钇90(yttrium90),Y-90为较理想的治疗用放射性核素,其半衰期为64h,辐射类型为纯β辐射(0.9MeV),可由90Sr-90Y发生器得到。90Y主要用于制备治疗用放射性药物。90Y-玻璃微球和90Y-树脂微球(20~30μm)(图1)用于治疗肝癌(动脉内注射)(图2),90Y-EDTMP可用于治疗白血病、骨髓细胞瘤等。全球每年70多万的新增肝癌患者,有55%发生在中国。在我国,肝癌的发生主要与乙肝有关。喝酒也是“元凶”之一。有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约12%的癌症病例与喝酒相关。换句话说,每8个肝癌患者中就有一个是因为喝酒而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癌症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不适,一旦自己有感觉了,常常是癌症晚期了。据统计,80%的肝癌患者,就是在这样不知不觉中,被判成“晚期”的,一旦被判“晚期”,治疗的难度就会徒然增大很多,而且费用高昂。由于肝癌晚期治疗的困局,患者对好药的需求是迫切的,但由于创新药研发时间长,风险大,以此治疗肝癌晚期,而且效果还特别好的药,并不多,这更加凸显了好药的价值。选择性体内放射疗法(SelectiveInternalRadiationTherapy,SIRT)是一种肝脏肿瘤的靶向治疗方法。SIR-Spheres钇-90是将数百万个钇90树脂微球直接置入到肝脏肿瘤中(图3)。SIRT(钇90微球)使射线经肿瘤血供直接进入肝脏肿瘤。钇90树脂微球经肝动脉直接靶向作用于肝脏肿瘤,从而使其他正常肝脏组织受到放射的风险降到最低。大多数微球的直径约32μm,约为人体一根头发宽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微球体积小,可以在肝动脉中通过,但不能通过肿瘤内的小血管,从而在瘤床永久停滞,与传统的TACE(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栓塞程度比较,钇90树脂微球可以直接送达肿瘤内部,通过释放B射线高效杀灭肿瘤(图4)。钇90树脂微球其放射能量高、治疗准确,持续释放放射能量,对肿瘤自内而外实施精确打击,业内有肝癌治疗“精确制导武器”美誉。国外研究表明,钇90对原发和转移肝癌,尤其中晚期肝癌治疗效益明显。接受其他常规技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12%。而接受Y90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到60-70%。由于SIR钇90树脂微球直接作用于肿瘤,因此相对于传统外照射放疗,钇90树脂微球置入肿瘤内可给予局部更大剂量的放射治疗。钇90树脂微球主要应用于恶性肝肿瘤治疗领域,该产品可以精确地杀死癌细胞,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SIRT(钇90微球)在欧美等医疗发达国家,已有将近20年的治疗历史。钇90树脂微球作为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疗法,2002年通过美国FDA核准,2003年通过欧盟(EU)核准,已经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47个国家作为医疗器械注册及上市。SIRT(钇90微球)治疗在2018年在香港用于临床治疗。SIR-Spheres钇[90Y]树脂微球已获得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欧洲肿瘤内科学会指南(ESMO)等多个权威指南推荐用于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纳入美国及欧洲等多地医保;并分别进入2019版的中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和2018版“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临床需求明确。SIR-Spheres钇[90Y]树脂微球在中国的注册工作亦进展顺利,于2020年8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监局)批准依据境外取得的临床试验资料申请上市,递交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的上市申请,上市申请已于2020年11月获受理。2021年9月28日,被誉为肝癌治疗“精确制导武器”的钇90树脂微球内照放射治疗新技术,正式登陆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钇90是依托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国九条”政策,特许引进的。