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日间手术患者告知书 尊敬的患者:您好!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为了方便患者就医,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缩短住院时间,现开展日间手术项目,医务人员会根据您的病情及时给予恰当的诊治。日间手术入院前流程如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李琦① 完善门诊缴费,门诊 2 楼检验科行血尿便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 术前四项等检验项目; ② 门诊 2 楼放射科行胸部 X 片检查; ③ 门诊 3 楼行心电图检查;④ 门诊 7 楼疼痛麻醉门诊行日间手术麻醉评估(需全麻麻醉评估的,可同一 日完成或待检验检查结果回报后完成); ⑤ 外科楼 12 楼耳鼻喉科住院部(或电话 020-62787323)预约床位;⑥ 手术前 7 天内到门诊 9 楼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全麻手术患者如需家属 陪护,必须一同做核酸检测);⑦ 手术当天 08:00 前需携带住院证(门诊一楼自助机打印住院证或者医师打 印)、身份证、医保卡(社保卡)、7 天内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次 门诊所有检查检验结果、本次门诊发票等资料,到门诊日间手术业务窗口(门诊 1 楼)办理患者住院信息登记手续并缴纳住院手术押金;⑧ 缴费后至外科楼 12 楼耳鼻喉科住院部前台护理站办理住院。具体步骤详见“日间手术住院流程图” 为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请您仔细阅读并配合落实下列事项:1. 患者自愿接受日间手术,对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理解并认同;患者需意 识清醒,无精神病史,年龄<18 岁或拟全麻手术者来院手术时必须有成年直系 亲属陪伴;患者及家属理解围手术期护理内容,愿意并有能力给予出院后照护。 2. 住院部护理站会在拟定住院手术日前 1-2 天电话或短信通知您前来医院 进行日间手术,请您确认诊疗卡所留联系方式为本人正确、有效联系方式并保持 畅通。 3. 患者若因个人原因未在预约手术日前完成术前检查、检验和麻醉前评估 (拟全麻手术者),导致医生无法进行评估并预约手术,患者需再次门诊就诊,重 新预约日间手术时间或者选择入院择期手术。 4. 新冠疫情期间,住院手术患者均需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且检测结果 7 天内有效,全麻手术患者允许一名成年家属陪护,陪护者亦需做核酸检测;局麻 手术患者通常不需留家属陪护。5. 全麻手术患者术前需禁食 8 小时,禁饮 2 小时(特殊要求医生会进行告 知),请根据实际手术时间合理安排饮食。局麻手术患者术前可进适量半流食(粥、 面包、馒头等)。如患者未按要求禁食禁饮且未告知医生或隐瞒实际情况,由此 导致的病情变化与手术意外,后果由患者自行承担。6. 患者来院手术当日需先到门诊一楼日间手术业务窗口缴纳住院手术押金 及完善个人住院信息登记,完成后携带纸质版核酸检测结果及门诊各项检查检验 结果前往外科楼 12 楼耳鼻喉科住院部办理入院,进行手术前准备及签署相关知 情同意书。 7. 患者入院当日完成手术治疗,医生将根据手术情况及患者病情确定术后 留院观察时间,通常手术当日或第二日出院。出院前请向医生索取出院小结,阅 读并理解出院注意事项,出院后如有不适请及时返院就诊。 对上述注意事项如有疑问,请致电 020-62787323 咨询,咨询时间:工作日08:00-12:00 及 14:30-17:30。
有些人小时候有过这样的经历:开始是感冒,鼻塞,甚至是发烧(有时还是高烧),接着开始出现耳朵痛,然后开始有些淡黄色的粘稠脓性分泌物流出来,这种分泌物有时候还有明显的臭味。在医学上,这种情况其实就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一个过程。中耳炎顾名思义就是中耳发炎了,炎症大部分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而病原菌往往是从鼻腔或者鼻咽部经咽鼓管逆行进入中耳腔的。因此在儿童时期,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时,一定要警惕继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可能。对于成年人而言,耳朵流脓则往往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一种表现。