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又称国家康复医院)2期病房建设工程已基本完成、进入收尾阶段,预计2021年底即可交付使用,国家康复医院环境优美,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核心地带荣华中路一号,近邻南五环及地铁亦庄线,交通便利,周边设施齐备。为专科康复医院拥有专业的神经康复和疼痛康复团队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赵海红 神经康复科是我院重点建 设学科。科室拥有赵海红主任带领的一支技术专业、经验丰富的医工 结合康复医疗团队,康复治疗大厅设有运动治疗区、作业治疗区、言 语吞咽认知治疗室、儿童康复室、理疗区等区域,拥有康复方向高级 职称 2 名,康复医师 6 名,康复治疗师共 21 名,康复护士9名,卒中康复单元拥有 下肢康复机器人,SET 悬吊设备,康复踏车、电脑中频治疗仪,红光 治疗仪、微电脑疼痛治疗仪、冲击波治疗仪、多功能牵引床、短波治 疗仪等先进设备,并开设有神经康复、骨科康复、疼痛康复、儿童康 复、脊髓损伤和盆底康复。全科医护人员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优质的技术、 最佳的方案,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回归社会。在诊治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结合临床实践,为每位患者 制定整体治疗与康复解决方案,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科室特色1、神经康复:主要治疗脑梗死、脑出血、脑栓塞、脑外伤、缺血缺氧性脑病、 多发性硬化及脑部术后引起的肢体瘫痪、失语、吞咽障碍、认知障碍 和痉挛等并发症。特色技术包括气管套管、胃管和尿管的早期管理和 拔出、吞咽障碍造影的评估训练、肌电图评估、痉挛的肉毒毒素注射 技术、偏瘫下肢长腿辅具早期应用行走、磁刺激治疗等;2、脊髓损伤康复:外伤脊柱损伤术后、脊髓炎、颈椎病和腰椎病椎管狭窄术后和脊 髓栓系后引起的截瘫、二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间歇导尿预防泌 尿系统感染、膀胱结石和肾积水,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膀胱及尿道功 能、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技术、康复矫形辅具恢复站立和行走功 能。3、骨科康复:针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肱骨骨折、尺骨和鹰嘴骨折、 腕手部术后、骨盆骨折术后、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后和膝关节 前后交叉韧带损伤与重建术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与重建术后、胫骨 平台骨折、胫腓骨骨折、髌骨骨折、跟腱断裂术后、踝部扭伤等和各 种运动损伤的康复。4、疼痛康复:采用超声引导下精准注射治疗和理疗等针临床常见的肩痛、肩袖 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颈痛、腰痛、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 梨状肌综合症、膝半月板损伤、鹅足滑囊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膝关节疼 痛、各种骨折术后疼痛、矫形术后和截肢术后继发的疼痛等疗效显著。5、盆底康复:脊髓损伤后的神经源性膀胱、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膀胱不稳定性尿 失禁、混合性尿失禁、便秘和产后盆底肌松弛恢复、腹直肌分离、盆腔 脏器脱垂(轻度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应用专业的盆底康 复治疗设备(低频电刺激、生物反馈)、悬吊设备进行核心肌群和盆底 肌群训练。6、儿童康复:包括脑瘫、脑外伤、脊髓损伤、脑炎恢复期、智力低下发育迟缓 等患儿以及骨折、矫形术后功能障碍患儿。以运动、言语和认知障碍 为主的儿童康复训练;流涎、斜颈、肌痉挛的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儿 童步态分析;脑损伤高危儿的早期筛查和干预等。可以挂神经康复门诊、疼痛康复门诊、儿童康复门诊普通门诊时间:上午08:30—11:30下午13:30—17:00 周六、日休息专家门诊时间: 周一、周四全天赵海红 周二、周五上午张学敏 联系方式:门诊电话:010-58122914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中路1号地铁路线:亦庄线亦庄文化园站B1口南行500米公交路线:997路——亦庄北环西路站623路——大雄城市花园站开发区1路——开发区管委会宿舍站
赵海红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神经康复科主任,从事老年医学、神经内科、康复医学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近30年。专业擅长:1、神经康复:脑出血、脑梗死、脑外伤、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引起的偏瘫肢体、吞咽、言语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与诊治;2、各种骨折术后、膝髋关节置换术后、跟腱断裂术后和各种运动损伤的康复;3、疼痛康复: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颈、肩、肘、腕手、腰、腿痛和足底筋膜炎等各种软组织疼痛等4、产后康复:产后尿失禁、盆底肌松弛恢复、腹直肌分离等的康复。张学敏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副主任医师从事康复专业临床工作近20年,对康复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例有丰富的临床诊治及康复评估、康复治疗经验。专业擅长:1、神经康复: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脑性瘫痪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肌张力障碍、吞咽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的康复评估与诊治;2、常见的颈、肩、腰、腿痛及骨关节术后功能障碍的康复评估及诊治;3、擅长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痉挛治疗、疼痛治疗以及步态分析、吞咽设备评估、肌电图评估等;