来自贵州的城先生,成为国内首位接受钇90治疗的患者,董家鸿院士联合团队全程为城先生的治疗“护航”。术后2个多月的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肝部肿瘤明显缩小,从原来的10.81厘米缩小到1.8厘米,获得了进一步手术机会并彻底根治的可能性。SIRT(钇90微球)的适应症:1、原发性肝癌,比如:①不可手术原发性肝癌的一线治疗,尤其是伴有门脉癌栓患者;②多灶性肝癌TACE治疗失败或药物治疗无效者;③肿瘤负荷较大,缩减肿瘤以适合手术切除;2、结直肠癌肝转移,比如:①多线治疗无效且手术不可切除的患者;②一线治疗失败后潜在可切除的患者;③右半结肠癌转化性治疗患者 3、其他适应症,包括:①不可切除胆管癌的一线治疗;②联合奥曲肽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③年老病患、身体虚弱的病人或者对化疗不耐受的病人,可将选择性体内放射治疗钇90考虑为一线治疗;④对于疾病恶化且对于多种化疗药物治疗无效的实体瘤肝转移。
引言:找到你的“抗癌武器库”“同样是肺癌,为什么他能做介入治疗,我却不能?”这是许多患者和家属的困惑。介入治疗虽好,但并非人人适用。本文将用一张清晰的自测流程图,带您快速判断是否属于“介入治疗候选人群”,同时揭秘哪些情况必须绕道而行。一、介入治疗的“黄金名单”:这4类患者优先考虑1.早期肺癌:无法手术者的“PlanB”适用条件:肿瘤大小:直径≤3cm(约一颗葡萄大小)。肿瘤位置:位于肺外周1/3区域(远离主支气管和大血管)。身体状况:因高龄(>75岁)、心肺功能差或合并其他疾病(如严重心脏病)无法耐受手术。案例故事:72岁的张爷爷,因慢性肺气肿无法手术,经射频消融治疗后,肿瘤完全坏死,随访2年无复发。2.中晚期肺癌:肿瘤太大?先“缩瘤”再根治!适用场景:局部晚期:肿瘤侵犯胸膜或淋巴结,但尚未远处转移。肿瘤负荷大:通过介入栓塞或灌注化疗缩小肿瘤,为手术或放疗争取机会。症状控制:如肿瘤压迫导致咯血、呼吸困难,介入可快速止血、缓解压迫。数据支持:研究显示,中晚期肺癌经介入联合免疫治疗后,手术切除率从15%提升至40%!3.心肺功能差:微创治疗“保命不伤身”典型人群:慢阻肺(COPD)患者:肺功能检测FEV1(一秒量)<50%。心脏病患者:如严重冠心病、心力衰竭,无法承受全麻手术风险。医生提醒:介入治疗采用局部麻醉,对心肺功能要求低,术后无需插管,呼吸衰竭风险大幅降低。4.多发病灶或术后复发:精准打击“游击战”适用情况:多原发肺癌:双肺散布多个小肿瘤(≤3个)。术后局部复发:避免二次开胸创伤。技术优势:一次治疗可同时处理多个病灶,且对剩余肺功能影响极小。二、介入治疗的“禁区”:这5类患者需谨慎1.肿瘤位置太“刁钻”危险区域:紧贴主支气管、大血管或心脏。风险提示:热消融可能损伤重要结构,导致大出血或气道瘘。替代方案:可选择冷冻消融(氩氦刀)或纳米刀,或者粒子植入,降低热损伤风险。2.全身广泛转移判断标准:转移灶≥3个器官(如肝、骨、脑)。ECOG体能评分≥3分(生活无法自理)。医生建议:此时以全身治疗(靶向、免疫)或姑息治疗为主,介入仅用于缓解急症(如大咯血)。3.凝血功能严重异常禁忌指标:血小板<50×10⁹/L。INR(凝血酶原时间)>1.5。应对策略:输注血小板或新鲜血浆纠正凝血功能后,仍可考虑介入治疗。4.全身感染或脓毒血症风险预警:介入穿刺可能将感染扩散至胸腔,引发脓胸或败血症。5.预期生存期<3个月医生忠告:过度治疗可能加重痛苦,此时应优先考虑舒缓疗护。三、自测流程图:3分钟判断你是否适合步骤1:看肿瘤分期早期(Ⅰ-Ⅱ期)→进入步骤2。中晚期(Ⅲ-Ⅳ期)→需结合转移情况(见步骤4)。步骤2:评估手术耐受性心肺功能差/高龄/合并症多→适合介入。身体条件良好→优先手术。步骤3:检查肿瘤位置与大小外周+≤3cm→适合消融。中央型/>5cm→考虑动脉灌注或栓塞。步骤4:排查转移与全身状态孤立转移灶→可联合介入+全身治疗。广泛转移+体能差→建议保守治疗。四、患者必读:这些检查帮你锁定答案1.增强CT/MRI:明确肿瘤大小、位置及与血管关系。2.肺功能检查:FEV1%预测值决定能否耐受手术。3.凝血四项+血常规:排除出血风险。4.PET-CT:发现潜在转移灶,避免盲目治疗。五、专家答疑:高频问题一站式解答Q1:我肿瘤4cm,但有糖尿病,能做介入吗?→可以!糖尿病不是禁忌症,术前需控制血糖至<10mmol/L。Q2:介入治疗后还能做手术吗?→完全可以!介入可缩小肿瘤,为手术创造更好条件。Q3:多发结节必须全部处理吗?→优先处理主病灶,<1cm的亚厘米结节可定期观察。六、结语: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介入治疗不是“万能钥匙”,也非“最后稻草”。通过本文的自测流程图和详细解读,您已初步掌握选择依据。但最终方案务必由多学科团队(MDT)综合评估!抗癌是场“精准战役”,选对武器,方能事半功倍。下期预告:《介入治疗能彻底消灭肺癌吗?医生说出大实话!》——根治还是姑息?
