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拔智齿后咬纱球40至60分钟后自行取出纱球,一般可止血。拔牙后部分患者因唾液有血腥味,频繁吐口水,发现口水有血丝而感到惊恐,误以为没止住血。术后当日唾液有血丝是正常现象。如发现伤口有少量渗血,可以通过继续咬无菌棉球或纱块止血(注意需要对着镜子,准确地将棉球或纱块放置于拔牙窝上),无菌医用棉球或纱块可于药店购买。如果有较多出血,如频繁吐出大口鲜血,则需要返回医疗机构止血。2. 拔牙后当日不要刷牙或用力漱口,如不能忍受不刷牙,需小心避免刷到拔牙窝。术后第2日,可恢复正常口腔卫生保健,刷牙时应清洁拔牙窝旁边牙齿。部分患者因怕痛,不敢清洁拔牙窝附近牙齿,导致食物残积,牙龈红肿,进而影响伤口愈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可有效地抑制口腔细菌增殖,早晚餐后含漱,每次10-15ml,至少在口腔内停留2-5分钟。复方氯己定含漱液使用不应超过3周,否则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手术创伤较大的患者建议同时使用康复新液含漱,其主要功效是加速伤口愈合。康复新液经口腔含漱后可吞咽,也可以吐掉。3. 手术注射的局部麻醉药起效时间约为3-4小时,之后患者会出现疼痛。疼痛因个体素质、创伤程度有明显差异,有的患者疼痛不明显,有的患者疼痛较重,术后可提前口服止痛药减轻疼痛反应。术后一般口服抗生素(头孢类、甲硝唑等)3日左右,疼痛较重时口服止痛药(如布洛芬、洛芬待因等)以减轻症状。 口腔内细菌会通过伤口进入血液,少数患者会出现一过性菌血症,表现为体温升高、头痛等症状,多数会在半日内自行恢复。4. 术后24小时可用冰袋冷敷拔牙侧面部以减轻肿胀反应,注意应间断冰敷,冰袋表面包裹布料,以免冻伤皮肤。部分创伤较大患者可于术后口服或静滴地塞米松消肿。一般来说下颌智齿拔除术后,前3日肿胀逐渐加重,随后开始减轻,一般要一周左右才能逐渐消退。5. 下颌智齿拔除术后的前2-3天疼痛较为明显,之后逐渐减轻,如果2-3日后疼痛未减轻,反而加重,并且疼痛剧烈并放射至太阳穴附近,吃止痛药也无效,很可能是发生了干槽症。干槽症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本质是拔牙窝骨面没有血凝块覆盖而出现的浅表骨炎,主要症状是剧烈疼痛,放散至耳颞部、头顶区,一般镇痛药物不能止痛。遇到这种情况,患者需要返回医疗机构处理,一般是清创后填塞碘仿纱条,10日后拆除碘仿纱条,通常经处理后疼痛就会快速减轻。6. 部分患者可能会舔到拔牙窝尖锐且坚硬的凸起,很像牙齿断片,会怀疑牙齿没拔干净。这是因为牙齿周围有牙槽骨环绕,牙齿拔除后,牙槽骨成为新的高点,有的凸起的牙槽骨呈尖锐状,容易被患者误认为是残留的牙根。对于造成不适的骨尖,可以考虑手术修整使之外形平缓。7. 拔牙后的缝线一般要在一周左右拆除。如果使用的是可吸收线,可以不拆,但考虑到食物容易附着在缝线上,不易保持清洁,即使是可吸收线最好也拆除。8. 下颌阻生智齿易造成前面牙齿(也就是第二磨牙)后方牙槽骨的吸收,智齿拔除后,随着第二磨牙远中骨面暴露,会出现冷热酸甜刺激后敏感甚至疼痛,多数患者随时间减轻,如无减轻,需要进一步诊治第二磨牙。9. 上颌智齿发炎概率比下颌智齿低。医生通常建议同时拔除上下颌智齿,很多患者对于拔除上颌智齿的建议感到不解。这是因为,拔除下颌智齿后,上颌智齿会逐渐伸长,导致食物嵌塞;上颌智齿会因缺失对合牙而丧失咬合功能;上颌智齿难以刷干净,卫生不易保持。10. 很多患者会以曾经的拔牙体会评价下一次拔牙,殊不知上颌智齿和下颌智齿差别甚大,上颌骨骨质较为松软,下颌骨骨质则十分致密,下颌智齿拔除难度高于上颌智齿。同为下颌智齿,阻生程度不一样,拔除难度及术后反应差别也很大。男性颌骨骨质较女性致密,智齿更难拔。20岁之前,智齿与牙槽骨之间存在明显间隙,随年龄增大,间隙变小,拔除难度显著增大。此外,不同患者的体质、不同医生的熟练程度也存在差异。同一个人,同样的阻生类型,同一位医师操作,术后患者的反应都可能不一样,这跟患者不同时期的免疫状态有关系。11. 大部分阻生智齿难以完整取出,需要使用专用的拔牙钻切割分块,术中产生较多碎块,有的牙片会飞溅散落在口腔不易发觉的角落,如果察觉到牙齿的碎片,取出来丢掉即可,不用紧张。
牙齿缺失后那种修复方式最好呢。要根据缺失牙的多少及位置来选择修复方式。这里给大家介绍牙齿缺失后的几种修复方式供大家选择。一、固定类(1)、普通镍铬合金烤瓷: 优点:价格低廉、经济实惠; 缺点:牙龈容易着色,出现牙龈发黑、发灰的现象。内冠是由贱金属镍铬合金铸造而成,在复杂的口腔环境中,暴露在口腔中的金属部分会慢慢分解,并释放黑色的氧化物,导致局部组织染色,这也就是该种修复体会导致牙龈黑线的最重要原因。据报道亚洲女性有20%对镍金属过敏。镍、铍离子对人体致敏致癌性有相关报道但尚存争议。(2)、钴铬合金烤瓷牙: 当很多患者无法承受贵金属烤瓷牙昂贵的费用,而对普通镍铬合金烤瓷的金属材质持有疑问时,实用又经济的钴铬合金将是最理性的选择;钴铬合金最早用于制作人工关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现已广泛应用到口腔修复领域,由于其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镍元素与铍元素,安全可靠且合理的价格已成为广大患者理想选择。但对光线通透性差前牙修复在荧光灯下发青黑色.(3)、纯钛烤瓷牙:优点:1,具有极低的热传导对活髓牙无刺激。2,钛金属比重仅为金德1/4,钴铬金属的1/2。强度是金属之最。3,钛对X线呈半阻射,是其它金属材料不具有的。4,钛金属具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及耐腐蚀性。