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病看中医?什么病看西医? 中医是我国几千年的独特医学瑰宝,西医是近百年兴起的医学科目,虽然两者有不同的理论基础,但也都不妨碍其能治病救人。 有些人说西医好,有些人说中医强。我们认为,不同的病,中西医各有所长: 有一些病应该更加注重调理,就不应该跑去看西医; 有一些症状更加适合西医,则应该选择西医。 我们整理了一份表格,根据不同的症状,推荐不同选择方向~ 心脑血管疾病:先西后中 如:高血压病、心脏病、中风、脑梗死等。西医在急性发作时有迅速控制症状的作用。但不能根治疾病,中医药主要在改善患者体质方面发挥巨大调理作用。 便秘:首选中医 西药对便秘的治疗较为短效,只能作为应急措施。不要过多服用泻药,避免药物依赖。 感冒:中西医皆可 绝大多数情况下,感冒不吃药七天能好,吃药一周能好,输液一星期也能好。关键在于治疗感冒时是否在同时提升免疫力。一般情况下,感冒初期多喝水,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就能控制。 如果突发性高热不退、咳嗽、头痛等症状比较重的,可以找西医,明确病因,有利于指导用药。 颈椎病:首选中医 中医理疗是治疗该病种的一大特色,配合中药调养,更有优势。 腰椎间盘突出:首选中医 更多情况下中药配合理疗效果较好,西医主要在疾病晚期手术治疗方面有优势。 面瘫:首选中医 西医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中医针灸配合理疗效果在临床上疗效更确切,一般来说治疗越及时,效果越好。 口腔疾病:首选西医 西医牙科相关医疗器械完善,在手术矫形、治疗等方面优势明显。 一些非器质性病变比如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则可选择中医治疗。 脾胃病:首选中医 如慢性胃炎、腹胀便溏等,一般病程较长,机理比较复杂。西药多为单成分,不如中药个体化治疗(一人一方)更容易贴近病情。 中医认为脾主升,胃主降,用中药帮助调节脾胃升降,必要时配合疏肝,能很好地调节消化系统疾病。 过敏性疾病:首选中医 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一般属于免疫功能紊乱。由于免疫系统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用西药很难找到针对性,往往只能抑制免疫功能,停药后容易反复。 而中医是跳出局部从整体来调节,认为过敏是由于正气相对不足,邪气入侵造成的,治疗无非是辅助正气,排出邪气,简单治疗即收到良好的效果。 皮肤病 青春痘:首选中医 西药副作用相当大,不宜久用;中医从全身调理,作用缓和但持久。 白癜风:中西各有特色 白癜风为难治性疾病,治疗需要持续。西药主要在局部用药、激光治疗方面有特色;中医依靠辨证论治,进行全身调养。 带状疱疹:首选中医 带状疱疹属于病毒感染引起,西医针对病毒也没有特效药物。中西医疗效较好,需要注意防治并发症及后遗症。 脚气:中西医皆可 一般外用药治疗的效果都不错,但西医有针对性的抗真菌药物,对于顽固病例,中西药配合起来,治疗效果更佳。 特发性脱发、斑秃:首选中医 这类疾病一般病因不明,西医不易治疗。中医从气血不足、脏腑虚损、痰湿瘀热等角度出发辨证治疗,有一定疗效。 妇科病 感染类疾病:中西医皆可 如盆腔炎、阴道炎等。对于急性发作期、采用西药抗感染治疗见效快。中药和中医理疗则对一些慢性反复发作性炎症疗效更好。 不孕不育:根据病因 首先应该仔细查找病因,再确定找中医还是西医。属于输卵管阻塞等有明确器质性病变的,西医治疗较好,但大多数功能性病变引起者,中医药调理有独到之处。 原发性痛经:中医 西医对原发性痛经治疗效果不佳,多属对症治疗。中医辨证施治效果较好。 月经失调:中医 妇科疾病常属于激素分泌紊乱,如果单纯调节某种激素,不但不好掌控剂量,还容易引发体内一系列激素变化。中医从整体调节妇科也是一门强项。中医认为,妇科疾病大多是体内有瘀滞或血虚,采取疏肝补肾、养血活血等方法治疗,效果很好。 更年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 西医治疗在一些人群身上较为明显,中医长期调理更加安全。 失眠:看中医 失眠大多属于功能性紊乱,中医可从气血、阴阳等角度辨证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镇静安眠类的西药容易导致依赖,只能短时间服用。 偏头痛:看中医 首先检查明确病因,在排除器质性问题后,采取中医调理。 偏头痛大多没有病因,属于功能性紊乱,西医没有更好的办法。 亚健康:首选中医 西医生化检查等指标正常或轻微异常者,都可通过中医进行调理。 复杂慢性病:中医 如慢性肾炎、风湿病、中风后遗症、肿瘤等,西医可能会采取激素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 中医通过辨证选方,喝汤药或扎针灸,效果不错,对肝肾功能的损害也小,肿瘤患者配合内服中药还可以缓解化疗的毒副作用。 非器质性疾病:中医 有些人平时容易出现疲劳乏力、精力不足、头晕目眩、口臭、便秘、心情烦躁等症状,虽然精神上很不舒服,但是经西医化验、拍片检查却发现不了明显的器质性异常。 这些也是中医擅长的领域,可以针对这些症状选药,做到提早治疗,防止病情加重。 看中医的六个注意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但很多人去看中医前,经常因为忽视了一些细节,而影响了中医师对病人气色、舌脉的观察,进而影响对病情的诊断。看中医,一定要做到 6 个“不”。 1.不化妆 “望诊”对诊断非常重要,一定要让中医师看到你的“本来面目”。 2.不吃容易染舌苔的食物或药物 牛奶、花生等含脂肪多的食品容易使你的舌苔变得白腻;杨梅、乌梅等,容易使舌苔变黑;咖啡、橘子以及维生素B2等,可能使舌苔变黄;就诊前刚喝热饮,可使舌质变红。 3.不使用或食用气味浓烈的东西 不要使用气味浓烈的香水或护肤品;不要吃气味浓烈的食物,如葱、蒜等,以免影响闻诊的准确性。 4.不做剧烈运动 脉诊是中医诊病的重要手段,就诊前应尽量保持心情平静,避免情绪急躁和剧烈运动等因素,对诊断造成影响。 5.不频繁更换医生 很多疾病的治疗需要一定时间,而频繁更换医生只会造成治疗的重复。 