引言:癌症治疗,一定要“开膛破肚”吗?“确诊肺癌就要开胸切肺?”这是许多患者和家属最深的恐惧。传统手术虽有效,但创伤大、恢复慢,让不少人望而却步。随着医学进步,一种名为“介入治疗”的微创技术正悄然改变肺癌治疗格局——通过针孔大小的创口,就能精准打击肿瘤。它究竟如何实现“少挨一刀”?本文将用真实案例和权威数据为您揭秘。一、什么是介入治疗?1. 微创技术的“精准狙击手”介入治疗是一种在CT、超声或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通过皮肤或血管的微小通道(仅1-2毫米)直达病灶的局部治疗方式。它无需开胸,术后仅需贴创可贴,住院时间缩短至1-3天。2. 三大主流技术· 微波消融(WMA):用高频电流产生高温(约90℃),像“微波炉”一样“烧死”肿瘤,适用于直径≤5cm的肿瘤。· 动脉灌注化疗(TACE):将化疗药直接注入肿瘤供血动脉,局部药物浓度是静脉化疗的10倍以上,全身副作用大幅降低。· 放射性粒子植入:将米粒大小的放射性粒子(如碘-125)埋入肿瘤内部,持续释放γ射线杀灭癌细胞,被称为“体内伽马刀”。二、介入治疗VS传统手术:五大核心优势1. 创伤小,恢复快· 传统手术:需切开胸腔,切除部分肺叶,术后住院7-10天,恢复期3-6个月。· 介入治疗:局部麻醉下完成,术后6小时可下床,3天出院,1周恢复日常活动。案例:65岁的王阿姨因肺功能差无法手术,接受射频消融后感叹:“就像被蚂蚁咬了一口,第二天就能散步了!”2. 精准打击,保护健康组织影像引导下,介入治疗可避开大血管和重要器官,尤其适合靠近心脏、大血管或脊柱的肿瘤。3. 适用人群更广· 高龄或体弱患者:无法耐受全麻手术者。· 多发性肿瘤:一次治疗可处理多个病灶。· 术后复发者:避免二次开胸风险。4. 并发症风险低据《2022年肺癌介入治疗临床指南》,介入治疗严重并发症(大出血、感染)发生率<5%,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的15%-20%。5. 可重复治疗肿瘤复发或新发时,可多次介入治疗,而传统手术受限于剩余肺功能。三、哪些患者适合介入治疗?✅ 适合人群1. 早期肺癌:直径≤3cm的周围型肺癌,5年生存率可达60%-80%(《2022年肺癌诊疗规范》)。2. 中晚期辅助治疗:缩小肿瘤体积,为手术或放疗创造条件;缓解晚期患者咯血、胸痛等症状。3. 特殊人群:o 肺功能差(如COPD患者)o 凝血功能障碍o 无法耐受全麻的高龄患者❌ 禁忌症· 肿瘤紧贴主支气管或大血管(热消融可能损伤正常组织)。· 全身广泛转移且预期生存期<3个月。· 严重肺纤维化或穿刺路径存在感染风险。四、介入治疗全流程解析:患者亲历实录术前准备:· 禁食4小时,停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 CT扫描定位肿瘤,规划穿刺路径。手术当天:1. 麻醉:局部麻醉+镇静,全程清醒但无痛感。2. 穿刺:在CT引导下,将消融针经皮肤刺入肿瘤(耗时约10分钟)。3. 治疗:启动能量消融(射频消融需15-30分钟,粒子植入约1小时)。4. 拔针止血:加压包扎,全程约1小时。术后恢复:· 卧床观察6小时,监测血压、心率。· 轻微胸痛或低热属正常反应,通常1-3天缓解。患者故事:“原本以为要躺几个月,结果当天就能回家!护士说创口只有绿豆大小,我老公都没找到在哪里。”——58岁的李女士(肺腺癌术后复发患者)五、权威解答:关于介入治疗的10大疑问Q1:介入治疗能根治肺癌吗?· 早期患者:若消融范围完全覆盖肿瘤,5年生存率与手术相当。· 中晚期患者:需联合靶向药、免疫治疗等综合手段。Q2:治疗后肿瘤会立刻消失吗?消融后肿瘤细胞逐渐坏死,CT上病灶可能暂时增大(因水肿),需3个月后评估最终效果。Q3:治疗费用高吗?医保能报销吗?射频消融单次费用约2-3万元,部分省市已纳入医保(如北京、上海),具体需咨询当地政策。Q4:介入治疗会疼吗?术中采用局部麻醉+镇静,多数患者仅感觉轻微刺痛,术后可口服止痛药缓解。六、未来趋势:肺癌介入治疗的创新方向· 纳米刀技术:通过高压电脉冲破坏癌细胞膜,精准“剪裁”肿瘤,不损伤血管神经。· 载药微球:将化疗药包裹在微球内,缓慢释放药物,持续杀伤残余癌细胞。· AI辅助定位:人工智能实时分析影像,提升穿刺精度,减少辐射暴露。结语:抗癌之路,选择权在你手中介入治疗并非“万能替代方案”,但它为无法手术或抗拒创伤的患者打开了新窗口。正如王阿姨所说:“科技让抗癌不再非黑即白。”如果您因身体条件或心理压力犹豫,请与主治医生深入沟通——有时候,少挨一刀,反而能走得更远。下期预告:《肺癌介入治疗前必读:这5项检查你准备好了吗?》