不刺激牙龈萎缩,不变色,不红肿,安全可靠。缺点是纯钛金属特性导致与瓷层结合不佳,咀嚼力过大时易崩瓷(4)、贵金属烤瓷牙: 金铂合金烤瓷冠,金沉积烤瓷冠,银钯合金烤瓷冠合称为贵金属烤瓷冠,内冠分别为金铂合金、99.99%的电镀纯金,银钯金合金,它们均属于惰性金属生物相容性优异、金瓷结合力超强、颜色柔和无黑影折射不影响磁共振等仪器检查。成为代替纯钛和钛合金烤瓷的最佳选择。(5)、义获嘉铸瓷3代(全瓷)IPS Empress 全瓷系统经过15年的临床验证,二千五百万个修复体的戴入证明了它具有长期的真实自然效果;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理想的光线通透性,完美的美容效果,目前临床上拥有大量成功美容修复病例。但其硬度不如氧化锆全瓷冠高。不适合后牙固定桥义齿设计。(6)、电脑切削氧化锆全瓷 (美容冠)世界上唯一一款计算机辅助设计全自动机械切削氧化锆全瓷牙,专门设计用于前颚的前臼齿具有无与伦比的透光性与强度,可以实现最佳的美学效果,可使用传统粘合方法。缺点是目前费用较高。(7)全瓷贴面:如果牙齿没有较大的缺损,而只是色泽不佳,建议您采用这种口腔美容最微创的修复方式,可达到近乎完美的美学效果。1. 它是通过将牙齿唇颊侧表面均匀地磨除一层(约0.3-0.5mm)后用牙科专用瓷性材料重塑牙齿外形和色泽,因为可以精确控制牙齿颜色指标,因此美容效果很好,耐磨性与牙齿相近;牙齿颜色异常(如四环素牙、死髓牙、氟斑牙及由于增龄引起的牙齿颜色加重等)、釉质缺损(如牙釉质发育不全和畸形、牙体部分缺损但未露髓等)、错位牙(如少数牙齿扭转或错位,牙体相对健康但患者不愿接受正畸治疗者)、前牙错颌(前牙轻度错颌,通过牙齿唇舌面外形的改变调整前牙引导和正中接触区)、唇面不良修复(牙齿唇侧厚或表浅的不美观的修复体)、前牙磨损(前牙渐进性的缓慢的磨损拥有足够的牙釉质,用瓷贴面可以恢复其外形、颜色及功能.)优点:牙齿磨除量只相当于常规烤瓷修复的1/3左右,而且不破坏邻接点与舌侧牙齿硬组织,口感不发生变化。透光性,美容效果显著。(8)、种植牙种植牙就是将高科技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种植体一端植入缺失区的牙槽骨内,另一端暴露于口腔,在暴露端制作形态逼真的假牙;是由种植体和种植体支持的上部结构组成的;通俗地讲,种植牙就是通过牙槽外科手术将人工材料制成的种植体植入缺牙区牙槽骨中,作为人工牙根,然后以此为基础修复缺失牙。种植牙的手术很小并且安全,无需住院,手术完全无痛,术后即可进食。二、活动类(1)可摘局部义齿(1)、缺牙比较多,可以选择这种铸造钢托的可摘活动义齿,价格低廉,容易清洗.(2)、隐形义齿适合于前牙区过渡性义齿修复。无卡环设计美观固位好。因对牙龈有压迫刺激不应长期使用。(3)、全口义齿老年人牙齿全部缺失,就要考虑镶全口了,最常见的就是这种,当然也可以选择种植,种植效果好,费用也较高人工树脂牙:贺利氏三层色、 基托:普通基托贺利氏四层色、 高强度基托登士柏高丝磨树脂牙、钢托(钴铬合金、纯钛)登士柏IPN树脂牙; 加固金属网松风塑钢牙松风纳米树脂牙义获嘉三层色树脂牙三、固定+活动类 传统的活动假牙不时都会看到用于义齿固位的金属卡环,非常影响美观。在临床工作中,患者常会向医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医生,您能不能把假牙上的金属挂钩去掉,我不希望露出金属”。要在以前,患者只能得到否定的答复;现代的牙科工艺将圆这些患者朋友的美观梦,完全可以实现.(1)、套筒冠附着体(双套冠): 利用套筒冠的内外双重冠结构,把假牙与基牙连接起来的修复形式。套筒冠由内冠和外冠组成,内冠粘固在基牙上,外冠与假牙其他组成部分连接成整体,义齿通过内冠与外冠之间的摩擦作用产生固位力,使义齿取得良好的固位 套筒冠义齿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一如其他所有精密附着体,它能将活动义齿的自行摘戴、易于清洁的优点与固定义齿的功能恢复良好、异物感小的长处有机结合,尤其适合牙周病经过治疗后的义齿修复,能很好的起到牙周夹板的效果。(2)、MK1精密附着体MK1精密附着体的设计与临床试验成功,代表了当今牙科工艺技术发展的最新水平。该系统功能性很强,患者可简单方便地进行摘戴。其适用范围从用于牙间隙修复,到单侧和双侧游离缺失修复,至余留单颗牙或桩冠连接等适应症.(3)、栓道式精密附着体是缺牙多不能直接做固定义齿修复的最佳设计1固位力强,稳定性好。完美恢复缺失牙功能2美观不露金属3基托面积小,异物感小4方便患者自行清洁(5)、太极扣太极扣是我们为配合专业牙医的需求而开发的用于可摘修复体的一种简单、可靠、高适应性的附着体系统。太极扣是目前得到最广泛认可的弹性牙科附着体。在可摘局部义齿治疗、牙支持和种植体支持的覆盖义齿病例中,太极扣是经验丰富和刚刚开始精密附着体制作的牙科业内人士的最佳选择。每个月,世界范围内,牙医指定,技工制做成千上万个太极扣固位修复体。同时病人们毫无顾忌的使用它们。(6)、磁性附着体保存残冠、残根做覆盖义齿,利用磁铁的磁性增强固位力;采用日本进口磁铁,固位良好咀嚼效率高 比全口义齿的稳定固位显著提高。以上是目前牙齿缺失后的主要几种修复方式。根据您缺牙的情况总有一款适合您。