超声引导下注射类固醇治疗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赵海红赵海红1霍剑菲1张学敏1孙爱萍1许亚飞1毕胜偏瘫肩痛(hemiplegia shoulder pain, HSP)是临床脑卒 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约21%—72%,可发生在偏 瘫的任何时期,严重影响上肢功能的恢复[1—2]。HSP的发病 原因多种多样,目前针对不同的病因缓解HSP的康复治疗方 法包括物理治疗,如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3]、超短波、肌电生 物反馈[1]等,运动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如神经阻滞、关节腔 内注射[4]和肉毒毒素注射等[5]。HSP既影响患者情绪睡眠又 影响上肢的功能恢复,如何尽快缓解疼痛,Wu Tao等[6]系统 综述发现,超声引导下注射类固醇激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 法。本研究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类固醇激素对HSP的治疗 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 心附属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的偏瘫肩痛患者19例,其 中男性14例,女性5例;年龄41—83岁,平均61.7岁;缺血性 脑血管病10例,出血性脑血管病9例;左侧偏瘫14例,右侧 偏瘫5例;入院时发病时间1—24个月,平均5.8个月。入选标准包括:1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 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发病患者;2第一 次经历脑卒中,病情稳定;3脑卒中前6个月没有肩部疼痛;4肩痛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的患者;5年龄范围40—85岁;6自愿参加并签订康复治疗和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认知障碍者;2有肩部手术、冻结肩 者;3不同意进行此项治疗者。1.2治疗方法通过肌骨超声检查确定引起肩痛的病变,对存在肱二头 肌长头腱腱鞘炎伴积液或肩峰-三角肌下滑囊积液或滑囊炎 的患者,应用便携式彩色超声机器(柯尼卡)接受超声引导下 精准注射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伴积液具体操作[7]:患者坐位,患 肢放到患侧大腿上掌心向上,将超声探头放于喙突外2cm处 可探到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横断面,应用9cm0.9长针平行于胜1,2,3探头进针,注射药物复方倍他米松1ml和2%盐酸利多卡因1ml混合液(图1);肩峰-三角肌下滑囊积液或滑囊炎具体操作:患者坐位, 患肢放到背后手背抵到腰部,探头沿长轴置于三角肌下,直 至出现清晰图像,应用9cm0.9长针平行于探头进针,注射 药物复方倍他米松1ml和2%盐酸利多卡因1ml混合液(图2)。图1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注射图2肩峰-三角肌下滑囊注射1.3疗效评价标准1.3.1视觉模拟评分VAS标准(0—10分): 0—3分:轻度疼 痛,患者感到疼痛但晚上还能入睡;4—6分:中度疼痛,患者 感到疼痛,夜晚睡眠受影响;7—10分:重度疼痛,患者感觉疼 痛难忍,夜晚不能入睡。1.3.2肌骨超声检查评估肩痛的具体病变:肩关节彩超由超 声科医生诊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阿洛卡D- 10,线阵探头,5.0—12.0MHz,一般情况冈上肌肌腱厚度2.5cm,如发现增厚且内部回声不均匀,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PDI)显示血流明显增多,诊为冈上肌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 腱呈高回声,如发现增厚、回声减低,PDI血流信号较对侧明 显增多诊为腱鞘炎,如发现长头腱周围出现低回声,显示可 能有水肿或血肿,诊为腱鞘内积液;一般情况下,超声无法观 察到滑液囊或滑液[7],如发现肩峰-三角肌下滑囊增厚>2mm诊为滑囊炎,如发现滑囊扩张,可以为无回声及低回声诊为 滑囊积液。1.4统计学分析采集注射前和注射后1个月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VAS疼痛评分和冈上肌肌 腱厚度所得数据应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的缓解,但IAI对HSP的疗效既往研究结 论不一[13]。两篇观察性研究发现IAI显著改善了HSP患者的 肩痛症状[14—15],Rah UW等[16]随机双盲安慰剂研究显示,超声 引导下注射类固醇激素对HSP的有效性。有关注射部位以 上研究多是关节内或单部位注射。我们的研究中根据超声 检查诊断的类固醇激素注射的部位是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 鞘和肩峰-三角肌下滑囊两个部位,腱鞘积液和滑囊积液大 部分能吸收,疼痛缓解,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发现,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显示HSP中度疼痛肩关 节的具体病变,虽然治疗结果疼痛VAS评分有显著性意义, 但还是存在轻度疼痛,因此对于病情较重、病变部位多的HSP病例,一次注射类固醇激素不能完全解决,效果不佳的 可能需要再次注射或找出原因后给予针对性的措施。