有机体的反应,但是它们却不能触及这些反应原先为什么被歪曲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尽管抗强迫的药物能够帮助你体验不到强迫思维和焦虑情绪,但是对强迫背后的潜在问题,它却无能为力。对你来说体验不到强迫思维和焦虑情绪也许仍然是有价值的,尤其是它使得你可以更有效地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让你在痛苦的境遇中感受不到痛苦。但是,这时候的你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已不具有“存在”意义上的“灵性”了。因此,正确认识强迫、规范诊治强迫自始至终是各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家欧文D·亚隆提出:“如果我们专心思考我们活着(即我们在世界上存在)这个事实,并且尽力把那些让人分心的、琐屑的事物置于一边,尝试去认真考虑导致焦虑(注:强迫属于传统的焦虑范畴)的真正根源,我们便开始触及某些基本主题:死亡、无意义、孤独和自由。”作为精神/心理卫生科医生,作者发现,强迫首先是生活或者是人生问题,然后才是医疗问题,我们需要把强迫问题还原回生活/人生问题去加以解决。有鉴于此,作者以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为依托,在整理大量国内外文献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撰写《平息战斗:心理医生教你摆脱强迫的折磨》。该书从新的视角对强迫及其治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纠正了有关强迫诊治过程中的误区;详细介绍了诊治强迫所需要的检查和评估,对于容易导致强迫的疾病进行了整理;本着标本兼治的原则,在论述强迫症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方法之外,深入探讨了强迫治疗中的深层次问题;书中附以大量的临床治疗案例。作者深信,如果强迫者能综合运用书中介绍的治疗方法去疗愈,唤醒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自愈力,那么,我们不仅可以治愈强迫,而且会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成长。这样,不仅减少了个人和社会的医疗支出,更重要的是,人会变得更健康,生命变得更有意义。本书内容通俗易懂,不仅适合强迫者及其家属阅读和使用,还可供健康保健人员、临床医护人员、精神/心理卫生工作者阅读和使用,对健康人群和高“压力”人群的修身养性也非常合适。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就业、工作压力的增大,竞争加剧,以及个体对自我期望值的提高,精神压力也随之增大,焦虑的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但是,由于焦虑者常因各种躯体症状反复就诊于综合性医院非精神科,导致在获得正确诊断前,往往已经进行了许多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造成巨大的医疗资源浪费,也耽误了疾病的治疗。在精神卫生领域内部,医生们对焦虑的治疗似乎普遍存在注重药物治疗、忽视心理治疗的现象。能关注焦虑者背后的生活/人生问题者更是凤毛麟角。有精神/心理卫生科临床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焦虑者在服药之后,原来严重的焦虑状况许多时候会有所好转。但这往往只是暂时的,一旦停药或长时间服药出现抗药性后,个体就会产生更强烈的焦虑。这是因为,与消灭有机体患病过程中那些入侵病菌的原理相比,缓解焦虑的药物是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原理上发生作用的。一些药物会阻断思维或情绪状态所导致的让人痛苦的结果,但是它们无论如何都不会对其病因产生任何效果。它们能够改变有机体的反应,但是它们却不能触及这些反应原先为什么被歪曲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尽管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能够帮助你不感到焦虑,但是对是什么使得你焦虑这个问题,它却无能为力。对你来说不感到焦虑也许仍然是有价值的,尤其是它使得你可以更有效地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让你在痛苦的境遇中感受不到痛苦。但是,这时候的你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已不具有“存在”意义上的“灵性”了。因此,正确认识焦虑、规范诊治焦虑自始至终是各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家欧文D·亚隆提出:“如果我们专心思考我们活着(即我们在世界上存在)这个事实,并且尽力把那些让人分心的、琐屑的事物置于一边,尝试去认真考虑导致焦虑的真正根源,我们便开始触及某些基本主题:死亡、无意义、孤独和自由。”作为精神/心理卫生科医生,作者也发现,焦虑首先是生活或者是人生问题,然后才是医疗问题,我们需要把焦虑问题还原回生活/人生问题去加以解决。有鉴于此,作者以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为依托,在整理大量国内外文献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撰写《正念生活:心理医生教你摆脱焦虑的折磨》。该书从新的视角对焦虑及其治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纠正了有关焦虑诊治过程中的误区;详细介绍了诊治焦虑所需要的检查和评估,对于容易导致焦虑的疾病进行了整理;本着标本兼治的原则,在论述焦虑症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方法之外,深入探讨了焦虑治疗中的深层次问题;并附以大量的临床治疗案例。作者深信,如果焦虑者能综合运用书中介绍的治疗方法去疗愈,唤醒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自愈力,那么,我们不仅可以治愈焦虑,而且会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成长。这样,不仅减少了个人和社会的医疗支出,更重要的是,人会变得更健康,生命变得更有意义。本书内容通俗易懂,不仅适合焦虑者及其家属阅读和使用,还可供健康保健人员、临床医护人员、精神/心理卫生工作者阅读和使用,对健康人群和高“压力”人群的修身养性也非常合适。
