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目前,全世界约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其中每年约有150万患者发生骨折,其中椎体骨折约为1/3、髋部骨折约为1/5、腕部骨折约为1/6、其他部位骨折约为1/6。约20%的骨折患者在1 年内因骨折后卧床不起而引起呼吸、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最终导致死亡[1] 。目前对骨质疏松治疗研究目前大多集中在内科,由于内科治疗使用雌激素、钙剂、活性维生素、降钙素和氟化物等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较大、价格昂贵,难以推广。国内外研究表明运动疗法对OP 的治疗比较有效。WHO明确提了OP 治疗的3大原则:补钙、运动疗法和饮食调节。1.1 定义 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OP)最早由Pommer 在1885 年提出。1993 年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症研讨会将该症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至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主要特点是骨量减少,包括骨矿物质和骨基质等比例的减少;骨吸收出现、骨小梁稀疏、变细甚至断裂等一系列骨的微观结构退化现象;骨的脆性增加,强度下降,降低了对原有载荷的承受能力,在不大的外力作用下也极容易发生骨折。由此可见,骨质疏松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状态。图1就可以清晰的演示出骨质疏松的本质,即骨质的减少,而骨组织中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比例正常。1.2 分类 按病变范围,OP可分为全身性骨质疏松与局限性骨质疏松。我们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全身性骨质疏松。它包括:(1) 原发性(生理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年龄增长必须发生的生理性退行性病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中,又可以分为两型, Ⅰ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见于绝经后妇女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的骨质疏松。Ⅱ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65 岁以上的老年人。Ⅰ型与Ⅱ型常合并出现(2)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由其他疾病或其他原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等。(3) 特发型骨质疏松症。多见于8~14 岁青少年或成年,多伴有家族遗传史,女性多。1.3 骨质疏松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许多可能的病因中,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缺乏雌激素与钙是其主要的原因。骨量的减少可以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骨的形成减少;二是骨吸收的增加。因此各种因素只要能导致骨的形成减少和吸收的增加都会导致骨质疏松。(1)年龄因素原发性骨质疏松在老年人极为多见。女性多见于绝经后,男性多在55岁后。女性发病较早且数倍与男性。(2)内分泌因素雌激素可以减少骨吸收和增加骨的有机质的合成,为钙盐沉积提供场所。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就会导致缺钙,并且影响有机质的形成,从而导致骨质疏松。雄激素减少影响蛋白质形成,是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他与骨质疏松有关的激素还有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活性维生素D等。(3)营养状况机体每日需要量约600~800mg钙。绝经后妇女每日需要量为1500mg,都必须从饮食种摄取。如果钙摄入不足,为了维持血清钙的正常水平,就要从骨中提取。我国绝经后妇女每日钙摄入量约为300~400mg。我国的饮食习惯导致长期低钙饮食是导致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营养不良也可以引起严重的蛋白质缺乏,导致骨质疏松。