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眼科诊室来了一位30岁的男性患者,他双眼红、痒好几天了,并且眼皮上有很多脱皮一样的东西。之前他以为是得了红眼病,自己在药店买了几种眼药水和消炎药用了几天,结果都没见好,就到医院里来了。经过医生的检查,这位患者患的是眼部寄生虫感染。眼部常见的寄生虫感染有虱子和螨虫,其中虱子又分为耻阴虱和人虱。耻阴虱又称蟹虱,主要寄生在阴毛上,也可以侵犯其他部位的体毛,是一种性传播疾病。它的寿命是30天,离体2天即死亡。耻阴虱在眼部睫毛的寄生较为少见,这位患者恰恰就是耻阴虱病,引起了眼部的感染。医生检查发现,这位患者睑缘睫毛附近有形似蟹状的活动虫体及白色点状虫卵10余枚,虫体色与肤色相近,约1.5-2.0 mm大,有足数对。予取下虫体时虫体与皮肤附着牢固,有口器插入皮下;附着于睫毛上的虫卵数枚,周围皮肤有小出血点。医生为这位患者剪除了睫毛,用镊子夹出虫体及虫卵,并用40℃的热水做热敷,迫使耻阴虱从毛囊中跑出来,然后将眼睑缘清洁干净,再涂上红霉素眼膏,造成乏氧环境并起消炎作用。之后还叮嘱患者,尽快就诊于皮肤性病科治疗耻阴虱病,今后应避免不洁性生活,避免使用被污染床单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洗手; 2、核对眼药水: 3、拧开眼药水盖子,正确放置盖子,避免污染; 4、眼向头顶方向注视,左手用中指和无名指轻轻将下眼皮拉下成袋状;右手持眼药水或眼膏。 5、药瓶口距离眼2厘米,轻挤药瓶将药液滴入下眼红1滴,轻轻闭眼,注意不要将药液直接滴在角膜上(黑眼珠) 6、两种眼药水不能同时滴,应相隔10分钟以上。 7、滴眼药水后用手指压迫泪囊区2分钟。
在门诊经常遇到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散瞳验光产生疑问,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所以担心。其实不必。小孩子的眼睛较成年人调节能力强,常常能把一部分度数“藏起来”,要想验出真实的度数来,就必需点散瞳的药膏,把瞳孔散大后再验光。 这个过程在12岁以下的孩子,每天每眼两次,需要点三天,第四天复查验光。停药后瞳孔恢复大约需要20天,第21天到医院根据散瞳后的验光度数试片,这才是孩子的真实度数。在这期间,孩子看近会有些模糊,不必担心,会完全恢复。只不过对于上了学的孩子,会影响看书写字。尽量选择寒暑假。 在12岁以上的大孩子,可以在医院点药水,40分钟后验光。
什么是弱视? 眼球内外部无器质性变而矫正视力不到正常(小于0.9)叫做弱视。换句话说就是弱视患者经过配眼镜后视力仍达不到1.0。 弱视有什么危害? 弱视的儿童如不及早地发现和治疗,对患儿最大的危害是视力会永久低下(即使配镜也达不到正常视力),同时缺乏立体视,影响大学专业选择和择业。 弱视的治疗方法.坚持配戴眼镜:除了睡觉和洗澡其余时间整天都要戴着眼镜. .适当的弱视训练:目前弱视训练的方法有很多种,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弱视要早发现早治疗:弱视治疗的疗效,取决于治疗时机。年龄越小,疗效越好,治愈率越高,4-7岁治疗起效快基本都可治愈;8-10岁治疗略缓,10-12岁治疗缓慢,13岁以后则治愈基本无望现在我科采用中药艾灸-雷火灸治疗弱视,效果颇佳
长期戴美瞳 有哪些危害? 问:我孙女很爱美,老是化妆,还喜欢戴美瞳。看晨报说现在这美瞳会伤眼睛,能否请眼科的专家给我们好好讲讲? 厦门市中医院眼科李秀娟医生:美瞳是很多女孩子喜欢的装饰品,戴上美瞳能让眼睛变得又圆又大。不过,美瞳虽是隐形眼镜,但长时间佩戴对眼睛不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眼睛易被色素层损伤 美瞳含有色素,大多小品牌的美瞳色素直接印染在镜片表面,如果生产技术不过关,使用中可能有色素物质脱落,有可能会导致过敏,还会对角膜、结膜造成刺激,引发炎症。 2.缩小眼睛视野 有些美瞳为追求颜色夸张效果,采用了较小的光学区,这会缩小眼睛视物时的视野。染色的部分一般透光性比较差,所以戴上后就会感觉视野变小了,有一种“管中窥物”的感觉,这种“旁若无人”的状态对于开车、运动者非常不利。 3.角膜缺氧 有的美瞳含水量低,镜片透氧性较差,长期戴会因角膜缺氧导致眼红、眼睛不适、角膜新生血管等 。 4.眼部不适 美瞳有较多的沉淀物,色素又在镜片表面,可造成镜片的湿润性不良,易导致干眼症,主要表现是视疲劳、眼酸、有异物感、眼睛烧灼甚至视物模糊。因此,建议最好尽量不佩戴隐形眼镜,如果实在需要也应减少佩戴时间。
