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至今还没有找到该病的明确起因,西医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目前儿童发作性睡病首选心理和行为治疗;成人一般给予抗睡眠药以兴奋中枢神经,但都是暂时缓解症状,药物治疗也有可能引起副作用。中医对发作性睡病的描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载:“卒然多卧者……邪气留于上焦,上焦闭而不通,已食若饮汤,卫气久留于阴而不行,故卒然多卧焉”。治疗上,根据辨证论治理论,施以中药汤剂或各种针灸疗法。发作性睡病作为一种罕见病,针灸治疗可以活跃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避免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并且见效快。然而目前在中国知网报道的针灸治疗本病的文献仅28篇,且多是个案报道和临床观察,尚未有系统的临床试验研究。本文针对此28篇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从患者、干预措施、对照和结局四方面予以总结,为后续开展针刺治疗发作性睡病的效果比较研究提供参考。1.患者(Patients)目前文献报道中所参照的诊断标准有以下来源:《国际睡眠障碍分类》标准(2002年发布的ICSD-1,2005年发布的ICSD-2),《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版,以及《实用神经病学》及《神经病诊断学》的诊断标准。由于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病因不明者为原发性发作性睡病,如果有其他疾病引起类似发作性睡病的症状,均属于继发性或症状性发作性睡病。有1篇文献报道了本病研究过程中的相关排除标准:①年龄<5岁或>50岁;②意识障碍或其他严重躯体疾病不能配合者;③患有脑部肿瘤、癫痫等其他引起睡眠障碍的神经系统疾病者;④合并有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2.治疗措施(Intervention)发作性睡病,目前普遍从心、脾、脑论治,病位在心、脾,同时与肺、肾关系密切。病性为本虚标实,阳虚为本,湿邪困脾为标;病机为阳气不振,湿邪困遏;治疗主要目的是健脾祛湿,扶阳抑阴,协调阴阳平衡。从心论治:《灵枢·邪客篇》:“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为阳中之太阳”;《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临床治疗补“内关”和“神门”,振奋心阳而醒心神;温针灸“通里”镇静安神、调心气;“心俞”,针感传至前胸,以振奋心阳,散发心室之热;配以“神堂”、“魄户”能起到扶佐心阳宣发,调节阴阳之动态平衡。另《千金翼方》:“鼻交頞中一穴,……主多睡健忘,……莫不神验”,采用经外奇穴“鼻交”,配“神门”以清心醒神。从脾论治:《伤寒源流犀烛》:“多寐,心脾病也。一由心神昏浊,不能自主;一由心火虚衰,不能生土而健运”;《脾胃论》:“脾气虚则怠惰嗜卧”;《丹溪心法·中湿》:“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嗜卧。”临床治疗针刺“膻中”、“中脘”、“气海”,使脾胃气血通达,“外关”作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促三焦之气运行;另补“足三里”和“关元”,健脾益胃;针刺“血海”、“膈俞”,行血调血。补“阴陵泉”、泻“丰隆”健脾祛湿化痰;针“三阴交”健脾、益肾、舒肝,振奋脾气;温针灸“脾俞”,健脾利湿、和胃升清;温针灸“大钟”,益肾平喘。肝胆湿热者泻“阳陵泉”、“行间”、“丘墟”;脾肾阳虚者灸“命门”、“肾俞”;肝气郁结,气郁生痰者,针“太冲”,可配“合谷”开四关。从脑论治:《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针诸阳之会“百会”,手、足三阳经交会穴“大椎”,配“四神聪”、“神庭”、“上星”、头维”、“本神”、“风池”、“风府”、“天柱”、“完骨”、“太阳”,醒神开窍、升阳启闭,提升一身之阳气;加醒神要穴“水沟”、“印堂”,使卫气由阴转行于阳,针达病所;另髓之会穴“绝骨”与“风府”合用,补脑益髓,并辅以梅花针沿着督脉、膀胱经、胆经循经叩刺头部,疏通经脉,益气活血,激发经气。从阴阳论治:《灵枢·寒热病》:“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素问·诊要经终论》:“秋刺夏分,病不已,令人益嗜卧,又且善梦。”《奇经八脉考》“阳入阴则寐,阴出阳则寤。”“照海”、“申脉”分别通于阴、阳跷脉,“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补“申脉”泻“照海”,调理虚实,使阴阳交会;郄是经脉气血汇集之处,也有针刺阴跷脉郄穴“交信”,阳跷脉郄穴“跗阳”,调节阴阳二跷脉,使气血通达,阴阳平和。从脏腑论治:采用七星针叩刺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肺俞至肾俞;或“督脉十三针”与背俞穴交替电刺激;贴压神门、心、脑干、枕小神经点、脾、内分泌、交感、三焦等耳穴;或三棱针在皮质下、交感和心等耳穴放血;促进脑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脑组织血液供应,调节植物神经系统以调节内脏功能。也有通过穴位电刺激,合谷、曲池、风池、足三里、三阴交、涌泉,使机体产生的信息由感觉神经向上传导,作用于大脑皮层,从而维持正常的觉醒状态。3.对照(Control)只有2篇文献提到了对照设计,均给予口服中枢兴奋剂,硫酸苯丙胺5mg,日3次;或苯丙胺5mg,每日早服用1次,维生素B620mg,维生素B120mg,日3次。4.结局(Outcomes)绝大多数文献采用临床症状评定标准,并且评定标准并不统一,亦未说明标准来源。