(4)生活方式与机械活动体力活动对骨骼的影响极大,活动越多,对骨的牵拉力越强,就能促使破骨细胞转变为成骨细胞,有利于新骨形成。长期闲居以及各种原因的废用,由于对骨骼的机械刺激不够,以致骨形成少而骨吸收多,导致骨质疏松。骨折与骨病长期固定后也会导致骨质疏松。缺乏户外活动,日照不够导致维生素D不足也是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1.4 骨质疏松治疗的一般原则 (1) 增加骨量和延缓骨量丢失 一般认为,20岁以前为骨量增长期,40岁以后骨质开始逐渐丢失,50 岁以后(尤其是绝经初期), 女性的骨质丢失加速。因此,在骨量增长年龄阶段即青少年时期,应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尽量增加骨峰值,并使之维持一个较长时间。高平,徐苓[3] 等通过对从事高强度训练8 年以上的我国男女运动员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值的测定和分析,发现男、女运动员各检测部位的骨峰值均高于普通人群, 并具统计学意义。赵杰修[4]等随机抽取了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系与化学系171名在校男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BMD和体质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短跑组武术组等与对照组相比具有较高的骨密度值,并有高度显著差异性(P<0.01)。这些研究结果,提示运动对于峰值的骨量积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尤其对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 适量的运动可通过有效提高骨峰值而减少其将来骨质疏松的发生。而在骨量丢失年龄阶段即进入40 岁以后,尤其在女性绝经期前后,应尽量设法延缓骨量丢失;在骨量快速丢失阶段应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张林等[5]通过对清华大学绝经后75名女性教师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研究,运动组实施健身运动,对照组日常生活不变,结果表明运动对绝经后妇女骨量的维持作用主要在于抑制了骨代谢的骨吸收过程。 (2) 预防骨折发生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预防骨折最有效的措施除使骨峰值达最大、延缓骨量丢失外,还可改善居住和交通环境,减少摔倒的外部条件。适量运动可明显提高肌肉的力量,增强肌肉对关节的控制,减低摔倒的几率。同时肌肉力量的增加可有效降低骨质丢失的速率;运动可明显加速血液循环,避免关节僵硬,有效提高神经系统的调控能力,减少跌倒,降低骨折危险性。(3) 对症处理 可针对患者疼痛、骨折等症状和特征采取药物、物理、外科等措施加以治疗。2 骨质疏松运动疗法的回顾 1947年,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了Asher的一篇题为《床上的危险》的著名文章。他指出长期不运动会导致严重的骨质丢失[6]。后来,人们从宇航员的身上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失重状态类似于不运动。通过对运动员的骨密度的测量,发现他们的BMD均高于一般人。这从另一个侧面证实运动的积极作用。近20年来,人们的研究对象多为绝经期的妇女和老年人,研究内容主要为什么样的运动方式,何种运动项目在提高和维持BMD上较为有效。但是具体的锻炼频率强度和时间还不清楚。目前,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兴起,人们对运动的骨性效应的研究也向深度发展。国外已有人发现不同的VD受体基因影响运动的骨性效应,受体为bb型基因的人对运动的反应超过其他基因类型的人[7]。也就是说在相同的运动量的情况下,VD受体为bb型的人的骨矿密度要比其他类型的人容易提高和维持。3 运动疗法的作用的机理3.1 运动的应力效应 运动对骨骼产生的应力导致骨组织的特异性变形,使骨细胞成骨细胞均受到刺激。实验证明,施加于体外成骨细胞的机械应力导致DNA合成的增加,继而DNA的表达产物胶原蛋白的合成也增加,这样就提高了骨质的水平,此时骨的形成率大于不运动时的形成率,因此运动使骨质增加,BMD也随之增高。在绝经后的妇女和老年人中,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骨质的大量丢失,从而起到了维持骨质水平的作用。3. 2运动的激素效应适量的运动可提高雌激素及睾酮的水平,通过调节内分泌而作用于骨,Alaia通过对运动与骨骼健康的研究认为内分泌在维持骨骼正常代谢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6]。主要是可以促进骨的蛋白质合成,使骨基质总量增加,基质增加又有利于钙化。尤其是睾酮和雌二醇,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使骨皮质增厚,促进钙的保留和沉积,使长骨骨干和骨骺融合速度加快。