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是可治愈性疾病,同其他癌症一样治疗方法也有很多种,其中放射治疗就是食道癌主要治疗方法的一种。食管癌要想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最主要的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通过电离辐射作用对肿瘤进行治疗,其目的在于对确定的肿瘤体积给予精确的辐射剂量,同时减少对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损伤程度,在根治肿瘤的同时,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患者高质量的存活,对某些患者放疗则作为高姑息性治疗的重要手段,如缓解症状及减轻痛苦。 食管癌放射治疗包括根治性和姑息性两大类。 治疗方案的选择,需根据病变部位、范围、食管梗阻程度和患者的全身状况而定。颈段和上胸段食管癌手术的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而放疗损伤小,疗效优于手术,应以放疗为首选。凡患者全身状况尚可、能进半流质或顺利进流质饮食、胸段食管癌而无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无气管侵犯、无食管穿孔和出血征象、病灶长度<7~8cm而无内科禁忌证者,均可作根治性放疗。其他病人则可进行旨在缓解食管梗阻、改善进食困难、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姑息性放疗。 放疗源的选择可采取以下原则: 颈段及上胸段食管癌选用4~8MVX线;中胸及下胸段食管癌选用15MV或15MV以上X线照射。根治性放疗每周照射5次,每次1.8~2.0Gy,总剂量为60~70Gy/7~8周。姑息性放疗也尽量给予根治量或接近根治量。 术前放疗主要适用于食管癌已有外侵,临床估计单纯手术切除有困难,但肿瘤在放疗后获得部分退缩可望切除者。术前放疗的剂量为30~70Gy/4~8周,放疗后4~6周再作手术切除。放疗期间每4周化疗一个周期,放疗后,每3周化疗一个周期。最近研究显示:与常规放疗相比,同步根治性放化疗可以使食管癌的1~2年绝对死亡率下降7%,局部残留/复发率下降12% 。 对姑息性切除后肿瘤有残留、术后病理检查发现食管切端有癌浸润、手术切缘过于狭窄、肿瘤基本切除但临床估计可能有亚临床病灶残留者,应进行术后放疗,以提高5年生存率。 术后放疗剂量为50~70Gy。近有学者建议采用食管癌体外三野照射法、超分割分段放疗,以及采用60Co、137Cs、192Yb食管腔内近距离放疗,以减少肺组织及脊髓所受的放射剂量而减轻放射损伤,提高放疗的疗效。照射方法包括外放射和腔内放射,术前放射和术后放射。 放疗会引发以下并发症: 放射性食管炎,多在2月内完全愈合,但50%者会发生食管狭窄; 可能出现放射性肺炎; 10%的长期生存者可发生放射性骨炎; 放射性脊髓炎见于过量照射脊髓区后半年至数年,重者可出现截瘫。 食道癌放疗患者除了积极配合治疗外,还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少吃多餐,戒烟戒酒,忌食辛、辣、硬、烫、煎炸及酸性刺激性食物,以防病变部位出血和梗阻。应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少吃甜食,每次进食后应适量饮水,以冲洗附着于病变部位的食物,增加放疗敏感性。值得强调的是,放疗后的毒副反应可以服用中药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已得到肯定。
放射治疗介绍一、哪些疾病适于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可适用于各系统肿瘤,主要可以用于下列肿瘤的根治性、姑息性和辅助性放疗:神经系统肿瘤:胶质瘤、垂体前叶肿瘤、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脑转移瘤和脊髓肿瘤等;头颈部肿瘤: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口腔癌、上颌窦癌、鼻腔筛窦癌和外耳道癌及中耳癌;胸部肿瘤:肺癌、食管癌和纵隔肿瘤等胸部肿瘤;消化系统肿瘤:肝癌、胃癌、大肠癌和胰腺癌等;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肾癌、前列腺癌、膀胱癌、阴茎癌和睾丸肿瘤等;造血系统肿瘤:霍奇金淋巴瘤和B细胞淋巴瘤、T/NK细胞淋巴瘤、原发皮肤淋巴瘤;妇科肿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恶性肿瘤等;其他:骨转移瘤、软组织肉瘤、乳腺癌及良性疾病如瘢痕疙瘩、Graves病等。二、放射治疗技术 1.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是一种高精度的放射治疗。它利用CT图像重建三维的肿瘤结构,通过在不同方向设置一系列不同的照射野,并采用与病灶形状一致的适形挡铅,使得高剂量区的分布形状在三维方向(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上与靶区形状一致,同时使得病灶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降低。 