小结从目前针灸治疗发作性睡病的临床报道来看,普遍证据等级不高,循证证据尚有待完善。由于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罕见病,所以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个案报道较多,这些个案对临床和科研都有一定的启示:1.本病青少年较多,早期容易误诊,所以在诊断一定要公认和明确;2.针刺治疗本病方法各异,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对于各种方法的综合,或是某种特色疗法,可以设计多个治疗组进行比较;3.对照组可以是西药的普遍治疗方法,或是辨证论治中草药治疗,从不同角度探索针刺治疗可能存在的潜在疗效或优势;4.结局指标,除了有效性指标以外,还要考虑患者的依从性和生存质量。下一步,我们拟综合上述临床报道,结合专家经验,尝试开展针刺治疗发作性睡病的效果比较研究。在患者筛选、针刺治疗方案、西医治疗对照和疗效评估方法上,均在征求临床专家和方法学专家的基础上,按照效果比较研究的设计方法,撰写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为针刺治疗发作性睡病的疗效提供一份可靠的循证证据,并推广应用。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在不该睡眠的场所和时间,发生不可克制、而非正常睡眠的病理现象。1880年法国医生Gelineau首先对其症状进行了描述,主要表现为睡眠发作、猝倒、入睡幻觉和睡瘫,也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征。其次还可能出现肥胖与性早熟、复杂性运动障碍、焦虑或抑郁等其他特征表现。但仅有10%的患者具有四联征的全部症状,所以临床上也非常容易发生误诊。这种以嗜睡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睡眠障碍性疾病,特征性病理改变是下丘脑外侧区分泌素神经元特异性丧失。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注射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H1N1)疫苗可能增加了儿童患病的易感性,然而注射H1N1疫苗与发作性睡病是否相关,目前尚无定论。至今还没有找到该病的明确起因。作为一种慢性罕见神经系统疾病,常在青少年起病,并持续终生,但只是一个良性过程,不会发展得更为严重。普遍认为有两个发病高峰,分别为10岁和25岁。欧美、日本等国发作性睡病的患病率达1/2000~1/600,我国患病率约为0.04%左右。发作性睡病可以影响患者的智力,发病年龄越小,对智力的影响越大。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目前的治疗本质主要也是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治疗方式主要为药物治疗,但尚无针对发病机制的药物问世,本质仍是对症治疗。虽然心理行为干预对本病治疗有效,被认为与药物治疗同样重要,但目前缺少循证医学证据。改善症状,维持接近或高于正常的觉醒程度及社会功能,尽可能减少伴随症状或疾病,减少和避免药物干预带来的不良反应,是本病的总体治疗目标。在我国,更多患者求助于中医治疗,我国最早发表针刺治疗发作性睡病的报道是1976年,近40年来陆续又有很多包括中药汤剂和针刺治疗本病的相关报道。
2月8日,在上海市政府举行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防疫专家确认,气溶胶传播确定为新冠肺炎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卫健委2月5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关于传播途径是这样描述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是主要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现在已经明确了气溶胶传播是新冠肺炎的另一传播途径。 那么,究竟什么是气溶胶传播呢?我们应该如何防护呢? 气溶胶传播是呼吸道疾病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前两天介绍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时,提到了呼吸道飞沫传播。飞沫,主要指咳嗽、打喷嚏、谈笑、呼吸的时候,从口腔、鼻腔喷出的气体、唾液等细小飞沫。这些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就形成了气溶胶,吸入后会导致感染。 它与呼吸道飞沫传播不同的是,飞沫传播只要避免与来自疫区的人或已确诊的患者近距离接触,避开飞沫就可以了。而气溶胶传播是气溶胶长期停留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或者患者排出的粪便或吐出的痰液里干燥之后漂浮在空气中。也就是,病毒可以直接在空气中短时间存活。这也是我们发现,有些人没有到过疫区,也不认识或近距离接触过确诊患者,却可能与病毒擦肩而过,“不明原因”地引起感染。 口腔科诊疗特殊,常用的超声洁牙机、水气喷枪、高速涡轮机旋转的时候,都会裹挟着病人的体液、飞沫等一起形成气溶胶。如果有潜伏期的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诊,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气溶胶就很可能携带着病毒在空气中悬浮,随着气流的飘动,容易被没有防护的其他患者吸入,形成交叉感染,因为每一个口腔科患者在治疗时都不可能带口罩。这也是目前不能进行一对一操作的科室暂停门诊,或非急症患者暂缓诊治的原因之一。 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尽量避免长时间待在密闭空间,避免增加感染的几率。 2. 戴口罩,勤洗手,不要用手触碰眼、口、鼻。 3. 居家环境注意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 外出回家后,注意鞋底清洁,倡导公共场合不能随地吐痰。 5. 用完厕所冲水前,记得盖上马桶盖再冲水。 6. 家里卫生间的地漏保持湿润,平时可以用塑料装水堵住地漏。