在门诊,我们常常遇见病人告诉我们由于感冒或游泳进水后出现耳朵流脓。这种情况其实是因为鼓膜已存在穿孔,致病菌通过咽鼓管或穿孔的鼓膜由外耳道直接进入中耳腔引起的急性炎症。那么耳朵流脓了应该怎么办了?对于儿童和成年人,在处理上还是有些不同的。对于儿童,有一点是孩子的家长经常会关心的问题“耳朵流脓肯定是耳膜破了,那破了的耳膜还能长好吗?”这点的答案是肯定的---能。在临床上,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些人的鼓膜是完整的,但不像正常鼓膜一样具有色泽和对光反应,我们往往把这种鼓膜描绘成“穿孔后愈合改变”,这种鼓膜就是急性中耳炎后自然愈合的一种状态,而这种人的听力可以基本没有问题。要达到这种状态处理的原则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儿童,发现耳朵流脓时(甚至在出现耳痛时)就要尽快就诊医生。一般的处理包括这么几个方面:1、全身使用足量的抗菌素控制感染:一般这时需静脉用药(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打点滴”),如果有明显脓液应该做细菌培养,根据细菌对抗菌素的敏感性(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菌素。用药时间一般要到症状完全消失后继续治疗3-5日才可停药。2、鼻腔用药:一般是使用减充血剂和鼻喷激素,目的在于改善咽鼓管的引流,促进脓液从咽鼓管排出。3、局部用药:脓液较多时可以3%双氧水洗耳,一般一天一次即可,双氧水将脓液彻底清洗后再使用抗菌素滴耳液滴耳。抗菌素滴耳液推荐使用0.3%氧氟沙星(泰利必妥)滴耳液,一般一次滴入药液3-5滴,而后轻轻按压耳屏,促进药物进入中耳腔,滴药后平躺患耳朝上3-5分钟。4、全身支持治疗:注意休息,调节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对于成年人,出现耳流脓时往往没有严重的全身症状,而且往往有诸如感冒或耳进水等诱因,因此治疗上主要在于局部用药。使用双氧水洗耳,抗菌素滴耳液滴耳后多可迅速好转。但必须指出,由于中耳炎反复发作,反复耳流脓必将对听力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对于成年人,一般推荐在干耳(即耳停止流脓)后一个月尽快就诊专科医生,进行必要的手术治疗。只有这样才能一劳永逸的停止耳朵流脓的现象。
许多人都有过耳朵痛的感受,有些时候这种疼痛还非常剧烈,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那么耳朵痛就是中耳炎吗?我们都知道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因此,导致耳朵痛的原因也可以由外耳、中耳的炎症和肿瘤所引起。针对不同的年龄段,耳朵痛往往也提示不同的疾病。对于儿童,耳朵痛时往往伴随由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比如鼻塞,流脓鼻涕,睡觉打呼噜等),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的耳廓发红,而且不让他人触碰,那往往就提示外耳道急性炎症。而如果耳廓没有发红也没有不让他人触碰的时候往往就提示急性中耳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儿童急性中耳炎早期并不一定有流脓,而一旦流脓,则可以明确是中耳炎症。而且,流脓后往往全身的症状和局部的疼痛都会有所缓解。这是由于脓液排除后对局部神经的压迫减轻了,同时毒素吸收也减少了。当致病菌的毒力比较强,或者孩子的抵抗力比较差时,外耳和中耳有同时发生炎症的可能。对于成年人,如果在出现耳朵痛前,有过用锐器(如金属的挖耳勺)挖耳或耳朵进水的情况,并且疼痛时牵拉耳廓或压迫耳屏会导致疼痛加重的就可能是外耳道炎;一旦伴有耳朵流脓则可以明确是发生了中耳炎。在门诊,我们常常会碰到患者告诉我们,因为耳朵进水后出现流脓。这种情况其实往往患者已经有鼓膜穿孔,所以才会在进水后出现流脓。正常情况下鼓膜完整时,耳朵进水并不会导致流脓的发生。最后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于糖尿病的病人,一旦出现耳朵痛,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由于糖尿病的影响,外耳道的环境发生了改变,抵抗力明显的下降,很容易导致细菌,真菌的滋生,引起外耳、中耳的炎症,甚至出现颞骨骨髓炎(恶性外耳道炎)等严重的并发症,因此一定要及时就诊。至于耳朵痛应该怎么治疗,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中和大家讨论。