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9日,《自然综述肾脏病学》(Nat Rev Nephrol)杂志刊发了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CSN)主任委员刘志红院士撰写的介绍中国肾脏病学发展现状(Nephrology in China)的综述。在该综述中,刘志红院士介绍了中国肾脏病的患病率和经济负担,以及透析、急性肾损伤(AKI)、肾移植和医疗改革的现状。现将部分核心内容介绍如下,与全国肾脏病医师共享。在中华医学会的支持下,CSN成立于1980年。至2012年,CSN已成长壮大至超过5000名会员。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成立省级肾脏病学会。过去30年间,经济的快速增长促使中国的临床流行病学也发生着变化,且这种变化的速度和规模可谓史无前例。具体而言,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中国公共健康资源的沉重负担。尽管CKD的负担代表了一种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为中国肾脏病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慢性肾脏病的负担 中国的CKD患者约有1.195亿。一项横断面、全国性的中国成人代表性样本调查显示,不同地区间的CKD患病率差异较大,总患病率为10.8%。尽管中国CKD的估计患病率与美国(13.0%)和挪威(10.2%)等发达国家相近,但却存在病因学上的差异。 据对透析患者进行登记的一个国家级系统——中国肾脏数据系统——数据显示,肾小球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SRD,57.4%)的最常见病因,其次为糖尿病肾病(16.4%)、高血压性肾损害(10.5%)和囊性肾脏病(3.5%)。这些数据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不同,导致这些国家ESRD的主要病因是糖尿病肾病(图1)。但值得注意的是,已有报告显示,中国肾脏病的流行病学正发生着转变。在中国老年患者中,导致CKD的主要病因是糖尿病和高血压,而非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此外,鉴于中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快速增长,中国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有可能将继续增长。实际上,在香港和台湾等中国比较发达的地区,糖尿病肾病如今已分别占ESRD病例的46.2%和43.2%。 中国大多数大型医院的肾内科均常规进行肾活检,为流行病学数据提供组织学证据。根据这些数据,61.7%~68.6%的肾活检样本证实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45.3%~54.3%,其他病因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1.1%~25.6%)、膜性肾病(9.9%~15.0%)、微小病变(10.9%)和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7.75%)。急性肾损伤 关于中国AKI发病率的资料极少。单中心的研究显示,AKI患者占总住院患者的2.41%~3.38%,其相关死亡率达18.57%~28.2%。在老年人群中,AKI的发病率超过14%,最常见的原因包括低血容量、肾毒性药物、心功能异常和呼吸衰竭。一项纳入1056例接受心脏手术患者的研究显示,AKI的发病率达31.1%,总住院死亡率达36.5%。据报告,在急性心衰和重症患者中,AKI的发病率分别达32.2%和34.1%。 在中国,药物诱导的肾损伤正成为AKI的主要原因。基于上海17家医院的一项AKI登记系统的数据显示,在1200例患者中,药物诱导的AKI占28.9%(主要常见药物见图2)。大约1/3受累患者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RRT)。住院死亡率达28.8%,仅54.2%幸存患者的肾功能可以得到完全恢复。提高对各种肾毒性药物的认识、合理应用药物、对使用具有潜在肾毒性药物的患者进行严格监测,是预防药物诱导的AKI所必须采取的措施。