被称为“精神分析之父”的弗洛伊德,是20世纪医学史、心理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然而这位伟人在晚年却备受口腔癌的折磨,并在极为恶劣的生活质量下度过了他的余生。弗洛伊德61岁时,就发现他的口腔右上腭长了一个小肿物,当时他把这归咎于戒烟和家人患癌自己受刺激而产生的神经官能症。由此,他又恢复了吸烟。6年后,口腔内肿物越来越大,越来越粗糙,并开始无痛性出血,这时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去医院检查的结果是,他患了口腔癌。弗洛伊德不得不接受手术,可是癌细胞已经扩散,口腔癌已发展到必须切除整个上颌骨的地步。因此,他只得一次又一次手术。当时的颌面整复技术只能大略遮盖手术后留下的空洞,而无法恢复患者的进食、说话等功能,而且假牙戴上拿下都会刺激周围组织产生剧烈疼痛,这位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一代伟人,在做了32次癌症手术后,于83岁死于口腔癌。 后人认为,弗洛伊德当初上腭部的小肿物是口腔黏膜白斑。现在已经得知,这种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癌前病变之一。所谓癌前病变,是指机体组织的某些病变本身并不是癌,但经过长期的各种刺激,可能转变为癌。弗洛伊德在癌前病变阶段不注意治疗并恢复吸烟,加速了白斑的恶变,导致口腔癌的发生。这一原本可能防止的悲剧就这样发生了。口腔癌的病因口腔癌的病因至今不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长期嗜好烟、酒 :口腔癌患者大多有长期吸烟、饮酒史,而不吸烟又不饮酒者口腔癌少见。印度 Trivandrum 癌肿中心 1982 年治疗 234 例颊粘膜癌,其中 98% 有嚼烟叶及烟块史。世界上某些地区,如斯里兰卡、印度、缅甸、马来西亚等地的居民,有嚼槟榔或“那斯”的习惯。咀嚼槟榔等混合物能引起口腔粘膜上皮基底细胞分裂活动增加,使口腔癌发病率上升。美国 Keller 资料显示吸烟不饮酒或酗酒不吸烟者口腔癌发病率分别是既不吸烟也不饮酒的 2.43 倍和 2.33 倍,而有烟、酒嗜好者的发病率是不吸烟也不饮酒者的 15.5 倍。酒本身并未证明有致癌性,但有促癌作用。酒精可能作为致癌物的溶剂,促进致癌物进入口腔粘膜。(2)口腔卫生差:口腔卫生习惯差,为细菌或霉菌在口腔内滋生、敏殖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亚硝胺及其前体的形成。加之口腔炎,一些细胞处于增生状态,对致癌物更敏感,如此种种原因可能促进口腔癌发生。(3)异物长期刺激:牙齿根或锐利的牙尖、不合适的假牙长期刺激口腔粘膜,产生慢性溃疡乃至癌变。(4)营养不良:有人认为与缺乏维生素 A 有关,因为维生素 A 有维持上皮正常结构和机能的作用,维生素 A 缺乏可引起口腔粘膜上皮增厚、角化过度而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关。人口统计学研究显示摄入维生素 A 低的国家口腔癌发病率高。维生素 C 缺乏尚无资料证明与口腔癌有关。也有认为与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有关,如食物含铁量低。总蛋白和动物蛋白摄取量不足可能与口腔癌有关。锌是动物组织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锌缺乏可能导致粘膜上皮损伤,为口腔癌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5)粘膜白斑与红斑:口腔粘膜白斑与增生性红斑常是一种癌前期病变。 Silveman 等报道 257 例口腔粘膜白斑病,平均追踪 7.2 年, 45 例经活检证实为鳞癌( 17.5% ),经以往报道的 0.13%~6% 高。因此不论口腔粘膜白斑病病程多长及其良性表现,均需长期随访以便早期发现癌变。据国内口腔粘膜白斑防治科研协作组 1980 年普查报道,中国人白斑患病率为 10.47% 。虽白斑癌变者甚少约为 3%~5% ,但舌是白斑的好发部位,白斑癌变的舌癌在舌癌中可占 1.6%~23% 。 Silverman 等还指出癌前变除粘膜白斑病外,增生性红斑更危险,其恶变几达白斑病人的 4 倍。有作者认为红斑实际上已是早期癌,其红色是肿瘤血管生成及机体对肿瘤发生免疫反应的结果。 Kramer 等报道舌和口底白斑病人,平均随 4.3 年,癌变占 15% ,且红白斑变比白斑的高 5 倍。对红白斑病变取活检应尽可能从红斑区取材,此区阳性率较高。口腔癌的临床表现 除皮肤癌外,与其他部位的癌相比,口腔癌应更易早期发现,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以口腔癌中最常见的舌癌为例,根据近年来国内一些较多病例的报道来看,Ⅰ期病人仅占 10.9%~25.4% 。口腔癌中 90% 以上为鳞形细胞癌,其次为来源于小唾腺的腺癌。颊、硬腭和口底粘膜下小唾液腺分布较多,这些部位的腺癌所占比例亦稍高。黑素瘤、肉瘤和淋巴瘤也可少见于口腔,转移性癌亦少见。( 1 )舌癌:除舌尖腹面粘膜下有少数腺体聚集外,其他舌体粘膜下无腺体,因此舌体癌中 95% 以上为鳞形细胞癌,而唾液腺来源的腺癌少见。舌根则不同,其粘膜下生分布着腺体,因此舌根癌中唾腺癌的比例可高达 30% 以上。舌根粘膜有许多结节状淋巴组织,称舌扁桃体,属咽淋巴环一部分,故发生淋巴瘤亦不少见。( 2 )颊粘膜癌:颊粘膜下腺体丰富,但分布不均。若以第 1 磨牙前缘为界将颊粘膜分成前后两半,则前半颊粘膜下的腺体分布稀疏,而后半颊粘膜下,特别是磨牙后三角颊粘膜下有丰富密集的腺体,甚至在颊肌及颊肌浅面亦有腺体。因此颊粘膜癌中的腺源性上皮癌所占比例比舌体癌高,腺癌可占颊部恶性肿瘤的 19% 。不同国家及不同地区颊粘膜鳞癌发病情况也不同。在欧美占口腔癌的第 5 位,约占 10% ;在我国北方及西南则各占口腔癌的第 3 位及第 2 位。国内资料,颊鳞癌的发病年龄比舌鳞癌约晚 10 年,但比西方国家早 10-20 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之比 2:1 。( 3 )牙龈癌:牙龈无粘膜下层,亦无腺体,故牙龈癌几乎均为鳞形细胞癌。