近几年,在我国青少年当中,近视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尤其在我院2008年高考招生体检当中,经统计,近视发病率竟然高达86%,面对这样一个数字,作为一名眼科医生,真诚的呼吁全社会来爱护孩子们的眼睛——心灵之窗。近视有真性与假性之分,就目前的医学现状而言,真性近视还是无法治愈的,然而假性近视通过治疗却可以治愈。真性近视除那些先天、遗传的近视患者外,大多是由于最初眼睛过度调节而造成的假性近视发展所致,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的表现一样,都是看近清而看远不清,经过验光,也有不同程度的近视度数,而且经过插片矫正,也能达到1.0的正常视力。但是对这样的患者进行充分散瞳后再次进行验光,度数会明显下降,甚至呈轻度的远视,而真性近视散瞳后验光,度数不会明显下降,因此,对于那些假性近视的患者,经过积极的有效治疗,是完全可以恢复正常视力而避免戴眼镜。目前在厦门市中医院眼科,运用耳穴贴敷,配合中药等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使得一些假性近视的孩子经过治疗,视力恢复到正常,具体治疗既是通过中药耳穴贴敷治疗,如眼、目1、目2、内分泌等穴位,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选取不同的耳穴治疗,每周一次,5次为一个疗程,同时配合中药口服,在贴耳穴的过程中,每天要进行相应穴位的按摩,同时也要注意用眼卫生,即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坐姿,尤其在躺着或趴着的时候,不要看书或写字,看书时,光线要适中,学习40分钟到一小时,要歇息10分钟,做一做眼保健操或开窗远望,以达到让眼睛得到休息,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暂时的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学习。现在对于初、高中的学生来说,课业非常繁重,每天都要学习到很晚,因此这部分学生的近视发生率更高,并且他们眼睛度数的进展也非常快,有的孩子几个月就要换一副眼镜,度数日益加深,对于这样的群体,想通过治愈他们的近视,目前还是达不到的,但是通过耳穴等综合治疗,完全可以稳定或减缓近视度数的进展,因为对于近视眼患者来说,能够做到近视度数的稳定无疑也是一个福音,否则,近视度数不断加深,当达到高度近视时,眼睛内的视网膜会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性改变,一旦发展到这个阶段,治疗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此,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只要我们积极主动的采取措施,对于近视我们还是有治疗办法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一个并发症,糖尿病是影响全身各个脏器和组织血管的糖代谢紊乱疾病,其中DR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欧美各国四大致盲眼病中占第一位或第二位的眼病。我国糖尿病患者也日渐增多,因此DR患者也随之增加,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病发病与男女性别及年龄无关,但与糖尿病病程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眼底病变随糖尿病病程加长发病率也逐渐升高,病情也逐渐加重,据统计,病程在五年以上者,25%出现该病变,病程在十年以上者,60%出现该病变,十五年以上者,达75%。病情越重,发病的机会相对增加。由于糖尿病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壁损伤,而出现眼底出血与渗出,临床上根据眼底表现,按由轻到重可分为以下二型六期:单纯型 Ⅰ期:视网膜有微血管瘤或并有小出血点。 Ⅱ期:视网膜有黄白“硬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 Ⅲ期:视网膜有白色“棉絮斑”或并有出血斑。 增殖型 Ⅳ期: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和(或)玻璃体出血。 Ⅴ期: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 Ⅵ期: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发视网膜脱离。 