1、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有许多种,需要强调“个体化”;2、尽可能采用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方法和药物;3、许多中成药缺乏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疗效性证据;4、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结局差异性很大,在治疗的开始很难预测,任何治疗方案都带有一定的经验性和摸索的成分,在选定就诊的机构和医生之后请不要频繁更换;5、治疗的成功与否更多取决于患者的个性、疾病问题本身、患者的努力、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强度以及医患关系的强度;6、“不治疗”有时也是一种治疗的选择,最好与专业医生讨论后作出选择;7、对于那些社会功能良好的轻症患者,可能只需要观察和等待,让时间去治愈,尝试减轻压力、获得来自朋友和家人的支持;8、对于那些既往治疗无效或疗效很差的人,停止干预一段时间也是重要的;9、对于重性疾病需要尽早处理,等待的时间越久,可能治疗起来越困难;10、不要羞于寻求帮助,如果存在消极观念,及时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家人和朋友,及时联系心理卫生科医生;11、选定了医生之后,请全身心地投入治疗,你投入得越多,治疗带来的回报就会越多;12、心理治疗通常是治疗轻中度精神心理问题的最佳方法,也能够帮助人们应对更严重的问题;13、精神科药物治疗对于大多数重性疾病患者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一些中等程度病情的患者也往往是需要的,当病情持续并且对心理治疗没有反应时,就需要考虑精神科药物治疗;14、有许多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其中的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家庭系统治疗、正念治疗、森田疗法都非常不错,心理治疗师一般会根据自己的专长以及来访者的情况综合运用一些治疗方法,灵活地在特定的时间应用于特定的患者;15、良好的医患关系比任何特殊治疗方法都更为重要,在选定医生后请主动参与治疗,医患共同努力;16、心理治疗的大部分获益来自于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治疗时学到的方法,及时完成治疗师布置的作业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环节;17、精神科药物目前存在严重的滥用现象,大约80%的精神科药物是由综合科医生开的,这些医生很少有时间了解他们的病人,因此对于非精神心理科医生所开具的精神科药物,请学会拒绝; 18、开始服用精神科药物很容易,但停药很难,在决定服药前请慎重考虑,跟医生进行充分的探讨;19、有些治疗(例如中成药)表面上有效,其实是安慰剂效应,在较轻的问题中,安慰剂效应比例很高(≥50%),这就是为何我们强调药物治疗对于轻中度精神心理障碍是最后手段,而不是首选治疗方法的原因;20、如果病情治疗需要,请不要因为害怕副作用而不服药,遵医嘱按剂量循序渐进,副作用一般是暂时的、可控的;21、耐心很重要,精神科的药物起效需要时间,在以适当剂量服用适当时间之前,不要频繁换药和频繁换医生;22、许多精神科药物都存在撤药反应,绝不能因为没有症状而突然减少或在没有医疗监督的情况下自行停药;23、除了某些特殊情况(如双相情感障碍),多药同时使用通常弊大于利,尤其不可同类药物叠加使用;24、不管是轻症还是重性精神疾病的治疗,社会功能的恢复都是值得关注的;25、当出现自杀念头时一定要寻求帮助,与别人分享能让你感觉舒服些,并减少自杀风险,并进一步进行系统治疗;26、学习道家知识和禅学智慧,摆脱完美主义,接纳“无常”,提高自己性格中的弹性,培养幽默感和欣赏世界的能力;27、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有问题带来就诊(甚至用哄骗的方法),事先并未与孩子商量及取得孩子同意,觉得只要带至心理科就万事大吉,能解决一切问题。在就诊前,如果孩子是有自知力的,需尽量与孩子充分沟通取得同意,告诉孩子与心理医生沟通是一个很健康的过程,鼓励孩子去积极参与。28、对于大部分心理障碍,是否适合上学和工作可以与医生探讨,但关于开具休假或没病的证明,是个人选择和社会问题,而非医疗问题,除非有医疗鉴定的需要者,依据鉴定结果。29、不管在哪里就诊,请务必去打印病历资料并妥善保管,就诊时带在身上,主动提供给医生参考。——《走出绝望:心理医生教你摆脱抑郁的折磨》
01我曾经写过正念与精神病治疗的文章,有读者两次留言,引用徐XX教授的观点说“精神病人不适合修习正念,因为正念会让病情加重”。其实,就我们的临床经验来说,重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重性抑郁等)并不是正念治疗的禁忌,关键是医生和治疗师如何掌握使用的方法。下面举例两个案例来说明一下。案例1:丑小鸭的回家接近傍晚的阳光通过镂空的雕花窗桕,洒在正在静坐的小敏的身上,如同一幅画卷,四周充满着淡淡的檀木香。一套紫砂壶的茶碗摆放在桌子中央,娜娜正在娴熟地煮着茶,空气中飘散着茶香,乍一闻,清新的气息,让人瞬时神清气爽。半小时的正念练习已结束,娜娜望向正在舒展身体的小敏说:“时间刚好,喝杯茶再走。”“你不说我也要讨这杯茶喝。”小敏边说边做出一副很沉醉享受的样子(闭着眼睛感受着空气中的茶香)。她快步走到桌前很随意地坐下,端起茶杯开始浅酌慢品起来。这时的小敏让人不禁想起徐志摩的一首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可谁又知五年前的她如同一只丑小鸭,更有谁知她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原来,在五年前的一个秋天,身为正念治疗师的娜娜刚给XX的员工做完培训,在走出写字楼的大门时看到门外围着一群人,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位大约二十八九岁的姑娘在那儿手舞足蹈地挣扎着,神情很是崩溃,嘴里念叨着:“你们走开!”“我知道你们是假的,别再跟着我了!”这样的场景对于精神科医生出身的娜娜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这时一辆120车在人群外停下,下来一位妇人,神情焦急地跑向那个姑娘,抱着她说:“小敏,我是妈妈,我是妈妈。”这句话如同发生催眠的效果,小敏像是犯了错的小女孩似的一下子变得很安静,耷拉着头,跟着母亲走向120车。跟随妇人一起下车的还有一位老者,身穿整洁的白大褂,神采奕奕,无意中望向娜娜,神情略显惊喜,又遗憾地向其点点头。说起娜娜,原来是老者的得意弟子,因不愿拘束于制度体系离开了医院。原以为这只是娜娜人生当中不起眼的风景,谁知2个月后娜娜接到老者的电话,希望自己能帮小敏进一步做治疗。原来小敏是一位作家,一位武侠小说界的后起之秀。看起来年纪轻轻的女武侠作家,竟有“行云流水,平中见奇”的文笔之称,颇有金庸小说之意境,但又独树一帜。四年前小敏因出现言行异常:经常对着空气说笑,感觉像是有隐形的朋友在陪着她聊天;亦或是做事小心翼翼的,并告诫家人有人在监视,不能大声说话,甚至一个人躲在房间里,还把窗帘拉上,分辨不出昼夜……最终被母亲带到医院由娜娜的恩师诊治,在诊治的过程中老者发现小敏的发病时间更早,早到上大学期间。由于大家庭里重男轻女的思想较严重,小敏自生下来就不受长辈们的待见,加之自幼文理偏科严重,经常受堂兄弟姐妹的嘲笑捉弄,到了学校也不知道怎样与人交往,经常一人独处。