偏瘫 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比较难的原因主要是并非单一因素,多伴 肩关节半脱位、痉挛等[13]。本研究主要选取住院偏瘫肩痛患 者,发病时间跨度较大,说明偏瘫肩痛发病原因,可存在较长 时间,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超声引导下注射类固醇激素 对冈上肌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和肩峰-三角肌下滑囊炎表1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和肩峰-三角肌下滑囊超声引导下 注射前后结果比较注射前病变 1个月后病变P 0.636 0.097 0.000 0.020 0.001冈上肌肌腱炎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肌腱炎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积液 肩峰-三角肌下滑囊壁增厚 肩峰-三角肌下滑囊积液例% 13 68.4 14 73.7 17 89.5 15 78.9 10 52.6例% 13 68.4 9 47.4 6 31.6 8 42.1 1 5.33讨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偏瘫肩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由超声引导下注射药物治疗前的6.260.933降低到治疗后的3.630.684,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表明疼痛明显减轻,缩短 疼痛的病程减轻患者痛苦。偏瘫肩痛应用肌骨超声检查发 现冈上肌肌腱增厚,与注射后1个月复查厚度比较,差异有 显著性意义。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积液、肩峰-三角肌下滑 囊炎和滑囊积液经超声引导下类固醇注射前后1个月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显示类固醇激素可以促进积液的吸收,减轻肌腱的炎性改变;但冈上肌肌腱炎和肱二头肌长头腱肌 腱炎超声检查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提示注射类固醇激素对 肌腱炎症的治疗统计学上虽然未显示出效果,但冈上肌肌腱 厚度变化也提示炎症减轻;超声发现肱二头肌长头腱肌腱炎 和腱鞘积液、肩峰-三角肌下滑囊炎和滑囊积液发生率均超 过50%,尤其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积液更高达89.5%,肱二 头肌长头肌腱和肩峰-三角肌下滑囊两处病变都存在的患者 数为17例(89.5%),冈上肌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和肩峰-三角肌下滑囊病变同时都存在的患者数为13例(68.4%),显 示HSP后超声发现肩关节多部位同时存在病变,但基本以肱 二头肌腱、肩峰-三角肌下滑囊为主。 HSP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肌骨超声检查可以有效发现 肩关节的组织损伤[8—9],Pong等[10]脑卒中前瞻性的纵向研究 发现,异常的超声急性期68.4%和慢性期80.3%(P=0.12)的 病例均可见肱二头肌长头腱和冈上肌腱病变,肩胛下肌腱主 要见于慢性期;Lee等[11]HSP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冈上肌腱 病变(17.3%)、肱二头肌腱腱鞘积液(39%),肩峰-三角肌下 滑囊病变的发病率为50.7%等。本研究超声检查发现的发 生率均高于文献,可能与选择的病例针对HSP中度疼痛VAS>4分的患者有关。而本组患者超声检查病变主要为肱 二头肌长头肌腱、冈上肌肌腱和肩峰-三角肌下滑囊,未发现 其他部位的病变,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 HSP的注射治疗[12],包括肩胛上神经阻滞、肩关节内类 固 醇 注 射 治 疗(intra- articular steroid injection, IAI)和 肉 毒 毒素注射等,Snels等[4]采用氟强的松龙关节注射,结果显示, 关节内注射类固醇激素能减轻HSP,其止痛的疗效来自类固 醇药物对关节囊炎的缓解,但IAI对HSP的疗效既往研究结 论不一[13]。两篇观察性研究发现IAI显著改善了HSP患者的 肩痛症状[14—15],Rah UW等[16]随机双盲安慰剂研究显示,超声 引导下注射类固醇激素对HSP的有效性。有关注射部位以 上研究多是关节内或单部位注射。我们的研究中根据超声 检查诊断的类固醇激素注射的部位是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 鞘和肩峰-三角肌下滑囊两个部位,腱鞘积液和滑囊积液大 部分能吸收,疼痛缓解,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发现,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显示HSP中度疼痛肩关 节的具体病变,虽然治疗结果疼痛VAS评分有显著性意义, 但还是存在轻度疼痛,因此对于病情较重、病变部位多的HSP病例,一次注射类固醇激素不能完全解决,效果不佳的 可能需要再次注射或找出原因后给予针对性的措施。偏瘫 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比较难的原因主要是并非单一因素,多伴 肩关节半脱位、痉挛等[13]。