一般的慢性疾病,如果治疗 1~2 个月后仍无明显效果,可以考虑另选大夫,但一定要将以往的病历或处方保存好,以便让医生了解您的治疗情况。 6.不沿用过去的处方或别人的处方 有些人认为,这次病好了,可以把方子留着,以备将来症状再次出现时使用,或者看到别人跟自己的病情类似,便将别人的处方拿来自己用。这是不正确的。 看西医的四个注意 西医的诊断和治疗,除了需要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还需要各类的检查报告作为诊断依据。为了尽快看好病、避免多余的检查、减少冤枉钱,看西医的时候,下面这几点也要注意。 1.记清发病过程 发病的时间、原因、过程等对疾病的判断非常重要,所以就诊西医的时候尽量简明地介绍病情很有必要。 2.预约检查问清注意事项 西医的各种检查会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说是否需要禁食、禁水;衣着要求,有些检查不可佩戴金属等制品;时间要求,雌激素检测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参考值等等。不按要求,有些会耽误时间,而有些则会直接影响结果,妨碍诊断的准确性。 3.查体做好个人卫生 西医的很多检查需要直接和身体接触,如泌尿生殖科、肛肠科、皮肤科的检查。做好这这类检查前注意做好个人卫生,更有利于检查进行。 4.复诊带好用药单及病例 通过检查报告的对比,医生可以更清楚的了解病情的进展。西医的药名有些很难记,如果医生询问又不记得,可能会妨碍诊治。 总 结 急性病、意外伤害、器质性病变一般看西医。 慢性、退行性疾病及亚健康状态应采用中医调理+营养补充。
误区一:姑息迁就,得过且过 腰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很多20-50岁的高发人群自认为年富力强,根本不重视自己身体的“小病小灾”,并没有把自己腰部的不适感放在眼里,不预防,也不医治。其实,这时候你的腰部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病变。等到影响工作、生活时才拍CT、做检查、找专家,这时医治就已经很难了。 误区二:大量吃药 注射治疗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绝大多数都是以药物治疗为首选。但就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机理而言,无法解除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药物疗法并非治本之法,只能暂时缓解病人的痛苦。其结果是终生投入,没完没了,停药就会发作,但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 “溶核术”采用注射蛋白酶类的药物,髓核虽然消失,但它是以加快退变为代价的,使椎间盘失去弹性,上下椎体落到一起,增加磨损,容易产生骨质增生,另外其它椎体就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加快其它椎间盘退变的速度,时间长了,还容易导致其它椎间盘发生病变。 误区三:动动手术 彻底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并非首选,一般说来,只有经保守治疗无效,病人疼痛无法解决、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的时候才需要进行手术。况且手术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发症也多。腰椎是人一生中活动较多的部位,经过手术后,这些部位会变得相对脆弱,容易发生退变更加容易受到伤害。 误区四:一旦疼痛 推拿就好 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都会有一定时期的疼痛史。由于开始阶段病症较轻,在疼痛的时候,许多人都习惯借助推拿按摩来舒缓疼痛。其实,推拿和按摩只能起到缓解作用,不能除根治本。而且由于许多推拿和按摩的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事故。因此,选择实施牵引和按摩治疗的医生,首先应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认识,同时对于疾病的发病阶段有所了解,并不是说按摩时间越长,疗效就越显著,而按摩的手法、轻重等,也非常重要。
肩痛真的是肩周炎吗?及肩周炎的治疗 肩痛就是肩周炎吗?很多人一旦肩痛,就会怀疑自己患上了肩周炎。造成肩痛的原因有很多,不能单纯的归因于肩周炎。 肩关节是人体运动范围最大而又最灵活的环球关节,它可做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以及环转等运动。 1肩部肌肉痉挛 造成肌肉痉挛的原因为——局部受凉、长期低头伏案工作、或长期从事电脑操作、坐姿不正确等,因长期保持某一种姿势,使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所以很容易引起肩膀疼痛。 2颈椎病 可引起肩部疼痛,称为颈肩综合症。最常见的是颈神经根压迫的症状,疼痛一般不太剧烈,可伴有肢体发麻、无力等,但关节功能受限不明显,检查有颈椎骨质增生存在。 3肩周炎 肩关节是人体关节中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改变,加之肩关节在生活中活动比较频繁,故而易发生慢性劳损,发生肩周炎。肩周炎急性期,以肩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常有日轻夜重的特点。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特别是在粘连期或恢复期,常影响日常生活,如提物、吃饭穿衣,洗脸梳头。 4风湿免疫类疾病 各种全身性风湿免疫类疾病会出现肩关节滑膜类病变,导致肩关节疼痛。 