庆幸的是,小敏遇到了小米,小米是个活波开朗的女孩,整天没心没肺的,且经常有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尽管小米学的是建筑学专业,因为一直比较喜欢文学,有空就会陪同小敏一起上文学课。在大学期间小敏的很多写作灵感都是来源于小米,然而事实上小米并不存在,这让小敏无法接受,犹如入地狱一般。正如老者所说“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分不清楚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想象一下,如果你突然间意识到那些对你很重要的地方,人,甚至那些最珍贵的时刻,他们没有离去,没有消失。但,更糟糕的是,他们从没有出现过……”由于小敏的症状较顽固,在老者的安排下她进行了八次的MECT治疗(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可是小米及其他人仍然存在。由于规律服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目前小敏能分辨出他们是幻觉,是假的,但社会功能恢复不佳,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思考、更无法写作。一周后,娜娜见到了小敏,感觉她犹如一只丑小鸭,自卑、呆滞,让人无法想象她原本是位作家,一位武侠小说的作家。联想到2月余前见到她的那一幕,娜娜认为“一个人的武林”来形容最为贴切。最后,娜娜只是简单地说了句:“接下来的半年你将在我这儿体验生活。”就这样,小敏在娜娜那里过起了田园生活:或是挽起裤管踩着泥泞在田里插秧;或是带着斗笠轮着锄头在地里除草;或是带着渔具到池塘捉鱼;或是背着竹篓于山间采茶;或是坐在桌前煮茶、喝茶……自娱自乐,好不快活,但是有件事必须要做:每天进行半小时的正念练习。半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小敏不仅领略到无数水墨画般的风景,还学会了与幻觉和平共处。用小敏的话说“每个人都会被过去所缠绕,只是我已经习惯不理会他们了。”“她曾经一直是我的好朋友,最好的朋友,但我必须跟她说再见,哪怕她可能永远不会消失。”如今的小敏又开始了写作,文章中的武侠谱不仅写出了众生相,还令人荡气回肠。她在这四五年的时间里养成了一个习惯,没事就到亦师亦友的娜娜那里坐一坐,喝喝茶。虽说正念早已融到骨子里,用她自己的话说“当我吃饭的时候只管吃,当我走路的时候只管走”,可到娜娜那里会让她感到身心特别的舒畅。她曾打趣地说自己是“丑小鸭找着家了!”案例2:她终于做妈妈了周女士,35岁,被诊断精神分裂症18年,曾先后用过10余种抗精神病药治疗,住过3次精神专科医院治疗,做过一次MECT治疗。近8年一直运用奥氮平10-20mg/天治疗,幻听一直没有消失过,还伴随强迫症状。曾建议其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因经济问题而拒绝。周女士结过4次婚,前三次都由于怀孕不顺利而离婚(要么怀不上孩子,要么3个月左右出现胎儿发育不好而流产),服过2年余的中药,但依然没有帮助,怀疑是抗精神病药导致的怀孕不顺利。现在是第四次婚姻,看了我公众号(心理科包博士,baozuxiao)里的两篇文章,分别为:正念练习能治疗不孕吗?关于“精神病”,这些观点和方法您知道吗?之后,开始阅读“禅疗四部曲”,断断续续地跟着书中的方法练习正念,觉得对管理幻听和强迫症状有益。2019年开始,周女士在系统接受“禅疗”一段时间后,把奥氮平减到5mg/天,精神病性症状和强迫症状未见加重。在怀孕2个月时,周女士出现严重的失眠、焦虑,幻听加重(内容与以前不同,主要与父亲有关,“是他把自己的处女膜弄破的,看到父亲就害怕……”),经过了解,原来周女士的父亲是“倒插门”,俩人一直关系不好……医生安排她进行宽恕、慈心等训练,并增加“正念四观”和“日常生活正念”的训练时间。周女士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每天花在正念训练的时间在8小时以上。渐渐的,周女士失眠、焦虑、强迫、幻听等症状进一步减少,奥氮平也减到了1.25mg/天,周女士说自己能与偶尔出现的症状和平共处了。1周前,周女士顺产一男孩。02在传统的精神科医生看来,对于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重性精神病患者来说,心理治疗是无效的,必需得药物治疗。然而,在临床心理学家看来,这观点是错误的。例如:1、全球著名的心理学家莱因曾经提出,精神病是一种能够治愈的、超越自然的经验,如果得到适当的支持,患者就能够找到摆脱疯癫的人生道路,并最终成为更坚强、更有创造性的人。莱因认为,精神错乱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患者遭到了家庭的伤害,成了家庭矛盾的牺牲品,疯癫只是对这种糟糕经验的反应。他借助案例令人信服地说明:“许多青少年精神病患者的父母几乎如魔鬼般可怖。”他在《经验的政治》中辩称,精神病既是对不合理世界的合理反应,又是积极、超验的精神之旅。2、约翰·瑞德曾经指出,精神病患者大脑结构的异常完全可能是由环境压力导致的。有研究者还提出,如果精神病就像炉中的火,那么多巴胺功能的异常只是“吹进炉膛的风”,而非引火的火种。因此,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有效并不意味着患者的妄想是由多巴胺系统异常导致的,更有可能是因为逆境经历使患者的多巴胺系统敏感性增强,从而导致疾病发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多巴胺系统的敏感性增强是一种适应/自我保护:环境中不断有威胁出现,大脑提高了对今后不良经历的敏感性。正如德国精神病学家曼弗雷德·吕茨告诫道: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精神分裂症,没有抑郁症,没有成瘾症——有的只是承受着各种不同痛苦现象的人……我们长期从事心理卫生科的经验表明,正念是一种生活模式,适合所有人的修习,但对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来说,必须在专业的心理卫生科医生或正念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和学习。——《过禅意人生:存在主义治疗师眼中的幸福》