本研究主要选取住院偏瘫肩痛患 者,发病时间跨度较大,说明偏瘫肩痛发病原因,可存在较长 时间,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超声引导下注射类固醇激素 对冈上肌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和肩峰-三角肌下滑囊炎性病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由于本研究是对这一治疗方法 的初步观察,故在评估和相关因素方面未涉及Ashworth痉 挛量表,Fugle-Meyer运动功能等量表,下一步将进一步研究 各种原因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制定更合理全面的康复方案, 使HSP患者在减轻疼痛同时最大限度地恢复上肢的功能参考文献[1] 朱明跃,徐俊峰,杨丽华.脑卒中偏瘫后肩痛发病机制分析和治 疗进展[J].国际脑血管杂志,2016,20(10):745—747.[2] Winstin CJ,Stein Joel, Arena Ross, et al.成年人卒中康复 和恢复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员 发布的声明[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6,24(8):673—693.[3] Zhou M, Li F, Lu W, et al. Efficiency of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nd transcutaneous nerve stimulation on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 trolled trial[J]. Arch Phys Med Rehabil, 2018, 4:020.[4] Snels IA, Beckerman H, Lankhorst GJ, et al. Effect of tri- amcinolone acetonide injections on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Stroke,2000,31:2396—2401.[5] 王琳,吴艺玲,脱淼,等.关节腔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卒中后肩 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1):48—52.[6] Wu Tao, Yu Fu, Song Hai-Xin, et al. The application if so- nography in shoulder pain evaluation and injection treatment after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 [J]. J Phys Ther Sci,2015,27: 3007—3010.[7] 罗苑祯主译,皆川洋至原著.超音波学:肌肉骨骼疾病诊断技术[M].台湾新北市:MEDICAL VIEW合记图书出版社,2015.153—184.[8]贾敏,刘志华,于晓明,等.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的超声图像表现[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2):127—132.[9]朱道湘.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的超声监测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9):30—31.[10] Pong Ya-Ping, Wang Lin-Yi, Yu-chi, et al. Sonograpy andphysical finding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c shoul-ders:a longitudinal study [J].Rahabil Med,2012,44:553—557. [11] Lee CL,Chen TW,Weng MC,et al.Ultrasonagraphic fing- dings in hemiplegic shoulders of stroke patients[J]. Kaosi-ung J Med Sci,2002,18:70—76.[12] Snels IA, Dekker Jos HM, Johanna H van derlee, et al.Treating patients with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J]. Hemiple-gia,2002,2(81):150—160.[13] Carolee J, Winstein Chair, Joel Stein, et al. Guidelines foradult stroke rehabilitation and recovery 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Stroke,2016,47, e1—e72.[14] Chae J, Jedlicka L. Subacromial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 for poststroke shoulder pain: an exploratory prospective case se- ries[J]. Arch Phys Med Rehabil, 2009,90:501—506.[15] Dekker JH,Wagenaar RC,Lankhorst GJ,et al. The painful hemiplegic shoulder. Effects of intra- articular triamcinolone acetonide[J]. Am J Phys Med Rehabil,1997,76:43—48.[16] Rah UW,YoonSH,MoonJ,et al.Subacromial corticosteroid in- jection on poststroke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randomized, trip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 Arch Phys Med Reha- bil, 2012, 93: 949—956.
