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主要分三个不同的阶段,轻度的抑郁症主要表现是失眠,心情有点郁闷,没有什么快乐感,总会感到疲惫。中度抑郁的阶段,情绪会有明显的低落,表现对事物缺乏兴趣,学习和生活能力下降,总有一种委屈感,时不时的就想哭,经常出现焦虑、恐慌。发展到重度抑郁了,他本人就会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食欲下降,目光呆滞,思维迟缓,不想和任何人沟通,总是愿意把自己锁在屋子里,他还会出现一些轻生的想法。
就像俗话说的,对别人怀恨在心,就像自己饮下毒药却等待对方死去一样。如果你寻求报复或者对别人心怀恶意,那么你痛苦的感觉就会耗尽你的精力,那你的伤口呢,也就久久不能愈合。但如果你增强容纳挫败的能力,也就是说,当别人伤害你或者让你失望的时候,不去抨击别人,你就会更多的了解这个世界。发下新的成长的机会,因为你已经拥有了放下过去并且享受当下的能力。
患上抑郁症其实是缺乏这些营养。据统计,目前我国患抑郁症的人数超过了9500万。那抑郁症的病因又是什么呢?暂且忽略基本遗传因素的问题,营养物质缺乏也是引起抑郁症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第一个就是维生素D,研究发现,维生素D影响大脑内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影响人的情绪。第二,维生素B,一缺乏维生素B一会让人情绪沮丧。第三,新元素,抑郁症患者血液中锌元素的浓度越低,症状越明显,补充硒对于缓解抑郁症有一定的作用。
幻听属于知觉障碍中幻觉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精神科临床上最为常见,幻听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可听到不同种类和不同性质的声音。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酒中毒性精神障碍的患者可出现这一症状。目前西医主要采用西药治疗,是在治疗精神疾患的过程中消除该症状,尚无单一针对幻听的治疗方法。 幻听症为精神科临床常见症状,尤其以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多见,发病初期由于幻听的出现可继发思维、行为障碍,如妄想内容、冲动行为。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恢复期常残留幻听,可达数年,为复发的一大隐患。因此消除幻听症状一直为精神科临床所重视。加之西医未见单一消除此症状的有效疗法,临床效果不显著。近年来,我们才有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尤其是针灸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中医学认为幻听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载“十二经脉,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中听力与肝、胆、肾、脾的关系最为密切。因而幻听的治疗采用了整体辨证与局部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并配合电针取得了满意疗效。我们认为电针能够提高疗效,主要是由于电针的穴位在耳部附近,在治疗中采用深刺重手法,并加上不间断的电流刺激,使耳部肌肉有节律地收缩,引起耳部血管的舒缩,加快了耳部的血液循环,提高了局部针刺的治疗结果。同时配合辨证取穴,效果更加明显,可广泛用于精神科临床。
抑郁症是不是要吃一辈子的药,就算好了,是不是还会一直的复发,这是很多粉丝朋友们关心的一个问题,在这里我告诉大家,抑郁症完全可以治好,首发期的治疗如果能得到很好的恢复,治愈率能达到80%,后面复发的几率会降的很低。但是为什么还会复发呢?我在临床工作中总结了两大原因,第一,症状好转之后,患者在急性治疗期时感觉自己好了,就偷偷的减药或者是停药,这样很容易引起后期的复发。还有就是认知没有得到改变,虽然一直在吃药,症状也有大部分得到了更好的控制,但是还是用旧的思维认知去认识周围的人和事,这很容易引起情绪的波动。所以抑郁症要康复,药物和认知的改善,作息时间的规律都是缺一不可的。