研究表明,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睾酮和雌激素的分泌。因此长期适量的运动可促进骨的代谢,使骨密质增加。3.3 运动的补钙效应 运动可提高需钙阈值,促进钙的吸收,Ca是骨骼系统的重要营养元素,人体内99%以上的钙存在于骨骼。研究表明,缺钙是导致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运动在增加骨质的同时,也增加对Ca的需求,即提高了阈值。反之,由于长期的不运动,如卧床或肢体固定,使骨质对钙的需求量减少,此时即使大量补钙,也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大量的钙从尿中排出,从而降低了骨密度。另外进行户外活动,可接受充足的阳光,使维生素D增加,从而促进钙的吸收。也有学者认为,经过适当的运动使骨皮质的血流值增加,改善骨组织的血液供给,从而促进了钙的吸收。3.4 运动的肌力效应 运动在增强肌肉力量的同时,也增加了骨质的水平。FROST认为,在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中,非机械因素(钙,维生素D,激素等)并非使最主要的,而在神经系统调控下的肌肉质量(包括肌块质量和肌力)是决定骨强度(包括骨量和骨结构)的重要因素。Doyle(1970)解剖了46具尸体后发现,椎体骨灰的重量与腰肌呈明显的正相关,腰肌重量是决定椎骨骨灰质量的关键因素[8]。Chow(1986) 和Pocock(1986)发现腰椎和股骨的BMD与最大肌力有关,还又研究发现,人体对应骨量是一个大致不变的比例关系,妇女中与年龄相关和骨丢失往往会伴随着相应的肌力下降。因此,运动在保持肌力的同时,也保持了相应的骨量。4 运动处方的研究4.1 运动方式的选择 Nawhall 等人曾做负重大鼠跑台训练试验发现:跑步距离的增加并不伴随BMD的增加。而且,大负重(即对骨骼施加大的压力)短时间比长时间小负重更能使BMD值显著增加[9]。从人类的研究上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Heinonen等研究了举重运动员,越野运动员,滑雪运动员和自行车运动员,结果发现举重运动员在腰椎,股骨颈,肩胛骨和桡远的BMD远高于其他几组,且举重运动员的受训时间短于其他几组运动员。可见大负重运动在提高BMD上优于小负重运动。日本也有研究在比较短跑与长跑运动员的骨矿含量,结果发现,短跑运动员L2-L4腰椎的平均骨盐含量和股骨大转子的骨矿含量均超过长跑运动员。说明爆发力运动比耐力运动在维持和增加BMD上更为有利。我国赵杰修等研究发现短跑运动,足球运动,篮球运动,中长跑运动的运动强度依次递减,而参加该项目运动员的BMD也呈依次递减的趋势。 综上所述,大负重,爆发力的运动对骨骼的应力刺激大于有氧运动,因此,这些运动方式在维持和提高BMD上有优势。但是如果单纯以大负重,爆发力的方式进行训练,对受试者特别是老年人的循环系统较为不利。因此,美国运动医学会所推荐的OP预防运动方案是力量训练,健身跑和行走。据此,如果从预防OP这个角度考虑,是否可以考虑对我国老年人普遍的健身方式加以改进。我国老年人的运动多以慢走,慢跑,气功等运动方式为主。如果在身体机能状况许可下,适当采用大负荷,爆发性的训练方式,如跑步时,可以采用负重跑或快速跑,利用综合训练器健身时,可采用中大负荷或爆发性的运动形式进行锻炼。这对保持其BMD将会大有好处。4.2 运动项目的选择 研究人员曾对从事各运动项目的运动员的骨密度进行研究发现,网球运动员手和前臂的骨密度明显偏高,男性游泳运动员前臂和脊柱的骨密度明显偏高,跑步和登山运动员跟骨骨密度明显偏高,举重划船运动员前臂骨密度明显偏高。这些就提示每项运动对于骨密度的增加都有其特定的部位。骨密度的增加与这项运动所使用的主要肌群所附着的骨骼有相关性,也就是说最常使用到的骨骼的BMD增加较为容易。因此,选择运动项目要有目的性,根据运动目的,运动项目的特点,兴趣爱好加以选择。有研究表明,登楼梯时能有效提高股骨近端骨密度的运动项目,因为登楼梯对股骨产生较大的瞬间应力刺激。因此,如果要预防髋部骨折,登楼梯是适宜的运动项目。另有研究发现,正规的体操训练后,腰椎骨密度明显增高。这是由于体操进行的训练强度大,而且训练总包括有不同方向的应力。根据最近的研究表明,这是一种较为合适的训练方法,由于它对骨有各种不同的力,如压力和剪力,从而可有效增加骨密度。可见如果要有效维持和提高预防腰椎骨折,体操训练是比较有效的运动项目。还有人经过测量发现,职业网球运动员的执拍手的肱骨和桡骨的骨矿含量比对侧高13%和7.9%,而对侧的骨矿含量与正常的同龄人无明显差异。因此,如果要维持和提高上肢的骨密度,预防易发的Colles骨折,网球是可以选择的项目,但要注意双侧同时的锻炼。 近年来通过抗阻训练来增加BMD的报道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Nelson对50-70岁绝经期的妇女进行了为期52周,每周2次的大强度力量训练,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抗阻训练。