小结 在过去10年间,从基础科学到临床流行病学等覆盖整个肾脏病学领域创新性研究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肾脏病学的进步。伴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由中央政府资助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基金也显著增多。肾脏病学者已获得诸如国家基础研究项目等国家级科学项目的资金支持,过去10年间,由中国学术机构发表的肾脏病相关学术论文有了显著的增长,从2003年的23篇至2012年的245篇。由中国发表的学术论著仍在不断地增多,这将为世界肾脏病学领域知识的更新做出重要的贡献。透析的现状 与其他许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ESRD治疗的不足反映在透析率较低,其原因在于中国ESRD患者缺乏经济和临床医疗资源。中国血液净化学会的一项调查估测,2008年,中国大陆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ESRD时点患病率为71.9/100万人口(PMP),年度透析增长率为52.9%。在台湾地区, ESRD患者2010年的透析率达2584/PMP;我国香港和美国的透析率分别达1106/PMP和1870/PMP。如今,新的中国医疗改革策略正致力于改变这种现状。中国政府将扩大对更多慢性和重大疾病的优先医疗保险覆盖,降低患者个人的经济负担。2012年,中国中央政府将ESRD纳入了重大疾病清单,这为中国透析率及透析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证和资源。针对北京地区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的调查显示,队列人群的年粗略死亡率从2007年的47.8/1000患者年,上升至2010年的76.8/1000患者年。来自美国肾脏数据系统的报告显示,接受血液透析白人患者的年粗略死亡率从2007年的250.7/1000患者年,降至2009年的236.3/1000患者年。 因此,与美国相比,中国接受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主要死因见图3)。目前尚无有关中国人群透析预后的大型队列研究发表。但2010年开始,来自北京、上海和广州的45个透析中心已经加入透析预后与实践模式研究(DOPPS4,2009-2011),以期在国际背景下评估中国血液透析的实践模式与患者转归。 根据中国肾脏数据系统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中国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数为27万,接受腹膜透析者为3万。这显示,90%接受RRT的中国ESRD患者使用的是血液透析。随着ESRD患病率的快速增长,在中国,对腹膜透析作为一种治疗选择所发挥的作用进行评估,将非常重要。腹膜透析在某些方面可能优于血液透析,包括操作简单、需要较少的技术支持和电力。例如,偏远和农村地区的患者可使用腹膜透析,进行以家庭为基础的治疗。中国腹膜透析的可及性存在地区差异,大部分地区缺乏培训、教育和质控系统。尽管腹膜透析较血液透析花费较少,但对大多数患者而言仍是难以负担。为便于推广腹膜透析,中国政府正计划调整医疗报销政策,引入新的保险系统(尤其是农村地区),并扶持本土腹膜透析液的生产商。国家卫生部(现卫生计生委)已在全国认证了31个培训中心,以促进腹膜透析在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使用。这些中心负责建立区域性卫星中心,以实现基本服务,包括人员培养、患者教育、标准化方案的制定和质量保证方案的执行。最终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中国透析网络。肾移植 中国的肾移植始于1960年代。中国肾移植登记系统的数据显示,自1977年至今,已完成超过6万例肾移植;在过去5年间,全国每年完成肾移植约5000~6000例。移植肾的1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超过90%和70%。中国政府严格执行伊斯坦布尔宣言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器官移植的指导原则,并严禁器官买卖。中国的器官移植系统和器官移植的医疗服务,都在不断完善与提高。在中国,器官移植属于另一个专业体系,由中国器官移植学会监管。
