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好消息:今天一大早就收到一位糖友的微信,他兴奋地告诉我:张大夫,我空腹血糖降6.7mmol/L,餐后血糖也在10.0mmol/L以内了,眼科大夫终于同意给我做手术了!谢谢你!情况是这样的:他2型糖尿病史20多年了,近1月来双眼视力下降,眼科诊断为糖网、双眼玻璃体积血,急需手术治疗,但目前长秀霖每天已打到34U了,血糖仍居高不下(空腹血糖12.0-13.0mmol/L,餐后血糖22.0-25.0mmol/L),血糖太高,不能手术,非常焦急!寻问了解到他胰岛素注射针头大约半个月左右才更换1次,这是我们糖友常犯的错误,经我略微指点,长秀霖每天只需打16U,(每天少打18单位!)几天后血糖就降下来了。想知道我的小妙招吗?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胰岛素注射针头必须“1次1换”!为什么一定要“1次1换”呢?原因很简单,首先因为一个新针头里面是有空气的,所以在注射前需要推2单位胰岛素进行排气,直到在针尖上看见水珠后再调到我们要注射的剂量进行注射。而使用过的针头内残留有胰岛素,残留的胰岛素就会结晶堵管,造成胰岛素注射剂量不足不准,以致血糖居高不下及剧烈波动;其次胰岛素针头是一次性使用的,当被使用后,它就不再是无菌的了,重复使用容易造成注射部位感染、加重注射疼痛,甚至部分折在体内。所以我们胰岛素注射针头不能重复使用,必须做到“1次1换”,大家记住了吗?
今天接诊了一位糖尿病特病开药的老大姐,我常规询问她目前血糖控制的情况,她满脸愁容地说:别提了,我的血糖就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的!经了解她的情况是这样的:近10年一直应用诺和灵30R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目前予:诺和30R22U日2次早晚餐前皮下注射,并且每天还口服3片二甲双胍、3片拜糖平。晨起空腹血糖好的时候也能达到6.0-7.0mmol/L,高的时候则达到16.0-17.0mmol/L,可睡前血糖经常在4.0mmol/L左右。血糖这种剧烈的上下波动弄的她苦不堪言。我们知道即使是2型糖尿病,当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也需要补充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基础胰岛素是控制空腹血糖的,短效胰岛素是控制餐后血糖的。诺和灵30R含70%的基础胰岛素、30%的短效胰岛素。而我们每位患者、甚至是同一个患者每餐需要的基础和餐时胰岛素都会不一样,因此这种预混胰岛素很难将我们的血糖控制好,兼顾了空腹血糖就很难兼顾餐后血糖,兼顾了餐后又顾不上空腹血糖,因此往往顾此失彼,血糖波动很大,甚至造成低血糖。每天血糖剧烈的波动比持续性高血糖对我们的危害更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一天当中气温大幅度波动我们容易感冒一样。预混人胰岛素在20余年前刚上市时确实是一种相较动物胰岛素更好的胰岛素,但是随着医学的进步,有许多既有效又安全的降糖药物不断问世,因此我们这些老患者应该定期到医院复诊,根据检查结果重新调整一个更有效、更安全、更合理的治疗方案。另外病情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的治疗方案也应该进行及时的调整。其实像前面这位老糖友的这种情况特别常见,希望大家能及时到医院来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甲亢大多有心悸、多汗,并且甲状腺激素水平一定会升高,但有这些特点却不一定都是甲亢!可能你觉得有些纳闷儿,今天就给大家简单介绍另一种可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的疾病——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亚甲炎与病毒感染有关,故发病前一、两周常有发热、咽喉疼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病时颈部疼痛,并向下颌、耳后放散,也常伴心悸、出汗等甲亢样症状,但查体颈前部常有明显压痛,化验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是由于病毒破坏甲状腺滤泡细胞,储存在滤泡细胞内的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所致,但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甲状腺彩超彩超亦可见炎症破坏征象,故可与甲亢鉴别。如仍诊断困难,可进一步行甲状腺ECT检查,如甲状腺摄碘功能增高,则为甲亢,如摄碘率减低,则为亚甲炎。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是否就理解了为什么说心悸、多汗、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不一定都是甲亢了吧。春季是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大家要注意对亚甲炎的防治哦。