训练方法如下:在气压式抗阻训练器上做髋关节伸展,膝关节伸展,脊柱的伸展,腰部的伸展,腹部的屈曲登5各动作,每个动作给予的负荷式80%的最大负荷。结果,试验组的股骨颈,腰椎的骨密度分别增加0.9%和1.0%,而对照组却分别下降2.5%和1.0%。此外,实验组的全身骨矿含量保持原有水平,而对照组则下降1.2%。另外,肌力和平衡方面实验组明显增强,相对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Braith报道,心脏移植手术后2个月的病人,由于缺乏活动,全身的BMD下降3%,结果9位病人经过6个月的抗阻训练,其BMD恢复到手术前的水平,然而8位未经训练的病人其BMD则呈继续下降的趋势。总之,抗阻训练在防治骨质疏松方面的效果式肯定的。而且抗阻运动相对于其他运动项目(跑步,游泳,登山,球类等)具有简单,易于操作,便于控制和不受场地限制等优点。 抗阻运动有三种类型:等长,等张,等动。三种各有其特点,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来说,等长运动在治疗伴有疼痛的骨质疏松症病人种更有优势,因为关节不产生运动,从而减少关节运动带来的疼痛。而等动训练,特别是专门运用等动训练仪训练骨质疏松的病人,尚未见报道。4.3 关于运动量的研究4.3.1 运动强度 在一定的范围内,运动强度越大,对骨的应力刺激也越大,也越有利于骨密度的维持和提高。超过一定范围,则有可能产生疲劳骨折,而且每个人的循环系统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在运动之前必须做必要的运动符合试验,如平板试验,台阶试验,功率自行车试验。根据试验的结果严格控制运动强度,根据现有的试验结果严格控制运动强度,根据现有文献,如果没有其他的疾病,大多数的研究者把有氧运动强度设置为本人最高心率的60%-90%4.3.2 运动时间 运动时间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对一般有氧运动来说,运动强度大,时间短;运动强度小,时间则可稍长一些。大多数研究者把运动时间设置在30-60分钟左右。4.3.3 锻炼的频率 主要根据受训者主观的感觉而定,以次日不感疲劳为度。一般采用每周3-5天为宜。锻炼次数太少则效果不佳,而次数太多则会产生疲劳。4.3.4 锻炼的阶段性问题 许多学者认为坚持的时间越长越好,长期坚持有计划有规律的运动,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但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而且对延缓骨质的丢失有一定的作用。5 总结(1)对于处于成长发育期的青少年,运动可提高骨钙峰值。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与运动史的增长,骨密度值有上升的趋势。年轻时期增进骨健康的运动处方应持之以恒的进行。项目应当为适宜自身个体的高强度运动。(2) 衰老会使人体骨矿含量显著降低,但适宜运动可减缓其伴随增龄而发生的骨质丢失。而且,其作用在适宜的负荷内随负荷的增大而增大,但是超过一定量的负荷后,骨矿含量并不增加,骨密度也不增加,出现骨生成抑制和造成骨的微细损伤,局部骨吸收增加。应基于全身运动和骨质疏松的好发部位(前臂,腰椎,股骨,下肢等)专项练习相结合和原则,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与运动频率。(3) 由于运动增加的骨矿含量和骨密度在停止一段时间训练后,随年龄的增长又重新出现丢失的加速,骨密度降低。因此,须长期坚持锻炼而防止骨质疏松。(4) 不要以增加运动锻炼来取代停经初期的激素替代治疗;运动和药物或营养综合防治骨质疏松的效果比任何一种单一手段的作用效果更佳。
【导语】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七扭八歪,含胸驼背……这些让妈妈们无比烦恼的姿势背后,很可能是孩子的脊柱侧弯在作祟。今年年暑假,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解决脊柱侧弯问题,蚌医大二附院康复科特别开设了脊柱侧弯特训营,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正文】这个暑假,每周一至四下午5点后,在蚌医大二附院龙子湖院区康复科里,脊柱侧弯特训营都会准时开始。医疗团队根据每位入营青少年们的脊柱侧弯程度、身体柔韧性、肌肉力量等方面,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通过神经肌肉电刺激物理治疗、手法治疗、牵引治疗和自适应姿势训练等手段,来帮助孩子们增强背部肌肉力量,纠正日常生活中的体态改善脊柱的角度。除了专业的治疗和训练,特训营还为家长和孩子们安排了科普讲座,讲解脊柱侧弯的成因、预防措施以及日常注意事项。