5肩关节骨性关节炎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肩关节软骨损伤,盂肱关节会出现疼痛间隙变窄。 6胆囊类疾病 部分胆囊病变会出现右肩胛下区放射疼,该类疾病容易导致误认为是肩关节类疾病导致的疼痛。 7冻结肩 一类引起盂肱关节僵硬的粘连性关节囊炎,以肩关节周围疼痛及各个方向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好发于 50 岁左右的中老年人,过去统称为“肩周炎”。 8肩袖损伤 是指围绕肱骨头肩袖组织的撕裂损伤,主要病因是肩峰撞击征。长期的肩峰撞击症导致肩袖变性,肌腱质量下降,最终发生损伤撕裂。 9肩骨关节分离 通常是外伤导致肩锁关节之间的韧带损伤,肩锁关节出现脱位和分离,肩关节活动出现障碍及疼痛。 10肩峰撞击症 由于肩关节退行性病变、肩峰下骨赘形成、滑囊增生,导致肩峰下的间隙变小,从而出现外展、上举手臂时造成肩袖挤压、撞击而产生的肩关节疼痛。 很多因素都可导致肩痛,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方能精准治疗。 那什么是肩周炎呢他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呢。 肩周炎:也叫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是指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健、滑囊及软组织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一、病因: 1、肩部病因 (1)软组织的退行性病变,对各种外界的承受能力减弱。 (2)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所产生的慢性劳损。 (3)外伤后止动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 (4)肩部挫伤或牵拉伤后治疗不当。 2、肩外因素 (1)颈椎病:导致肩部肌肉持续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 (2)心、肺、胆道疾病发生的牵涉痛。 二、临床表现 1、肩部疼痛:起初阵发性痛~~~持续性痛。 其疼痛特点是: (1)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加重。 (2)可向颈部或上肢扩散。 (3)活动性疼痛。 (4)昼轻夜重。 2、肩关节活动受限,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旋外旋为明显。 3、怕冷。 4、压痛,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痛点,多在: (1)肱二头肌长头腱沟处。 (2)肩峰下滑囊。 (3)喙突、冈上肌附着点。 4、肌肉痉挛与萎缩 肩周炎的医治办法有哪些 1、针刀疗法:针刀疗法是将中医的针刺疗法和现代西医的手术疗法有机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刀型像针,只需短短几秒就可将针刀置入病灶,对粘连、钙化、挛缩、僵硬、增生的组织进行松解,剥离,改善周围血运,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软组织动态平衡和生物力学平衡。松解组织粘连,消除硬结条索,减轻组织压力、改善恢复周围血运、提高局部组织血氧含量、消除炎症、加快水肿吸收、解除血管神经卡压、恢复力学平衡,达到消炎祛痛、恢复功能的目的。 2、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电疗、红外线照射、热疗等方法,所有做过理疗的病人都知道,在做理疗时会舒服一点,不做后又会和从前一样。 3、推拿针灸治疗:和物理治疗目的基本相同。就是以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为主,而非根治手段。 4、牵引治疗:经医学界长期的临床试验证明,牵引治疗对于多数病人来说只能做到缓解疼痛。
门诊时常看到这样的患者: “医生,我脖子痛肩膀痛是不是有颈椎病和肩周炎呀?” 那么如何区别颈椎病还是肩周炎?给大家推荐一下常识: 颈椎病和肩周炎均可以引起肩部和上臂部的疼痛,但是发病年龄,疼痛性质和疼痛部位不同。区别如下:1.颈椎病引起的肩部疼痛通常不会超过肩峰(就是我们肩部最高的那块骨头!)而且疼痛已颈部疼痛和颈部和肩胛骨内侧以及斜方肌为主,如果影响到神经会出现一侧或双侧上肢的麻木疼痛。不会引起患侧局的肩部活动受限。 2.肩周炎又叫五十肩,肩凝,冻结肩。主要是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容易发病,还有的是由于外伤后引起的肩部周围肌腱的劳损而发病(称为创伤性肩周炎)。依据其临床特征可以分为四期:疼痛期,粘连期,缓解期,恢复期。病程较长,从两个月到两年不等。刚开始以疼痛为主伴随患肢的活动受限。但是其疼痛主要局限在肩关节周围。逐渐发展为活动受限,严重者可造成肩部肌肉萎缩!影响日后功能的恢复!
颈椎病的十种危险信号 1、久治不愈的头晕、头痛或偏头痛 2、非耳部原因的持续耳鸣或听力下降 3、不明原因的心律不齐、类似心绞痛的症状 4、久治不愈的低血压或“莫名其妙”的高血压 5、久治不愈又“找不到原因”的内脏内功能紊乱,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等 6、不明原因的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 7、总是将头歪向一侧或反复“落枕” 8、反复发作的颈腰背痛 9、长期打呼噜 10、头重发麻,手指发麻,上肢无力等
颈椎病分析, 颈椎1-2椎:头痛、头晕、头昏,耳鸣, 颈椎2-3椎:头昏、咽部不适、后背酸胀 颈椎3-4椎:颈部疼痛、肩胛骨酸胀、肩关节障碍,斜颈,双手麻木,牙痛。 颈椎4-5椎 手指麻木,颈性瘫痪,心绞痛,心律不齐 颈椎5-6椎:颈、肩、上肢酸痛、拇指、食指、中指麻木,上肢外侧麻木, 颈椎6-7椎:颈、肩、上肢酸痛。你的身体状况到哪种程度了呢,自己对照一下吧!