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传统把道德行为的伦理选择既看作是一种情绪,也看作是一种政治表态;抑郁情感在当时是不被接受的,因为它意味着“被污名的精神病”和“社会的失调”。因此,许多人把抑郁症的医学问题道德化,普遍否认抑郁症的存在,导致大量的抑郁症病人得不到有效的诊治。现在,另一种极端的现象正在悄悄地形成,那就是许多人把抑郁症的社会文化问题医学化了,人们普遍把抑郁症当成了某些现象(如自杀、社会适应困难)的罪魁祸首,导致抑郁症的滥诊断、滥治疗现象以及“谈抑郁色变”现象的出现。只要你在医生面前哭泣,他就有可能给你下“抑郁”的诊断,并开出抗抑郁药。有些人甚至在不高兴时,就以抑郁症为名到医院要求医生开具休假证明。因此,正确地认识抑郁、规范诊治抑郁自始至终是各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德国著名的精神科医生曼弗雷德·吕茨告诫道:“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精神分裂症,没有抑郁症,没有成瘾症——有的只是承受着各种不同痛苦现象的人……”他的好友埃克哈德·冯·希尔施豪森提出:“一个有品质感的大夫,是离不开自我怀疑精神的。那些号称‘啥都懂’类型的大夫,还是趁早别找他,洗洗睡吧。”作为精神/心理卫生科医生,作者对这些观点深表赞同。在长期与抑郁者打交道的过程中,作者发现,抑郁首先是生活或者是人生问题,然后才是医疗问题,我们需要把抑郁问题还原回生活/人生问题去加以解决。有鉴于此,作者以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为依托,在整理大量国内外文献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撰写《走出绝望:心理医生教你摆脱抑郁的折磨》。该书从新的视角对抑郁及其治疗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纠正了有关抑郁诊治过程中的误区;详细介绍了诊治抑郁所需要的检查和评估,对于易混淆的疾病进行了整理;本着标本兼治的原则,在论述抑郁症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方法之外,深入探讨了抑郁治疗中的深层次问题;并附以大量的临床治疗案例。作者深信,如果抑郁者能综合运用书中介绍的治疗方法去疗愈,唤醒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自愈力,那么,我们不仅可以治愈抑郁,而且会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成长。这样,不仅减少了个人和社会的医疗支出,更重要的是,人会变得更健康,生命变得更有意义。本书内容通俗易懂,不仅适合抑郁者及其家属阅读和使用,还可供健康保健人员、临床医护人员、精神/心理卫生工作者阅读和使用,对健康人群和高“压力”人群的修身养性也非常合适。书中许多观点颠覆了传统有关抑郁的认识,期待您的关注,欢迎你的阅读,感谢您的指正。——《走出绝望:心理医生教你摆脱抑郁的折磨》
包祖晓博士以自己长期治疗失眠的临床实践为依托,在《学习睡觉:心理治疗师教你摆脱失眠的折磨》中提出了许多不同于传统认识的新观点:(1)失眠不是一种病,它是一种症状或者是潜意识所发出的告诫,提醒我们去处理生命过程中积存的各种问题;(2)“下诊断-开药”模式对失眠的诊治具有局限性;(3)不论是失眠者,还是一般的医护人员,他们对失眠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4)我们不能一味地依赖安眠药物,而是需要把失眠问题还原回生活问题和人生问题加以解决。观看地址:
·“我很容易被小事情惹火,脾气很大,很难控制,该怎么消除我的脾气呢?”·““我就是脾气暴躁,我也知道不对,可就是改不了,性格就这样了。”·““我来心理咨询的目的就是怎么让我不那么暴躁了。”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许多人处于忙碌和高压力状态之下,脾气很容易爆发而难以控制。如果找医生,他可能会给你开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甚至抗精神病药,你服用之后也可能短期内有效。可是,我们总不能长期靠药物来控制冲动情绪啊。怎么办呢?还有一个方法,正念训练就可帮助解决,而且不需花费很多钱。下面通过故事和案例来介绍一下。一、处理坏脾气的故事故事1古时有一位妇女,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开阔心胸。高僧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禅房中,落锁而去。妇人气得跺脚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过了一会,高僧又问她:“还生气吗?”“不生气了。”妇人说。“为什么?”“气也没有办法呀。”“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高僧又离开了。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在衡量,还是有气根。”高僧笑道。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高僧:“什么是气?”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看了很久,突然间恍然大悟,于是叩头谢过大师后离去了。故事2盘珪是日本的一位禅师。有人请教他:“弟子脾气暴躁,难以遏制。究竟该怎样对症下药呢?”盘珪说:“显现你的坏脾气,让我看看那是什么?”和尚说:“我现在没办法给你看。”盘珪说:“那你什么时候可以给我看?”和尚说:“它来的时候不可预期。”盘珪说:“可见坏脾气并不是你真正的心性,否则你应该随时可以将它显示出来。这个坏脾气,在你出生时不曾拥有,也不是父母给你的,你自己好好想想吧。”故事3乔·路易是美国伟大的拳王,他在拳击场上击倒过许多高手,在台下反而极为谦逊,从不用拳头打人。有一次他跟朋友骑车外出办事,在路上,被一辆货车撞了一下,货车司机不认识乔·路易,跳下车来把两人臭咒一顿。等司机扬长而去,朋友说:“这家伙毫不讲理乱骂人,你为什么不出拳把他好好修理一顿?”乔·路易幽默地回答:“老兄,我请问你,如果有人在侮辱了歌王卡洛斯,他是否会为对方高歌一曲呢?”故事4一行禅师提出:如果房子失火了,最要紧的是去灭火,而不是去抓纵火嫌疑犯。如果先去追嫌疑犯,你一边追,你的房子一边烧得精光。同样道理,生气时,如果你一直拉着别人吵,想要好好教训他,那个房子快要烧光了,你还在追纵火者。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激励自觉“观照”的能量,大方地接纳不良情绪。而不是随便发泄,也不能用打枕头或大叫等方法来纾解。用这种方式的人,其实是在演练坏脾气,像是在做攻击训练。二、坏脾气的正念疗愈案例1、临床特点王某,男性,43岁,初中文化,务农,已婚,2015年3月初诊。因多疑、容易冲动20余年,被妻子“逼着”来治疗。妻子提供的情况:他们22年前(来访者21岁)经人介绍结婚,结婚后两人关系尚可,3年后育有一女。此后即发现丈夫敏感多疑,对她不放心,怀疑她有外遇,只要跟生产队成员或邻居多说几句,事后就会盘问,说她不关心他,烟量也越抽越大,喝酒也起来越多,喝多时经常骂她“不要脸”。经常会因小事而争吵,但由于女儿年幼,“看在女儿的份上忍着”。10年前发现丈夫行为不检点,经常在QQ上与陌生女性闲聊,晚上跑到屋外背着自己接电话,经常是一接就是半小时,如果她多问几句话丈夫就骂人,摔东西,还发生了几次在酒后动手殴打她的现象。丈夫事后又会后悔,不断向她道歉和保证,说得很诚恳,可是不久后又会老毛病再犯。妻子说,近1年来丈夫对她的疑心越来越大,经常会偷偷翻看她的东西,甚至到电信部门查看她的通话记录,有一次在冲突后把她“打昏”了,她下定决心离婚,“丈夫以前的道歉和保证现在没任何作用了”。可是,有时候觉得丈夫也挺可怜,因为发现丈夫似乎在发脾气时也想努力克制自己,数次用拳头打自己的头,或用头撞墙。听人说这可能是一种病,所以“逼着”丈夫来做心理咨询,否则离婚。妻子还反映,丈夫与外人关系处得都可以,和和气气的,就是对自己及家人脾气较大。丈夫提供的情况:在自己5岁时父亲生病去世,由母亲带着他和一个比他大6岁的姐姐一起生活。