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红角洲院区神经内科经过前期的紧张筹备和试运营,今日正式开科接收病人。 随着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红角洲院区的正式全面开诊,借助国家心脑血管疑难病提升工程建设的平台,神经内科在红角洲院区增设住院病房二层(北楼第12层及13层)、神经重症病区、神经电生理室、神经科门诊、神经科急诊。 神经内科床位共300张,包含神经重症床位46张。红角洲院区(新院)打造卒中中心及癫痫中心,在东湖院区(老院)打造睡眠医学中心、神经肌肉病、感染与神经免疫、锥体外系与运动障碍、认知障碍与痴呆疾病为主体的医疗诊治中心。 神经内科院区分布 交通路线推荐: A.地铁2号线 学府大道东站3号出口(与东湖院区无缝连接;东湖院区为地铁2号线福州路站) B.周边公交车站:242路 872路 708路 235路 242路 503路
大家对糖尿病很了解,对糖尿病引起的常见并发症也不陌生,如糖尿病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等。但是你是否对糖尿病的另一个并发症很熟悉呢?很多病程较长以及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病人没有特殊原因(如无外伤)的情况下突发肌肉疼痛、肿胀,有时皮下可触及包块,这时候就要警惕糖尿病相对少见的一种并发症——糖尿病肌梗死(Diabetic muscle infarction)。什么是糖尿病肌梗死?糖尿病肌梗死,顾名思义,糖尿病病人的肌肉发生梗死,也称为自发性糖尿病肌肉坏死(diabetic myonecrosis),可以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的肌肉疼痛、肿胀、压痛,一般为大腿前部的股四头肌或小腿后部的腓肠肌常见,上肢肌肉很少受累。可以同时累及多块肌肉,约8%患者可出现双侧肌肉受累。糖尿病肌梗死临床特点:糖尿病肌梗死是糖尿病的多种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之一,与动脉粥样硬化栓塞或主要动脉闭塞、静脉栓塞无关的骨骼肌自发性缺血性坏死。糖尿病肌梗死可以发生于1型或2型糖尿病。糖尿病肌梗死患者一般无发热,但可感觉病变部位发烫感。如果出现明显发热,需要排除合并感染。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表现,一般红细胞沉降率(ESR)偏快,C反应蛋白(CRP)多正常,白细胞计数多正常,部分病人可升高。糖化血红蛋白往往偏高。根据检查时间的早晚及受累肌肉的块数,反映肌肉损伤的指标肌酸肌酶(CK)可正常或轻度升高。糖尿病肌梗死诊断: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肌肉磁共振检查(MRI)可以发现T2加权相上病变处皮下及筋膜下高信号(水肿),T1加权相上正常肌肉分隔消失,病变肌肉低信号或等信号,反映梗死后肌肉组织水肿、炎性反应。肌肉超声可发现病变肌肉为边界清楚的低回声区或无回声区。肌肉活检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表现为局部的肌肉坏死、水肿。不常规推荐,难以确诊的病人可以进行肌肉活检确诊。糖尿病肌梗死治疗:目前主要为内科保守治疗,早期明确诊断,卧床休息,积极控制血糖,应用止痛药物缓解肌肉疼痛。目前研究认为,小剂量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及非甾体类消炎药对该病有益。预后:糖尿病肌梗死属于自限性疾病,症状轻微的病人可在数周内自行缓解,预后较好。但如果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差、血管广泛受累,这部分病人预后差,可以出现同块肌肉或不同肌肉梗死的复发或再发。 小结: 对于长期血糖控制欠佳、出现非外伤性的肢体肌肉疼痛的糖尿病病人需要考虑到糖尿病肌梗死的可能。应尽早就诊,及时明确诊断,给予休息、止痛、抗凝、降糖、改善循环等治疗,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家庭医生报2018年12月17日第50期刊登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漆学良64岁的陈大妈由于疲乏无力,在社区抽血做了检查,结果如下:谷丙转氨酶ALT 243U/L(正常范围5-40U/L),谷草转氨酶AST229U/L(正常范围5-40U/L),肌酸激酶CK1500U/L(正常范围25-140U/L),CK-MB 60U/L(正常范围0-25U/L)。社区的几个医生讨论起来了,肝功能(ALT、AST)升高,有疲乏症状,考虑“肝炎”,得赶紧去肝病科查肝炎。也有医生认为,CK-MB这么高,可能是心肌损伤,小心心肌梗死,赶紧做个心电图吧。陈大妈赶紧拿着化验单到医院心内科,做了心电图,完全正常,不考虑心脏病。到肝病科就诊,抽血查了各种肝炎病毒检测,均阴性,吃了几天的护肝药,病情越来越重,异常指标越来越高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陈大妈辗转来到神经内科,经过肌电图检查及肌肉活检,才确诊为“多发性肌炎”,然后经过一段时间激素的治疗,症状逐渐好转。