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人均寿命排名2019(世界卫生组织)医学发达的今天,人类平均寿命尚未突破百岁,但,东方文明的上古之人,平均年龄都达到一百岁啦!在中医经典医籍《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於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阴阳,和於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於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从这段描述中,可以得到以下信息:1、从上古到黄帝这段时间,人的“寿命指数”走的是一波“熊市”,寿命指数“腰斩”,其“走熊”的原因: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於生乐,起居无节。(把酒当水浆,滥饮无度,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醉酒行房,因恣情纵欲,而使阴精竭绝,因满足嗜好而使真气耗散,不知谨慎地保持精气的充满,不善于统驭精神,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违逆人生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2、上古这个“寿命指数”高点所具备的因素是:法於阴阳,和於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上古之人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调和养生的办法,使之达到正确的标准。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 3、“从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二千年的风云变化构成了“寿命指数”的“筑底”期:夏、商时期平均寿命大约18岁,周、秦大约为20岁,汉代22岁,唐代27岁,宋代30岁,清代33岁,民国时期约为35岁。4、自从新中国成立,我们的“寿命指数”就开始进入了“牛市”了,据调查1957年我国人民平均寿命已提高到57岁,到1981年为68岁,1985年为68.97岁,2019年为74.6岁,正可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5、启动这轮寿命“牛市”的大环境是:日益完善的上层建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逐渐夯实的经济基础(改革开放)和现代医学的进步。6、在这个寿命“牛市”大环境下,达到上古百岁期颐的高点不再只是一个传说,每个个体只需效仿上古知道之人,“法於阴阳,和於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民以食为天”,在上面几点养生原则中,更多人关注“食饮”,尤其是各种术后患者,更希望通过平常的饮食来调养自己的身体。术后患者,您总会问到:“医生,我平时能多吃些什么才好?”作为医生,您总会听到:“医生,我平时能多吃些什么才好?”作为从事术后调养多年的一名中医工作者,我往往会告诉您:“少吃多餐”,正是遵循“食饮有节”这条上古百岁养生之道。“食饮有节”里最核心的是“节”,节制之意,而不提倡盲目的狂饮暴食,因为当今大部分人的日常营养能量摄入是处于过剩状态,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过剩的能量已不像青少年一样转化为身高,只能在人体堆积,常见的就会形成高血脂、高尿酸,进而形成各种结节、瘤或癌,所以,单纯从能量平衡角度,癌症往往都是多余能量在人体内的堆积,充满能量的癌细胞自然容易快速生长,到处转移。所以术后患者,需要做到“食饮有节”,至于具体饮食如何选择,由于饮食有酸甜苦辣咸之分,寒热温凉之别,而人体也有体质的寒热之异,就需要先辨明自己中医体质类别,再选择适合该体质的饮食。 