腰椎间盘突出能根治吗?这是我们每天都能听到的问题,几乎每个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都会如此问!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腰椎间盘位于腰椎的相邻各个椎体之间,为腰椎关节的组成部分,对腰椎椎体起着支撑、连接和缓冲的作用,它的形状酷似个算盘珠,由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三部分组成。当椎间盘退变、外伤、劳损等原因造成纤维环后凸或断裂,髓核脱出,就称为腰间盘突出。 当椎间盘突出物压迫或刺激脊神经根和(或)马尾神经等受累组织引起腰腿痛、麻木等症状时,就称为腰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中青年人的多发病,该病病理机制复杂,临床症状多有变化,被公认为难治性疾病之一。 该病患者最大的病患即在于不同程度的腿痛或腰腿痛,持续或剧烈的疼痛不仅给患者造成生理创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睡眠和休息,久之还会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另外,腰椎间盘突出后,还可随后引起脊柱生理前凸变直或侧凸、脊神经根受损、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椎间关节退变、椎管狭窄、腰背肌衰弱和腰椎失稳等一系列继发性改变,从而有可能导致许多病人的疼痛症状迁延难愈、反复发作,残余麻木经久难愈。患过该病的患者大多对疼痛的经历“刻骨铭心”,时刻害怕疼痛复发,生活处处小心翼翼,因此总希望找到一种“根治”的方法,设法让这魔鬼般的疼痛经历一去不复返!这种美好的愿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其实也是绝大多数专科医生矢志不渝努力的方向! 那么腰椎间盘突出症到底能否被根治呢? 这恐怕是所有该病患者及其家人都特别关心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屡屡或长期被该病困扰、饱经疼痛折磨的人,或几经治疗而未痊愈患者所急切想知道的。 顾名思义,“根治”应理解为:彻底治好(指灾害、疾病),如“根治黄河”、“根治血吸虫病”等。另外,“根治”一词,也可被用以表达人们铲除与扭转每种不良现象或事务的一种美好的期望,比如“根治腐败”、“根治房价虚高”,如此等等。总之,从本义上讲,“根治”就是“从根处治疗,断绝根源,永不复发”。但是,“根治”一词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非常狭窄,其适用病种非常有限,主要被用在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上,其实用意义相对于“姑息”而言。如肺癌的手术可以分为肺癌姑息性切除和肺癌根治性切除。因此,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这种退行性脊柱病而言,正规的医院与绝大多数专科医生都不会使用或慎用“根治”一词的。就连一些非常常见的疾病,如感冒、颈椎病、骨关节炎、高血压病、糖尿病、肠炎、肝炎、痢疾、脚气(脚癣)、咳嗽、胃痛、痔疮,等等, 谁能又能根治呢? 至此,我的回答恐怕大多数人已经清楚,问题是这可能会使你们大失所望! 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没有“根”,又何来“根治”呢?就根本的病因而言,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总与椎间盘自身退变、遗传、受凉或外伤等诸多因素有关,绝大多数患者并无特别的诱因。其病理(疼痛)机制多与椎间盘突出物的机械性压迫以及局部炎症刺激或缺血有关,但尚未达成共识。因此,以前主张外科切除的所谓“根治术”也具有一定的复发率,部分病例甚至术后也不能完全解除疼痛症状。因此,即使“非常先进”的外科手术虽然可切除部分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但也不能完全根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从根本上治疗”实际上是不恰当的。况且,由于外科手术破坏了已经发生病变的脊柱解剖结构的完整性与稳定性,此后会有较多的并发症和后遗症。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我们应当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不能“根治”,即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不能被完全切除,这是因为即使退变突出的椎间盘本身也具有维持椎间隙高度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实际上,椎间盘突出物也不可能被完全切除干净。 那么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其将来的发展会是怎样的? 一般来说,早期突出程度较轻的髓核或可还纳复位或部分还纳复位,这在椎间盘弹性较好的年轻患者中有较大的可能性;突出较大的髓核,尤其是突破后纵韧带的所谓游离型髓核在机体自身免疫机制的作用下,则可进一步表现为髓核纤维化或吸收萎缩;也有部位髓核突出物可能在上述变化的基础上骨化,甚至导致椎体边缘骨赘形成,从而使临床症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并已经发生退变失稳的腰椎重新获得代偿性稳定,这些不仅对改善病情有利,对患者长期的预后也有帮助。 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众多非手术疗法完全可以在不破坏病变脊柱解剖结构,基本不干扰椎管内突出椎间盘组织空间占位的前提下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治好,其主要目标是“消除疼痛”,即所谓的“对症治疗”。