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睑板腺功能及睑板腺相关疾病的危害睑板腺是位于眼睑睑板内的一种增大的特殊的皮脂腺,垂直于睑缘排列,并开口于睑缘。上睑约30-40条,下睑约20-30条。正常情况下睑板腺分泌脂质的为透明液体,是眼表泪膜表面脂质层的主要来源,能够减少泪液蒸发,对于保持眼表健康非常重要。睑板腺相关疾病主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睑板腺功能障碍,包括睑板腺腺体缺如、腺体开口异常、睑缘炎症,均可导致睑板腺分泌脂质的质和量的改变,临床表现为泪膜不稳定、蒸发过强性干眼、角结膜炎等,严重时可导致角膜改变,如点状角膜炎、角膜新生血管、角膜溃疡甚至穿孔等。最常见的睑板腺相关疾病是因睑板腺开口阻塞致角膜结膜的异常改变,常被误诊为慢性结膜炎、病毒性角膜炎等,使用抗生素、抗病毒滴眼液效果不佳。二、睑板腺相关疾病的诊断睑板腺相关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医生在裂隙灯下观察睑缘形态、睑板腺开口的位置形态、分泌物的性质,并应用特殊仪器设备透过睑结膜面观察睑板腺的形态、分布等,但经常被临床医师忽略或因仪器设备限制观察不清而漏诊或误诊。目前我院已引进最新的红外线睑板腺扫描观察仪,进行无创性的睑板腺检查,能够透过睑结膜面活体观察睑板腺的形态、分布、有无缺失等,对于判断睑板腺功能及其异常程度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提高睑板腺疾病的诊出率,能够对睑板腺功能障碍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三、重视睑板腺相关疾病的物理治疗睑板腺相关疾病是比较难治的慢性眼表疾病,包括睑板腺功能障碍和睑缘炎。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治疗一方面要改善睑板腺开口的阻塞情况、促进睑板腺分泌物的分泌通畅,另一方面要要有效排出并清除异常的脂质、减轻对眼表的刺激。所以,临床上除遵照医嘱常规应用抗炎滴眼剂和人工泪液外,采用物理疗法促进脂质排出更为重要。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眼睑热敷、按摩、挤压、清洁睑缘等,对于睑板腺开口阻塞严重、脂栓明显、脂质较粘滞不易排出的患者,应由专业医护人员给予专业性的治疗及指导。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我院最新开展了睑板腺疏通治疗,即由我院专业医护人员进行眼睑的热敷、按摩、挤压,将睑板腺内长期积聚的不能自主排出或异常的分泌物挤出并疏通睑板腺开口,一般每两周进行1次治疗,对于改善睑板腺阻塞情况有显著的效果,特别是对蒸发过强性干眼等睑板腺相关疾病的改善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近来,经常有患者找到我或通过其他途径抱怨想找我看病却挂不到号,我在这里为您介绍一下具体情况,便于您就诊。每周一上午是我的干眼门诊,周二和四上午是我的眼表角膜疾病门诊,可以通过医指通和Q医提前一周,这样可以保证您按照预约时间段就医,避免过长时间的等待。因门诊时间有限,保证每一个就诊患者能得到高品质的就医服务和良好环境,恕不能加号,还请广大患者朋友谅解。祝您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结膜是一层薄而透明的膜,覆盖在眼皮内表面及眼球前表面。结膜炎就是发生在结膜的炎症或感染。由于大部分结膜与外界直接接触,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结膜炎是眼科的常见病。通常结膜炎可分为感染性(如病毒、衣原体及细菌感染)和非感染性(如干燥性、过敏性、化学物质及外伤等因素)两种。