在门诊经常有患者跟我说他在电视上、广播上听到有某种神奇的药物能治愈糖尿病,甚至有的人拿着广告来向我求证。今天我就来跟大家科普一下目前都有哪些降糖药物,以免大家被铺天盖地的虚假广告所蒙蔽。 降糖药物分类 降糖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胰岛素依赖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两大类。按使用方法又分为口服类降糖药和注射类降糖药。 口服类降糖药物口服类降糖药物亦可分为胰岛素依赖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胰岛素依赖性包括磺脲类、格列奈类药物。非胰岛素依赖型: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TZD)、α-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目前在我国上市的磺脲类药物主要为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比酮、格列喹酮。磺脲类药物如果使用不当可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磺脲类类药物还可导致体重增加,有肾功轻度不全的患者,如使用磺脲类药物宜选格列喹酮。 格列奈类药物:为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我国上市的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此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时相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此类药物需在餐前即刻服用。格列脲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格列奈类药物可以在肾功不全的患者中使用。 双胍类: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双胍类药物主要是盐酸二甲双胍,双胍类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可减轻体重,在500~2000mg/d剂量范围之内,二甲双胍疗效呈剂量依赖效应,二甲双胍的疗效与体重无关。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结果证明:二甲双胍还可减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我国伴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的针对二甲双胍研究显示二甲双胍的治疗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显著下降相关,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不增加低血糖风险,二甲双胍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从小剂量开始并逐渐加量是减少其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对已经耐受低剂量的二甲双胍患者中继续增加二甲双胍的剂量不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双胍类药物禁止用于肾功不全。血肌酐男性>132.6umol/L,女性>123.8umol/L或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45ml/min、肝功不全、严重感染、缺氧或接受大手术治疗的患者,使用碘造影剂检查前因停用二甲双胍,在检查完至少48小时内复查肾功能,无恶化后可继续使用。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可引起维生素B12水平下降,建议每年测定一次维生素B12水平,如缺乏应适当补充维生素B12。 胰岛素增敏剂(TZD):主要通过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目前在我国上市的TZD主要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吡格列酮能减少卒中和心梗再发的风险,同时降低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体重增加和水肿是TZD的常见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在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时表现更加明显。 TZD的使用与骨折和心衰风险增加有关,有心力衰竭、活动性肝病、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严重骨质疏松和有骨折病史的患者禁用本类药物。 α-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的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推荐患者每日2~3次餐前即可吞服,或与第1口主食一起嚼服。我国上市的α-糖苷酶抑制剂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有降低体重作用。在冠心病伴IGT的人群中进行的研究显示,阿卡波糖不增加受试者主要复合心血管终点事件,并能减少IGT向糖尿病转变的风险。α-糖苷酶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腹胀、胀气等,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是减少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的患者,如出现低血糖,治疗时需使用葡萄糖或蜂蜜,而食用蔗糖或淀粉类食物纠正低血糖的效果差。 ?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IV(DPP-4)而减少GLP-1在体内的失活,使内源性GLP-1水平升高。