【同期】蚌医大二附院龙子湖院区康复科治疗师姜康乐:根据我们的临床数据显示,我市少儿脊柱侧弯高发于8-16岁区间,尤其是小学3-6年级的时候,家长更要重视,需要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孩子猛长期发育增速,脊柱侧弯程度急剧加速,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正文】据估计,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发生率为1%—3%,侧弯人数已经超过500万,并以每年3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脊柱侧弯已成为继肥胖、近视之后,危害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疾病。不良的坐姿、长时间低头使用电子设备等不良生活习惯,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面临脊柱侧弯的风险。【同期声】蚌医大二附院龙子湖院区中医康复病区主任岳建兴:特训营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主要想通过训练营的活动,让社会各界关注青少年脊柱侧弯问题,加大对青少年脊柱侧弯的认识和防治。尤其要构建起家长和学校这两道防线,让孩子们和家长们都充分认识到保持良好姿势和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让更多的孩子将来拥有挺拔的脊梁,健康快乐地成长。
2017年医院顺应新时代、新要求,以兴康复事业,筑健康安徽为己任,以运动元素为特色创建了运动康复中心。今天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基础扎实、专科齐备、实力雄厚的临床诊疗科室。系蚌埠医学院重点培育学科、蚌埠市运动创伤诊疗中心、蚌埠市消防救援支队运动康复保障基地。一、杏林精英 慈心仁术10余载风雨兼程、10余年不懈努力,运动康复人秉承着“厚德·博学·传承·创新”的科室发展理念,迈着坚实的步伐走过了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实现了跨越。不懈创新,换来硕果累累。其成就的背后无不蕴藏着创新的活力。秉承“大医精诚、小医尽心”的工作理念,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突出伤科手法、中药、针灸和功能锻炼等综合疗法,反对用一方一法一药一术治之,因各法“各得其所宜”,应“杂和以治之”。创新性开展动力灸、董氏针灸、浮针疗法、火针、颈椎手法整复等,让运动损伤、骨折术后、中风后遗、颈肩腰腿痛患者康复周期大大缩短。二、中医养生如火如荼以中医“上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开展中医预防保健业务,帮助人们养生保健、调理亚健康、防治慢性病。中医护理养生开展了中医手法推乳、督脉灸、耳穴压豆、刮痧、拔火罐、平衡火罐、艾灸、火疗、耳尖放血等项目,对感冒、便秘、失眠、痤疮、荨麻疹、月经不调、痛经、乳腺增生、急性乳腺炎早期、耳鸣、偏头痛、风湿痹症、宫寒、更年期综合征等各种慢性疾病以及阳虚、湿热、气郁等体质偏颇人群均有良好的调理保健效果。特色疗法冬病夏治“三伏贴”、“三九贴”、膏方养生等活动因疗效好,费用低而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三、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积极围绕“全民健康·我的健康我做主”的方向发挥“医体渗透”的优势,打造“运动未病-运动已病-运动慢病”的防治体系。锁定“医疗为主、科研教学并进”的发展方针,以肌肉骨骼康复、脊髓损伤康复、神经康复、产后康复为学科发展方向,并行发展儿童康复、老年康复、疼痛康复,建立了运动、康复、传统与功能重建相结合的发展之路。目前拥有传统疗法治疗室、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手法治疗室、产后康复室、支具和矫形器咨询室等,主要收治运动创伤、脑卒中、颅脑外伤、周围神经损伤、四肢骨折术后、手外伤、关节置换术后、韧带重建术后、骨关节炎、颈肩腰腿痛、脊柱侧弯等患者。2020年出院近千人次,年门诊量超1万人次,床旁早期康复治疗出诊500余人次。我们是一支朝气蓬勃、有志于运动康复的运动康复团队。我们都拥有一个二附院的运动康复梦。我们是一群乐观的人,不畏“沉重”,不在意误解,只在意你是否健康。我们用科学,助力患者肢体的康复。用内心,坚定患者内心的力量。用努力,带来更多的惊喜。2020,是一场生命的守护,亦是一次欣喜的收获2020,是一番披荆斩棘的穿越,亦是一场众志成城的胜利这一年里,我们风雨兼程,见证了运动康复的成长;这一年里,我们勇毅前行,参与了运动康复的壮大。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我们的故事,与你有关——2021,我们继续——地址:蚌医二附院龙湖院区门诊五楼运动康复中心咨询电话:0552-3122965