2020年2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我们再从临床特点方面认识一下这个疾病。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潜伏期是多长时间? 潜伏期,是指病毒从侵入人体到人体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潜伏期时间的长短,与病毒数量、毒力、繁殖能力,以及不同人机体抵抗力的强弱等多种因素有关。但一般而言,同一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是固定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潜伏期,就是这种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以后,出现临床症状之前的一段时间。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来看,五版方案认为该病的潜伏期是1-14天,多为3-7天。 但是,临床已经发现,人体即使感染了这种新型冠状病毒,也不一定出现临床症状,也就是无症状感染者。很多无症状感染者是在密切接触者中发现的,他们虽然没有症状,但是核酸检测呈阳性。这也加大了防控的难度。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如何诊断? 湖北省和湖北省以外其他省份临床诊断是区别对待的。现仅介绍湖北以外省份的诊断标准。 (1)疑似病例:有下述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并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两条;或者没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但临床表现中的三条全符合。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14天内,在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旅行或居住,或者在有病例报告的社区居住; -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为阳性)有接触史; -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有发热或者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这些患者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者来自有病例报告的社区; -聚集性发病,也就是发病前14天内,在一个家庭、一个工地、一个单位等小范围内,已经发现2例及以上确诊病例。 临床表现: -发热伴呼吸道症状,或仅发热,或仅有呼吸道症状; -具有影像学肺炎特征;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2)确诊病例:具备疑似病例的标准,并且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即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为阳性; -患者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病轻重的判断标准有哪些?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 轻型:患者临床症状轻微,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 普通型:患者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以见到肺炎表现。 重型: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部分重症患者无明显呼吸困难,仅表现为低氧血症。 危重型:(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出现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出现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要ICU监护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以出现中低热,甚至没有明显发热表现。 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后如何? 五版方案认为,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预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与其它病毒导致的肺炎、流感等如何鉴别? 五版方案认为,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多达100余种,其中病毒约占30%,而且其它病毒导致的肺炎与常见的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SARS冠状病毒等有相似之处,单从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难以鉴别,需依靠病原学检测来区分。 