脑卒中在早期主要的医疗任务是稳定病情,进行集中的、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性治疗。同时,在患者能够耐受的情况下,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医疗方面进行合并症的管理,其中包括皮肤破损和挛缩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尿、便失禁的治疗;偏瘫肩痛的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后中枢疼痛的治疗;跌倒的预防;癫痫发作的预防;抑郁、焦虑等情感抑郁状态的治疗;脑卒中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以及针对脑卒中再发的二级预防等。脑卒中不但在早期有多方面临床问题需要处理,在亚急性期到慢性期,会出现多样、复杂的各种功能障碍,包括吞咽困难、营养不良、认知障碍、交流障碍、失语症、构音障碍、言语失用、肢体失用、空间忽略、痉挛状态、平衡问题和共济失调、下肢移动困难、上肢日常生活活动困难、心肺功能受损、视觉障碍、听力丧失等等。这一切都需要专业的康复团队进行处理,才能使患者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即使患者出院回到社区和家庭,并不意味着康复结束。家庭和看护者是脑卒中康复重要的组成部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的娱乐休闲活动、有氧锻炼、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是社区康复的重点;具备条件的患者经过职业再培训和评估,争取重返工作岗位。脑卒中患者的一些功能障碍会持续存在,因此脑卒中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慢性病。脑卒中康复需要团队的持续和协调一致性的努力,包括内科医生、康复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学家、营养学家及社会工作者;同时还应包括患者、家人和朋友以及看护者。团队成员充分沟通协调,才能挖掘出脑卒中患者最大的潜能,使之真正的回归社会。
疼痛康复采用超声引导下精准注射治疗、小针刀和各种理疗包括冲击波、超短波、短波、干扰电、红光、激光、骨伤治疗仪等,针对临床常见的肩痛、肩袖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颈痛、腰痛、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梨状肌综合症、膝半月板损伤、鹅足滑囊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膝关节疼痛、各种骨折术后疼痛、矫形术后和截肢术后继发的疼痛等疗效显著。
吞咽障碍为脑卒中后常见症状,卒中发病后3天,吞咽障碍会影响42%-67%的患者,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营养障碍,社会交往障碍,甚至威胁生命。我院神经康复科在赵海红主任的带领下与康复治疗科及超声科协作开展吞咽康复治疗特色,目前已形成吞咽规范化康复治疗。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赵海红规范化吞咽治疗项目包括:1、吞咽评估:临床吞咽功能筛查、电视透视下吞咽能力检查(VF) 内镜直视下吞咽能力检查(VE),吞咽超声评估等。2、吞咽物理治疗:吞咽康复训练技术、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吞咽刺激反馈治疗等3、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技术:2在超声引导下 注射治疗 脑 梗死环咽肌失弛缓症4、间歇置管技术:进餐前插入胃管,进餐后拔出胃管,呈间歇性,可间歇诱发吞咽反射,改善吞咽功能,减少了长期留置鼻胃管引起诸多并发症。5、球囊扩张技术:将导尿管经口或鼻腔插入食道中,用分级注水的方式向球囊内注水,主动或被动扩张环咽肌,训练吞咽的协调性,强化吞咽肌群力量,改善吞咽功能。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影响,脑卒中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在中国的发病率已位居第一位,其中80%-90%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0%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患者几乎都伴有各种后遗症:如运功功能障碍、失语、吞咽困难、认知功能缺损等,其中运动功能障碍约占66%。这些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其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负担。专家表示,目前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水疗、高压氧、中医康复等在内的神经康复技术,已全面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 “救命”与“康复”同等重要!否则,患者愈后生活质量大打折扣!脑卒中有“五高”的特点,包括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根据近期的中国脑卒中大会报告,每6名老年人中就有一人会患上脑卒中。2018年的数据显示,全年有近200万国人死于脑卒中,≥ 40岁居民脑卒中现患人数大约1242万,因此脑卒中康复是神经康复领域的一大重点。