在他11岁时,母亲也患病去世,姐姐外出打工,他被寄居在阿姨家,常受亲戚们“冷眼”看待。在校成绩一般,常受同学嘲笑和欺负。初中毕业后开始跟人外出学习经商,但由于生意不好回家务农,承包了些田地,也赚了些钱。对老婆所反映的情况基本承认,并说自己当时是昏了头,“不知道”,有时想控制都控制不住,并说“跟家人说话总不用像跟其他人说话一样地小心翼翼,这样多累啊”。头脑有时会冒出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主要与不放心有关。如担心别人会看不起自己,家里会否遭小偷,对老婆的质问主要是因为老婆长得漂亮,性格开朗,怕老婆会离开自己,可是老婆还不时用语言刺激他,让他更是不放心,所以才有过激的行为。在QQ上与异性交往主要是想向老婆证明他也是有魅力的。在1年前曾偷偷地看过心理医生,血液学检查、脑电图和头颅CT检查都正常,按“强迫症”治疗3个月,无效而停药。目前不仅因为有离婚的危险,而且自己也希望有办法治疗。现在烟1~2包/天,白酒100~150g/天,有时心烦就多喝点。否认重大精神疾病及躯体疾病家族史。精神检查:神志清,仪表欠整洁,显得疲惫,定向完整,表情焦虑,说话吞吞吐吐,注意力不集中,存在强迫性思维,情感反应适切,未引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意志活动减退,自知力存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检查示: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轻度,强迫等5个量表分中度,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等4个量表分重度,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中癔症、心理变态、精神衰弱、精神分裂、偏执等5个量表分得分均明显偏离正常。2、诊断冲动控制性人格障碍。3、病例分析及治疗经过雨果说:“激烈尖刻的言辞背后,都隐藏着一个虚弱的理由。”来访者在年幼时先后失去父母,又不断遭受“冷眼”和“欺负”,潜意识中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全感。他的冲动行为其实是内在不安全感的补偿性行为,烟与酒是精神活性物质,被他用来减压,但事与愿违,多次在酒后闹事。药物或许能帮助一部分人解决抑郁、焦虑等心境,但该来访者曾经尝试以无效告终。经过协商,夫妻俩愿意尝试正念禅修。第1次治疗:向来访者介绍禅学中“贪、嗔、痴三毒”及“我执”等知识及其危害。告诫妻子不可用言语相激。从呼吸正念和行走正念开始训练,每天各2次,每次至少15分钟,每晚完成与当天生活、感受、思维、情绪等方面有关的日记一篇。并自行制定戒烟戒酒计划,1周后复诊。第2次治疗:妻子反映来访者在训练呼吸正念和行走正念,但时间上往往达不到要求,有时做了5分钟就有些烦躁。来访者的日记完成了3篇,能部分认识到问题,但认知歪曲很严重,如“只要你别招惹我,我能打你吗?”“我打人是不对,但如果不打,你跟别人跑了怎么办”,“喝酒没事的,至少能让心情暂时好些”……烟量和酒量没有明显减少。尽管认为呼吸正念和行走正念能让自己放松许多,但念头跑得太频繁,有时很长时间也回不到呼吸上,言谈中流露出对正念治疗信心不足。嘱其继续上述训练,可以把呼吸正念的每次时间缩短到10分钟,频率增加到每天4次,并进行饮食正念训练,每天1次,进餐也仿照正念进行,日记依旧进行,1周后复诊。第3次治疗:妻子反映来访者这周进步较大,“能坐住了”,呼吸正念能按要求完成了;有争吵现象,但只要妻子示意停止,基本上能控制住脾气,但表情还是非常难看的;饮食正念做得很好,平时吃饭速度很快,菜吃得也少,只喝酒吃花生米,这周尤其近3天每顿都是最后一个吃完饭,酒已3天没喝了,烟已减到每天半包了。来访者微笑着表示同意,认为按照饮食正念去吃饭真是好,以前从来没觉得米饭和蔬菜是如此地好吃。但对酒和烟平时还是会想念,呼吸正念的确比以前做得好了。日记内容开始较多地反映自己的内心变化,对自己的进步开始有了信心。向其解释禅学“无我”、“无常”、“苦”等三法印,并开始在呼吸正念的基础上练习身体正念,1周后复诊。第4次治疗:妻子反映来访者本周既没饮酒,也没抽烟,有时表现出对她的谈话不耐烦,上QQ的时间少了,看见妻子与顾客聊天会注意,有时欲言又止,只要她提醒说:“头脑中的警报又响了?”他就会不好意思地笑笑。来访者同意妻子的说法,说自己还是不自觉地想到“那方面”,但已没有以前那么痛苦了,“只要这种感觉出现,把注意力放到呼吸或躯体上,慢慢就没事了。”日记内容充满对自己以前行为的后悔,以及对家人的歉意。在肯定和鼓励之后,向其解释正念修习中的“接纳”、“旁观”和“标示”,并进行声音正念和思维正念训练,1周后复诊。第5次治疗:妻子反映来访者目前的行为已接近正常了,两人有1周没大声争吵了,丈夫对她与男顾客之间交流的反应也自然了许多。来访者说,现在只要头脑中出现想“盘问”、“探究”的念头,大多数时间是能识别的,身体方面也会出现心慌、肌肉紧张,但只要专注于呼吸或躯体感受,这种感觉还是会过去的,并且自己会在心里告诉脑中的“声音”:“谢谢您提醒,我还是选择信任我的老婆。”日记内容中负面的信息越来越少,内心平静的日子越来越多了。在肯定来访者的做法后,进行情绪正念训练。并私下里让她老婆试着离开家1次。第6次治疗:妻子有事没来,来访者单独来就诊,说自己本周状况有反复,妻子有一次没有告诉他独自去进货,还有一次与他说亲威家有事要去一天,他对前一次的事较为生气,因为“老婆事先没告诉他”,所以做情绪正念时反应较大,好几次正准备探索深层的情绪时,都因恐惧而退到呼吸和躯体感受,显得有些沮丧。但至少没发生打架、大吵大闹的事件,只是生了闷气。在知道这是医生与其妻子“合谋”的事情之后,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说:“看来心底还有东西在作怪”。在进行相应的认知方面的解释后,嘱其继续前述“正念四观”训练,1周后复诊。第7次治疗:这次来访者主动没让妻子陪同,还主动让妻子外出自由活动两天,用于检验自己的情况,尽管会有念头和不良情绪产生,但已能自己管理。予进行宽恕冥想训练,1周后复诊。第8次治疗:夫妻双方对治疗都比较满意,妻子反映丈夫比以前自信了,自己已开始跟丈夫一起修习正念了,并说彼此都会坚持修习下去。两人已逐渐相互开玩笑了,小的争执偶有发生,但基本上都能很快解决。4、小结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纠正人格之难。本案中的来访者自幼开始形成的不安全感,影响到成年的夫妻关系,不自觉地使用了“冲动”、“暴力”来解决问题,结果不仅自己痛苦,而且给别人也造成了许多伤害。正如尼采在《曙光》中所说:“世间之恶的四分之三,皆出自恐惧。”药物在这方面是很难有作为的;普通的心理治疗可能有短期效果,但很难持久;精神分析由于耗时较长,导致经济负担也重,也是很难开展。正念禅修操作起来相对简单,一经学会,来访者就可以利用自己的时间来修习,容易坚持,不失为解决人际问题、人格问题的好方法。[按]本文整理自包祖晓所著的“禅疗四部曲”之《唤醒自愈力》。如果您需了解更多关于“自我疗愈”知识,请阅读“禅疗三部曲”之《做自己的旁观者》《唤醒自愈力》《与自己和解:用禅的智慧治疗神经症》《过禅意人生:存在主义治疗师眼中的幸福》