由于疼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的主要矛盾,是患者的主要症状和寻求医学治疗的主要理由;再者,从本质上讲,腰椎间盘突出症也被学说界公认为“自愈或自限性疾病”。因此,“对症治疗”完全“合情合理”,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且实践业已反复证实我们可以做到。各种非手术疗法完全有可能在一定时间内消除或改善疼痛症状,逐步恢复腰椎生理功能,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具有疗效好、恢复快、不良反应少、医疗费用低廉等优势。因此,从“解除疼痛、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这个意义或层次上讲,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而且现行各级医疗行政主管部分所颁布的“疾病诊疗常规”中大都规定有“治愈”的判定标准。这种“治愈”比患者所想象的所谓“根治”在某种程度上或许尚存在一定的距离,与理想中的“完全痊愈”、“永不复发”的“根治术”也尚有本质区别的,但确实是要实惠与现实得多,尤其是在目前医疗科技水平与医疗条件下。 暂时无法根治也并非世界末日,其实世间凡人无时无刻不处在“生、老、病、死、苦”的矛盾之中,任何人都不能“超然物外”而“遗世独立”。尽管如此,每种难治性疾病能否被根治是相对而非绝对的,况且人们对困人类健康的难治性疾病的探索永远也不会停止。为实现理想中所谓的“根治”,达到所谓“长治久安”的境界,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言,总的建议是须做到“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具体如下: (1)目前条件下,腰椎间盘突出症完全有被治愈的可能,其中包括手术与非手术治疗,且各地与每位医生的认识与经验各有不同,希望广大患者树立必胜的信心,主动化解心理压力,积极配合医疗; (2)对于经治痊愈的患者,要想疼痛不再复发,须注意的事情较多,首先要提高认识,意识到自身已经突出的椎间盘可能会给脊柱的结构与功能带来不利的影响,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讲自身脊柱也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弱点,从而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加以注意,主要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到劳逸结合,避免长期保持坐或站立的单一姿势、不卧软床坐软座、避免长时间处于振动的环境、少开车、避风寒和受伤等。 (3)坚持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恢复并增强腰背肌的肌力和应激能力,以充分发挥椎旁肌“软支柱”的支撑、保护和稳定作用,从而达到预防复发的目的。从消极的意义上讲,只要“拖到”六七十岁,随着椎间盘自身的脱水萎缩,其发病率或复发率自然下降。因此,从总体上讲,能否被“根治”也不完全是医生或医疗的职责,只有做到“三分治,七分养”,走“医患合作”、“防治结合”之路,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解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痛苦,不断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另外,从根本上阻止该病的发生,即彻底让这一疾病远离人类,一直医务科研工作者努力的方向。目前,众多的基础研究业已发现导致椎间盘自身退变的基因,设法改变基因的类型,阻止椎间盘自身退变,使其“保持永远年轻状态”,自然就不会发病。这一方法已经在动物身上获得成功,但对于人来说还有一定困难。不少学者目前正努力地去解决这一问题。这一天的早日到来,必然惠及整个人类。
发表于:2016.10.05已读746次 引言:骨质疏松是骨的新陈代谢失去平衡,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呈现骨量减少的状态,而且骨的质也发生变化,骨质变脆。特别是绝经期的女性多发本病,实际接受治疗的不足10%。骨质疏松通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骨折是骨质疏松的最大危害,也是老年人致死、致残最常见的原因。全球每3秒钟就会发生一起骨质疏松性骨折,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会在50岁后遭遇一次骨折,20%的髋部骨折患者会在骨折后6个月内死亡。 我的推荐 一、适量的运动 推荐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可以预防多种慢性疾病,推荐慢跑、游泳、球类运动,适度的负重运动能够刺激骨骼强壮,更好的预防骨质疏松。 二、充足的阳光 皮肤在紫外线的作用下,有利于维生素D的合成,充足的阳光照射有助于胃肠对钙、磷物质的吸收,促进骨形成。 三、合理的饮食 增加鱼虾、鸡蛋、精肉、豆乳制品的摄入,戒烟限酒,少喝碳酸饮料(雪碧、可乐)、浓茶、咖啡。 四、抗骨质疏松药物选择 1.基础用药:钙剂、维生素D Tips:增加钙、磷的摄入、吸收,有利于骨形成,是预防骨质疏松的一线用药。现在临床上常用的有:钙尔奇D3片(吞服)、迪巧钙片(可咀嚼)。 2.骨吸收抑制剂:二磷酸盐(福善美)、降钙素(密盖息)、雌激素、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诺昔芬) Tips: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或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从而减少骨的丢失。绝经后妇女单纯使用雌激素能够明显增加卵巢癌、乳腺癌患病率,应当在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指导下联合运用孕激素。 