在下颌磨牙后区发生的小唾液腺肿瘤往往来自磨牙后区粘膜下腺体,不属于牙龈。发生在牙槽粘膜上的鳞形细胞癌则属于牙龈癌。牙龈癌发病年龄较舌癌及颊癌晚,中位年龄在 50 余岁。国外患者年龄更大,约 60 余岁。男性患牙龈癌较女性多。( 4 )硬腭癌:腭中线及腭粘膜外缘区无粘膜下层,粘膜与硬腭骨膜紧密相连,而腭中线两侧有粘膜下层。以两侧第 1 磨牙相连线为界,腭前部含脂肪,后部含丰富的腺体,故硬腭癌中除鳞形细胞癌外,还有较高比例的唾液腺来源的癌肿。硬腭癌发病年龄与牙龈癌相似,但比舌及颊癌稍晚;中位年龄在 50 岁以后,比国外的年轻。腭唾液腺癌的发病年龄与口腔他处小唾液腺的癌肿相仿,约比鳞癌早 5-10 年。患硬腭癌(不管是鳞癌还是唾液腺癌)的男性比女性多。( 5 )口底癌:舌系带止点两侧,下颌切牙后面的前口底粘膜下有许多小唾液腺称切牙腺,两侧口底粘膜下有舌下腺,因此口底除鳞形细胞癌外,还有不少唾液腺来源的癌。口底鳞癌在西方国家发病率较高,仅次于舌癌,占口腔癌中的第 2 位。但口底鳞癌在我国少见。口腔癌的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放疗)仍是治疗口腔癌的两种最有效方法,两者综合应用常优于单独应用。化学治疗(化疗)目前仍属辅助治疗,用于手术前或与放疗配合应用。选择手术抑放疗,除决定于病情外,还取决于经治医生的临床经验与技术以及医院的条件设备。应客观地估计病人情况采用多学科会诊的方法来决定治疗方案。口腔癌治疗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第 1 次治疗是否正确。具备以下条件可采用手术治疗:①无远处转移;能在安全边界内切除原发灶与颈转移灶;②病变属放疗效果差者;③手术切除引起的口腔功能损伤不大,或虽大但通过重建或赝复能使其得到相当程度的补偿并取得病人的同意。通常口腔癌病人初次就诊时极少伴有远处转移。如疑有远处转移,特别是原发癌较小时,应首先排除第 2 个原发癌。口腔腺样囊性癌可较早发生远处转移,但此癌病程长,原发灶尚可切除者仍可考虑手术。估计手术可完整切除原始肿瘤与颈转移灶外,还可切除其周围一定量的正常组织而不危及重要组织如颈内动脉、颈总动脉、脑组织等,即可考虑手术切除。 CT 虽有助于估计癌瘤侵犯范围,但仍可在术时发现其侵犯范围比原先估计的要大。这种情况在术前应充分考虑。手术野残留肉眼可见的癌组织即使很少,亦将使手术治疗失败或大大降低治疗效果。术前估计能完整切除癌瘤但可能安全边界不够,经过术前放疗和/或化疗后癌瘤有缩小亦可考虑手术,亦可先手术后放疗。 有下列情况时放疗效果差:①口腔腺上皮来源的癌、疣状鳞癌、鳞癌中心坏死缺氧者对放疗不敏感或虽敏感但放疗后仍会有残癌。②癌侵犯或紧贴骨质,如牙龈癌、硬腭癌或舌、颊粘膜、口底等处癌侵犯上、下颌骨时。骨组织易受放射线损伤,勉强达到放疗根治量常导致骨坏互以致还要进一步手术。③已有明确颈转移灶。口腔癌的颈转移灶难以用放疗根治,故宜手术。即使小的原发癌可用放疗控制,但从放疗开始到结束约需 2 个月左右才能作颈部手术,此时颈转移灶可能发展到难以手术,因此还是作原发灶与颈转移灶的联合根冶术为妥。除非原发癌已较晚,否则可考虑作原发与颈转移灶的术前放疗后再手术。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无论是单用或与外科手术综合应用,在口腔癌治疗中均起重要作用。对早期病变采用外照射配合间质插植治疗可获得手术切除同样的效果,并可保持美容、正常咀嚼、吞咽及发音功能,使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对中、晚期病变尤其是出现颈淋巴结转移时,单纯放疗疗效较差。理想的治疗方案选择需经放射科与外科医生互相配合,根据病变的解剖部位、浸润范围、颈淋巴结转移程度以及病人全身情况等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外放射治疗适用于因各种原因不能接受间质或手术综合治疗者,以及治疗后局部复发或病变广泛行姑息治疗者。术前放疗目的是控制原发灶或颈部淋巴结的亚临床病灶,减少手术时的播散机会,同时使肿瘤体积缩小,使原来不能手术的肿瘤病灶变为可以手术,从而提高了手术切除率,减少了局部复发率。术后放疗适用于手术后癌肿残留或病理检查提示切缘有癌组织或切缘离肿瘤组织边缘小于 0.5cm 的病例。术后伤口愈合即可进行放疗。化学治疗头颈部癌多数为鳞癌,对化疗敏感性较低。在头颈部癌治疗中很少单独应用化疗,常与放疗或手术治疗综合应用,以杀灭亚临床癌细胞;或与放疗合用,以增加放射敏感性;也用于头颈部晚期或复发性癌的姑息治疗。临床资料报道,用于头颈部癌的化疗药物主要有甲氨喋呤( MTX )、博来霉素( BLM )、顺氯氨铂( DDP )和 5- 氟尿嘧啶( 5-FU )。单一用药疗效差,多药联用或与放射、手术配合治疗效较好。口腔癌癌的预防对口腔癌的主要预防措施有: (1)消除或减少致癌因素:如及早处理病牙,尤其是残根、残冠、错位芽以及磨牙锐利的尖,去除不良修复体和不良的局部或全口义齿;同时注意口腔卫生,不吃过烫和有刺激的食物,保证适宜的营养,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以免口腔黏膜经常损伤和刺激而诱发癌肿。 (2)及时处理癌前病损:最常见的癌前病损有白斑、红斑和扁平苔藓。即口腔黏膜出现白色、红色(或无色)的小斑块状或线条状病变,表面粗糙成糜烂。此外,口腔黏膜出现溃疡、黑色素性病损,以及任何新生物都应尽早请口腔科大夫检查,及时得到处理。以免发生癌变。 此外,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及体育锻炼,对预防口腔癌也是必不可少的。预后与展望口腔癌总的 5 年生存率为 50%-70% 。