无论平常人,还是术后患者,都应遵循上古百岁的养生之道,您的“寿命指数”才会继续“牛市”,否则“熊途末路” 声明:1.部分文字和图片引自网络,如有侵权,在此致歉,并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he-yibin@163.com;2.各种食疗养生方法,最终以自己的实践和感知为主,“舒服为度”,我们根据中医体质推荐的相关健康建议和方法,只是为您提供一种符合中医养生的参考原则,不能替代疾病的规范治疗方案;3.如您对我们推荐的养生食材有过敏史,切勿照搬使用;
胁间水流成“悬饮”,小陷胸汤逐有形,苓桂术甘化无影,古方今用照样行---脾外伤医案(何宜斌医案,仅供学术交流,医案仅帮助说明医理,医案内所涉及到具体药物和处方不建议非专业人士模仿使用) 他,18岁,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暑假实习期间意外摔伤致脾挫裂伤,经曾跟我实习过的同学推荐来我处调养。(“悬饮”在二诊浮现)【首诊】:2014年08月23日09时43分 2014年7月4日因创伤性脾破裂在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2014年8月19日复查CT:脾脏中部多发低密度影,结合前片,符合血肿吸收期表现。 刻下主诉:发热3天,持续性发热,夜间加重,晨起头痛,以脑后明显,伴头部沉重感,无畏寒,口干不明显,口苦,多汗,冷汗,自汗和盗汗,诉住院期间曾有胃痛,已服用胃药治疗,现胃纳差,无口渴欲饮感,无咳嗽,无呕吐,腹部时有响,平卧时左侧胁肋部隐痛,左侧卧位时左侧胁肋部有刺痛不适,大便黄褐色,小便饮水多时不甚黄,平躺下双侧腰骶部酸痛不适,难入睡,无心烦。自诉多年易出现双上肢时抖。打喷嚏。 辅助检查:2014年8月20日 白细胞 10.57x10e9/l,中性粒细胞 80.4%,血红蛋白 158g/l 中药加生姜9片 中药处方:香薷15g(后下) 桂枝15g白芍30g 甘草(甘草粒)5g大枣(红枣)15g 羌活10g(后下)蔓荆子(荆子)10g 柴胡20g黄芩10g 粉葛(葛根)30g青蒿10g(后下) 醋鳖甲(鳖甲)30g(先煎)牡丹皮15g 连翘15g地骨皮30g 川芎(制川芎)10g石膏(生石膏)30g(先煎) 水煎内服,共2剂【二诊】:2014年08月25日10时13分服药2剂后周身汗出明显,无腹痛,无腹部辘辘肠鸣,未再发热,晨起头痛症状消失,口苦不明显,盗汗改善,自汗多,左侧卧位左胁肋部刺痛不适症状减轻,入睡可,无发梦,平躺时双侧腰骶部酸痛不适症状改善,腹部响不明显,目前主诉晨起和下午3-5时头晕,不伴恶心呕吐感,头部沉重感减轻,胃胀,无胃痛,时有嗳气,无泛酸水,左侧胁肋部牵扯胀痛不适,并诉伸肢体时自觉左胁肋部有水流流过感,胃纳一般,大便稍硬,日解一次,黄褐色,小便不黄,无明显口干,多口水,哈欠明显。舌红较前有所变淡苔中下部微黄腻脉左细弦滑寸部濡右细弦略紧寸部细。(见下舌苔图片)处理: 中药处方:茯苓(云苓)15g 桂枝10g白术15g 炙甘草5g法半夏10g 炒黄连5g瓜蒌子(瓜蒌仁)15g 干姜5g酒大黄(酒军)10g 水煎内服,共2剂 【三诊】:2014年08月27日10时06分服药第一剂。头晕减轻,已无头部沉重感,已无胃胀,胃口改善,少许嗳气,服药第二剂后,解三次黄色粘稠便,左胁肋部水流流过感消失,今晨自觉人轻松,精神可,哈欠不明显。后分别与9月3日、9月20日、10月6日、10月18日来我处服药调理近期外院复查B超:肝胆脾胰未见明显异常声像,痊愈!【分析】 该患者是脾外伤,首诊是因为“发热3天”来我处寻求中医治疗,按照中医四诊,既有太阳证之头痛(后脑),又有少阳之“口苦、胁痛”,选用柴葛解肌+桂枝汤+青蒿鳖甲汤,太阳少阳同治,表里双解。服药2剂后,“发热”解决了,但出现了一个非常有特点的临床症候,就是“诉伸肢体时自觉左胁肋部有水流流过感”。