第一部份强迫的正念操作方法一、强迫杂念的正念操作强迫杂念是强迫思维中的常见类型,主要表现为头脑中经常出现一些没有意义或者患者主观不想出现的想法、念头或者画面之类,患者想驱除或控制,但是越是这样反而越出现得频繁,并且干扰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从而令患者痛苦不堪。正念治疗的第一步(接纳)是要患者学习“正知”:当下头脑中出现的任何想法、念头、画面都是自然的身心现象,把它看成是“正常”的。因为当下头脑中出现什么样的内容是由你过去的习气和当下的因缘所决定的,里面并没有一个“我”参与其中,不是你当下所能决定的。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是接纳“自己会有各种念头”这种现象,而不是接纳“想法、念头和画面的内容”。换句话说就是,允许自己头脑中有一个想法、念头和画面出现,但不要对它们的具体内容发生兴趣。正念治疗的第二步(专注)是要患者主动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地方(如呼吸或其它具体的事物上),让“想法、念头和画面”存在但不与其纠缠,当注意力漂移时,轻轻地把它拉回到注意对象上。正念治疗的第三步(旁观)是要患者及时地观照躯体和内心的反应,如躯体方面的心慌、胸闷、气促、恶心等,心理方面的烦躁、焦虑、害怕、恐惧、抗拒等。需要注意的是,开始训练时,接纳与专注可以连在一起练习,练习得相对纯熟后重点练习旁观念头。之后可以把旁观躯体和旁观情绪也融入其中。二、强迫性穷思竭虑和强迫行为的正念操作强迫性穷思竭虑者就是对不想清楚的事不放心,总想通过逻辑上的思维分析来消除当下的感受。与此相似,强迫行为患者则通过一些行为来试图摆脱当下的焦虑感。所以正念操作的第一步都是接纳,把当下出现的所有感受/现象看成是正常的;第二步是重新聚集,也就是主动地把注意力轻轻地放在一个专注对象上,第三步是旁观各种躯体和心理方面的感受,持续地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观照着它,但不要过度用力,就像看着“天空中的云朵”或“飘在水面的落叶”。我们这么做并不是想让这种感受消失,这个感受停留多久,多么强烈,怎么变化都不是由你去负责,这些只是遵循自然的法则,我们要做的只是带着好奇心,抱着了解这个感受的态度去观照。当然,如果这个想要做的感受太过强烈,做了也没必要谴责自己,只是带着觉知,把这个做的过程放慢。作者体会,对于强迫性穷思竭虑和强迫行为的正念操作,可与行为疗法中的暴露反应抑制(ERP)整合在一起使用。第二部份案例一、临床特点和治疗经过赵XX,男,现29岁,本科,未婚。2012年5月9日首诊(25岁时),主要因人际交往困难前来咨询。来访者反映:回想起来,自己目前的困扰是在读初一时,因一同学比自己成绩好,此后人际交往出现困难:胆小、做事犹豫,与人在一起不知道要说些什么,显得紧张、不知所措。头脑中反复想些人际交往的问题。对比自己强的人既嫉妒又想学得像他们一样好,自卑,不敢找对象,情绪低落、多疑,看到别人得病就害怕,担心自己也得病。现在觉得自己记忆力很差,容易疲劳。平时“胃肠功能较差”,容易腹泻。性格较为内向,“怕麻烦”,“不敢麻烦别人”,“对别人不敢说不”。曾经服用过舍曲林、利培酮,效果不明显。目前正在服用帕罗西汀20mg/天,效果仍然欠佳。大学毕业后一直待业在家。精神检查:来访者面容憔悴,交谈过程中主动述说病情,经常低头说话,甚少与医生有眼光对视,双手平伸时细微颤抖,双手较凉,手心有汗,心境低落,但不存在自杀观念及行为,未引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充分。辅助检查:脑电图、头颅CT、甲状腺功能等相关身体检查显示无异常。心理评估:(1)、艾森克个性测验:典型内向性格特征、典型情绪不稳定。(2)、90项症状清单:强迫状态、人际关系因子分为重,抑郁、焦虑因子分为中,余六项因子分均为轻。(3)、心理健康测查表:抑郁因子分83分,焦虑因子分72分,为23/32(抑郁/焦虑)模式,提示神经质倾向,具有兴奋、紧张、担心的情绪,对生活缺乏热情,悲伤、抑郁、疲乏,人格上是被动依赖,适应社会困难。处理:(1)、心理治疗:门诊式森田疗法;(2)、药物治疗:继续帕罗西汀治疗,建议三周内逐渐加量至40mg/天。三周后(5月31日)复诊,症状有所改善,继续门诊式森田疗法,并探索如何克服自卑,提供情绪管理手册,继续药物治疗。三周后(6月21日)复诊,觉得与人接触已经没有像一开始那么紧张了。治疗方案同前。此后定期预约三周一次复诊,配合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到9月6日复诊时,已出去工作了两周,偶有一些强迫思维。建议继续按森田疗法的理念进行生活,并提供强迫相关资料,药物治疗方案同前。到2013年3月22日复诊时表示能坚持工作,强迫思维仍存在,但不影响工作。并已自行停用药物。安排进行观呼吸训练。此后中断治疗。2014年4月17日预约前来就诊。尽管已坚持工作2年,但内心深处依然比较痛苦,来访者自述如下:(1)、脑子没法思考,仍然很难进行两位数的加减。如果是下象棋,会像一只无头苍蝇,因为很难想到几步之后的情况。在工作上表现为:别人说一句才能跟着做一下。比如,领导拿一个产品过来说:这个跟我们原来的产品对比一下。而我则会愣在那里,也不去思考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头脑好像在思考太多的东西,像电脑死机了一样。别人要说得非常具体我才能反应过来。比如,领导这样说:这是新款的侧盖,你去三楼某某仓库跟某某拿一个旧款的侧盖,去质保室叫某某测一下各项数据,测好后还要试装一下,可不可以装配,然后要汇报下。这样讲的话我可能也要好几遍才能记住。(2)、说不出话,即使紧张,没有特殊的感觉,但仍不知道说什么,当然我确定不是真的无话可说。来访者在交谈过程中显得焦虑,语音低沉,更多表达了自己的“无能感”,表达具体的感受和情绪显得困难。心理评估:(1)、90项症状清单: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恐怖因子分为中;余六项因子分为轻。(2)、心理健康测查表:躯体化66因子分分,抑郁因子分67分,焦虑因子分76分,为23/32模式。(3)、应付方式:幻想倾向性高。经过协商,暂时不运用药物,来访者说他住在离医院200多公里的地方,一两周一次来做心理治疗很不方便,希望医生能提供“自我训练”的方法来自我治疗。最后商定:(1)、“正念禅修”练习。从“观呼吸”训练开始,每天至少两次,每次至少15分钟,每项内容练习2周。按顺序练习“观呼吸”、“旁观躯体感受”、“旁观念头”、“旁观情绪”。告知练习中遇到困难及时复诊。(2)、按先后顺序每两周看一部电影:从《千与千寻》开始,然后是《绿野仙踪》、《尽善尽美》、《野天鹅》。(3)、记录成长史及梦境。(4)、阅读与“直心”、“平常心”、“正念”有关的禅学语录、诗偈、故事每周至少各一份。2014年6月17日复诊:2个月里坚持正念练习,完成上述4个项目及治疗相关电影,并记录了几件成长过程中的故事及2个梦境。心理评估:(1)、90项症状自评清单:躯体化因子分为无;余九项因子分轻。(2)、心理健康测查表:躯体化因子分61分,抑郁因子分62分,焦虑因子分65分,为23/32模式。对照前两次评估,各项因子分明显减轻。来访者说他现在脑子不怎么卡壳了,思维流畅了许多,在交流过程中也显得比以前自信。用心理学知识和禅学智慧结合起来分析了他的成长故事及梦境中的内容,并嘱其继续以“观呼吸”为基础进行正念训练。下面是其成长记录和梦的记录,【】内是医生的批注(下同)。发病前二三事:【学着去珍惜各种偶然】小学时期:三、四年级时有一个女同学会主动找我一起学习,突然一天女同学找了另一个男同学A(和我比较要好)一起玩、学习,隐约心里有些失落的感觉。