3.骨形成促进剂:促甲状旁腺激素(赛迪松)、氟化物 Tips:促甲状旁腺激素是唯一被用于临床的促进骨形成的药物,但在安全性和最佳用量方面还有待研究。氟化物因其严重的副作用(氟骨症、结石病、骨肉瘤)令人望而却步,未得到临床运用。 4.双重“神药”:雷奈酸锶、异黄酮(大豆制品) Tips:具有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的“双重作用”,2004年,欧盟批准用于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但因深静脉静脉血栓、严重过敏性皮肤反应、心脏风险,2013年4月,欧洲药品管理局发布消息:限制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雷奈酸锶的使用。美国FDA也一直未同意使用该药。大豆异黄酮在化学上作为结构类似物与雌激素活性有关,显示抑制和协同的双向调节功效:当人体内雌激素水平偏低时,异黄酮占据雌激素受体,发挥弱雌激素效应,表现出提高雌激素水平的作用;当人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时,异黄酮以“竞争”方式占据受体位置,同时发挥弱雌激素效应,因而从总体上表现出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作用。 五、重视首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围骨折期管理 1.骨质疏松骨折包括: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髋部骨折(股骨颈、股骨粗隆间)、桡骨远端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其中,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往往有明确的外伤史,而胸腰椎骨折可以发生在弯腰刷牙、咳嗽喷嚏过程中,甚至没有能够回忆起来的外伤动作,所以老年人无诱因的腰背痛,应当高度怀疑压缩性骨折。 2.越是体质差、越是高龄,越要积极手术,尽早回归社会生活。老年人长期卧床的致残、致死率高,且隐性的骨量丢失严重。无论是桡骨远端骨折、髋部骨折、脊柱骨折,手术都已经是成熟技术。在我们医疗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几乎都是日间手术,住院1-2天,局麻微创穿刺,术后2小时可下地行走活动,手术当天可出院,回归社会生活,不需要卧床休养。 3.患者第一次发生骨质疏松骨折后,短时间内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较高,因此初次骨折后的短时间内接受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是较好的选择。 4.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能够很好地预测患者再发骨折风险,建议每年检查一次,同时也有研究显示,股骨颈的持续性骨质疏松预示着需要长期抗骨质疏松治疗。 5.使用双磷酸盐类治疗3-5年可以停药。但对于具有高骨折风险的患者,停止治疗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必须考虑到药物副作用发生的可能性。 六、增强自信,相互鼓励 骨质疏松多见于老年人,心理脆弱,容易自暴自弃,最终给自己的老年生活带来不幸,为家庭带来很多麻烦。骨质疏松是完全可以防治的,就如同年轻人健身一样,某一次的心血来潮是不能达到效果的,关键是在于持之以恒。当一个人专注于某一件事,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过去不的坎。当然,我们推荐老年人结队与骨质疏松作斗争,成立“骨质疏松社团”、“骨质疏松大学”、建立“骨质疏松个人疾病档案”等,子女的陪同和参与,能够更好地帮助父母,增强家庭凝聚力。 国家卫计委宣传彩页 引言:骨质疏松是骨的新陈代谢失去平衡,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呈现骨量减少的状态,而且骨的质也发生变化,骨质变脆。特别是绝经期的女性多发本病,实际接受治疗的不足10%。骨质疏松通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骨折是骨质疏松的最大危害,也是老年人致死、致残最常见的原因。全球每3秒钟就会发生一起骨质疏松性骨折,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会在50岁后遭遇一次骨折,20%的髋部骨折患者会在骨折后6个月内死亡。具体措施如下: 一、适量的运动 建议每天坚持1到2小时的体育运动,可以预防多种慢性疾病,推荐慢跑、游泳、球类运动,适度的负重运动能够刺激骨骼强壮,更好的预防骨质疏松。 二、充足的阳光 皮肤在紫外线的作用下,有利于维生素D的合成,充足的阳光照射有助于胃肠对钙、磷物质的吸收,促进骨形成。 三、合理的饮食 增加鱼虾、鸡蛋、精肉、豆乳制品的摄入,戒烟限酒,少喝碳酸饮料(雪碧、可乐)、浓茶、咖啡。 四、抗骨质疏松药物选择 1.基础用药:钙剂、维生素D Tips:增加钙、磷的摄入、吸收,有利于骨形成,是预防骨质疏松的一线用药。现在临床上常用的有:乐力,钙尔奇D3片(吞服)、迪巧钙片(可咀嚼)。 2.骨吸收抑制剂:降钙素(密盖息)、雌激素、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诺昔芬) Tips: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或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从而减少骨的丢失。绝经后妇女单纯使用雌激素能够明显增加卵巢癌、乳腺癌患病率,应当在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指导下联合运用孕激素。 3.骨形成促进剂:促甲状旁腺激素(赛迪松)、氟化物 4.