这差别主要是由于受治病例中,早晚期各占比例不同所致,Ⅰ期 5 年生存率可高达 90% 以上,而Ⅳ期的仅 10% 左右。因此提高口腔癌病人长期生存率的关键是加强宣教,提高人们对早期口腔癌的认识,争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口腔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原发灶的局部复发,可高达失败病例的 50%~83% 。这与医院的设备以及经治医生的经验技术密切相关。如手术病例的复发就与手术能否做到彻底切除相关。国外有学者从 398 例口腔癌手术结果分析发现①:切缘阳性病例局部复发率为切缘阴性病列的 2 倍;②随着分期的增大,手术切缘阳性的比例亦增高,可从 T1 的 21% 上升到 T4 的 55% ;③对切缘阳性病例补加术后放疗有降低局部复发率的趋势,但其局部复发率仍高于手术切缘阴性术后不补加放疗的病例。因此手术前及手术中正确估计病灶范围与深度,做到切除彻底,并且掌握能保证甚至促进切除彻底性的修复技术都是很关键的。
常见的涎腺肿瘤有哪些?涎腺肿瘤95%来自腺上皮,间叶组织肿瘤主要来自脉管组织,如血管瘤、淋巴管瘤等。上皮性肿瘤按组织病理又分为腺瘤和癌。腺瘤主要包括混合瘤、肌上皮瘤、腺淋巴瘤、基底细胞腺瘤、嗜酸细胞腺瘤、管状腺瘤、皮脂腺瘤、导管乳头状瘤、囊腺瘤等,其中以混合瘤最为多见。癌包括腺泡细胞癌、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上皮?肌上皮癌、涎腺导管癌、腺癌、鳞癌、恶性混合瘤、基底细胞腺癌、皮脂腺癌、嗜酸细胞腺癌、乳头状囊腺癌、粘液腺癌、肌上皮癌、未分化癌及其他癌,以前三种最常见。从组织病理学来看,发生于大、小涎腺的肿瘤基本相似,但不同类型肿瘤的比例有所不同。例如,腺样囊性癌发生于小涎腺者远远多于大涎腺,腺淋巴瘤和腺泡细胞癌90%以上发生于腮腺。大小涎腺中良、恶性腺上皮肿瘤的发生比例也不同,例如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占2/3,颌下腺及小涎腺良、恶性肿瘤各占1/2,而舌下腺肿瘤90%为恶性。腮腺肿瘤有什么临床特点?在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约占2/3,恶性占1/3。腮腺肿瘤80%发生于腮腺浅叶。良性肿瘤以混合瘤最多见,其次为腺淋巴瘤;恶性肿瘤中以粘液表皮样癌最多见,且多为高分化型。腮腺肿瘤无论良性或恶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30~50岁多见。良性肿瘤呈无痛性缓慢生长,常为无意中偶尔发现。病程长短不一,可由数天至数年不等。混合瘤常以耳垂为中心,呈无痛性逐渐生长,呈球形或椭圆形,或呈结节状。表面光滑,质韧,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瘤体较大时可呈典型结节状表现,表面凹凸不平,与皮肤无粘连,高起之处常较软,低凹之处较硬。混合瘤除表现面部畸形外,一般都不引起面神经功能障碍。若混合瘤生长缓慢、存在多年,在近期生长加速,出现疼痛、瘤体不再活动、面神经麻痹等恶性征象时,应考虑有恶变可能。混合瘤恶变率约在5%~10%。腺淋巴瘤常见于50岁以上的男性,男女之比为6~10∶1。好发于腮腺后下方,直径一般为3~6cm。肿物表面光滑,较软,有时有波动感。腺淋巴瘤具有多灶性特点,可在一个腺体内多发,也可在双侧腺体内同时发生,多发几率约为15%。其他各型腺瘤临床表现均类似混合瘤。腮腺恶性肿瘤生长较快,约20%~30%发生面神经麻痹,常伴自发性疼痛,肿块一般较硬,可浸润周围组织,不活动,常有压痛。注意不要把肿瘤浸润腺体所致腺体的移动性误认为是肿瘤的活动度。腮腺恶性肿瘤中低分化的腺癌、粘液表皮样癌、未分化癌及鳞癌都具有上述特征,而且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几率较高。但腮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常不具备上述典型恶性征而颇似良性肿瘤,瘤体一般均较硬。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等常直接侵犯腺内或腺周围淋巴结。腮腺深叶肿瘤由于位置隐蔽,不易被早期察觉。在体检时常可发现扁桃体后上方、软腭部有肿块膨出,或下颌后凹丰满,可扪及不活动的肿块,双手合诊时可被推动。深叶的恶性肿瘤常伴有张口受限、头痛、听力下降、耳鸣、面瘫等症状。腮腺副腺体肿瘤典型位置是在颧弓和颧骨体相接下缘的1cm处,常被误诊为颊部肿瘤。腮腺肿瘤的手术原则是什么?外科手术是治疗腮腺肿瘤唯一有效的手段,首次术式是否正确彻底是治愈的关键。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必须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保证面神经不受损伤,特别是颞面干;二是禁忌弄破肿瘤包膜,否则会导致瘤细胞种植复发。腮腺良性肿瘤的标准术式是保存面神经,将腺叶及肿瘤一并切除。由于腮腺外形不规则,具有多个突起,不可能把腺叶组织全部切除。因此常需依据肿瘤在腺体内的位置及术中情况来决定切除范围。在手术前可从腮腺导管注入1%亚甲蓝染色,使腺体呈淡蓝色,而神经呈银白色,极易辨认。手术时绝对禁忌作顺包膜剥离的肿瘤剜出术。混合瘤包膜厚薄不一,常不完整,包膜内常有瘤细胞侵入。顺包膜剥离切除混合瘤,常可导致肿瘤复发。腺淋巴瘤本身具有多灶性特点,它的发生和淋巴结有密切关系,腺淋巴瘤手术时应同时切除部分腺叶的淋巴结。另外,有些腮腺恶性肿瘤临床表现颇似良性,也不允许简单地沿肿瘤包膜剥离,将肿瘤摘除。