五六年级时本来有一个男生B和我非常要好,经常一起玩、打乒乓或是写作业,但也是突然有一天不来找我了,而是去找之前那个和我要好的男生A。之后有一天却又到家里找我,当时问他怎么来了,清楚地记得对方说“那个同学A今天不在家,不然我干嘛来你这里”。经过这两件事情,后来,当我看到同学A时就有一种害怕的感觉,就觉得他做什么都是对的,都是有魅力的、吸引人的,并能让别人愉快。我感觉自己是有在嫉妒,但那时候所接受的教育告诉自己不应该【没有“应该”与“不应该”,只是当下的感觉!】为此而嫉妒、生别人气。【看来从小就接纳不了“真实的自己”!】印象较深的第三件事:有一次上学路上经过垃圾堆,被碎玻璃割伤了脚,流了很多血,回到家里后,爸爸带我去医院缝合,并打了破伤风疫苗。回家后爸爸还和我说了破伤风有多可怕,还说老家有个人耕地的时候被犁伤了脚,伤口很深,但很快就愈合了,那人就没有去看医生,结果一个星期之后就死了。当时我听了之后非常害怕,以致于一点擦伤见到血就要求爸爸带我去打破伤风疫苗,爸爸不同意,我就非常害怕,有时候晚上还会偷偷地记【计】算还有几天可活,害怕到极点,睡不着,崩溃的地步。【现在的小心翼翼或许与那时内化的信息有关。】上初中后:因为我从小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上课基本上不回答问题。小学毕业后,因为受到教育的影响,让我认为光会读书是没有用的,要独立,要勇于表现,要开朗勇敢,所以我刻意地能说会道,和同学老师打成一片。应该说我做得很成功,老师同学都很喜欢我,完全是他们的开心果。初一第二学期选班长,差不多全票当选。甚至学校的混混也喜欢我(因为我和混混都试着交流),成绩也非常好,班级第一,全校也前十名。我的状态基本上处于亢奋之中。【与内心不一致的“刻意”会让人痛苦!因为“活在假我”里!】【转变在这个时候也发生了】突然有一天数学老师叫一个同学上台做题,同学做不好,老师说他刚进学校的开学考试数学是全班第一,现在都成什么样了。我听后就一下子非常难受了,不知道为什么,这种个吊儿郎当的人怎么会是最好的呢,不敢相信。我突然觉得他好厉害,好怕他,他好像有什么特殊的才华,他其实比我还要厉害……但实际上在数学竞赛里我拿了全校第三,而他那时候数学在班里也是中上吧,成绩不怎么样,可是我的心里就开始放不下他,觉得你努力有什么用,这种吊儿郎当的人曾经也比你厉害。然后看到他就难受,一想到他就什么事也干不了,干什么都觉得没有意义。因为是同班同寝室,所以又没法逃离,看到他又害怕,觉得他做什么事应该都是很聪明很正确的。脑子里整天都是他,心态就完全崩溃了。因为看过电视节目的缘故,我就觉得是得了心理疾病,要去看看心理医生,不然病就不会好。但不知道去哪看,然后开始害怕、讨厌、嫉妒那种特别活泼、能说会道、引人注目的同学。【是因为担心这样努力、活泼的自己将不被身边的人所重视了吗?担心别人超过自己而自己“失宠”?看来“平常心”是非常重要的!】当这类同学跟别人说话的时候,我就觉得他好厉害,别人都跟他好,而我会很伤心、难受、生气,整天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不如人,人家收获的快乐是大快乐,人家什么都做得比你好,你做得再好也比人家低几个档次。你做这些有什么意义,好像自己做什么都没有意义了。【因为您没有在做“本来的自己”!】这样想自己连这些都做不到了,然后自己超想讨好别人,超想和别人说话,让别人喜欢我,【但越是希望这样却越是做不到】想要表现比“那个人”还要好,但老实说没有竞争心理,因为我早就败了,害怕死了,怕死他了。然后超级敏感,跟我交谈的人只要一有停顿,我就想他是不是讨厌我了,我说话是不是不好笑。【看来您的“我执”很是厉害!“他”(那个同学)或许就是自己内心中的另一个“我”!是逃离不了的“内心中的恐惧”。做真实的自己更好!】这样的对象随着班级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换人,但也有性别的区别,印象中还没有对哪个女生产生过这种强烈的感觉——形成一种能说会道就高人一等而让我害怕的印象。【其实都是“心魔”在作怪!探索一下您与父亲的关系。】由于我超级敏感,很快就变得说不出话来了,在人多的、气氛活泼的环境里就超级不自在。【这就是“目标震颤”!就像学生要参加考试,总想着考高分,而没去复习,只会是越期望越担心,结果可想而知。】期间伴随着对自身身体健康的各种恐惧和焦虑,比如害怕自己会失明、会口吃,想到自己会口吃的时候,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敢说话,说话的时候忍不住会配合口吃的表现。一般恐怖电影也不看了,尤其会害怕自己患上各种心理疾病。比如书上或电视里看到有什么心理疾病的,像强迫症,就觉得自己也有强迫症了,忍不住去不断洗手,忍不住去配合书上说的各种强迫症的表现。比如:电视上看到一个人对数字“5”特别强迫,吃东西的时候要把东西分成五份;做一件事情要选在5号、15号、25号;电梯要乘到5楼。然后我也就对“5”特别在意,觉得我也要成为这种人了。再比如“一部讲‘神医’的电视剧里有个人得了怪病,一般治疗都解决不了,而最后是神医在他吃的猪肉里发现了一种寄生虫才解决了问题”,我看后就十分害怕,怕自己也得这种类似的病,医生都解决不了,我又碰不到“神医”,于是就会陷入这种害怕之中无法自拔,整天都在想着这件事。【这是神经症“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怖。】【自我斗争挺伤神的!】一般来说,要走出这种状态,那就要想到一个完美的理由来让我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想到了理由的时候自己马上会想一千种理由去反对它,觉得这个理由不充分,还是需要担心、害怕,“不断地想理由又不断地去否定它”,直到想到一个自己完全能接受的为止。还有种情况是实在想不到理由,害怕得累了,难受得累了,会好一点,过段时间会暂时地忘掉。初中时期成绩是一落千丈,没法做作业,对英语一点都记不住单词,哪怕背了很多遍也是马上忘记了,数学问题老是理解不了,没办法很有逻辑地去思考。这些事情发生后,我觉得是存在心理问题,所以我迫切地要找心理医生治疗,觉得只有心理医生才能帮助我。找过几个心理咨询的,做的题目【一些量表】说是抑郁和焦虑,吃过药,没什么效果。后来,也应该还是在初中时,在一个社区医生那里看,开了两种药,有一种说是睡眠改善了就可以不用吃了,大概吃了半年左右吧,另一种药长期吃,记得一直吃到高中毕业,期间可能有断过1、2年吧,这段时期的事很多都记不住,效果不好,最多只能说是让我思想麻痹了一些。大学后就没怎么吃了,我自己也觉得没什么效果,大学过着一种得过且过的日子,就和同寝室的室友有点交流,其它【他】同学都害怕,不好意思和他们交流,觉得你好像要刻意去亲近他们似的。大学毕业后:不敢去工作,上过两个月的班,极其痛苦,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都是别人说一句,我做一句,做了两个月坚持不下去(虽然如此,但我也隐约觉察到了工作期间对内心的痛苦没有那么关注,至少没有自己去产生一波又一波的痛苦想法,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包医生给我介绍“森田疗法”让我信服的一个原因)。后来又去找了几次工作都没有找到,呆在家里,帮父亲干干活。期间有去上海某公立医院心理科看过,治疗体验极差,第一次进去看,5分钟就出来了,开了两三种药,吃了半片觉得非常难受(副作用),一天一夜没睡,我还以为药物过敏(就没继续吃了)。第二个星期过去咨询的时候那医生一听我没吃药,马上把我赶出来了,叫我吃了再说,一共加起来不超过3句话,印象极差,后来就没去看了。