健康人尿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每日排出量小于150 mg),蛋白质定性检查时,呈阴性反应。当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超过150mg/d,普通尿常规检查即可测出,称蛋白尿。如果尿蛋白含量≥3.5g/24h,则称为大量蛋白尿,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患者。 蛋白尿(Proteinuria)是慢性肾病的典型症状, 出现蛋白尿在排除其他如生理性因素、体位性因素等原因外,通过其他肾脏B超检查、肾功能检查、尿常规检查等,基本上可以判断是肾脏受损而导致的临床症状。哪些疾病会导致蛋白尿? 蛋白尿是各种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包括IgA肾病、膜性肾病、膜增值型肾炎、系膜增生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高血压肾损害、糖尿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紫癜性肾炎、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乙肝肾损害等。此外各种间质性肾炎如肾盂肾炎、痛风肾、药物引起的肾损害等也会出现蛋白尿,还有一些情况如剧烈运动、长途行军、高温环境、发烧、严寒环境、精神紧张、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也可出现蛋白尿,不过这些蛋白尿大多是一过性的。尿里有蛋白说明什么? 蛋白尿的临床意义非常复杂,临床上见到持续性蛋白尿往往意味着肾脏的实质性损害。当蛋白尿由多变少时,既可反映肾脏病变有所改善,也可能是由于大部分肾小球纤维化,滤过的蛋白质减少,肾功能日趋恶化,病情加重的表现。因此判断肾脏疾病损害的轻重,不能只凭蛋白尿来衡量,要综合尿蛋白的量和持续时间来全面考虑,还要结合全身情况及肾功能检查来确定。蛋白尿的危害是什么? 长期持续的蛋白尿会导致低蛋白血症,严重的会出现水肿,蛋白尿的最大危害是对肾小球系膜和近曲小管细胞有毒性作用,持续的蛋白尿会导致肾小球硬化,最终发生肾衰竭。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肾病综合症和持续性蛋白尿患者预后不良。在局灶性肾小球硬化,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IGA肾病,糖尿病肾病和慢性肾移植排异反应中,蛋白尿是肾脏病进展和病死率增加的显著独特的决定因素。事实上这些疾病的缓解,尿蛋白质排泄的减少,不论是自发的还是通过积极治疗所致,都可改善存活率。有蛋白尿怎么办?1、及时到肾病专科检查和治疗 尿蛋白检查可分定性检查、定量检查和特殊检查,普通的尿常规检查即包括定性检查,定性检查最好是晨尿,晨尿最浓且可排除体位性蛋白尿。为了明确诊断,蛋白尿患者除了检查尿液往往还需进行血液检查和B超、CT等影像学检查,部分患者需做肾穿刺才能明确诊断。尿蛋白的定量检查对病情和疗效的观察更为准确,24小时尿蛋白定量留尿方法:1.留尿之日早晨8时主动排尿,这次尿是8时以前产生的,应弃之不要。2.8点以后至次日8时,24小时内每次的排尿量,应全部保留在干净的容器内。3.次日8小也应主动排尿,这次尿是8时以前产生的,必须全部留下。4.将24小时的尿收集搅匀,记总量。5.将混匀的24小时尿液取出10毫升,送化验室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并告知化验室医生总尿量。尿蛋白定量留尿注意事项:(1)在气候炎热时,尿液中要放防腐剂,以免尿糖分解,发酵及细菌繁殖,从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2)把尿液放入冰箱内保存,较为理想。(3)有一个比较简单的保存尿液的方法:只要将放尿液的容器盖紧,放入冷水(注:隔2~3小时换一次水)中,然后放在比较阴凉的厕所里就可以了,不必放防腐剂或放在冰箱里了。(4)把收集的尿液放置于阴凉的地方,防止细菌侵入繁殖,以免影响化验结果。2、定时服药,定期复查 因大部分伴随蛋白尿的肾病是不断发展的慢性过程,蛋白尿一旦出现,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治疗,患者要有打持久战的长期思想准备,即使蛋白尿转阴,也不可擅自停药和减药,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此外定期复查也非常重要。临床通过中西医药物的联合应用,大部分患者的蛋白尿是可以缓解或完全控制的,同时也可以控制病情的不断进展。