双重“神药”:雷奈酸锶、异黄酮 五、重视首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围骨折期管理 1.骨质疏松骨折包括: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髋部骨折(股骨颈、股骨粗隆间)、桡骨远端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其中,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往往有明确的外伤史,而胸腰椎骨折可以发生在弯腰刷牙、咳嗽喷嚏过程中,甚至没有能够回忆起来的外伤动作,所以老年人无诱因的腰背痛,应当高度怀疑压缩性骨折。 2.越是体质差、越是高龄,越要积极手术,尽早回归社会生活。老年人长期卧床的致残、致死率高,且隐性的骨量丢失严重。无论是桡骨远端骨折、髋部骨折、脊柱骨折,手术都已经是成熟技术。在我们医疗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几乎都是日间手术,住院1-2天,局麻微创穿刺,术后2小时可下地行走活动,手术当天可出院,回归社会生活,不需要卧床休养。 3.患者第一次发生骨质疏松骨折后,短时间内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较高,因此初次骨折后的短时间内接受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是较好的选择。 4.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能够很好地预测患者再发骨折风险,建议每年检查一次,同时也有研究显示,股骨颈的持续性骨质疏松预示着需要长期抗骨质疏松治疗。 5.使用双磷酸盐类治疗3-5年可以停药。但对于具有高骨折风险的患者,停止治疗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必须考虑到药物副作用发生的可能性。 六、增强自信,相互鼓励 骨质疏松多见于老年人,心理脆弱,容易自暴自弃,最终给自己的老年生活带来不幸,为家庭带来很多麻烦。骨质疏松是完全可以防治的,就如同年轻人健身一样,某一次的心血来潮是不能达到效果的,关键是在于持之以恒。当一个人专注于某一件事,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过去不的坎。当然,我们推荐老年人结队与骨质疏松作斗争,成立“骨质疏松社团”、“骨质疏松大学”、建立“骨质疏松个人疾病档案”等,子女的陪同和参与,能够更好地帮助父母,增强家庭凝聚力。
颈椎病的九大主要症状几乎包括了所有类型颈椎病的各种临床症状,有些症状如颈痛、手麻,似乎很容就让我们联想到颈椎病,但有些症状如头痛、头晕、心慌胸闷以及各种五官科疾病,别说我们患者,就是临床医生,由于所学专业的的局限性以及临床医生某种固有的偏见,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颈椎病上面去,轻者浪费了患者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疾病却得不到丝毫的改善,比如绝大部分年轻患者的头痛头晕都是因为颈椎病所致,但当患者就诊时,绝大部分医生往往都让患者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自然是一切正常,但患者头痛依旧、头晕依旧,他们却束手无策了,根本就想不到颈椎上去,这是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如果仅仅是耽误了患者的病情也就罢了,最可怕的是一旦诊断错了,治疗也就跟着错了,如果将咽型(食道型)颈椎病误诊为食道癌而进行大面积的清扫手术,那可就真正害了患者了。所以作为患者能够根据自己的症状大致判断出某种疾病,并就诊于相对正确科室的医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1、颈肩背痛 : 疼痛时颈椎病的基础症状,几乎所有的颈椎病在早期或全程都有非常显著地疼痛症状,疼痛的部位可以发生在颈项部和肩背部,有研究发现在颈椎病人中诉说有颈痛者为92%,肩痛者为71%,上臂痛者为44%,前臂痛者为31%,头痛者为37%。 其中颈项痛是所有颈椎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多呈钝痛、隐痛或刺痛,晨起时多见,伴颈项部僵硬、板滞感。上背痛往往容易被误诊胸椎的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背肩胛部疼痛,以肩胛内侧缘上角最为显著,可有明显条索状筋结感,有的则表现为自颈椎向下呈扇形散开的上背部广泛的疼痛,其实就是斜方肌典型的分布范围。有很多患者以肩部疼痛为主诉症状,容易被误诊为肩周炎,但其实即使有典型的肩周炎表现,也与颈椎病密切相关,肩部痛在早期疼痛剧烈,为灼痛、刺痛感,慢性期为酸痛、隐痛。 2、 活动受限:颈椎的活动范围较正常或以前明显减小,自觉颈项、肩背部肌肉僵硬、板滞、有酸胀感,不能前屈后仰和转颈困难,有时稍用力转颈时,会有剧烈的疼痛,并向上肢等处放射,不少患者在转颈时出现明显的头晕症状,严重者甚至会猝倒。 3、上肢痛麻 上肢疼痛多为刺痛、胀痛、烧灼样痛,严重时从颈背部放射至手臂(上臂外侧、前臂内外侧、肘关节内外侧),咳嗽、打喷嚏、深呼吸均可诱发难以忍受的放射痛,绝大多数患者夜间症状加重,辗转难眠,甚至彻夜不能入睡,口服止痛药效果也不明显,持续时间从数天到数月不等。 肢体麻木主要表现为上臂外侧、肩部附近的三角肌区、某个或某几个手指麻木。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引起,以前者引起上肢麻木最为多见,后者则先从双侧下肢或单侧下肢开始发麻、发沉,逐渐加重,再出现一侧或双侧上肢麻木、疼痛,持物无力等症状。 4、颈性头痛 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等各型颈椎病均可引起头痛,几乎所有交感型颈椎病患者几乎无例外的都有头痛,高达60~80%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出现头痛,相当部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也有头痛症状。