腮腺恶性肿瘤的手术应遵循恶性肿瘤的手术原则,在正常组织内切除肿瘤,应切除全部腺叶,有面神经麻痹或术中见面神经穿过瘤体时应牺牲面神经,然后考虑神经移植。术中如见面神经紧邻肿物但可分离,临床无面神经麻痹征象(腺样囊性癌及高度恶性肿瘤除外)时,可以保存面神经,但手术后应行放射治疗。鳞癌、未分化癌、低分化腺癌、粘液表皮样癌、乳头状囊腺癌等应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等可直接侵犯淋巴结,手术时应一并切除腮腺内及腺周接近肿瘤的淋巴结。对大多数腮腺癌,只进行治疗性颈淋巴清扫术即可。鳞癌、未分化癌、腺癌、低分化粘液表皮样癌及乳头状囊腺癌等,术后宜配合放射治疗。手术因保存重要组织而切除不彻底时,或术后肿物病理检查边缘呈阳性时,都必须作术后放疗。术后放疗时间最迟不超过术后6周。照射野应包括颅底及乳突,剂量宜达50~60Gy。涎腺癌的化学药物治疗没有系统、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常用药物有顺铂、氨甲喋呤、5-FU、阿霉素等。颌下腺肿瘤有什么临床特点?颌下腺腺上皮肿瘤中,良性及恶性约各占1/2。良性者全是混合瘤;恶性中以腺样囊性癌最常见,其次为粘液表皮样癌。颌下腺肿瘤无论良、恶性,临床表现都是在颌下三角区出现肿块。良性混合瘤呈无痛性缓慢生长,周界清晰,肿块活动,呈圆形,也可呈典型的结节状。恶性肿瘤一般生长较快,但也有数年病史者,肿块较硬,常有自发痛或触痛和神经受累症状。舌神经受累,可出现舌痛或舌麻木,以舌尖部最明显;舌神经受累时可出现舌瘫痪症状即舌运动受限,伸舌时舌尖歪向患侧,严重者舌肌可萎缩并有肌震颤;面神经下颌缘支受累时患侧口角下垂,红唇不能外翻。颌下腺腺样囊性癌早期无症状,颇似良性瘤。病程较长,生长缓慢,肿物大小不等,呈扁圆形或稍呈结节状,质地偏硬。腺样囊性癌初起时较为活动,但常浸润周围组织,出现活动受限。腺样囊性癌尤其容易浸润神经,并沿神经纤维束扩展,出现疼痛等症状。粘液表皮样癌一般周界清楚,可为实性或囊性,自发溃破可流出浅棕褐色、粘稠的液体。腺癌、低分化的粘液表皮样癌等可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颌下腺周围淋巴结常受恶性肿瘤侵犯。将颌下腺与肿瘤一并切除或行颌下三角清扫术是颌下腺肿瘤的最佳治疗方法。舌下腺肿瘤有什么临床特点?舌下腺肿瘤较少见,其中90%属恶性,主要是腺样囊性癌和粘液表皮样癌。由于舌下腺位于口底,肿瘤发生后不易为病员发觉,不少病员因舌下肿块妨碍义齿戴入或例行口腔检查时发觉。也有病员因一侧舌痛或舌麻木而就诊,在这种情况下,应双手仔细触诊舌下区,常可触及肿块。肿块累及舌下神经时可出现舌运动障碍,说话不清,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等症状。舌下腺内肿块较小时,应注意和颌下腺导管结石相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其他治疗同腮腺肿瘤。小涎腺肿瘤有什么临床特点?小涎腺位于粘膜下层,以腭腺最多,因此小涎腺肿瘤70%发生于腭后部。在小涎腺肿瘤中,良性以混合瘤最多见,恶性者以腺样囊性癌和粘液表皮样癌常见。小涎腺肿瘤常表现为缓慢生长的肿块,但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特点。腭腺肿瘤常见于一侧软硬腭交界处,活动度较差。良性肿瘤可使腭骨和牙槽骨产生压迫性吸收。恶性肿瘤可以破坏骨质,累及牙槽骨时可出现牙痛、牙松动,顺腭大神经向上可累及眶下神经,引起上腭麻木不适、患侧眶下区及上唇麻木等症状。肿瘤长大,可以充塞整个口腔,发生张闭口、进食等功能障碍。下颌磨牙后腺肿瘤主要表现为牙龈肿胀及牙松动,临床上极易误诊为下颌齿冠周炎,因误诊而拔牙后创口不愈合,又可能再被误诊为干槽症或边缘性骨髓炎。因此,当发现磨牙后区的牙龈肿胀不同于一般冠周炎时,应高度警惕,拔牙时应切取组织做病理检查。此区肿瘤以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最常见。舌腺的肿瘤以舌根部最常见,其主要症状是舌根疼痛、有异物感、影响吞咽等。舌根部以恶性肿瘤多见,常见者为腺样囊性癌和粘液表皮样癌,由于舌根部淋巴循环丰富,极易发生淋巴转移。唇颊部肿瘤表现为界限清楚的活动性肿块,以上唇多见。治疗小涎腺肿瘤主要采用手术切除,其它治疗原则同腮腺肿瘤。
我在出门诊的时候,见到过很多孕妇肿着半边脸,表情痛苦地走进诊室,要求医生治疗,她们不少人情绪激动,哭着讲自己的病情。这些患者一般都是别的医院转诊过来的,理由是风险大或无输液条件。对于孕妇患者,我们的心情是复杂的。如果是普通患者就是开药消炎,然后嘱咐消肿后拔牙。但对于孕妇,她身孕育的的小生命是我们考虑的重点,临床上虽有相对安全的抗生素可供使用,但毕竟没有哪个药企敢拿孕妇做临床试验,这也是不被医学伦理所允许的。使用抗生素后感染会消退,但药物可能会对胎儿有潜在的不确定的影响;如果不用抗生素,感染的进展会比较快,严重的感染会增加胎儿畸形、死亡的风险,甚至会造成孕妇的死亡。这就要说一说孕妇的特殊性,大部分人都有牙病,比如牙龈炎、牙周炎、阻生智齿及其引起的冠周炎、龋坏牙引起的根尖周炎等。在正常人身上疾病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孕妇则不然,怀孕期间,体内雌激素和黄体酮水平会大幅升高,许多平时不会引起重视的小病会迅速进展,智齿冠周炎就是一个典型(我有一个患者,在怀孕期间面部肿瘤成倍增长,最后造成了面部外观的极大改变)。很多女性为了孩子都耽误了自己的治疗,付出的牺牲非常大。口腔医生总是建议拔智齿,让很多患者觉得不理解,很多人觉得我的智齿长的好好的,不痛也不肿,干嘛让我活受罪。阻生智齿因为没有完全萌出,牙齿和周围的牙龈容易积存食物,形成一个良好的细菌温床,导致冠周炎。