在临证中自然联想到《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中的悬饮: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 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 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 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 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 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再结合以下几个特征性临床表现:1.多口水,脾虚之征2.左胁肋部刺痛,瘀血阻少阳之络3.胃胀、下午3-5时(恰是日晡之时)头晕、大便偏硬,阳明腑实之征象拟方上就从“悬饮”、“脾虚水湿”、“阳明腑实”角度出发,拟方:苓桂术甘汤+小陷胸汤+三物备急散服方第一剂。头晕减轻,已无头部沉重感,已无胃胀,胃口改善,少许嗳气,服方第二剂后,解三次黄色粘稠便,左胁肋部水流流过感消失。所悬之饮随大便而泄。【小结】 我在临床带教中,对跟诊的实习同学强调“医生看病”与“警察破案”是有共同点的,那就是看重“线索”、“证据”。“医生”想要破“患者身上生病”这个大案,就得耐心、仔细的“望”“闻”“问”“切”,收集到的资料多多益善,总有那么一些“蛛丝马迹”会被你抓住,破案也就指日可待。
(何宜斌医案,仅供学术交流,医案仅帮助说明医理,医案内所涉及到具体药物和处方不建议非专业人士模仿使用)她,女性,42岁,胃肿瘤术后在我处长期中医调养的患者。近期外出进食后出现胃胀、胸闷不适,口腔溃疡,大便干,心烦,眠易醒,呈现中焦饮食阻滞,胃“火”上炎之象,初用小陷胸汤+丹参饮加减欲清胸膈之“火”,但收效甚微。复诊时调整用药思路,考虑其素体为气虚、阳虚体质,虽有心烦难眠、下唇溃疡等“火”热之象,但临证四诊的“少许怕冷,舌淡红苔白脉沉细滑稍紧”却又提示一派“寒滞”之候,遂联想起《金匮要略》中寒实结胸之证:因寒实冷积内停,大便不通,心腹卒暴胀痛,并郁而化火。故此“火”是从“寒”中生,治病求本,有“火”照样用“热”药,这就是中医治法中的“热因热用”。仿“三物备急丸”方意,因本院药房无巴豆,遂用“花椒、生半夏”代巴豆,与大黄、干姜共奏攻逐寒积之功,辅以达原饮主药“草果、厚朴、槟榔”,全方一派温热之性,一剂下则便畅而热泻,二剂已诸症渐平。【一诊】:2014年07月26日09时15分 近期外出进食猪肚后不适,现自觉胃胀,伴胸闷不适,大便偏干,隔日解,睡眠易醒,少许口干,口腔溃疡。 中药处方:法半夏10g 炒黄连5g 瓜蒌子30g 鸡内金10g 丹参10g 檀香5g(后下) 砂仁5g(后下) 炒山楂10g 桂枝10g 干姜5g 赭石30g(先煎) 枳实10g 厚朴10g 水煎内服,共3剂 【二诊】:2014年07月30日08时46分 仍胃胀,少许刺痛,进食后自觉胃脘部堵滞不下,时伴胸闷,嗳气频,大便难解,借助开塞露,呈粒状,昨出现下唇溃疡,少许怕冷,舌淡红苔白脉沉细滑稍紧。(见下图) 结胸-寒实结胸(备注:)中药处方:干姜20g 花椒5g 酒大黄20g 桂枝15g 生半夏2g(先煎) 厚朴10g 丁香2g(后下) 沉香2g(后下) 草果5g 槟榔10g 中药加生姜6片 水煎内服,共2剂 【三诊】:2014年08月02日08时02分 病情明显改善,周三服药,周四解4次软便,量一般,味臭,周四外出未服药,周五服药,今晨解大便一次,成条,诉胃脘部堵滞感明显改善,下唇溃疡较前疼痛感减轻,现无明显不适。舌淡红苔根微黄脉沉细。(见下图) 附:三物备急丸【来源】《金匮要略》卷下。【异名】大黄备急丸(《医学入门》卷七)【组成】大黄30克 干姜30克巴豆30克(去皮、心,熬,外研如脂)【用法】上药各须精新,先将大黄、干美研末,再研巴豆,与上末和匀共捣为散;或炼蜜为丸,瓷器密贮。每服大豆许 3~4丸,温开水送下。或药不下,捧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愈;如未愈,更与3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愈;若口嗷,亦须折齿灌之。【功用】攻逐寒积。【主治】寒实冷积内停,心腹卒暴胀痛,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大便不通。【方论】方用巴豆辛热峻下,开通闭塞;干姜辛热,温中暖脾;大黄苦泄通降,一以制巴豆辛热之毒,一以协巴豆泄下通腑,且大黄之寒,得巴豆、干姜之热,则其性大减。故三药配用,共奏攻逐寒积之功。