开篇:病房里的两个世界凌晨3点,张阿姨在监护仪的滴答声中数着化疗后的第17次呕吐。当她第5次伸手按呼叫铃时,主治医师王主任带来了一个神秘的小盒子:"阿姨,您愿意试试'种太阳'吗?6个月后,同样的病房里,张阿姨正戴着老花镜给孙女画肖像。窗外的玉兰树上,喜鹊衔着并蒂花枝掠过。"这些小粒子在我体内发了28个月的光,"她笑着举起CT报告单,"看,肿瘤像被晒化的冰激凌一样化没了!"一、揭秘"种太阳":肿瘤内的微型核电站"不是开刀,而是播种"想象把一颗颗黄豆大小的放射性"种子"精准撒进肿瘤土壤里,这些碘-125粒子会持续释放能量,就像给癌细胞装了"自杀开关"。三大超能力粒子1. GPS定位:"用3D打印技术复制肿瘤模型,误差比绣花针还细!"上海市东方医院微创介入治疗中心的李医生展示着全息投影,"就像在VR眼镜里给肿瘤画了层荧光衣"2. 持久续航:"70天不关机的微型核电站,每天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晒太阳1小时"3. 智能防护:"辐射范围仅硬币大小,陪护家属就像站在安全距离外的观众"二、谁是"种太阳"的幸运儿?符合以下条件即可考虑:✅ 肿瘤直径≤7cm(自测提示:约等于3个鸡蛋大小)✅ 无法耐受化疗(如:连续呕吐超过3天)✅ 总胆红素>300μmol/L(黄疸患者眼睛发黄的程度)真实故事墙· 案例1:肝癌合并胆管癌的赵先生"治疗当天,李主任用比绣花针细3倍的探针,像穿珍珠项链一样串起15颗粒子"· 案例2:82岁的退休教师陈奶奶"局麻下就像被蚊子叮了一下,第二天就能在公园打太极了!"·三、六步打造"生命防护林"患者专属日历· Day1:穿上"铅衣战袍"参加MDT会诊· Day3:在B超引导下进行"精准播种"· Day7:黄疸消退速度肉眼可见· Month1:肿瘤缩小超40%四、患者最想知道的"灵魂拷问"Q1:疼吗?"比打疫苗稍疼,但90%患者表示'完全可以忍受'Q2:多少钱?"医保后约2.3万/次,相当于每月少花1.6万买靶向药"(对比标签:靶向药每月2万VS粒子治疗2.3万/次)Q3:能活多久?"中位生存期14个月,相当于多看160场电影、读30本小说"五、专家的悄悄话:延长生命的5个秘诀1. 黄金治疗期:"肿瘤<5cm时效果翻倍!就像浇花要在幼苗期"2. 营养密码:"每天吃够1.2g蛋白质!相当于3个鸡蛋+200g鱼肉"3. 心理处方:"加入病友群后,抑郁率下降67%——因为你在和'战友'一起战斗"六、未来医疗黑科技预告2025年就医新常态· 智能粒子:温度敏感型粒子,癌细胞"发烧"时自动增压攻击· 纳米快递员:国内大学研发的"磁控机器人",可通过血管直达病灶· 免疫火箭:粒子+PD-1抗体,有效率飙升至71%。·终章:每个生命都值得被照亮当夕阳透过病房的纱帘,在张阿姨画的向日葵上洒下金粉时,她轻轻抚摸着肚子:"这些小太阳永远在我心里发光。"📌 数据来源:2024《中国胆管癌诊疗指南》
恶性胆道梗阻是一种由胆管癌、胰腺癌或转移性肿瘤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患者常因胆汁无法正常排出而出现黄疸、肝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传统治疗以支架置入或外科手术为主,但支架易堵塞、手术创伤大等问题限制了疗效。近年来,射频消融(RFA)技术的引入,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一.射频消融如何“疏通”胆道?射频消融是一种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热能,精准灭活肿瘤组织的微创技术(图1)。