GLP-1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加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目前在国内上市的DPP-4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和阿格列汀。DPP-4抑制剂的降糖疗效为降低糖化0.4%~0.9%,其降糖疗效与基线糖化血红蛋白有关。 DPP-4抑制剂对体重的作用为中性,在有肾功不全的患者中,使用西格列汀、沙格列汀、阿格列汀和维格列汀时,应注意按照药物说明书来减少药物剂量。在有肝肾功不全的患者中使用利格列汀不需要调整剂量。 ?SGLT2抑制剂:是一类近年受到高度关注的新型口服降糖药,可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从而促进尿糖的排出,目前我国上市的SGL T2抑制剂有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艾托格列净。单药治疗能降低糖化血红蛋白0.5%~0.8%,还有一定的减轻体重和降压的作用。SGLT2抑制剂可使体重下降0.6~3.0kg, SGLT2抑制剂在轻、中度肝功能受损患者中使用无需调整剂量,在重度肝功受损患者中不推荐使用。不用于eGFR<30ml/min的患者。SGLT2制剂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泌尿系感染和生殖系统感染及与血容量不足相关的不良反应,罕见不良反应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可发生在血糖轻度升高或正常时,多存在DKA诱发因素或属于DKA高危人群。SGLT2抑制剂在一系列大型心血管结局及肾脏结局的研究中显示了心血管及肾脏获益。是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糖尿病患者伴有心力衰竭及糖尿病肾病的首选用药。 注射类降糖药物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1型糖尿病患者需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虽不需要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但当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或存在口服药物使用禁忌时、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及病程较长时的仍需使用胰岛素以控制控制血糖。根据来源和化学结构的不同胰岛素可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根据作用时间的差异,胰岛素又可分为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以及双胰岛素类似物。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_1受体激动剂):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刺激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同时增加肌肉和脂肪组织葡萄糖摄取,抑制肝糖葡萄糖的生成而发挥降糖作用,并可抑制胃排空、抑制食欲。我国上市的GLP_1受体激动剂根据药代动力学分为短效的贝那鲁肽、艾塞那肽、利司那肽和长效的利拉鲁肽、艾塞那肽周制剂、度拉糖肽、洛塞那肽和司美格鲁肽。GLP-1受体激动剂可有效降低血糖,能部分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体重、改善血脂谱及降低血压。包括全球56,004例患者的7项大型临床研究荟萃分析显示GLP-1受体激动剂降低主要心脑血管事件12%,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12%,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卒中16%,减少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梗9%,降低全因死亡风险12%,减少因心衰住院9%,减少肾脏符合终点17% ,且未观察到严重低血糖、胰腺癌及胰腺炎风险增加。因此GLP-1受体激动剂被国内外指南推荐为2型糖尿病患者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高危心血管疾病风险者除二甲双胍外的首选用药。
前几天有患友给我留言,希望我能给大家讲讲骨质疏松症服药的注意事项。看到这个留言我非常高兴,因为我们的老百姓终于意识到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性了!世界每三秒就有人因骨质松疏症而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年龄相关性疾病,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患病人数越多。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我国80岁以上人群骨松患病率高达53.3%!骨松一旦发生骨折,不仅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并且将可能因诱发各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其他机制类药物及传统中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骨松药是骨吸收抑制剂双膦酸盐,按用药途径又分为口服及注射两类。