后来就是回到原来那个社区医生那里,2011年7月开始治疗,没记错的话应该也是一开始开的两个药。再后来就是台州医院心理卫生科包医生这里,做的心理测验提示是神经症,我觉得关于神经症表现的描述比以前的抑郁和焦虑更符合我的情况【是关注点不同:许多医生及来访者比较关注临床症状,而我们更关注临床背后的人格、人性、“存在性”等问题!】,接下来就是按照“森田疗法”的要求去做,坚持工作。工作两个月的时候,我每天起床都会非常生气,感到非常委屈,想要破口大骂。但有一天我突然想到我之所以这么生气与委屈,其实是因为我不想去上班,而不是起床这件事情是真的让人这么委屈的。这么想后,过了一两天,我起床就不生气了。【是啊!这就是背后的问题!】工作半年左右,那种让我非常痛苦的情绪变得少了,只有遇到具体的人或事的时候才会这样。工作一年左右,姐姐她们叫我去游泳,我正纠结要不要去,突然意识到出去游泳应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至少在她们看来,这事一定很稀松平常,肯定不会让她们觉得这事要紧张不安,我也应该这样平常地看待这事才对,因为这才是本质。大概再过半年吧,我去隔壁办公室玩。我突然意识到隔壁办公室同事他们之间说话这是很平常的事,那我过去和他们说话也是件很平常的事,那我也不必紧张,这种交流是件平常的事情而已。【这就是禅学中的“平常心”的理念!】虽然进步很大,但我脑子里一直想的是我今天“病”有没有好一点,我要控制好情绪,总有一个大的“我有病”这种想法【念头】笼罩在头脑里。【去“我执”并非一日之功!】在学了“正念”训练后,我突然意识到前面并没有什么黑暗等着我,我唯一需要做的是“安住当下”。【继续实践就好!“应该”、“一直”等词会让人痛苦,需要避免使用:我们做能够做的,我们做必须做的,不是做我们应该或应当做的。能“安住当下”就好!祝贺您!】梦境一:地下室我为了躲避做广播操故意晚到(学校课间要做广播操),但不想被发现又想半途加入,所以抄近路过去,就在快到的时候,一辆车挡在了前面。我马上躲在柱子后面,看到前面有个往下走的地下室,我就往地下室走去,走到地下室二层,没法往下走的时候,只听刚才那车里的人边打电话边走下来了,我被他拉上去走到上一层。但梦里好像进入了另一个空间,这里又躲着一个同学,这个同学好像扔了什么垃圾,他刚躲在这里吃东西的垃圾。这时我发现我手里也拿着一手瓜子壳想要扔。那男的教训不能乱扔垃圾,我觉得这个人应该是学校的高层或是刚好管纪律方面的。我这时还拍个马屁:“大教授教训的是!”我们俩就被他领着往上走。之后场景似乎置换了,我在厂里走,一个老员工和我边走边对我义正词严地说着什么,意思是他知道我是那个辞职的现在又回来的人,而且那个辞职是不对的,白培养就走了,但我却对他进行狡辩,这时迎来了大部队,我姐和她同学过来了。我就和我姐她们一起回去。【空间是“内心”、“潜意识”;同学、男的、自己、姐都是自己内心中的成分。内容是内心的各种成分间的争论!您意识里的“道德感”太强了!太想“好的”方面了。潜意识会反抗的!】路过我躲的地下室,然后我身上某个部位受了溃烂的伤,还没完全好,要到受伤的地方(就是前面的地下室)那里才能恢复,然后我就走下去了。梦结束。【看来您已经开始在向“潜意识”探险了,这是走向康复的标志!只要向内心深处走去,就可得到整合!继续“内观”/“正念”练习,放下强大的意识控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梦境二:死亡游戏先有一段梦境,具体忘了,但跟下面这段梦境有关。我和两个驴友,在河边的浅滩中间看到一群人在烧烤直播。一个人在示范烤鱼肉,突然一阵欢呼,原来一个人骑一辆摩托车带着一只狗,狗后面拖着一条非常大的鱼,这鱼体型扁宽,颜色呈银灰色,有一种神奇神圣的感觉。大家正在欢呼怎么吃掉它(梦里应该是有吃吧,拿它的肉烧烤,记不太清楚了)。突然大家都跑了,很紧张,好像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也跟着赶紧跑,我拿起背包,再拿起什么东西忘记了,再拿了水壶,一共三样东西,拿得慢,变成最后一个走。后面跑路这一段记不清,最后来到了一个旅店。旅店里一个人对我说,最多活不过10点(又似乎是3点)。这时候有人跟我解释是怎么回事:吃了那个鱼的就从吃那鱼的时间跑,没有吃鱼的有一整天时间跑,这是在参加死亡游戏。因为之前有梦到过这个游戏,所以马上明白了。等游戏开始的时候,过程中我变成了一只羊,然后我看到好几只羊在顶着一堆草垒成的墙在跑,我知道游戏快开始了,马上过去也开始跑。游戏开始后,我们是在一个跑道型的场地,但很大。中间是山谷、河流,外面是山,这个游戏有一个像神一样的拿着刀来砍你,只要它盯上你了,就会飘过来追你一刀毙命。因为你是变成动物在跑,它是飘着过来,很快就追上,一刀就砍死了。然后我看见一条鳄鱼,它靠近了那个死亡执行官的位置。这里出现了混乱,因为我知道这条鳄鱼才是我的命,所以我引导它快点远离死亡执行官,跑到跑道的另一端,另一端两边也都有一个砍人的,但样子和那个追杀的不一样,而且它也不来追你,只是经过它这里的时候会砍你,也是一刀毙命。但路很小,很容易被砍到。我靠近的时候就往中间跳,感觉像飞一样,在飞来飞去,这时有人投诉说“他在作弊,他在飞”,但马上有人说这是靠跑的惯性。游戏不知怎么地就结束了,然后我好像在建议,上次就建议(即上一段梦到这游戏),死亡率应该在50%左右,现在这好像还更高,起码70-80%了,太高就没意思……梦结束。【这就是内心的“心理冲突”,其实“潜意识”中的一个“我”是喜欢冒险的,只是“意识”太强大,无法让其按自己的本性行事。生命本身就是一场冒险的旅程,继续保持“平常心”、“直心”去生活吧!继续正念练习,减少用“脑”想,多用“心”去感受和体验生活,带着内心“恐惧的小孩继续前进”!】二、小结该来访者系一例典型的神经症性障碍患者,药物治疗对缓解临床症状略有帮助,但解决不了“心理冲突”。以“顺其自然”和“忍受痛苦、为所当为”为核心的森田疗法对他也有帮助。但由于这一疗法对内在“情绪”和“思维”不重视,因此来访者“头脑卡壳”、“没感觉”等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导致其总感觉到对“存在”的体验不满意。在经过以“正念训练”为核心的“禅疗”之后,来访者整体状况从内到外都发生了改变。为了促进来访者对禅学智慧的领悟,作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经常融入其它方法。在本案例中就融入了“观影疗法”:观看《千与千寻》主要是让他学会像“千寻与无脸男相处”的方式去与“自己的强迫念头相处”,增强“旁观念头”训练的效果;观看《绿野仙踪》主要是增强其对禅学中“佛性”/“真我”的理解,使他明白:心、脑、勇气其实一直在自己身上,只是被忽略或封闭了而已;观看《尽善尽美》主要是增强其对禅学中“苦谛”的理解,让他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一下强迫症和性取向障碍者的人生以及如何去摆脱;观看《野天鹅》主要是增强其对禅学中的“直心”和“平常心”的理解,让他了解“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通过努力去解决的”,许多时候主动放弃“意识中的努力”,去倾听“潜意识中的声音”显得更为有意义。分析梦的目的也是如此。总之,把禅学技术与日常生活中的禅学智慧结合,对促进心理障碍的康复非常有益。注:本文的治疗方法和案例整理自包祖晓所著“禅部四部曲”中的《做自己的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