肌酸激酶(CK)以骨骼肌、心肌含量最多,其次是脑组织和平滑肌。生化检查时,CK的数值为总数值,包含CK-MM、CK-MB、CK-BB。当CK升高时,最常见的为骨骼肌损伤,常见原因有炎性肌病、肌营养不良、癫痫大发作导致肌肉的持续收缩、横纹肌溶解、药物引起的肌肉损害,日常生活中的剧烈运动如健身、跑步等也可导致CK升高。如果是心肌损伤(心肌梗死、心肌炎等),CK也会升高,但是CK-MB升高明显,通常超过CK数值的5%,如能结合肌钙蛋白检测更容易鉴别。而平时经常提的肝功能(肝酶),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分布于肝脏,其次是骨骼肌、肾脏、心肌等组织。谷草转氨酶AST则主要分布于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中。ALT、AST升高,不仅仅出现于肝病、心脏病,骨骼肌疾病也可出现。 因此,出现化验单异常,要仔细辨别肌酶谱,别把肌病、肝病、心肌损伤混淆。
家庭医生报2016年5月9日、16日 第19、20期21版刊登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博士 漆学良手麻表现多种多样:有突发的,有缓起的;有间断的,有持续的;可以整个手臂发麻,或者仅手指麻木;可以一个手指发麻,或数个手指发麻;可以一只手麻,或双手都麻;可以掌心麻木,或手背麻木。老年朋友首先要明确自己手麻的特点,这样更有助于判断可能导致手麻的疾病方向。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可能导致手麻的疾病有哪些:一、颈椎病引起手麻的病因有很多,颈椎病是常见的一种病因。颈椎病大致可以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5类。手麻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之一,往往是缓慢起病,持续的麻木,单侧明显的特点。颈椎病除了手麻外,还可能出现颈部酸痛,严重的可能出现手部肌肉萎缩、无力,抓握物品困难。随着年龄的增长,脊柱椎体之间的椎间盘会出现水分的丢失,引起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容易导致椎盘膨出。当颈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后,会导致椎间盘突出、颈椎关节增生,这些突出的颈椎间盘或增生的关节一旦压迫临近的颈神经根时,便会引发疼痛,从而导致手麻。若压迫第六条颈神经根,则会造成大拇指的麻木,若压迫第七条颈神经根,则会造成食指、中指、无名指的麻木,若压迫第八条颈神经根,则会造成小指的麻木。经常出现手麻的老年朋友,需要考虑有无颈椎病的可能,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必要时进行颈椎磁共振或CT检查,治疗颈椎病可以采用理疗、牵引的方法,平时可做一些缓慢活动颈部的保健操,睡眠时枕头高矮要适宜,软硬也要适中,睡姿要正确。如果影像学显示颈椎间盘压迫脊髓或神经根严重,则需要骨科医生进行手术治疗缓解脊髓或神经根的受压。二、中风老年人手麻,还需要警惕中风的可能。老年人往往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是中风的高危人群。如果出现突发的一侧手麻,如果还伴随同侧面部或下肢的麻木,则需要高度警惕中风。中风除了肢体麻木外,还可以出现言语含糊不清、肢体无力、抬起困难、口角歪斜等症状。当然中风也可以单纯表现为肢体的麻木。如果突发的手麻,怀疑中风时,需要尽快到医院就诊,进行头颅CT或磁共振的检查,了解有无脑出血、脑梗死等急性脑血管疾病,及时进行治疗。还有一些老年朋友,突发的手麻是一过性的,数分钟或十余分钟可以自发缓解,这种手麻也不能掉以轻心,也可能是中风的前兆,一过性脑缺血的表现。三、颅内肿瘤老年人出现持续的手麻,有时还需要警惕颅内肿瘤的可能。颅内肿瘤的表现多种多样,常见有头痛、肢体麻木、肢体无力等。如果寻找不到手麻的病因,可以到医院进行头颅CT或磁共振的检查,排除颅内肿瘤的可能,及时进行治疗。四、周围神经病1. 糖尿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往往表现为四肢远端的麻木或感觉异常。因此,持续手麻的老年朋友需要考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长期的双手末梢麻木,即使既往无糖尿病史,也应接受糖尿病筛查。2. 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对于一些经常喝白酒的老年朋友来说,如果出现双手发麻,就预示要警惕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慢性酒精中毒可导致机体各系统的损害,如慢性消化道溃疡、脂肪肝或肝硬化、中枢神经系统脑病等。对于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引起手麻的患者,首先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戒酒,然后进行营养神经等治疗。3. 