一年之计在于春,随着春暖花开,新冠肺炎疫情初步胜利,一个冬天都在“冬眠”的人们终于可以走出家门,到郊外踏青感受春天的活力。此时,肌肉松弛、韧带变硬、中枢神经、内脏系统功能较低下,如果急于激烈和不当的运动,就容易造成受伤。所以运动医学康复中心专家提醒大家在春季运动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 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春季以增强心肺功能的锻炼为主,如步行、爬山、跳绳、放风筝、慢跑、春游、太极拳等。其中跑步简单易行,可首选,跑步时需选择合适的装备,运动量根据自己自行决定,应从少到多。2、健身前做好热身活动经过寒冷的冬季,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处于较低水平,肌肉和韧带也比较僵硬,医生提醒大家运动前要热身,磨刀不误砍柴工。热身以微微出汗为准,时间不少于10分钟。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肌肉和韧带拉伤受损。3.选择合适时间外出锻炼研究表明,下午和晚间花木绿荫处都聚积了大量的氧气,此时的空气比较干净,所以锻炼时间可选择14:00至20:00比较适宜。锻炼地点选择空气清新的户外场所,如公园、山坡、树林、河边等地,避免空气污染的地方。4、春季运动量要适宜初春天气微凉,运动量要适宜。“要知道,并不是只要运动就会对身体有益。首先,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运动,也不是任何运动项目都适合任何人。其次,任何运动都要遵循人体生理运动的规律,讲究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运动是有科学性的,要遵循生命的基本规律,不能太随意。《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科学的身体活动可以预防疾病,愉悦身心,促进健康。运动前需了解患病史及家族病史,评估身体状态,鼓励在家庭医生或专业人士指导下制定运动方案,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量,减少运动风险。蚌医二附院在2017年与蚌埠市体育局合作共建运动医学康复机构,2020年与市消防救援支队共建运动康复中心,在运动创伤、体质测评、运动处方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欢迎垂询!咨询地址:蚌医二附院龙湖院区门诊五楼 运动医学康复中心咨询电话:0552-3122965
研究表明,产后6个月内是产后康复黄金期,1年内是康复期,3年内是有效期,建议产后康复越早开始越好。目前省内康复医疗机构开展全面的产后康复的凤毛麟角,而市场上的产后康复机构又会让宝妈们看得眼花缭乱。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岳建兴运动医学康复中心根据市场需求,在龙湖院区及时组建了专业的产后复健专业团队。为宝妈们提供优质的、专业的、贴心的产后康复服务。我们拥有蚌埠市运动创伤诊疗中心的运动康复团队,在产后腹肌、核心肌群、盆底肌训练方面具备系统的训练体系。让运动迅速修复宝妈松垮的体型。我们拥有大而全的中医康复团队,尤其在中医药辨证施治方面(针灸、埋线、艾灸等)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让中医药帮助宝妈恢复青春魅力。我们拥有完整的物理因子治疗体系,能满足宝妈产后康复的临床治疗需求。我们的康复护理团队在催乳和营养调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我院的产前诊断中心,能为我们在盆腔评估方面提供超声支撑。我院的妇产科,能为产后复健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后盾。总之,我们值得信赖!咨询地址:蚌医二附院龙湖院区门诊五楼产后复健(塑形)中心咨询室咨询电话:0552-3122965
冲击波首诊医师:岳建兴冲击波是一种通过振动、高速运动等导致介质极度压缩而聚集产生能量的具有力学特性的声波,可引起介质的压强、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发生跳跃式改变。冲击波治疗仪主要用于治疗肌肉关节疼痛、慢性劳损、运动损伤等问题,是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先进疼痛治疗技术。目前被广泛用于骨科,疼痛科,康复科及运动医疗领域,冲击波现今临床应用于骨肌疾病,网球肘、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肩臂手疼痛综合症等多种疾病。具有如下临床效果:镇痛作用—消除疼痛加强 P 物质扩散减少肌肉紧张抑制痉挛和疼痛纤维加速愈合增加胶原蛋白的产生改善新陈代谢和微循环韧带新血管的形成成骨细胞数量增加和成骨细胞活性的刺激移动性恢复增加对钙沉积的再吸收蚌医二附院运动创伤中心率先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发散式冲击波治疗仪,并已成功开展冲击波治疗技术近20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欢迎广大患者来我院运动创伤中心(门诊五楼)就诊。