对低、中度骨折风险者首选口服药物治疗;对口服不能耐受、禁忌、依从性欠佳及高骨折风险者可考虑使用注射制剂,双膦酸盐类药物总体安全性较好,但有些问题也需要注意,本次我们就重点介绍一下口服的阿伦磷酸钠以及静脉注射的唑来磷酸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阿伦磷酸钠目前有两个剂型(70mg/片和10mg/片),如服用每片70mg则每次服用一片,每周一次;如服用每片10mg则为每次一片,每日一次。服用方法建议:空腹服,200~300ml白水送服,服药后30分钟内避免平躺,应保持直立体位(站立或坐位),此期间应避免进食牛奶、果汁等任何食品和药物,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道炎者慎用。导致食管排空延迟的食管疾病例如食管狭窄、不能站立或久坐立30分钟者、肌酐清除率小于35ml/min、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2.唑来磷酸为静脉注射用药,5mg/瓶,每年一次,静脉滴注至少15分钟以上,药物使用前应充分水化。低钙血症者慎用,严重维生素D缺乏者需注意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患者在首次输注药物后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肌肉关节疼痛等流感样症状多数在1~3天内缓解,严重者可给予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物对症处理,不建议预防使用。肌酐清除率小于35ml/min、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下颌骨坏死是双膦酸盐相关的罕见的副作用,绝大多数发生于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大剂量注射双膦酸盐以后,以及存在严重口腔疾病的患者,对患有严重口腔疾病或需要接受牙科手术的患者,不建议使用该类药物。 非典型股骨骨折(AFF)与长期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有关,对于长期使用双膦酸盐患者(3年以上),一旦出现大腿或者腹股沟部位疼痛,应进行双股骨X线摄片检查,明确是否存在AFF,一旦发生AFF,应立即停止使用双膦酸盐等抗骨吸收药物。 抗骨质疏松药物疗程: 应个体化,所有治疗应至少坚持1年,但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超过5年的获益证据有限,而且使用超过5年,可能会增加罕见不良反应(如下颌骨坏死或非典型股骨骨折)的风险,目前建议口服双膦酸盐治疗5年,静脉双膦酸盐治疗3年,应对骨折风险进行评估,如为低风险,可考虑实施药物假期停用双膦酸盐;如骨折风险仍高,可以继续使用双膦酸盐或换用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 3.调整生活方式和补钙、补D是骨松防治的基本措施,不容忽视! 1.调整生活方式: ①加强营养,均衡膳食,建议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推荐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8~1.0g/kg体重,并每天摄入牛奶300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避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 ②充足日照:建议上午11:00到下午3:00间,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30min(取决于日照时间、纬度、季节等因素),每周两次,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尽量不涂抹防晒霜,以免影响日照效果。但需注意避免强烈阳光照射,以防灼伤皮肤; ③规律运动:建议进行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但骨质疏松症患者开始运动训练前应咨询临床医生,进行相关评估 2、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①钙剂: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mg(元素钙),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mg。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可给予钙剂补充。营养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每日膳食约摄入元素钙400mg,故尚需补充元素钙约500~600mg/d。高钙血症和高钙尿症时应避免使用钙剂。补充钙剂需适量,超大剂量补充钙剂可能增加肾结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钙剂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②维生素D:充足的维生素D可增加肠钙吸收、促进骨骼矿化、保持肌力、改善平衡能力和降低跌倒风险。在我国维生素D不足状况普遍存在,维生素D用于骨质疏松症防治时,剂量可为800~1200IU/d,不推荐使用活性维生素D纠正维生素D缺乏,不建议1年单次较大剂量普通维生素D的补充。 