她,我的同事,一个美丽而可爱的姑娘,今上午来门诊向我“吐”槽,说昨晚开始左上牙痛,曾服用阿奇霉素,今晨起床多次呕吐,一进食就吐,饮水尚可,呕吐物为昨晚进食食物,呕吐后牙痛反而明显减轻,诉昨晚曾进食牛肉丸数个,还有虾等。昨大便偏干,今未解大便。舌淡红苔白腻脉细滑略弦。病机分析::饮食不慎为诱因,食物积滞在胃,胃失降浊之力,胃火反升,沿足阳明胃经循行至左上牙(足阳明胃经循行部位起于鼻翼旁之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 处理思路:清胃火降其热,通其腑降其浊告知患者:如服药后能吐或拉,就很好拟方用意:1. 黄连、枇杷叶:清胃火降其热2. 大黄、枳实、厚朴:小承气通其腑降其浊3. 旋复代赭汤:降逆止呕4. 神曲:消食化滞(初欲用山楂消肉类食滞,但颗粒药房无山楂颗粒,就选用神曲)服颗粒配方一剂后,随访诉服药后呕吐,之后诸不适改善,能进食,下午还吃了云吞和饮用脉动。 小结: 中医理论中认为“胃” 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如果受纳过多,不能及时排空,积滞在胃内的食物不断腐熟,进而发酵产热化火。从这个角度,有口气、牙痛的人需要注意,多数跟自己摄入的过多过饱,又不能及时排泄,这些滞留在体内的食物发酵产酸臭气、产热、化火有一定的关系,不妨试试控制一下摄入量,适当饿一顿,再弄些麦芽煮水喝、整几片山楂吃吃看看。
“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公敌”,各种抗肿瘤治疗(手术、化疗、放疗)一致将矛头对准这个“敌人”,随着科学的进步,医学的发展,“矛”是越来越锋利了,可恶性肿瘤这个“敌人”也“与时俱进”地提升了它的“盾”,且将战火引到充满激情与活力的“中青年人群”,在一幕幕悲欢离合、生离死别中,这对“矛盾”演绎出一场当今人类医学的主战役。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作为这场战役的见证者,很遗憾地看到战役的结局往往是患者“因病致贫”直至“人财两空”……“天人相应”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正是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才得以让“人类”一代代血脉相承、种族繁衍。中央电视台“和谐拯救危机”系列节目中,佛教智者净空法师提出只有“教育”才能拯救这个人人自危的世界,重塑和谐的人类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延伸到医学领域,既然如今的医学短时间内没有明确有效地方法消灭“肿瘤”,能否多一种思路,在“人”与“瘤”间找到“和谐的支点”,让“人”与“瘤”间和谐共处?笔者运用“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作如下设想:一.“肿瘤”是“顽劣、反叛的坏孩子”从医学的角度,“肿瘤”组织也是人体自身产生的一类组织,只是这类组织与正常的组织结构相比,在生长、发育方面不守“规矩”。如果把“正常组织”比喻人体这个大家庭里“听话、守规矩”的“好孩子”,那“肿瘤组织”就是一个“不听话,不守规矩,性情顽劣、个性反叛”的“坏孩子”。这个“坏孩子”骄悍跋扈,对营养贪得无厌,对空间得寸进尺,对“好孩子”威逼利诱,常常把一个“家”闹得“鸡犬不宁”,甚至引起“家破人亡”。二.我们对待“坏孩子”的态度 有多少父母会直接“一棍子”打死自己的“坏孩子”,有多少父母会把自己的小孩当成不共戴天的“敌人”,又有多少父母会把自己的小孩置之死地而后快……父母的严辞、棍棒背后是多么希望“浪子回头”,日复一日地谆谆善诱、苦口婆心背后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怜天下父母心”……今天,我们又是如何对待人体的“坏孩子”——“肿瘤组织”?