患有酒糟鼻或面部痤疮的患者可表现为眼睑-角结膜炎,结膜充血伴有结膜血管扩张,与鼻部、颜面的毛细血管扩张相似,角膜炎主要侵害睑裂部,常常位于角膜缘附近。起初表现为点状的角膜上皮炎,随后基质瘢痕化,变薄及出现新生血管。角膜病变为间歇发作,出现反复多次的伴有浅溃疡的角膜基质浸润,并逐渐向角膜中央进展。最后只有上方角膜不受累。也可主要表现为角膜变薄,并导致后弹力层膨出甚至角膜穿孔。口服四环素类药物可控制皮肤及眼部炎症,睑缘炎明显者眼局部清洁护理、睑板按摩非常重要,眼局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人工泪液可有效控制活动性炎症,改善眼表的健康状态。
泡性角结膜炎是一种对微生物蛋白质的迟发型过敏反应,常见于急性睑缘炎、细菌性结膜炎、营养不良及体质虚弱的儿童,易复发。球结膜的泡疹结节多位于睑裂区,结节呈灰红色,直径1~4cm,周围充血,易溃破顶端形成溃疡;角膜缘泡疹结节最常见,呈灰白色三角形或圆形的角膜浸润,周围球结膜局限充血,破溃愈合后角膜侧遗留局限性混浊。角膜缘泡疹可向角膜中央发展,形成一带状混浊,中央有新生血管延伸,易被误诊为病毒性角膜炎。
常见的引起感染性角膜炎的微生物有病毒、细菌、真菌及阿米巴原虫,外伤是常见的诱因。感染性角膜炎常见的症状为眼痛、眼红、畏光、流泪、视力下降,若是由毒力很强的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的话,则会在短时间内发病,并且进展迅速,如不及时就诊,有可能引起角膜穿孔以及眼球内的感染,非常危险。预防感染性角膜炎的发生,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常剪指甲;不用手或衣袖用力揉眼;不要长时间配戴隐形眼镜,摘戴前应洗手,注意镜盒和护理液的卫生;从事一线生产劳动的人群,应注意职业防护,劳作时应配戴防护镜;病毒性角膜炎的预防应注意避免感冒,不要过度劳累和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态;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长期在户外的风沙中或阳光下;在室内长期使用空调;长时间面对电脑屏幕、手机或阅读;睡眠不好;过敏性结膜炎;结膜松弛;睑缘炎症、睑板腺功能障碍;睑裂闭合不全;神经系统疾病,如面神经麻痹;眼部手术史,如角膜屈光手术、白内障手术、角膜移植术等;全身免疫系统疾病(如干燥综合征、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眼部的酸碱烧伤、热烫伤;长期配戴隐形眼镜;更年期,特别是妇女;长期使用一些药物,如口服避孕药、抗抑郁药、阿托品等。
长时间或睡觉时配戴隐形眼镜会使角膜无法接触空气,眼睛会因缺氧而产生类似于人体“高原反应”的情况,而出现眼红、眼痛以及视物模糊。 长久配戴隐形眼镜可引发干眼症。 沉积在隐形眼镜上的蛋白质可产生过敏反应,医学上称“巨乳头性结膜炎”,可表现为眼痒,烧灼感以及粘稠脓性分泌物。 不适当的摘戴隐形眼镜或配戴与角膜不合适的隐形眼镜可造成角膜上皮的磨损,甚至继发细菌及阿米巴的感染,造成不可逆的视力下降。 长期配戴隐形眼镜还可造成角膜上的神经末梢麻痹,导致角膜的知觉减退。
眼睛有异物感,象有沙子磨就是沙眼吗?不是的。沙眼也不是由于户外风沙大引起的,而是由沙眼衣原体所致的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的结膜炎,因其在眼皮内表面能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砂粒,故名 “沙眼”。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卫生条件的改善,目前沙眼的发病率已经大大降低了。早期的沙眼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流泪、眼痒、异物感以及分泌物增多等眼部不适感。晚期可使睫毛向内倒长形成倒睫,睫毛持续地摩擦黑眼珠使其变白,严重影响视力。
干眼原本认为是与随着年龄增长泪液分泌减少、睑板腺功能下降等相关的一种老年性疾病,但近年来发现,由于电脑的普及、生活方式及工作环境等的变化,中青年干眼的患者日益增多,甚至儿童由于用眼不当或屈光方面的问题加入到干眼的人群,特别是办公室人群已成为干眼的潜在高发群体。