也就是临床症状、胸部影像学检查不能作为鉴别的标准,仍需要依赖于病原学检测(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为阳性;患者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6.如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在这里不讲述具体的专业治疗手段,仅根据推出的五版方案,列出公众能够容易理解的相关治疗知识。 (1)疑似病例应单人单间隔离治疗,确诊病例可收治在同一病室。危重症病例应尽早收入ICU治疗。(2)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3)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4)患者常存在焦虑、恐惧情绪,要加强心理疏导。 7.中医如何认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及治疗?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各地要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患者的体质情况,参照推荐方案进行辨证论治。(具体推荐方案略)
2020年2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我们再来认识一下这个疾病吧! 1.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样冠状病毒是一类吗? 目前研究显示,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同源性达85%以上。 2.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大多数冠状病毒会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会出现感染却无症状,或者有症状并且渐进性加重,更会引起肺炎、重症肺炎,并且可在人际间传播。 3.哪些方法可以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氯仿等大部分消毒剂可有效灭活病毒。但是,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该病毒,应避免使用含有氯己定的手消毒剂。 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传染源是哪里?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另外,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所以,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不适,但体内可能已经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也能够引起传染。这种隐匿性,也给防控带来了难度,需要我们时时警惕潜在的风险。 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通过哪些途径进行传播? 呼吸道飞沫传播:这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飞沫,主要指咳嗽、打喷嚏、谈笑、呼吸的时候,从口腔、鼻腔喷出的气体、唾液等细小飞沫。如果这个人是病毒感染者,近距离接触的人就有可能被这些飞沫所感染,从而也会感染病毒。所以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出门或少出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会,在公共场所必须佩戴口罩,尽可能减少被感染的几率。打喷嚏、咳嗽的时候务必使用纸巾或肘部捂住口鼻。 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指与被感染的人直接接触;间接接触传播指间接接触了感染者污染的物品。在我们还不能明确谁已经感染了病毒的前提下,日常生活中最核心的做法,就是及时洗手,做好手部卫生,不要用手触摸口、眼、鼻。 粪口传播:钟南山院士团队发布的老年人防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指南指出,最近检测发现,患者粪便可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故未能排除粪口传播的可能性。粪口传播,就是病毒通过大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然后又进入人体消化道引起病毒感染。阻止粪口传播最有效的途径,还是注意手卫生。比如摘掉口罩前后、接触宠物前后都要用流水洗手。除了洗手,还要洗脸、洗鼻腔。使用马桶后,注意盖好马桶盖后再冲水。保持家里通风换气。 6.新型冠状病毒可能会母婴传播? 据媒体2月5日报道,武汉儿童医院确诊两例新生儿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小确诊的患儿出生仅30小时。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专家考虑,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存在母婴垂直传播途径。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主任医师陈敦金表示,从理论上看,所有疾病都有母胎垂直传播的风险。这一例出生30小时即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儿,究竟是否为母婴传播?