一.有关蛋白摄入的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饮食不当,随之产生的疾病也有所增加,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而高蛋白饮食可直接影响肾脏,长期高蛋白饮食,促使肾小球产生高滤过,长期高滤过可导致肾小球硬化,如肾小球硬化程度逐渐加重,最终发展到肾功能衰竭,故饮食与肾有密切关系,如肾功能已有损害,高蛋白饮食更是促进肾功能恶化,再加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物得不到完全排出,逐渐氮质潴留进行性发展到尿毒症。1.肾功能有损害者当肾功能轻度下降,即GFR为60-90ml/min时,即应该给予低蛋白饮食,每天蛋白质摄入为每公斤体重0.8克。肾功能中度损害,GFR为30-60ml/min时,每天蛋白质摄入为每公斤体重0.6克。肾功能重度损害(GFR<30ml/min)时,每天蛋白质摄入为每公斤体重0.4克。糖尿病肾病患者有明显蛋白尿就应限制蛋白质摄入。每天蛋白质总量(动物蛋白>植物蛋白),碳水化合物可适当增加,补充热量,但大米面粉中均含蛋白质,故也受到一定量控制,只有山芋、菱粉、麦淀粉含蛋白少可适当补充。如血脂不高,可吃点肥肉。肾功能损害脏病人是否可以吃豆制品?对肾功能有损害的患者,根据其损害的程度不同,要求控制蛋白质的量也不同。因低蛋白饮食有延缓肾功能恶化作用。高蛋白饮食,是增加肾脏负担,长期高蛋白饮食量,可以促进肾小球硬化,当肾功能有轻中度损伤,内生肌酐70毫升/分钟,就应该适当饮食控制,以避免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在饮食分配上,要求动物蛋白大于植物蛋白。豆制品与大米饭一样都是植物蛋白,豆制品蛋白质含量超过米饭,所以要控制蛋白质的量。近来有人认为,植物蛋白豆类蛋白可能具有保护肾单位作用,可以提高植物蛋白的摄入。对这个问题还需得到大多数医务工作者认可,值得进一步研究,特别豆腐一类对肾脏作用意义。如果用麦淀粉(面粉抽去蛋白质后的制品,蛋白质含量仅0.6%)代替米饭,省下15克植物蛋白可以吃半斤豆腐或者一两黄豆(豆腐衣蛋白含量更高,二两含53克蛋白质,故豆腐衣不能吃)。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全日所供优质蛋白质食品要均匀分配在3餐,以利于更好的吸收及利用。肾功能损害患者限制蛋白质摄入必然导致人体必需氨基酸的缺乏,因此补充必需氨基酸(复方a-酮酸)对肾衰患者是必要的,大量研究证实低蛋白饮食加a-酮酸治疗可以改善患者残肾功能和营养状态。2.肾功能正常的蛋白尿:(1)肾病综合征:出现大量蛋白尿,同时伴低蛋白血症,高度浮肿,蛋白质适当增加补充体内流失的蛋白,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蛋白质补充大致在每公斤体重1.2-1.5克,当血浆低蛋白的基本纠正后,蛋白质饮食适当减少大约每公斤体重1-1.2克左右,以动物蛋白为主的高蛋白饮食(以瘦肉为主),忌盐。(2)慢性肾炎蛋白尿(24小时1-2克左右),蛋白质进量不宜过多,按每公斤体重1克左右,老年人0.8克左右,低盐饮食。3. 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海鲜、牛肉、羊肉、辛辣刺激性食物、酒及一切发物如:五香大料、咖啡、香菜等。二.有关水分和电解质的问题肾脏是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重要脏器之一,各种肾脏疾病易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因此肾脏病人的合理饮食对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起着很重要的作用。1.急、慢性肾炎:急、慢性肾炎病人很容易出现高血压和水肿,这是由于肾脏排泄盐的能力下降引起的。水钠潴留引起血容量增加和血压升高。因此慢性肾炎应限制盐和水分的摄入。对于还没有出现高血压、水肿和尿量减少的慢性肾炎病人,可以适当放宽,只要做到“限盐不限水”即可。而那些已经出现24小时尿量少于1 000毫升或出现明显水肿和高血压的病人,必须要做到“水盐双限”,每天只能吃2~3克盐。水肿严重时,每天食盐更要严格控制到2克以下(一个中等牙膏盖可装1.8克盐),或给予无盐饮食。