最后要注意的是: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其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及监测相关指标,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及时和医生联系。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被甲减患者问到上面两个问题,下面我就详细的给大家解答一下。 1、甲减患者需要终身服药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甲减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或组织作用减弱而导致的全身代谢减低综合征。目前大多数甲减缺乏有效的对因治疗,而以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为主,国内、国际甲状腺学会指南均推荐左甲状腺素钠(L-T4)单药作为甲减常规治疗,而甲减患者是否可停用L-T4主要根据其病变原因。甲减根据其病变原因分为:自身免疫性甲减、药物性甲减、碘131治疗后甲减、甲状腺手术后甲减、垂体或下丘脑肿瘤手术后甲减、先天性甲减等,如为药物性甲减,如果把导致甲减的药物减量或停用则可不需要服用L-T4治疗;如为自身免疫性甲减,特别是年轻及有家族史的患者不一定需要终身应用L-T4替代治疗,应监测甲功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或停药,而对其他病因所致甲减往往需要终身服药。 2、服用LT-4治疗都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有研究显示30%~50%正在接受LT-4治疗的患者出现TSH异常,这是因为每位患者LT-4治疗剂量除受疾病本身影响外,还与制剂质量、合并疾病、食物和药物等因素相关。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服用LT-4的注意事项: ①LT-4是属于治疗窄窗的药物,制剂内LT-4含量差异超过9%,即可引起临床显著变化,因此建议患者应维持同一LT-4品牌制剂,如果换品牌,应在换药4~6周监测甲功变化并相应调整剂量; ②LT-4起始的剂量和达到完全替代剂量所需时间:要根据年龄、体重和心脏功能状态确定:<50岁、既往无心脏病史患者可以尽快达到完全替代剂量;>50岁患者服用LT-4前要常规检查心脏功能状态,一般从每日25~50ug开始,每天一次服用,每1~2周复查,每次增加25ug直至达到治疗目标。患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起始剂量宜小,调整剂量要慢,以防止诱发和加重心脏病; ③服药时间:每日晨起空腹服药一次,如果剂量大,有不良反应,可以分次服用。LT-4在小肠与回肠被吸收,空腹条件下,胃内呈酸性状态,其对后续的小肠吸收至关重要,所以LT-4最好早餐前一小时服用。但是尽管空腹服药可能促进LT-4吸收,但可能给患者带来不便,因此如果不能早餐前一小时服用,可以睡前(晚餐后至少3小时)规律服药;另外LT-4与其他药物的服用应间隔在4小时以上,因为有些药物会影响LT-4的吸收和代谢,如肠道吸收不良及氢氧化铝、碳酸钙、硫酸亚铁等均可影响小肠对LT-4的吸收,而卡马西平、洛伐他汀、胺碘酮等药物可以加速LT-4的清除,因此,甲减患者如果同时服用这些药物时应注意监测甲功,调整LT-4用量; ④治疗监测:补充LT-4治疗初期应每4~6周复查一次甲功,根据甲功水平调整LT-4剂量直至达到治疗目标,治疗达标后仍至少需要每6~12个月复查1次。 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未治疗或治疗不到位的甲减、亚临床甲减对母体和胎儿均有不良的影响,包括自然流产、早产、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胎儿智力和运动发育的受损等,故年轻女性如妊娠或计划妊娠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剂量,重新安排复诊时间。 通过以上的讲解,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了甲减是否需要终身服药,以及服用LT-4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了吧,虽然大多数的甲减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但是大家不必焦虑,因为我们内科绝大多数疾病都是不能治愈的,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用药,而我们甲减是所有疾病当中治疗花费最低、治疗方案最简单的一种疾病,所以得了甲减完全没有必要焦虑啊!
我们前面说了甲亢的治疗目前有三种手段:1、药物治疗;2、碘131治疗;3、手术治疗,而药物治疗仍然是目前大多数甲亢患者的首选。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甲亢患者口服药物治疗应知应会,特别是我们口服抗甲状腺药物都应该注意些什么? ???? 甲亢,无论我们采用哪种治疗方式,生活方式干预都是必须的。甲亢患者应该低碘饮食,特别是在甲亢急性期,海带、紫菜等含碘高的食物都应该禁食,补充足够的热量和营养,包括蛋白质、蔬菜、水果等,多喝水,但不宜喝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适当休息、避免情绪激动、感染、过度劳累等,另外戒烟很重要,戒烟、戒烟、戒烟! ???? 抗甲状腺药物目前主要包括两大类:咪唑类和硫氧嘧啶类,咪唑类代表药物为甲巯咪唑也就是赛治,硫氧嘧啶类代表药物为丙硫氧密啶。