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可以得到第一时间的救治,但之后患者的功能康复并未得到重视,许多患者错过了最佳康复时期,甚至有患者及家属认为在家休养也能恢复到正常功能,实际上重症患者往往伴随严重运动、说话、吞咽等功能障碍,不进行规范,专业的康复训练患者不能恢复或达到最佳疗效,后遗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所以神经康复至关重要,专业的康复团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状态。目前“国内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神经康复领域的发展已经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但一些偏远地区的康复医学发展较慢,有些地区甚至是‘零基础’。”受制于各地康复医学和康复治疗观念的普及,大众对神经康复的认知仍然很有限。生活自理与生活不能自理,康复医疗是关键!很多退休或者即将退休的老人,在幸福生活的某一天突然出现中风,经过急性期的内科治疗后,虽有好转,但和其理想的效果还相差甚远。这时候需要神经康复单元的介入,继续康复治疗。包括康复医生、治疗师在内的康复团队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并为他制定了康复方案。治疗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提高神经对肌肉的支配,为之后的步行和提高平衡能力打好基础;第二阶段是改善动态平衡能力,重点通过水中运动来逐渐改善;第三阶段是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回归社会。不管是脑外伤还是脑卒中,可能都会导致患者出现偏瘫、失语、吞咽障碍、行动障碍等,康复医学就是专门针对这些功能障碍开展的医学,通过康复手段帮助患者提高受损功能恢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如果只是进行内科的保守常规治疗,偏瘫患者中有40%的比例可以恢复行走功能,但如果加上强化的康复治疗,这个比例将提高到80%。“生活自理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差别,这就是康复医学对于患者的巨大意义所在。
您了解脑中风吗?脑中风(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目前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致死率、致残率高的疾病。中风后约80%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丧失劳动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研究发现,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80~90%的中风后患者重新步行和生活自理,可使30%的患者恢复简单轻松的工作。早期、科学的康复功能训练方式,将有助于脑中风患者改善生活质量!什么是中风后的康复呢?中风后患者常合并多种功能障碍,如口眼歪斜、肢体活动不利,感觉麻木,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等,有的甚至需长期卧床,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在中风急性期需要积极挽救生命,减少并发症,而恢复期就需要及时介入康复,治疗各种功能障碍。康复治疗就是应用各种医疗手段,尽可能的纠正或改善中风后各种后遗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包括独自穿衣、吃饭、行走、洗漱、大小便等,使患者尽早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另外康复还有助于控制体重,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从而降低中风再发的风险。中风后康复治疗手段有哪些呢?患者在早期进行药物治疗后,要由康复科医师针对中风后各种功能障碍进行评估,制定并实施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包括一对一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训练、手功能训练、言语治疗、吞咽训练、肺康复训练、认知训练、平衡训练、减重步行训练、机器人康复训练等,还可以辅助传统针灸、理疗等措施,最终帮助脑中风患者恢复独自进食、独自洗漱,恢复独自步行及改善手功能,提高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脑中风什么时候开始康复治疗?目前国内外专业人员普遍认同的观点是:脑中风后只要患者呼吸、血压、体温、脉搏等指标正常且稳定,中风的症状和体征不再加重,就应开始康复治疗,一般是在发病后的24至48小时。脑中风康复治疗的研究发现:脑中风后康复治疗患者95%以上的功能改善发生在6个月内,在病后3个月内收效最大,所以,为了脑中风患者的生活能力得到最大程度提高,请尽早中风后的康复治疗。
偏瘫患者初期护理不当会造成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等异常模式,还会引起爪型手、足下垂畸形,严重的影响了偏瘫的预后,下面就介绍一些早期良肢位的摆放知识:1、早期佩戴腕手功能位及足踝功能位支具防止爪型手及足下垂。2、仰卧位:患侧肩胛和上肢下垫一长枕,手指伸展位,平放于枕上。楔形垫垫在大腿外侧,防止下肢外展、外旋。膝下垫上楔形垫,保持伸展微屈。3、健侧卧位:患侧上肢屈或伸,下肢取轻度屈曲位,放于长枕上。4、患侧卧位:患侧上肢外展、伸展位;患侧下肢轻度曲屈位放在床上,健侧下肢向前跨过患侧放于长枕上,健侧上肢放松,放在躯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