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酱油、蚝油、味精、腐乳和豆豉都是含盐的,可以用柠檬汁、醋,以及少量的胡椒粉、芥末等香料代替,一样可以烹调出美味。盐腌制的肉类、蛋类和罐头食品也要少吃,如腊肉、腊肠、熏肉、香肠、香肚、火腿、猪肉脯、猪肉干、牛肉干、咸鱼、咸鸡、咸蛋、松花蛋、雪里蕻咸菜、大头菜、罐头肉、罐头鱼、罐头酱菜等。各种面制食品中一般也含有一定量的钠(小苏打),因此也应限量食用。2.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可出现高血压、水肿、高钾、高磷、高尿酸等水电解质紊乱,因此除了限制盐和水分的摄入外,同时要供给提高钙含量降低磷的饮食。含钙丰富的食品有牛奶、绿叶蔬菜、芝麻酱等。烹调鱼和瘦肉时,用水煮一下捞出,再进行热炒,能够降低鱼、肉的含磷量。高磷时少食芝麻、花生、瓜子、菌类、蛋黄、全麦面包、薏苡仁、干莲子、内脏类(猪肝、猪脑、猪肠、鸡肝等)、干豆类(红豆、绿豆、黄豆、黑豆等)、硬核果类(花生、腰果、开心果、杏仁、瓜子、黑芝麻等)食物和海产品等含磷高的食物,可食含磷少的食物如甘薯、马铃薯、白萝卜、冬瓜、丝瓜、鸡蛋白、粉皮、苹果、柑桔、橙、菠萝等。如果出现高钾血症,应限制含钾高的食物,如浓肉汤、鸡精、香蕉、哈密瓜、柠檬、橘子、竹笋、黄花菜、蚕豆、土豆、紫菜、海带、木耳、银耳等食物都尽量不吃或少吃。慢性肾功能不全易引起缺铁性贫血,应供给含铁丰富的食物及含维生素c高的食物,使三价铁还原为易吸收的二价铁,在配餐时在每日充足热量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富含铁的食物,如:肝、腰、肾、红色瘦肉、鱼禽动物血、蛋奶、硬果、干果(葡萄十、杏干、干枣)、香菇、木耳、蘑菇、海带及豆制品绿叶蔬菜等。铁的吸收利用率较高的食物有瘦肉、鱼禽、血、内脏,含血红素铁。吸收率为10%--20%。其它含非血红素铁的食物有乳蛋、谷类、硬果、干果的蔬菜(其中蛋黄为3%,小麦为5%)吸收利用率较低,在10%以下。同时要避免使用干扰降低吸收率的含草酸、植酸、鞣酸高的食物,如菠菜、苋菜、空心菜等。注意配备含维生素c高的蔬菜如西红柿、柿椒、苦瓜、油菜、小白菜等。在缺铁性贫血的饮食时不要饮茶,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肾结石的形成,主要原因就是饮食。它是由饮食中可形成结石的有关成分摄入过多引起的,因此要限制吃那些易促使结石形成的食物。(1)草酸钙结石:低草酸、低钙饮食。①要少吃菠菜、芦笋、茭白、荸荠、青蒜、油菜、雪里、洋葱头、萝卜、甜菜、辣椒、芹菜、浓茶、各种豆类、豆腐、牛奶、榨菜、海带、芝麻酱、香菇、虾米、巧克力、可可、核桃、果仁等;②提供产碱食物以碱化尿液,如多吃水果、蔬菜等。(2)磷酸钙和磷酸镁铵结石:低钙、低磷饮食及酸化尿液。①限制高磷饮食,包括蛋类、动物内脏、鱼卵、沙丁鱼、黄豆及花生等;②提供产酸饮食,如粮食制品、面条、面包等。(3)尿酸结石:低嘌呤饮食,多吃水果、蔬菜、牛奶,有利尿液碱化。(4)不宜饮用啤酒:酿造啤酒的麦芽汁中,含有钙、草酸和核苷酸成分,易使尿路结石发生。合理补钙,尤其饮食上补钙,肾结石患者往往“谈钙色变”,错误地认为肾结石的元凶是钙,其实不然,肾结石患者也需要补钙。第一是补充钙能与胃肠道中蔬菜含有的草酸结合成不溶性的草酸钙,随粪便排出体外,减少了部分被肠胃吸收和经肾脏排出体外的草酸,从而减少了形成肾结石的几率。第二是日本学者提出的“酸碱平衡学说”。即血液呈酸性时,结石容易形成。呈碱性时,抑制结石形成。缺钙时血液偏酸性,合理补钙,血液偏碱,这样反而有利于抑制结石形成。
目前主流的煎药方法是: 1、中药煎前先浸泡药物30分钟,然后以先武火后文火的方法煎药。 2、中药煎二/三次,二/三次的水混合在一起,然后分二/三次喝。 3、中药煎煮时,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第三煎则时间更长,以便将所有成分提取出来。 4、先煎、后入、布包、久煎、另煎、冲服、烊化、煎汤代水等特殊煎煮另述。 煎药容器容器一般分陶器、砂罐或铜制、搪瓷器皿,不宜用铁锅,以免药液变色。其优点在于传热慢,不和中药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疗效甚至一起而中毒。 煎药用水、加水量 古人对于煎药的用水非常考究,如雪水、春雨水、甘澜水,以其性味取其效。对于目前,可饮用的洁净的水,且含矿物质、杂质要少,可用清澈的泉水、河水及自来水。 加水量:根据饮片质地、吸水性能、煎煮时间长短、煎煮过程中蒸发量及煎煮后所需药液量计算加水量;理论上应为饮片吸水量、煎煮过程中蒸发量及煎煮后所需药液量的总和。 