这两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都是抑制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而起作用的。但这两个药物作用特点又有不同:首先,甲巯咪唑半衰期6~8小时,作用时间可持续40小时,所以每天可一次顿服也可分次口服;而丙硫氧嘧啶半衰期仅有1~2个小时,作用时间仅可持续12~24小时,所以需要每天分三次口服。丙硫氧嘧啶透过胎盘及乳汁的量较甲巯咪唑少,但它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特别肝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甲巯咪唑,因此除严重病例、甲亢危象、妊娠早期、哺乳期或对甲巯米唑过敏者首选丙硫氧嘧啶外,甲巯米唑都应是甲亢患者的首选药物。 ????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分为:初治阶段、减量阶段及维持阶段。初治阶段一般会根据甲亢的严重程度,特别是甲状腺激素升高的程度用药,这个阶段一般需要4~6周。当症状好转,甲功正常,可逐渐减少用药剂量,进入减量阶段,但不宜减量过快,否则病情容易反复,此阶段大约需要2~3个月,之后进入药物维持阶段,此阶段一般为期1~2年,但有些人需要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药物剂量根据甲功化验情况而定。在甲亢的初治阶段、减量阶段,一般每月都需要化验一次甲功,进入维持期后病情稳定,可每2月甚至3月复查一次甲功即可,但绝对不能不复查! ???? 抗甲状腺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轻微,但少数不良反应也相当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粒细胞缺乏及药物性肝损害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大多发生在最初治疗的三个月内,因此在这段时间一定要非常重视血常规和肝功能的检查。但也有在治疗1年或数年后仍有发生上述不良反应的,因此病程中如出现咽痛、发热,食欲下降、皮肤黄染等不适应立即就诊。另外如出现皮肤瘙痒起疹子、关节疼痛、血尿等情况应立即与医生取得联系。 ???? 甲亢治疗周期长,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因此,希望我们医患之间互相配合,共同努力,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自1921年,年轻的Banting医生和他的助手Best首次从狗的胰腺中成功提取胰岛素。胰岛素这一伟大的发现挽救了无数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到今年已是胰岛素问世100周年。在这100年间,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开发出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治疗药物。2005年,国际上第一个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成功上市,在近10余年,随着研发的不断深入和循证医学证据的逐渐积累,GLP-1RA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当前,基础胰岛素与GLP-1RA联合治疗是2型糖尿病治疗领域的热点。近期,全球首个基础胰岛素GLP-1RA注射液在中国获批上市。并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进行首秀,吸引了业内广泛的关注。1、同样需要皮下注射,胰岛素与GLP-1RA有何区别?对糖友来说,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同样作为皮下注射药物——GLP-1RA常常被“误认”为是一种胰岛素。其实,GLP-1RA和胰岛素的作用机制是不同的。胰岛素是人体胰腺β细胞分泌的唯一一种降糖激素,主要作用于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通过抑制肝糖输出、抑制脂解作用、增加外周组织对于葡萄糖的消耗来降低血糖。GLP-1RA属于肠促胰素类药物,与胰岛素关系密切。GLP-1RA作用于多个靶器官,在胰腺,依赖血中葡萄糖浓度来调节人体自身胰岛素(降低血糖)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的分泌,不会带来低血糖反应;在肝脏和骨骼肌,抑制肝糖输出、增加葡萄糖的消耗。同时在胃肠道和骨骼肌,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入,以减轻体重。 2、GLP-1RA和基础胰岛素联合使用的原因是什么? 胰岛素是临床医师的强效降糖利器之一,在应用胰岛素之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突然心慌、手抖、眼睛看不清了,全身起了一片白毛汗”,这种低血糖的感觉是糖友们恐惧注射胰岛素的原因之一。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可能造成患者心脑血管不可逆损伤,危及生命。随着胰岛素剂量应用越来越大,体重增加也会随之而来。而GLP-1RA就像一个警觉的披上铠甲的将军,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发挥增加胰岛素分泌进而降低血糖的作用;当血糖正常时,将军指挥停止分泌胰岛素;甚至在血糖偏低时,还可以调节胰高血素分泌增加,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减轻体重,带来心血管获益。