对于本病的诊断,最主要还是根据患者的病史,糖尿病是其前提,同时,在检查眼底时,一旦发现有DR,就应该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以确定处于DR的那一期,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因此,作为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到医院眼科检查眼睛,尤其是那些糖尿病5年或10年以上的患者,要每半年到医院检查一次眼睛,如果发现眼睛视力下降,则应该立刻到医院看眼科医生,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保存有效视力,力求将疾病控制在最轻程度,治疗效果也会更好。对该病的治疗,处于不同时期,治疗是不一样的,处于背景期,且未发现无灌注区时,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而一旦发现有无灌注区及发展到增殖期时,则要进行眼底激光及手术治疗,但此时的治疗也是比较被动与消极的,但这是目前唯一的办法,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良好控制血糖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DR,当发现有DR时,要早期治疗,争取避免进展到增殖期,影响治疗效果。但是如果发展到增殖期,激光与手术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同时配合中医中药治疗,对该病的治疗还是比较理想的,总之,定期复诊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比如在前一段时间的一位门诊患者就诊时称右眼视力突然下降3天,检查发现右眼玻璃体少量积血,网膜见大量点片状出血及渗出,同时网膜前见有条索样增殖膜,但是还未发生网脱,这种情况就是DR的Ⅴ期,)
病例1:近日,厦门市中医院眼科在体检中,发现有一位28岁的年轻人,虽然他双眼视力都是正常的,但是眼底有病变。医生问他,身体有没有其他疾病。他说,他发现糖尿病已经3年了,平时血糖控制得也很好。但是,经过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发现,他的双眼眼底,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微血管瘤,已经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I期了。病例2:某日,一位老太太由家属搀扶着走进了眼科诊室。她已经看不清楚东西三个月了,一开始只是觉得眼前有黑影在飘动,她不在意,没有到医院就诊,继续做家务、照顾小孩。近几日,黑影越来越大,已经看不见东西了,她才到医院来看病。老太太患糖尿病已经8年了,平时就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断续,血糖控制得也不是很好。经医生检查发现,她双眼玻璃体内有大量积血,并且已经是反反复复出血数次。因积血遮挡,眼底暂时无法检查。 科普知识:糖尿病患者眼部并发症是常见的,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屈光不正、虹膜睫状体炎、虹膜新生血管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眼球运动神经麻痹。其中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白内障,长期控制不好的糖尿病,随着病程的延长,几乎100%都会出现视网膜病变。中国糖尿病患者量居全球第二位,糖尿病比非糖尿病失明者多25倍。即使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糖尿病患者中知道这个疾病将引起视网膜病变的知晓率也低于37%。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疾病之一,并且治疗效果差,这都是糖尿病导致的。因此糖尿病人应采取下列措施保护眼睛。 (1)积极有效地控制糖尿病,使血糖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2)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压促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且加速其发展。 (3)早期发现眼部并发症。在下列情况下应做眼部全面检查:①在确诊糖尿病时就要全面检查眼部,包括:测视力、测眼压、查眼底。以后每年复查一次,已有视网膜病变者,应每年复查数次。②糖尿病妇女在计划怀孕前12个月内及确定怀孕时应查眼底,以后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③眼压增高,视力下降。已发现视网膜病变,不能解释的眼部症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都要请眼科医生全面检查。 (4)及时治疗。早期视网膜病变除有效地控制血糖及血压外,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确有一定作用。出现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及黄斑水肿时可采用激光治疗。出现白内障需手术治疗。