水的用量一般为:第一遍煎煮时为药材量的5-8倍,或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第二遍用水量可少一些。头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重新加水至高出药平面约0.5-1厘米,继续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15-20分钟即可。质地坚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质地疏松,或有效成份容易挥发,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则液面淹没药物即可。一般如果方中草、花、叶类药物较多,吸水量较大,煎煮前应补充加水,可以多放一点水。 药物浸泡 一般煎前要加水先泡半小时,以便煎出有效成分,同时避免煎药时表面糊化导致水分无法进入而无法煎出有效成分。同时应注意,不管是先煎后入还是什么,必须都要浸泡。笔者就有听导师说过,有患者大黄未浸泡,导致通便效差,经整改后则效如桴鼓。 煎药火候 煎药讲求先武后文,即先大火烧开后关小火20-30分钟。如遇解表药(感冒药),适当减少煎药时间。
血肌酐尿素氮高超过3月,还没透析,该注意什么1.明白什么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衰(即原发病),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疾病继续损害肾脏。 2.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不要太咸,不要吃太多蛋白质,要吃好的蛋白质(鱼肉蛋奶),不然会加重肾脏负担,加速肾功能恶化。控制磷、钠、钾的摄入。 3.控制血压:要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之内,老人家适当放宽。 4.控制血糖:血糖高影响的东西太多了,全身都可以受影响,要尽量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 5.预防感冒:炎症会加重肾脏的负担,有时候感冒引起的反应会增加肾脏的损害。而且肾衰的人是很容易感冒肺炎的,有的也没什么症状。 6.不要乱吃药:很多药物会引起肾损害,因此不要乱用药,包括草药、西药。看病吃药的时候告诉医生,你有慢性肾脏病的问题。 中医中药:中医的中药,和中成药以及中医的一些治疗是很有用。 肌酐高到一定程度了就要准备好要做透析,这样才能顺顺利利。不然到时候还得经过抢救之后进入透析是非常难受非常花钱的。
2015-10-23医脉通肾内科肾小球肾炎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对人体的损害不仅仅是肾脏方面的,肾小球肾炎是各种肾脏疾病中的一种,由于肾小球肾炎比较常见,很多患者都不以为然,殊不知肾小球肾炎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可小觑的,有的肾脏导致肾脏疾病终末期——尿毒症,这时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及其幸福生活,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肾小球肾炎的危害都有哪些。【危害一】蛋白尿:由于各种炎症介质及血管活性物质,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蛋白质滤出,引起蛋白尿,见于各型肾小球肾炎。【危害二】尿异常:肾小球肾炎会造成患者的尿量多数较少,大多数低于1000ml每天,少数可出现少尿,常伴有浮肿;肾小管功能损害较明显者,尿量增多,并伴有夜尿多,浮肿不明显,甚至出现脱水征象。【危害三】血尿血尿: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明显增加或毛细血管壁断裂引起的。见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及局灶性肾小球肾炎。【危害四】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有头痛、头晕、食欲减退、疲乏、失眠等,这与高血压、贫血、某些代谢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有关。【危害五】贫血:与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致红细胞的分化、成熟、释放减少有关。【危害六】其它:常因高血压、动脉硬化、贫血而出现心功能不全,尿中长期蛋白丢失,引起低蛋白血症。