主要适应症骨组织疾病: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距骨骨软骨损伤等;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肌筋膜炎(尤其是条索、硬结);颈腰椎疾病无椎管狭窄、神经卡压、脊髓损伤者;肱二头肌长头腱炎;钙化性冈上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炎;足底筋膜炎;止点性跟腱炎等。相对适应症骨性关节炎;早期距骨缺血性坏死;肩峰下滑囊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髌前滑囊炎;胫骨结节骨骺骨软骨炎;股骨大转子滑囊炎;半月板损伤;膝周韧带损伤、肩周炎及肩部肌腱韧带损伤;软组织破溃无严重感染;肌腱挛缩;疤痕硬结;弹响髋;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和肌痉挛等。
蚌埠广播电视新周报文/云雪摄影/微记者@李玉芝上午八点半,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运动创伤诊疗康复中心内,已经坐满了正在治疗的人,一位身着白大褂的医生正在一边和病人聊天,一边为他们扎针按摩,他就是岳建兴医生,我们今天的采访对象。进入诊疗室,没有见到预想的各位病人痛苦的表情,反而大家都十分轻松地在与岳建兴聊天。得知记者需要采访岳建兴,病人们十分激动,七嘴八舌地表述着对岳医生的感激之情。63岁的刘西英是岳建兴最初的病人。“2011年,我颈椎腰椎都不好,很多医院都让我开刀,最终我住到二附院。住院的时候,我隔壁床是个农村老人,比较脏。岳医生对他特别好,把他的腿放在自己身上,替他按摩,一点不嫌弃,我觉得他特别有医德。”说起这些,刘西英就像夸奖自己家孩子一样,特别自豪。在这些病人眼中,岳建兴不仅医德好,医术更是精湛。在岳建兴的治疗下,刘西英的腰椎椎管狭窄没有经过手术就好了,从2013年到现在已经四年没有犯病了。医生办公桌前有对老夫妻,老太太今年70岁,正在扎针,她扭过头,对记者说,自己刚来的时候,头已经不能动了,手也麻木,扎了15次针之后,现在可以转头了。“我来的时候是躺着来的,已经不能起身,你看现在,我都能自己走动了。”“我是左脚第四个脚趾连带着腿没有知觉,岳医生扎了十几天,就有知觉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唯恐说不尽对岳医生的赞美。在提及岳建兴的医术时,很多人都说到了他自制的药水。岳建兴解释说,这是自己特制的,扎针或按摩会喷洒一些。从医多年,信任岳建兴的病人越来越多,“每天早上至少要看二三十人,虽然八点才上班,但基本上七点半就开始有病人过来,如果遇到我值夜班,有的病人七点就来了。”最多的一次,岳建兴不停歇地看了四十多位病人,看完坐到沙发上时已经累得不能动了。2005年,岳建兴从成都体育学院毕业,来到江苏省垒球队从事运动伤病的诊疗。入读研究生后,他又回到这里,研三时,他已成为国家水球队的队医。然而他放弃了这份在大家看来比较光鲜的工作,来到蚌埠,一方面因为这里是妻子的家乡,另一方面,他认为,在国家队当队医远没有在这里治疗好一个病人有成就感。如今,岳建兴是蚌埠各大学校运动员的保健治疗师,他会为消防支队的队员们讲授保健知识,会经常下乡为人看病,会每年两三次的外出学习。他的工作很繁忙,一个星期最多休息一天半,当然也经常不休息。岳建兴的辛苦让他的病人们很心疼,有的病人告诉岳建兴,“我这是疼很了,才来找你,知道你太辛苦,实在不忍心。”这些病患告诉记者,在岳建兴这里治疗,再痛苦他都能让你笑,在他们眼里,岳建兴不仅是他们的医生,更是他们的“儿子”,有时到医院来,或者治疗完,他们都会在这呆一会,和岳建兴聊聊天。而岳建兴也从不会不耐烦,他说:“他们是我最初的病人,我记得他们的名字,他们的病情,连他们的家长里短我都清楚。我非常感谢他们,是他们的信任让我有了今天的成绩。”
冲击波是一种通过振动、高速运动等导致介质极度压缩而聚集产生能量的具有力学特性的声波,可引起介质的压强、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发生跳跃式改变。冲击波治疗仪主要用于治疗肌肉关节疼痛、慢性劳损、运动损伤等问题,是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先进疼痛治疗技术。目前被广泛用于骨科,疼痛科,康复科及运动医疗领域,冲击波现今临床应用于骨肌疾病,网球肘、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肩臂手疼痛综合症等多种疾病。具有如下临床效果:镇痛作用—消除疼痛加强 P 物质扩散减少肌肉紧张抑制痉挛和疼痛纤维加速愈合增加胶原蛋白的产生改善新陈代谢和微循环韧带新血管的形成成骨细胞数量增加和成骨细胞活性的刺激移动性恢复增加对钙沉积的再吸收蚌医二附院运动创伤中心率先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发散式冲击波治疗仪,并已成功开展冲击波治疗技术近20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欢迎广大患者来我院运动创伤中心(门诊五楼)就诊。