不是说做个心理测评,做个量表,它显示中度、重度,他就是了。昨天,我门诊上来了一个患者,黑黑的眼眶,两眼呆滞,说话没有力气,我当时问,您遇到什么问题了,他说我也不知道,我就是好几天没睡觉了,你给我开点睡觉的药吧,我翻了翻病历,他之前呢就就诊过,我说你有一直在坚持服药吗?他说没有,我都停了,我说为什么要停呢?他说我不想好,我都不想活了,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来到这里。我知道我开了抗郁药,他也不会吃。于是我就给他开了改善失眠的药物,只开了一周的剂量,不敢多开,我怕他哪天想不开了再吞药。我叮嘱他一个周之后过来复诊。其实很多的抑郁症患者都是从失眠开始的,那么就先解决失眠的问题,然后再去慢慢的解决他情绪的问题。重度的抑郁症患者,他的样貌,他的精神状态,有经验的大夫一看就能看出来,抑郁症患者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会放弃治疗,根本不想好起来,没有让他好起来的动力。有的呢,甚至都已经尝试过轻生了。每一个重度的抑郁症患者都是从轻度发展而来的,抑郁症早发现早治疗,一旦发现自己的情绪调整不过来,及时的寻求医生的帮助。我是精神科医生马静,关注我,在抗抑郁和抗焦虑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真实的抑郁症患者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这五个状态一定要提前了解。一、很多人都对抑郁症存在着一个误解,一听这个病就觉得是矫情、脆弱、玻璃心,但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和高血压、糖尿病是一样的。二、你还能想起过去的自己吗?那么活泼开朗,充满活力,但现在的你心理压抑、绝望,经常有失眠、手抖等症状,让你很难笑出来。三、看着同龄人都在前进,而你被困在原地,仿佛自己在水里快被淹死了。四、抑郁发作时,脑子里都是一些消极极端的想法,你想压制,但他们像蚊子一样在你的耳边飞,赶不走也打不死。如果这四种症状你长期出现在你身上,一定要重视了。
首先就是情绪反常,喜怒无常,言语杂乱无章,经常因为一点小事情就大发脾气。第二点就是行为怪异,语言表达异常,说话颠三倒四,没有逻辑,常人根本无法理解,不分场合的大喊大叫或者大笑,经常外出游荡,夜不归宿的。第三出现幻觉,总能听到耳边有人跟自己说话,或者看到一些常人看不见的东西,想法怪异,认为自己有特殊的功能,或者认为有外星人等。第四点就是妄想多疑,经常觉得有人在跟踪自己,有人要害自己,把一些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往自己身上扯。第五点认知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无法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好不了的”,“焦虑症光靠吃药是不行的”,还得从怕这个字跳出来,你总是担心这儿,害怕那儿,怕病怕死,神经就永远放松不下来,大脑就会判断你一直处在危险之中,它就不会让你变得舒服,你呢,就会在这个恶性的循环里一直被躯体症状所折磨,长期以来,你的精神心理都得不到休息,时间一长就容易出现其他的问题了。焦虑这个病说好治也好治,说难治,就是得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条腿用药,一条腿就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你就得尝试着去想,死不了,疯不了,还能有什么大不了的,我该干嘛就干嘛,这样就行了。
这两天学习了6月30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报告》,通过学习深有体会,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是关于慢性病危险因素,报告指出主要包括吸烟、过量饮酒、身体活动不足和高盐、高脂等不健康饮食是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给人们带来的工作、生活压力,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从这可以看出报告明确指出了社会心理因素对慢性病的影响。作为一名精神科医师,我对这一点尤为认同。那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如何减少工作和生活压力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工作中量力而行,不超负荷工作,结合自己的实际合理制定人生规划,要缩小理想、追求与现实间的差距,不要过分苛责自己。同时保持家庭的稳定、幸福。 同时报告所涉及的慢性病的防治方面,作为一名中西医结合工作者我认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进一步探讨如何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很有必要。中医药强调“上工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发”,这些都有利于促进慢性病的防控和防治工作。另外,中医药强调的是养生保健。提倡把养生融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我的健康我做主,就是要掌握养生保健的科学方法,要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养生指导,以便于提高健康素养,使得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方面,包括慢性病康复方面发挥更好地作用。 让我们共同努力关爱生命,关注健康!