他认为,还需严格鉴别。“从理论上来讲,出生24小时之后,新生儿身上的细菌、病毒都有可能是外来的。所以这例患儿是通过母胎垂直传播感染还是水平传播感染,也就是说是不是妈妈传染给他的,目前还不知道。”他表示,“从理论上来讲,两种方式都有可能”。陈敦金说,这种母亲受感染的新生儿大部分都是剖宫产的,因此还要看孩子出生时是否受到了母血的污染。根据既往的“非典”孕妇的有限资料显示,SARS冠状病毒母胎垂直传播概率很小。 陈敦金表示,由于目前还不能够排除母胎垂直传播的情况,所以国家卫健委的文件及由其牵头撰写的《妊娠期与产褥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建议》中,都推荐新生儿出生后应单独隔离14天,并密切观察有无感染的临床表现。产妇与新生儿分开隔离,不可同处一室。 该《专家建议》还指出,目前,尚不确定母乳中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因此对于疑似或已确诊感染的孕妇的新生儿,暂不推荐母乳喂养。但建议定期挤出乳汁,保证泌乳,直至排除或治愈感染后方可母乳喂养。 (相关报道见:https://tech.sina.com.cn/roll/2020-02-05/doc-iimxxste9146608.shtml) 7.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对所有人群均普遍易感。也就是无论婴幼儿、儿童还是青壮年、中老年,普遍容易感染。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不受年龄限制,男女老幼均可见,而且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发生,冬夏季多见。如果面瘫病长期不愈,或伴有并发症,通常会引起患者的心理情绪障碍。所以,做到早察觉、早就医对面瘫病的治疗非常关键。 1.面瘫都有哪些表现? 面瘫,是面神经受损所引起的面部肌肉瘫痪,俗称口僻,口眼歪斜。通常起病较急,发病之初可有面部轻微疼痛、麻木,或耳后部疼痛,进而出现眼裂增大,眼睑闭合不全,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健侧歪斜,刷牙、饮水、进食功能受限。部分患者可以出现味觉减退,听觉过敏。一般是单侧起病,且右侧多见。 2.引起面瘫的原因都有哪些? 面瘫,分为两大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如果是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一般都是患者受风着凉引起,所以平时生活细节需要注意,比如夏季开窗通风、吹电扇、吹空调,或是起居习惯,晨起洗头洗澡,头发未干即出门,或是饮酒后受风,或是长期工作压力大,身体疲劳,抵抗力下降等,均有可能引起面瘫。另外,临床上还有一种机械损伤后所致的迟发性面神经麻痹,如面神经的炎症、肿瘤、血管病变和外伤累及面神经而导致继发性或症状性面神经麻痹。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大多因脑血管意外或脑肿瘤和脑外伤引起,最大特征是额纹和眼裂两侧大致对称,皱顿、扬眉和闭合时,两侧大致相等,另外可伴有一侧肢体瘫痪。也就是病变多发生于口角,眼睛和额纹正常,这是从外观上初步判断面瘫病是否伴有脑血管病的依据之一,确诊时还需要进一步检查头颅CT或核磁。所以,一般来讲,如果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等脑血管病发病诱因,或患者年纪较大,多通过头颅扫描帮助确诊是周围性面瘫还是中枢性面瘫。 3.面瘫患者平时生活需要注意哪些? 面瘫病发病不受年龄限制,男女老幼均可发病,有部分患者对面瘫病有易感性,也就是不只一次发病。所以平时生活习惯和护理就很重要。避风寒,清淡饮食,注意休息,如果眼睑闭合欠佳,睡觉时可以戴眼罩,眼干流泪,可以适当用眼药水。平时做面肌训练,如睁眼、皱额、吸吮、翘嘴唇、开口笑、提嘴角、吹口哨、噘嘴唇、拉下颌等动作。 4.面瘫病多长时间能完全恢复? 面瘫病分为四期,急性期(发病1~7天),静止期(发病 8~14天),恢复期(发病15天~3个月),3个月以上为后遗症期。 急性期的正确有效治疗对面瘫的预后非常重要,延迟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差,后遗症越明显,虽然也能改善症状,但完全治愈比较困难。原因是单侧面神经因非特异性感染造成长期水肿压迫神经纤维的损伤脱髓鞘病变已经不可逆。 面瘫病的恢复程度与发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不同程度的失神经支配恢复时间不一样。一般来讲,无失神经支配者,恢复时间3-6周;部分失神经支配者3-6个月;完全失神经支配者,一年以上或不能治愈。 5.面瘫病的后遗症都有哪些? 难治性面神经麻痹,指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经过3 个月治疗后仍留下的后遗症,如眼睑下垂,口角歪斜,面部肌肉萎缩或痉挛,是临床顽症之一。顽固性面瘫,一般占到30%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面肌痉挛、联动症。联动症具体可以表现为,当病人瞬目时即发生病侧上唇轻微颤动;示齿时,病侧眼睑不自主闭合,或闭目时病侧额肌收缩;更有在进食咀嚼时有病侧眼流泪(鳄鱼泪征),或颞部皮肤潮红,局部发热,汗液分泌等现象(耳颞征)。 6.面瘫病需要激素治疗吗? 面瘫病通常采取神经营养药及B族维生素,如果有病毒感染可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对没有禁忌症的病人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短期治疗。激素治疗通常在发病1周以内,这是面神经炎症、水肿急性进展阶段,使用激素冲击治疗,72小时之内效果最佳。激素的使用剂量和减量标准,需要听取专业医师意见。 应该注意的是,激素并非适用于每一个患者。