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草酸钙可能引发肾结石”在许多人心里已经成为常识。提起“高草酸”蔬菜,人们第一个想到的恐怕就是菠菜,因而菠菜被不少人划入了餐桌黑名单。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范志红认为,菠菜确为高草酸蔬菜,却并不是唯一。以菠菜为代表的几类蔬菜草酸含量都较高,而一些我们自认为无草酸的食物其实也是“草酸携带者”。另外,人体自身也会产生草酸。 涩味越重的蔬菜 草酸含量越高 据范志红介绍,人体的草酸来源有两种,一种是随食物吃进体内的,叫做外源性草酸。另一种是甘氨酸、羟乙酸、羟脯氨酸、维生素C等物质在体内代谢之后转变成的草酸,叫做内源性草酸。内源性草酸在体内的含量很低,我们身体获得的大部分草酸来自于食物,比如部分蔬菜和野菜。范志红说,草酸是蔬菜中普遍存在的成分,不过含量差异很大,最多能够相差百倍。 一般来说,藜科、伞形科和苋科蔬菜,草酸含量都相对较高。根据美国农业部测定的数据,马齿苋草酸含量达1.31%,餐馆里常用来装点盘子的欧芹草酸高达1.7%.和这些蔬菜相比,菠菜的草酸含量还算相对较低的,为0.97%.范志红表示,鉴别蔬菜中草酸含量多少,通过口感就可了解。 一般来说,带有明显涩味的蔬菜草酸含量高,如鲜竹笋、苦瓜、茭白、番杏,这些蔬菜最好焯煮之后再烹调,不仅可以去除40%至70%的草酸,味道口感也会好得多。虽然这样会损失一点维生素C和叶酸,但只要多吃蔬菜,是能够补回来的。 大量喝豆浆、咖啡也会摄入高草酸 外源性草酸的主要来源是含草酸的蔬菜,不过,范志红提醒,除蔬菜之外,很多植物性食物中也都含草酸。如苹果、杏子、李子、芒果、樱桃、菠萝、柑橘类等水果中,都含有少量的草酸。蓝莓、黑莓和猕猴桃中的含量略多一些。如果感觉水果有点涩味,除了多酚类物质之外,草酸很可能也是一个原因。 此外,各种豆子、油籽和坚果中也含有草酸,比如花生、瓜子、杏仁、巴旦木、核桃仁、榛子之类,都含有一定量的草酸。各种粮食的胚也含有草酸,比如小麦胚芽中就含不少草酸。大豆和可可豆甚至是草酸含量相当高的食物,一些香辛料如肉桂里面也很多。 所以,如果大量喝豆浆或者大量喝咖啡,都是不可忽视的草酸来源。绿茶和花果茶里也存在草酸。此外,许多女性为了美容养颜服用太多胶原蛋白或每天过量服用维生素C(几千毫克),都可能因增加外源性草酸导致内源性草酸生成,增加肾结石风险。 为了不得肾结石少吃蔬菜“得不偿失” 由于内源性草酸很少,减少外源性草酸的摄入看似就成为避免发生肾结石的方法,因而很多人选择尽量少吃或不吃菠菜等高草酸蔬菜。然而这种做法无异于“因噎废食”。她表示,菠菜里的草酸未必一定会跑到尿里去,它可能在烹调中被除去。“实际上,并没有可靠调查数据能够证明,吃菠菜多的人或者吃蔬菜多的人,就有更大的机会患上肾结石。 富含草酸的食物到底能对结石的形成起多大作用,还要看用什么烹调方法来烹调蔬菜,看个人的胃肠道是否健康,身体对草酸的代谢能力如何,还要看摄入钙、镁等元素数量的多少。”范志红说。 由于蔬菜中含有相当丰富的钾,绿叶蔬菜中还含有较多的镁,这两种元素都有利于减少尿钙的排泄量,而尿钙浓度下降,对于预防肾结石是非常有利的。相反,食用大量鱼肉海鲜,蛋白质摄入量过大,钠盐摄入过多或者喝过多的甜饮料,反而会增加尿钙的排泄,增加肾结石的风险。 多补钙会增加肾结石风险吗? 这是很多服用钙补充剂的人都存有的疑问。对此,范志红解释,研究发现,补钙片过多,可能增加肾结石的危险;但摄入富含钙的天然食物,却只会降低肾结石的危险。研究者们推测,食物中的钙能在胃肠道中与草酸结合,形成草酸钙沉淀,就能阻止草酸被小肠吸收,让它穿大肠而排出体外,这是起到预防肾结石效果的关键所在。即便损失点钙,只要日常注意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就能补回来。
血尿是指离心沉淀尿中每高倍镜视野≥3个红细胞,或非离心尿液超过1个或1小时尿红细胞计数超过10万,或12小时尿沉渣计数超过50万,均示尿液中红细胞异常增多,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症状,大多数患者是在体检时发现血尿的,然而临床诊断血尿并非以尿潜血阳性(BLD+)为标准,BLD只是筛选血尿的一个指标。泌尿系统任何部位出血经过尿液排出均可引起血尿,表现为肉眼可见的尿色加深称为肉眼血尿,还有一种是肉眼看不到,但显微镜检查可以发现,称为镜下血尿,我们在临床所见大部分为镜下血尿。一般来说,40岁以下的大多为内科血尿,40岁以上外科血尿则更多。