药物性周围神经病有些老年朋友因为腹泻,常使用“痢特灵”,或者牙龈炎、口腔感染,常使用“甲硝唑”,这类药物都有可能导致药物性周围神经病,从而引起手麻。及时停药换药,可以改善手麻症状。4. 营养缺乏性周围神经病老年人如果长期挑食,不吃荤菜,或者有消化道疾病、消化吸收功能差,易造成营养不良,引起维生素B1或叶酸缺乏周围神经病,从而引起手发麻。可以通过血液测定叶酸、维生素B12水平进行诊断。本文系漆学良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家庭医生报 2012年 作者:漆学良 当中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全身广泛性疼痛、虚弱、疲劳、睡眠障碍,常感觉“太累”时,不要认为是劳累休息不好,应及时看看神经内科医生,你可能患上了纤维肌痛综合征。 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一种慢性广泛性软组织疼痛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肌肉骨骼系统多处疼痛与发僵,并在特殊部位有压痛点。除了疼痛及压痛点外,患者还可以出现睡眠障碍、疲劳及晨僵。 研究显示一些患者一直维持在浅睡眠阶段,从未进入能获得休息的深睡眠。约90%的病人有睡眠障碍,表现为失眠、易醒、多梦、精神不振。50%~90%的病人有疲劳感,约一半患者疲劳症状较严重,常感到“太累,无法工作”。晨僵患者,其严重程度与睡眠及疾病活动性有关。另外患者可以出现麻木和肿胀。 所以,中老年患者当时常感到“太累”,甚至不能坚持日常工作时,应及时来医院专科就诊。纤维肌痛是一种器质性疾病,经过积极的治疗,是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的。
《家庭医生报》2015年8月31日 第35期 总第1541期 第6版 家庭用药坚持服药预防脑卒中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博士 漆学良 脑卒中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和致残的第一位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70%。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预防和不可预防两大类,应积极控制可预防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吸烟等。预防药物包括抗栓药物、降压药物、降脂药物、降糖药物等。 1. 抗栓药物—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 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能显著降低脑血栓的发生风险,目前偱证医学证据充分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单药治疗,需要长期用药。部分高危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可选择短期内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如果是心源性栓塞患者(如合并心房颤动等),推荐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需要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如果无监测条件,可以选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 2. 降压药—血压管理 对于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患者,发病数天后如果收缩压≥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应启动降压治疗。而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且长期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如没有绝对禁忌症,发病数天后应重新启动降压治疗。降压药物种类和剂量的选择及降压目标值应个体化。 3. 调脂药—血脂管理 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证据,均推荐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减少脑卒中风险。他汀类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等。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总体上是安全的。有脑出血病史时,需权衡风险和获益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期间,如果监测指标异常或出现相应临床表现,应及时减药或停药观察,老年患者或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患者,初始剂量不宜过大。 