首先,捐献者生前必须自愿无偿捐献,并征得所有直系亲属的同意。捐献者本人或委托家属到天津眼科医院门诊办公室领取或于天津市眼科医院网站下载打印“天津市公民生前志愿捐献遗体眼球申请登记表、志愿书”各三份,本人亲自或委托家属将填写完毕的登记表、志愿书按照就近原则到公证处办理公证(免费),并将公证书和登记表各一份送交天津市眼科医院门诊办公室转交天津市眼库。捐献者一旦故去,为了保证遗体角膜的新鲜、完整,其协议执行人要立即通知天津市眼科医院医疗管理科或天津市眼库,商定接受遗体眼球的时间和地点。
首先,年龄应在1~75岁,性别不限,死亡至摘除时间为6小时以内最好;其次,捐献者未接受过角膜屈光手术、白内障及青光眼等前节手术,无眼部活动性炎症,无眼部肿瘤等症。活动性脑炎、肝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活动性炎症及白血病、狂犬病、败血症等均为绝对禁忌症。(详情可登陆天津市眼科医院网站http://www.oio.com.cn查询)。
干眼是一个医学专业名词,干眼是一种泪液和眼表的多因素病变,可导致眼部不适、视觉障碍、泪膜不稳定及潜在眼球表面损伤。患者常伴有泪膜渗透压增加和眼表炎症。干眼的症状可以表现为多种,如眼部干涩、视觉疲劳、灼热感、异物感、眼痒、眼红、畏光、迎风流泪、眼胀等,有时也会有分泌物增多的现象。甚至干眼并不都是表现为眼睛干燥,有些人反而会表现为泪液过多,如迎风流泪等。
引起眼红的病因有很多,眼部的手术和外伤,结膜、角膜、巩膜及虹膜的炎症均可引起眼红。临床上最易被误认为是“红眼病”的是球结膜下出血和腺病毒感染的急性流行性角结膜炎。其中,球结膜下出血可能与高血压、动脉硬化有关,有些不明原因,无需治疗,7~10天可自行吸收;腺病毒感染的急性流行性角结膜炎一般多发于春夏季,2周内具有传染性,一般病程3~4周。医学上“红眼病”是指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该病在夏秋季多发,是由肠道病毒70型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结膜炎。可单眼发病或双眼先后发病。常见的症状有眼皮红肿、眼白发红、流泪、眼痒、怕光、异物感等等。发生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同时注意自我隔离。
有些小孩在某一时期会出现频繁眨眼,有些家长以为孩子得了多动症,到处做检查,也找不到原因,其实大多数的孩子是由于眼部的疾患而引起。比较常见的病因有:(1)视疲劳、屈光不正;(2)睑缘、睑板腺相关炎症;(3)眼睑内翻倒睫;(4)睑裂闭合不全;(5)结膜炎,以过敏性结膜炎多见;(6)眼表药物毒性;(7)干眼症。
角膜移植手术本身仅仅是角膜移植的一部分,术后的处理和自我保健更是角膜移植手术成功的重要内容。(1)定期复查:请遵照医嘱定期复诊,紧急情况随时复诊。紧急情况包括:a.突然出现视物不清,视力下降。b.突然出现眼痛、眼磨、眼红、流泪、畏光。c.手术眼受到外部的创伤。d.突然出现的眼部其它不适。(2)角膜缝线拆除的时间:缝线松动需要随时拆除,成人一般术后6个月开始调整缝线,改善视力。原则1年拆除全部缝线,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及病情的恢复等)不同,拆线的时间有所不同。(3)如果不能到我院及时就诊,应马上到当地医院诊治,有条件者最好能回我院复诊。一般处理方法是:百力特眼药水,每2小时一次;2%环孢霉素眼药水,每天4次;典必殊眼药膏,每天睡前一次;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约3天后可根据移植片恢复透明情况,改为口服激素,逐渐减量,眼部继续滴药,但次数逐渐减少。(4)滴眼药水时滴管头不要碰到角膜移植片,两种以上的眼药水要交替使用,每次间隔几分钟,以保证药物在眼内的浓度。滴眼剂宜放于阴凉避光处。(5) 饮食注意: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忌烟酒,食品无绝对禁忌。(6) 活动与休息:术后避免剧烈运动,避免眼部外伤,应戴护目镜。