医生可通过经皮肝穿刺途径,将射频导管送至胆道梗阻部位。导管尖端释放的热量(60-90℃)可使肿瘤细胞凝固坏死,同时破坏肿瘤血管,达到快速消融梗阻组织、恢复胆道通畅的目的(图2、图3)。部分患者在消融后还可同步置入支架,进一步巩固疗效。二.哪些患者适合?RFA尤其适用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例如:1.肿瘤侵犯范围广或位置特殊(如肝门部胆管癌);2.患者身体条件差,无法耐受开腹手术;3.传统支架反复堵塞需频繁更换者。三.胆道射频消融的优势?与传统胆道支架相比,RFA的优势显著:1.延长支架通畅期:消融后的肿瘤坏死组织形成“瘢痕支撑”,降低支架再狭窄率(研究显示通畅时间可延长2-3倍);2.改善生存质量:快速缓解黄疸、瘙痒等症状;3.微创高效: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RFA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低,如术后胆管炎、出血或穿孔(发生率约5%)。四.未来展望随着技术进步,RFA联合光动力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等综合疗法正在探索中。对于晚期肿瘤患者,这种微创手段不仅能缓解症状,还可能为后续化疗、免疫治疗争取时间。射频消融并非根治性疗法,但作为姑息治疗的重要一环,它正为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打开一扇希望之窗——以更小的创伤,换取更有尊严的生命延续。
甲状腺癌虽然被称为“懒癌”(图1),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传统的手术治疗虽然效果显著,但也存在创伤大、恢复慢、影响美观等弊端。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微创治疗手段,为甲状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一、什么是甲状腺癌的介入治疗?甲状腺癌的介入治疗是在影像设备(如超声、CT等)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等器械,对肿瘤进行精准打击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它无需开刀,只需通过皮肤上的一个小切口,就能直达病灶,实现精准治疗。二、甲状腺癌介入治疗有哪些方法?目前,甲状腺癌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射频消融(RFA):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量,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达到灭活肿瘤的目的(图2)。2.微波消融(MWA):与射频消融原理类似,利用微波能量加热肿瘤组织,使其凝固坏死(图3-5)。3.激光消融(LA):利用激光能量使肿瘤组织汽化,达到消融肿瘤的目的。4.无水乙醇注射(PEI):将无水乙醇直接注射到肿瘤内,使肿瘤细胞脱水坏死。5.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通过导管注入肿瘤供血动脉,阻断肿瘤血供,同时释放化疗药物杀死肿瘤细胞。三、甲状腺癌介入治疗的优势1.微创:无需开刀,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2.精准:影像引导下操作,精准定位肿瘤,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组织。3.安全:并发症少,对甲状腺功能影响小。4.可重复:可多次进行治疗,适用于复发或转移性甲状腺癌。5.美观:颈部不留疤痕,不影响美观。四、哪些患者适合甲状腺癌介入治疗?