肿瘤放疗的理想境界是只照射肿瘤而不照射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肿瘤影像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肿瘤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和结构上的虚拟三维重建及显示技术。在传统的放射治疗中,我们所做的放射治疗无法进行有效的验证,我们不知道靶区的剂量分布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三维计划系统中,我们可以在基于病人实体的虚拟图像上通过计算得出剂量分布的真实情况,对照射效果进行适时的评价并进行优化。这样就改善了放疗计划个实施过程的精确性,最大程度的照射肿瘤,最好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 三维适形放疗是目前放射治疗的主流技术,适用于绝大部分的肿瘤,特别是在脑肿瘤、头颈部肿瘤(包括喉癌、上颌窦癌、口腔癌等)、肺癌、纵隔肿瘤、肝肿瘤、前列腺癌等方面疗效显著。 2. 调强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是指在三维适形照射的基础上对照射野截面内诸点输出剂量按要求的方式进行调整,经过旋转照射使射线剂量在体内空间分布与病变一致,形成高剂量区。这样不仅使靶区接受较高剂量的照射,提高了肿瘤控制率,而且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减少了正常组织的损伤,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是目前最为先进的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在我国也只有少数肿瘤治疗中心能开展。 调强放射治疗的适应征:(1) 神经系统肿瘤包括脑胶质瘤、垂体瘤、脑膜瘤、脑转移瘤、生殖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松果体、脊索瘤、颅内淋巴瘤、脑干肿瘤、脊髓肿瘤等。 (2) 头颈部肿瘤 包括鼻咽癌、喉癌、上颌窦癌、口腔癌及中耳癌等。 (3) 胸部肿瘤 包括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及乳腺癌等。 (4) 腹部肿瘤 包括胰腺癌、肝癌、胆管癌、肠癌等 (5) 泌尿及生殖系统肿瘤 包括前列腺癌、肾癌及盆腔肿瘤等 (6) 骨肿瘤 包括骨肉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等 (7) 其它 血管瘤、恶性肉芽肿等。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约70%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需要或可以采用放疗,但放疗有许多副作用,由于副作用的影响使得放疗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由于放疗对正常组织的副作用,使得放疗剂量不够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减轻放疗副反应,保护机体的正常功能意义重大。病人在大多数的西医医院进行放射治疗时,由于放疗本身对身体有较大的损伤,往往给正常机体带来不良影响,而西医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来减轻放疗反应,导致绝大多数在西医院行相关治疗的患者在放射治疗中出现严重的放疗反映,治疗期间这方面的主诉得不到重视,放疗后的副作用也将伴随患者以后的几十年,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放、化疗过程中引起的口干、咽干、舌燥、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的症状,食欲不振、纳差、恶心、呕吐、大便失常等,有时这种影响是很严重的,甚至不得不中断治疗,而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而放疗的远期副作用,包括口干,皮肤色素沉着,皮肤花斑状改变,肌肉萎缩纤维化,胃肠道易激惹综合征等等,都将一生伴随患者,并影响到患者本人,以至于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因此,预防或减轻放疗的副作用,提高疗效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成为越来越受到医学界重视的一个领域。广东省中医院放疗科以省中医院强大的中医基础为后盾,在常规西医放射治疗的基础上,以增效减毒为目标,研究实践出大量的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对肿瘤放射治疗后的诸多毒副作用的治疗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 清热利咽,养阴生津方治疗放射性口咽反应方法:麦冬10g 胖大海10g 千层纸10g 白茅根10g ,反复焗服(林毅教授经验方),1剂/日,当日可反复焗服,饮水1500ml以上,简便易行。