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5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A.存在2项(或更多)下列症状,每一项症状均在1个月中,相当显著的一段时间里存在(如经成功治疗,则时间可以更短),至少其中一项必须是(1)、(2)或(3)。 (1)妄想; (2)幻觉; (3)言语紊乱(例如,频繁地离题或不连贯); (4)明显紊乱的或紧张症的行为; (5)阴性症状(即情绪表达减少或动力缺乏)。 B.自障碍发生以来的明显时间段内,1个或更多的重要方面的功能水平,如工作、人际关系、或自我照顾,明显低于障碍发生前具有的水平(当障碍发生于儿童年或青少年时,则人际关系、学业或职业功能未能达到预期的发展水平)。 C.这种障碍的体征至少持续6个月。此6月应包括至少1个月(如经成功的治疗,则时间可以更短)符合诊断标准A的症状(即活动期症状),可包括前驱期或残留期症状。在前驱或残留期中,该障碍的体征可表现为仅有阴性症状或轻微的诊断标准A所列的2项或更多的症状(例如,奇特的信念,不寻常的知觉体验)。 D.分裂情感性障碍和抑郁或双相障碍伴精神病性特征已经被排除,因为(1)没有与活动期症状同时出现的重性抑郁或躁狂发作;(2)如果心境发作出现在症状活动期,则他们只是存在此疾病的活动期和残留期整个病程的小部分时间内。 E.这种障碍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例如,滥用的毒品、药物)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 F.如有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或儿童期发生的交流障碍的病史,除了精神分裂症的其他症状外,还需有显著的妄想或幻觉,且存在至少1个月(如经成功治疗,则时间可以更短),才能作出精神分裂症的额外诊断。标注如果是:以下病程标注仅用于此障碍1年病程之后,如果他们不与诊断病程的标准相矛盾的话。初次发作,目前在急性发作期:障碍的首次表现符合症状和时间的诊断标准。急性发作期是指症状符合诊断标准的时间段。初次发作,目前为部分缓解:部分缓解是指先前发作后有所改善,而现部分符合诊断标准的时间段。初次发作,目前为完全缓解:完全缓解是先前发作后没有与障碍相关的特定症状存在的时间段。多次发作,目前在急性发作期:至少经过两次发作后,可以确定为多次发作,(即,第一次发作并缓解,然后至少有一次复发)。多次发作,目前为部分缓解多次发作,目前为完全缓解持续型:符合障碍诊断标准的症状在其病程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存在,阈下症状期相对于整个病程而言是非常短暂的。未特定型
有些人有“上腹胀痛,烧灼感”,就以为自已得了胃病,到处求医,服了数月的药也不见好转;有些做了数次胃镜检查,报告可能有“浅表性胃炎”;患者更相信自已患了“胃病”。谁知,这可能不一定是“胃病”。 临床上,有以下的疾病,如抑郁症、躯体化障碍、疑病症、焦虑障碍等病,有可能也有“上腹胀痛,烧灼感”,实际上并不是“胃病”;有些患者也有些做了胃镜检查,报告也有“浅表性胃炎”;可是按“胃病治疗”,就是一点效也没有;按抑郁症等来治疗,“胃病”就好了。因些情绪低落的情况下,上腹所谓“胀痛、烧灼感”,有可能不是真正的“胃病”;患者应予注意。联系邮箱:ccqlzlb@foxmail.com
人患抑郁症时一般的表现为情绪低落,很忧伤,无心情做事,觉得对不起人家,自已有罪;话少,不想答理人家,活动少,兴趣下降;自已觉得无能力,什么事都要做不成;还有睡眠障碍,性功能下降,食欲下降。有些有自杀的想法及行为。 然而,有些患者上述的表现得比较轻;却表现为:胸闷,透气不畅,背部不适;有些甚至出现“心绞痛”。检查心肌酶、心电图却不见很大的异常。实际上就是抑症时,患者的一些躯体化表现;也就是说,表现象有“心绞痛”,实际上是抑郁症。有些检查有“轻微心肌缺血的表现”,这时患者可能坚信患者有“心脏病”,而不是心理疾病。医生的判断也出现一些问题。 有些感觉“快要死的感觉,心脏象要跳出去,非常惊恐”,那是抑郁症时伴的的一种“惊恐障碍”,常到急诊科检查,也检不出什么问题。 有1例患者做了心脏“搭桥”手术,术后也常感“心前区不适”,还焦虑症不安;后来服了抗抑郁药才好转。 因此这类患者不访在心血管科,心理科都要看一下,介定是什么问题,才做下一步治疗。