4. 降糖药—血糖管理 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后应接受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监测,无明确糖尿病史的患者在急性期后应常规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筛查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对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和(或)药物干预能预防缺血性卒中。可以使用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类,药物控制不佳时,可选用胰岛素控制。 5. 其他 对于吸烟患者,建议立即戒烟,必要时可以使用尼古丁替代产品或口服戒烟药物。缺血性卒中患者应避免被动吸烟,远离吸烟场所。对于血同型半胱氨酸轻度至中度增高患者,补充叶酸、维生素B6以及维生素B12可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或能减少脑卒中复发风险。对于血液内纤维蛋白原增高患者,可使用降纤药物如蚓激酶胶囊。中成药如银杏叶制剂、血塞通滴丸、脑心通胶囊可能对于预防脑血栓有一定效果。
1.神经肌肉病包括哪些? 神经肌肉病种类很多,有周围神经病;肌肉接头疾病,如重症肌无力等;骨骼肌疾病如多发性肌炎、周期性瘫痪、肌营养不良、代谢性肌病、先天性疾病等。2.神经肌肉病的病因有哪些?神经肌肉病可分为两大类,遗传性和获得性神经肌肉病。遗传性如遗传性周围神经病、肌营养不良、先天性肌病等等。获得性包括炎症、血管、外伤、肿瘤性、代谢性及营养障碍、感染、药物及化学物质等中毒、内分泌性障碍等病因。全身系统性内科疾病也可伴随出现神经肌肉病损害。3.肌肉病包括哪些有?肌肉病主要包括肌营养不良、肌炎、肌病等。4.周围神经病如何分类?周围神经疾病的分类标准较多。一般可分为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获得性周围神经病按病因可分为营养缺乏和代谢性、中毒性、感染性、免疫相关性炎症、缺血性、机械外伤性等;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复发性和进行性神经病等;根据累及的神经分布可分为单神经病、多发性单神经病、多发性神经病等;按照症状分为感觉性、运动性、混合性、自主神经性等;根据病变的解剖部位可分为神经根病、神经丛病和神经干病。5.周围神经病的常见症状是什么?周围神经疾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包括:感觉障碍主要表现为感觉缺失、感觉异常、麻木、疼痛、感觉性共济失调;运动障碍包括运动神经刺激和麻痹症状。刺激症状主要表现为肌束震颤、肌纤维颤搐、痛性痉挛等,而肌力减低或丧失、肌肉萎缩则属于运动神经麻痹症状。周围神经疾病患者常伴有腱反射减低或消失,自主神经受损常表现为无汗、竖毛障碍及直立性低血压,严重者可出现无泪、无涎、阳痿及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等。6.肌肉病的常见症状?肌肉病的常见症状包括:肌肉力弱,肌肉病常出现在近端肌无力,与周围神经病肌肉力弱常出现在远端不同,肌肉萎缩或无力、站立的姿势或步态等;肌肉易疲劳现象,重复运动后出现肌肉力弱,休息后症状轻,可见于神经肌肉接头病变、代谢性肌肉病,肌肉代谢障碍引起的病理性肌疲劳;肌肉疼痛,肌痛是炎症性肌病和代谢性肌病的特点,因疾病不同,肌痛的程度、出现情况、诱发因素也不同;肌肉萎缩,是肌肉病变的客观指征。应注意避免肌萎缩被过厚的脂肪掩盖,而未能发现;肌肉肥大可因肌肉过度运动、锻炼和脂肪结缔组织增生引起;肌肉不自主运动,如肌肉纤颤、肌肉束颤(肉跳)、肌纤维颤搐面部抽搐和偏侧面肌抽搐、肌强直、痛性肌痉挛和痛性肌挛缩、肌僵直、肌肉挛缩、手足搐搦;肌张力低下;其他表现如皮肤、骨骼关节、眼、内分泌等异常。7.肌肉病常需要做哪些检查?怀疑肌肉疾病时病需要做的检查:肌酶谱检查,包括血清肌酸肌酶(CK)、乳酸脱氢酶。CK正常并不能排除神经肌肉病。某些神经肌肉病的CK水平正常或只是轻度升高。肌纤维膜的通透性的改变或膜的破坏,使肌纤维内的大量肌酸激酶释放到血液中。因此肌源性损害时往往出现血清肌酸激酶的升高。一般情况下,神经源性骨骼肌损伤时,CK正常或轻度升高。而先天性肌病患者CK常不升高或轻微升高。实验室检查还包括免疫指标的检查,如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抗核抗体谱(ANA谱)、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谱(ANCA谱)、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谱(ENA谱)等,排除结缔组织病所致肌肉病。肿瘤标志物的筛查,排除副肿瘤综合症;甲状腺功能的检查,排除甲状腺功能障碍引起的肌肉疾病等。肌电图检查,有助于鉴别神经源性损伤和肌源性损伤,是诊断神经肌肉病的有力工具。