如果面瘫已经超过一周,神经水肿高峰已经过去,用激素意义不大。另外,对于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严重骨质增生患者,结核病患者和感染未控制的患者都要非常谨慎,注意激素的副作用。 7.面瘫病什么时候采用针灸治疗合适? 这个问题不同医师,尤其中、西医师之间认识有差异。个人认为,建议针灸治疗早介入,针灸治疗在面瘫病的不同病程,针刺的穴位、手法是不同的,急性期针灸治疗,有助于疏通面部经气,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提高神经兴奋性,加速面神经管水肿的吸收。 8.还有哪些治疗面瘫的方法? 中药内服,可以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养血和血,祛风通络,通过中医师辨证论治取效。另外,还有割治、埋线、穴位注射、药物贴敷等,具体有待于患者的治疗意愿和个人治疗感受来选择可接受的疗法。 最后,还是那句话,得了面瘫,您一定不要着急,这个疾病病程比较长,恢复程度因人而异,心理情绪障碍也会延缓病情恢复。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尽可能早恢复,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面肌痉挛是一种针灸科常见疾病,多发病,并且属于难治性疾病。现简单介绍一下本病,以期更多的人对本病发病、治疗及预后、护理有所了解。 1.症状表现 面肌痉挛,指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阵发性发作,短则数秒,长则十余分钟。初起症状多为一侧眼周轻微颤动,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发展为面颊、口角甚或半侧面部肌肉抽动。可因疲劳激动、情绪紧张时加重,无法自行控制,安静时减轻,睡眠时消失。多数为单侧发病,极少数双侧发病。 2.发病人群 本病发病与性别、年龄没有必然因果联系,但中老年女性居多。现代工作生活精神压力大,或长时间看电子产品,故临床上年轻人患本病也较为多见。 3.治疗方法 西医普遍认为面神经中枢段受到血管压迫所致,部分患者是周围性面瘫恢复后所出现的后遗症。微血管减压术为治疗首选,另有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及营养神经、抗惊厥等药物口服。 中医治疗绿色、无毒副作用,一般多采用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施治,部分患者疗效明显,作用持久。由于本病为临床难治之症,病程长短对于疗效影响很大,越早治疗能获得越好的疗效,病程越长,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改善症状。 4.预后 有报道称,约10%患者可自然缓解。但本病常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忧郁焦虑等被诱发或加重,常反复发作,临床治疗效果较差。 5.护理 本病为慢性疾病,尽管病情进展不快,但长期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会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情绪及社交障碍。“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提倡平日里用温水洗脸,避免紧张劳累,健康生活,调整心态,戒烟少酒,低盐低脂饮食,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心情舒畅,找到排解情绪的合适方法,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促进疾病恢复。
春天为四季之首,万物滋生,陶渊明在他著名的《归去来辞》中就有“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感万物之得时,叹吾生之行休”的感慨。诚然,春季生机盎然,人体内的气血经过一冬的收敛闭藏,开始舒散,转向体表,所以人们愿意增加室外的活动量以舒展筋骨,流畅气血,造成体内气血的相对减少,因此出现人们常说的“春困”现象。但不应增加睡眠去适应,而应积极地活动,或饮少许有兴奋作用的茶、咖啡之类以提神,体格略弱的也可以少量服用些西洋参、蜂王精之类的补品。这一季节小儿的活动增加,生长加快,故而对儿童要注意给予足够的营养,常规的三餐之外可以补充适量的饼干、点心、巧克力等,以保证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家中有老人的,也企望到室外活动,每苦体力不足,中年曾经奔波劳碌,触冒风雨,伤损肾精的,更会觉得腰腿酸疲,古人诗有“春来老腿酸于醋”的话,大概就是这种感觉,不妨用腔骨或棒骨(须砸开)1000-1500g,加枸杞子、怀牛膝各15g,炖汤喝,可以补肾生髓,强筋健骨,祛除风湿。患有慢性病的人此时会有所感觉:患慢性肝病的会感觉症状明显,性急易怒或郁郁不乐,肝功能异常也会加重,需要调节情绪,注意休息,不剧烈活动,但要到花园、树林、河湖旁散步消遣,舒展肝气,忌辣椒、葱蒜、酒类、黏食等,多吃些青菜、豆腐、蛋类、牛奶等。患慢性胃病的此时疼痛等症状加剧,此乃春季肝气旺,克伐脾胃所致,要保持心情愉快,不吃煎、烤、黏腻不易消化的食品,大便干燥的可以喝些蜂蜜,加食些山药等补脾润肠的东西,大便溏稀的则可以辅食些莲子粥之类以补中固肠。春季又是百草滋生,野菜遍地的时节,方便的人家常喜欢买些苦菜、苣荬菜之类佐餐,可以清火开胃。自己去采挖食用,更是别有情趣,只是要注意三点:一是一定要洗涤干净,避免不洁致病。二是注意不可采挖灰菜,有的人对它过敏,误食可以出现蔬菜日光性皮炎。三是现代工业日趋发达,环境污染也随之加重,采挖野菜要选择田间、空地、山坡、树林等处之干净场所,工业品堆积地、污染严重的沟渠两旁等不易采挖食用。本文摘自《孔令诩临证精要》“医论医话”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