平时不痛不肿是慢性炎症,在自身免疫力下降的时候慢性炎症就会急性发作。发作时牙龈肿痛,张不大嘴,吃饭受影响,严重的体温升高,感染扩散至周围间隙,甚至蔓延至胸部或引起脓毒血症、颅内感染。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通过冠周冲洗治疗,对于较为感染严重的孕妇我们一般收入院,使用比较安全的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值得说的是,甲硝唑虽然对口腔感染效果较好,怀孕早期孕妇尽量不用),等到有明显脓肿形成时再切开排脓。对于用药要综合考虑,不可以过分强调胎儿安全而忽视母亲应当接受的必要的治疗。治疗期间请产科会诊,加强胎儿监测。在孕妇急性炎症控制后,根据情况可以考虑拔除患牙,拔牙通常在妊娠4-6月进行,前三个月拔牙容易流产,后三个月拔牙容易早产。对于不拔牙炎症就不会减轻的,可以不遵守常规,尽快拔除。最后,希望广大女性朋友知道,怀孕期间很多寻常的口腔问题都会变得比较棘手,孕前应当行口腔检查,拔掉发过炎或可能会发炎的智齿,洗一下牙齿,补一下蛀牙,让怀孕少一些烦恼,多一些为人母亲的快乐。我是深圳口腔医生白雪校,业余时间为大家讲一些有用的口腔知识。
牙周炎患者如能依从医师的建议定期复诊接受维持治疗,即使对于在首诊认为预后不佳需要拔除的牙齿,相当一部分仍能保留较长时间,有的甚至不用拔除。牙周炎是可治、可控的,牙周炎治疗的预后是好的,治疗应达到的标准为:全口菌斑指数<30%,探诊出血部位<15%,无>3mm牙周袋,无根分叉病变。牙周炎治疗应达到的标准总标准牙周炎的治疗是可以预期的。牙周炎的治疗应达到的标准为:全口菌斑指数<30%,探诊出血(BOP)部位<15%,无>3mm牙周袋,无根分叉病变。全口菌斑指数<30%贝克尔(Becker)等报道,牙周炎患者拒绝接受牙周治疗,则其失牙的速度为平均每年0.36颗牙(不包括首次就诊检查时已认为无希望而拔除的牙);接受牙周治疗但拒绝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其失牙速度为平均每年0.22颗牙;而接受牙周治疗又能定期复诊接受维持治疗者,其失牙速度为平均每年0.11颗牙。在临床上,影响牙周炎患者治疗结果最重要的因素是患者的依从性。不管医师采用何种治疗方法,如果患者不注意口腔卫生,不能按期复诊,则治疗结果肯定不会好。菌斑控制是牙周炎治疗成功的关键,如果患者不能很好地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复诊对于保持病变的稳定,防止其进一步发展更为重要。探诊出血部位<15%虽然,不是所有探诊出血部位一定会发生附着丧失,但反复探诊出血的部位是发生附着丧失的高危部位。牙周袋的探诊出血通常意味着炎症的存在。龈下牙石是不容易被去除的,凡有龈下牙石未去除干净的部位通常有牙龈炎症的存在。龈下牙石与袋内壁上皮紧密接触的组织学观察发现,结缔组织内有大量炎症细胞存在。因此,为了牙周炎治疗的长期疗效,牙周治疗的理想状态为BOP部位控制在小于15%,BOP部位大于25%为危险状态,BOP部位在15%~25%之间为临界状态。无>3mm牙周袋韦海于格(Waerhaug)的研究表明,牙线和牙刷都只能清洁到龈下2.5mm深度。超过这个深度,尽管患者采取了口腔卫生措施,大量的菌斑还是会停留在牙根表面。对于深牙周袋,即使是专业预防措施也无能为力。大量文献报道,根面平整无法彻底清除牙周深牙周袋内的龈下菌斑和牙石。Waerhaug等对一些拔除的牙齿行进一步检查,这些牙均预先经过根面平整,并且以现有的临床指标检查表明菌斑已被完全清除,但结果显示:对于≤3mm的牙周袋,有83%的牙齿获得菌斑的彻底清除;对于3~5mm的牙周袋,有高达61%的根面发现菌斑滞留;当牙周袋>5mm时,不能将菌斑彻底清除的牙齿比列达89%。去除牙周袋的最好办法为牙周翻瓣术+切除性牙槽骨修整术+根向复位瓣术。根面平整+根向复位瓣术、改良Widman翻瓣术、单纯根面平整术,多数形成长结合上皮愈合。为了牙周炎的长期疗效,治疗的理想状态为无>3mm的牙周袋,有≥5mm牙周袋为危险状态,存在3~5mm的牙周袋为临界状态。无根分叉病变根分叉病变使牙周治疗的预后变差。戈德曼(Goldman)等(1986年)对211例牙周病患者进行了15年的回顾性研究,患者均接受根面平整或翻瓣刮治和良好的维持治疗,但未进行消除根分叉病变的治疗,总失牙率为13.4%,而有根分叉病变的失牙率在上颌牙为30.7%,在下颌牙为24.2%。根分叉部位结构的特殊性使得该部位难于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SRP)操作。牙釉质是影响根分叉病变预后的另一个不利因素,因为结缔组织是不可能在牙釉质表面建立起附着的,只能形成上皮贴合,而上皮贴合是脆弱的。Ⅰ类根分叉病变的治疗 Ⅰ类根分叉病变的水平病灶往往可以通过牙体成形术进行清除,通过修整根分叉的顶部外形可消除这一死角,使其不再积存菌斑,新修整的牙体根面外形需要连续、平滑,有利于患者的自我菌斑控制。Ⅱ类根分叉病变的治疗 牙体成形术无法消除Ⅱ类根分叉病变,对于该类患牙,必须采取切除术或组织再生技术,前者包括牙根切除术、牙部分切除术,后者则需要应用生物膜、移植材料、生长因子或其他材料。Ⅲ类根分叉病变的治疗 迄今,任何治疗方案对Ⅲ类根分叉病变而言既不可能获得缺失牙槽骨和牙周附着的再生,更无法促进根分叉区的封闭。对于Ⅲ类根分叉病变,要想留住患牙就必须采取切除性手术。因此,牙周炎治疗的成功依赖于2个方面:病人良好的依从性,包括良好的菌斑控制,定期复诊进行维持治疗;完善的牙周治疗,包括全口菌斑指数<30%、BOP部位<15%、无>3mm牙周袋、无根分叉病变。而在现实中,多数患者往往不注意菌斑控制,依从性差不能定期复诊,对于这样的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疗的效果一般较差;其次,缺乏足够的且够资质的牙周专科医师能对重度牙周炎患者进行完善的牙周治疗。