适应症:放射性口咽反应,包括口干、咽干、舌燥等禁忌症:脾胃虚寒、阳虚患者治疗效果:放疗开始即焗服此方中药,可减轻口干的程度,并减少口腔粘膜损伤的程度及比例。2. 食疗方治疗放射性口腔粘膜溃疡方法:生臭草 50克、绿豆50克、粳米100克、鱼腥草50克(刘伟胜教授经验方),煮粥频服。适应症:放射性口腔粘膜溃疡,包括口腔白膜,糜烂等禁忌症:脾胃虚寒、阳虚患者治疗效果:放疗开始即坚持服用,可增强食欲,减轻咽痛,口干等症状。3. 中药雾化治疗放射性咽喉反应:方法:丹参注射液5ml、复方苦参注射液2ml、生理盐水5ml混合后雾化吸人,每日1-2次,每次20分钟。适应症:放射性咽喉反应,包括包括口干、咽干、咽痛、舌燥等治疗效果:放疗开始即行喷喉,可减轻咽痛,口干等症状。 4. 土黄莲液湿敷治疗皮肤放射反应方法:适量土黄莲液浸湿纱布,敷于放射野皮肤适应症:治疗放射性皮肤反应,包括皮肤红肿,色素沉着,水泡形成,皮肤渗液等禁忌症:皮肤感染、过敏者,皮肤溃疡者治疗效果:放疗开始即行土黄连湿敷放射野内皮肤,可延缓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时间,并减轻放射性皮炎的严重程度,减少湿性脱皮的发生率。 5. 中药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方法:本方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法,随症加减,常规肛管插至直肠部位后,予本方中药保留灌入直肠,并尽量保留较长时间,待药物成分被直肠吸收后再自行随大便排出。(药方:白及15、黄芪15、三七片10、丹参10、乳香15、白术15、地榆10、黄连10、黄柏10、蒲公英15、败酱草15、大黄10。浓煎50ml备用)适应症:放射性肠炎,症状主要为腹泻,里急后重感,便后不尽感,频繁便意但大便难出等禁忌症:直肠穿孔、直肠溃疡治疗效果:出现立即厚重感即便后不尽感后,坚持每日中药保留灌肠,可减轻立即厚重感,减少直肠粘液分泌对肛周皮肤的刺激,可有效的预防放射性肠炎的发生。6. 中药雾化治疗放射性咽喉反应:方法:生地30g,金银花15g,玄参20g,麦冬15g,菊花20g,玉竹15g,荷叶30g,浓煎备用,使用时取浓煎中药5ml,2次/日,氧气雾化吸入。每日1-2次,每次20分钟。适应症:放射性咽喉反应,包括包括口干、咽干、咽痛、舌燥等。治疗效果:放疗开始即坚持中药雾化喷喉,可有效的减轻放射治疗后的口腔粘膜炎症,并减少口腔粘膜感染的发生率。7. 芦荟治疗皮肤放射反应方法:适量芦荟去皮后,敷于放射野皮肤适应症:治疗放射性皮肤反应,包括皮肤红肿,色素沉着,水泡形成,皮肤渗液等禁忌症:皮肤感染、过敏者,皮肤溃疡者治疗效果:放疗开始即行芦荟敷于放射野内皮肤,可延缓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时间,并减轻放射性皮炎的严重程度,减少湿性脱皮的发生率。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疾病的根本性手段,术后无需应用放疗, Ⅰ期不建议行术后化疗。Ⅱ期建议行术后化疗。若患者有内科疾病无法接受手术或拒绝手术者,放疗则是另一种可供选择的根治性治疗措施。 对于局部晚期肺癌患者,术后放疗则能显著提高区域性肿瘤控制率,但对生存率提高不是非常显著。随着放疗的精准性有了明显提高,肿瘤区域的放疗剂量被提高了而肿瘤周边正常组织器官的剂量则降低了。晚期肺癌的放射治疗:1.脑转移是肺癌较常见的远处转移,NSCLC患者脑转移发生率约为25%。约有1/3-1/2的肺癌患者直接死于脑转移[2], 多发性脑转移采用全脑照射,射野的下缘一般在颅底线,但要包括蝶窦的下缘,以充分包括中颅窝的脑组织。全脑照射40Gy/16次,3.2周,局部肿瘤加量10Gy/4次,0.8周;或全脑照射30Gy/10次,2周,局部肿瘤加量15Gy/5次,1周。手术切除单发转移灶后也应给予全脑照射30Gy/10次,2周。立体定向放疗,如γ刀和X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的适应证是孤立性脑转移病灶,但应该在全脑照射的基础上进行。2骨转移 约20%~40%的肺癌病人发生有临床症状的骨转移。最常见的骨转移部位是:脊椎骨、骨盆、股骨髂骨。肺癌骨转移大多为溶骨型,成骨型少见。放疗是骨转移主要的姑息治疗手段,目的在于缓解疼痛,阻止发生病理性骨折,或因骨破坏造成进一步的并发症,保持患者的活动状态。肺癌骨转移放疗症状总缓解率为51%,完全缓解率为46%。常用的方法有30Gy/10次,25Gy/5次和8~10Gy/1次。4上腔静脉压迫症 上腔静脉压迫症(SVCS)在肺癌病人中的发生率不到5%,主要症状有明显气急,甚至端坐呼吸,严重的头面、颈部、两上肢和胸壁水肿,胸、腹壁静脉怒张等。临床所见的SVCS中80%由肺癌引起。SVCS能威胁病人的生命,产生颅内高压,或产生气道阻塞。所以SVCS应作为急症来处理。对于NSCLC的SVCS,如果尚未发生远处转移,建议给予较积极的放疗,开始时使用较大的分割剂量,3Gy~4Gy/次,先照射4~5次,而后改为常规分割照射至60Gy~65Gy。放射野尽可能包括全部临床肿瘤,如有可能尚应包括同侧肺门和纵隔引流区。在放疗的同时也可合并使用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