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虽然在发病开始时表现为病情轻,随后发展缓慢,但如不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约70%可缓慢发展,最终可进展为肝硬化,所以如果没有合并禁忌症则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国内治疗丙型肝炎的方案为:干扰素+利巴韦林,干扰素又以PEG干扰素(派罗欣、佩乐能)疗效最佳,但PEG干扰素较普通干扰素对血细胞的影响更明显。如不能进行抗病毒治疗,则因积极护肝降酶治疗,尽量延缓其发展为肝硬化,护肝降酶治疗应以甘草酸制剂、还原型谷胱苷肽、水飞蓟素为宜,不建议使用联苯双酯、五味子制剂等降谷丙转氨酶,后一种降酶治疗并不能延缓肝硬化的发展。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郭亚兵:当前由于无很好疗效的乙肝转阴(彻底清除病毒)药物,因此,当前现实治疗不是以治疗“大三阳或小三阳”为目标,而是以不同的治疗手段或药物阻止反复肝炎发病(对肝脏有损伤,会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肝癌等严重肝病)为目标。如果您肝功能指标正常,代表当前肝脏无炎症,即肝脏尚无太大损伤威胁,是不宜盲目护肝或抗病毒或转阴治疗的。肝脏是“怕”药物的,无目标的滥用药反而对肝不利!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郭亚兵:乙肝病毒母婴传播被证明的有效阻断主要方法是: 1.给刚出生的新生儿(而不是给怀孕母亲)尽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中和抗体)200IU 2.同时另一手臂注射乙肝疫苗10-20ug(0,1,2,6方案:出生当日,1个月、2个月和半岁时分别注射)。 3.也可尝试加用以下方法:妊娠后期孕妇服用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100mg/日)以降低病毒量,减少分娩时母婴传播的几率。
项目 由我院及多家三甲医院共同参与的一项关于接受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为主化疗方案的肝癌患者招募,正在进行中。招募条件1.年龄18至70岁患者;2.临床或组织学诊断肝癌;3.依据您的医生建议,需要进行上述方案化疗的患者声明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不会影响任何正常治疗,仅对正常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数据进行收集。全部信息保密,整个过程遵循GCP及国家相关法律。对于入组患者,将会得到专业肝癌医疗小组的严密的跟踪随访。对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会进行全面、及时、细致的评估,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改善患者的愈后。咨询及联系方式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肝病中心 肝脏肿瘤病区 王坤远医生
总胆汁酸(在化验单上为TBA),是在肝脏内合成的,与牛磺酸或甘氨酸结合成为结合型胆汁酸,然后被肝细胞分泌进入到胆汁,再随胆汁至肠道,在肠道内细菌作用下被水解成游离型胆汁酸,这其中大部分被肠道重新吸收后回到肝脏,同时可以防止TBA进入血液中对其他组织产生毒害,所以TBA能反映肝脏的情况,正常人体内血清总胆汁酸(TBA)<10μmol/L。那总胆汁酸增高有哪些原因呢? 总胆汁酸增高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增高往往出现在餐后一过性的轻度增高,一般会在吃饭后一定时间内恢复正常。病理性增高的原因众多:各种肝损害、肝功能衰竭和肝脏疾病如肝癌、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重肝以及药物致肝脏的损伤等,还有胆道梗阻、幽门功能不全和门脉分流情况下会出现总胆汁酸病理性增高。由此可见,总胆汁酸增高的原因有很多,要想找出真正原因,还需要患者通过检查来判断。
关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世界各个地区和国家出了很多治疗指南,其中最有名的有出自美国(AASLD)、欧洲(EASLD)、亚太地区(APASLD)肝病治疗指南,这些指南和中国大陆自己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指南,关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最终目标均描述为:“ 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清除乙肝病毒,以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目的是延缓和阻止乙肝向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并发症发展”。这段话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以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清除乙肝病毒,所以有些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找到医生说:“医生,我的乙肝病毒非常高,请赶快用药把它控制住吧!”而实际上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不适宜进行抗病毒治疗的。 上述那段话应该这样理解,我们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真正最终目标是后面那一句:“延缓和阻止乙肝向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并发症发展”,而“最大限度地抑制或清除乙肝病毒”只是我们为达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通过抗病毒治疗的方法可以“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最终达到“延缓和阻止乙肝向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并发症发展”的目标。
能够把乙肝病毒传播给他人的乙肝感染者, 我们称之为“传染源”。其传染性的大小取决于血液内病毒水平的高低,也就是在血液中检测到的“HBV DNA”的高低。“大三阳”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的病毒复制活跃,血液内病毒水平高,是最活跃的传染源,尤其是隐藏在人群中尚未被发现的“大三阳”携带者,具有潜在的最高传染性。但病毒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以血液为传播载体)才能传播的,一般的日常接触是不会感染的。“小三阳”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液中几乎检测不到病毒,其传染性就非常低。传染源传播潜力的大小,还取决于他的工作或生活方式,及其与他人接触的方式和密切程度。传染性的大小与转氨酶的高低无关,具有传染性的是病毒而不是转氨酶。并不是病情越重则传染性越强,病情重者因自身的免疫力使体内的病毒水平有所下降,其传染性反而有所降低。
乙肝是怎样在人群中传播流行的呢?人是如何感染上乙肝病毒的呢?很多乙肝患者及其家属对此产生困惑,经常听到有病人说:“我的乙肝是爸爸遗传给我的”、“我是妈妈遗传给我乙肝的”、“我经常在外面吃饭感染了乙肝”等等,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实乙肝的传播途径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下面给大家介绍我国乙肝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一、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包括湿疹、疥疮、口腔溃疡或糜烂)暴露于血液或传染性体液;共用剃刀、剃须刀、牙刷等;幼儿园共用玩具传播;共用设施如共用游泳池,纸币常被高污染,点钞员手指乙肝检出率达73%;美容操作如纹身、穿耳、修剪指甲等。二、医院内传播 污染的医疗器械、环境、医护人员/病人与病人之间的传播,血液透析及不洁注射传染已少见。三、母婴传播 乙肝阳性的母亲可传染其婴儿,宫内传播的可能较小,大多为围生期密切接触传播,母乳喂养并不使婴儿感染乙肝的风险增加,母婴传播可以通过注射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有效阻止。四、静脉吸毒 共用注射器吸毒传播HBV风险较高。五、性接触 多表现为急性非显性感染,即为一过性,不知不觉间感染,随后再现抗体,极少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六、输血及血制品 严格管理后仍有很少数传播,每百万单位血液约2~16例感染。其它如共餐、共用食具、咳嗽、喷嚏、接吻、哺乳、偶然接触如握手、拥抱等不会传播乙肝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