手术、化疗、放疗,无不采用“对抗式”的治疗,多数研究的重心都放在“抗肿瘤”上,未曾给这个“坏孩子”改正的机会,没人“疼”、没人“爱”的“坏孩子”被逼走上了与“父母”为敌的不归路,进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恶性循环,最终落得个“玉石俱焚”、“家破人亡”。三.该怎么“教育”人体的“坏孩子”1.转变“对抗”的思想:无论是医者还是患者,尝试换一个角度去认识“肿瘤”:一个被“欲望”(饮食的不节制、不良的生活习惯、污染的环境等)误导的“坏孩子”,而非不共戴天的“仇人”。患者要开始学会用“心”跟自己的这个“小孩”对话,去安抚“他”、去引导“他”。这种“自我对话”也能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以一种主动的姿态积极面对“肿瘤”,改变目前被动接受各种治疗的现状。而医学研究也可朝“诱导肿瘤细胞正常分化”的方向发展。2.积极的引导,适度的治疗:对于“坏孩子”,一味的谆谆善诱、苦口婆心也不行,适当的惩戒(手术、化疗、放疗)也是需要的,但要把握一个“度”,过度的治疗,过于强调把“肿瘤细胞”赶尽杀绝,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四.防“瘤”思路既然“肿瘤”是受到各种“欲望”影响而变坏的“孩子”,那么从预防的角度就需要:1.远离各种“欲望”:在个人饮食、生活习惯、情绪、个性等方面进行调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2.时时自我“教育”:学会“自我对话”,通过“自醒”的方式引导体内细胞、组织正常分化。五.实施思路1.宣教:用“坏孩子”的理念形象说明“肿瘤”的特性,为患者与体内“肿瘤”的交流做好感情铺垫。2.引入包括音乐、气功、禅坐、书法等多种形式在内的“入静”方法,为患者与体内“肿瘤”的交流做好环境渲染。3.临床科研:在现有治疗基础上,选取一组患者加用上述治疗,比较两组的肿瘤变化及生存率。肿瘤性顽劣,治瘤如教子,通过“自醒”,学会“自我对话”,“与瘤为善,引瘤从善”!2012年9月7日
(何宜斌之个人观点,如有雷同,纯属不谋而合) 中医理论中有这样一个说法:“头为诸阳之会”,专业的解释是:因为手足三阳经均会聚于头。人体十二经脉中,手三阳经从手走向头部。手足三阳经在头面部的循行有前额、两侧、巅顶等不同部位。 生活中那种现象可以诠释“头为诸阳之会”呢? 秋天来了,冬天不远了…… 冬天睡觉,您会蒙着脑袋在被窝里吗?多数人不会这样睡觉:身体其他的部位都要缩进被子里,因为外面冷呀。头不用缩进被窝里,可见头比身体其他部位的阳气旺,可以抵御外面的寒冷,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日常生活如何保护“头”这个诸阳之会呢:1. 避免头部长时间正对着空调冷气吹,因为这样,要无端消耗更多的阳气来抵御冷气2. 在阳光适宜的天气下,适当增加户外运动,吸日之精华3. 常梳头保持头部运行阳气的经络通畅4. 晚上避免用冷水洗头5. 外出头部淋雨着凉后,最好及时擦干头部,并煮一碗洋葱水或生姜大枣水或香菜水或紫苏生姜水喝下发汗,外源性增加阳气驱寒,避免体内阳气的耗散。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我的理解:一个锅放了一些水,用小火慢慢加热,会看到水蒸气慢慢蒸腾-----少火生“气”用大火猛烧,很快水干,水蒸汽也就消失---- 壮火食“气” 故:“气”的产生离不开“水”与“火”以及二者之间的比例,一大锅“水”用一根蜡烛的“火”烧,很难水沸而气腾;一小勺“水”用一猛“火”烧,很快水干气散。临床启示:临床上补“气”就需明晰人体内的“水”(阴精)与“火”(阳火),以及二者之间的比例。有气不足之人用黄芪之类补气之品,越补越燥,越不够气,可能是因为体内“水”(阴精)不够,用药上缺只顾加“火”,越加越干。