眼科小常识——翼状胬肉最近,厦门市中医院眼科门诊接待大量的患者,除了一些是白内障、青光眼、外伤缝合手术的患者外,最多的还是翼状胬肉患者。众多翼状胬肉患者的出现,引起了一些专家和厦门市民的关注。预防翼状胬肉眼病的发生,市民除了要对自己的眼睛进行必要的保护外,还需要对翼状胬肉眼病有所了解,从而降低此类疾病的出现。翼状胬肉眼病形成的原因?翼状胬肉是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一种赘生组织,是由于在睑裂区肥厚的球结膜及其结膜上组织向角膜呈三角形侵入,形成睑裂部位球结膜上的一种翼片状赘生组织,病变处充血、增厚,并有向角膜中央蔓延的趋势。翼状胬肉形态而言可以分为3个部分:翼状胬肉分为头部、颈部和体部,如下图所示,三角形的尖端称作头;在角膜上,颈部紧接头部跨越角膜缘,头部和颈部均与角膜表层组织紧密相连;体部覆盖巩膜,成为球结膜的皱襞,可伸展到眦角部,在鼻侧者可与半月皱襞相连。 根据胬肉眼病生长情况,可分静止性和进行性两种,静止性的胬肉,头部境界清楚而平坦,颈部及体部血管收缩纤细、组织菲薄,可以多年不发展;进行性的胬肉,血管充血、组织肥厚,头部呈灰白色隆起、肿胀,与头部接近的角膜浅层及中层有点状或片状浸润性混浊,整个球结膜亦表现轻重不等之炎症,生长迅速。一般认为本病与长期野外工作,受风沙、尘土、冷、热刺激及日光照射有关;同时,工作过度劳累、睡眠不足和结膜的慢性炎症也是诱发因素。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对其行手术切除是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但单纯切除其复发率高,可在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术后滴用一些抗菌药物,以防止感染及胬肉的复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提醒大家尽可能避免烟尘、风沙及阳光刺激,注意眼部卫生,患沙眼或其它类型结膜炎应及时治疗,同时应注意睡眠充足,生活规律,避免大便干燥等全身情况的调整。如果在治疗期间,中医认为应当忌食辣椒、大葱等刺激性食物,并应忌烟酒。由于气候及环境的原因,厦门是翼状胬肉高发的地区,术后复发率也相对较高,所以在翼状胬肉手术适应症的选择上要谨慎。
李女士今年37岁,是高度近视眼,某天她发现眼前有黑影子在飘动,自觉看明亮的地方、白墙壁和蓝天的时候,眼前有蚊子和线头样的东西在飞舞,并且和视线一起移动。立即到厦门中医院眼科检查,医生告诉她,她的视网膜出现了裂孔,但由于就医及时,没有脱离,于是立即给她进行激光治疗,把她的视网膜裂孔“补”起来。打激光只用了5分钟时间,花了几百块钱就把病看好了,而且视力也没有受到影响。医生告诉她如果没有及时就医,视网膜就会发生脱落,那么手术治疗需要花费一大笔钱之外,预后也会很差。李女士暗自庆幸自己及时就医才逃过一劫!眼前黑影飘动主要是由于眼内玻璃体液化、混浊或者出血造成的,玻璃体腔内的混浊物挡住了一小部分视线,眼前就形成一个“飞蚊”。当眼球运动时,玻璃体内的混浊物也随之发生运动,于是形成了眼前“飞蚊”。有70%玻璃体混浊医学上叫“生理性飞蚊症”,蚊子虽然在眼前飞很讨厌,但对视力没有影响。另外还有30%的眼前黑影飘,是由疾病造成的,主要是眼内出血、炎症等疾病造成的。其中最主要也最严重的疾病就是视网膜裂孔形成和视网膜脱落发生。眼前黑影飘动和闪光感预示着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在这个过程中就很有可能形成视网膜裂孔,如果在早期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就极有可能发展为视网膜脱落,导致视力严重下降,如不及时治疗就会失明。 眼前黑影飘动的高发人群主要是中老年人、高度近视眼和糖尿病人群。上述人群如突然出现眼前黑影飘动,应该及时就医,详细检查眼底,包括散开瞳孔后检查眼底、眼部超声检查等。如果是“生理性飞蚊症”,那么适当使用口服药物或中药方剂,平时注意适当的休息,避免劳累,做到工作、休息要有规律,长时间用眼每隔一小时休息5至10分钟,使用电脑时间不要过长,多进食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和水果等;如果是视网膜裂孔形成,那么就要争分夺秒的进行激光治疗,以免发展为视网膜脱落而导致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