防治角膜移植的排斥反应要从预防和治疗两方面人手。角膜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一般不可能发生在2周之内,使用足量的皮质类固醇,术后1-2月内也很少发生排斥反应。发生排斥反应的高峰时间是在术后4—18个月,以后发生率逐渐下降,排斥反应常因为拆线、皮质类固醇减量和感冒而诱发,主要症状为视力下降。眼球充血、怕光和流泪,而且角膜移植片发生混浊。有上述症状时需立即到我院角膜病专科复诊。对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治疗,临床上主要措施有:①皮质类固醇的应用:这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排斥反应的药物,在应用过程中要坚持足量、规律和缓慢停药的原则,出现排斥反应后要加大用药量,局部应该要注意可能引起眼压升高等并发症。②环孢霉素A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免疫抑制剂,局部常规使用;全身使用一般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配合糖皮质激素使用。③如果已经发生排斥反应而治疗无效,移植片混浊,可考虑再次行角膜移植手术。
下列因素会使角膜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可能增大:①患者角膜基质层存在新生血管,因为新生血管使免疫细胞更容易到达移植片,识别并攻击异体抗原。②大的移植片因为携带的有效抗原强,并且靠近患者角膜缘,所以易发生排斥反应。③患者自身敏感性较高,也易发生排斥反应。④其他一些因素如炎症、眼部充血以及移植术后的其他手术操作也可能诱发排斥反应。具体地说,有严重新生血管的角膜病变(如角膜白斑、酸碱烧伤)、角膜炎症未控制时、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第一次角膜移植发生排斥反应需进行第二次角膜移植的患者,都比较容易发生角膜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
角膜移植是最先获得成功的器官移植术,因为正常的角膜无血管及淋巴管,移植片不易被患者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因而一般不会引起排斥反应。就像不同个体之间输血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一样,异体角膜移植也可能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特别是在移植片大、炎症期、角膜有新生血管形成、角膜组织抗原相差悬殊时,异体角膜抗原可以被患者的免疫系统识别,免疫系统进一步产生针对移植片的致敏淋巴细胞和抗体,淋巴细胞和抗体继而攻击和排斥移植片,终致移植片变性、混浊、瘢痕形成而失明。
如果进行充分的药物治疗后,角膜炎仍然得不到控制,在细菌毒素和机体免疫等因素的复杂作用下,角膜基质组织不断坏死脱落,溃疡继续向深部发展,进一步则会发生角膜溃疡部位的穿孔。如果不进行治疗性的角膜移植手术,炎症会迅速向眼内扩展,最后导致全眼球炎而丧失眼球。如果在病变尚未侵及全层角膜时选择板层角膜移植术,则可切除病变组织,还可减少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如果此时病变已累及全层角膜,则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彻底切除病变组织,控制炎症,以免发生角膜穿孔,而挽救眼球。但是,由于此时的角膜移植手术是在眼球处于一种极度充血的炎症状态下进行的,所以术后炎症有复发的可能;并且,炎症充血会增大角膜移植手术的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几率。故术后应严格遵照医嘱用药,及时复诊。本文系马林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