血尿病因有哪些?1、肾脏及尿路疾病(1)肾小球肾炎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我国血尿常见肾小球疾病为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2)泌尿系统感染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泌尿系统结核、泌尿系统霉菌感染等。(3)结石 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任何部位结石,当结石移动时划破尿路上皮,既容易引起血尿亦容易继发感染。大块结石可引起尿路梗阻甚至引起肾功能损害。(4)肿瘤 泌尿系统任何部位的恶性肿瘤或邻近器官的恶性肿瘤侵及泌尿道时均可引起血尿。(5)外伤 是指暴力伤及泌尿系统。(6)先天畸形 多囊肾,先天性肾小球基底膜超薄肾炎,胡桃夹现象(该病是血管先天畸形引起走行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左肾静脉受挤压,引起顽固性镜下血尿。右肾静脉径直注入下腔静脉,而左肾静脉须穿过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所形成的夹角注入下腔静脉。正常时此角45°~60°,若先天性此角过小或被肠系膜脂肪、肿大淋巴结、腹膜充填均可引起胡桃夹现象。诊断主要靠CT、B超、肾静脉造影检查。治疗须手术矫正)。2.全身性疾病(1)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2)结缔组织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硬皮病等。(3)感染性疾患 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丝虫病、感染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猩红热等。(4)心血管疾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肾栓塞、肾静脉血栓形成。(5)内分泌代谢疾病 痛风肾、糖尿病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6)物理化学因素 如食物过敏、放射线照射、药物(如磺胺、酚、汞、铅、砷中毒,大量输注甘露醇、甘油等)、毒物、运动后等。3.邻近器官疾病 子宫、阴道或直肠的肿瘤侵及尿路。发现血尿需要做哪些检查?1、血尿的定位分析 以下三种血尿,可用尿三杯试验加以区别。(1)初血尿血尿仅见于排尿的开始,病变多在尿道。(2)终末血尿排尿行将结束时出现血尿,病变多在膀胱三角区、膀胱颈部或后尿道。(3)全程血尿血尿出现在排尿的全过程,出血部位多在膀胱、输尿管或肾脏。2、常规检查方法(1)尿沉渣中管型 特别是红细胞管型,表示出血来自肾实质,主要见于肾小球肾炎。(2)尿蛋白测定 血尿伴有较严重的蛋白尿几乎都是肾小球性血尿的象征。(3)尿中含有免疫球蛋白的颗粒管型(IGM)。(4)尿红细胞形态 用位相显微镜检查尿沉渣,是目前鉴别肾小球性或非肾小球性血尿的最常用的方法。3.对血尿定位后,应进一步进行血尿病因的诊断 肾小球性血尿包括:感染性肾炎(包括EB、CMV、肺炎支原体、链球菌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包括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遗传性肾炎、家族性薄基底膜肾病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紫癜性肾炎、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毒物和药物引起的肾损害、代谢性疾病肾损害、原发于肾脏的肿瘤等)。以上疾病都有相应的血液检查,如考虑遗传性肾炎,需要追踪家系血尿史,还需要进行听力及眼底检查。大部分血尿患者最终可以通过肾活检确诊。 非肾小球性血尿包括感染、特发性高钙尿症、胡桃夹综合征、损伤、肿瘤、畸形等。需要进行尿培养、尿钙、左肾静脉彩超、及泌尿道造影检查等。对仅表现为单纯性血尿的患者,目前认为由于大多数患者的病变较轻微,因此可以不进行肾脏的病理检查,但要进行密切的临床随访。合并蛋白尿的血尿,需要积极治疗,因为蛋白尿是肾脏进行性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的治疗血尿病因复杂,有的病情很严重,应尽早去肾病专科检查确诊,及时治疗并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