头痛与眩晕可同时存在,但往往有主次,或以头痛为主伴有眩晕,或以眩晕为主伴有头痛,大部分患者头痛往往多与头晕交替发作,一般来说早期多以头痛为主,后期则以眩晕为主。疼痛部位可位于后枕部、枕下部、头顶部、头两侧的颞部、眼眶周围或一侧偏头痛、后头痛或头部发麻,但大多数仍以颈枕部、枕顶区疼痛为主。疼痛性质可以是隐痛、钝痛、刺痛、跳痛、灼痛或酸胀痛。常伴眩晕、眼胀、眼发黑、心跳、出汗、恶心呕吐、耳鸣等症状,颈僵硬及头面部紧缩感甚为常见。我们应该记住,颈椎病时引起颈性头痛的首要原因,其中偏头痛可高达70%以上,以女性最为多见。上位颈椎病变导致脊神经直接受到激压,颈项部肌肉过度紧张激压神经纤维,颈椎旁的交感神经受骨赘激压,椎动脉受骨赘激压变窄或痉挛等原因均可导致颈性头痛。 5、头晕头昏 头晕,患者有自身或周围景物向一个方向旋转的幻觉,身体站立不稳,感觉物体倾斜、下陷等。往往在变换体位、头部过度屈伸或旋转时诱发。发作时间可极短暂,也可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眩晕发作时可伴有耳鸣、恶心呕吐、出冷汗、心悸心慌、四肢冰冷等症状。部分患者则表现为头部昏沉感,自觉头重如裹,昏蒙欲睡,打不起精神。 研究发现,95%以上的第一二颈椎(寰枢关节)紊乱患者有轻重不同的头晕,70%以上原因不明的头晕与寰枢关节紊乱密切相关,50%以上的头晕或头昏患者伴有视力、听力障碍。所以认为寰枢关节紊乱是引起眩晕的主要因素之一。 6、咽喉肿痛:主要见于咽型(食道型)颈椎病患者,是颈椎椎体前缘骨质增生或椎间盘向前突出刺激或压迫咽后壁或食管所致,以咽喉干涩、咽喉部疼痛、明显异物、吞咽困难、音哑等咽喉、食道症状为主要表现,极易被误诊为慢性咽炎、食道癌或神经官能症,确诊前误诊率可高达80~90%以上。在颈型颈椎病的早期或发作期病人,几乎都有咽喉红肿疼痛的症状,尤其多发于中青年患者。当然要与许多其他疾病引起的咽痛相鉴别,如感冒、慢性咽炎、化脓性扁桃体炎、风湿病引起的咽痛。 7、心慌失眠 多为颈椎病中椎体骨质增生骨刺形成、或颈椎关节紊乱错位、椎间盘突出等因素刺激或压迫了颈部的交感神经节或颈动脉窦,出现一系列的支配内脏器官的交感神经紊乱的症状。 颈上交感神经节受到激压则出现心动过速、视力模糊、嗜睡、癫痫、顽固失眠(难入睡或多梦易醒,日间头昏脑胀、精神疲惫易瞌睡,但卧床却又头脑清醒全无睡意)等症状。 颈中交感神经节和颈动脉窦受到激压则出现心动过缓、呃逆、甲状腺肿、血压升高或降低等症状。 颈下交感神经节受到激压则出现房颤、早醒、早醒、出汗异常(全身性或局限性多汗或无汗)等症状。心慌胸闷:心律不齐,心前区疼痛,胸闷胸痛。 8、头面五官 因支配头面部器官和软组织的神经和血管均通过颈椎或由颈椎发出,所以当发生颈椎病刺激或压迫上述神经和血管甚至直接压迫相应软组织,则出现不同的五官病变症状。特别是在经过相应专科检查未见显著异常发现并经相应专科治疗无效,同时还伴有典型的颈椎病表现者,更应考虑为颈椎病所致。 眼部症状:出现眼花、眼痛、眼干、视力模糊、视力下降、畏光流泪、不愿睁眼、眼睑下垂、眼睑跳动、瞳孔散大、近视、青光眼等。当颈1~3和颈6~7关节错位时,因炎症刺激或压迫颈上交感神经节和形状神经节,使其神经纤维兴奋性增高,视神经中央动脉痉挛而视力下降;瞳孔对光调节不灵而视力下降、视力模糊、复视。茎突畸形,过长且伸向第一颈椎横突者,因枕寰关节错位,使附近软组织扭曲影响血循环,出现眼胀、近视和青光眼。枕寰关节错位还可刺激三叉神经脊髓束,引起眼周神经痛或前额痛。椎动脉供血不足可引起视中枢和脑神经损害,导致眼循环障碍而造成视网膜病变。 鼻部症状:主要为过敏性鼻炎,有鼻塞、流清涕、鼻痒、打喷嚏等症状,甚至嗅觉暂时减退,伴有头胀和听力障碍。由颈椎病所致者常于低头或仰头工作时因体位改变使相应神经受刺激而出现流涕、打喷嚏等症状而诱发。当上位颈椎特别是颈1~4由于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发生颈椎横突向前错位或侧向错位时,极易推拉牵张或因深筋膜的紧张而压迫伤及颈上交感神经节或颅底(茎乳孔)的软组织,引起交感神经纤维或副交感神经纤维的刺激或压迫而出现物理刺激性的神经兴奋或抑制,使所支配的器官功能发生障碍。如果这种暂时性的物理性刺激未被及时消除,反复刺激压迫形成创伤性炎症而成为无菌性炎症水肿,其所支配的器官则出现长时间的功能失调。 耳部症状:有耳鸣、耳聋、耳胀、听力减退。耳鸣可发生在单侧或双侧,声如蝉鸣,甚则如机器轰鸣。颈椎病所致的耳鸣耳聋症状,往往伴有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及颈椎病的各种表现,如头痛、头晕、恶心、心慌、失眠、视物模糊、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双上肢的麻木无力等症状。因颈椎病小关节错位,刺激或压迫椎动脉,或由于刺激了颈椎关节囊韧带或椎动脉壁周围的交感神经,反射性的引起椎动脉痉挛而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内耳血流减少而发生耳鸣或耳聋。 口腔症状:多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症,开口活动受限、咀嚼时颞下颌关节痛、关节活动时弹响或有杂音。由于外商、劳损、退变、炎症等因素可使寰枕、寰枢关节、颈2~3关节错位,错位后颈枕部软组织病变所产生的机械性压迫和无菌性炎症的化学刺激,使分布于上颈段的颈上交感神经节和三叉神经脊髓核受影响,从而导致三叉神经中的下颌神经咀嚼肌支的功能受到影响,令其支配的颞肌、咬肌、翼内肌、翼外肌功能亢进和痉挛,导致颞颌关节早期的功能紊乱,中期的结构紊乱,甚至发展到后期的关节器质性破坏。 9、步态失稳 步态失稳是脊髓型颈椎病的典型特点,患者多表现为走路发飘,一脚重一脚轻,如踩棉花感。很大一部分患者先从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发麻、发沉开始,随之行走困难,下肢各组织肌肉萎缩,抬步缓慢,不能快速行走,严重者逐渐出现步态不稳,更不能跑,双脚如踩在棉花上样的感觉。步态失稳大多是由于颈椎间盘的退变,关节失稳,骨刺形成,突出的混合物不停地刺激及压迫脊髓,加上后方肥厚的黄韧带在颈部后伸时发生皱褶从后方刺激或压迫脊髓,从而出现典型的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