但是,在应用GLP-1RA之后,最常见的不适为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消化不良等。那有人就会问了:“既然各有优势和劣势,那么联合起来是否可以疗效增强、副作用减弱呢?”大量临床试验结果告诉我们,这一点是可以实现的。 3、基础胰岛素联合GLP-1RA,糖友获益 1+1>2这一点很好理解,基础胰岛素和GLP-1RA就像一对好朋友,“性格”互补,共同向前进,联合使用后能在胰岛素剂量相同或更低的情况下,降糖效果优于单用胰岛素,并减少低血糖风险,避免胰岛素治疗带来的体重增加,减少单用GLP-1RA引发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和腹泻等,进而帮助糖友达到降糖获益1+1>2,不良反应1+1<1的效果。 4、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中国获批,实现“高达标”和“益掌控” 2021年10月2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通过了一款基础胰岛素GLP-1RA注射液上市的申请。诺和益?(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IDegLira)由诺和诺德公司研发生产,作为全球首个基础胰岛素GLP-1RA注射液,于2014年在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2016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至今在40余国家和地区上市,让我国糖友和临床医师好不眼红。诺和益?在中国的获批正式开启为中国糖友带来更方便的治疗体验和更好血糖控制的征程。并且在本届进博会上,诺和益?大放光彩,出色地完成了首秀。全球大型临床研究及中国3期临床研究均证实,与其他治疗方案相比,诺和益?治疗能强效控糖,提高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HbA1c<7%)达89.9%[4],一天一次给药有效控制全天血糖,并兼具低血糖风险低、体重获益明确等治疗优势。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适用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运动基础上联合其他口服降糖药物,改善血糖控制。它突破性地融合了德谷胰岛素和利拉鲁肽双组分地优势,又保持了各自的药理特性和降糖疗效,协同控糖。相信,对于糖友而言,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的出现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方向,为糖友提供了一种更加高效、安全和便捷的控糖方案
在门诊经常有人神色紧张的来问我:大夫,我得了甲状腺, 严重吗?我通常笑笑的告诉他们:甲状腺是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分泌器官,没有甲状腺那问题才严重呢!今天我就简单的跟大家科普一下甲状腺、甲亢、甲减的相关知识。 ???? 甲状腺是位于气管前方、喉结下方的一个内分泌器官,形状有点像蝴蝶,它可以通过分泌甲状腺激素来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 ???? 甲亢的全称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是我们内分泌科常见的疾病。它是由于甲状腺分泌了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的,甲亢患者的代谢水平很高,患者表现为烦躁易怒、多食消瘦、怕热乏力,做写字等精细活动时手抖,学习工作难以集中注意力,甚至有的人眼睛突出、畏光流泪等。化验甲功:FT3、FT4升高,TSH降低。但要注意与亚急性甲状腺炎鉴别,因此还要进一步完善TRAb及甲状腺彩超等检查。甲亢的治疗有三种方式:口服药物、放射性碘治疗和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切除术复发率低,但要注意手术并发症,比如甲减、喉反神经损伤、继发性甲旁亢等。放射性碘治疗经济、方便、不易复发,但是不适合怀孕及有突眼的患者。口服药物治疗经济、方便,但疗程长、易复发,并且药物副作用时有出现,常见药物副作用有:粒细胞减少、肝损害、过敏性皮疹等,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定期随访。具体选择哪种治疗方式,您可以和医生共同商量决定。 ??? 甲减的全称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少引起的。甲减的特征是代谢水平低,甲减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25~50岁女性是甲减高危人群。甲减的患者表现为:嗜睡、乏力、怕冷、皮肤干燥、记忆力减退、情绪低落、体重增加、不孕,严重者可出现心包积液,甚至粘液性水肿昏迷等。甲功化验:FT4、FT3降低,TSH升高。甲减的治疗方法比较单一,通过口服人工合成的甲状腺激素进行替代治疗即可。左甲状腺素是甲减的主要替代治疗药物,由于甲减是一种长期慢性病,一般需要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治疗,不能随意停药哦。 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甲状腺、甲亢、甲减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