咨询电话:13705521981主要适应症骨组织疾病: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距骨骨软骨损伤等;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肌筋膜炎(尤其是条索、硬结);颈腰椎疾病无椎管狭窄、神经卡压、脊髓损伤者;肱二头肌长头腱炎;钙化性冈上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炎;足底筋膜炎;止点性跟腱炎等。 相对适应症骨性关节炎;早期距骨缺血性坏死;肩峰下滑囊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髌前滑囊炎;胫骨结节骨骺骨软骨炎;股骨大转子滑囊炎;半月板损伤;膝周韧带损伤、肩周炎及肩部肌腱韧带损伤;软组织破溃无严重感染;肌腱挛缩;疤痕硬结;弹响髋;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和肌痉挛等。
蚌埠市运动创伤诊疗康复中心由运动创伤资深专家、运动康复治疗专家组成。现有省名老中医1名,教授2名,主任医师2名,博士5名,硕士多名。在骨伤科、运动创伤、职业防损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运动康复医师具有10年以上运动康复临床经验,负责过不同专业运动项目(篮球、田径、棒球、垒球、游泳、水球等)的医务监督,曾多次参与国内外大型运动赛事(05年全运会、07年城运会、08年奥运会及10年省运会)运动损伤治疗及科研保障。积极围绕“全民健康·我的健康我做主”的方向发挥“体医渗透”的优势,打造“运动未病-运动已病-运动慢病”的防治体系。科学专业的解决运动中出现的各种疼痛,满足专业运动员、体育爱好者对提高运动能力、改善运动功能、治疗运动损伤和促进疲劳恢复的各种需求服务。【团队展示】研究方向之一:运动性损伤发生机制及预防治疗经过十余年系统而广泛的研究,运用中医药、冲击波防治运动性损伤具有独到之处,对国内运动医学界较广泛使用的舒活酒、活络膏、新伤药、旧伤药、熏洗药进行了继承和完善。并在省内率先引进冲击波治疗技术。学术带头人:岳建兴 主治医师 运动康复康复中心主任 蚌医二附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 冲击波治疗首诊医师研究方向之二:运动医学关节镜治疗关节镜手术已成为膝关节伤病最为重要的检查、诊断和治疗手段,我院由经验丰富的骨科运动医学博士开展膝关节的关节镜检查与治疗技术,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修复与重建技术。学术带头人:牛国旗 主任医师 博士 蚌医二附院骨科主任研究方向之三:运动能力的生物学机制及干预手段从事运动性疲劳机制及消除手段、运动能力的生物学影响因素及评定等方面的研究,皖北规模最大、设备齐全的“人体运动机能评价中心”,能完成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检测、评价以及提供运动处方、营养处方等。学术带头人:韩来国 教授 蚌埠医学院体适能中心【开展主要项目】1、运动损伤(脚踝、膝盖、肩部扭伤、肌肉劳损、韧带拉伤、肌腱炎、滑囊炎等);2、各类急慢性疼痛(肩颈、下背、腰腿、坐骨神经痛) ;3、关节韧带术后功能康复(骨折术后康复、十字韧带术后康复,侧副韧带术后康复等);4、职业过劳性损伤(腰肌劳损、颈肩腰腿痛、椎间盘突出、网球肘等);5、提高运动能力、改善运动功能、增强体能储备;6、其他:儿童体适能、孕产妇产前产后体适能、企业健康教育、办公室职业病防治等。【中心地址】蚌医二附院门诊五楼康复医学科南侧
痤疮的综合疗法 中医疗法治疗痤疮丰富多彩。为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往往数法并用,多管齐下,疗效更佳。 一、中药内服外用。根据中医辨证,运用清热凉血、健脾利湿、祛瘀散结、调理冲任、滋阴清热等中药调理脏腑功能,以治本。 二、中药外用。运用具有祛油脂、消痤疮及淡化痘印作用的中药,采用熏洗、涂擦、面膜等方式,以达到局部外治的效果,简单便捷。 三、刺血。此疗法具有散结消肿、排脓祛瘀、淡化痘印、改善肤质的效果。 四、针灸、刮痧、拔罐等。此类疗法运用经络学说、腧穴理论辩证施治,具有通经络、活气血、散瘀结等作用。 本人临床常综合运用以上疗法。相比单一疗法,具有治疗周期短,恢复快、不易复发等优点。至今已治愈数十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辗转各地、四处求医的患者。此类综合疗法安全无毒副作用,简便廉验。痤疮的预防与护理 一、经常用温水、硫磺皂等清洗颜面,以减少油腻、防止堵塞毛孔。面部油脂分泌非常旺盛的患者,建议一天至少三次洗面。 二、保持稳定的情绪、充足的睡眠、通畅的大便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少食或不食辛辣、油腻、烘烤、油炸及糖类食品,例如辣椒、胡椒、炸鸡、汉堡、巧克力及糯米等。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例如胡萝卜、西红柿、樱桃、橙子等。 四、面部发现痤疮,应及早治疗,切勿自行用手挤压或乱涂药物,尤其避免滥用激素涂抹,以防掩盖病情,影响疾病后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