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乳腺的检查中,钼靶和B超是最常见的,两者的起到的作用往往互补,钼靶报告中,常常会见到BI-RADS分类,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看到各种分类,医生或者患者该做些什么呢?下面给大家一一分解: BI-RADS即美国放射协会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体统”,这样的报告更为规范化,把钼靶分类为: 0类——现有影像未能完成对病灶的评价。 I类(正常)——乳腺摄片无异常发现。 II类(良性病变)——存在明显良性病灶,包括乳腺内散在的点状钙化、粗大钙化。 III类(可能良性病变)——包括(1)触诊阴性,边缘清晰非钙化性实性肿块(2)局部不对称性致密 ,局部压迫时部分变淡(3)少于五枚的成簇、圆形或针尖样钙化伴或不伴同侧乳腺内散在钙化点。 IV类(可疑恶性病变)——不具有典型恶性征象,如部分边界清晰,部分边界不清肿块,不规则肿块或孤立的一簇密集的多形性钙化,局部结构紊乱等。 V类(高度可疑恶性病变)-具有典型乳腺癌的影像学特征,例如:边缘带毛刺,不规则肿块,区段或线性,分支状,沿导管分布的钙化或以上表现合并存在。 VI类病理已证实为恶性而又存在治疗前的病灶。 那么看到报告分类后,医生或者患者应该如何处置呢?根据不同的分类医生往往会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理: 0类-需要召回,结合其他检查后再评估。说明检查获得的信息可能不够完整。 I类-未见异常。 II类-考虑良性病变,建议定期随访(例如一年一次) III类-良性疾病可能,但需要缩短随访周期(如3-6个月一次),这一级恶性的比例小于2%。 IV类-考虑恶性病变可能,需要活检明确。 V类-高度怀疑为恶性病变(几乎认定为恶性疾病),需要手术切除活检。 VI类-已经由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 上述只是从影像学中判断乳腺疾病的程度,具体情况应当结合临床医生的判断来综合分析。 临床上比较多见的是II类或者III类,因此如果看到这样的结果,不必惊慌,只要定期随访就行,必要时缩短随访时间。
临床上习惯于将较小的肿物称为结节,结节可发生于任何部位。较小的乳腺肿物可称之为“乳腺结节”。很多女性经B超或者专科体检发现乳腺结节,例如乳腺B超描写乳腺低回声结节、实质性结节等等,甚至有些注重自检的女性在自我检查时常常能够触摸到乳房内质地较硬的结节,由此无所适从,出现精神紧张,前来就诊。那么乳腺结节究竟是什么呢?其实乳腺结节是乳腺组织的形态学改变,是一种含糊不清的诊断名词或是一种临床表现。也就是说,乳腺"结节"只是一个症状,而非疾病的诊断(即病名)。许多乳腺的病变可以出现“结节”。包括:乳腺增生病、乳腺纤维腺瘤、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癌等。由于现在乳腺癌的高发病率,而且乳腺癌的一个症状就是乳腺内发现结节,因此,患者往往一触及到“结节”一词就惶恐不安,其实并不需要如此。不同的乳腺疾病,其表现出来的“结节”往往有各自的特点,而且我们在做疾病诊断的时候,乳腺“结节”仅仅是诊断依据之一,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疼痛、乳头溢液等情况,并且需要结合辅助检查例如:B超、钼靶、溢液涂片、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甚至病理活检组织学检查才能作出明确的诊断,而且有些“结节”,往往在形态学上存在差异,因此在触诊时,医生的手感也会存在一些差异。下面就临床上常见乳腺疾病中的“结节”作一简单介绍:乳腺增生病是目前乳腺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其临床表现为乳腺的疼痛、乳头溢液和乳腺内触及结节。多数乳腺增生的病人进行超声检查时也可以发现多个低回声结节。乳腺增生病所表现的乳腺结节,往往在双侧乳房内都可以摸到,而且很多患者在月经来潮前更明显,同时伴有乳房的疼痛,而月经来潮以后,随着疼痛的缓解,多数患者的乳腺“结节”的质地可以变得很软,甚至消失。这种“结节”,可以是片块状的,颗粒状的,也可以摸起来就象是很硬的肿块,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有很多个,因此让患者很担心。当然,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乳腺增生病和乳腺癌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乳腺的重度不典型增生(乳腺增生病发展到一定严重程度)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而这种患者往往临床表现以质地较硬的“结节”为主,可能疼痛已经不那么严重了,甚至可以不痛了。