一个人如果胃内有了一个大溃疡,会经常出现上腹痛,做胃镜会发现溃疡的存在;如果某人得了尿路感染,可能会出现尿痛、尿频、尿急;如果某人患了严重的心律系乱,可能会有心悸的感觉,心电图会显示心律系乱的类型。这些病叫躯体病。 有一种情况是这样,一个人没有消化系统疾病,却有很多消化系统疾病症状,如打嗝,上腹烧灼感,腹痛、腹胀,慢性腹泻。一个人经常有呼吸急促,自感透不过气的感觉,却检查不出肺有什么问题。一个人感到头痛、颈痛、腰痛,却始终检查不出运动系统有什么间题。这种具有躯体疾病的症状,却不发现有躯体病的存在,经一定的时间观察后,就是躯体化障碍。 躯体化障碍有多系统的不适感系,如精神:失眠、心烦;中枢:头痛、眼花、行走不稳、手发抖;心血管:胸闷、心绞痛,心悸;胃肠道:打膈,腹胀,“胃痛”,大便烂、多;呼吸道:象透不过气之样,呼吸急促感,干咳;泌尿:尿痛、尿频、尿急;运动:颈痛、腰痛,肌痛等等;可能有其中1-2个症状,可能有其中很多症状。 躯体化障碍的患者常到处去检查,各医院都去,做过很多检;各种检查均发现问题少,或未发现问题。症状与检查所见很不相称。患者往往不相信,明明感到不适,却检查不出问题,以到往更高级的医院检查,即使花光身家也所不惜。 以前对躯体化障碍的认识不足,往往诊断为神经衷弱、胃肠神经官能症;认为没有什么好治的。现代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提高了对躯体化障碍的认识。原来躯体化障碍患者脑内,特别是皮质下部分核团、边缘系统;5-HT(五羟色胺)的含量低于正常人,于是用提高脑内5-HT的药物治疗,收到很好的疗效。 例1:**,女,40岁,自感夜眠不好,尿急、尿频2年来诊。患者曾到过10多家医院检查,花了5万多元钱,均未发现问题;也按尿路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用抗生素治疗过,均未愈。来诊诊断:躯体化障碍;治疗40多天而愈。 例2:**,女,42岁,1年来表现失眠、心烦、头晕、头痛、“胃不适”,进食不佳,到过数家医院检查,花钱2万多元;后来发现“脑血管畸形”,作介入治疗,又花9万多,病反倒越来越重。后来诊断: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治疗后明显好转。 例3:**,男,23岁,失恋后失眠、头痛、厌食、腹胀、行走不稳3年,不能工作。也曾到过数家医院检查,做胃镜检查示“慢性胃炎”,治疗,无效。其它未发现明显特殊。来诊后按躯体化障碍治疗,症状消失,已能工作。
在一起相处及工作的人,最应注意人际关系,与这些人保持讲话与接触,是很关键的,即使你我意见不合,能对话,能接触,就会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平衡;如果不讲话,不接触,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到你生活工作;这就产生“心境恶劣”。
精神分裂症一、概述: 精神分裂症基本特征:基本的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 1857年法国Morel-称:早发性痴呆 1874年德国Kalbaum-称为紧张症 1871年Hecker-称为青春痴呆 1896年德国克雷丕林-认为上述病症其实就是同一种病的不同类型,称为:早发性痴呆 1911年瑞士布鲁勒(E.Bleulre)-认为其中心的问题是人格分裂,称:精神分裂症 二、病因及机理病因:1、遗传因素 2、个性特征 3、环境、社会心理因素 4、器质问题 5、生化物质异常 多巴胺(DA)功能亢进学说,70年代前后,一些基础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存在DA功能亢进1、 抗精神分裂症药物都具有抗多巴胺作用;2、 苯丙胺(促DA释放),可引起精神分裂症样症状;3、 大脑内的DA糸统。 ⑴黑质-纹状体通路⑵中脑-边缘通路⑶中脑-皮质通路⑷间脑:结节-漏斗;丘脑下部-中隔;丘脑下部-脊髓D1-黑质纹状体,伏隔核,边缘糸统D2-与D1类似,以纹状体、脑垂体为主D3-嗅结节、下丘脑、伏隔核、中隔、黑质、腹侧被盖区;脑垂体无期D3D4-额叶、边缘糸统D5-额叶、边缘糸统DA-自身受体分布在黑质、腹侧被盖部的DA神经元胞体、神经未稍的突触前膜上 多巴胺功能亢进学说的改进1、 额叶多巴胺功能不足;前额叶的DA神经活动可以抑制皮鞋质下的DA神经活动;额叶多巴胺功能不足时主要以情感淡漠、意志缺乏为主;2、 以阳性症状为特征者,脑内的DA亢进区主要以皮质下核团为主。三、临床表现1、 一般改变2、 感知觉障碍: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3、 思维障碍:言语连贯性改变、逻辑性障碍、妄想4、 情感障碍:淡漠、倒错、脆弱、幼稚、高涨、低落5、 行为障碍:怪异、紧张木僵、重复、伤人、毁物6、 自知力:缺如7、 智能障碍:始正常、后渐衰退。四、诊断:1、 特征性症状:言语性幻听 评论性幻听 思维散漫、破裂 思维中断 逻辑倒错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被洞悉感 被控制感 被害妄想 被动体验 原发性妄想 情感淡漠 情感倒错 怪异行为 紧张木僵2、 社会功能下降,自知力部分或全缺失3、 病程1月以上4、 排除诊断: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应激障碍、五、治疗:1、传统药物: 氯丙嗪 奋乃静 氟哌啶醇2、 非传统药物 利培酮奥氮平阿立哌唑喹硫平氯氮平齐拉西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