(何宜斌之个人观点,仅供学术交流,如有雷同,纯属不谋而合)2014年09月20日11时34分她,一位靓丽的职业女性,近期连续出差,外加感冒,平素一向月经准时,此次迟迟不来,已排除妊娠,伴眠差,腿抽痉,口干,小便黄(一派阴血不足,燥热之象)。我告诉她:你就是一辆漂亮的保时捷,由于最近一直在高速奔驰,没有好好停下来加油(包括汽油和润滑机油),导致油箱渐空,所以发动机就会空转产热,出现口干、小便黄,轴承缺少机油润滑就会嘎嘎抖动。 我给她加了些油(补益肾精): 中药处方:白芍30g 甘草5g丹参30g 鸡血藤30g香附5g 当归10g玄参15g 桑寄生15g牛膝15g 络石藤15g 水煎内服,共3剂2014年09月23日14时24分3天后的她这样的诉说:服药第二剂后有月经来潮,量少,色暗红,无痛经,前诉口干、腿抽痉、小便黄症状明显改善,较前能入睡,但多梦,现诉乳房两侧及前胸胀紧感,吸气不够深,昨解大便一次,成条偏硬,今未解,肛门矢气臭味明显。舌暗较前有所改善,舌苔薄脉左滑右滑中略弦。中药处方:白芍30g 甘草5g 丹参30g 鸡血藤30g香附5g 当归10g 玄参15g 桑寄生15g牛膝30g 络石藤15g 瓜蒌子30g天冬15g 水煎内服,共3剂小结:女性的月经毕竟是有形的精血,如果体内无足够的精血储备,月经就无化生之源,自然出现月经延期,来了也会量少,有些甚至不来。精血除了通过饮食脾胃吸收化生外,更需要养精蓄锐,但如今诸如加班熬夜、长久用眼用脑,每日消耗的多于生成的,哪有多余的精血变成月经。提醒各位女性朋友,放慢您靓丽的身影,多点回眸,多点驻足,多点加油!
前述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整个调养思路就是开启“肺与大肠相表里”的通路,通过排大便使邪有出路。再联系到肺癌靶向药物常见的毒副作用:腹泻、皮疹、间质性肺炎等。与中医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肺主气,司呼吸”有种很巧合的对应,是否可以这样设想,肺癌靶向药物作用于肺部病灶,并瞬间开通“肺与大肠”、“肺与皮毛”、“肺的呼吸”通道排邪外出,通过“腹泻”、“皮疹”、“咳嗽”将“癌毒”外排。看来在医学这个为人体服务的学科,中西医是殊途同归!
中医的诊病的基本方法就是“望闻问切”,“望诊”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望舌”,“舌苔”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提醒各位要去看中医的朋友,最能为医生提供诊断价值的“舌苔”是清晨刚起床时,未洗漱和进食的舌苔,如今手机拍照功能都比较理想,不妨在自然光线下自拍一张舌苔照片,就诊时再提供给医生参考。另外,如果进食一些深颜色的食物、饮料或药品,也会影响舌苔,需尽可能详细告知医生。下面这个案例是肝癌肝动脉介入化疗术后来调养的患者,3剂中药就让舌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病情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一般资料:何xx,男,58岁一诊:2014年09月15日肝癌肝动脉介入化疗术后4天,自诉化疗后即出现胸闷,起身后明显,伴恶心欲呕,大便数日未解,昨自行饮大黄,今晨解大便一次,初硬后软,量不多,咽干,咽部时有痰,色微黄,半夜口干,但不多饮,间中咳嗽,动则汗出,小便黄,睡眠半夜会醒,梦减少,常耳鸣,左侧明显,自觉怕风畏寒,时有哈欠,少许清涕。舌质淡舌边暗红苔黄腻脉左弦滑右细弦。 中药处方: 柴胡20g 枳实15g 黄芩10g 法半夏10g 大黄10g 竹茹10g 枇杷叶15g 瓜蒌子15g 甘草5g 熊胆粉1瓶 黄连3g 水煎内服,共3剂复诊:2014年09月18日 服第二剂后,胸闷明显改善,无恶心欲呕,大便日解3-4次,褐色烂便,臭味明显,近2天遵前嘱咐将大黄后下改为同煎,汗出减少,耳鸣明显减轻,昨一整天未出现耳鸣,今少许耳鸣,已无清涕,咽部痰明显减少,半夜仍口干,咳嗽明显减少。现自觉剑突下少许凉感。舌质淡舌边暗红较前有所改善苔根部微黄腻脉左弦滑右细。 中药处方: 柴胡20g 枳实15g 黄芩10g 法半夏10g甘草5g 黄连3g 党参10g 白术10g茯苓10g 桂枝5g 薏苡仁15g 水煎内服,共7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