并非所有甲状腺癌患者都适合介入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一般来说,以下患者可以考虑介入治疗:1.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肿瘤直径≤1cm):对于低危的微小乳头状癌,介入治疗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手术的选择。2.复发或转移性甲状腺癌:对于手术无法切除或术后复发的甲状腺癌,介入治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补充治疗手段。3.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患者:对于身体状况较差或不愿意接受手术的患者,介入治疗可以作为一种姑息治疗手段。五、甲状腺癌介入治疗的注意事项1.选择正规医院和经验丰富的医生:介入治疗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治疗手段,需要选择正规医院和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2.术前完善检查: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甲状腺功能、颈部超声、CT等,以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分期等。3.术后定期随访:介入治疗后需要定期随访,监测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等,以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六、展望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甲状腺癌的介入治疗将会更加精准、微创、有效。相信在未来,介入治疗将会为更多的甲状腺癌患者带来福音。本文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
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percutaneoustranshepaticvaricealembolization,PTVE)在临床应用历史较长,是一操作简单、花费较低、即刻止血效果可靠的技术,首先由瑞典学者Lunderquist和Vang于1974年报道,曾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介入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方法,截至目前,PTVE是行之有效的实用技术。一、适应症及禁忌症(一)适应症1、经内科治疗无效,出血不止者;2、控制急性出血,改善病人情况,为选择性分流手术做准备;3、出血已暂被控制但拒绝手术或无法耐受手术者;分流术后或内镜硬化剂注射后再出血者;(二)禁忌症1、存在血管造影的禁忌证,如凝血机能障碍、有出血倾向经积极治疗(包括给予止血剂、凝血因子、输血等)后仍然不能纠正者;2、门静脉阻塞或海绵样变性;严重恶病质,预期生存指数<2周;3、不能配合检查,特别是神智不清醒、精神病症状严重者;4、相对禁忌有大量腹水、穿刺道难以避开肿瘤、严重肝萎缩等,这些情况下确属必要做PTVE时,应酌情放腹水、给予止血剂、后备应急措施(如输血、选择性肝动脉栓塞等);5、发热及全身性感染者;肝、肾功能障碍;冠心病、高血压、心率失常、心衰等严重心脏病患者。典型病例:男患,50岁,肝硬化,多次因上消化道出血在外院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因上消化道出血至我科就诊,经皮经肝穿刺胃冠静脉栓塞术。门静脉造影见胃冠状静脉曲张,本次胃冠状静脉栓塞彻底,食管下段侧枝血管均栓塞满意。术后随诊半年,患者无再次出血!