这时候,明确“结节”的性质就非常重要,可以考虑做细针穿刺进行细胞学诊断,或者直接行手术活检,冰冻检查进行组织学诊断,以排除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青年女性。其临床表现往往就是乳腺的“结节”。这种结节,一般都是单个的,也有少部分患者呈多发。典型的纤维腺瘤摸起来就像是一个玻璃弹子,活动度非常好,光溜溜的一个,也有的因为位于乳腺组织深层,被上面的乳腺组织覆盖,或者比较小,因此摸起来不是太清楚。还有的患者,因为同时存在比较严重的乳腺增生病,因此触摸起来更容易混淆,诊断不清。这时候,可以参考B超、钼靶检查,一般都可以发现实质性的、包膜完整的肿块。由于中医中药对乳腺的增生性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经过口服中药干预后,乳腺增生病的“结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变软,但纤维腺瘤却没有变化,这样就可以更清楚地摸到了。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乳腺的化学性炎症性,炎性细胞以浆细胞为主。可以发生在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女性,大多数患者伴有乳头凹陷,其临床常常分为溢液期、肿块期、脓肿期、瘘管期。当病变处于肿块期,往往可以在乳晕下摸到结节,或者向某一处发展,大的可以有10cm以上。这种结节往往质地硬且韧,边界不是很清楚,和皮肤有粘连,很快的,结节开始红肿,伴有疼痛,范围扩大,逐渐化脓溃破,形成瘘管。也有部分患者结节可以持续3-5年而始终不红肿化脓,如果碰到这种情况,结节主要位于乳晕部,同时存在乳头凹陷,之前有乳头溢液,那么要考虑到是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可能。乳腺癌是乳腺的恶性肿瘤,患者往往以发现乳腺内结节前来就诊,而这种结节,往往没有疼痛,因此发现的时候,可能已经有一定的大小了。其形状多样,质地不完全相同,大多为实性的,质地较硬,甚至摸起来象石头一般,也有的恶性肿瘤类型因为富含细胞,可以比较软,甚至有囊性的感觉。和良性的肿瘤相比,恶性肿瘤的活动度较差。需要指出的是,结节越小,上述特征越不明显,有时候很难与良性结节相鉴别。对于恶性肿瘤,病理学检查是金标准。重视好过忽视。因此,各位女性朋友们要注重乳腺的自检,如果在自检时发现了乳腺结节,也不要惶恐不安,可以到医院就诊,专科医生会询问症状,进行专科体检,再结合必要的检查,综合分析,决定治疗方案。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乳腺非肿瘤性病变,中医中药具有较好的疗效,而对于肿瘤性病变,其效果就不如前者,需要结合手术共同治疗。本文系王群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臁疮,相当于现代医学静脉曲张性溃疡,我们俗称的老烂腿是也。患者往往存在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多伴有由于静脉功能不全而导致的足靴部皮肤营养障碍,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皮肤瘙痒(湿疹形成)、皮肤慢性溃疡(也就是臁疮)。静脉功能不全是导致溃疡的原因,因此病因的治疗很重要,但是对于深静脉的病变例如血栓或者发生在深静脉的倒流,一般的手术就不能解决问题了,这类患者多数只能采取保守治疗,但是发生溃疡的可能性依然非常大。这个患者是曾经做过手术又出现的溃疡,皮肤破溃1年以上,小腿皮肤明显的营养不良,为治疗带来困难。患者刚来时创面是这样的,创面位于左内踝,面积大约有5×4cm,创面渗出明显,但是在后侧缘还是可以看到一些皮岛。2008年9月18日摄这张是治疗3天后,创面大小没有改善,但是可以看到皮岛有所融合,明显的好转在于创面的渗出得到了显著的改善。2008年9月21日摄这张摄于治疗一月后,创面四周皮岛开始围成一圈,虽然很慢,但是这个患者皮肤严重营养不良,导致了溃疡生长缓慢。2008年10月29日摄。这是治疗2个月不到一点,可以看见皮岛互相融合,创面看起来小了很多!愈合缓慢,这是臁疮的特点,也是治疗难点。2008年11月11日摄。 这是治疗6个月,创面基本愈合,但尚残留不到1平方厘米的小溃疡,原先溃疡的部位还清晰可见。半年是不短的时间,但毕竟它在慢慢好起来,这个过程中,医生和患者互相配合,不骄不躁,这就是中医吧,以时间换取疗效。
术后第6天:患肢的手指尖顺着墙向上渐渐滑行,逐步提高:术后第7天、第8天:患肢手掌越过头顶,尽可能摸到对侧耳朵:术后第9天:患侧的肩关节为轴心做旋前、旋后圆周活动:术后第10天:试用患肢举物体超过头项:
上肢锻炼八步法:术后第一二天,前臂肘关节屈伸运动及握拳动作:术后第3天:健侧手帮助患侧上肢做上抬动作,使患侧手上举到与头部相平:第4天:健侧手捏住患肢的大拇指,做直臂抬高,直到超过头部:术后第5天:健侧手托起患侧肘部慢慢上举,使之超过头顶,并尽可能伸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