种植前须行完善的牙周治疗种植牙并非“一劳永逸”,应将种植牙的时机尽可能往后延,但有人可能会担心尽可能地保留患牙会造成最终拔牙时牙槽骨严重吸收,给种植修复带来困难。这个可不必担心,即使发生牙槽骨的吸收,我们可以通过应用短种植体或骨增量技术予以解决,已有大量文献证实。有研究显示:28%~56%的患者及12%~43%的种植体于5~10年内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牙周炎是种植体周围炎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针对种植体周围炎的所有治疗方法没有一个是可预期的。我们通过检索文献发现,关于种植体周围炎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已有多个,均提示在牙周治疗后,有≥5mm牙周袋是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对于牙周炎缺牙患者,在种植修复治疗前进行彻底完善的牙周治疗是预防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的重要措施。种植体周病的治疗方案根据临床和X线诊断,一种被称为“渐进式干预支持疗法(CIST)”的治疗手段被用来阻止种植体周围病损进展,该治疗程序本质上是渐进性的,包括4个步骤,非单独一个程序,而是一个根据病损严重性和范围而逐渐增加抗菌潜力的有序过程(表)。因此诊断是该治疗程序的关键点。机械清创(支持治疗方案A) 炎症轻微,种植体周围组织邻近具有明显的菌斑或结石沉积(BOP阳性),但无溢脓和PD不超过3~4mm的牙种植体,行机械清创即可。牙结石可用碳纤维刮匙刮除,而菌斑可用橡胶杯和抛光膏抛光去除。抗菌治疗(支持治疗方案B) 当存在菌斑和探诊出血,探诊深度增加到4~6mm时,除了使用支持治疗方案A(机械清创)外,还应使用抗菌治疗。溢脓症状可能有或无。抗菌治疗(方案B)可与方案A联合使用。抗菌治疗包括使用最有效的抗菌药,例如葡萄糖氯己定,每日用0.1%、0.12%或0.2%葡萄糖氯己定冲洗,或在需要的部位局部应用氯己定凝胶。一般行3~4周的抗菌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抗生素治疗(支持治疗方案C) 当种植体周围袋的PD值增加至6mm以上,通常存在菌斑沉积和探诊出血。溢脓症状可能有或无。种植体周围病损有明显的放射影像学改变。增加的种植体周袋深度是一个生态龛,有利于革兰阴性厌氧菌和牙周致病微生物的定植。抗菌治疗方法必须包括抗生素以消除或至少明显减少黏膜下生态环境中的致病菌。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应先行机械清创和抗菌治疗。在为期10天的抗菌治疗期间,再联合应用专门用于消灭革兰阴性厌氧菌的抗生素。再生治疗或切除性手术(支持治疗方案D) 只有当感染被成功控制,有证据显示无溢脓和肿胀减轻时,对于部分病例才可考虑通过再生性技术来恢复种植体的骨支持,或通过切除性外科技术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和(或)骨结构进行再塑形。应根据病损大小,形态特征和美观要求,来设计再生性治疗或切除性手术。维持治疗 定期复诊,每3个月一次,以检查菌斑水平、软组织炎症、袋深度、骨水平,进行常规种植体周卫生护理。结束语:牙周炎是可防、可控的。绝大部分牙周炎患者在经完善的牙周治疗和良好的维持治疗下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不进行完善的牙周治疗阻止疾病进程,或随意拔除那些通过成熟的牙周治疗技术可以保存的患牙,均是不可取的。种植牙是修复缺失牙的第一选择,但种植牙是用来修复缺失牙而不是用来代替自然牙的。彻底完善的牙周治疗是种植修复的前提条件。医师应教会患者掌握正确的口腔卫生措施,定期行专业口腔护理,早发现早治疗。
深圳市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是深圳市最大的口腔颌面外科专科诊疗单位,为暨南大学口腔系口腔颌面外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机构。现有多功能病床28张, 现有医、护人员21人,其中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3人,中级职称人员2人,博士1人,硕士6人,部分医护人员曾前往德国、韩国、香港访问学习。口腔颌面外科现有住院病床28张。现每年门诊患者2万余人,手术700余台,专科医疗业务数量一直占全市第一位。口腔外科门诊主要开展常规拔牙和牙槽外科,牙种植,及各类小手术,病房开展了各类复杂高难度手术,多项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部分项目为国内领先,包括重型颅颌面外伤的早期急救与后期整复,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联合根治术,口腔颌面-头颈部软组织及骨组织缺损的各种游离皮(骨)瓣同期修复术,大型颌骨缺损即刻重建术,上下颌同期正颌矫治术等。联系方式:地址:深圳市东门北路1017号,深圳市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邮编:518020电话:0755-22948240 邮箱:gqzhang200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