子宫肌瘤是女性的常见的良性。子宫肌瘤是女性腹痛及月经量增多乃至贫血及不孕的常见病因!子宫肌瘤介入治疗法比较适合于不愿手术及不适合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先局部麻醉,然后在X线透视下找到子宫肌瘤的供血动脉,进行栓塞,使肌瘤缺血、萎缩、坏死。介入治疗微创手术,损伤小(不损伤子宫内膜),恢复快,费用低。尤其适合于想保留子宫及打算再次妊娠的年轻女性!女性,32岁,月经增多两年,伴腹痛不适,婚后不孕!经超声和核磁检查及血液化验诊断为:子宫肌瘤及贫血。介入造影显示,子宫肌瘤由双侧子宫动脉供血(主要为左侧子宫动脉供血),成功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患者术后三天后出院!三个月后复查,子宫肌瘤明显减小,患者月经正常,贫血明显改善!一年后患者成功妊娠!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虽然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但部分瘤体较大或位置特殊的血管瘤可引起腹痛、腹胀等不适,甚至破裂出血危及生命。传统的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但创伤大、恢复慢。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快速发展,介入治疗以其微创、精准、疗效确切等优势,逐渐成为肝血管瘤治疗的首选方法。一、肝血管瘤介入治疗的原理肝血管瘤介入治疗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将导管超选择插入肝血管瘤的供血动脉,然后注入栓塞剂,阻断肿瘤血供,使其缺血坏死、萎缩,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二、肝血管瘤介入治疗的适应症1.瘤体直径大于5cm或有继续增大趋势者,多发血管瘤。2.伴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如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3.瘤体位于肝脏表面,有破裂出血风险者4.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者三、肝血管瘤介入治疗的常用方法1.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最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通过栓塞肿瘤供血动脉,达到治疗目的。2.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TAE基础上,联合灌注化疗药物,可进一步提高疗效。3.射频消融术(RFA):利用射频能量产生高温,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四、肝血管瘤介入治疗的优势1.微创:仅需穿刺股动脉,创伤小,痛苦少。2.精准: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可精准定位肿瘤供血动脉,避免损伤正常肝组织。3.疗效确切:栓塞后肿瘤血供中断,可有效控制肿瘤生长,缓解症状。4.恢复快: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五、肝血管瘤介入治疗的注意事项1.术前完善相关检查,评估肝功能及凝血功能。2.术后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3.定期复查,监测肿瘤大小及肝功能变化。
子宫肌瘤是育龄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30%女性深受月经量大、贫血、腹痛等困扰(图1)。传统手术需切除子宫或剥除肌瘤,让许多女性望而却步。如今,一种仅需“打针”的微创技术——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已经成为保宫治疗的新希望。一、什么是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介入治疗的全称是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原理类似“断粮战术”。1.微创穿刺:局麻后,通过大腿根部约2mm的针孔,将导管插入到子宫动脉内(图2),术后仅留一个小针眼。2.精准栓塞:注入微小的颗粒(栓塞剂),阻断肌瘤的血液供应(图3)。3.自然萎缩:失去营养的肌瘤逐渐缩小,不适症状随之缓解。二、哪些人适合选择介入治疗?1.肌瘤引起月经量过多、贫血、压迫症状(尿频、便秘等)。2.多发肌瘤且不愿接受手术者。3.希望保留子宫者。4.合并基础疾病无法耐受全麻手术。三.慎用人群1.肌瘤恶变或疑似恶变。2.严重凝血功能障碍。3.计划短期内怀孕(可能影响卵巢血供)。4.肌瘤体积过大(如>10cm的需综合评估)。四、介入治疗与传统手术比较有哪些优势?1.介入治疗(UAE)手术创伤小。2.恢复时间快(术后1-3天即可出院),1周左右可恢复正常生活。3.可完整保留子宫,不损伤子宫内膜。4.复发率低。5.临床疗效好。《中国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专家共识》证实,UAE后,90%患者术后月经量减少,75%贫血改善,肌瘤体积平均缩小40-60%。五、介入治疗常见疑问解答1.栓塞后肌瘤会完全消失吗?多数缩小至无症状水平,但完全消失较少见。若术后仍有症状,可联合其他治疗。2.会影响卵巢功能和怀孕吗?超选择栓塞技术可精准避开卵巢血管,研究显示对卵巢功能影响极小。但备孕女性需与医生充分讨论。3.术后会疼吗?约80%患者出现短暂性下腹痛(持续3-7天),可通过药物缓解。4.需要做几次治疗?通常一次治疗即可,复杂病例可能需分次进行。六、治疗前后注意事项1.术前准备:(1)完善超声/MRI、凝血功能、激素水平检查。(2)避开月经期,术前禁食6小时。2.术后护理:(1)穿刺点加压包扎6小时,卧床24小时。(2)2周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和性生活。(3)术后1、3、6个月复查超声。温馨提示:子宫肌瘤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制定,介入治疗并非适合所有人。若出现异常出血、腹痛加重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并咨询妇科与介入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