本文系李琦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上篇文章中我们提到了中耳鼓室中的一个特别的结构---咽鼓管(也称耳咽管)。现在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结构到底有什么作用?咽鼓管顾名思义是连接咽腔和鼓室的一段管腔。我们的中耳就像一间房间,鼓膜就是它是禁闭的。这样一来,鼓室这个房间里就需要一个通路与外界环境想通。咽鼓管就担负了这样的一个功能。咽鼓管有两个管口,一个叫咽口,开口于鼻咽部;另一个叫鼓室口,开口于鼓室的前上壁。由于咽鼓管的存在,保证了中耳腔内含有适当容量的空气,这些空气的存在就保证了鼓膜内外两侧的气压平衡,从而使得鼓膜可以正常的活动,同时保证了中耳腔内三块听小骨的足够活动空间。但是,正因为咽鼓管是中耳与外界想通的唯一渠道,因此,大部分引起中耳炎发病的细菌也往往通过咽鼓管从鼻腔或鼻咽部进入到中耳。说到这,我们就可以理解咽鼓管的主要功能了。一旦咽鼓管发生不同程度的堵塞,就容易引起中耳腔内空气容量和压力的变化,从而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但我们乘坐飞机时,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某些人会觉得耳朵发闷,甚至发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由于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外界的气压会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当咽鼓管功能不好时,就不能及时的调整中耳腔内的气压,从而引起上述的症状。 调节咽鼓管通畅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捏鼻鼓气法。方法是:深吸一口气,闭紧嘴巴,捏紧鼻翼,摒住呼吸,然后像擤鼻涕一样用力向鼻腔里“擤”气,这时你会有股气流推动鼓膜向外侧移动。这时就表明你的咽鼓管被动的开放了。在中耳炎术后的病人,我们一般会建议病人在术后4周开始做这个运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中耳腔内可以有足够的空气,从而使得听骨的活动能够改善,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
中耳炎要治吗?中耳炎,顾名思义是指在中耳发生的炎症。那么,中耳又在哪了?我们的耳朵从医学专业的角度被分成了三部分,如上图所示,图1指向的“耳廓”和图2指向的“外耳道”组成了耳朵最外侧的部分,因此被称为“外耳”(上图中黑线以左部分)。外耳主要担负的功能是收集和传导声波。这一部分的结构如果发生了阻塞,那么传音的功能就会受到损失,比如常见的耵聍(俗称“耳屎”)堵塞,就会引起传音能力下降,导致听力下降。从图3所示的“鼓膜”(俗称“耳膜”)开始就进入了中耳(上图中黑线与红线中间的部分)的结构。鼓膜相当于一扇门,在正常的情况下,它是完整的,可以有效的阻挡外界来的各种脏东西进入中耳腔,避免中耳炎症的发生。鼓膜这扇门里面是一间小房间,学名叫做“鼓室”,鼓室内摆着几件“家具”,也就是图中4,5,6所标示的三块听小骨。它们分别是4号的锤骨,5号的砧骨(读作“砧骨”)和6号的镫骨。这三块听小骨是我们人身上最小的骨头,其中最大的锤骨也就是一个苹果仔般大小,但是,虽然它们很小,它们的作用却很大。它们组成了听骨链,负责我们主要的传音功能。最后,鼓室腔里还有一个“下水道”—图7所示的咽鼓管。正常情况下,咽鼓管是鼓室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咽鼓管堵塞或者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了鼓室,鼓室就会发生炎症反应,这时我们就说发生了中耳炎。由于中耳担负了最重要的传音功能,因此,一旦中耳发生炎症,听力就会受到损害。随着中耳炎症的发展,3块听小骨的结构和功能都可能受到破坏,其结果就是中耳的传音功能进行性的损害,听力逐渐下降。在医学上,这种听力下降被称为传导性听力下降。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细菌产生的毒素有可能损害镫骨更内侧的结构,这部分结构被称为“内耳”(上图中红线以右部分),由于内耳存在耳蜗(图8)、听神经等重要的感受声音和传导声音的神经组织,因此,一旦内耳受到损害,将产生神经性听力下降。所以,一旦中耳发生炎症,我们的听力就将受到伤害,而反复发作的中耳炎则可能导致听力的进行性下降,并有可能出现神经性听力下降。中耳的炎症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早期进行干预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