诊断不清时,常需要肌肉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病理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必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8.周围神经病常需要做哪些检查?怀疑周围神经时需要做的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如血糖等,排除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除外最常见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还包括叶酸、维生素B12等,排除营养缺乏所致;免疫指标的检查,如ESR、CRP、ANA谱、ANCA谱、ENA谱等,排除结缔组织病所致周围神经病。肿瘤标志物的筛查,排除副肿瘤综合症所致周围神经病;甲状腺功能的检查,排除甲状腺功能障碍所致周围神经病。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等神经电神经检查,明确有无周围神经损害,以及周围神经损伤的定位。有时需要进行腰穿脑脊液的检查,排除炎性周围神经病。诊断不清时,常需要神经、皮肤活检等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病理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必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9.如何诊断神经肌肉病?神经肌肉病的诊断,离不开询问详细的病史、家族史,查体和辅助检查。神经肌肉病的诊断程序:神经科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认真的神经系统检查,根据临床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定位、定性诊断,然后有的放矢地选择辅助检查项目。常用的辅助检查项目有实验室检查、肌电图检查等,必要时应该做神经、肌肉、皮肤活检等病理检查,以便进一步明确病因。初步诊断疾病后,必要时可进行基因检查。10.神经肌肉病能治疗吗?大部分周围神经病、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周期性瘫痪及中毒、代谢性肌肉病等,如及时确诊、正确治疗,都是可以治好的;但一些神经肌肉病如遗传性周围神经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但是如果得到确诊,可避免辗转就医造成的经济损失;可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防止家庭中再有患病儿出生;一旦有新的特效治疗方法出现,将优先得到治疗机会。
江南都市报5月8日A16版来电内容:我老婆今年36岁,去年老婆开车发生了一场车祸,车祸后造成其患上癫痫,然后到各大医院断断续续治疗了一段时间,病情也时好时坏的,想请问一下专家,这种病能否根治?综合考虑的话要如何治疗?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漆学良答复:患者车祸后出现癫痫,考虑为继发性癫痫。当时车祸是否造成颅脑损伤,车祸后癫痫,发作形式如何?是部分发作还是全面发作(大发作),有无意识不清,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四肢强直阵挛发作?发作频率?每月均发作,还是数月发作1次?是否做过脑电图检查、头颅磁共振检查等?是否服用抗癫痫药,服药是否规律,有无坚持服用等?一般需癫痫专科门诊就诊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较长时间(一般需2-3年)坚持服药,复查脑电图部分患者可根据情况逐步考虑减药,直至停药。
江南都市报名医问诊:9岁小孩患上癫痫 小孩小时候高烧后留下了后遗症,得了癫痫,吃了两年的西药,药效不是很好。现在小孩子九岁了,治疗癫痫求偏方和治疗方案?王先生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漆学良: 患儿幼时高热后出现癫痫发作,曾服西药2年,疗效欠佳。患儿发作形式如何?是部分发作还是全面发作(大发作),有无意识不清,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四肢强直阵挛 发作?发作频率?每月均发作,还是数月发作1次?是否曾做过脑电图检查、头颅磁共振检查等?曾服用何种抗癫痫药,服药是否规律,有无坚持服用,有无监测血药浓度等?建议 来我院神经内科癫痫专病门诊就诊,具体询问发作临床表现、临床特点,确定癫痫类型及是否为癫痫综合症。进一步行头颅磁共振检查排除继发于颅内病变以及先天发育畸形等病 因所致癫痫,以及视频脑电图检查。癫痫治疗没有偏方可寻!明确诊断后,再根据患儿年龄特点,尽量避免抗癫痫药的副作用,合理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以及治疗方案,在医生 的指导下正规系统的抗癫痫治疗。(江南都市报10月23日A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